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
何尔锦 高教版 管理学 第四章 计划职能
二、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提出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 (Peter Drun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 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 制”的主张。 (二)目标管理的定义 目标管理,英文简称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 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 管理方法。
6.
7.
8.
四、 计划工作的程序 估量机会; 制定目标; 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拟订可供选择的方案; 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选择方案; 拟订派生计划; 编制预算。
【研讨与质疑】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既然如此, 那么你认为现实中,还有制定计划的必要 吗?
第二节 编制计划
【案例导入】
直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办法对待第 2 项、第 3 项 …… 直到下班为止。即使只做完一件事,那 也不要紧,因为你总在做最重要的事。你可以试 着每天这样做,直到你相信这个方法有价值时, 请将你认为的价值给我寄支票。” 一个月后,舒瓦普给利寄去一张 2.5 万美元 的支票,并在他的员工中普及这种方法。 5 年后, 当年这个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公司成为世界最大钢 铁公司之一。 【学生思考】 1. 为什么总裁舒瓦普的计划难以执行?效率专家 李先生方法的关键在哪里? 2. 效率专家李先生执行计划的方法使这个不为人 知的小钢铁公司成为世界最大钢铁公司之一。为 什么计划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一)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计划分为宗旨,目 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几种类型。 (二)按职能分类 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供应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财 务计划、人事计划、后勤保障计等 (三)按计划的期限分类 短期计划 中期计划 长期计划
第4章 计划职能《管理学原理》
4.3 目标与目标管理
第4章
4.3.1 目标的类型
• 1)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 2)控制性目标和突破性目标。 • 3)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 4)明确目标和模糊目标。 • 5)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
4.3.2 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含义 • 概括地说,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系统
4)目标管理的问题
• 偏重操作而忽视原理。 • 制定目标的困难。 • 过多强调短期目标。 • 缺乏灵活性。
4.4 计划的工具与技术
第4章
4.4.1 预测
• 预测是面向未来,是对未来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趋势预先 作出的推断。预测既基对未来的估计,也是对以前实现 的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管理活动过程。预测的结果是在 对所预测的事物进行一系列科学的分析后作出的。
助我们比较清楚、直观地了解这一过程。 • 从目标管理的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目标体系。 第二步:明确责任。 第三步:组织实施。 第四步:考评和反馈。 下面我们用表4.1概括MBO计划的典型步骤。
表 4.1
MBO 计划的典型步骤
1. 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 2. 对下属单位和部门分配主要的目标 3. 下级部门管理人员与上级一起议定本部门的目标 4. 部门的所有成员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 5. 上级与下级共商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6. 组织实施行动方案 7. 定期检察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部门和个人反馈 8. 基于绩效的奖励将促进目标的成功实现
6)按计划的期限划分
• 按计划的期限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 划。长期计划往往是战略性计划,它规定组织较长 时期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总的方法。
7)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划分
• 计划的不同表现形式是计划多样性的重要方面,确 定计划形式对于发挥计划职能有着重大意义。不同 的计划形式可描述为一个等级层次,如图4-1所示。
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试题
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试题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P89)在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工作是()A、领导工作B、人员配备C、计划工作D、组织工作2、(P89)计划工作的核心是()A、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B、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C、决策D、组织工作3、(P89)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指的是A、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B、实现预期目标C、编制计划要诀D、计划指标既先进又可行4、(P90)计划工作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A、管理B、顾客C、目标D、战略5、(P92)基本建设计划属于()A、按企业的职能分类B、按计划的内容分类C、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分类D、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6、(P93)下列不属于按计划表现形式分类的是()A、程序B、规则C、培训D、预算7、(P95)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A、确定前提条件B、估量机会C、确定可供选择方案D、确定组织战略目标并对目标分解8、(P96)总计划的基础是()A、可供选择方案B、预算C、预算方案D、派生计划9、(P96)衡量计划工作进度的重要标准时()A、各种方案B、派生计划C、预算D、规划10、(P96)