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评课稿范文(通用7篇)
小学科学优秀评课稿
小学科学优秀评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XX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一堂优秀课。
本次评课的主题是《种子的奇妙旅程》,这是一节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课。
【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我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怎样孕育出植物的吗?如何使种子发芽?接着,我分小组让学生进行探讨,并找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通过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今天的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知识学习】接下来,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的过程,并向学生介绍了种子的吸水、呼吸和发芽的过程。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学生们对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发芽的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光线、水分和温度?为什么有的种子可以悬挂在空中长出根茎?通过学生的回答,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在知识学习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来进一步探究种子的发芽过程。
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颗豌豆种子和湿水纸巾,并告诉学生们将种子放在纸巾上并加水,观察它们的生长状况。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们对种子发芽的过程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并且能够亲自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归纳总结】在实验探究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了种子发芽的步骤,鼓励他们口头表达,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和不严谨之处。
通过总结和归纳,学生们对种子发芽的步骤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设计了一个与课题相关的拓展活动。
我给学生带来了一颗松果,让学生观察和探索松果里的种子是如何发芽的。
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发现松果里的种子通过风力传播,并能够在恰当的环境下发芽。
这样的拓展活动不仅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评价】在本次课程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观察和实验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优秀评课稿
小学科学优秀评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XX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堂科学课。
本节课是关于“水的三态及循环利用”的内容,我将通过设计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我将通过显示器播放一个与水有关的小视频,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猜测视频中水所呈现的形态,并让学生自由发言。
然后,我将展示一张包括水、冰块和水蒸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水的三态,并让学生观察冰块融化后的变化,引发他们对于水的循环利用的思考。
接下来,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我将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杯子,每个小杯子中放入一块冰块。
然后,我将让学生用手触摸冰块的表面,让他们感受冰块的温度。
接着,我将给每个学生一张画有太阳、树叶、云彩和一滴水的图纸,请他们将这些图案黏贴在小杯子上。
然后,我将让学生将小杯子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观察冰块的变化。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亲自看到冰块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并且从实验中体会到水的三态变化。
在实验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我将提出以下问题: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冰块融化后,水变成了什么形态?这个过程叫做什么?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我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加深他们对于水的循环利用过程的认识。
接下来,我将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活动,以进一步巩固他们对于水的三态及循环利用的理解。
我将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由玩具冰块、温水和灯泡组成的设备。
学生们需要借助设备中的灯泡,通过加热冰块使其融化,并观察变化的过程。
在活动中,我将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注意观察变化,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实验结果和体会。
我将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小小演讲。
每个小组的成员将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水分子、冰块、水蒸气、云彩等,通过小小剧场的形式,演示水的三态变化及循环利用过程。
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巩固他们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科学评课稿(通用16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科学评课稿小学科学评课稿(通用16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评课稿篇1今天看了姚老师执教的“研究透镜”一课受益匪浅。
本节课姚老师通过透镜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一个良好时机。
考虑到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对形象直观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她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捉金鱼。
具体做法是:在一个较深的透明容器中放一条小金鱼,让学生看准后用手去捉。
学生的兴趣高涨,争先恐后的要求动手,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当一个学生失败后,别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
当第二个也失败后,他们便满脸狐疑了:为什么捉不到鱼呢?怎么样下手才能捉到呢?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创设了疑问情景,这时再启发学生:看到鱼,说明有光从鱼处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为什么看到了却捉不到?把学生引到看(光)和捉(手臂)的对比上来。
经过这样巧妙、合理的设置情景,又用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的把学生引向要探究的知识,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显得水到渠成。
猜想和想象是探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在《研究透镜》教学中,姚老师先回忆光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时的传播情况。
因为旧知识的铺垫,学生都知道会沿直线传播。
然后问学生:如果让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此时猜想无非两种结果:会,不会。
