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的培养与观察 实验报告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形态观察及微生物菌落观察

观察青霉菌 丝和分生孢 子着生情况:
1.单轮生青霉群;2.对称二轮 生青霉群;3.多轮生青霉群;4. 不对称生青霉群
担子菌担孢子的观察
切片标本的制作:现场演示
下次实验准备
每组两个平板,分别是马铃薯培养基(培养 真菌),另一个高氏培养基(培养放线菌)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 用棉签取实验室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进 行涂板。
一、实验目的
了解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大型真菌的特点 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学习掌握霉菌染色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
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 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 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 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 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 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 形或杆状。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 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酵母菌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
柠檬形。酵母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的分化,个体直 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十几倍。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 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有些酵母能形成假菌丝。有性 繁殖是通过接合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
霉菌:凡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
形丝状菌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霉菌包括分类学上 许多不同纲或类的真菌,它们分别属于藻状菌纲、子 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
常见大型真菌:在分类上属于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
均为丝状真菌。
三、实验材料
放线菌和真菌培养物
1. 放线菌培养物:青色链霉菌四天插片培养物。 2. 啤酒酵母24至28h液体培养物。 3. 黑曲霉和根霉4d搭片培养物。 4. 各种真菌示范片。 5. 市售平菇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观察,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生长习性。
以下是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的详细描述。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放线菌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匙、显微镜、石英片。
2. 实验方法:a. 取一块无菌培养皿,将放线菌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
b. 使用无菌匙,将待观察的放线菌菌落划入培养基表面,尽量避免交叉污染。
c. 将培养皿盖好,放置在恒温箱中,温度设定为28摄氏度。
d.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培养皿进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并用石英片进行取样。
实验观察结果:1.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a. 放线菌呈现为长而细的菌丝状,类似于细长的线状结构。
b. 放线菌的菌丝通常呈现分枝状,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c. 放线菌的菌丝颜色多样,包括白色、黄色、红色等,具有一定的色彩变异性。
d. 放线菌的菌丝表面常常有颗粒状物质附着,形成颗粒状结构。
2. 放线菌的生长习性:a. 放线菌生长缓慢,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可见的菌落。
b. 放线菌的菌落呈现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不清,有时会形成分支状的菌落。
c.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通常光滑而湿润,有时会有微小的颗粒状结构。
d. 放线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过程中,会逐渐扩散并形成新的菌落。
3. 放线菌的细胞结构:a. 放线菌的菌丝由一系列细胞组成,细胞间通过连接点相互连接。
b. 放线菌的细胞内含有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核通常位于细胞中央。
c. 放线菌的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等。
实验讨论和结论:通过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放线菌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和生长习性。
放线菌的菌丝状结构和分枝状特征使其能够在土壤中广泛分布,并与其他微生物相互作用。
放线菌的色彩变异性可能与其生长环境和代谢产物有关,这也为进一步研究放线菌的生态功能提供了线索。
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

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一、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环境中的细菌,具有丰富的代谢能力和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能力。
为了研究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潜在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从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初步评估。
二、材料与方法1. 样品采集:从不同地点的土壤中采集样品,保持样品的新鲜度和原生态。
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稀释,以获得适合分离放线菌的浓度。
3. 分离放线菌:将样品分别涂布在含有富集放线菌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然后进行孵育。
4. 鉴定放线菌:观察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形态和颜色等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5. 鉴定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
使用生化试剂和生理特性测试进一步鉴定放线菌的代谢能力和特性。
三、结果与讨论经过培养和鉴定,我们成功地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多个放线菌菌株。
根据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的观察,我们初步将这些菌株归类为链霉菌属、链霉菌属和新链霉菌属等。
进一步的鉴定工作表明,这些放线菌菌株具有多样的代谢能力和特性。
其中一些菌株显示出产生抗生素的能力,这对于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具有潜在意义。
另外,一些菌株还表现出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这可能与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有关。
通过对放线菌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些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然而,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这些放线菌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四、结论本实验成功地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多个放线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和评估。
这些放线菌菌株具有多样的代谢能力和特性,包括抗生素产生和重金属耐受性等。
这些发现为放线菌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为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和药物提供了潜在的资源。
然而,本实验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潜力。
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放线菌资源,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及形态观察

四、实验步骤
1、放线菌(玻璃纸法):
制备培养基 倒平板 放玻璃纸,铺平
制菌悬液
培养7d
涂布菌液
28℃倒置
制片观察。
2、真菌(载片法): 准备湿室 融化培养基 整理湿室
点接孢子
加水棉球
覆培养基
28℃保、形态观察
• 观察内容:
霉菌、放线菌的营养菌丝体、
气生菌丝体、孢子丝、分生孢子 头、分生孢子、孢子梗、足细胞 等的形态和结构。注意不同微生
六、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霉菌,放线菌的形态特点.
