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21届高考化学第二次质检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市2021届高考化学第二次质检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生态环境部发布2021年环境日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列做法应该提倡的是()
A. 推广使用含汞电池
B. 倡导低碳出行方式
C. 提倡秸秆就地焚烧
D. 实施远海废水排放
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热条件下,1mol Cl2与足量Fe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B. 常温常压下,2.8g N2和2.8g CO所含电子数均为1.4N A
C. 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 A个CO32−
D. 标准状况下,11.2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为1.5N A
3.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用98%、1.84g/mL的浓硫酸配制1mol/L、500mL的稀硫酸时,应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约
27.17mL
B. 从碘水中萃取碘,如果没有四氯化碳和苯,其实也可以用酒精代替
C. 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蒸干
D. 从石蜡油中取用金属钠,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金属钠放回试剂瓶中
4.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

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R为甲基则该物质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16H10O7
B. 该物质中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C. 1mol该化合物与浓溴水反应,最多可与5mo lBr2完全反应
D. 若R为饱和烃基,1mol该化合物与NaOH溶液作用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以及与氢气加成所
需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4mol、8mol
5.下列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酸性KMnO4溶液与H2O2的反应:2MnO4−+5H2O2+6H+=2Mn2++5O2↑+8H2O
B. 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2Al3++23O42−+3a2++6OH−=
2Al(OH)3↓+3BaSO4↓
C. 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D. 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2Fe2++2I−+2Cl2=2Fe3++I2+4Cl−
6.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ⅢAⅣAⅤA
X Y
Z
W
A. 元素X形成的单质只有一种
B. 原子半径:Z>X>Y
C. W的氧化物属于分子晶体
D.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7.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①F2和H2O②Na和H2O③Na2O2和H2O④NH3和H2O⑤Na2O和H2O⑥Cl2和H2O⑦NO2
和H2O.
A. ③④⑤⑥⑦
B. ①⑤⑦
C. ②③⑤
D. ③⑥⑦
8.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不久便会因被腐蚀而出
现红褐色锈斑。

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腐蚀过程中,负极是C
B. Fe失去电子经电解质溶液转移给C
C. C是正极,O2在C表面上发生还原反应
D.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9.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
mol−1
B.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1,则含40.0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C. 已知2C(s)+2O2(g)=2CO2(g)△H=a,2C(s)+O2(g)=2CO(g)△H=b,则a>b
D. 已知CH4(g)+H2O(g)=CO(g)+3H2(g)△H=+206.1kJ⋅mol−1,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
剂,△H减小
10.用纤维素为主要原料制备乙酸乙酯的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用淀粉替代纤维素,一定条件下也能按照此路线制备乙酸乙酯
B. M虽然分子结构中无醛基,但仍然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C. 步骤②,1molM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mol乙醇
D. ③和④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11.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制取Na2O2.查阅资料可知,温度在573~673K之间可生成Na2O2,若温度
提高到733K以上Na2O2会分解。

除Li外其他碱金属不与N2反应。

(1)甲组同学设计制取Na2O2的装置如图。

①使用该装置制取的Na2O2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为______。

A.Na3N
B.Na2CO3
C.Na2O
D.NaOH
②该小组同学为测定制得的Na2O2样品的纯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水槽中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

测定装置的接口从左至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

(2)乙组同学从反应历程上分析出上述(1)②的测定反应中存在中间产物,从而会导致测定结果
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为证明其分析的正确性,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方案产生的现象
Ⅰ.取烧瓶中的反应液,加入少量MnO2粉末有大量气泡逸出
Ⅱ.向NaOH稀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少量的
反应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Ⅲ.向反应液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充分振荡,然后逐滴加入过量的NaOH稀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加NaOH溶液后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方案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反应溶液中存在的中间产物与酚酞作用的条件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0分)
12.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研究课题是:探究测定草酸晶体(H2C2O4⋅xH2O)中x的值.该
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查寻得,草酸易溶于水,水溶液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
滴定: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滴定的方法测定x值.
①称取1.260g纯草酸晶体,将其制成100.00mL水溶液为待测液.
②取25.00mL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H2SO4
③用浓度为0.1000mol/L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10.0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00mL待测液时,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及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 .
(2)滴定时,将酸性KMnO4标准液装在如图中的______ (填“甲”或“乙”)滴定管中.本实验滴定
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 .
(3)通过上述数据,求得x=______ .
(4)讨论:
①若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
同).
②若滴定时所用的酸性KMnO4溶液因久置而导致浓度变小,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______ .
13. 已知反应A(g)+B(g)⇌2C(g),B为有色气体,反应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T(℃)60080090010001200
平衡常数K7.2 4.8 4.0 2.40.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 ,△H______ 0(填“<”、“>”、“=”).
(2)900℃时,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的A和8mol的B,如反应初始5s内A的平均反应速
率ν(A)=0.1mol⋅L−1⋅s−1,则5s时c(C)=______ mol⋅L−1;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 .
(3)一定温度下,若该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______ .
a.气体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消耗C的量相等
c.气体颜色不随时间改变
d.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4)在600℃下将1mol A和1molB加入如图1所示甲容器中,将4molC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
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在恒温下使两容器内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

