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规划

合集下载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全文)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全文)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XX:一.引言。

随着GJ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加强,矿山开采时所产生的环境破坏因素也越来越被重视。

矿山开采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科学进展的辅助支撑,在矿山开采中,对地质环境因素的破坏不仅仅影响了生态环境,更关系到采矿地区地质环境整体。

面对矿山开采后带来的环境破坏和影响,GJ政府部门也制订了很多方案,同时相关部门也进行改善监督。

但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

矿山采矿易诱发地质灾害、影响大气环境,造成酸雨等,使土地和水均遭到破坏,产生“三废”污染等。

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对矿山治理中,受到GJ的高度重视。

在GJ“十一五”建设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被列入重点工程之中。

近些年以来,国土资源治理部门通过对各省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摸底,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规划,开展矿山公园的建设工作,保护矿业的遗迹,同时也加大了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力度,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矿山治理缺乏经验参考,缺乏技术指导。

我国开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大型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则是在近些年来才得以重视。

我国矿山数量众多,由矿山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影响区域也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较严峻。

由此可以看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长期战役。

通过国土资源治理部门的规范和调控,在总体上看来,有所改善,但由于治理工作巨大,问题相对比较突出,这对矿山地质环境后期治理工作增加了压力。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治理中很难借鉴以往的经验,需要通过分析检讨,制定治理方案。

由于无治理经验可以借鉴,在对矿山环境治理中导致缺乏技术性指导,不利于治理工作的开展。

2.2传统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防治研究

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防治研究

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防治研究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防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研究地质环境的特征和演化过程,评估不同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提出有效的灾害防治措施,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防治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

一、地质环境评价的研究内容1.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过程: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地质地貌、地下水、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特征和演化过程,了解不同地质环境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规律。

2.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和响应,例如土地开发、矿产资源开采、水资源利用等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可持续性。

3.地质环境对自然系统的影响:探讨不同地质环境对自然系统的影响,如地下水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地质构造对气候的影响等。

4.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地质环境评价的目标和需求,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对不同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估。

二、地质环境评价的研究方法1.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对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地质环境要素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获取地质环境的基础数据。

2.遥感与GIS技术: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质环境数据,进行地质环境评价的空间分析和模拟。

3.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研究不同因素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预测可能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4.统计分析方法:通过采集大量地质环境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地质环境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地质环境变化的规律。

三、地质环境评价的应用1.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评价,确定最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预测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方案。

2.矿产资源开发: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评价,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开采条件,制定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3.地质灾害防治: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评价,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灾害防治措施,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应对能力。

长寿规划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与区划

长寿规划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与区划

089GLOBAL CITY GEOGRAPHY长寿规划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与区划陈千洪 宋 志 李 丹(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摘要:在深入了解长寿规划区内不同地区地质环境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分级结构,选取由地质安全、工程地质、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城市建设、交通区位、水文及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8个评价要素,以及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断裂构造等15个评价因子构成的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法)确定参评要素及因子的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利用ArcGIS 软件平台对长寿规划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区划,并将评价结果与城市用地现状和规划的协调性进行分析。

经评价,规划区中等适宜-适宜区面积为293.93km 2,占总面积74.6%,分布成片且连续,能够满足近期长寿发展需要;长寿规划区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总体规划较为合理,地质环境适宜性多为中等适宜-适宜状态。

评价结果可为长寿规划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选址、城市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提供建议,同时也能为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AHP 法;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长寿长寿区作为重庆陆路的交通枢纽、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区域物流中心,其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迅速,进行规划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成渝经济区宜宾-万州沿江发展带1:5万环境地质调查”在长寿规划区开展了系列地质调查工作,结合相关评价方法,进行了长寿规划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与区划,评价结果可为长寿规划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选址、城市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提供建议。

1研究区概况长寿区隶属重庆市,地处重庆主城东北隅,属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地跨长江南北,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49′~107°27′,北纬29°43′~30°12′之间,人口数量超过90万。