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是()A、规划B、规则C、政策预算11、(P96)计划工作中强调抓关键问题的原理是()A、灵活性原理B、许诺原理C、改变航道原理D、限定因素原理12、(P96)限定因素指的是()A、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因素B妨碍目标实现的因素C与目标实现无关的因素D、人为限定的假设因素13、(P97)在下列对许诺原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许诺大,所需的时间长,实习目标的可能性大B、许诺大,所需的时间长,实习目标的可能性小C、许诺小,所需的时间长,实习目标的可能性小D、许诺小,所需的时间长,实习目标的可能性大14、(P98)计划工作中最主要的原理是()A、改变航道原理B、灵活性原理C、限定因素原理D、许诺原理二、多项选择题1、(P87)计划工作,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A、做什么B、何时做C、何地做D、何人做如何做2、(P92)按企业的职能,管理计划可分为()A、生产计划B、劳资计划C、安全计划D、财务计划人员培训计划3、(P92)按计划的内容分类,管理计划可分为()A、专项计划B、综合计划C、生产计划D、供应计划财务计划4、(P93)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A、目标B、战略C、政策D、规划使命5、(P96)计划工作的原理包括()A、灵活性原理B、许诺原理C、改变航道原理D、限定因素原理责权一致原理三、名词解释1、(P87)计划工作2、(P97)许诺原理3、(P98)灵活性原理4、(P99)改变航道原理四、简答题1、(P96)简述计划工作的原理2、(P98)简述灵活运用原理的限制条件五、论述题(P87)论述计划工作5W1H的具体含义历年开题1、(P93)某化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开发了某种投资很大的新产品,投产后非常畅销,企业领导也倍感欢欣。
计划工作的原理包括什么
计划工作的原理包括什么计划工作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组织和协调各项活动以实现预期目标。
计划工作的原理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目标设定、资源分配、时间安排等内容。
本文将深入探讨计划工作的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目标设定首先,计划工作的原理之一是目标设定。
在制定计划时,必须明确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这有助于明确方向和提高工作效率。
目标设定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且与组织的愿景和使命相一致,以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资源分配其次,计划工作的原理还包括资源分配。
有效的计划需要合理分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
合理的资源分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实现最佳的绩效表现。
管理者应根据计划的要求和资源的可用性做出合理的决策,确保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时间安排另外,计划工作的原理还涉及到时间安排。
在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时间因素,设定明确的时间表和截止日期,以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和及时完成。
合理的时间安排有助于避免拖延和紧急情况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绩效评估最后,计划工作的原理还包括绩效评估。
对计划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是确保计划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以提高计划的执行效果和达成率。
管理者应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并对计划进行审查和改进。
总结综上所述,计划工作的原理包括目标设定、资源分配、时间安排和绩效评估等方面。
这些原理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有效的计划体系,有助于组织实现预期目标并提高绩效表现。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并合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可以提升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组织的执行效率。
希望本文内容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1-3册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目录第一章集合(第一册)1.1集合及其表示1.1.1集合1.1.2集合的表示方法1.2集合之间的关系1.3集合的基本运算1.3.1交集1.3.2并集1.3.3补集1.4充要条件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2.1一元一次方程2.2不等式2.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2不等式的解集与区间2.2.3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2.2.4一元二次不等式第三章函数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的表示方法3.3函数的单调性3.4函数的奇偶性3.5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6函数的应用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实数指数4.2指数函数4.3对数及其运算4.3.1对数4.3.2对数的运算4.4对数函数4.5幂函数4.6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第五章数列5.1数列5.2等差数列5.2.1等差数列的概念5.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5.3等比数列5.3.1等比数列的概念5.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第六章空间几何体6.1认识空间几何体6.1.1认识多面体与旋转体6.1.2棱柱、棱锥6.1.3圆柱、圆锥、球6.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6.2.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6.2.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七章三角函数(第二册)7.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7.1.1任意角的概念7.1.2弧度制7.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7.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7.2.2单位圆与正弦、余弦线7.2.3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7.2.4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7.