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我的雨量器_青岛版(五年制)(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我的雨量器青岛版(五年制)
本节课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认识降雨量和雨量器,然后分组讨论如何制作雨量器,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制作,经历思维的过程。这样能较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本课是学生接触到的科学制作课。本课在学生的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制作,并且用自己的制作进行实验。在整个活动中,目的就是学生能够活动中增强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学习的兴趣。
一、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明确研究目的。
本课开始,我巧妙地抓住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从前一天晚上刚刚下过的一场雨谈起,引发了关于雨的大小的讨论,将学生很自然的带入了本节课的教学情境中。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
教材通过“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雨下的有多大”这句话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考虑到单纯的抛出这个问题学生无从下手,顺势引出了一张降水等级表,学生通过观察,初步了解降水等级名称及不同等级的判定标准,知道了降水量才是判断一场雨下的有多大的真正依据。这时雨量器作为测量降水量的专用仪器随之被引出,观察雨量器也就成了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与思考找出雨量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特点,为下面学生制作雨量器的活动做好准备。
三、让学生自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了由计划到制做再到展示交流的全过程,注意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准备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和工具,切实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可贵的是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因势利导进行点拨,有效的突破了难点。
四、让学生将探究活动延伸到户外、课外。
各小组的雨量器做好后,大家都想赶快试用一下,老师细心的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小喷壶,将活动引向了户外,突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在体验过后又巧妙的引入评价机制,现场让同学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最后,孙老师还将测量活动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使自己制作的雨量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