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评价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评价是地质科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工作,它们不仅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的基础,也是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分别从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评价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这两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地质调查是指对地球表层以及地下构造进行系统性观察和研究的过程。

通过地质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构造分布、岩性特征、断裂和褶皱等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

地质调查可以分为地质勘察和地质测量两个环节。

地质勘察是指对地表及地下的声、电、磁、重力等物理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以获得地质建造物中的有关信息。

地质测量则是通过测量和观测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体的形态和位置,进而确定地球表层的内部结构。

通过这些测量,我们可以了解到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以及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地质调查在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工程建设中,地质调查可以帮助设计人员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在自然资源开发中,地质调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找到合适的矿产资源区域,提高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地质环境评价是对特定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地质环境评价主要研究的是地质环境中的污染源、污染物和受影响的地质环境系统。

它不仅关注地球内部的污染问题,也关注地球表层的污染问题。

地质环境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评价,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评价是地质科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工作,它们在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地质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自然环境条件,为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提供依据;通过地质环境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地质环境的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3.11•【文号】国土资发[2008]53号•【施行日期】2008.03.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 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实施,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是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全国地质勘查活动的重要依据。

要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正确引导地质工作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安排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等地质勘查活动必须根据规划进行部署,商业性地质勘查活动必须符合规划要求。

二、地质勘查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先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要充分认识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实施的协调与支持,增强地质勘查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能力,拓宽地质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新领域。

三、地方各级政府应按照规划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加大财政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发挥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先行作用。

要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地质勘查市场,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质勘查的机制,拉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四、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勘单位改革的领导,深化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改革的途径。

研究制定地质勘查领域的配套措施,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地质勘查科技创新,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组织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做好省级地质勘查规划调整完善,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治理恢复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治理恢复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治理恢复措施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造就了如今丰富的矿山地质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矿山的研究除了关注经济因素外还要兼顾绿色环保,因此,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治理恢复措施的研究十分必要。

在这一举措下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矿山脆弱区环境的保护,明确过度开采或其他操作对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同时提高对地质环境的了解,进行综合性治理,确保矿产行业有序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治理恢复;措施1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1评价原则(1)综合性原则。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重点在于对地质环境的勘察,由于涉及多种类型的矿产资源和地质,且大部分指标数据都存在一定的综合性,无法实现准确量化。

因此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时务必秉持综合性原则,可以从环境、水源、矿物等级、数量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价,为开采和治理恢复工作提供综合性量化数据,用于判定行为的科学性。

(2)以人为本原则。

受地质环境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周围居民,因此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围绕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进行判定,如日常用水、用电、用矿产资源等,确保降低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

1.2评价方法矿山地质环境评估中的参数种类较多且存在很多计算交叉的特点,基础性公式无法展现评价的精准性,需要采用定量搭配与折中定性的方式完善评价,确保其规范化。

目前我国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主要应用GIS图层叠加法、模糊数学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其中定性分析法最为普遍,计算效率和获取信息途径均具有一定突出性优势,但可视性和精准性相对不足。

相比之下,GIS图层叠加评价法主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地质变化影响的评价,其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动态化的图像,缺陷在于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1.3评价标准指标选择需要满足以下五个基础条件:(1)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要求该体系能够反映矿山地质环境的各项内容,包括当地环境信息、地质圈层结构、矿产资源等多个指标,同时需要搭建不同指标之间的联系。

勘察报告中的地质环境评价

勘察报告中的地质环境评价

勘察报告中的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环境评价是勘察报告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勘察报告中地质环境评价的内容和要点,如下:一、概述地质环境评价是在项目勘察过程中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估的工作。

它包括地质景观、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等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为项目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环境风险。

二、地质景观评价地质景观评价是对勘察地区的地貌和地质景观进行评估。

根据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等因素,综合判断地质景观对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

通过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以及对工程建设的限制。

三、地质构造评价地质构造评价是对研究区域的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分析断裂带、褶皱形态和延伸方向等,判断其是否对项目建设安全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必要时,可以进行岩石力学测试和地震研究,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地质构造对项目的影响。

