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的起源

合集下载

材料物理性能 课件 第六部分 材料的磁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 课件 第六部分 材料的磁性能

有交换相互作用
1、磁性的起源
磁畴:每个区域内部包含大量原子,这些原子的 磁矩都像一个个小磁铁那样整齐排列,但相邻的 不同区域之间原子磁矩排列的方向不同
单晶磁畴结构示意图
多晶磁畴结构示意图
1、磁性的起源
磁光效应:线偏振光透过放置磁场中的物 质,沿着磁场方向传播时,光的偏振面发 生旋转的现象。 对磁畴进行可视化
4、磁性材料的应用
由于软磁材料磁滞损耗小,适合用在交变磁场中,如 变压器铁芯、继电器、电动机转子、定子都是用软磁 材料制成。 常见的软磁材料有:铁、坡莫合金、硅钢片、铁铝合 金、铁镍合金等。
变压器
磁性传感器
4、磁性材料的应用
硬磁材料 I、具有较大的矫顽力, 典型值Hc=104~106A/m; II、剩磁很大; III、充磁后不易退磁。 IV、高的稳定性 对外加干扰磁场和温度、 震动等环境因素变化的高 稳定性。
• 1991年,英国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67,从曼谷起飞后不久 失事,造成233人遇难:经查实是笔记本电脑导致了机上 一台计算机失控;
• 1996年巴西空难、1998年台湾空难:乘客违规使用了手 机;
• 2000年1月,某航班从湛江起飞后航线偏离了10海里:发 现有乘客在起飞过程中使用手机;
• 2000年2月,某航班在郑州机场降落时,导航信号不正常: 发现有乘客在降落过程中使用手机,干扰了导航系统,使 飞机无法降落。
晶粒度与矫顽力
进一步减小, 各单畴晶粒发 生转动的可能 性将越来越大 (更容易转 动)。所以矫 顽力反而减小。
晶粒度与矫顽力
4、磁性材料的应用
磁滞回线围成的面积,可以简单理解为外磁场对磁性材料做的功 对于交流环境,温度累计会使得材料的温度急剧上升。

磁性材料磁性的起源

磁性材料磁性的起源

pJ pL
NOTE:由总角动量PJ并不能
直接给出总磁矩,因为原子旳
L
总磁矩旳方向与其总角动量旳
方向并不重叠
s
J L-S
2、原子磁矩J 在磁场中旳取向也是量子化旳;
原子总角动量在H方向旳分量:
pJ H mJ
总磁量子数mJ:mJ =J,J-1,……-J
原子总磁矩J在H方向旳分量为:
J
H
J
cos
道角动量旳取向处于被冻结状态。 b、晶体场对磁性离子自旋角动量旳间接作用。
经过轨道与自旋耦合来实现。常温下,晶体中 自
旋是自由旳,但轨道运动受晶体场控制,因为 自
旋-轨道耦合和晶体场作用旳联合效应,造成 单
离子旳磁各向异性。
一、晶体场劈裂作用
考虑到晶体场与L-S 耦合作用,晶体系统旳哈密
顿量为:
h2 2me
5-1= 4。 • 算 g 因子:Pr3+离子旳基态为2S+1HJ,即:3H4。
g 1 J (J 1) S(S 1) L(L 1) 0.8 2J (J 1)
有效玻尔磁子数 p p g J (J 1) 3.58
第三节 稀土及过渡元素旳有效波 尔磁子
一、稀土离子旳顺磁性 1、稀土元素旳特征: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0~145s25p65d0~16s2 最外层电子壳层基本相同,而内层旳4f轨道从La到
2、有效玻尔磁子 即过渡族元素旳离子磁矩主要由电子自旋作贡献,
而轨道角动量不作贡献,这是“轨道角动量猝灭”所致。
• 过渡元素旳原子或离子构成物质时,轨道角动量冻结,
因而不考虑L
• 孤立Fe原子旳基态(6.7 μB)与大块铁中旳铁原子(2.2 μB)磁矩不同。 • 物质中:

磁性材料原理及应用

磁性材料原理及应用

磁性的起源和常见磁性材料应用陈阳,王皓,徐航,信跃龙磁性,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发现了自然界中存在一种磁石,它们可以相互吸引或吸引铁石。

人们以丰富地想象力将此现象比喻为母亲慈爱地对待幼儿,《吕氏春秋·季秋记》中就有“慈石召铁,或引之也”的记述。

现今汉语中的“磁”字就来源于当时的“慈”。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开始利用磁性的实例。