七、思考题:
1、玻璃纸法可否用于培养其他微生物,为什么?
2、什么是载片培养,它适用于哪几类微生物的
形态观察,为什么?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及形态观察放线菌放线菌酮放线菌素d放线菌素放线菌病放线菌是细菌吗放线菌鉴定德干高原游动放线菌放线菌培养基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和 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霉菌,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了 解其基本形态特征.
2、掌握培养基配置,无菌操作,接种与培养,
显微镜观察等各种综合微生物技能的运用。
二、实验原理
1、微生物接种方法:接斜面、接平皿、接三 角瓶。
2、微生物的培养方法:静止培养、振荡培养。
二、实验原理
3、放线菌的培养观察方法: 插片法、搭片法、玻璃纸法。 4、霉菌的培养观察方法:载片培养法。
三、实验器材
1、器皿:湿室、镊子、平板、无菌滴管、
显微镜、涂布棒、移液器、滤纸、水棉球载 玻片等。 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半固体PDA 培养基。 3、菌种:5406链霉菌、黑曲霉、青霉。
物典型结构形态的区别。
五、注意事项
1、本实验步骤均应无菌操作; 2、倒平板时,摇动培养皿要轻,以免溅出;
放线菌的培养与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山东大学)

日姓名马俊才系年级2012级生科2班学号201200140073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组别 3放线菌的培养与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合成高氏一号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掌握放线菌形态的基本观察方法。
3.了解并掌握放线菌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1.高氏I号培养基高氏I 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
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
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
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Fe元素。
2.放线菌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 简称“基丝”) ,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 简称“气丝”) ,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
日姓名马俊才系年级2012级生科2班学号201200140073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组别 3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
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
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3.插片法观察放线菌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扦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
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三.实验器材1.菌种:青色链霉菌( S glaucus ) ,弗氏链霉菌( S. fradiae ) 。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配方见后附)3.仪器或其他用具: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镊子,显微镜,双层瓶,马铃薯,酒精灯。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目的: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2、放线菌的培养3、放线菌的发酵产生活性物质4、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提取。
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8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的。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
采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
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并对其进一步培养,繁殖,发酵,最终提取我们所需的抗生素。
实验器材:1、土壤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3、其他:重铬酸钾、培养皿、牛津杯、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涂棒、三角锥瓶、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试管、牛皮纸、线绳等。
实验步骤:一、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采集样品: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
样品(土壤)处理:室温风干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1、配制淀粉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硝酸钾0.1g;磷酸氢二钾0.05g;氯化钠0.05g;硫酸镁0.05g;硫酸亚铁0.001g;琼脂2g;水100ml.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ml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ml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
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调整PH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2、土壤悬液梯度稀释①将5.0g土壤加入到50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震荡10min制备土壤悬液。
②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9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10倍稀释。
③按1::1稀释至10-3、10-4、10-5,将3块灭菌平板分别标记10-3、10-4、10-5 ,稀释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放线菌实验报告

放线菌实验报告放线菌实验报告一、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放线菌的培养、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了解放线菌的特性和应用前景。
二、材料与方法1. 放线菌培养基的制备:将葡萄糖、酵母粉、肉膏粉、胰蛋白胨等按一定比例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倒入培养瓶中,待冷却后加入抗生素。
2. 放线菌的采集:在适宜的环境中采集土壤或水样,并将样品分装于离心管中。
3. 放线菌的分离:取适量样品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摇匀后进行稀释,取适量稀释液分别均匀涂布于放线菌培养基上。