四、地质灾害评价地质灾害评价是对勘察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和古地震、活动断层等地质现象。

通过整合历史灾害记录、现场调查和遥感图像分析等方法,确定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和危险性,为项目建设提供预防和控制意见。

五、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和可利用性进行评估。

通过地下水位、水质、水量和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开采条件。

同时,评估项目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六、综合评价与建议在勘察报告的最后,需要对以上的地质环境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综合评价包括对地质环境的整体状况、对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等方面进行总结。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和监测措施,确保项目的安全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总结地质环境评价是勘察报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勘察过程中,要对地质景观、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和地下水资源等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估。

地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地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地质资源评价与利用地质资源是指地球内部或地表上包括矿物、岩石、土壤以及天然气等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地质资源评价与利用在如今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地质资源评价起着决策和规划的作用。

通过对地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可以确定这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这对于政府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政策和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例如,在能源领域,通过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评价,可以决定是否开发,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能源资源。

同时,地质资源评价也可以对环境进行评估。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评价,可以预测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对这些可能影响到的区域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次,地质资源的利用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许多国家和地区依赖矿产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例如,石油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石油产业的发展,为国家带来巨大利益。

其次,地质资源的利用可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例如,在建筑领域,通过利用地质资源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可以改善建筑品质,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节能性。

此外,地质资源的利用还能推动农业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土壤和水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然而,地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地质资源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地质条件、资源质量等。

这需要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支持,从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考虑可持续性。

过度开发和利用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因此,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该贯穿于地质资源评价和利用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地质资源评价与利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准确的地质资源评价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政策和管理措施。

地质资源的利用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

然而,地质资源评价和利用也需要面临挑战和保持可持续发展。

中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中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第一卷第二期发展动态文章编号:1007.1903(2006)02-004-04中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文冬光1刘长礼2(I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北京10001J l2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050803)摘要:中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作用力,对城市地质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在特殊的城市地质环境背景下.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诸如地下水资源衷战,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初步总结了目前中国主要城市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以及近年来开展的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1弭查评价的进展和未来工作部署。

关键词:城市。

地质环境:环境地质问题。

地质灾害中图分类号:X141文献标识码:A0前言城市足人几和社会财富高度聚集的地区,是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结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与其时空背景相关,都留有其地区自然特征和历史的烙印。

目前我国建制城市680多个,城市经济对我国G D P的贡献率已超过70%,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质环境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自然背景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入几增加和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又对城市产生越来越强的环境负面影响。

我国一些城市地区,闪过度开发利用地质资源,轻视地质环境保护,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uJ题和地质灾害,如地下水资源衰减、地F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町持续发展。

目前,全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城市中远期整体规划,拟对已有城市规划进行修编,对新建城市进行总体规划,要求城市地质工作为其提供更加全面、方便、快捷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地质资源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为满足卜述需求,从2004年开始,存地质大调查中部署开展了“全国丰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计划逐步完成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调查评价工作。

2019年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区划工作细则征求意见稿.doc

2019年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区划工作细则征求意见稿.doc

福建省重点发展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细则(征求意见稿)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项目概况 (1)第二章工作执行标准 (2)第三章工作方法 (3)3.1资料收集 (3)3.2野外调查 (4)3.3野外阶段资料的检查验收 (11)3.4室内资料综合整理 (11)3.5野外调查应提交的资料 (14)3.6工程地质勘探与原位测试 (14)3.7水文地质勘探与水文地质试验 (16)3.8采样与室内试验 (18)3.9地质环境动态监测 (19)第四章地质环境评价 (21)4.1地质环境评价总体要求 (21)4.2地质环境评价具体要求 (22)第五章图件编制 (29)5.1地质研究程度图 (29)5.2地质略图 (29)5.3地貌图 (30)5.4第四纪地质图 (31)5.5水文地质图 (31)5.6岩土体类型图 (31)5.7综合工程地质图 (32)第六章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案 (33)6.1目的任务 (33)6.2数据库综述 (34)6.3工作标准 (35)6.4实施方案 (35)6.5工作部署 (46)6.6预期成果 (47)6.7保障措施 (47)第七章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48)第八章项目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50)8.1技术质量保障措施 (50)8.2安全保障措施 (51)附录1:野外记录格式 (52)附录2:调查表格 (53)附录3:部分工作图例 (61)前言为了做好福建省重点发展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使野外工作、资料收集、资料整理、成果编制更具实用性、目的性、指导性与可操作性,最终本调查项目的所有成果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特制定本工作细则,望各调查工作组及项目组成员在本项目工作期间认真参照实行,并在工作过程中多提建设性意见不断完善提高本工作细则。