我们知道,所谓磁石其实也就是铁矿石(一般为磁铁矿Fe3O4)。

我们也知道,铁会被磁铁吸引而且会被磁铁磁化。

那么,它们为什么会有磁性或会被磁化?磁性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了解释物质的宏观磁性的性质,我们从原子着手来考察一下磁性的来源。

一、磁性的起源“结构决定性质”。

磁性当然也是由物质原子内部结构决定的。

原子结构与磁性的关系可以归纳为:(1) 原子的磁性来源于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2) 原子内具有未被填满的电子是材料具有磁性的必要条件;(3) 电子的“交换作用”是原子具有磁性的根本原因。

1.电子磁矩的产生原子磁性是磁性材料的基础,而原子磁性来源于电子磁矩。

电子的运动是产生电子磁矩的根源,电子有绕原子核旋转的运动和自身旋转的运动,因此电子磁矩也是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和电子的自旋磁矩两部分组成的。

按照波尔的原子轨道理论,原子内的电子是围绕着原子核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

电子沿轨道的运动,相当于一个圆电流,相应得就会产生轨道磁矩。

原子中的电子轨道磁矩平面可以取不同方向,但是在定向的磁场中,电子轨道只能去一定的几个方向,也就是说轨道的方向是量子化的。

由电子电荷的自旋所产生的磁矩就称为电子自旋磁矩。

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磁矩只可能与轨道磁矩平行或反平行。

很多磁性材料中,电子自旋磁矩要比电子轨道磁矩大。

这是因为在晶体中,电子的轨道磁矩要受晶格场的作用,它的方向是改变的,不能形成一个联合磁矩,对外没有磁矩。

这也即一般所谓的轨道动量矩和轨道磁矩的“猝灭”或“冻结”。

The principles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The principles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The principles of magnetism andmagnetic materials磁性和磁性材料的原理磁性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它不仅在地球磁场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磁性材料是指能够吸引铁、镍、钴等金属的物质,具有较强的磁性和磁导率。

它们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硬盘、电磁炉、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和许多其他的电子设备。

磁性的起源磁性的起源源于物质中的电荷和电子运动,因为电子有电荷,并且在运动中会产生电流,而电流会产生磁场。

这意味着,任何带有电荷的物质都会带有一定的磁性。

当电子在原子中运动时,它的旋转会产生自旋角动量,自旋角动量会与轨道角动量相结合,形成总角动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有着极大的影响。

基本磁性现象磁性物质有三个基本的磁性现象: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

其中,顺磁性的物质会在外磁场中呈现出与磁场方向相同的磁性,抗磁性的物质则在外磁场中呈现出与磁场方向相反的磁性。

而铁磁性的物质不仅在外磁场中呈现出强磁性,而且具有自发磁化的能力,在去掉外磁场后仍然保留磁性。

铁磁性物质包括铁、镍、钴和它们的合金。

磁性材料的分类磁性材料可以根据其磁性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磁性,磁性材料可以分为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材料。

根据化学组成,磁性材料可以分为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

其中,软磁材料是指能够容易地磁化和退磁的材料,用于制造电感器、变压器、电磁铁和发电机;而硬磁材料则是指难以磁化和退磁的材料,用于制造永磁体或磁记录材料。

磁性材料的应用磁性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最常见的是硬盘驱动器。

硬盘是用于存储电子信息的设备,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磁性材料承载着信息,在运动中读写信息。