接着姚老师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把一支铅笔放入水中,从上面观察铅笔的变化,使学生一目了然看到现想,从而了解了光的折射。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在教学中亦如此,因此我们要象姚老师那样,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在猜想的同时发动学生动手探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善于学习的人。
2023年三年级科学评课稿(4篇)
2023年三年级科学评课稿(4篇)书目第1篇三年级科学《磁铁有磁性》评课稿第2篇三年级科学《水和水蒸气》评课稿第3篇三年级科学《磁铁的两极》的评课稿第4篇三年级科学《奇异的壳》评课稿三年级科学《磁铁有磁性》评课稿三年级科学《磁铁有磁性》评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好,特别感谢大家给我机会参加评课,对于年轻老师来说真的深感荣幸,假如有哪里不恰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们赐予指正。
同时也感谢曾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精彩的课。
听了这堂课,我感受颇多,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导入生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曾老师以钓鱼嬉戏引入新课,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磁铁主题,学生的留意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思路清楚,环环相扣整堂课我把它分为四个环节,1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2利用磁铁辨别哪些物体是铁制品;3探究磁铁能否隔着物体吸铁;4利用磁铁巧取水中物体。
四个环节中1、3环节属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试验,2、4环节分别是1、3环节的延长应用。
一环扣着一环,课堂行云流水,连接自然。
三、重视试验操作,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理念曾老师在这次教学中支配了两次小组活动。
在第一个小组试验中,介绍材料-领取材料-进行预料-试验探究-汇报结果每个试验过程的步骤要求都很明确。
在科学探究中,预料很简单被学生忽视,这堂课曾老师就很注意引导孩子用正确的预料方法,并激励孩子大胆说出预料理由,体现出老师在科学方法上的指导。
整个活动曾老师非常关注每个学生,例如在提问中始终强调让没有回答过的'学生回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四、玩与学两不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刚刚接触科学课,科学概念本身就很少。
曾老师为孩子们供应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们一个个像得到很多玩具那样,仔细细致的视察和探讨起来。
学生在这种开放式教学中学习,既能玩又能学。
总体上,作为三年级的一节探究课,本节课的设计上结构简洁,目标明确,学生玩的快乐,学的轻松。
2018-2019-科学课评课稿范文-范文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科学课评课稿范文篇一:小学科学评课稿科学课小学科学评课稿科学课《认识常见的岩石》评课稿科学课《认识常见的岩石》听后感去年,我和我区所有参加新课改的老师一同走进新课程体系。
我带语文、科学、品德与生活三门课的教学工作。
对新课程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教法以及新的追求都进行过“小马过河”一样的尝试。
但都非常肤浅。
在这里,听到谢老师的这节课,深感荣幸,谈点我的个人看法。
科学课的本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我们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科学教学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从提出问题到作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
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和科学家的工作是相一致的。
在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科学教育还强调并且是最为突出的环节,那就是在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中,让学生有一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
这是学生受用终生,并可持续发展的“本钱”。
力争在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那么谢老师所教“岩石的认识”这一课,属地球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在三年级学生学习了《生命之源――水》?土壤与生命?;四年级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等内容后,继续学习地球物质,那就是“岩石与矿物”。
而“岩石的认识”是第一课。
岩石是构成地球的物质之一。
它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了解矿物是含有某种特定性质的石头,是构成岩石的要素。
在了解它们的特点、性质、用途的同时,知道“科学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科学评课稿范文(推荐精选3篇
科学评课稿范文(推荐精选3篇听课评课的篇一《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
葛老师能抓住童话特点,通过教师生动语言和形象的板贴画,把学生愉快的带入童话故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的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演、说。
根据我个人的学习感受,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教学理念全面落实,融会贯通理论是行动的的指南。
这节课,葛老师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很准,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从听、说、读、从指导学生的识字到写字,甚至到最后环节中深层的情感挖掘,葛老师把握的都非常好。
第个环节落实的也很好。
不仅如此,他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把一年级的孩子当作不懂事的孩子,没有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说话,代替学生的想像。
而是把他当作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自己为主导。
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读书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利用多种形式,内化文本的语言,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语一年级课标中写的很清楚)二、教学目标训练扎实,达成度高葛老师的这一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很恰当有一定的坡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具体表现在:能抓住重点,安排详略得当。
能以朗读为主,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学习课文中去识字。
重点抓住三处: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和最后的“惭愧”。
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他在开头设计了贴图的环节,通过贴图,调动学习兴趣。
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戴上头饰,学生表演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能适当地指导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通过表演引导学生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自满情绪。
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环节设计紧凑,独具匠心葛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备课充分,设计独具匠心。
从开头的导入课文,新授、总结等每个纵向的教学流程。
设计的很紧凑,过度语衔接自然和谐,没有生硬的感觉。
小学科学评课稿
小学科学评课稿篇一:小学科学优秀评课稿小学科学优秀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在这春暖花开的四月,我很荣幸学习了四位领导老师奉献的精采纷呈的科学课。
