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 自然地理 第6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本课结束
A.不变 B.增多 C.减少 D.先少后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3题,该地区地下存在冻结层和活动层,当活动层融化之后,融水遇到 冻结层阻碍,地下水位就会上升。夏季该地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冰雪融水 增多且下渗受阻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第4题,高寒草甸覆盖地表,对土壤 有一定的保温作用,所以受其保温作用影响,未退化的高寒草甸区冻结期会 滞后,融化期也会滞后。第5题,气温上升和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固态水减少, 进而转变为液态水,部分液态水变成径流或蒸发流失,导致青藏高原的水资 源总量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额木尔河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河 流流速较慢;且由材料“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可知,冻土层阻隔了水分下渗,同时 也限制了河流的下切侵蚀,使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 河流曲流发育;随着侧蚀作用不断增强,河流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地貌。第(2)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地温升高,冻土分布的最南界北移;气温升高,冻土融化, 水分加速蒸发和下渗,使土壤变干,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气温升高,使得原有的冻土 融化,水分在地势低洼处汇集,形成新的湿地,新生湿地扩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该地纬度高,气温低,为多年冻土分布地区,因冻土融化,表层土壤缺少冻土的支撑, 土质松软,导致林木倾倒;同时因土壤下部多年冻土的存在,使树木在生长过程中 根系难以深入土壤深处,造成树木根系浅;冻土融化后,地表水下渗到土壤深处或 山坡底部地势较低处,土壤表层变干,有机质加速分解,山坡上的树木因缺少地表 水补给、难以吸取地下深处的地下水和肥力下降而缺水、死亡;而在新生湿地 中,由于水分增加,土质变得松软,也易造成林木倾倒、死亡。
一轮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真题展示
命题方向
2024湖南,18,18分
以里海区域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要素之间的影响。
2024湖南,19(3-4),8分 以贡嘎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栖息地的分布图为背景,考查要素之间的影响。
2024辽宁,8-9,6分
以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为背景,考查要素之间的影响。
2024辽宁,12-13,6分
—— 高三一轮复习 第36讲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核心素养
结合具体区域区域环境和区域特征,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表现及成因。(区域认知)
结合实例,从要素综合,地方综合、时空综合的角度,对于给定 的地理事实,能够独立辨析其与多个自然要素的关系,并能确定 主导的相关性因素;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整体响应
湖泊
沼泽
湖泊消失
某一自然 环境要素 受到干扰 发生变化
改变要素 间的物质 迁移和能 量交换
其他要素 发生连锁
变化
整个自然 环境发生
改变
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问题:根据示意图,说明此地理环境的演化程。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类型
水循环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类型
生物循环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类型
岩石圈物质循环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意义
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6-整体性和差异性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热 带 草 原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热 带 荒 漠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温 带 荒 漠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山顶 水热 山麓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带谱复杂程度
纬度 海拔 相对高度
01 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02 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
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03 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2. 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含义: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
新
典例:生物的生长发育
功
能
含义: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
平衡功能
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典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带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 不同的气候类型(植被、土壤) 陆地自然带
(一)自然带
(一)自然带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分布情况
(二)地域分异规律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热量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延 伸
距海远近 (水分)
更替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
第一章 自然地理
01
02
03
04
05
06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2.经过山地带谱数量多少鉴定所处纬度 一般,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处旳纬
度越低;带谱数量越少,山地所处旳纬度 越高。
山地垂直带旳判读措施
3.经过南坡与北坡同类自然带旳高下判 断南北半球。
假如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阐明南坡热 量更充分,为向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 则为南半球。
观察高大山地旳景观,它有何变化规律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赤道地域高山 植被带模式图
终年积雪
雪线
苔原带
高山草原带
高山灌木带 针叶林
森林上限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3.山地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位于高山地域。在某些高 海拔旳山区,伴随海拔旳增长,水 热情况、自然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规律我们称为山地旳垂直地域 分异规律。
冰原带
900
苔原气候
苔原带
70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700
6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500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400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350
硬叶林带
30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森林林带
冬季牧场
低山草地
山麓荒漠(绿洲)
牧场转场
牧场转场
牧场转场
从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纬度地带性)(纬度方向) 从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经度地带性)(经度更替)
热量 水分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冰雪长津湖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要求】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以长津湖地区为载体定位区域位置,学会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把握长津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成因、变化。
2.综合思维:结合长津湖地区的实例,学会综合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影响、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并构建逻辑关系。
3.地理实践力: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导图】【温故知新】(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内涵1.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由、、、、、等要素组成。
2.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相互、相互,形成了一个整体。
3.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途径:地理要素通过、和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要素的演化其他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要素具有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是的重要表现形式。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1:苦寒之地】(一)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材料一:盖马高原位于朝鲜东北部,北以鸭绿江与中国吉林省为邻。
