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6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四、弹性分析理论的评析
2. J曲线效应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实现受到“J曲线效
应”(J Curve Effect)的制约。所谓的J曲线效应 是麦吉(Magee·S)在1973年提出的,它揭示了一国 货币贬值后,贸易收支变动对汇率变动做出反应的 过程或变动的轨迹。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变动存在 着时滞效应(Time Lag),一般地长期弹性(两年以上 )比短期弹性(0—6个月)要大出近一倍,短期弹性之 和达不到1,而长期弹性之和经常大于1。
二、货币分析理论的评析
1. 渊源: 可以追溯到大卫·休谟的“价格—现金流动机
制”,是休谟理论在现代条件下的新发展。它与休谟 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休谟的分析强调货币流动、相 对价格与国际收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货币分析理 论则更多地强调货币供求对国际收支的直接影响。 2. 特点: 这一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是基本的货币现象,它并不 强调贬值的作用,认为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中有暂时 的有利影响。
一、货币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分析理论认为,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 象,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本质上是货币供求的不平衡: 一国对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其结果就会导致该国国 际收支出现顺差;对货币的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结 果就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对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 处于平衡状态,就会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分析理论 认为,一国对货币的需求属于存量需求,国际收支的 不平衡意味着货币供求双方存量的失衡,但经济本身 具有最终自动纠正这种不均衡的作用,而传统的调节 手段,只有当它们消除了货币供求存量不均衡时才能 成功。
一、货币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国的货币供给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国内 银行体系创造的信用;第二个来源是国际收支中由 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所形成的国外资金的 流入。 因此对货币的需求只能从这两个方面得到满足
自考00076国际金融章节详细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第二章国际储备第三章第四章外汇实务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国际结算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重点重点重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重难点第一章国际收支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1(1(2(3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经济体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交易活动的汇总。
它以交易为基础,不仅包括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也包括资本的输入和输出;不仅包括已实现的外汇收支交易,也包括未实现的外汇收支交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采用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一、国际收支2(1(2一、国际收支2(3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二、国际收支平衡表1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二、国际收支平衡表23二、国际收支平衡表4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1)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四个子账户。
(2)资本与金融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个子账户。
(3)误差与遗漏净额是作为残差项推算的,于轧平账户时使用。
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1.(1(212个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3.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1.(1(2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1(2(3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4(5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讲解归纳与举例)A. B./处置C. D.【正确答案:B】/谢谢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一、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意义(1(2(3一、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意义(1(2(3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方法(三种)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方法(三种)1.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方法(三种)2.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方法(三种)3./ 4.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方法(三种)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方法(三种)三、国际投资头寸表三、国际投资头寸表三、国际投资头寸表1.2.三、国际投资头寸表3.4.三、国际投资头寸表5.(1(2(3(4讲解归纳与举例A. B.C. D.【正确答案:B】谢谢第三节国际收支的调节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与失衡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与失衡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三、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1(2(3(4(1(2四、国际收支调节方法四、国际收支调节方法1.四、国际收支调节方法2.。
国际金融 第六章 国际收支
[例7] 本国政府从它在美国某银行的账户中提取38 万美元,在国际黄金市场上购买黄金10000盎司, 在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作: 贷(+) 38万美元 借(-) 38万美元
在国外银行的存款 黄金储备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经常账户;
(Current Account)
资本和金融资产;
平 衡 项 目
(Capital Account and Financial Account) 储备资产; (Reserve Assets) 净误差与遗漏; (Errors and Omissions Account)
1、经常帐户(Current
Account)
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的记 录。 对外经常发生,在国际收支总额中占重要份 额。 (1)货物Goods 通过一国海关的进出口货物。 以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 出口、进口都以商品所有权变化为原则进行 调整,大多采用离岸价格计价。