当硬盘在向磁头输送信息时,磁头会在磁性材料中创建小的磁场来存储这些信息。

另一个常见的应用是电子设备中的电感器和变压器。

这些设备中使用软磁材料制成的磁芯,它们的磁性能够容易地磁化和退磁,使它们成为电子开关和转换的必要组成部分。

磁现象及其应用

磁现象及其应用

向上与向下 自转的电子数相等
只有少数物质(例如铁、钴、镍),
它们的原子内部电子在不同自转方向
上的数量不一样,这样,在自转相反
的电子磁极互相抵消以后,还剩余一
部分电子的磁矩没有被抵消。这样,
整个原子具有总的磁矩。
同时,由于一种被称为 “ 交换作用 ”
的机理,这些原子磁矩之间被整齐地
排列起来,整个物体也就有了磁性。
铁磁体的铁磁性只在某一温度以下才表现出来,超过这一温度, 由于物质内部热骚动破坏电子自旋磁矩的平行取向,因而自发 磁化强度变为0,铁磁性消失。这一温度称为居里点 。在居里 点以上,材料表现为强顺磁性,其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服从居 里——外斯定律。
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和磁性有关。没有它,我们就无法 看电视、听收音机、打电话;没有它,连夜晚甚至都是一 片漆黑。
人类虽然很早就认识到磁现象,但直到了现代,人们对磁 现象的认识才逐渐系统化,发明了不计其数的电磁仪器, 象电话、无线电、发电机、电动机等。如今,磁技术已经 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技术的各个方面,我们 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磁性材料的广泛应用。
孤立原子的磁矩决定于原子的结构。原子中如果有 未被填满的电子壳层,其电子的自旋磁矩未被抵消, 原子就具有“永久磁矩”。例如,铁原子的原子序 数为26,共有26个电子,在5个轨道中除了有一条轨 道必须填入2个电子(自旋反平行)外,其余4个轨 道均只有一个电子,且这些电子的自旋方向平行, 由此总的电子自旋磁矩为4 。
顺磁性
顺磁性物质的主要特征是,不论外加磁场是否存在,原子 内部存在永久磁矩。但在无外加磁场时,由于顺磁物质的 原子做无规则的热振动,宏观看来,没有磁性;在外加磁 场作用下,每个原子磁矩比较规则地取向,物质显示极弱 的磁性。磁化强度与外磁场方向一致,为正,而且严格地 与外磁场H成正比。

磁铁为什么会有磁性 磁性的本质

磁铁为什么会有磁性 磁性的本质

磁铁为什么会有磁性磁性的本质一、物质磁性的起源如果磁是电磁以太涡旋,一个磁铁,没看到任何电磁以太的涡旋,为什么会有磁性?我们的回答是:物质的磁性起源于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电子的运动会产生一个电磁以太的涡旋。

早在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就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第一次揭示了磁与电存在着联系,从而把电学和磁学联系起来。

为了解释永磁和磁化现象,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安培认为,任何物质的分子中都存在着环形电流,称为分子电流,而分子电流相当一个基元磁体。

当物质在宏观上不存在磁性时,这些分子电流做的取向是无规则的,它们对外界所产生的磁效应互相抵消,故使整个物体不显磁性。

在外磁场作用下,等效于基元磁体的各个分子电流将倾向于沿外磁场方向取向,而使物体显示磁性。

磁现象和电现象有本质的联系。

物质的磁性和电子的运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乌伦贝克与哥德斯密特最先提出的电子自旋概念,是把电子看成一个带电的小球,他们认为,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相似,电子一方面绕原子核运转,相应有轨道角动量和轨道磁矩,另一方面又绕本身轴线自转,具有自旋角动量和相应的自旋磁矩。

施特恩-盖拉赫从银原子射线实验中所测得的磁矩正是这自旋磁矩。

(现在人们认为把电子自旋看成是小球绕本身轴线的转动是不正确的。

)电子绕原子核作圆轨道运转和绕本身的自旋运动都会产生电磁以太的涡旋而形成磁性,人们常用磁矩来描述磁性。

因此电子具有磁矩,电子磁矩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组成。

在晶体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受晶格的作用,其方向是变化的,不能形成一个联合磁矩,对外没有磁性作用。

因此,物质的磁性不是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引起,而是主要由自旋磁矩引起。

每个电子自旋磁矩的近似值等于一个波尔磁子。

是原子磁矩的单位,。

因为原子核比电子重2000倍左右,其运动速度仅为电子速度的几千分之一,故原子核的磁矩仅为电子的千分之几,可以忽略不计。

孤立原子的磁矩决定于原子的结构。

原子中如果有未被填满的电子壳层,其电子的自旋磁矩未被抵消,原子就具有“永久磁矩”。

物质的磁性与磁场的起源

物质的磁性与磁场的起源

物质的磁性与磁场的起源磁性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特性,指物质受到磁场作用时产生的现象。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子和分子层级的微观结构。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物质的磁性和磁场的起源。

在物质的微观结构中,电子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

电子既拥有质量又带有电荷,因此具备磁性。

基于电子的运动特性以及电荷的性质,物质可以被划分为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

首先,我们来看磁性物质。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铁、镍和钴这类金属。

这些金属具有未配对电子,这说明它们在自由状态下有独特的电子构型。

未配对电子使得这些金属能够通过磁性相互吸引,形成磁性团簇。

这样的磁性团簇在宏观层面上会呈现磁性,形成磁物质。

其次,我们来看非磁性物质。

与磁性物质不同,非磁性物质的未配对电子数目较少。

这使得这些物质的磁矩大小非常微弱,无法在宏观层面上表现出明显的磁性。

然而,即使是非磁性物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也能产生磁响应。

这是因为外加磁场会影响非磁性物质中的电子运动状态,导致电子自旋的排列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物质的磁矩方向。