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7.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7.5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7.5.1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7.5.2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7.6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第八章平面向量8.1向量的概念8.2向量的线性运算8.2.1向量的加法8.2.2向量的减法8.2.3数乘向量8.3平面向量的的直角坐标系8.3.1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及其运算8.3.2平面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8.3.3向量的长度公式和中点公式8.4向量的内积8.4.1向量的内积8.4.2向量内积的直角坐标运算第九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9.1直线的方程9.1.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点向式方程9.1.2直线的斜率与点斜式方程9.1.3直线的法向量与点法式方程9.1.4直线的一般式方程9.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9.2.1两条直线的平行9.2.2两条直线的交点与垂直9.3点到直线的距离9.4圆的方程9.4.1圆的标准方程9.4.2圆的一般方程第十章 立体几何初步10.1平面的基本性质10.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0.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0.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的关系第十一章 概率与统计初步11.1计数的基本原理11.2概率初步11.2.1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11.2.2古典概率11.3随机抽样11.3.1简单随机抽样11.3.2系统抽样11.3.3分层抽样11.4用样本估计总体11.4.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11.4.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1.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第十二章 三角计算及其应用 (第三册) 12.1和角公式12.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12.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12.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12.2倍角公式12.3正弦函数)sin(ϕω+=x A y 的图像和性质 12.4解三角形12.4.1余弦定理12.4.2三角形的面积12.4.3正弦定理12.5三角计算及应用举例第十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13.1椭圆13.1.1椭圆的标准方程13.1.2椭圆的几何性质13.2双曲线13.2.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3.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13.3抛物线13.3.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3.3.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第十四章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14.1坐标变换14.1.1坐标轴的平移14.1.2利用坐标轴的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14.1.3坐标轴的旋转14.1.4利用坐标轴的旋转化简二元二次方程14.2一般二元二次方程的讨论14.2.1化一般二元二次方程为标准式14.2.2一般二元二次方程的讨论14.3参数方程14.3.1曲线的参数方程14.3.2圆的参数方程14.3.3直线的参数方程14.3.4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14.4参数方程的应用举例第十五章逻辑代数基础15.1常用逻辑用语15.1.1命题15.1.2量词15.1.3逻辑联结词15.2数制15.2.1十进制与二进制15.2.2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15.3逻辑代词15.3.1基本概念与基本逻辑运算15.3.2逻辑代数的运算律和基本定理15.3.3逻辑函数15.3.4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15.3.5逻辑函数的化简15.3.6逻辑图第十六章算法与程序框图16.1算法的概念16.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16.2.1程序框图的基本图例16.2.2顺序结构及其框图16.2.3条件分支结构及其框图16.2.4循环结构及其框图16.3条件判断16.4算法案例第十七章数据表格信息处理17.1数组、数据表格的概念17.2数组的代数运算17.3用软件处理数据表格17.4数据表格的图示第十八章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18.1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18.2关键路径法18.3统筹图18.3.1网络图18.3.2横道图18.4进度计划的编制18.4.1网络图的时间参数18.4.2时间优化的方法第十九章线性规划初步19.1线性规划问题19.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19.3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19.4线性规划问题的应用举例19.5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第二十章复数20.1复数的概念20.1.1复数的有关概念20.1.2复数的几何意义20.2复数的运算20.2.1复数的加法和减法20.2.2复数的乘法和除法20.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0.4复数的三角形式20.4.1复数的三角形式20.4.2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法与乘方运算20.4.3复数三角形式的除法运算20.4.4复数的开方运算20.5复数的指数形式20.6复数的应用第二十一章概率分布初步21.1排列与组合21.1.1排列与排列数公式21.1.2组合与组合数公式21.2二项式定理21.2.1二项式定理21.2.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21.3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3.1离散型随机变量21.3.2二项分布21.4正态分布。
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