(1)外汇缓冲政策 所谓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对付国 际收支不平衡,把黄金外汇储备作为缓冲体 (Buffer),通过央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 汇,来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所形成的外汇供 求缺口,从而使收支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仅 限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不导致汇率的急剧 变动和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
(二)财政货币政策 1. 财政政策(Financial Policy) 在国际收支逆差时使用紧缩的财 政政策,顺差时实施扩张的财政政 策。通过影响总需求从而间接的调 节国际收支。 2.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亦称金融政策。主要有贴现政策和 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政策。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一、国际收支顺差、逆差和均衡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国际收支
第三阶段:国际收支指全部国际经济交易。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 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要理解此概念,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不是存量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国际收支的内容是全部国际经济交易
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 1、商品、劳务与商品、劳务的交换 2、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的交换 3、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的交换 4、商品、劳务由一方向另一方无偿转移 5、金融资产由一方向另一方无偿转移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内容有: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净差错与遗漏等等。 1、经常项目 包括货物、服务、收益、经常转移四个二级项目。 (1)货物——有形贸易收支 该账户记录商品的进出口。出口记入贷方,进口记入借
方。 商品进出口额均按FOB.计算。 除包括一般商品的进出口外,还包括: ☆用于加工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来件装配。 ☆交通工具修理费。 ☆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采购的货物。如燃料。 ☆非货币性黄金。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则反之。
2、货币政策
是指货币当局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 (1)贴现政策 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可调高再贴现率来调节 国际收支。 再贴现率 利率 外资流入 ,本国资金流出 逆差 再贴现率 利率 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 社 会总需求 物价 出口 ,进口 逆差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通常会带来本币汇率下降,若本币急剧 下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币和买 进本币。
贸易收支逆差会导致国内失业增加。 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国内资金紧 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国际金融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收支一、选择题1. 《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将国际收支账户分为( )。
A.经常账户B.资本账户C.储备账户D.金融账户2. 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其中交易包括( )。
A.交换B.转移C.移居D.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3. 经常账户包括( )。
A.商品的输出和输入B.运输费用C.资本的输出和输入D.财产继承款项4.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 )。
A.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B.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C.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D.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5.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100亿美元,表示该国( )。
A.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B.减少了100亿美元的储备C.人为的账面平衡,不说明问题D.无法判断6.下列( )账户能够较好地衡量国际收支对国际储备造成的压力。
A.货物和服务账户差额B.经常账户差额C.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D.综合账户差额7.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滞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属于( )。
A.临时性不平衡B.结构性不平衡C.货币性不平衡D.周期性不平衡E.收入性不平衡8.国际收支顺差会引起( )。
A.外汇储备增加B.国内经济萎缩C.国内通货膨胀D.本币汇率下降二、判断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是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 )3.资产减少、负债增加的项目应记入借方。
( )4.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可能正好收支相抵,因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绝不恒为零。
( )5.理论上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指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但在统计上很难做到。
6.因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属于持久性失衡。
( ) 7.资本和金融账户可以无限制地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
( )8.综合账户差额比较综合地反映了自主性国际收支状况,对于全面衡量和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 )三、填空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它反映的内容以交易为基础,其范围局限于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第六章 国际收支统计.
线上项目和线下项目的划分:
一般情况下,线上项目包括经常项目和 资本项目;线下项目就是储备资产增减额。
线上项目交易贷方大于借方时,即为净 贷(顺差),此时线下项目也即储备项目为 净借(储备资产增加),净贷和净借金额相 等。反之,线上项目表现为净借(逆差)时, 线下项目就为净贷(储备资产减少)。
8.我国向柬埔寨等国提供100万美元的工业 品援助;
9.海外华侨汇回300万美元,增加了国家外 汇储备;
10.我国在日本发行10年期的债券,价值 1000万美元,该款存在日本东京银行;
11.港澳台地区在上海直接投资价值10000 万美元设备;
12.我国从IMF借入短期资金1500万美元, 以增加外汇储备;
融账 户 金 长期证券投资
(不 含储
融 账
其他长期投资
备资 户 短期证券投资
产) 其他短期投资
储备资产
借方 ①
392 107 40 39
4 25 3 6 3 6 45
贷 方 差 额 线上差额
②
③=②—①
④=③逐 行累计
462
70
70
有形贸易差额
78
-29
41
有形和无形贸易差额
69
29
10
-29
41
经常差额
表5.1 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差 借 贷 项目 额 方方
差 借贷 额 方方
一、经常项目
(一)对外贸易 1.货物 2.服务 (二)收益 1.职工报酬 2.投资收益 (三)经常转移 1.各级部门 2.其他部门
(二)金融项目 (二)短期资本往来
三、储备资产增减额
国际收支概论
