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知识讲解 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材51页例3)

(1)6×2=12 (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1.观察第一组的三个算式,进行比较

发现一:一个因数相同(都是6),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 2→20→200),积也不断变大(12--120→1200)。

发现二:下面的两个乘法算式分别与第一个乘法算式进行比较,发现如下。

2.观察第二组的三个算式,进行比较

发现一:一个因数相同(都是4),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20→10-→5),积也不断变小(80→40→20)。

发现二:下面的两个乘法算式分别与第一个乘法算式进行比较,发现如下。

3.举例验证发现的规律

(1)举例: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2)验证: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计算各题的积。

8×50 =400 8×50=400

↓×2 ↓×2 ↓×4 ↓×4

16×50=800 32×50=1600

8×50=400

↓÷2 ↓÷2

8×25 =200

(3)用计算器或竖式计算出结果。

16×50 =800 32×50=1600 8×25 =200

(4)结论:用计算器或竖式计算出的结果与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所以被验证的规律是正确的。

归纳总结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拓展提高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乘积不变,这就是积不变的规律。

误区警示

【误区一】判断:如果两个因数都乘2.积也要乘2。 (√)

错解分析错在把两个因数都乘2理解成了一个因数乘2。如果两个因数都乘2,积就要乘4。

错解改正×

温馨提示

当两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时,积要把这个数乘(或除以)两次。

【误区二】填空:两个因数的积是56,如果一个因数除以7,另一个因数不变,所得的积是(392)。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准确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导致积的计算错误。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7时,积也要除以7。

错解改正8

温馨提示

在求积时,先观察哪个因数不变,再观察另一个因数是秉几还是除以几,就将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已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献爱心图片】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学校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全校同学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地震灾区小朋友购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盒水彩笔6元,买2盒花多少钱?20盒呢?200盒呢? 1、学生思考后口答列出算式【出示课件】 6 × 2 = 12(元) 6 × 20 = 120(元) 6 × 200 = 1200(元) 2、师提出问题:你能说说在这道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是什么?乘号后面的是什么?等号后面的是什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呢?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课件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一)探索积随因数扩大而扩大的规律。 1、为方便研究,可以称这三个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如果把(1)式作标准,(2)式和(3)式分别与(1)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课件出示】 (1)6╳2= 12(元) (2)6╳20=120(元) (3)6╳200=1200(元)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3、集体汇报。 4、如果其中一个因数乘5呢?乘20呢? 5、用一句话怎么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二)探索积随一个因数缩小而缩小的规律。 1、刚才,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发现了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那从下往上观察这几个算式,用刚才比较研究的方法,比一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还是乘几吗?积和因数是怎么变化的?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知识讲解 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材51页例3) (1)6×2=12 (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1.观察第一组的三个算式,进行比较 发现一:一个因数相同(都是6),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 2→20→200),积也不断变大(12--120→1200)。 发现二:下面的两个乘法算式分别与第一个乘法算式进行比较,发现如下。 2.观察第二组的三个算式,进行比较 发现一:一个因数相同(都是4),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20→10-→5),积也不断变小(80→40→20)。 发现二:下面的两个乘法算式分别与第一个乘法算式进行比较,发现如下。 3.举例验证发现的规律 (1)举例: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2)验证: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计算各题的积。 8×50 =400 8×50=400 ↓×2 ↓×2 ↓×4 ↓×4 16×50=800 32×50=1600 8×50=400 ↓÷2 ↓÷2 8×25 =200 (3)用计算器或竖式计算出结果。 16×50 =800 32×50=1600 8×25 =200 (4)结论:用计算器或竖式计算出的结果与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所以被验证的规律是正确的。 归纳总结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拓展提高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乘积不变,这就是积不变的规律。