保持温度和乙中压强不变,t2时刻向乙中再加入2mol He,达到新平衡后,则c(B)甲______ c(B)乙(填“>”、“<”或“=”).图象2中能表示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的是______ .
14. 在周期表中1~36号之间的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
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与其余五种元素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B的
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有3个自旋方向相同的未成对电子,D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不同的运动
状态,E元素在第四周期,E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
数的1
,F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s区,其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
4
(1)写出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 .
(2)B、C、D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
(3)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 ,C的单质与化合物BD是
等电子体,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写出化合物BD的电子式______ .
(4)A2D的沸点在同族元素中最高,其原因是______ .A2D由液态形成晶体时密度______ (填“增
大”、“不变”或“减小”),其主要原因______ .(用文字叙述).
(5)已知D、F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用元素
符号表示)
若相邻D原子和F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 g.cm−3(用含a、N A的符号表示).
15. 已知:环己烯可以通过A与B发生如下反应制得。

(1)A的名称为______。

(2)A和B生成环已烯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现以A为原料制备甲基环己烷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反应①为加成反应。

①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②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含汞电池中含有有毒的汞离子,会污染地下水,易使人畜中毒,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A错误;
B.倡导低碳出行方式,可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B正确;
C.秸秆焚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导致空气中碳含量增大,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C 错误;
D.实施远海废水排放,导致海水被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D错误;故选:B。

A.汞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能够污染地下水;
B.低碳出行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C.秸秆就地焚烧会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D.远海废水排放会污染海水,破坏生态平衡。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与保护,为高频考点,把握题干信息要求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环境污染类型、污染源及治理措施,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氯气的物质的量计算出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
B、根据氮气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计算出含有的电子数;
C、根据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数目减少分析;
D、根据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判断.
A、1mol Cl2与足量Fe粉充分反应,根据电子守恒,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故A错误;
B、2.8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1.4mol电子;2.8g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1.4mol 电子,所含电子数均为1.4N A,故B正确;
C、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1mol碳酸钠,由于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数目小于N 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无法计算水的物质的量及含有的原子数,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解:A.量筒精确到0.1,无法量取27.17mL,故A错误;
B.酒精和水是互溶的,不能作为从碘水中萃取碘的萃取剂,故B错误;
C.蒸发皿中的溶液不能完全蒸干,当大量晶体析出时,要用余热来蒸干,故C错误;
D.金属钠易燃,试验后应将剩余的金属钠放回原试剂瓶,浸在煤油中的金属钠,表面大都有一层氧化膜,使用时用小刀切去,故D正确。

故选:D。

A.量筒精确到0.1;
B.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C.蒸发皿中的溶液不能完全蒸干,当大量晶体析出时,要用余热来蒸干;
D.金属钠易燃,试验后应将剩余的金属钠放回原试剂瓶.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溶液配制及分离与提纯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A.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判断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6H12O7,故A错误;
B.分子中含有苯环和C=C,处于同一平面的碳原子可能有9个,故B错误;
C.酚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均可被溴原子取代,需5molBr2,分子中含有1个C=C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l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6molBr2完全反应,故C错误;
D..1mol维生素P中含有4mol酚羟基,故能与4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酚钠,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苯环,C=C和C=O,则与氢气加成所需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故D正确。

故选:D。

由维生素P的结构可知酚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均可被溴原子取代;1mol维生素P中含有4mol酚羟基,故能与4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酚钠;其结构中只含有两个苯环,结合苯环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物的空间结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注意观察有机物的结构,分析含有的官能团,从官能团的角度判断有机物可能具有的性质。

5.答案:A
解析:解:A.KMnO4具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2+,H2O2中−1价的氧被氧化为氧气,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故A正确;
B.假设有1molKAl(SO4)2,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需要2mol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故B错误;
C.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CO3−+Ca2++2OH−=CaCO3↓+2H2O+CO32−,故C错误;
D.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生成碘、氯化铁,正确的离子方程式:2Fe2++4I−+3Cl2= 2Fe3++2I2+6Cl−,故D错误;
故选:A。