国际收支概论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国际收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就像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反映着该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状况。
国际收支,简单来说,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其他国家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这些经济交易涵盖了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以及金融资产的买卖等多个方面。
我们先从经常账户说起。
经常账户是国际收支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
货物贸易,就是大家熟知的商品进出口。
当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价值大于进口时,就会出现贸易顺差;反之,则是贸易逆差。
服务贸易包括运输、旅游、金融服务等。
比如,当外国游客来我国旅游消费,这就属于服务的进口;而我国的旅游公司组织国人出国旅游所产生的费用,则是服务的出口。
收益部分主要涉及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
比如,我国公民在国外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以及我国在国外的投资所获得的利润等。
经常转移则包括政府间的援助、捐赠等。
资本和金融账户也是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账户相对规模较小,主要记录资本转移,如债务豁免、移民转移等。
而金融账户则较为复杂,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对另一国的企业进行长期的投资,比如建立新的企业或者收购现有企业的股权。
证券投资则是指买卖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其他投资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等。
储备资产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等,是一国政府用于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重要手段。
国际收支的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这意味着它从国外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多于向国外销售的,同时资金也在大量外流。
这可能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货币贬值、国内通货膨胀等问题,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处于国际收支顺差状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好事,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第六章 国际收支习题答案(可打印修改)
第六章国际收支一、单项选择题1.一国的利息、股息和股利收支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B )。
A.储备账户 B.经常收入账户 C.单方转移收支账户 D.资本与金融账户2.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一10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A )。
A.增加100亿美元的储备 B.减少100亿美元的储备C.人为账面平衡,不说明问题 D.无法判断3.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进出口商品。
按下列哪种术语计算( C )。
A.CIF B. CFR C. FOB D. DDP4.在我国的国际收支总体顺差中,以下哪个账户的贡献最大(A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C.金融账户 D.境外投资二、多项选择题1.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以下哪些项目列入经常项目( ABCD )。
A.进出口 B.服务 C.投资收入 D.侨汇2.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中国居民的机构是( ABC )。
A.在我国建立的外资企业 B.我国的国营企业C.我国驻外使馆工作的外交人员D.IMF等驻华机构3. 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 BD )。
A.反映进口商品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B.反映出口商品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C.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资本与金融项目D.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资本与金融项目4. 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包括( ABC )。
A.外汇储备减少 B.影响投资者的信心C.国内通货膨胀 D.该国货币升值三、判断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存量概念。
( × )2.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以支付为基础的。
( × )3.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间的交易。
(√)4.在美国留学已经两年的中国留学生放假回到中国去黄山旅游购买门票的支出应记录到我国的国际收支中。
( × )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是复式簿记原理,即每一笔对外交易需要同时留下两个记录,金额相同,方向相反。
(√)6.当一国经常帐户顺差时,则该国的储蓄大于国内投资。
国际金融 第六章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时间: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哈里·约翰逊(Harry G. Johnson)○雅各布·弗兰克尔(Jacob A. Frenkel)○创始人:•源于货币学派○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从经济的货币层面来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理论基础•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前者大于后者,这部分超额的货币供给就必须通过外汇储备的下降来消除,从而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如果国内信贷小于对本国的货币需求,这就必须通过国际储备的增加来弥补,即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本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与居民对本国的货币需求不一致形成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失衡现象,国际收支的差额反映了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均为存量意义)的失衡下的流量差额。
•货币论的主要内容○○对于国际收支差额而言,购买力平价线的上方是国际收支逆差状态,下方是国际收支顺差状态。
购买力平价线本身则是国际收支平衡状态。
○假设1: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绝对购买力平价始终成立,即•○k为马歇尔的k,即货币需求相对于名义收入的比重;○P d 为本国价格水平;○y为本国实际国民收入。
○假设2:货币需求的函数是稳定的,且可以表示为•货币论的主要假设第六章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2020年4月24日14:17□给定货币存量,在货币均衡条件下可得双曲线当货币供给数量增加,该曲线向右移动。
当曲线上的点从M移动到N时,名义国民收入Y不变,但同时意味着价格水平下降以及实际国民收入上升。
○○当出现技术进步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时,总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
○假设3:总供给曲线垂直。
这意味着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国内物价上涨不会带来产出的增加•D为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R为中央银行持有的国际储备;○假设4:本国名义货币供给为M S =D+R•通常认为,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与存款准备金之和,即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
国际收支文档