在这里,对各位老师的赛课,我作肤浅的点评,希望能起到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的作用。
《玩镜子》一课选自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本课是在《认识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按照教材的提示,内容看似简单,但要有效的完成教学三维目标,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今天4 位老师却用了多种手段,多种教学法,不同程度的完成了部分教学目标,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亮点:一、新理念渗透教学的全过程 1、渗透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这次科学课竞赛,改革了传统教学“教师本位”的思想观念,老师们都能够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发挥着自己的主导地位,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真正成为了课堂里的组织者、引导者,在相应的课堂教学一切活动中,主动地、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了主动、积极地学习和谐氛围,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是孩子,他们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们都能够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之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孩子们自己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说第1、2 节课,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玩,不厌其烦的让学生表述玩中所获,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整理镜子里的道理,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第3、4节课,老师引导学生实实在在的探究,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学生却能自己发现镜子的特点,这也是比较有价值的。
科学评课稿经典[推荐5篇]
科学评课稿经典[推荐5篇]第一篇:科学评课稿经典在紧张的完成了科学说课之后,能听到一节十分精彩的科学课,顿觉耳目一新,心情愉悦。
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可以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明了,教学效果明显,教师基本功过硬”这几个词汇来概括。
首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全面具体,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思维水平,最终能否达成,对教学双方都是重要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道弹簧在能承受的限度内,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相同;橡皮筋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不同;这时因为弹簧受力后,它的疏密发生了变化,而橡皮筋受力后,是粗细发生了变化;掌握验证弹簧弹性有规律的方法,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精神。
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师能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首先观察弹簧的形状,接着引导学生创设问题:“弹簧加钩码后,长度增长的有规律吗”,“橡皮筋也和弹簧一样,也具有同样的规律吗”……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达到了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过程明了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理念的要求,教师能通过科学知识的探究活动,把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例如在探究弹簧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是否相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得出这一结论。
在这一实验过程中,教者首先提问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采用先扶后放的手段;在第二个实验,橡皮筋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是否相同这一环节,教者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活动的主体,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猜测需要科学的验证;不能因为生活的经验,假设,就去篡改事实,并告诉学生在量的过程中直尺保持水平,减少误差,准确记录数据等,充分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科学的严谨性。
教师的基本功过硬,语言简单明了,干脆利落,具有说服力。
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课堂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的位置上,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大胆猜测、动手实验、细心发现得出了科学的规律,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小学科学教学评课稿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评课稿范文一、课程概述本节课的主题为《探索光的传播》,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让学生自己发现光的传播特性。
3. 知识讲解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 应用拓展教师给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光的传播知识,回答问题准确。
3. 思维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光的传播特性,表现出良好的科学思维。
4. 情感态度学生表现出对科学的热爱,乐于探索和尝试,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特性,教学过程顺利,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讲解光的传播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在应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给出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评课的详细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小学科学评课模版
小学科学评课稿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这春暖花开的四月,我很荣幸来到××小学,与大家共同学习各位优秀的科学老师奉献的精采纷呈的科学课。
在这里,对××老师的赛课,我作肤浅的点评,希望能起到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进行点评。
一、总体评价
按立德树人的要求,××老师课堂中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
( )老师在校主要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学,今天这节科学课,( )老师的表现,让我非常惊讶,( )老师不但是一个语文素养好的老师,更是一名具有科学素养的优质教师。
这也是( )老师自身不断学习,努力的结果。
三、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首先,导入部份
其次,实验探究部份
四、谈几点不足。
小学科学评课稿6篇