4. 放线菌的纯化:从培养基上挑选出单菌落,进行连续传代,直至获得纯种放线菌。
5. 放线菌的鉴定: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放线菌进行鉴定。
6. 抗菌活性测试:采用平板扩散法或孔隙扩散法,将放线菌菌液或提取物涂布于琼脂平板上,观察抑菌圈的形成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经过培养和分离,我们成功获得了多个放线菌菌株。
在鉴定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这些放线菌菌株形态各异,有的呈现棕黄色,有的呈现淡黄色,有的呈现灰白色。
此外,通过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我们发现这些放线菌菌株对某些碳源和氮源具有不同的利用能力。
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放线菌菌株属于不同的物种。
在抗菌活性测试中,我们选取了几个放线菌菌株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这些放线菌菌株对多种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中,某一放线菌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形成了较大的抑菌圈。
这表明该放线菌菌株可能具有潜在的抗生素生产能力。
四、讨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得了多个放线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
然而,由于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并未对放线菌的抗生素产物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放线菌菌株的抗生素产物,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以期发现新的抗生素。
此外,放线菌不仅具有抗菌活性,还具有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如抗肿瘤物质、抗病毒物质等。
放线菌的培养与观察

放线菌的培养与观察摘要:对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和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fradiae)进行有效的观察.实验利用高氏(Gause)一号培养基对放线菌在28℃下进行培养,并通过插片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完成了对两种放线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观察到了基内菌丝以及孢子丝等结构。
关键词:放线菌插片法孢子丝链霉菌前言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
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最高等的放线菌,有发育良好的分枝菌丝。
已知放线菌所产抗生素的90%都由本属产生。
放线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三种,孢子丝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因种而异。
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以及形状都是放线菌重要的分类学指标。
培养放线菌则使用的是高氏(Gause)一号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对于其中的成分,我们能够精确地掌握。
实验中采用插片法来观察放线菌自然状态下的基内菌丝和孢子丝等结构。
本次试验就是将以这些为基础,培养和观察青色链霉菌(S. glaucus)与弗氏链霉菌(S. fradiae),加深对放线菌的认识和理解。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种青色链霉菌(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 fradiae)1.1.2 溶液与试剂可溶性淀粉;KNO3粉末;NaCl粉末;K2HPO4粉末;MgSO4粉末;FeSO4粉末;琼脂;水;1.1.3 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加热器;10ml量筒;1ml移液管;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试管;恒温箱;普通光学显微镜;300ml锥形瓶1.2 方法1.2.1 高氏一号培养基制备1.2.1.1 按照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个成分,备下一步使用。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实验报告一、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抗生素产生能力的检测,进一步了解放线菌的特点和应用潜力。
二、材料与方法1. 放线菌分离培养:将土壤样品取自自然环境中,加入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进行稀释均匀。
然后将培养皿密封,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直至观察到单个菌落的形成。
2. 放线菌形态观察:取一颗单个菌落,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包括菌丝的形状、颜色、分枝情况等。
3. 抗生素产生能力检测:将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接种到含有抗生素敏感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抑制圈。
三、结果与讨论1. 放线菌的分离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单个菌落。
将这些菌落通过传代培养,得到纯种的放线菌菌株。
2.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放线菌菌丝呈分枝状,颜色多样,有的呈白色、黄色或橙色。
菌丝通常呈直线状,但也有少数呈弯曲或环状。
3. 抗生素产生能力检测:将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接种到含有抗生素敏感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到菌落周围出现了抑制圈。
这表明放线菌具有抗生素产生的能力,可以对其他细菌产生抑制作用。
放线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产生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此外,放线菌还具有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如抗肿瘤物质、抗氧化物质等。
因此,对放线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了放线菌,并观察到了其形态特征和抗生素产生能力。
然而,实验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我们只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了简单的观察,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类和鉴定。
其次,我们只检测了放线菌的抗生素产生能力,而未对其产生的抗生素进行具体的鉴定和分析。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放线菌的潜力,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研究,以了解其多样性和适应能力;2. 对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进行鉴定和分析,以寻找新的抗生素种类和开发新的药物;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放线菌,提高其抗生素产量和质量。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和纯化方法。