国际收支简介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BOP)是一个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的统计汇总。
它包括了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资本流动、转移支付、储备变动等各个方面的国际经济往来。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竞争力。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较大,意味着该国进口多于出口,资本外流较高等,可能会对国内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
组成部分国际收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1.货物和服务贸易2.资本与金融账户3.净错误与遗漏货物和服务贸易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
这包括了物质商品的进出口,如农产品、工业品等,以及各种服务的交易,如旅游、金融服务等。
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平衡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顺差较大,意味着该国的出口比进口多,通常也代表该国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资本与金融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记录了一个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资本流动。
这包括了外国直接投资、投资组合和其他投资等。
外国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或企业在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包括购买其他国家的企业股权或设立子公司等。
投资组合是指国际间的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外汇等。
其他投资包括了国际间的贷款和存款等。
净错误与遗漏净错误与遗漏是指一些无法归类或遗漏的国际经济往来的统计。
它主要包括了由于统计不准确或者漏报等原因引起的差错。
影响因素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汇率:货币的汇率对国际收支有直接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出口商品价格会更具竞争力,从而增加对外出口,改善国际收支。
2.国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对一个国家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如果国际市场需求增加,一个国家的出口会增加,进而改善国际收支。
3.国内经济政策: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通过调控内部需求和外部竞争力,国内经济政策可以对国际收支进行干预。
金融公司国际收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金融公司国际收支管理,确保公司外汇收支合规、稳健,防范外汇风险,提高公司国际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外汇收支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外汇贷款、外汇结算、外汇衍生品交易等。
第三条公司国际收支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规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外汇管理法律法规,确保外汇收支合规。
(二)安全性原则: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确保外汇资产安全。
(三)效益性原则: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外汇收支平衡。
(四)透明性原则:加强外汇收支信息管理,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章外汇收支管理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外汇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外汇收支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外汇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外汇收支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外汇收支业务进行审批、监督和管理。
(三)负责外汇资金调拨、结算等工作。
(四)组织开展外汇风险防范工作。
(五)定期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外汇收支情况。
第六条各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应积极配合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共同维护公司外汇收支秩序。
第三章外汇收支业务管理第七条公司外汇收支业务应严格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制度执行。
第八条外汇收支业务办理流程:(一)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要提出外汇收支申请。
(二)外汇管理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予以批准。
(三)业务部门按照批准的外汇收支计划执行业务。
(四)外汇管理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第九条公司外汇收支业务应遵守以下规定:(一)外汇收入应按时、足额入账,不得截留、占用。
(二)外汇支出应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挪用。
(三)外汇收支业务应实行授权审批制度,确保审批权限清晰、明确。
(四)外汇收支业务应实行台账管理,确保收支情况真实、完整。
第四章外汇风险管理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外汇风险。
第十一条外汇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目的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它体现了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总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2.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具体内容包括: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达到外部均衡;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3)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1.自由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2)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初的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散自由贸易政策在19世纪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成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自由贸易政策被英国放弃。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贸易自由化政策成为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3.贸易政策转换的原因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和经济贸易大国竞争力的变化。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政治和经济安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与他国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国内物价和就业状况:与他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领导人信奉的经济和贸易理论;政治和社会因素;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的集体行动和游说等。
对外金融统计PPT教学课件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2) 建立统计制度正式编表。 (3) 建立申报制度。 2、我国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 (1)申报范围。中国居民与非中国居民之间发