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我折腾了好久编制计划这事儿,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编制计划,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想着把要做的事儿一股脑儿都列出来,以为这就是个计划了,结果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就好比做饭,我光把食材都堆在一起,可没有个烹饪顺序,根本做不出一道菜来。
我试过按照时间顺序来编制计划。
比如说这一天我几点到几点做打扫,几点到几点看书学习,把一整天的时间分成一个个小块儿,往里面填事儿。
但是这也有问题,有时候一件事儿超时了,整个计划就乱套了。
就像搭积木,我本来按照一定的结构搭,结果一个积木放歪了,整个房子就倒了。
我才意识到这种计划太死板,没有应对意外情况的灵活性。
后来我又想了个法子,那就是先确定最重要的事儿。
我把所有要做的事儿在心里排个序,先把最重要的三件或者五件列出来,着重去安排这些事儿的时间和资源。
就好像行军打仗,得先确定主帅和几大主将的行军路线一样。
这个方法好多了,那些次重要的事儿就有了更多可协调的空间。
我也犯过一个错,就是在编制计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效率周期。
有时候我早晨状态好能做分析写文章,下午就不行,我之前却没在意这点,把一些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事儿安排到下午。
这就好比把一个短跑运动员安排到长跑项目里去了,肯定出乱子。
所以啊,根据自己的状态和效率来安排事情也是至关重要的。
还有啊,计划一定要有个大概时间的框架,但也不用精确到分毫不差。
比如说写一篇报告,我给它安排两天时间,中间要是有点别的事儿耽搁了一天,那后面挤一挤时间把任务完成就好。
这就像是火车晚点了,只要不是太晚总还是能到达终点站的。
另外,在编制计划的过程中,要时不时地回顾检查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
我曾经做了个很好的计划,一个月的学习计划,但是做了一半就扔一边不管了。
这就好比种树我只挖个坑把树种下去,就不管浇水施肥了,那树肯定是长不大的。
所以要定期看看自己做到哪儿了,没做到的原因是什么,需不需要调整计划。
编制计划这事儿啊,真是得不断地尝试,而且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 简答论述题 历年考题分章节汇总
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简答论述题知识点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1.简述教育测量的特点。
P3 (2015年4月简答、2008年4月简答)①间接性和推断性。
②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③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2.如何理解教育测量的间接性和推断性? P3 (2011年4月简答)物理测量大多是直接性的。
虽然教育测量无一例外地关注到人类自身,但测量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的种种非物质属性。
目前,我们只能通过人的外显的行为或通过人对外界的一些刺激作出的反应,对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思维品质、创造能力、心理素质、情感态度、道德品质等作出间接性的、推断性的测量。
3.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P7 2005年4月简答教育测量是针对教育效果或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予以测量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是一种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事实判断。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教育测量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教育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4.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P25 2012年4月简答当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作用于学生身上,需要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进行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
所以教育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分)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俗话说“考试是根指挥棒“就是这个意思。
(2分)考试与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5.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 (专业素养和能力)P27 2018年4月论述(1)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2)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教育测量与评价多种方法,以弥补教师非正式观察的不足;(3分)(3)现代教自测量与评价的思想方法对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3分)(4)国外教师教有普遍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这类课程。
管理学第四章计划教学要点
管理学第四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科学而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计划是现实的开端,是目前组织的现状同组织想要达到的状况之间的桥梁。
计划工作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
其次,计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再次,计划通过规划、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着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计划的特点与作用一、计划的定义名词意义上——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意义上——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广义和狭义的)计划:广义的计划是指对未来所要从事事业的谋划、规划和打算。
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层含义:从动态来看,它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某一活动预先作出的安排,包括确定行动的时间、方法、步骤和手段等,一般通常称之为“计划工作”。
从静态来看,就是指规划好的行动方案或蓝图。
狭义的计划,仅指未来有希望达到或实现的目标。
实际包括四个要素:核心是实现目标,目的是指导行动,内容是筹划和安排,着眼点是未来。
切实可行的计划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必须有具体明确的目标;第二,计划工作必须先于其他各项管理活动而展开;第三,必须是准备付诸实施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第四,必须有益于在总体上提高管理效益。