这种产生于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磁响应现象被称为磁化。

那么,磁场的起源又是什么呢?众所周知,磁铁可以吸引或排斥物体。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磁场是由电流或磁性物质产生的力场,它能够影响周围空间中的物体。

磁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电荷的运动。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其周围会形成一个磁场。

这是由于电流中的移动电荷携带了磁性,电流的流动导致了电荷的运动,进而产生了磁场。

这种由电流产生的磁场被称为电磁场。

而对于磁性物质,磁场的存在是由于物质中未配对电子自旋的排列。

未配对电子自旋的排列会形成一个磁矩,所以磁性物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会表现出磁响应。

这种由物质自身特性产生的磁场被称为内禀磁场。

总结起来,物质的磁性和磁场的起源都可以归结为电子的运动和自旋特性。

物质中的电子构型和电子自旋对物质的磁性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电荷的运动也产生了磁场,其作用范围不仅限于磁性物质。

“磁”到底是怎么来的

“磁”到底是怎么来的

“磁”到底是怎么来的
从微观角度来讲“磁”来源于带电荷的原子核或电子移动或转动对外的一种特性。

在磁介质中分子、原子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一个物质微粒成为微小的磁体,在没有被磁化时,分子电流杂乱无章排列,不呈现磁性,在磁场的作用下分子电流沿磁场方向规则排列呈现磁性。

原子的磁性来源于原子中电子及原子核的磁矩,电子轨道运行产生电子轨道磁矩,电子自旋转运行产生电子自旋磁矩,这些磁矩作用方向一致时对外就呈现磁性。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其原因同样是电子在导线中做定向移动,每个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方向一样,电子产生的轨道磁矩方向相同,对外表现出磁性。

电和磁都是电荷产生的,但在相对论的时空观要求磁必须伴着电力而存在,反过来,也可以说在宏观低速的世界中普片存在的磁场正是相对论时空观正确性的一个有力的证明。

我们常见的闪电,大量的电荷将空气击穿,形成一条等离子带将能量引向大地,对大地放电,而这条等离子带会带有极大的瞬间电流,则在闪电附近会形成比较强的磁场,瞬间变化的磁场会干扰模拟信号和电流的稳定,以至于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经常出现电视信号不好或者电灯闪烁不定的现象。

吸铁石的原理

吸铁石的原理

吸铁石的原理一、引言吸铁石是一种常见的人造磁体,具有吸附铁磁物质的能力。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子产品、机械制造、医疗设备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吸铁石的原理,包括磁性的起源、磁场的影响因素以及吸铁石的工作原理等内容。

二、磁性的起源磁性是物质特有的一种性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磁场。

磁性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原子磁矩: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而每个原子都带有一个原子磁矩。

原子磁矩是由电子自旋和电子轨道运动引起的。

当物质中的原子磁矩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宏观的磁性。

2. 磁性物质中的颗粒:某些颗粒自身就具有磁性,例如铁矿石中的磁铁矿就是由磁性颗粒组成的。

三、磁场的基本特性磁场是由磁性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物理场。

磁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 磁场的方向:磁场具有方向性,常用箭头表示,箭头所指向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2. 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强度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单位是特斯拉(T)。

3. 磁场的磁力线:磁力线是用来表示磁场分布的曲线,沿着磁力线的方向,磁力的作用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反之则相反。

4. 磁场的磁力:磁场对带电粒子和磁性物质具有磁力作用。

四、吸铁石的工作原理吸铁石是利用磁性物质的特性来产生磁场,进而实现吸附铁磁物质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磁化过程:吸铁石一般是通过电流或其他磁源来进行磁化的。

当电流通过吸铁石时,吸铁石产生磁场,这个过程称为磁化。

磁化后的吸铁石会具有一定的磁性,能够对铁磁物质产生磁力作用。

2. 磁场的分布:吸铁石产生的磁场具有一定的分布特性,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均匀的。

一般来说,磁场的强度和磁力线的密度在磁极附近较大,而在磁极之间则较小。

3. 磁力的作用:吸铁石产生的磁场对铁磁物质具有磁力作用,当铁磁物质靠近吸铁石时,会受到吸引力的作用,从而被吸附在吸铁石上。

五、吸铁石磁力的影响因素吸铁石的磁力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 1. 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强度越大,吸铁石的磁力也越大。

简述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

简述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

简述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引言:铁磁材料是一类具有强磁性的材料,常见的有铁、钴、镍等。

它们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够被磁化并保持磁性,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铁磁材料的磁性起源、磁化过程以及相关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述。