2. 学习放线菌的培养技术,观察其生长特征。
3. 提取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中。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
本实验通过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和活性物质提取,旨在了解放线菌的生长特征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 高氏一号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试剂:重铬酸钾、无菌水、酒精等2. 实验仪器:- 培养皿- 牛津杯- 接种环- 酒精灯- 无菌涂棒- 三角锥瓶- 高压蒸汽灭菌锅- 天平- 药匙-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试管- 牛皮纸- 线绳四、实验步骤1. 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1)选择取样点: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如菜地、林地等。
(2)采集样品: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3)将5点样品混合均匀,用无菌水稀释至10-1、10-2、10-3、10-4、10-5倍。
2. 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1)制备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将高氏一号培养基加热溶解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
(2)将稀释后的土壤样品涂布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
(3)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5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纯放线菌。
3. 放线菌的培养(1)将纯化后的放线菌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将种子液按一定比例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发酵。
4. 活性物质提取(1)将发酵液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2)用重铬酸钾对上清液进行氧化反应,观察颜色变化,以初步鉴定活性物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线菌分离与纯化:成功分离纯化出放线菌,菌落呈菌丝状,颜色多样。
实验三 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三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根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根本原理和细菌的单染色一样,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放线菌的孢子丝形状和孢子排列情况是放线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为了不打乱孢子的排列情况,常用印片染色法和胶带纸粘菌染色法进展制片观察。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局部,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外表的气生菌丝。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
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
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器材1.活材料:放线菌培养物,酵母菌斜面培养物;2.染色液:复红染色液〔或结晶紫,美兰〕;3.器材:载玻片,胶带纸,小刀,接种环,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香柏油,乙醚-乙醇混合液,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1.印片法: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印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用小刀切取放线菌培养体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块载玻片对准菌块的气生菌丝轻轻按压,然后将载玻片垂直拿起。
注意不要使培养体在玻片上滑动,否那么会打乱孢子丝的自然形态;微热固定:将印有放线菌的涂面朝上,通过酒精灯火焰2-3次加热固定;染色: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水洗:水洗后晾干;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孢子丝、孢子的形态及孢子排列情况。
2.胶带纸法粘菌:用胶带纸在放线菌培养体上粘取菌体,注意,压取时从菌落边顺着菌体生长方向,防止从菌落上面压取,以免取得的全是孢子。
染色:将粘有菌体的胶带纸压在事先准备好的滴油染液的载玻片上。
将多余染色液用滤纸吸掉。
镜检:同上。
五、实验报告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实验技术六放线菌的培养与形态观察

2. 制备琼脂玻璃纸平板培养物
(1)将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熔化后倒平板,待凝 固后,无菌操作用镊子将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上, 展平。 (2)稀释菌液:将放线菌斜面菌种制成10-3的孢子 悬液。 (3)接种:用1mL无菌吸管取0.2mL孢子悬液滴加 在玻璃纸平板上,然后用无菌涂棒涂抹均匀。也可 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菌苔在玻璃纸上划线。 (4)培养:将平板倒置于28-30℃下培养5-7天。
实验技术六 放线菌的培 养与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用玻璃纸培养放线菌的方法; 2. 观察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3. 初步了解放线菌的个体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玻璃纸具有半透膜性,其透光性与载玻片基 本相同。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 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使放线菌 生长在玻璃纸上。观察时,将长菌的玻璃纸剪取 小片,贴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 观察到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 生长期的形态。
3. 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
在洁净载玻片上加一杯水,用剪刀剪取小片玻 璃纸,菌面朝上平贴在玻片的水滴上(勿产生气 泡),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找到适宜部 位,用油镜仔细观察。要区别基内菌丝、气生菌 丝、孢子丝及孢子的形态、粗细和颜色的差异。
注意:1. 接种时注意玻璃纸与培养基间 不宜有气泡,以免影响其表面放线菌的 生长; 2. 操作过程,勿碰动玻璃纸菌面上的培 养物。
五、思考题
1. 为什么在培养基上放了玻璃纸后放线菌 仍能生长?
2. 玻璃纸法可否用于其他微生物?为什么?