二、计划的特点(一)首位性:计划处于一切工作之首,计划相对其他管理职能处于领先地位,居于主导地位。
它的影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是控制工作的先导,它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向,又为控制工作提供了标准。
计划是实施其他各项管理职能的依据。
计划与未来有关,它不是过去的总结,也不是现状的描述,而是考虑未来的机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导组织未来的活动,为实现未来的目标创造条件。
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计划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解决解决什么样的组织结构需要什么样的职工,何时需要怎样最有效的指导和领导职工提供控制标准(二)目的性每一个计划及其派生计划都是旨在促使组织使命、战略和目标实现。
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制步骤简析
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制步骤简析第一步:了解教学目标教师编制教学计划的第一步是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预期的结果。
通过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第二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从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筛选出与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相符的内容。
同时,也要考虑教学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内容能够得到充分的教学。
第三步:课程设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细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准备等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可行性进行合理的设计。
第四步: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第五步:确定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的过程。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需要确定适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并明确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指标。
教学评价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六步:安排教学时间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安排。
教师需要考虑每个教学环节花费的时间,并合理分配。
同时,还需要考虑教学进度的把握,确保每个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讲解和学习。
第七步: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例如,制作教学用的PPT,准备实验器材等。
第八步:制定教学安排教学安排是指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安排。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制定出全面合理的教学安排,确保各个教学环节有序进行。
第九步:教学实施教学计划的编制完成后,教师需要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计划的安排,适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练习和巩固等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四章 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客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的功用
客观性试题主要是因为评分客观而得名,它的正确答案在测验前就
已准备好,不同评分者各自独立评分,所得结果基本上是相同的。客观 性试题一般适用于测量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分析几个层次的教学 目标。客观性试题的答案明确,作答简便,因而在限定的时间内测验可 以包含足够数量的试题,能保证对知识内容的覆盖。 客观性试题的类型 常用的类型有: (1)选择题 ; (2)是非题; (3)配合题 ; (4)填空题;(5)简答题。
(2)空白处所填写的应是关键词语,并且要和上下 文有密切的关系,使被试不至于填写困难。 例:1996年我国科技界有 新发明。
填空题
(3)题目中空白地方不能太多,以免句子变 得支离破碎,不利于被试理解题意。
例:连接 市与 的是 河
(4)尽量将空白放在句子的后面或中间,而 不要放在句子开头。
例: 发明了蒸汽机
填空题
(5)所有空白处的线段长度应当一致,不能 随正确答案文字的多少而长短不一,以免 产生暗示作用。
(6)若答案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的精 确程度。
简答题
较适合于测量被试被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
的掌握、记忆情况。 1. 优点
编制较为简单、灵活; 增加知识考核的准确度和深度; 不受猜测因素的影响
解释性测验题
在典型选择题的基础上,经教育测验专家改良
后,发展成解释性测验题(interpretiveexercise question)。解释性测验题一般是先 提供一段文章、一幅图画、一种情境、一张表 格等引导性材料,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系列 客观性问题。
比较适合测量富有结构的知识、理解能力以及
作文题
2. 编制原则
(1)根据考试目的、考试对象来确定作文文体和 要求; (2)根据社会需要、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设计命 题,作文命题要直接测量语文素养和书面表达能 力; (3)作文命题不能过于抽象,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有思路可走,有发挥的余地; (4)避免材料或话题出现测验偏倚,在确定选材 和写作意图时,要考虑对所有被试都是公平的, 并且试题应符合被试的心理特征。
工程造价概论(第四版) 工程定额编制原理
【习题】 8. 预算定额中的材料消耗不包括( )。 A.施工操作损耗 B.施工现场堆放损耗 C.场内运输损耗 D.场外运输损耗
【答案】 D
Page 38
第四章 工程定额编制原理
4.6 工程计价定额编制方法 4.6.1工程计价定额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规律的要求
建立市场经 济体制要求
价值规律
工程造价概论
主讲 合子玥
PART FOUR
第四章 工程定额编制原理
4.1 概述 4.1.1 工程定额的概念
第四章 工程定额编制原理
是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 用于规定完成建筑安装产品 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 力的数量标准。
包括工程量 消耗定额和工程 计价定额。
它反映了在 一定生产力水平 条件下,施工企 业的生产技术水 平和管理水平。
第四章 工程定额编制原理