一、铁磁材料的磁性起源铁磁材料的磁性起源于其原子的磁性行为。

在铁磁材料中,原子具有自旋和轨道磁矩,这些磁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当铁磁材料处于无外加磁场时,这些磁矩的方向是随机的,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磁性。

二、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1. 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可以通过外加磁场对材料内部磁矩的影响来实现。

当外加磁场作用于铁磁材料时,磁场的存在会使得材料内部的磁矩发生重新排列,使得它们的方向有序地排列起来。

2.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铁磁材料内部的磁矩会发生两个主要的变化:磁矩的方向发生改变,磁矩的大小发生增大。

这是因为外加磁场对材料内部的磁矩施加了一个力矩,使得磁矩力图磁场方向旋转,从而改变了磁矩的方向。

同时,外加磁场还对材料内部的电子产生了磁场力,使得磁矩的大小增大。

3. 铁磁材料的磁矩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会逐渐趋于饱和。

当外加磁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铁磁材料内部的磁矩已经基本上全部转向外加磁场的方向,此时磁矩的大小几乎不再改变,称为饱和磁化。

三、铁磁材料的应用铁磁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磁性特性,在电子技术、电力工业、通信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在电子技术中,铁磁材料常用于制造磁存储器、电感器、变压器等。

磁存储器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铁磁材料的磁性可变特性,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2. 在电力工业中,铁磁材料常用于制造电动机、发电机等设备。

电动机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动力装置,铁磁材料的磁性能使得电动机能够产生强大的机械动力。

3. 在通信工程中,铁磁材料常用于制造天线、传感器等设备。

天线是无线通信中的重要部件,铁磁材料的磁性使得天线能够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

结论: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一个通过外加磁场对材料内部磁矩的影响来实现的过程。

磁性真正的起源是什么?

磁性真正的起源是什么?

磁性真正的起源是什么?安培的“分⼦电流”假说认为材料内部是有⼀个个⼩分⼦组成,每个分⼦都有⼀圈环形电流,电流感应出了⼀个⼩的磁矩,如果这些分⼦的磁矩取向⼀致的话,就可以形成⼀个强⼤的磁矩,整体体现出很强的磁性。

这种⽤“分⼦电流”秩序构造出整体磁性似乎⾮常合理,也很容易被⼈接受,但实际上材料内部不⽌步于分⼦层次,⽽是更基本的原⼦,⽽原⼦的内部,是原⼦核和核外电⼦。

在这种情形下,“分⼦电流”是根本不存在的。

要想认识磁性的起源,我们必须先了解微观粒⼦的⾃旋。

⾃旋是量⼦⼒学中特有的概念,它指的是微观粒⼦与⽣俱来就带有⼀个量⼦化的⾓动量,属于粒⼦的内禀属性。

就像所有的粒⼦都具有⼀定量的电荷⼀样,所有的粒⼦都具有⾃旋的属性,⽽且⾃旋数并不⼀定是整数。

⾃旋为半奇数的粒⼦称为费⽶⼦,⾃旋为0或整数的粒⼦称为玻⾊⼦。

正负电⼦、质⼦和中⼦的⾃旋都为1/2;⽽光⼦的⾃旋为零,属于玻⾊⼦。

⾃旋可以等效地认为是⼀个具有N极和S极的最⼩磁单元。

⾃旋的存在,使得微观粒⼦在运动过程中不仅仅由于其轨道⾓动量会产⽣轨道磁矩,⽽它们的⾃旋⾓动量也同时会产⽣⾃旋磁矩,粒⼦的总磁矩是轨道和⾃旋两部分贡献的整体效应。

对于原⼦核来说,中⼦和质⼦的⾃旋以及轨道⾓动量将整体贡献出⼀个核磁矩,原⼦核磁矩的存在,是核磁共振现象的基础。

对于核外电⼦来说,诸多电⼦的轨道磁矩和⾃旋磁矩也将组合在⼀起体现整体的磁矩。

电⼦的磁矩⼀般要⽐核磁矩⼤得多,因此对于原⼦整体⽽⾔,将主要体现出电⼦造成的磁矩。

⽽这些带固定磁矩的原⼦的微观有序排列就将形成材料整体有⼀个较⼤的磁矩,即从宏观上来看,材料显现出了磁性。

⼀般来说,原⼦的核磁矩要远⼩于电⼦的整体磁矩,⽽电⼦的磁矩⼜主要是⾃旋磁矩的贡献,故原⼦的总磁矩主要来⾃于不同⾃旋⽅向的电⼦数差异形成的总⾃旋磁矩。

对于固体材料⽽⾔,⾥⾯的原⼦或离⼦是呈周期性排列的,它们的磁矩也会出现⼀定规律的排列⽅式。

不同磁矩⼤⼩和排列⽅式构成了固体中千变万化的磁性。

磁性的经典理论

磁性的经典理论

磁性的经典理论磁性的经典理论在奥斯特、法拉第、麦克斯韦、洛仑兹等前辈科学家探索的基础上,人类大致形成了有关磁的经典理论,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这些理论与我们稍后讨论的思想大相径庭。