平均海拔约1340米,称“朝鲜屋脊”,东高西低。
年平均气温1-2℃,月平均最低-25℃。
年降水量580—750毫米,水力、森林资源丰富。
土壤主要由玄武岩、花岗岩残积物构成的褐土,60%是酸性土壤,表土平均厚度只有15-20公分。
问题1:1950年10月接紧急通知,志愿军战士们准备奔赴战场。
请你以指导员的身份,根据作战地(盖马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列出所需要的作战物资并说明理由。
【总结】【活动探究2 :天寒地冻】(二)“一果多因”解释区域内某种现象的成因材料二: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方,位于盖马高原上,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
东临日本海,距离海岸线不足100公里。
长津湖地区纬度与我国北京大致相当,但入冬时间更早,冬季平均气温-20℃。
寒潮爆发南下时,盖马高原受蒙古冷高压反气旋系统影响,风向为偏北风,容易形成暴风雪天气。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完美课件(共17张)
▪
5.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媳 妇迫于 生活压 力让丈 夫监守 自盗与 丈夫的 断然拒 绝为对 比.突 出了丈 夫的品 质。
▪
6.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 现实中 ,一个 最洁净 的人落 在一个 最肮脏 的泥塘 里,一 个最遵 循内心 真实的 人面对 的是种 种的虚 伪和狡 诈。你 无法对 他们宽 容,哪 怕是丁 点儿的 虚与委 蛇,你 谨持自 己理想 的绝对 纯洁。
增多,水质下降。 土壤: 林地、草地减少,水土流失加重,土壤肥力下降。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变差,洪涝灾害加重。
学以致用
47.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 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 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 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 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
9.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 慷慨, 或清绮 ,风格 多样。 这说明 ,乐府 民歌不 仅给文 人诗歌 形式, 还遗传 了题材 、体裁 、意象 和风格 特征。
▪
1.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 日常化 的人文 精神。 作为促 进社区 发展、 社会进 步和社 会成员 个人身 心完善 的一种 价值观 念和社 会心理 ,志愿 精神在 日常生 活层面 的实际 体现形 式就是 志愿行 动。志 愿精神 的兴起 ,作为 一种独 特的社 会文化 形式, 体现了 在不同 层面上 的功能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生物 气候 水文 地形
土壤
植被较稀疏,以草原、荒漠为主 干旱,大陆性强,光照充足 河流较少 多峡谷, 地势落差大 较贫瘠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3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环境的组成(1)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在以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①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②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3.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①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
②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
③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1.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我国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生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生长在阳坡,冷杉生长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中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由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理,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202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期,该区域( B)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 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 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 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 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 到新。据此完成1~3题。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 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 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 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
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
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4.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此完成7~9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C.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B
D.丙、乙、甲、丁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 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
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 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 稳定。据此完成10~12题。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 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土壤、生物。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针对性练习1: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
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A.风干海鱼B.晾晒衣物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A.林海 B.冰川C.雪原 D.极光答案:1.B 2.A 3.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
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第2题,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
故CD错误。
故选A。
第3题,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入 a、b、c 三个方框内,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7.森林面积锐减对该地区土壤和河流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③使
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自然要素 生物
对土壤的作用 ①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关联
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 殖质),它是土壤具有肥力 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因, 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 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 地表
02
CO2
合成有机质
落叶
腐殖质 根部吸收(水分、矿物质养分)
目前,科研人员可基于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地评价。 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 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 温、年降水量的均值。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B.水土流失加重
C.全球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
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 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
相 在对 周较 围高 山, 坡形 环成 绕所 的谓 山“ 谷暖 或带 盆” 地。 中下 ,图 周是 围我 山国 坡某 上山 的地 冷空 1月气份向不谷同底坡注向泻极,端 最 并低 在气 谷温 底和 沉平 积均 继最 续低 辐气 射温 冷随 却高 ,度 形变 成化 所示 谓意 “图 冷湖 (图”中。Ⅰ而、在Ⅱ坡为地极上端,和气平温均 最 相低 对气 较温 高, )。形读成图所,谓回“答暖31带~”32。题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 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 最低气温)。读图,回答31~32题。
17.与法国梧桐相比,香樟树作为城市行道树的明显缺点是 A