建筑工程定额是建筑工程的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和概算指 标的统称。建筑工程一般理解为房屋和构筑物工程,包括土建工程,电 气工程,水、暖、通风工程,工业管道工程和特殊构筑物工程等。
第四章 工程定额编制原理
4.1.2 建筑工程定额的分类
时间定额
按 生
劳动定额
产量定额
产 要
公式
机械时间定额
1
单位
机械台班产量定额
台班
机械台班 公式 产量定额
1 机械时间定额
单位 产品数量的 计量单位
第四章 工程定额编制原理
按
企业定额
企业内部施工生产用
定
额
的
预算定额
企业对外确定工程造价
不
同
用
概算定额
途
设计单位设计概算
分
编制生产计划
编制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编制。
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实现企业生产目标而制定的生产计划。
编制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下面将从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 确定生产目标。
生产计划的编制应当以企业的生产目标为依据,明确生产任务和生产目标,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统一计划编制。
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应当统一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计划,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3. 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生产计划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同时也要具有可操作性,确保计划的执行。
4. 经济性。
生产计划的编制应当注重经济性,合理安排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二、生产计划编制的步骤。
1. 收集信息。
首先需要收集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包括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状况等,为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2. 制定生产计划。
在收集了必要的信息后,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确定生产任务和生产量。
3. 安排生产资源。
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4. 制定生产进度。
制定生产进度表,明确生产的时间节点和生产进度,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督提供依据。
5. 完善生产计划。
对制定的生产计划进行完善和调整,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
1. 根据市场需求。
生产计划的编制应当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变更。
2. 资源优化配置。
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安排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3. 生产技术改进。
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4. 运用信息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计划进行编制和管理,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简述计划编制的程序
简述计划编制的程序
首先,计划编制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
在制定计划之前,我们
需要明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只有明
确了目标,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才能更好地指导后续的
工作。
第二步是调研和分析。
在明确了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对当前的
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现有的资源、条件、限制因素等。
只有
充分了解了现状,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计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三步是制定详细的计划。
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
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目标的具体实现路径、所需的资源、时间安排、任务分配等。
这些计划需要尽可能地详细和具体,以便后续的
实施和监督。
第四步是实施计划。
制定了计划之后,就需要开始实施。
在实
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确保每一步都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需要及时进行监督和调整,确保计划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的
效果。
最后一步是总结和评估。
在计划实施完成之后,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了解计划的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总的来说,计划编制的程序包括明确目标、调研分析、制定详细计划、实施计划和总结评估五个步骤。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步骤进行,我们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述,能够为大家在计划编制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教师教学计划科学编制方法
教师教学计划科学编制方法一、教学计划的意义与目的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计划的目的在于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在编制教学计划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而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三、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要明确、具体、可操作。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需求,确立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素养等方面的目标。
四、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和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的顺序和深度。
五、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制定教学活动和安排学时教学活动是教学计划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