A、酸性KMnO4溶液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O2被氧化为氧气,MnO4−被还原为Mn2+;
B、过量的氯气,亚铁离子、碘离子全部被氧化;
C、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
D、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被氧化的Fe2+和I−之比为为1:2。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解:由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C、Y为N、Z为Al、W为Si,
A.C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等,则X形成的单质有多种,故A错误;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下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Z>X>Y,故B正确;
C.W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硅,由原子构成,为原子晶体,故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故D错误;
故选:B。

由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C、Y为N、Z为Al、W为Si,
A.C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等;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下右原子半径减小;
C.W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硅;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D
解析:解:①氟与水反应2F2+2H2O=4HF+O2,水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
②Na和H2O生成NaOH和H2,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被还原,为氧化剂;
③Na2O2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O2,水所含的H元素和O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Na2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NH3和H2O反应生成氨水,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Na2O和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⑥Cl2+H2O=HCl+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的又有降低的,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水中氢、氧元素化合价不变,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⑦3NO2+H2O=2HNO3+NO,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H和O的化合价不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故选D.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则在反应中,水所含的H、O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所发生的反应,注意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8.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电极名称、电极反应、电子流向等原电池的基础知识,题目难度中等。

铁锅中含有Fe、C,Fe、C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中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该原电池中,Fe易失电子作负极、C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结晶水合物生锈,据此分析解答。

该原电池中,Fe易失电子作负极、C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A.发生原电池反应,铁做负极被腐蚀,碳做正极,故A错误;
B.原电池中电子沿外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是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故B错误;
C.C是正极,正极电极反应是溶液中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正极电极反应是溶液中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O2+2H2O+4e−=4OH−,故D 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解: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的燃烧热<−241.8kJ⋅mol−1,故A错误;
B.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吸热,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小,则含4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B正确;
C.碳燃烧放出热量,反应热为负值,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热越小,则a<b,故C错误;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故D错误。

故选:B。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
B.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吸热;
C.碳燃烧放出热量,反应热为负值,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热越小;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
本题考查燃烧热、反应热有关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等,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对概念与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10.答案:A
解析:
本题可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涉及糖类、乙醇、羧酸、酯的性质与转化,注意把握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纤维素完全水解得到M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得到CH3CH2OH,CH3CH2OH发生氧化反应得到CH3COOH,CH3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得到CH3COOCH2CH3。

A.淀粉完全水解也得到葡萄糖;
B.M是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
C.步骤②的反应方程式为为:C6H12O6(葡萄糖);
D.反应④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A.淀粉完全水解也得到葡萄糖,若用淀粉替代纤维素,一定条件下也能按照此路线制备乙酸乙酯,故A正确;
B.M是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故B错误;
C.步骤②的反应方程式为为:C6H12O6(葡萄糖,所以1mol M(葡萄糖)可生成2molCH3CH2OH,故C错误;
D.反应③是乙醇氧化生成乙酸,但反应④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A2Na2O2+2H2SO4=2Na2SO4+O2↑+2H2O O2aedfgℎ偏小2H
2O2−
 MnO2 
2H2O+
O2↑碱性条件
解析:解:(1)①根据提示,Na不会与氮气反应,但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则不会生成Na3N,
故答案为:A;
②过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H2SO4=2Na2SO4+O2↑+2H2O;反应产生氧气,则最后收集氧气;过氧化钠中可能存在碳酸钠,其与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除去,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除尽,连接顺序为:aedfgℎ,
故答案为:2Na2O2+2H2SO4=2Na2SO4+O2↑+2H2O;O2;aedfgℎ;
(2)过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中间产物过氧化氢,产生的氧气减少,从而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过氧
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
2O2−
 MnO2 
2H2O+O2↑;对比试验Ⅱ、
Ⅲ可知,过氧化氢与酚酞作用的条件在碱性下进行,
故答案为:偏小;2H
2O2−
 MnO2 
2H2O+O2↑;碱性条件。