误区警示 【误区一】判断:如果两个因数都乘2.积也要乘2。 (√) 错解分析错在把两个因数都乘2理解成了一个因数乘2。如果两个因数都乘2,积就要乘4。 错解改正× 温馨提示 当两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时,积要把这个数乘(或除以)两次。 【误区二】填空:两个因数的积是56,如果一个因数除以7,另一个因数不变,所得的积是(392)。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准确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导致积的计算错误。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7时,积也要除以7。 错解改正8 温馨提示 在求积时,先观察哪个因数不变,再观察另一个因数是秉几还是除以几,就将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 3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3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第51页例3及“做一做”,54页练习九第1题,第4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几分之几),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验证,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重点】 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的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 6×2=6×20=6×200= 20×4= 10×4= 5×4= 【参考答案】121201********* 方法一 1.师:(课件展示)为响应县教育局“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号召,我们班与希望小学四(1)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学生们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购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 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个铅笔盒6元,买2个花多少钱?20个,200个呢? 2.指名列式计算,教师接着板书: 6×2=12 6×20=120 6×200=1200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生1:因数扩大了10倍,积也扩大了10倍。 生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积也扩大了10倍。 (板书:积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的具体情景,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数量关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方法二 指名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6×2=12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 化规律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4、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算:30×400= 26×100=10×650= 6×110=2.导入:动车的速度可达6千米/分钟,算一算它开2分钟会行多少千米?20分钟呢?200分钟呢?引导发现:随着动车行的时间越来越多,所行的路

程越来越长。同学们,在刚刚所列的三个乘法算式中,它们之间的因数有什么变化,积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的(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不变,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一】、研究问题,概括规律(例3)1、观察下面一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1)6×2=12 6×20=120 6×200=1200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你能根据上面算式发现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一组算式吗?试试看 3×100= 9×100= 27×100=组织小组交流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一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2)20×4=80 5×4=XX×4=40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4、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二】、验证规律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0 ×3= 15×5=200×3= 150×5=XX×3=

积的变化规律(精选13篇)

积的变化规律(精选13篇) 积的变化规律篇1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4,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教程 一、唤起学生得探求新知的欲望 1.口算。 6×2=80×4= 6×20=40×4= 6×200=20×4= 2.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着再往下写2个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写出。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写得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谁来介绍这组算式你接下去怎样写的?学生说出自己写的第一组算式,你们也是这么写的吗?你们写得这么正确,你一定发现了这组算式的规律,谁再来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组算式的特点? 如果让你接着再往下写,你还能再写出来吗? 3.猜一猜,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验证一下。学生写出后汇报。如果扩大30倍呢?如果扩大100倍呢?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吗?让我们一起把刚才的发现记录下来:一个因

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4.同学们都这么爱动脑思考,你一定也发现了第二组算式的特点?谁来说一说? 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同学们来查一查你写的算式,对吗?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这组算式,我们已经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你能不能大胆的猜想,猜想一下这里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要除以几。 谁来出一组算式,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5.同学们,你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来概括吗? 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6.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7.小结:我们是怎样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第59页3、1、2、4、 四、送一首小诗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发现了数学上的规律,真了不起。只要大家肯动脑筋,数学中还有许多规律等待我们去发现。大家有信心吗?送大家一首小诗。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并不缺少数学, 缺少的是发现数学的眼睛。 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美, 更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创造生活中的美。 教后反思 《辞海》将“规律”解释为: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和趋势。至于“探索”,则是当代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强调独立思考和发现。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公式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公式 科学认知积有变化规律: 一、定义 积是四年级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在积分块思维中,从低级节点开始,按照既定规则积累小节点,最终完成复杂节点的构成行为,这种行为称为积。 二、变化规律 (1)主线积 从低层节点按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节点,形成从上来看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积累行为,这叫主线积,主线积的目的就是积极的快速向前推进,打开整个知识维度的大门,使之更快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2)自适应积 循序渐进的主线积,随着每一次节点积累,面对积累概念有时会出现对概念把握不全面,以及对后续积累难以实施的现象,此时,学生要及时将这些知识点拆开,仔细地细化,继续进行积分块思维,甚至要