三、实验器材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杨明轩生物111班1102040128一、实验目的1、学习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观察放线菌的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因其菌落在固体表面长成放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大部分腐生,少数寄生,也有的与植物共生固氮。
放线菌是最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其形态特征是菌种选育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通常有分枝发达的菌丝体组成,菌丝直径为0.2-1.2μm。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长在培养基内,一般没有横隔,有固定和吸收养分的作用,称为基内菌丝或营养菌丝。
当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即可向空中伸展形成气生菌丝(有的菌种没有气生菌丝)。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生菌丝颜色较深,并且比基内菌丝粗两倍左右。
有些种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顶端可形成孢子丝。
孢子丝分直、波曲、螺旋等形状。
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分别为单生、丛生、轮生和互生。
放线菌菌落小,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用接种钩挑取,因而难以直接观察。
通常采用玻璃纸培养法和插片法观察。
本次实验采取插片法。
该方法适合进行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比较观察。
在接种放线菌的培养基一侧,以45°角插入无菌盖玻片,使放线菌沿培养基与盖玻片交界处生长,并附着于盖玻片上,待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取下盖玻片进行染色,即可直接观察。
三、实验材料1、菌种:紫色直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oeorectus)、黑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ificans)、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丰加链霉菌(Streptomycestoyocaensis)2、染色剂:石炭酸复红染液3、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4、其他:干净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洗瓶、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香柏油、接种用具四、实验方法1、制备平板:将已融化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冷却到45℃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每皿15~20ml(厚度约为培养皿高度的一半),凝固后备用。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请确保镜头擦拭 干净!
请第三排同学留下下周再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霉菌的载玻片培养
1、培养小室的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 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 包扎后于121℃灭菌30min,烘干备用。
2、琼脂块的制作:取已灭菌的马铃薯琼脂(或察氏琼脂)培养基67ml注入另一块灭菌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用解剖刀切成0.51cm2的琼脂块,并将其移至上述培养室中的载玻片上(每块放两 片)。注意无菌操作
3、接种:用尖细的接种针挑取很少量的孢子接种于琼脂块的边缘 上,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接种量要少,尽可能 将分散的孢子接种在琼脂块的边缘上,否则培养后菌丝过于稠密 影响观察。
4、培养:现在平皿的滤纸上加3ml灭菌的20%的甘油(保持湿度), 盖上平皿,28℃培养。
五、实验结果
绘图紫色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基内菌丝
三、实验材料
1.放线菌培养物 紫色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的四天插片培养物。 2.培养基: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 3.显微镜、无菌培养皿、无菌盖玻片、显微镜、 酒精灯、接种针、载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
放线菌的插片培养
接种位置
插片培养法:倒平板(将融化的高氏合成1号培养 基无菌操作倒平板) 插片(将无菌的盖玻片以 大约45°角插入培养基中(9片/皿/组) 接种 (无菌操作取灰色链霉菌或紫色链霉菌划线接种 于插片和培养基接触处) 培养(将插片平板倒 置,28℃培养3~5天) 观察镜检:轻轻地慢慢地逆着插入方向拔出盖玻 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下放 在滴有美兰的载玻片上,静置后观察。
和气生菌丝、孢子丝。
六、问题与讨论
放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技术;2.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3. 学习放线菌的培养方法及抗生素的提取;4. 掌握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以菌丝生长为主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
放线菌具有产生抗生素、酶、维生素等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放线菌,观察其形态和生理特征,学习放线菌的培养方法及抗生素的提取,了解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高氏一号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无菌水、无菌棉塞、接种环、培养皿、三角锥瓶、酒精灯、显微镜、离心机、抽滤器、无菌操作台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恒温振荡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1)取土壤样品10g,加入90mL无菌水中,振荡混匀;(2)用无菌棉塞封口,置于培养箱中,37℃培养24h;(3)取培养后的土壤悬液,稀释至10-3;(4)取适量稀释液,涂布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48h;(5)挑取单菌落,重复纯化,得到纯放线菌。
2.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将纯化后的放线菌接种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48h;(2)取少量菌丝,制成临时装片;(3)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的菌丝形态、颜色、孢子等特征。