以慧心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有关磁的思想,是对磁性的经典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以慧心理论为基础来认识磁现象的本质,会不会变得简单,更符合自然呢?1、磁性从何而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有些物理学家认为,有些物质(如铁)所表现的宏观磁性也来源于电流。

(那时还未发现电子。

)1822年,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来解释物质的磁性。

磁性物质的分子中,存在着回路电流,称为分子电流("安培电流")。

分子电流的磁效应相当于一个小磁针。

当分子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各个分子之间磁效应相互抵消,对外不表现磁性;当分子处于有序状态,各个分子之间磁效应相互加强,对外表现磁性。

物质磁性决定于物质内的分子电流。

电流是磁现象起源的思想影响至今。

十九世纪上叶,法拉第发现,物质在磁场的作用下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磁性,除了极少数像铁那样的强磁性物质外,一般物质的磁化率的绝对值都很小,具体可以为两类。

一类物质的磁化率是负的,称之为抗磁性物质。

这类物质在磁场中获得的磁矩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反,故在不均匀磁场中被推向磁场减弱的方向,即被磁场排斥。

另一类物质的磁化率是正的,在不均匀磁场中被推向磁场增强的方向,即被磁场吸引,法拉第称之为顺磁性物质。

像铁那样强的磁性显然是特殊的,应另属一类,后称铁磁性。

在法拉第以后的近百年时间里,物质的磁性就这样分成三大类。

直到1932年,法国科学家尼尔(LouisEugeneFelixNeel,1904~)增加了第四类:反铁磁性。

他提出了一种晶格模型,它由两套格子交错而成,而其磁场以相反方向作用,使可观察到的场互相抵消。

他还证明,这种有序状态在某一温度时会消失(反铁磁性物质磁性特征是磁化率几乎为零。

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温度有关,只在某个温度以下才出现),这个温度现在称为尼尔点,与铁磁现象中的居里点相类似。

“磁”到底是怎么来的?

“磁”到底是怎么来的?

“磁”到底是怎么来的?磁性是指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镊金属的性质,拥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

磁体一般被分为永磁体和软磁体,永磁体指的是能够长期保持磁性的磁体(没有外加任何措施),软磁体则相反。

关于磁性的来源,首先得了解一下磁性的原理。

我们知道,磁体总是有两极,无论你把磁体分离成多少份,磁体总是存在两极,就算把它分成了一个分子或者原子,它还是有磁性,还是有两极。

那这个磁性怎么来的呢?现代科学认为,磁性来自于原子核和电子的磁矩,电子是带有电性的,所以电子的运动和电子的自旋都可以看成环形电流,我们知道,变化的电厂能产生磁场,而环形电流正是变化的磁场,所以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能够产生磁场,者也被叫做电子的自旋磁矩。

原子核同样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样一来每一个原子自身都有磁性,那为什么宏观的许多物质都没有磁性呢?答案是磁场的方向不同。

不同的环形电流方向会产生不同的磁场,宏观物质由于其内部的每一个原子的自旋和运动的方向是不规则的,导致所以得磁场叠加后宏观上表现出磁场抵消或者磁性极弱的现象,而磁体则是由于其每一个电子的自旋磁矩同乡,宏观上表现为磁场叠加,所以表现出磁性。

知道了磁的原理,我们来看看磁体是怎么来的,首先第一种天然永磁体像天然的磁铁矿里面的磁体就是天然永磁体,它的磁性的来源科学家推测为:由于地下压力很高,温度更高,这让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是以液态的方式存在,而液态的物质其内部的原子是游离的状态,这时它们又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我们知道,每一个原子都带有磁性,而地球的磁场的统一的,所以所有的原子会受同一个磁场的影响,导致每一个原子的磁性的磁场整齐的排列在同一个方向上,待到这种物质由于地壳运动达到近地底形成固体,这时就形成了天然永磁体矿。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也可以后天制造永磁体。