生的一切经济交易。中国居民的含义。
2、我国现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 系
(2)实行交易主体申报制。采取以通过银行申 报为主,单位和个人直接申报为辅,定期申报 和逐年申报相结合的办法。从内容上看,它包 括:
2、国际收支与外汇收支统计
(1) 统计范围。国际收支记录一国一定时期内 全部的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情况, 包括了所有外汇收支的交易和不发生外汇收支 的交易。外汇收支以外汇收支行为为记录主体, 并不区分这种行为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还是 居民与居民之间的。
(2) 经济体; (3) 常住居民和非常住居民 。国际收支记录一个经济体
的常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1、概念 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
间的经济往来以货币记录的综合统计报表。 2、编制原理和记帐方法 1)编制原理:按照会计学的复式簿记原理编制。
即以借贷作为符号,本着“有借必有贷,借贷 必相等”的原则来记录每笔国际经济交易。借 方记录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贷方记录资 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每笔交易的帐户都分 为借方和贷方。每笔交易都会产生一定金额的 一项借方记录和一项贷方记录。
3、构成与计算
(2)资本和金融帐户: 包括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 A.资本帐户: 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
等内容。 B.金融帐户: 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所有权变
动的所有交易。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 和其他投资; (3)储备资产 :指中央当局掌握的国外资产,可直接用 来平衡国际收支,直接用于市场干预以影响货币汇率 等。包括外汇、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 的储备头寸。 特别提款权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会员国根据其份 额分配的,可用以归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会员国政府 之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帐面资产。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 帐户中会员国可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
第六章 国际收支理论
从金本位研究框架发展为既讨论固定汇率也讨论浮动汇率制国际收支的货币数量调节
国际收支调节方法
增加或减少国际储备
调整国内价格
调整汇率
实行外汇管制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M
s↑→出现超额货币供给→真实货币余额>意愿持有余额→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进口↑出口↓,资本输出↑输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恶化
冲销政策
也称中和政策,指一国中央银行为了防止因外汇储备变化引起基础货币投放而进行的资金运用的反向操作,从而抵消外部经济失衡对内部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
冲销政策内涵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反向操作
抵消外部经济状况对内部均衡的不利影响
开放xx模型分析框架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理论意义
针对汇率战,提出本币贬值未必能够改善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给出了货币贬值有助于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
§6.2吸收分析理论
(Absorption Approach)提出者—美国亚历山大1952 (Alexander)
理论内涵
认为弹性论只强调贬值的相对价格效应,忽略了贬值的收入效应,况且总弹性既不固定也不可测,只能用于事后分析。主张舍弃弹性分析法,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6.4蒙代尔-xx模型
M-F模型由美国Mundell和英国Fleming
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IS-LM-BP模型
产品市场均衡:
IS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
LM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
BP曲线
《国际收支全》PPT课件
二、国际收支的概念 •狭义的国际收支 •广义的国际收支
2.1 狭义的国际收支
• 狭义国际收支
•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1年、1季或1个月)内,由于各种对外交往 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来自其它国家的外汇收入与付给其它国家的外 汇支出总额的对比。
• 狭义概念是建立在会计的现金收付制基础上的。可以理解为一国的外汇收支 。
第一讲 国际收支
• 导言 • 国际收支的概念和统计 •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 •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 国际收支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一、导言
•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是从西欧肇始并以“地 理大发现”作为起点的 。
• 从远古的“两希”(希 伯莱和希腊)文明到“ 欧洲文明”到“欧美西 方文明”再到“全球文 明” 。“现代化”越来 越迅速地改变着人的时 空观念。
• 也可采取购买国外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的形 式。(IMF规定,拥有一个企业10%以上的股 份才算直接投资)
• 随着国际间兼并风潮风起云涌,采用股份收购 的方式进行直接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 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
务证券。
• 后者分为债券和票据、货币市场工具和 金融衍生产品(如期权)。
• 居民是指一国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 经济单位。
2.3.3 居民与非居民辨析
• 经济领土:包括一国政府所管辖 的地理领土,还包括该国天空、 水域和临近水域下的大陆架,以 及该国在世界其它地方的飞地。
• 具有经济利益:在一国经济领土 内已经有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 ,大规模的从事经济活动或交易 ,或计划如此行事。
• “各民族在各方面的相 互往来和相互依赖”正 在全世界蔓延。-马克思
《国际收支》PPT课件
7
二、国际收支的特征—对概念的解释
第一,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与一定的报 告期相对应,一般以一年为报告期。--与国际借 贷的区别
第二,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经 济交易。4页
第三,国际收支记录的经济交易必须是本国居民 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
26
( 二 ) 资 本 与 金 融 帐 户 (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5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平衡表的概念
狭义的国际收支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 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现金基础
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 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是以交 易为基础,既包括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也包括资 本的输出输入;既包括已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也包 括尚未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交易基础
(储备资产减少) (储备资产增加)