第一章项目概况“福建省重点发展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项目”系福建地矿局广义地质工作2010年开始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参加单位主要有: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省第四地质大队、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福建省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等局属地勘单位。

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与规划

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与规划

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与规划矿产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和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对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和规划进行深入探讨,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规划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1. 评价指标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价,主要包括资源质量、储量和价值等指标。

资源质量指标可以通过对矿石中的贵金属、稀土元素等含量进行测定;储量指标涉及到资源的储量大小、分布情况等;价值指标可以通过综合考虑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的矿产资源,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地质勘查和资源调查、实地采样和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取矿产资源的相关信息,为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产资源的规划目标1.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规划目标应该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既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规划需要考虑资源的储量、可开发性、地理位置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和开发时间表,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规划中应设置环境保护目标。

通过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合理的矿石开采方式和废弃物处理措施,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与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供应将面临巨大压力。

通过综合评价和规划,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浪费,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矿产资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综合评价和规划,可以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减少对进口矿产资源的依赖,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3.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伴随着经济的繁荣。

关于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分析

关于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分析

关于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分析生态环境地质,简称生态地质,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评价、预测、规划和管理的学科领域。

生态环境地质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 地质综合性:生态环境地质涉及到地球科学各个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地貌、水文、水资源、土壤、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来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预测、规划和管理。

2. 生态综合性:生态环境地质关注于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耐受性和稳定性,强调各种生物、土地和水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

3. 多学科交叉性:生态环境地质涉及到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与互动,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紧密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与管理的学科链。

4. 预防性:生态环境地质的研究与管理需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必须在事先对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风险进行科学预测,防范问题的发生。

5. 全过程性:生态环境地质的管理包括从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监测重点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这要求生态环境地质工作者要对各个环节的技术和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技术分析:生态环境地质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质量调查:通过地质学、水文学等技术手段,对环境进行调查与采样,并综合分析、评价环境质量,为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利用规划:结合于土地学、水文学、地貌学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规划进行管控与利用,保证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最小影响。

3. 土地治理与修复:通过土壤学、微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对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治理和修复,保证土地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与提高。

4. 水资源管理:基于水文学技术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流量、水质、泥沙、水位等的监控,保证水资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减少洪水与水灾风险。

5. 放射性环境评价:使用地球化学技术手段,对放射性元素分布的情况进行监测,评价影响范围,保证对人体健康的最小影响。

环境地质评价规范

环境地质评价规范

环境地质评价规范篇一:地质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T50266-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L5013-92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51-2000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DB50/139-200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Z×××-200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工程勘察主要相关标准(GB50021-200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112-87)《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25-9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87-9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9-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50011-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JTJ56-94)《市政工程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环境地质相关规范GB 12329—90《岩溶地质术语》GB/T 14157—93《水文地质术语》GB/T 14498—93《工程地质术语》GB 50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T 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 50324—2001《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DZ/0017—91《工程地质钻探规程》DZ/T 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190—1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比例尺1∶50000DZ/T 0061—93《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 万~1∶20 万)ZB/D 14002—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 万~1∶20 万) SL 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TB 10055—98《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则》篇二:区域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GB/T 14158—93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 000)Synthetical survey code for regional hydrogeology,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的设计编写;综合勘查精度要求;综合勘查技术要求;环境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及预测;报告编军、成果验收和提交等要求。