3. 放线菌的培养(1)将纯化后的放线菌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37℃、180r/min振荡培养24h;(2)将种子液按1:10的比例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7℃、180r/min振荡培养48h。
4. 抗生素的提取(1)将发酵液离心(3000r/min,10min),取上清液;(2)将上清液用无水乙醇沉淀,离心(3000r/min,10min);(3)将沉淀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4)将干燥的抗生素样品溶解于适量无菌水中,即得抗生素粗品。
放线菌的实训报告

放线菌的实训报告放线菌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特征和培养方法,培养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掌握放线菌筛选的基本技巧,并进行放线菌的鉴定和分离。
二、实训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放线菌培养基、放线菌菌种、蒸馏水、琼脂平板。
实验设备:培养箱、无菌工作台、显微镜。
三、实训步骤:1.消毒操作:接种前用75%酒精对培养箱和显微镜进行消毒处理,以保证实验环境的无菌。
2.制备放线菌培养基:按照装瓶要求,取适量的放线菌培养基粉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煮沸5-10分钟,灭菌后并倒入培养瓶中。
3.接种放线菌菌种:取一支含有放线菌菌种的接种环,沾取适量的菌种,均匀划线于琼脂平板上。
4.培养放线菌:将接种好的琼脂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5.放线菌的分离:当菌落生长到一定程度后,用显微镜观察菌落上的单个细菌,用无菌的锥形瓶将单个菌落转移到新的琼脂平板上,分离出纯系的放线菌。
6.放线菌的鉴定:分离纯系的放线菌后,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并测定其生理和生化特性,辅以其他鉴定方法,如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以确定其分类地位。
四、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培养出了放线菌菌落,观察到它们的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经过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我们确定了放线菌的分类地位,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放线菌的基本特征。
五、实训体会:本次实训让我们对放线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亲自操作,我们掌握了放线菌的培养方法和分离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放线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在药物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学习和实验,我们对其应用和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训通过培养、观察、分离和鉴定放线菌,加深了我们对放线菌的认识,并掌握了放线菌培养的基本技巧。
实验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持实验环境的无菌,并且要仔细观察菌落的形态变化,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摘要:本实验在实验室中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其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分析其结构与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同品种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实验对于深入理解放线菌的生产、利用与控制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放线菌;形态特征;显微镜;差异性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微生物,其具有非常多样化的菌种,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环境中,对于人类和动植物的生长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室中,对于放线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探究其生存规律、研究其应用和利用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实验旨在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差异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为后续有关放线菌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
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放线菌、琼脂培养基、显微镜、盖玻片、显微摄像机;2.实验步骤:(1)接种放线菌,利用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2)在培养好的放线菌中,选择纯种菌体,取一定量的菌体;(3)将放线菌菌体放到盖玻片上进行备用;(4)使用显微镜观察放线菌中的细芽和孢子的形态结构,进行拍照记录。
结果:通过显微镜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观察,得到了如下结论:1.不同的放线菌之间表现出彼此独特的形态特征,表现出了很强的差异性;2.在显微镜镜头下观察,不同的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也呈现出了很大的多样性;3.通过观察发现,放线菌中不仅存在菌丝,还产生广泛的分生孢子,形态结构也因菌种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讨论与分析:放线菌形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由于其环境适应性的结果。
在自然环境中,它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水分、PH值等环境因素,因而其形态特征与结构也有所变化。
通过本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放线菌的生存规律和自身的适应性,对于进一步研究放线菌的生产和利用方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分析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与差异性,得到了如下结论:放线菌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其形态特征和结构因菌种差异而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放线菌实验报告手绘图

放线菌实验报告手绘图放线菌实验报告手绘图一、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手绘图的方式,展示放线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放线菌培养基- 放线菌菌株- 灭菌培养皿- 灭菌培养棒- 显微镜- 高温灭菌器- 培养箱2. 实验方法:- 准备放线菌培养基,并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 取一块灭菌培养基,用灭菌培养棒均匀划线。