反复拆分再组合,克服学习中的障碍,继续向前拓展,这种把握中偶 尔遇到难题,自己解决大难题的行为就是自适应积。 (3)多学科积 总体来看,积累依赖于融会贯通,依赖于多学科间的联络。在小学四 年级学习中,同一个概念可以在不同学科深入分析,用各种不同的表 达方式去探讨,并不断整合,挖掘本质。也就是说,学生要从不同的 角度,用不同的眼光去观察一件事物,善于对一件事物进行多学科的 综合研究,以达到更好的理解和积累。 (4)跨节点积 跨节点积指学生在推进积累过程中,超距以外的深入理解,从节点细 微处理辩证性思维,同时融汇归纳关键概念,有序地逐级准确地继续 推进积累行为,以解决令学生感到困难的节点,也就是跨节点的思维。 三、总结 积在四年级学习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变化规律包括:主线积,自 适应积,多学科积,跨节点积,它们的目的都是使学习更全面地掌握 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

积的变化规律 [课程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1页例3及练习九配套练习。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感受并发现数学规律的趣味性。 3.发展推理能力的同时,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感受并发现数学规律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几,它们的积的变化规律” (一)发现规律 请你口算下列各题,然后仔细观察这组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最后把你的发现在学习单上写一写、画一画。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发现呢? 图1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瞧,他圈出了三个算式中不变的一个因数,相信你一定也发现了吧。

图2 咱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学习单,你看懂了吗?(录音女:我看懂了,他想告诉我们,如果从上往下观察,第二个因数越来越大,积也越来越大。)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想法呢?这一个小小的箭头,就告诉了我们他是怎样观察的,多棒的学习方法!而屏幕前的你,在读懂别人想法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都是会学习的孩子! 图3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作品。你从中又有哪些收获呢?(录音女:从上往下观察,第二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比较,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第三个算式和第二个算式比较,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你是不是也看懂了?大家发现的规律可真多,观察得也非常有序!如果我们将第三个算式同第一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对了,第1因数不变,第2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新的发现? (3)你能结合上面的发现,总结规律吗? 2.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的变化规律。 课件出示第51页例3第二组算式。 A.20×4=80 B.10×4=40 C.5×4=20 (1)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用刚才研究的方法比一比,看一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2)这和我们前面“对对子”游戏中的发现是一样的,适用于所有的乘法算式,大家可以再次举例验证一下。 (3)总结规律。通过上面算式的观察比较,我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整理概括一下吗?个因数由2乘100变成 200,积由12乘100变 成1200。 (3)两个数相乘,一个 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乘几,积也乘几。 2.观察第二组算式,探 索规律。 (1)继续对比观察。发 现:两个数相乘,一个 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除几(0除外),积也除 几。 (2)两人一组一个人按 规律写算式,另一个人 用计算器验证。 (3)教师引导学生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积的变化 规律。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 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 除以)几(0除外),积 答案:700 1400 2800 4200 6.一辆客车4小时 行了232千米,照这 样的速度,它12小 时可以行多少千 米? 答案: 4×3 =12 232×3 =696(千米) 答:它12小时可以 行696千米。