关于地质环境条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地质环境条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地质环境条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地质环境状况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综述。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地质环境科学和空间规划的交叉研究还很少。

当前,这一技术的应用多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工程地质应用,缺少对未来地区应用服务的规划。

在多个方案融合的大背景下,必须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明确地质环境状况在技术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自然资源;地质承载力1.国外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地质学研究与应用1.基础研究亚洲及太平洋经委会于2000年启动「运用土地与地球科学基础知识,支援都市规划与都市发展」,以强化南亚地区都市地质与都市规划整合之研究。

第二年,亚洲和太平洋经委会在亚亚太地区召开了城市地理学论坛,并发表了《将地质学纳入城市规划》。

1.2.应用实践城市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图是土地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

欧美已基本完成了21世纪初期的地球物理勘探与测绘工作,并逐渐向纵深发展。

近几年,已逐步建立起与我国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地质环境监测系统。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罗德岛州、佛罗里达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等沿海城市的土地使用计划应包括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

法国已广泛使用潜在滑坡危险区的测绘结果,以有效预防滑坡风险。

加拿大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手段在防治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土地空间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

1.我国地质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开拓1.基础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地质的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了修正与预测上。

关于城市规划与土地使用的地理交通容量的研究日益增加,但对地质灾害综合和陆基综合规划体系中城市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对单个项目或小区域的城市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点、线调查,而对大区域的总体规划很少。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适宜建设用地分布分散,不易用于规划。

我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

我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
分布 ; 面积 也较 大 。 在哈 尔 滨 —牡 丹 江一 带 主 要 n

鸡 西市矿山严重破坏 区: 主要分布 在鸡西延东煤矿 、 立新三
为建 材 矿 ,尤 其是 大 量 的小 型 矿 山星 罗 棋 布 , 造 号井 、 城子河正 阳煤矿 等九采 区 , 面积 7 2m:以地面塌陷 、 5k , 地面 成矿 山生 态 环 境 及 采 区 内地 质 地 貌 景 观 和 一 些 沉降和固体废弃物为主 , 特别是地 面塌陷尤为严重 。
西北 部的 大兴 安 岭至 伊 春 一带 , 于开 采 砂金 及 百个矿井 , 一 由 分布极为集 中, 面积 9 8 m , 2 k 矿山地质灾害极为发育 ,
矿 金属矿 , 造成土地破坏 、 水体污染 、 植被的破坏 , 地面塌陷星罗棋布 ,已严重影响了本地区居民正常生活条件 ,
水土流失 ; 在沟谷处呈树枝状 、 鸡爪状 、 长条带状 山 生 态破 坏 十 分 严 重 。
地质遗迹严重破坏 , 影响了整体生态环境的和谐
双 鸭 山市 矿 山严 重 破 坏 区 :主要 分 布 在 宝 山区 新 安 煤 矿 、 七 鹤 岗 市 矿 山严 重 破 坏 区 :主 要 分 布 在 金 兴 矿 1 1 2号井 、 0— 南
和景 观 的秀 美 。 因采矿 还 造 成 大量 边 坡失 稳 , 极 星煤矿 , 面积 8 k 。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和固体废弃物。 0m,
”’ 易产生崩塌灾害。 。 黑龙江省其他Fra bibliotek 区的环境地质
问题较 少 , 零 星点 状分 布 。 呈 二 、 山生 态 环境 地 质 综 合 评 价 矿
( ) 价原 则 一 评
山区南山矿 、 鹤岗大陆煤矿 、 兴安区河东镇华中二矿等煤矿 , 面积 24 m , 2 k 灾害类 型为地面塌陷和固体废弃物。 大兴 安岭沙金过采严重破坏区 : 主要分布在韩家园子—金宝