小学科学评课稿6篇评课稿1内容概述本课堂以小学科学《植物与人类的生活》为教学内容,通过“观察植物的特征与人类的利用”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和思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课堂亮点1. 通过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植物的特征,并探讨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研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不同利用方面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4.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评课稿2内容概述本评课稿以小学科学《水的变化与利用》为教学内容,通过“观察水的变化与探索水的利用”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探究和合作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课堂亮点1. 利用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水的变化过程,并进行记录和讨论;2.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水的凝固、液化和蒸发等变化过程;3.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4.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研究和交流。
评课稿3内容概述本评课稿以小学科学《空气和风》为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空气的存在和风的形成”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课堂亮点1.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保护好空气;3. 展示风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风的形成原理;4.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表达并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评课稿4内容概述本评课稿以小学科学《固体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为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固体物质的性质和探究物质的变化”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堂亮点1.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固体物质的性质,如硬度、透明度等;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如熔化、溶解等过程,并进行实验验证;3.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 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固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案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小学科学评课稿科学课
小学科学评课稿科学课去年,我和我区所有参加新课改的老师一同走进新课程体系。
我带语文、科学、品德与生活三门课的教学工作。
对新课程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法以及新的追求都进行过“小马过河”一样的尝试。
但都非常肤浅。
在这里,听到XXX的这节课,深感荣幸,谈点我的个人看法。
去年,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参加了新课程改革,对于新的理念、思想、教法和追求都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但是,我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听到XXX的这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荣幸,并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科学课的本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我们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科学课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科学教学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从提出问题到作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
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和科学家的工作是相一致的。
在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科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预测或假设、寻找证据进行验证、思维加工和得出结论。
这与科学家的工作是相一致的。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科学教育还强调并且是最为突出的环节,那就是在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中,让学生有一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
这是学生受用终生,并可持续发展的“本钱”。
力争在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有一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受用终生,并可持续发展。
小学科学评课稿7篇范文
(热)小学科学评课稿7篇小学科学评课稿1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课程是一门新课程,作为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何种方法与策略来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使探究活动富有实效性。
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我们身边的物质》是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部分: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3、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
所以说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采取科学的探究方法是很重要的。
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课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今天听了陈老师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收获很多,陈老师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的、便于观察的、有典型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质的变化。
如铁丝的弯折、观察燃烧的蜡烛等。
让学生在体验中、在观察中体会到物质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
最后总结出物质变化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形状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种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本课教学中,陈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一支蜡烛燃烧时的变化”这一活动,学生也许能凭印象说了一些变化,但这是建立在以往模糊的认知基础上的,他们不曾很认真很专注地观察过一支蜡烛燃烧时的一系列变化。
课堂上陈老师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经历这样的观察活动,他们发现了很多以往不曾关注到的现象。
小学科学的评课稿
小学科学评课稿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小学科学课程的一等奖评课活动。
本次课程是由一位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执教的,课程内容涵盖了小学科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首先,我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出色。