(1)①钠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氧化钠、过氧化钠,二者均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钠,与水反应会得到氢氧化钠,由信息可知钠与氮气不反应;
②过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氧气,则最后收集氧气,据此作答;反应过程可能产生CO2,需要除去,并用澄清石灰水检测;
(2)过氧化氢的存在可能导致产生的氧气减少,从而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过氧化氢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分解;根据中间产物与酚酞作用的条件可知需要碱性环境。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检验的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反应、测定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100mL容量瓶;甲;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偏大;偏小
解析:解:(1)配制100.00mL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需要的仪器是1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呈酸性,应该用酸式滴定管甲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草酸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终点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甲;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由题给化学方程式: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及数据可知,1.260g
纯草酸晶体中含H2C2O4的物质的量为:0.1000mol/L×10.00mL×10−3L/mL×5
2×100mL
25mL
=
0.0100mol,则1.260gH2C2O4⋅xH2O中含H2O的物质的量为1.260g−0.0100mol×90g/mol
18g/mol
=0.0200mol,草酸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0.0100mol:0.0200mol=1:2,所以x=2,
故答案为:2;
(4)①若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刻度,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
V(待测)
知,c(待测)偏小,由此所得n(H2C2O4)偏小,则n(H2O)偏大,x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②若滴定时所用的KMnO4溶液因久置而导致浓度变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c(标准).V(标准)
V(待测)
知,c(待测)偏大,由此所得n(H2C2O4)偏大,则n(H2O)偏小,x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1)配制100.00mL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酸性溶液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碱性溶液盛放在碱性滴定管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草酸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由题给化学方程式: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及数据可知,1.260g
纯草酸晶体中含H2C2O4的物质的量为:0.1000mol/L×10.00mL×10−3L/mL×5
2×100mL
25mL
=
0.0100mol,则1.260gH2C2O4⋅xH2O中含H2O的物质的量为1.260g−0.0100mol×90g/mol
18g/mol
=0.0200mol,根据草酸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确定x值;
(4)根据c(待测)=
c(标准).V(标准)
V(待测)
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从而判断对
测得的x 值的影响.
本题以滴定实验为载体考查物质组成,侧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及判断能力,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规范性和方法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误差分析,注意量筒和滴定管俯视时读数误差区别,为易错点,
13.答案:(1)c(C)2
c(A)⋅c(B);<;
(2)1mol ⋅L −1;20%; (3)bc ; (4)>;A 。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求算、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等效平衡,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化学平衡常数K =
生成物浓度系数的幂次方反应物浓度系数的幂次方
=
c(C)2
c(A)⋅c(B);升温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
动,正反应放热,即△H <0,故答案为:c(C)2
c(A)⋅c(B);<;
(2)A 的减少速率与C 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1:2,5s 时c(C)=0.1mol ⋅L −1⋅s −1×2×5s =1 mol ⋅L −1, 假设参加反应的A 的浓度为x ,则 A(g)+B(g)⇌2C(g) 起始浓度(mol/L)1 4 0 转化浓度(mol/L)x x 2x 平衡浓度(mol/L)1−x 4−x 2x
(2x)2
(1−x)×(4−x)
=4,解得x =0.8,所以0.8
4×100%=20%,故答案为:1mol/L ;20%; (3)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压强始终不变,故a 错误;
b.生成C 和消耗C 的量相同,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 正确;
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说明B 的浓度不变,各组分浓度都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 正确;
d.混合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d 错误; 故答案为:bc ;
(4)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开始加入1molA 和1molB 与加入4molC 平衡等效,压强不变充入He 气,平衡不移动,各组分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答案为:>;A 。

14.答案:3d54s1;C<O<N;sp2杂化;;由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导致沸点升高;减小;水形成晶体时,每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构成空间正四面体网状结构,水分子空间利用率
低,密度反而减小;Cu2O;27√3
2N A a3
解析:解:(1)E为铬元素,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d54s1,
故答案为:3d54s1;
(2)C、O、N元素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原子2p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C<O< N,故答案为:C<O<N;
(3)B为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碳酸,分子中,中心原子C形成3个δ键,没有孤电子对,为sp2杂化,氮的单质与CO是等电子体,据等电子体的原理,CO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sp2杂化;;
(4)H2O由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导致沸点升高,由液态形成晶体时密度会减小,因为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氢键有方向性,每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构成空间正四面体网状结构,水分子空间利用率低,使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密度反而减小,
故答案为:由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导致沸点升高;减小;水形成晶体时,每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构成空间正四面体网状结构,水分子空间利用率低,密度反而减小;
(5)根据晶胞的结构图可知,晶胞中含有氧原子数为8×1
8
+1=2,铜原子数为4,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2O,若相邻氧原子和铜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则晶胞的体对角线为4acm,所以边长为
√3,所以体积为(
√3
3cm3,该晶体的密度为
64×4+16×2
N A
(4
√3
a)3
g/cm3=27√3
2N A a3
g/cm3(用含a、N A的符号
表示),
故答案为:Cu2O;27√3
2N A a3

在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B、C、D、E、F中,B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则B为C元素,D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则D为O元素,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自旋方向相同的未成对电子,且C的原子序数小于D,所以C为N元素,E元素在第四周期,E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4,其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4s1,则E为Cr元素,F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s区,其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