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把任意一个永磁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磁体就会失去磁性,且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磁体所需要的温度不同,这个温度就是磁体的居里温度,也叫居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总磁量子数:mJ =J,J-1,……-J,(2J+1个取值) 当mJ取最大值J 时, μJ 在H方向最大分量为:
J max g J J B
∴原子磁矩的大小取决于原子总角量子数J。
4、原子中电子的结合大体分三类: a) L-S耦合:各电子的轨道运动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li → L,∑si →S , J=S+L 发生与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中(Z<32)。 b) c) j-j耦合:各电子轨道运动与本身的自旋相互作用较 强,∑(li+si) → ji,∑ji →J ,Z>82 LS+jj耦合: 32<Z<82 ★无论那种耦合, J=g J J ( J 1) B 均成立。 5、组成分子或宏观物体的原子的平均磁矩一般不等于 孤立原子的磁矩。 这说明原子组成物质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 起了磁矩的变化。因此计算宏观物质的原子磁矩时, 必须考虑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
μs H =2ms B , ms 1/ 2,最大分量: [μs H ] max 2sB
2. 计算原子总自旋角动量时,只考虑未填满次壳层中 的电子。 e P P,g : Lande因子 3. 电子总磁矩可写为: g 2m
g 1,来源于轨道运动; g 2,来源于自旋; 1 g 2, 来源于二者
故gJ反映了在原子中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对总磁矩贡献的大小。
3、原子磁矩μJ 在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μJ 在H方向的分量为: PJ H J H J cos J H J PJ mJ J g J mJ B J J 1
第三节 稀土及过渡元素的有效波尔磁子
一、稀土离子的顺磁性 1、稀土元素的特征: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0~145s25p65d0~16s2 最外层电子壳层基本相同,而内层的4f轨道从La到 Lu逐一填充。相同的外层电子决定了他们的共性,但4f电 子数的不同导致稀土元素磁性不同。 2、La系收缩:指La系元素的原子与离子半径随原子序 数的增加而相当平缓地缩小。

物质中: Fe3+的基态磁矩为5 μB Mn2+ 5 μB Cr2+ 4μB Ni2+ 2 μB Co2+ 3 μB Fe2+ 4 μB (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有几个μB)

第四节 轨道角动量的冻结(晶体场效应)
晶体场理论是计算离子能级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物理、 化学、矿物学、激光光谱学以及顺磁共振中有广泛应用。 晶体场理论的基本思想: 认为中心离子的电子波函数与周围离子(配位子)的电 子波函数不相重叠,因而把组成晶体的离子分为两部分:基 本部分是中心离子,将其磁性壳层的电子作量子化处理;非 基本部分是周围配位离子,将其作为产生静电场的经典处理。 配位子所产生的静电场等价为一个势场——晶体场。
其中l=0,1,2…n-1 , h 2
e l l (l 1) 2m
令 B
e 9.27310 24 [ A m 2 ] 10 23 [ A m 2 ] 2m
(波尔磁子,电子磁矩 的基本单位) l l (l 1) B
如有外场,则 Pl 在磁场方向分量为: Pl H ml
l H l cos l
Pl H
Pl
l
Pl H ml 即 l H ml B 角量子数 l=0,1,2…n-1 (n个取值) 磁量子数 ml=0、 ± 1、 ± 2、 ± 3 ∙ ∙ ∙ ∙ ∙ ∙ ±l (2l+1个取值)
是 B的整数倍,说明l 在磁场中是空间量子化 的
3J ( J 1) S ( S 1) L( L 1) 令:g J 2 J ( J 1) 则: J=g J J ( J 1) B
注:1、决定多电子原子基态的量子数L、S与J,可依 照Hund’s Rule计算如下: I. II. 在Pauli原则允许下,S取最大值,S= ∑ms 总轨道量子数L在上述条件下可能的最大值, L= ∑ml
Ze 2 0 2 ri i 2me 0 1
1. 弱晶场
e2 L i Si V (r ) rij
与自由原子(离子)一样,满足洪特规则。 稀土金属及其离子属于此