(1)货币黄金 (2)特别提款权 (3)在国际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4)外汇 (3)其他债权
三、误差与遗漏帐户 15
国际收支的记账方法
以我国为例,列举6笔交易来说明国际收支的记账方法 及各账户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1]我国企业向美国出口设备100万美元,其出口所获 取收入存入该公司在美国银行的存款账户上。则记
12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理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 相等”的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
借方表示该经济体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增加, 贷方表示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减少。
具体见5页第2段-从外汇的角度
13
国际收支教学课件
案例分析及实例解读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海关出口额 1.28万亿美元 1 .3 万亿美元 1 .5 万亿美元 1.59万亿美元 1 .5 7 万亿美元
海关进口额 1 .3 万亿美元 1.4万亿美元 1 .6 3 万亿美元 1.79万亿美元 1.68万亿美元
国际收支结余 负20 0 0 亿美元 负10 0 0 亿美元 负13 0 0 亿美元 负20 0 0 亿美元 负11 0 0 亿美元
3
影响因素
国际收支计算方法因素包括经济结构变化、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变化、商业政策 变化等。
国际收支的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
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 互动关系,波动的外汇汇率和出 口价格等因素对国际收支产生影 响。
全球货币体系影响
全球货币体系对国际收支产生直 接和间接的影响。各国的货币政 策、利率政策等都可能对经济体 的国际收支产生重大影响。
原因与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产生的原因复 杂多样,涉及全球宏观经济 环境、国家政策和经济结构 变化等多个因素。
国际收支分类和计算方法
1
分类
国际收支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经济主体、按资金流向、按货物和 服务等。
2
计算方法
国际收支计算方法包括资金流量统计法、交易统计法、功能统计法、人民币账户 法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各有优劣和适用范围。
进口与国际收支
进口商品可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生 活所需,但也会导致不平衡的国 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和失衡
收支平衡与失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某一时 期内,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 账户达到收支平衡。而失衡 则表示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
赤字与盈余
国际收支赤字代表一个经济 体支付出的货币大于它的赚 取量;国际收支盈余则相反, 代表一个经济体的赚取量大 于支付出的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幅度
-0.5% -1%
06年上调3次 7.5%开始
0.5%
0.5%
上调6次
0.5%
0.5%
0.5%
0.5%
1%
0.5% 0.5% 0.5% 0.5%
10次由 9%上升 至14.5%
0.5% 0.5% 第六章国际收支(1)
三、国际收支理论
1、价格—铸币流动机制(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大 卫。休谟)
“—”。
第六章国际收支(1)
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入借方 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记入贷方
外汇收入大于支出,称顺差或盈余 外汇收入小于支出,称逆差或赤字
第六章国际收支(1)
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经常项目(账户) 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进出口均按FOB计价 服务贸易:运输、保险、旅游、金融、专有权的 使用费和特许费等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判断标准:
自主性交易 , 或称事前交易 ,它是经济实体或 个人等出于某种经济动机和目的独立自主地进行的 交易 弥补性交易,它是指在自主性交易收支出现不平衡后 所进行的弥补性交易,又称为事后交易 理论上:自主性交易 ,实际上:总差额
本国货币供 应量减少
利率上升,投资减少,GDP下降 第六章国际收支(1)
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外汇收入 大于 外汇支出 外汇市场:外汇供给 大于 外汇需求
贸易磨擦
国内可 供资源 的减少
央行在外汇市场不干预
央行干预
本币升值
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
购买外币 外汇储备增加
抛售本币
本国货币供 应量增加
通货 膨胀
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第六,章国G际D收支P(1增) 加
导致人民币不断升值,自2005年7月以来升值 幅度达17%
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
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引发通货膨胀
3、我国国际收支结构调整策略
调整外贸结构,维持适度的贸易收支顺差。调整出口结 构,鼓励扩大进口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加强 对利用外资引导,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利 用外资。
其他
169 -41
2003 527
528 472 114 -58
2004 2005 1106 629
1107
531 197
379
588
678 -49
-40
2006 2007 100 735 40 31 60 704
602 1214 -675 187 133 -697
第六章国际收支(1)
2009
2010
2006 2498 2177 -88 117 292
2007 3718 3157 -79 256 387
服务
2009 -294
2010 -221
2011 2012
-616 -897
第六章国际收支(1)
我国资本金融项目状况
2001 2002
资本金融 348 323
资本
金融
348 323
直接投资 373 468 证券投资 -194 -103
第六章国际收支(1)
2020/11/27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经济交易类型
商品、劳务与商品、劳务间的交换,即易贷贸易 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的交换,即商品、劳务的 买卖 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的交换 商品、劳务由一方向另一方的无偿转移 金融资产由一方向另一方的无偿转移
第六章国际收支(1)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弹性分析论认为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国内外商品相对价格的改变, 能否促使进出口规模发生变化,主要取决于进出口商品供求弹 性对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机制作用。
以外币表示的贸易收支=出口商品价格*出口商品数量- 进口 商品价格*进口商品数量
第六章国际收支(1)
进出口商品供求的四个弹性: (1)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2)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3)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4)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收入: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
经常转移:政府间的转移和私人的无偿转移
第六章国际收支(1)
资本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 买/出售
金融账户:直接投资(10%):股本投资、收益 再投资和其他投资
证券投资: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
其他投资:贷款(贸易贷款和银行贷款)、货币和 存款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为什么能维持?
