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加缪《局外人》中的几个典型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加缪《局外人》中的几个典型意象

文学院09级2班李绍文 2009012781 摘要:加缪的《局外人》“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表达了自己同时代人的忧虑和希望。其中,“沉默”、“真实”、“阳光”、“时间”、“局外”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它们彰显了默而索坚守自我个性、渴求心灵自由、敢于反抗荒诞、保持生命真实、追寻生命意义的“默而索精神”。解读这些意象,有助于形成对《局外人》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的深层意义上的理解。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意象

阿尔贝·加缪这个名字,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都显得格外有分量。他是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并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法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为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

加缪于1913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丧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耳聋的母亲将加缪抚养成人。从小便在贫民区与母亲相依为命,尽管生活困苦,非洲的烈日和地中海的海水却在童年加缪的身边勾勒出一幅幅自然的和谐的画面。然而,随着战争的继续,饥饿、疾病、死亡、荒诞使得人们的生活状态死气沉沉、麻木低迷,敏感的加缪日渐体会到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人类生存的重重困境。17岁时,加缪又经历了肺结核的打击,因此而退学,这种病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几乎是不治之症,他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失去生命的危机。令人震惊的是,肉体的疾病并没有击倒他,反而激发了他对人的精神领域的虚无、荒诞的疾病的思考。之后,又接连遭到贫困、离婚和政治信仰危机,种种经历和体验丰富了他作品“关于混沌世界中的关于人的生死问题的思考,突出了茫茫宇宙中人类的孤独与无助”。①

作为一个传染病患者,可以说,加缪一直处于一种被隔离的状态中,这种状态,广泛地体现在他的“内在之我”与“外在之我”②的隔绝,个人处境与社会秩序的隔绝,以及主观感受与客观存在的隔绝,使得他更加关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忧患而深沉的“生命存在之思”。而1942年,他来到法国疗养身体,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内心焦虑不安,孤单寂寞,这让他产生了自己被弃绝的感受,一方面是来自外界的弃绝,另一方面也是他对这一世界的审视和弃绝——也就是在这

时,他完成了《局外人》的写作。

作为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一直备受研究者的重视,但是以往的研究总是侧重于从主人公的话语、行为、思想、道德来给人物简单归类,并由此分析作者的倾向性,探讨存在主义的思想与根源。而这样的解读方法很大程度上是思想先行,把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强加到了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容易导致对作品审美内涵和思想意蕴的曲解。因此,本文试图从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沉默”、“真实”、“阳光”、“时间”、“局外”这五个意象说开去,解读这些意象在《局外人》中所彰显的思想意义,进而形成对《局外人》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的深层理解。

谈及“意象”,它是一种客观的“意”与主观的“象”相统一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情感、思绪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的感觉,形成有意识地重复回忆或无意识地反复出现的心理活动,在创作中经过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加工和整理,转化为充分表现作家意图、与作品语境相契合的文本景观。”③而从《局外人》中我们看到,默而索是一个对外界事物、对自己内心很敏感的人,作品中大海、沙滩、太阳、虫鸣、鲜花等等意象反复萦绕、反复出现,像是“太阳怎么在天上升得那么快,我发现田野上早就充满着嗡嗡的虫鸣和簌簌的草响”,“我整天整天地望着它的脸上那把白昼印象黑夜的逐渐减弱的天色”,“田野的声音一直穿过我的耳畔。夜的气味,土地的气味,海盐的气味使我的两鬓感到清凉”……这样的描写数不胜数,而它们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们反映着默而索的内心世界,是默而索一切行为(诸如母亲下葬、打死阿拉伯人、遭受审判)的原因所在。下面笔者就通过文本细读,提炼出了《局外人》中的五个典型意象,并逐一对它们进行分析解读。

一、关于“沉默”

在我看来,《局外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加缪的半自叙传,了解加缪本人的思想世界有利于解读默而索的行为状况,也即,默而索的“沉默”就仿佛加缪的“沉默”。而我们看到,在加缪记忆的深处,就存在着父亲话语的缺失,他的父辈家族因贫穷而从法国移民到阿尔及利亚,而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丧命在一战战场中。而在他生活的世界里,也存在着母亲话语的缺失,将他抚养成人的母亲天生就存在听说能力方面的缺陷。这就意味着加缪本人一直生活在没有交流的空白和沉寂之中,也正是这种静默的成长氛围,令他学会了冷静与理智地应对考验,用爱和宽容来抵御人类世界的荒诞与纷争,就

如他自己所说:“一个沉默多余说话的人是一个更有价值的人。”④

因此,加缪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专注于自我的沉默、周围环境的沉默以及当代人心灵的沉默,在‘沉默’的人生命题中积聚了不可抑制的激情与力量。他笔下的‘沉默’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它既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给养。”⑤他认为,包含着爱与思考的沉默是值得尊重和保留的,而人类所遭遇的种种冷漠和疏离的缄默是应该反对和抛弃的。

《局外人》中“漠视一切”、甚至在母亲葬礼表现得“无动于衷”的默而索,与母亲之间很多时候是沉默的,他说母亲在家的时候总是默默地用目光追随着他,“妈妈在家的时候,一天到晚总是看着我,不说话。”似乎不需要语言的表达,而母子之间已经建立了心有灵犀的联系,借助一些沉默的符号,如微笑、目光等,母与子可以默契地交流,这便是一种充满爱的沉默,这也正是局外人默而索在相当多的时候都选择沉默和少言寡语的原因。作品还写到,在默而索被捕后,玛丽来看他,在那时他目睹了一堆母子隔着栅栏默默对视的场景:“只有我身旁的小青年与他母亲之间,仍是无声无息,就像孤立于喧嚣海洋中的一个寂静小岛。”是啊,在默尔索看来,这对母子用“沉默”铸就了一个爱的岛屿。他认为,因为有爱,所以有了爱的沉默,所以根本不需要像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那样闲言碎语、切切嚓嚓,作品中描写默而索来到养老院给母亲守灵,穿过院子时不少老人在闲谈,“我们刚一过去,他们就又说开了。真像一群鹦鹉在嘁嘁喳喳低声乱叫。”默而索对外界的喧嚣、吵闹是十分厌烦的,人们的嘈杂总会是他的头脑混乱,于是他更多的时候喜欢沉默,在他看来,沉默是因为爱,就像文中所描写的“过了彼此不说一句话的黑夜,我们的亲切感到增加了。”

另一方面,沉默还代表着思考。在默而索为母亲守灵的晚上,门房试着与他交谈,而他只是说了三个短句:“不想。”“不知道。”“我明白。”这给人带来了他对母亲的死无动于衷的印象,而实际上,他的表面冷漠恰恰反映了他头脑的高速运转,比如沉浸在对母亲的回忆中,当一个人转向自我、转向思考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沉默甚至冷漠的形象。而这点,并不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因为他们缺乏思考、每天只是机械地世俗地运转,就像在审问默而索时,“他首先说人家把我描绘成一个生性缄默孤僻的人,他想知道对此我有什么看法。我回答说:‘因为我没什么可说的,于是我就不说话。’”是啊,默而索就是这样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懂得让生活的每一件事都做的有意义,因为没什么可说的,所以他宁愿选择不说话,而不是毫无意义地去随便说话,再说开来就是,如果要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