环境评价与规划书范文推荐6篇

环境评价与规划书范文推荐6篇

环境评价与规划书范文推荐6篇环境评价与规划书范文第一篇一、环评报告书作用环评报告,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预见性评定。

根据对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监测,对工程所用原材料、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工程的环保设施的设计的评价,从而评估工程建成对环境的影响。

环评报告对企业很重要,环评通过环保局评审、批复后,后续日常生产、环保管理中还要用到。

没有环评也没法进行环保竣工验收。

环评报告是针对该工程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情况、治理措施是否可行,生产过程和产品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以及最终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评价。

对方要这个东西是要了解己方公司环保治理、产品环保性能等情况是否符合现行国内或国外环保要求,如果没有的话,一般认为生产企业从环保角度讲是有问题的,大工程招标一般不会考虑的。

二、环评报告主要内容根据《环评法》第17条和《建设工程环保管理条例》第8条规定: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必备内容:(一)建设工程概况;(二)建设工程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五)建设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工程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工程,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环境评价与规划书范文第二篇一、前言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职业规划开始成为大学生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

对企业而言,如何表达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生命的浪费。

作为当代大学生,假设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每当人类经过一次重大变革,总是新的时机在产生,有的时机在消失。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Code for Survey of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ic Problems(征求意见稿)中国地质调查局二○○四年八月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Code for Survey of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ic Problems(征求意见稿)中国地质调查局二○○四年八月前言为规范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有效指导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项目——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工作的开展,制定本规范。

50 多年来,我国先后在城市地区有计划的开展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监测和评价工作,基本上满足了各个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水资源衰竭、水土污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日趋严重,严重危害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为有力支撑新时期城镇化发展和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合理利用地质资源,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在总结50 年来城市水工环地质勘查成果,尤其是在总结首都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等地质大调查项目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北地质环境监测站、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等单位在北京共同编制本规范,以指导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工作。

技术规范初稿于2004 年6 月中旬完成,6 月下旬—7 月中旬就调查表格先行征求专家修改意见,7 月底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编者2004 年8 月16 日目次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1 主题内容 (1)1.2 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 (1)3. 总则 (1)3.1 目标与任务 (1)3.2 基本要求 (1)4. 调查内容 (2)4.1 地质环境背景调查 (2)4.2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3)4.2.1 地下水资源衰减调查 (3)4.2.2 地下水污染调查 (3)4.2.3 地质灾害调查 (4)4.2.4 城市垃圾场调查 (7)4.2.5 海水入侵调查 (7)4.2.6 海岸带变迁调查 (7)4.2.7 其他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8)4.3 城市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查 (9)4.3.1 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源地调查 (9)4.3.2 热矿水资源调查 (9)4.3.3 地质景观资源调查 (9)4.3.4 地下空间资源调查 (10)5.主要调查方法 (10)5.1 一般要求 (10)5.2 资料搜集与整理 (10)5.3 遥感调查 (10)5.4 野外调查 (11)5.5 钻探 (11)5.6 地球物理勘查 (12)5.7 样品采集、测试 (12)6. 地质环境评价 (13)6.1 地下水环境评价 (13)6.1.1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13)6.1.2 地下水质量评价 (14)6.1.3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15)6.2 地质灾害评价 (15)6.2.1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15)46.2.2 主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经济损失评估 (16)6.2.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17)6.3 特殊类土评价 (17)6.4 垃圾处置场适宜性评价 (17)6.5 地质资源前景分析 (17)6.5.1 水资源保证程度和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源地论证 (17)6.5.2 热矿水资源论证 (18)6.5.3 地质景观前景分析 (18)6.6 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及区划 (18)7. 图系编制 (19)7.1 编制原则 (19)7.2 图系内容 (19)7.3 城市环境地质图系及编制要求 (19)7.3.1 基础图件 (19)7.3.2 专题图件 (20)7.3.3 综合评价图件 (23)8.设计与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23)8.1 设计书编写提纲 (23)8.2 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24)9.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数据库建设(略) (25)附录A:用词说明 (26)附录B:地下水污染调查指标选取 (27)附录C: 美国EPA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 DRASTIC) (28)附录D:垃圾填埋规划区的定量优选方法 (28)附录E:调查表格 (28)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规范包括总则、调查内容、调查工作方法与要求、城市地质环境评价、城市环境地质图系编制及报告编写等。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2评价区范围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此次评价区范围以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区范围内 扣除基本农田范围和已建城区范围之后的区域为 主,即只对《河南省汝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 2030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进行评价,基本农田及 已建城区不再进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评价区总 面积约70.49 ym2。考虑汝州市远期城市规划情 况,兼顾评价工作精度和评价工作量的大小,每个规 划村庄作为1个评价单元,将中心城区剖分为94个 面积为4 ym2的评价单元,共计28个评价单元。 评价区范围及评价单元的划分如图2所示。
・ ・35
2021年第6期
能源与环保
研究院编制的《汝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 2030)》,本次工作的具体范围为汝州市城市远景规 划区范围,包括汝州市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 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 域。具体范围:北至骑岭乡、米庙镇北部边界,东至 米庙镇东部边界,南至王寨乡南部边界,西至王寨 乡、骑岭乡西部边界,工作区总面积444 ym2(图1)。
C
入 ma - n n -1
(3)
式中Lm-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
阵阶数。 按上述方法可求得判断矩阵AB最大特征值入=
0.510 41,一致性检验指标CI = 0.031 <0. 100,判断 矩阵一致性检验满足要求,B,中因子在结果A中的 权重正确。同理求得判断矩阵B1、B4、B2的归一化
收稿日期:272- - 72 - 73 ;责任编辑:陈朋磊 DOI:17. 99389/T cnki9073 - 6507. 272-. 06.006 基金项目:河南省汝州市城市地质调查评价(豫财招标采购271-27772号) 作者简介:董永智(1986—),男,河南新乡人,工程师4010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现从事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通讯作者:霍瑜剑(1984—),男,河南杞县人,高级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现从事水工环地质、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规划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地质环境呈现多样化特点,而且地质环境比较复杂。