她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情境,将小学科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也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些教学设计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科学学科的教学规律。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合理,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教师通过观察、提问、测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同时也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最后,我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小学科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实践,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高,教学内容设计得当,教学方法得当,评价方式合理,教学效果显著。
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小学科学优秀评课稿
小学科学优秀评课稿评课目的:本节课以小学三年级生活中最常见的电器——电灯为例,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互动,使学生了解电灯的使用、用途及危害。
一、针对学生实际,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激起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
我们不能像教授知识一样呈现所有问题的答案,而应该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
二、符合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1.了解电灯的使用和危害。
2.探究电灯如何发光,了解电灯的原理。
3.探究如何节约用电,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注重板书设计,体现教学思路板书图示:利用图示板书来设计黑板内容,以便统筹组织课堂思路和内容。
四、注重课堂语言,体现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倾听学生的答案,鼓励学生发言,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讲话,扩大学生表达的范围和空间。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全貌,带领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发。
五、重视课堂形式,更有效的营造课堂氛围在本次课堂中引入游戏,分组活动、比赛等活动来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投入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
六、合理组织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合理组织时间,一节45-50分钟的课,教师需要在10-15分钟内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剩下时间用来进行深入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七、尊重学生,体现人性关怀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观点和错误答案,教师需要发扬耐心、耐心倾听的精神,鼓励学生提出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答案,使每个学生都感知到尊重和关爱。
八、考核与评价,量化教学成果为确保教学收到效果,评价被视为至关重要的部分,评价应互动式的,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审查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讨论和归纳合理的评价标准。
效果评估:整堂课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都有良好的改进,与学生保持了良好的情感关系,成功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意识,课堂效果显著。
小学科学课评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评课记录篇一:小学科学评课稿总体评价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课堂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简约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地想问题,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
教师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一、创设情境,以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都是从已学知识入手,开门见山以实验为突破口引入本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活动主动建构的。
1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就如第三堂的模拟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
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来自: 小龙文档网:小学科学课评课记录)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评课稿大全7篇
小学科学评课稿大全7篇小学科学评课稿1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周老师执教的一节公开课,感觉自己收获颇多,周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课堂生成的艺术造诣,让我沉醉其中,下课音乐响起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时间到啦?怎么这么快?科学是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并研究其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而科学教学的任务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去见识各种自然现象,给学生指引一条路,让学生奔向真理,找到自然的奥秘。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周老师有这么几点让我陶醉:一、情景自然生成,导入引人入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周老师很自然的利用课前一支歌,从听力过渡到眼力,让学生找寻画面上的青蛙,可谓巧用已有情景,自然生成,而在对荷花从中的青蛙,周老师别具匠心、精心处理,六只青蛙将它们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有显眼的,有隐蔽的,找寻的难度各不相同,从而让学生体会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适应的相对性。
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知识收放有度,重点有侧重、难点有突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个别生物不代表整个自然界,为了突出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周老师由点到面,从个体适应、到多种生物适应、一直到动物界、植物界中的每一种生物的适应。
其中采用了师生共同探讨,学生举例、生生交流等多种手段,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全班学生参与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科学知识。
对待课堂中的重点环节时,周老师展现出自己大师的风采,对重点浓墨重彩、例如:他通过让学生对图片中情景的解读,学生的举例、发放标本让学生体验,等手段,来突出自己对重点的重视。
而面对难点,他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做到游刃有余,分层突破,例如:周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猜想。
让学生对蝎子的行为进行假设。
而后他又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假设,提出验证的方案,在提出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不管学生提出来的是否合理,都借用学生的智慧进行甄别和完善,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思考、有斗争,有分析,有提高。
小学科学优秀评课稿
小学科学优秀评课稿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自信的坐在讲台上,来进行评课。
有一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感觉。