A. 冬季采光不佳,树枝易被积雪压断 B.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差
C. 夏季遮荫不足,导致气温日较差大 D. 降低噪音、吸烟滞尘的生态价值低
植物在地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经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的速率,减去植物呼 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的速率,叫做净初级生产率。净初级生产率高低综合反映地表无机 环境的优劣,同时也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般来说,生物净初级生产率高的地 方,往往也是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比较好的地方。下表为不同生态系统的平均净 初级生产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 素,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 机碳的含量。读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0~1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图,回答41~43题。
41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 是( )
A.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A
C.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D.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种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
回答8~10题。
8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此森
林植被集中分布区的海拔最可能是
某山地不同坡向1月份最低温随高度的变化 31该山可能是( ) A.贺兰山 B.太行山 C.武夷山 D.长白山 32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 B ) A.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B.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 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C.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D.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
A. 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B. 随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增大
C. 在a、b植被过渡带处较大 D. 均不受植被类型的影响
11. 贡嘎山东坡( D )
A. 次生阔叶林处微生物活动微弱
B. 林线附近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
C. 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大于落叶林
D. 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
()
A.1 800~1 900 m
B.1 900~2 000 m A
C.2 000~2 100 m
D.2 100~2 200 m
9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B
A.喜光、喜湿
B.喜阴、喜湿
C.好热、耐旱
D.耐寒、好旱
10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所占百分比增长趋势明显,其主
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C
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
B.森林火险等级增大
A
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4.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合理的是
C
A.植被覆盖指数下降
B.水网密度指数下降
C.土地退化指数下降
D.环境负荷指数下降
5.科考人员实地考察发现了成片的阔叶林,它们可能是
A
A.桦树林 B.胡杨林
C.樟树林
D.桑树林
3、生物与土壤
覆盖度 30%
70%
茂盛度
植物种类
代表植物高度
中
荆条、野瑞香、黄栌、胡枝子、白 艾草
荆条0.6米 黄栌0.5米
强盛
荆条、黄栌、蚂蚱腿子、小叶苦枥、 野瑞香、柔毛绣线菊、胡枝子、羊 胡子草、柴胡、山丹、铁杆蒿、卷 柏地衣
荆条2米 黄栌1.5米
23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 D ) A.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 B.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 C.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 D.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 24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D ) A.热量适宜 B.植物种类优势 C.土壤肥沃 D.水分条件较好
生态系统 赤道雨林(陆地) 淡水沼泽(陆地) 河口(海洋) 中纬度森林(陆地) 农用地(陆地) 中纬度草原(陆地) 湖泊与河流(陆地) 荒漠(陆地)
平均净初级生产率(g/m2·a) 2000 2500 1800 1300 650 500 500 3
18. 与湖泊相比,中纬度森林 ( ) D
A.生物多样性差
B. 地表无机环境恶劣
C. 生物资源稀缺
D. 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19. 破坏植被对地表无机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是 (
A. 内蒙古大草原 B. 三江平原 C. 刚果盆地
)C D. 恒河人海口
4、地形与土壤
地势
气候和植被
坡度 坡向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阴坡
[2019山西忻州检测]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 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0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 回答1~2题。
8.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D )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 9.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D )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强地面蒸发 C.减小昼夜温差 D.减少风蚀水蚀
2、气候与土壤
自然要素
对土壤的作应的内容分别是( )
B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C
0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下面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图(海拔3 500 m处为林线),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图。读 图回答下面小题。
9. a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 ) A
A. 针叶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C. 山地荒漠草原带 D. 亚高山草甸带
10. 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C )
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②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 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 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 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 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 30-100cm ,是在寒冷湿 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 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 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 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 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 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 大量分解。
13.中央谷地( A ) A.河谷西侧为背风坡雨影区降雨少 B.东侧河流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 C.因板块张裂,地壳断裂陷落形成 D.河谷西侧因坡度较陡而发育河流少 14.中央谷地果菜品质好的主要原因 是( D ) A.谷底气候温暖、降水丰富 B.河流提供了充足的优质水源, C.谷底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D.谷地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某 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年降水量490毫米,海拔500米)进行了植被生 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读表,回答23~24题。
甲坡 乙坡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 少,土壤水分缺乏,石 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 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 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 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 候。
[2019 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 图。读图,回答 6~7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