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20200709113840)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

一、光的传播:1.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直线传播是光的一大特点。

2.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光速在真空中是300,000千米/秒。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发生改变方向而返回的现象。

2.光线从光源射向物体表面称为入射光线,从物体表面射出的光线称为反射光线。

3.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物体表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5.入射光线越斜,反射光线越斜;入射光线越正,反射光线越正。

6.光线遇到镜子等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发生镜面反射;光线遇到不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发生漫反射。

三、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1.光的传播和反射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

2.利用实验装置,可以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其夹角。

3.用白纸做实验底板,可以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入射角和反射角。

4.光的传播和反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光的反射可以用于照明、反光衣的制作等。

四、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实例:1.在光滑的镜子前插一张纸片,能够看到纸片的正面和背面的图像;删除纸片后,能够看到清晰的自己的影子。

2.拿一块玻璃纸向阳光中透视,可以看到玻璃纸上的阴影和阳光透过玻璃纸形成的光斑。

3.在室内打开一个小洞,可以看到室外的景物。

4.入射光线在空气和水之间的传播和反射,可以形成光的折射现象。

5.当太阳照射在地面上时,反射出来的光线使我们看到阳光出现在地面上的位置。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内容较为简单,主要围绕光的传播和反射展开,揭示了光线直线传播和光线反射的特点,通过实验和实例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光的传播和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省知识点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科学知识在我们的学习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科学知识是他们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介绍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江省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1.万有引力(1)概念:万有引力是一种力,指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2)公式:F=G·M1·M2/d²,式中,F为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值为6.67×10-11 N·m²/kg²;M1和M2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质量;d为两个物体重心之间的距离。

(3) 例子:地球和月球的万有引力补偿了地球的引力,让月球围绕地球绕行。

2. 天体运动(1)公转:天体围绕恒星运行的运动,如地球绕太阳公转。

(2)自转:天体围绕自身中心运动的运动,如地球的自转。

(3)季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变化使得受阳光照射的地区发生周期性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4)日食月食: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倾斜,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同一直线时,会发生日食或月食现象。

第二章:运动1. 运动概念(1)概念: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分类: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 速度(1)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2)公式:速度=位移/时间(3)单位:m/s(米/秒)3. 加速度(1)概念:速度改变的率,即速度每秒改变的值。

(2)公式:加速度=(终速度-初速度)/时间(3)单位:m/s²(米/秒²)第三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1)概念:按照物质的不同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

(2)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形状、密度等表面特征。

(2)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如燃烧、腐烂。

3.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的改变,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__2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__2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_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doczj/doc/c1b6ef4993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d.workInformationTe chnologyCompany.2020YEAR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考虑。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定更准确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拟的经过。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A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8.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量筒与量杯的比拟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宜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 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一一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二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 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一一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9 .量筒的使用一一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13.体温计一一与常用温度计比较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1)放平(2)调零一一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2 / 12........................ 最新资料推荐....................(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祛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6)记录(7)整理:祛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特别是为了

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
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
;如我国广东省的
,吉林省的

四川的
,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
义的。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要点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
经线(经度)
纬线(纬度)
形状特征
位置关系
长短
指示的方向
最大度数值
0°的确定
度数的变化规律
分布规律
划分半球的界线
思考:某人发现自己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他此时的
位置是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3. 地图的三要素:



( 1)地图的含义: 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人体的八大系统是:








20 、消化系统包括

两部分,其中消化道包括

门等。消化腺包括
,其中唾液腺分泌唾液;胃分泌胃液;
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肠腺分泌肠液。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21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是:



→ 人体。
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植物体。

( 2)比例尺:
①比例尺表示 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比例尺 =
7
②比例尺的含义: 1∶ 1000000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金属、非金属、金属lo、气体、液体、固体-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分子式和结构式3.元素的基本性质-金属的性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非金属的性质:脆性、不导电、不导热性-金属和非金属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离子化合物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定义: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组成-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电子的能级和分布规律:原子层、壳层、亚层、轨道2.原子核的结构-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引力相互作用和引力势能3.原子的带电-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结果-轨道和电子数量的关系-原子不能通过外力增加电子的能级第三章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的规律以及周期表的建立-周期表的现代排列方式:周期数、主族和副族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区块划分:主族、过渡族、稀有气体-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周期性-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的规律3.元素的周期律-周期表上的元素性质的规律-电子层数和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元素的周期性趋势: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第四章化学键和化合物1.原子的结合方式-化合价和化合价的规则-金属元素的空位层和价电子的互相排斥2.电子的共享和转移-共价键的形成-电子云和分子形状的关系-金属元素的离子键和共价键3.化合物的种类-阴离子和阳离子:带电的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组合产生化合物第五章火的形成和燃烧1.火焰和燃烧-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引火源-火焰的结构和颜色2.燃烧的类型-自燃和人工燃烧-化学燃烧和物理燃烧3.火的亲属:化学反应和火山爆发-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变化-火山的形成和喷发过程第六章酸碱中和与盐的形成1.酸、碱、盐的性质-酸的气味、酸液的味道和酸的腐蚀性-碱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指示剂2.酸碱中和反应-酸碱反应:酸和碱的中和产生盐和水-酸的性质反映了酸的成分,碱也是如此3.盐的形成-盐的性质:可溶性和不溶性盐-盐的化学式和结构第七章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1.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存在形态和气味-氧气的分离和利用2.空气中的氮气-氮气的存在形态和气味-氮气的分离和利用3.大气层中的其他气体-氧气、氮气以外的其他气体-空气的组成和比例以上是七上科学的知识点归纳,在浙教版教材中包含的基础知识。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摘要:一、前言二、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1.生命科学1.1 细胞1.2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1.3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2.物质科学2.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2 元素与化合物2.3 力与运动3.地球与宇宙3.1 地球的构造与变化3.2 地球的自然资源与利用3.3 宇宙的奥秘4.科学实验与方法4.1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4.2 科学观察与测量4.3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结论正文:一、前言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中,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对七上科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1.生命科学1.1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教材中详细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学生们需要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了解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细胞分裂的过程。

1.2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教材中讲述了生物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以及它们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学生们需要了解各种组织的特点和功能,掌握器官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3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内容,教材中详细介绍了生物的生殖方式、生殖器官以及生物的发育过程。

学生们需要了解生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掌握生殖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2.物质科学2.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是物质科学的基础内容,教材中讲述了物质的组成、性质、状态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学生们需要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掌握物质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反应。

2.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与化合物是物质科学的核心内容,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元素的分类、原子结构以及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学生们需要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掌握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2.3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是物质科学的重要部分,教材中讲述了力的概念、分类、作用以及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学生们需要了解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力的作用和物体运动规律。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及思维导图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及思维导图

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3、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4、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原因: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四、玻璃棒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使用方法: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

浙教版七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七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知识梳理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4、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与思维导图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与思维导图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章知识点与思维导图第⼀章复习提纲第⼀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然现象,寻找它们产⽣、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节⾛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内,并按不同的⽤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量冷⽔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缓缓流⽔冲洗⼀分钟以上4、常见的仪器的⽤途和操作⽅法:⼀、试管主要⽤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作少量⽓体的发⽣容器。

使⽤⽅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试管因受热不均⽽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液体溢出)③使⽤时试管应⼲燥,加热液体时试管⼝不要朝着别⼈或⾃⼰,试管倾斜与桌⾯成45°⾓;(防⽌液体喷出伤⼈,倾斜可增⼤受热⾯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冷凝⽔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防⽌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试管夹主要⽤途:夹持试管。

使⽤⽅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1/3处);②⼿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杂质带⼊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试管脱落。