2. 中等晶场
e2 V (r ) L i Si rij
III. 次壳层未半满时, J=|L-S|; 次壳层半满或超过半满时,J=L+S
2. 兰德因子gJ的物理意义: 当L=0时,J=S,gJ=2, J=2 S (S 1) B 均来源于自旋运动。
当S=0时, J=L,gJ=1, J= L(L 1) B 均来源于轨道运动。
当1<gJ<2,原子磁矩由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共同贡献。
2 2 2 轨道动量矩 Pl mr mr T l e e l Pl
Pl 2m 2m e 令 l ,轨道磁力比,则: l l Pl 2m 说明:电子轨道运动产生的磁矩与动量矩在数值上成正比, 方向相反。 2. 从量子力学理论考虑: 动量矩应由角动量代替,即: P l (l 1) l
PJ
PL
J L cos PL PJ s cos Ps PJ μJ
μS μL-S
PL L( L 1), PS S ( S 1),
L L( L 1) B , s S ( S 1) B
e 其中: s , 为自旋磁力比,且 : s 2 l m
1 1 3 自旋角动量的绝对值: s ss 1 P ( 1) 2 2 2
e s的绝对值: s ss 1 2 ss 1 B m
1. 总自旋磁矩在外场方向的分量为:
原子的 总磁矩
物质磁性 的起源
问题1:为什么原子核磁矩可以被忽略?
一、电子轨道磁矩
方法:先从波尔原子模型出发求得电子轨道磁矩,再引入 量子力学的结果。 1. 从经典轨道模型考虑: 以周期T沿圆作轨道运动的电子相当于一闭合圆形电流i e e i T 2 电子的轨道运动相当于一个恒定的电流回路,必有一 个磁矩(轨道磁矩 μl ) 1 μ l iA e r 2 er 2 2 2
2、有效玻尔磁子
nP 2 S S 1 2S , nP B 2SB
即过渡族元素的离子磁矩主要由电子自旋作贡献,而 轨道角动量不作贡献,这是“轨道角动量猝灭”所致。 过渡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组成物质时,轨道角动量冻结, 因而不考虑L。 孤立Fe原子的基态(6.7 μB)与大块铁中的铁原子(2.2 μB) 磁矩不一样。
晶体中的晶体场效应 a、晶体场对磁性离子轨道的直接作用 引起能级分裂使简并度部分或完全解除,导致轨 道角动量的取向处于被冻结状态。
b、晶体场对磁性离子自旋角动量的间接作用。 通过轨道与自旋耦合来实现。常温下,晶体中自 旋是自由的,但轨道运动受晶体场控制,由于自 旋-轨道耦合和晶体场作用的联合效应,导致单 离子的磁各向异性。
PJ H
mJ
μL
总磁量子数:mJ =J,J-1,……-J
μJ
μS μL-S
按原子矢量模型,角动量PL与PS绕PJ 进 动。故μL与μS也绕PJ进动。 μL与μS在垂直于PJ方向的分量(μL)┴与 (μS)┴在一个进动周期中平均值为零。 ∴ 原子的有效磁矩等于μL与μS 平行于PJ的 分量和,即: μL PS
第二节
原子磁矩
由上面的讨论可知,原子磁矩总是与电子的角动 量联系的。 根据原子的矢量模型,原子总角动量PJ是总轨道角 动量PL与总自旋角动量PS的矢量和: PJ PJ PL PS J J 1 PS PL 总角量子数:J=L+S, L+S-1,…… |L-S|。 原子总角动量在外场方向的分量:
一、晶体场劈裂作用 考虑到晶体场与L-S 耦合作用,晶体系统的哈密 顿量为:
h2 2me

2 i i
Ze 2 e2 ri r i j ij

L S eV (r)
i i i
0 1
等式中间第一项为第i个电子的动能,第二项为电子势能, 第三项为原子内电子的库仑相互作用,第四项为l - s轨道相互 作用,第五项为中心离子与周围配离子产生的晶场间相互作 用。

二、电子自旋磁矩
自旋→自旋磁矩 (又称本征磁矩或固有磁矩) 实验证明:电子自旋磁矩在外磁场方向分量等于一 个μB,取正或取负。
e e 即 μ s H μ B 2m m 2 在外场方向分量: Ps H ms 2 e 自旋磁矩与自旋角动量 的关系为 μ s H =- Ps H m e 故 μ s Ps=- s Ps m
仍满足洪特规则,但晶体场V(r)首先对轨道能量产 生影响,即能级分裂,简并部分或完全消除。 含3d电子组态的离子的盐类属于此。
3. 强晶场
e2 V (r ) L i Si rij
不满足洪特规则,导致低自旋态。 发生于共价键晶体和4d,5d,6d等过渡族化合物。 ☆讨论中等晶场情形: 对于3d电子,l=2,角动量可有2l+1 =5个不同取向,由 此形成五重简并能级如下(能量由n决定):
J ( J 1) L( L 1) S ( S 1) cos PL PJ 2 L( L 1) J ( J 1) J ( J 1) S ( S 1) L( L 1) cos Ps PJ 2 L( L 1) J ( J 1) 3 J ( J 1) S ( S 1) L( L 1) J J ( J 1) B 2 J ( J 1)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原子磁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