也乘(或除以)几。 三 巩固 运用。(5分钟)完成教材51 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 视指导,同桌互相检查 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 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7分钟)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谈谈自己本节课 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 学板 书 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六、教学反 本课教学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充分的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规律。但学生在描述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2篇)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2篇) 给你一篇《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一、说教材 1.内容: 这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测。再列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算来验证猜测。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比拟容易发现规律,提出猜测,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用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 3.说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经历观察、比拟、猜测、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开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开展数学思考。 5.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计算器一个、学生每人一张空白表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观察、验证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测、验证猜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情境引入,猜测规律 (1)课件出示我校为福利院捐款献爱心的照片,创设我校师生为福利院捐款买物品的情境,每千克橙子6元,买2千克多少元?买20千克?买200千克呢?不仅使学生感知捐款的意义,还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熟悉的情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示范课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能运 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初步获得探索数学规 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交往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五四广场是咱们青岛的标志性建筑, 图1 但是十一黄金周之后,广场地面上遍布口香糖痕迹。 xx小学的同学们组成志愿者小组,放学之后带着工具 到五四广场进行清理,大家对他们的行动纷纷竖起了 大拇指。如果平均每个同学清理8块口香糖痕迹,2 个同学一共清理多少块?20个同学呢?200个同学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2=16 8×20=160 8×200=1600 课件出示第二组算式:24×2= 12×2= 6×2=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8×2=16 24×2=48 8×20=160 12×2=24 8×200=1600 6×2=12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五四广场清理口香糖痕迹的情境,给数学问题赋予了生活意 义,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的同时,也渗透了环境卫生保护意识。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算式: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怎样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算式:第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小组长做好记录。 根据提示,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巡视。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探究提示第1题,总结变化规律,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预设2:第一组的第一个因数都是8,第二个因数从2到20到200,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和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和100倍。所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几倍。 师:第x小组分析的有理有据,不仅分享了他们发现了什么,还把发现的过程也进行说明,非常棒!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学生汇报探究提示第2题,总结变化规律,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除以几。 预设2: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从24到12,缩小到原来的2倍,积也从48变到24,缩小到原来的2倍。 (三)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的发现非常有价值,你们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些发现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时,可及时讨论补充。 课件出示结论: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得到的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8页至第59页的例4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例以一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学生将会经历研究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过程。学生将会用到观察、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并最终发现规律,归纳与验证规律,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索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例题的设计分三个层次: 1、教材设计了一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广泛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 3、学生再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学习掌握教材中出现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条规律,可以较快地进行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更好地理解因数未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算理,为以后学习小数乘法做必要的铺垫。 四、学生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五、设计理念: 本课例主要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味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例如:例题的算式来源于具体生活情境,“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激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上)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梁志军 北京燕山向阳小学

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 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先观察算式,再级算式进行分类,意在让学生初步发现第一因数相同,第二个因数相同及积相同这三类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做为一个引导者,适当给予学生支持,从而渗透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同类及相关内容提供可运用的思维模式。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自主经历、自主探索”。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本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一学习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感受发现规律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愉快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 信心。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1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兴趣。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并概括归纳 教学难点:归纳规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找出两幅图片中不同之处(最少找到3处) 投影:(共3幅)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教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老师也很喜欢看电影,这个周末想邀请朋友一起去看最新上映的电影《姜子牙》,你能帮老师做下预算吗?

(1)课件出示问题 ①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2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 ②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4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 ③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8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 (2)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25x2=50(元) 25x4=100(元) 25x8=200(元) (3)导入新课 师:速度真快,老师为你们点赞,现在请你们再次认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25。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 :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 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 :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 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小,积也越变越小。 师 :说得真好,看来积的变化和因数之间还藏着很多秘密?你们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第【1】篇〗 3 积的变化规律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教材第5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的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地记住哪个数123412341234

950382573014 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记住了第一个数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积的变化规律。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 生1:有什么规律 生2:学积的变化干什么 生3:积的变化规律和什么有关系 生4: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小明的妈妈来到副食柜前,她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妈妈提出问题想考考小明。 ①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 包,一共多少元 ②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 包,一共多少元 ③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 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6×2=1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第【1】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说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这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揭示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在“变与不变”中,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看天平,比反应。 1.师出题,生猜。 师:看天平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果4只鸡会和几只鸭一样重?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6鸭和几只鸡一样重?为什么? …… 2.生出题,生猜。 说教学过程: 一、计算面积,初步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玩了鸡鸭变化的游戏,大家的反应可真快!在乘法算式里,也有这样的秘密。今天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计算长方形面积开始。请大家直接口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6× 4=24 6× 5=30 6× 8=48 6×16=96 师:在刚才的面积口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长不变,宽增大,面积也增大)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我们从上往下观察这些算式,果然如此!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大),积也(变大)。 师:如果从下往上观察,你能发现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吗?(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也变小)师:刚才通过口算长方形面积,我们发现积与因数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