三、烧杯主要⽤途:①⽤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法:①加热时要垫⽯棉⽹,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不能⽤于固体加热;②进⾏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玻璃棒轻轻搅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整理
本文总结了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元:物质的三态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概念和实例
- 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 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 常见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表
-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实例
- 酸和碱的概念及区分方法
第三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
- 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及区分方法
- 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空气组成及其物理性质
- 溶液的概念、用途和制备方法
第四单元:机械运动和力学
- 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 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 杠杆定律、浮力和牛顿三定律
第五单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本质和产生方式
- 声音的传播特性和速度
- 仪器的噪声控制
第六单元: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
- 光的本质、光线和光线传播的特性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镜面成像和球面成像
- 光的颜色和光的三原色理论
以上为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概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独家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独家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独家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零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测量方法使用的工具单位固体体积规则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刻度尺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不规则间接测量法(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水)量筒或量杯(细棉线、金属环)液体体积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量筒或量杯升(L )、毫升(m L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测量内容仪器国际单位常用单位长度刻度尺米(m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体积刻度尺量筒立方米(m 3)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温度温度计开尔文( K )摄氏度(℃)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一、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概述浙教版七上科学教材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观念和素养。

以下对各学科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

二、物理学科重点知识点梳理1.测量工具及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刻度尺、量筒、天平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了解如何进行误差分析。

2.力学基本概念:了解质量、重量、力、速度、动能等基本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运动的描述与分类: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4.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理解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学会判断平衡力的条件,并能应用平衡力解决实际问题。

5.简单机械:学习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提高机械效率。

三、化学学科重点知识点梳理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学会分类物质。

2.原子与分子概念:掌握原子、分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原子核和电子结构。

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4.溶液与浓度:学会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计算,了解溶液的性质。

5.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四、生物学科重点知识点梳理1.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了解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学会观察和绘制细胞图。

2.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掌握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了解基因和DNA。

3.生物分类与进化:学会生物分类方法,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五、实践与应用建议1.知识点巩固方法:通过课堂笔记、习题练习、实验操作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点。

2.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关注科学伦理与道德: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关注科学伦理和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素养教育。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汇总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2、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常见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④加热常用仪器:酒精灯、电炉、酒精喷灯2、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

3、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②割伤:用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③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④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⑤被化学试剂灼伤:首先用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接着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4、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滴管用完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悬挂式"5、酒精灯的正确使用①酒精灯的结构:灯帽、灯芯、灯芯管、灯身。

②酒精的量:灯座容积的1/4到2/3③点燃:用火柴点燃,严禁用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点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

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

用完后立即用水洗净。

滴瓶上配有的滴管必须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

吸上的药品剩余不可倒回。

11、酒精灯:酒精的量在1/4~2/3之间;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外焰与空气接触最充分,燃烧也最完全,温度最高;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12、放大镜:可以用来聚焦取火。

1.3科学观察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观察除了用感官进行,还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

4、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5、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下沉。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

6、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还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记录的方法有文字描述、表格纪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7、实验设计的主要原则: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

8、观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眼睛直接观察;二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

观察可分三步进行,即一看、二找、三定。

看物理现象、看实验现象、看图像;找物理现象的规律;确定条件。

1.4 科学测量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 =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4、长度的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 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单位5、刻度尺使用:“选对”选择分度值合适的直尺或卷尺;“放对”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零刻度线磨损时应选某一处为零点;“看对”读数时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读对”读出准确值后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对”不要忘记写单位。

6、测长度的工具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声呐、雷达、激光测距仪等。

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积累法、滚轮法、化曲为直法、组合法。

7、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

常用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8、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用刻度尺测量并计算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

8、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最大刻度)和分度值(最小刻度),然后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水银则读凸面中央最高处)。

俯视时读数大于实际值,仰视时读数小于实际值。

9、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10、不规定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39℃~357℃;酒精温度计测量范围-114℃~78℃;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

体温计最小刻度0.1℃,是因为它的玻璃泡比较大,玻璃管比较细。

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因此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

体温测量方法: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用“s”表示。

其他常用时间单位:时(h)、分(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时=60分=3600秒 1秒=1000毫秒2、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时间点”,时间间隔指“时间段”。

3、实验室常用来记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

1.5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交流与讨论。

2、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观察比较法。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um)=109纳米(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

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二周长X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 3),还有较小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 3),立方厘米(cm 3),立方毫米(mm 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 )和毫升(ml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l 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 ”,lcc =lcm3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水物+水物-=V V V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