虽然今天要求我进行主题评课,但是,我跟大家一样,事先没有听过这位老师的课,只不过,我是在周日晚上11:00的时候,打开邮箱,收到了这位老师给我发过来的教学设计。
我真的,同样的听讲,就是存有相同的评价标准的。
就我的思索,我真的,教师的课可以分成家常课(常规课)、示范点观摩课、比武课、研究课等等。
我把这位老师今天上的课定位于研究课。
在我的认识中,在我现今的价值观众,我觉得,听研究课是最有价值的。
因为,研究课,能够引发我的进一步的思考。
当然,因为就是研究课,就可能将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我指出,研究课的价值不能因为课堂中发生问题而打折扣,研究课的最小价值是充份的彰显研究的主题,呈现出研究的问题和化解研究主题的过程及策略。
一、总体评价这就是一堂比较精彩的科学课!课上得很顺利,给人耳目一新的……课堂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简约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体现了代莱理念,彰显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地想问题,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
直面所看见的现象展开假设、检验、整理、交流。
教师重组教材,力求使学生经历探究自学的全过程。
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听到了这位老师的课,我M18x至了在一本书中的一段话。
在中国的武侠小说中,一个少年剑侠初出道之时,往往用的是一口天下无双、锋利无比的宝剑,那萧萧剑气、舞动的风采真是绚烂之极;等到他武艺精进,真正安身立命,成为一个门派的掌门人,或者在江湖上成为一个有名的剑客的时候,这个人用的武器反而可能是一口不开刃的钝剑。
因为锋利现在对他来讲已经不重要了,他的内功开始变得沉浑雄厚;等到这个人已经成为名动江湖的大侠,他的武功已经超越了一个一个的流派划分而出于其上的时候,这个人可能只用一根木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评课稿范文(通用7篇)小学科学评课稿1今天,金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以学为中心的创新常态课,给我们的常态课带来了视觉和想象的冲击,令我受益匪浅。
本堂课从学生的视频观察中对地形的感性认识到从学生的图片或照片的直观认识碰撞出学生对地形的初体验,在这个环节中,同时暴露出学生的前概念。
这是调动学生求知的一个契机。
课堂的第二个环节进行了图片地形的探究,进行了地形之间的碰撞,如“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这些地形似同而异的特点,引发了学生的疑惑,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这是调动学生求知的另一个契机。
在对地形由远而近“中国地形图”、“瑞安地形”、“学校地形”的应用之后,金老师用谷歌地图让学生从立体地球上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带学生去全球旅行,给孩子们的视觉和想象带来很大的`冲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求知的浓厚兴趣,并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更为后面地形变化做了很好的空间想象的铺垫。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了小组陶泥模型的制作,既落实并检测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更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更让学生感悟到学以致用的实处,也使得课堂更加轻松、愉悦。
当然,对于这堂课,本人也有一些建议值得与执教者金老师商榷:金老师没有及时抓住以上提到的两个契机,使得本堂课的前面环节比较枯燥,学生没有求知主动性,老师引导得累,讲得过多,体现不出学为中心的主旨;课堂环节过多,调动学生更直观体验地形,并激发他们兴趣的环节置后,时机不对;课堂问题设计不够系统而有效,导致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方式;陶泥材料的选取不得当,浪费了课堂的动手操作时间;板书的设计不够直观简要等。
但纵观全课,整堂课总体上生动而富有情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根据课的特点去突破,从而去挖掘更多的新鲜的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评课稿2听了吴老师的课,感触很深。
整个课听下来,感觉思路很清晰,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很到位,听着很舒服。
在这里我简单分析一些吴老师的课。
首先,上课时,吴老师问某个学生早餐吃了什么,里面有什么营养物质,简单的.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有接着提问,这些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消化的进一步引入了今天的课题。
新知识的切入即起了回顾的作用,有很自然的引入了新知识。
第二:在上课的过程中,课堂呈现多样化,又结合了一些视频,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氛围很好,学习兴致很高。
第三:小组合作的落实。
据了解,她吴老师是从上个星期开始落实学校推行的小组合作制。
一开始我感觉很难去实施,听了这节课后,万事开头难,什么事情要先去做了才知道。
小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里,我也简单说说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既然是以学习单的模式,那么学习单是不是应该提前发下去,批改好了,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把握是否更合适呢?二:最后食物的消化结尾部分有些仓促,是否可以在稍微加以调整。
小学科学评课稿3叶老师作为一位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能够这么从容、淡定地上公开课。
就说明叶老师具有很好的个人素养,是一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师。
我们的学科是相同的,作为一位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这节课,我觉得叶老师有几个优点值得我学习。
首先,叶老师课前准备充分。
从叶老师的教案来看,叶老师将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都事先设计好,显得非常严谨。
学生材料事先准备好放在材料室,让材料员去取材料。
感觉个个材料员的动作很娴熟,从这里可以看出叶老师注重平时课堂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较好。
这些材料的准备也非常人性化,装液体的塑料袋是袋了2个,这样就防止液体流出。
其次,叶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表现,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能及时鼓励,对于学生的回答都能一一给出评价和建议,对于不确定的`答案不避讳,而是让学生去探究。
同时从叶老师的这份教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两方面来看这节课,个人觉得叶老师还没有很好的落实。
从水的教学过度到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教学有点牵强。
对于液体、固体、气体的归类,叶老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而是老师自己进行归纳好。
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各种物质的存在形态。
小学科学评课稿4今天钱老师在六年一班开《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节实验课。
下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注重了学生的观察与描述:上课,教师就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两种物质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表了自己的发现,很显然学生对白醋了解多一些,也能准确的发现白醋;而很多同学把小苏打误认为是面粉或淀粉,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校正,并询问学生对小苏打的认识。
然后分组对白醋和小苏打进行观察和描述。
通过观察,学生对两种物质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教师多次提醒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注意了学生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并对猜测没有证实的做了问好。
这是一个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重点指导了学生实验操作:本课有两次,操作方法不是十分的难,但是如果不按正确的.方法操作,实验就会失败,就需要重来,因此教师特别注重了实验方法的指导,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怎样观察。