教师应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并合理安排学时,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七、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计划的完成需要评价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测试、课堂观察、学生作品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进一步改进教学的依据。
八、反思与调整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后,应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分析,教师可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九、与教师团队交流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与教师团队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与教师团队的交流,可以互相启发、分享经验,提高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十、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教师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
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管理方法与艺术复习题(简答题)
管理方式与艺术复习题(简答题)1、管理机制的构成内容有哪些?答: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2、试述梅奥试验?答:梅奥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年)。
该试验是将一批工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先后改变工场照明强度,让工人在不同照明强度下工作;另一组为“控制组”,工人在照明度始终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工作。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
该试验旨在试验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影响工作效果的因素。
(3)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1931年)。
两年内他们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全公司范围的普查与访问,调查了2万多人次,发现所得结论与上述试验相同。
(4)接线板接线工作试验(1931-1932年)。
以集体计件工资制进行刺激,企图形成“快手”对“慢手”的压力,以提高效率。
3、创建组织文化的方法答:一是树“英雄”。
其目的在于促进团队的发展与壮大,围绕培养岗位文明、增强岗位技能、提高岗位效益,造就一支以岗位标兵为骨干的新世纪“四有”职工队伍;二是环境法。
此法主要是将单位团队理念,用种种形式设置在周围的环境中,比如办公室、生活区、工作场合等,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递;三是反复法。
通过循环往复的活动,广大员工就会在组织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从而努力实践“让社会更美好”的企业理念;4、企业再造的阶段答:企业再造,也称为组织重建、流程改革。
所谓企业再造,出发点在解决组织流程的角缺效率、不顺畅,目的在改变组织传统的金字塔结构,改采专业分工、权力下放的小组操作,化简为繁,提高企业的效率与简化企业的层级架构,以达顾客满意;企业再造的目标,在于重新设计企业作业流程,以增加绩效。
企业再造的做法包括:由第一线执行者作决策,整合相关性的分工功能,以项目经理为沟通主要桥梁,同时提供多种流程方式,降低对内部控制、检验与协调活动的需求,便利工作团队与项目经理全心协力完成特定组织目标;5、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答:行业特点;组织环境;组织规模;技术;组织战略;组织的生命周期;人员素质;6、分析直线——职能参谋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组织结构。
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
专题14 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考纲要求一、考点回顾1.工作(工序)、工期、总工期、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虚设工作.2.路径工作流程图中,从开始节点沿箭线方向到终止节点的一条线路,叫做一条路径.3.路径的长度一条路径上各工序工期的和叫做路径的长度.4.关键路径长度最长的路径叫做关键路径.5.关键路径上的每一件工作都叫关键工作;关键路径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叫关键节点;关键路径的长度叫做工程的总工期.6.网络图每一项工作用一条箭线表示,箭线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编有号码的节点;两个工作间按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邻接,在表示每一项工作的箭线上方和下方分别标有工作名称和工期.这样的图叫做双代号逻辑网络图,简称网络图.7.制作网络图的基本规则(1)由开始节点出发,按照工作的流向从左到右绘制,直到终止节点.箭线尽量从左至右,避免出现逆向箭线和回路.图中的开始节点和终止节点只能有一个;(2)一项工作有两个节点,两个节点间至多有一条箭线,节点的编号一定要按照箭线的方向由小到大;(3)每一项工作的箭线上方标注工作名称,下方标注工期.虚设工作用虚箭线表示,虚设工作的工期为0.8.编制网络图的基本步骤(1)编排工作明细表,列出各项工作(工序)间的紧前关系;(2)依照工作明细表绘制网络图;(3)节点统一编号.9.横道图又称甘特图 (Gantt chart) ,它是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10.横道图绘图注意点(1)左边第一列为工作代码,第二列为工作名称,第三列是工期;(2)用横道表示一项工作和工作的工期,横道的长度表示工期;(3)关键路径上关键工作用红色横道(本书中用黑色代替)表示,非关键工作用斜纹横道表示;(4)表格上方是工程标尺(顺计时),下方为进度标尺(倒计时),横道的长度对应于相应工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二、基础引领1.做“雪菜肉丝面”有以下几道工序:A.准备肉丝(2分钟);B.准备雪菜姜丝(1分钟);C.水加热至沸腾(4分钟);D.水沸腾后倒入肉丝(3分钟);E.加入面至沸腾(2分钟).(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B是D的紧前工作 B.C是D的紧前工作C.B是C的紧前工作 D.D是E的紧前工作(2)以下属于平行工作的是 ( )A.A和D B.A和EC.B和C D.C和E2.某项工程的流程图如下图(单位:h):第2题图(1)从开始节点①到终止节点⑦有________条路径;(2)关键路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完成该工程的最短总工期是________h.3.早饭前,妈妈要进行如下活动:A.烧开水(12分钟);B.擦桌椅(6分钟);C.准备暖瓶和灌开水(2分钟);D.去买早点(6分钟);E.煮牛奶(8分钟),其中灶台只有一个火头.(1)试完善整个活动的工作流程图.第2题图(2)妈妈完成这些工作最短需要________.4.