关部门在对全国地质环境做综合评价和规划时,必须先掌握目前主要的地质环境
种类以及对应的地质环境特点,然后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进行相应的地质环境考察,依据详细考察数据做出不同的设计规划,确保规划的内容与当地地质环境相
适应,这样才能确保规划方案顺利实施。

关键词:地质环境;综合评价;规划
引言
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需要总是从自然中汲取资源,随着社会的不
断发展,人们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采取不计后果式的掠夺开发,忽视自然规律。

这就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埋下了很多的隐患,对于人类的生命财产
安全来讲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

从现阶段来看地震的频发和全球变暖就是两个最
严重的问题,为此面对当前的情况我们必须要积极的采取好对地质环境的调查,
并且进行分析和论证,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来更好的预防地质灾害。

1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在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利用遥感技术对矿山开发环境进行
总体监测,然后在遥感技术监测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
系进行定量分析。

首先应当进行资料准备工作,包括遥感技术监测到的影像资料
和地区降雨量、地貌调查等一些基本资料,当资料收集完整后,应当对矿区的综
合评价选取十五到二十个评价因子,建立起矿区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因子的选择应当从自然环境、地质基础、矿山开发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影响等
方面选取,然后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之后应当对资源开发较为集中
的地区进行分割,然后根据每个评价因子和因子的评分标准对每块地区进行打分,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对每个区域的分值进行计算,最终对每个区域的得
分情况进行归类,按照分值将地质环境由高到低进行分类。

2提高地质环境考察与规划工作效率的方法
2.1加强调查区划建设工作
(1)探查过程必须仔细认真。

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地质界线周边地区以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区开展的探查工作必须详细、认真,并且将探查结果记录在册,方便相关人员及时查询信息。

(2)判断地质灾害自身的危险性。

在进行完
地质灾害以及隐患的考察工作之后,就要根据地质类型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提出应急方案,确保出现地质灾害时可第一时间进行补救,尽可能缩小灾害的影
响范围。