由于教师精心细致准确的指导,学生实验非常成功,学生汇报也非常精彩。
三、重视了实验现象的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冒泡说明产生了气体,究竟是什么气体呢?通过两次实验现象学生初步分析发现:这种气体能灭火,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根据分析,教师让学生推测这是什么气体?很多学生说是二氧化碳,教师马上指出这样的特征不仅二氧化碳具有,而且还有许多气体具有,凭这些特征是不能确定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的。
最后通过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弄清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由此而断定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唯一的遗憾: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剩下的物质是什么呢?还是不是小苏打和白醋?需要让学生进行适当地观察,让他们有更多的发现。
小学科学评课稿51.例子与所要论证的知识点之间脱节,分析例子时只是就例子讲例子,没有能够做到与所要论证的知识点密切结合起来。
比如在让学生探究“先做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先做一个有道德的学生”时,当学生说“我成绩不好,那就去做有道德的学生”时,虽然点出了这两者不矛盾,但没有更进一步得点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了,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的(成绩)”,同时有同学说“成绩好重要,因为高考重要”,我也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成绩好(科学文化修养高是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所以他们不矛盾,是能够相互促进的)”比如,在用“老人跌倒了,扶不扶的”事例导入之后,在讲存在道德冲突的原因时,没有借助这个事例进而去分析,生活方式的变化(与以往不同)导致人们的价值多元化,即有人认为要扶,有人认为不要扶,出现了多种声音(多元价值)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是备课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比如:学生会有怎样的回答?我要如何引导他的回答?例子是如何体现所要论证的知识点的,例子不能只是纯粹的引出知识点等问题;二是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认真筛选素材,使素材的针对性不强,导致例子泛滥却与知识点相关不大,容易导致上课缺乏深度,只是浮于表面。
2.面对学生纯粹捣蛋的学生的一些扯淡回答,教师可以不加以理会,因为教师会被他带飞,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对课堂教学没有意义(只是让大家乐一下),容易使课堂缺乏正式感,走向随意性的弊端。
3.小结太过简单,同时也缺乏系统的方法。
比如这节课小结时应该这样:这节课主要围绕”思想道德修养和学科文化修养“讲了三个大的问题”是什么(含义、关系)为什么(原因)怎么做(具体要求)“,难点是二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具体措施。
或者也可以这样小结,让学生来回答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4.没有时间讲练习!!!!无法就本课的重难点检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
所以,时间把握上一直是硬伤。
5.上次跟pz探讨“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回答,进而避免学生睡觉或者游离课堂”这个问题时,他说“问题是你问他们问题,特别是课本的知识点,他们并不想回答啊。
”这句话让我对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了一点思考,喜欢问问题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问题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也回答不上来,那就变成了自问自答,反而更尴尬!所以还不如不问!这节课我就发现了,每次问课本的知识点时,学生就不说话了,或者真的回答不上来。
也许是我问得太深了,反而就成了无效提问。
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主要这个问题。
6.语言表达上的不顺畅。
小学科学评课稿6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课。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加深科学概念的理解。
听了王宁璐老师的这堂课,我感受颇多,下面就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堂优秀的科学课,离不开老师精心的准备,这个准备不仅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体现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
本节课的两个教学活动都基于学生自主实验,材料的给予非常关键,宁璐老师针对教学目标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了易于辩认得“铁”材料与“非铁”材料组成的,共10“宝贝”,让学生能通过实验非常直观的了解“磁铁有磁性”,保证了课堂的高效性。
美中不足的`是,这节课非常完美的完成了“磁性”这一科学概念的探究过程,却少了一点应用。
教材中,在学生得出科学概念之后,还出现了分辨出哪些是用铁材料制作的,哪些不是用铁材料制作的。
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所以老师在一开始教学方式的选择是直观性的教学,后来又通过学校游园活动得到启示,换成了四(4)班的飞镖游戏。
老师从导入部分的磁铁游园游戏到第一个探究活动磁铁有磁性,再到第二个探究活动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教师都做到了张弛有度,直观生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科学知识。
在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教师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
我觉得非常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由于铁材料的厚薄和形状不同,有时表现为把磁力“传递”到原来达不到的地方,有时表现为把磁力“阻挡”住了(磁屏蔽),这对3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活动只对非铁质物体进行研究。
主体上,作为三年级的一节探究课,本节课的设计上结构简单,目标明确,学生玩的开心,学的轻松。
是一节很好的具有科学味道的课。
小学科学评课稿7各位老师下午好,很高兴能有这么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首先做下说明,由于我之前接到的通知是对湖岭学区的那位老师的那堂课做点评,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是侧重听那堂课,在这里我想对陶山学区的徐老师说抱歉。
这次教研活动的形式是“同课异构”,那我今天就来个“同课异评”。
之前周老师已对这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那我接他得棒,继续对这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胡老师以三种不同学说的代表性人物的超时空对话为主线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教学过程让我联想到:1、是三位科学家的科学史,即从科学家发现问题,到建立、修正自己的理论的过程;2、是师生间共同对话,共同学习,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3、也是学生经历、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4、又是科学假说的建立,及不断修正的过程;对话中,科学家的思维不断碰撞,在碰撞中发现问题,并逐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直至推动科学的发展,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有以下好处:1、增强的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2、让学生经历学科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二、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堂实践接下来回到这次活动的主题“开发课程资源,激活课堂教学”这题主题上来,我认为胡老师对这一主题的理解跟实践,有以下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