某项工作的流程图如下图(单位:天):第3题图试列出从开始节点①到终止节点⑧的所有路径,指出哪条路径是关键路径,并确定完成该工程的最短总工期.5. 观察某工程的横道图:(1)工程总工期为____(2)该题中,该工程的平行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该题中,该工程的关键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型例题例1.小芳暑期去农村体验生活,她早上起床后有以下家务要做:A.扫地(5分钟);B.喂鸡(3分钟);C.淘米(2分钟);D.洗菜(2分钟);E.打开炉子(1分钟);F.煮饭(10分钟);G.炒菜(8分钟).(1)试分析以上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画出整个活动的工作流程图.(2)试问最短需几分钟完成?类题演练1:小明要骑自行车去超市购买生活物品,外出之前必须做完下面几件事情:A.给自行车打气(2分钟);B.整理房间(7分钟);C.穿系鞋带(2分钟);D.放水并把衣服放进洗衣机(1分钟);E.洗衣机自动洗涤(12分钟);F.晾衣服(5分钟).(1)试画出整个活动的工作流程图.(2)试问最短需几分钟完成?例2.某项工程的流程图如下(单位:天):(1)试列出从开始节点①到终止节点⑩的所有路径;(2)写出关键路径;(3)求完成该工程的最短总工期.类题演练2:_____某项工程的网络图(单位:天),则该项工程总工期的天数为例3.某工程队承包一项装修工程,包括下列工序:A.整体设计(3月);B.打地基(2月);C.订购材料(1月);D.建筑安装(3月);E.外墙装修(3月);F.内部装修(5月);G.工地清理与验收(1月).请你根据以上资料:(1)分析各工序之间的关系,设计一份工作流程图;(2)写出从开始节点到终止节点的所有路径,指出哪条是关键路径,并确定最少需要多长时间能完成本工程.例4.填写表中的空缺栏,并绘制出相应的网络图.例5. 某项工程的网络图如图所示(单位:天).试指出它的关键路径,画出它的横道图.例6.某工程的横道图如图所示:第6题图(1)是确定该工程的关键路径;(2)绘制该工程的网络图.四、巩固训练1.下列关于关键路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关键路径是从起始节点到终止节点的所有路径中,路长最短的路径B.一个项目的关键路径只有一条C.非关键路径上的工作也可以称为关键工作D.关键路径的长度就是项目的总工期2.祥祥每天早晨冲咖啡经历下列工作:洗水壶(2分钟),烧水(12分钟),洗杯子(3分钟),放好咖啡(1分钟),则合理安排后所需最少时间为 ( )A.14分钟 B.18分钟 C.15分钟 D.13分钟3.下列网络图的绘制,符合规则的是 ( )A BC D4.关于下面的横道图,说法错误的是 ( )第8题图A.总工期为10天 B.关键路径为A→B→E→DC.A、B、C、D是关键工作 D.C、E间的关系是平行关系5.一个工程的网络图如下图所示,从网络图中分析工序F的紧前工作是( )第9题图A.工序D B.工序C C.工序C,M D.工序C,D6.观察上题的网络图,从开始节点①到终止节点⑩有几条路径()A.4 B.5 C.6 D.77.已知某工程的工作明细表如下:(1)完成表格(2)试根据该表作出该工程的网络图.(3)画出横道图。
管理学原理题库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答案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四、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管理者的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3、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4、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五、简答题1、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2、梅奥参与了霍桑试验,得出了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对于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梅奥才提出了“人是社会人”“生产效率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三个主要观点。
人际关系理论是古典理论向现代管理理论过度。
标志着现代行为科学的概括和发展.发展至今,梅奥提出的重视人的观点发展为“人本管理”.主要实践是将社会学学和心理学引入现代管理的研究领域.第二:“社会人”的观点则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第三:重视“非重视组织”。
主要实践用于企业的员工福利上.4、简述马萨诸塞车祸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对管理的重要意义。
答:马萨诸塞车祸后,铁路公司的老板交出了企业管理权,只拿红利;另聘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担任企业领导。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对管理有重要的意义:(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职业;(2)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用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前提。
管理学原理教案(计划)
2.滚动计划法的基本做法
滚动计划法的基本做法是:先执行近期计划,等近期 计划执行完毕后,根据上期计划执行的结果和产生条件, 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经营方针的调整,对原计划进行必要 的调整和修订,并将计划期顺序向前推进一期,如此不断 滚动、不断延伸。图4—2表明了滚动计划法的基本过程。 例如,某企业在2000年年底制定了2001-2005年的5年计 划,如采用滚动计划法,到2001年年底,根据当年计划完 成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原来的5年计划进行 必要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再编制2002--2006年的5年计划 。其后依此类推。
• 3.网络图的组成 • (1)工序(作业、活动)。在网络图上用“ ”表示。虚活动(作业):在网络图上用“ ”表示。 • (2)事项(事件、结点)。在网络图上用“o” 表示。 • (3)路线。
• (4)关键路线。掌握和控制关键路线是网络 技术的精髓。 • (5)作业时间。 • (6)事项的最早开始时间。用TE表示,其数 值记入“口”中。 • (7)事项的最迟结束时间。其数值记入 “△”中。 • (8)时差。其计算公式为TS=TL-TE.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 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① 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种职能,组织 所有活动均离不开计划。
② 计划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纵向层次性和
横向协作性
(续)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实际实施情况与计划指标的比较可 以作为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用以衡量管 理效率
⑧制订预算
一、确定目标 二、认清现在:环境研究(外部环境和内
部环境 的研究)
三、研究过去:过去决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并发现其规律 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