- 将放线菌菌株接种于划线处,分别在培养皿上划出不同的区域。
-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进行培养。
- 观察并记录放线菌的生长情况。
- 使用显微镜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结果通过手绘图的方式,我将放线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如下:(在这里插入手绘图,图中展示了培养皿上的放线菌生长情况,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放线菌形态特征)从手绘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放线菌在培养皿上形成了不同的生长区域。
在一些区域,放线菌呈现出均匀的分布,而在另一些区域,放线菌的生长则较为稀疏。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放线菌具有分枝的丝状结构,形态特征独特。
四、实验讨论放线菌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放线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灭菌的培养基和培养皿,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手绘图的方式,我们可以直观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手绘图不仅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的观察感受,还能够突出重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手绘图还可以加入一些标注和注释,进一步说明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观察点。
放线菌的研究对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显著效果。
同时,放线菌还具有许多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如抗肿瘤化合物、抗炎物质等,对于药物研发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放线菌的培养和研究并不简单。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以确保放线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线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摘要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并掌握放线菌的培养方法,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以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和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为实验材料,利用高氏I号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插片法制片,用高倍镜观察其菌丝及孢子丝形态。
【1】青色链霉菌(S.glaucus)的菌落呈青灰色,菌丝颜色较浅,孢子丝螺旋形;弗氏链霉菌(S.fradiae)菌落呈暗黄色,菌丝颜色较浅,孢子丝较菌丝粗且直。
关键词放线菌观察插片法菌丝孢子丝
引言放线菌是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其菌丝(包括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及孢子丝有着各种不同的形态,以孢子进行繁殖。
实验主要是观察其菌丝与孢子丝,为了保证菌丝与孢子丝的完整,实验采用插片法培养放线菌。
菌丝与孢子丝之间的区别比较明显,很容易区分,观察时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形态与位置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
青色链霉菌(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 fradiae)。
1.1.2培养基
髙氏I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 KNO3 0.1g K2HPO4 0.05g MgSO4• 7H2O
0.05g NaCl 0.05g FeSO4• 7H2O
0.001g(母液)琼脂 2g 蒸馏水 100mL pH 7.2~7.4
1.1.3仪器和其他用品
平板培养皿,盖玻片,镊子,酒精灯,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等。
1.2方法【1】
1.2.1 配制培养基按配方配制100ml高氏I号培养基,并与培养皿一起高温灭菌30min。
1.2.2制作培养基平板
1.2.3接种无菌操作分别在青色链霉菌和弗氏链霉菌高氏Ⅰ号培养基上挑取菌种在制备的高氏Ⅰ号培养基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
1.2.4插片无菌操作用镊子取灭菌盖玻片以约45°角插入平板琼脂接种线上。
1.2.5 培养将平板倒置,于28℃培养7d。
1.2.6 菌落形态观察。
1.2.7 镜检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用纸擦去背面培养物,有菌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直接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2.1.1观察青色链霉菌(S. glaucus)(见图1,2)
培养基上的菌落呈青灰色,因为密集划线接种,无法分辨菌落形态。
显微视野中首先可以观察到分布较复杂的菌丝,较透明较细的是基内菌丝,基内菌丝分布于整个视野中,且拥有错综复杂的分支;菌丝中颜色较深的菌丝是气生菌丝(图
1,2)。
螺旋式的孢子丝(图2)。
图1 青色链霉菌菌丝及孢子丝1(10×40)
图2 青色链霉菌菌丝及孢子丝2(10×100)
2.1.1观察弗氏链霉菌(S. fradiae)(见图3,4)
培养基上的菌落呈暗黄色。
显微视野中同样菌丝复杂分布,有很多分支,但是与青色链霉菌明显不同的是孢子丝是直的而不是螺旋式,孢子丝内可以观察到正在形成的孢子(图3,4)。
图3 弗氏链霉菌的菌丝及孢子丝(10×40)
图4弗氏链霉菌的孢子丝及孢子(10×100)2.2结果分析
把盖玻片插到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中,放线菌会沿着盖玻片与培养基交界的区域生长到盖玻片上,因此经过培养后,可通过观察盖玻片观察到自然状态下的放线菌菌丝,实验中观察到的菌丝就是菌丝的正常形态。
由于培养方法的限制,观察菌丝时只能大体根据菌丝的颜色和形状来大体判断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观察时孢子丝比较容易找到,比如青色链霉菌的孢子丝螺旋状,弗氏链霉菌的孢子丝长且直,高倍镜下还可观察到孢子。
3.小结
本实验包括放线菌的培养与观察,掌握了放线菌的培养方法,了解了放线菌菌丝及孢子丝的自然生长形态特征。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划线时要紧密,插片时要垂直于划线,保证菌种能着生在盖玻片上;显微观察时宜用略暗光线,使菌丝更容易观察;操作过程中勿碰动菌丝体,以免影响菌丝的自然状态;制片时,要尽可能使菌面朝上,以免破坏菌丝体。
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做好充分预习,对实验方法要明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