(3)防治措施要长期进行。

调查完施工场地周边的地质环境以后,就
要及时记录探查结果,并和相关单位、部门做好交流工作,制定出长远的防治计划,保障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2.2将地质环境考察工作程序化
将地质环境考察工作程序化,是提高地质环境考察工作效率和准确定的很好
方法。

在进行地质环境考察时,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考察要设立示范区域,细致
研究该特征地质环境的考察方式方法,详细记录工作步骤,考察完成后对考察工
作回顾总结,总结地质考察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优化地质环境考察步骤,然后在新的地质环境考察中应用检验。

检验修正后,针对该种地质环境考察的工
作就可以程序化,这种工作方式非常有利于后续同种地质环境的考察。

可以大大
提高地质环境考察的工作效率,减少地质环境考察中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地质考察工作的经验方法也可以不断的传承。

2.3构建工程地质环境安全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地质环境的实际考察过程的过程中,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该地区的环境安全进行分析和考察,其所谓的环境安全其主要是指的就是与该工程息息相关的地质信息、地质环境状况与工程自身的相合性等等。

在实际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该工程所在的区域进行地质环境的评价,对于工作本身来说有利于降低工程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有关风险的投入并且能够有效的去减少人员损失和物力上的损失。

然而为了有效的防止由于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而导致的地质灾害,要求无论是什么施工行业都必须要做到树立好行业内部的生态保护的风气,做到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实际工作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最小限度的对当前的环境进行改变,同时必须要做到的就是保证当地本身的生态系统不发生太大的改变,同时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工程地质环境安全性的评价过程中,无论是施工方还是地质灾害的管理者都不能够仅仅将眼光放在眼前的地质安全和工程利益上,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发展的目光、长远的想法来对该地区当前的情况做出预测并争取能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

对于在该地区内的各类地质数据需要对其进行抓取后进行相关的整合和分析,同时还要分析相关的国家规范以及国家的行业要求,建立一个相对于更加完善的、且科学的地质环境安全体系,保证人民安全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坚定动摇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2.4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
地质环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想要掌握地质环境特点,还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地质环境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探究不同地质环境的形成条件以及后续变化规律。

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我们对地质环境的开发工作,掌握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才能掌握地质环境的变化。

进行地质环境监测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质环境进行检测,同时要注意对不同种类型地质环境的监测。

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和检测仪器。

这样才能提高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要做好统筹规划,要对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使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规范化,监测流程程序化,这样监测数据才更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5政府加大管理力度
①积极开展调查,进行良好规划:对于自己部门所管辖的地质,政府部门应派遣专业人士进行勘探调查、分析,查清地质环境条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进行不同的规划,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

同时,要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分析地质特点,让地质真正地能派上用场。

这也对接下来监测预警系统的完善起到很大的帮助。

②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想要保护好地质环境,那么就要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地质灾害上面。

监测预警系统是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并加以防范的有效手段,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二是技术。

监测预警系统越完善,对于地质环境条件的前兆信息捕捉就越准确,为地质灾害的及时防范、应急处置以及事后规划提供很大的帮助。

③完善奖惩制度:尽管政府颁布了许多文件,对地质环境加以保护,但很多人还是视而不见,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对地质环境加以破坏。

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政府需要完善奖惩制度。

对于遵守着并做出成效的单位或者个体加以奖励。

凡是对破坏地质环境者进行举报者,也进行一定的奖励。

结语
我国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和规划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国家需要对综合评价和规划工作做出长远计划。

有规律、有计划的进行地质环境考察工作,将考察数据及时的上传分享,统筹规划地方性地质考察工作并做好监督工作。

考察人员要注意新技术、新产品在考察工作中的引入,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地质考察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做好地质环境考察工作,是做好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和规划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淑萍.研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要点[J].有色金属文摘,2015,30(6):147-148.
[2]石国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要点[J].城市地质,2014,9(04):15-20.
[3]王伟.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