第六章国际收支(1)
标准的凯恩斯理论
• Y=C+I+G+(X-M) • Y=C+S+T • X-M=(S-I)+(T-G) 如果S>I,则X-M〉0(贸易收支顺差) 如果S<I,则X-M〈0(贸易收支逆差)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3)当ℇx +ℇm <1时,贬值导致出口收入下降,而且出口 收入的金额小于进口支出的金额.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
J曲线效应:
顺
(时滞)
差
时间
逆 差
第六章国际收支(1)
3、吸收分析法
(X-M)为贸易收支,设X-M=B (C+I+G)为国内吸收,设C+I+G=A
B=Y-A,
第六章国际收支(1)
如果:Y>A;则B >0,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Y<A;则B < 0,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净差错与遗漏
统计资料不完整 统计数字的重复计算和漏算 统计资料的来源不同
总差额: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差错与遗漏
储备及相关项目
该项目借贷记录的方向与总差额借贷记录的方向相反,
即储备及相关项目 ”;如果总差额为逆差,则储备及相
关项目记为“+”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第六章国际收支(1)
1、概念
是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是1年)一国与其他国家间所发生的国 际收支按项进行目分类统计的一览 表,它集中反映了该国 国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和总貌。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与记账方法
凡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亦称正号项目 (Plus Items), 记入贷 方 ,记为“+”
凡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称负号项目,记入借方,记 为
价格政策和直接控制,又分为三种组合:金融政策与价格
政策,金融政策与根法则:
一国政府要实现一个经济目标,至少要使用一种有效的 政策工具;要实现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要使用N 个独立有效的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数目至少要同政策 目标一样多,这就是所谓“丁伯根法则”
蒙代尔政策搭配
米德冲突:(1907—1995)
如果单独实现一项政策,容易引起内外部平衡之间的冲突。 例如,一国经济停滞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若仅采取扩张 性政策,虽可缓解经济发展不振.但国际收支逆差状况会 因扩张政策的推行而加剧如果单独实现一项政策,容易引 起内外部平衡之间的冲突。
米德把国际经济政策分为三类:金融政策(财政和货币)、
5、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外汇缓冲政 策 财政货币 政策
汇率政策
直接管制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本币升值
税率
政府支出 法定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
本币贬值 外汇管制 贸易管制:奖入限出
第六章国际收支(1)
时间
08年10月15日 08年09月25日 08年06月25日 08年06月15日 08年05月20日 08年04月25日 08年03月25日 08年01月25日 07年12月25日 07年11月26日 07年10月25日 07年09月25日 07年08月15日 07年06月5日 07年05月15日
单位:亿美元
2011
2012
经常项目 2433
3054
1361
1931
资本金融 1985 项目
净 误 差 -414 与遗漏
储备资产 -4003
2260 -597 -4717
2655 -138 -3878
-168 -798 -966
投资收益 -157
182
-853
-574
第六章国际收支(1)
2、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通过QDII,扩大对外证券投资
第六章国际收支(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7
第六章国际收支(1)
调整前
16.5% 17.5% 17% 16.5% 16% 15.5% 15% 14.5%
13.5% 13% 12.5% 12% 11.5% 11% 10.5%
调整后
16% 16.5% 17.5% 17% 16.5% 16% 15.5% 15%
14.5% 13.5% 13% 12.5% 12% 11.5%
第六章国际收支(1)
2、弹性分析法 弹性分析理论由剑桥学派创始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 在1923年首次提出“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1937年英国 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以此为基础系统地提出国际收支弹性 论.又称弹性分析法。以后,1944年美国经济学家勒纳以此 为基础研究出货币贬值影响贸易收支的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 的临界值,正式提出马歇尔一勒纳条件,这一条件构成了国际 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的核心。
第六章国际收支(1)
4、政策配合分析理论
政策配合分析理论经济学家蒙代尔于1962年提出的,以后英 国经济学家米德(Meade),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澳大利亚经 济学家史旺等人又对这一理论有所发展补充。该学说主张一 国在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时要兼顾到国内、国外经济两个方 面,既要达到内部平衡,也要达到外部平衡,不能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