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第一章数列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知识点总结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1+n a -n a =d
n
n a a 1
+=q(q ≠0) 通项
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An B =+-=+-=+
111n n n n a
a a q q k q q -==⋅=⋅(q ≠0)
通项公式
的变形
n a =1-n a +d, n a =m a +(n-m)d d=n m a n
m --a (m ≠n), 1a 1--=n a d n (n ≠1)
n a =1-n a q n a =m a m n q -,
11n n a q a -=,n m n m
a q a -=
中项 b A a b a A ,,2⇔+=成等差数列 b G a ab G ,,2⇔=成等比数列
前n 项和 ()
12n n
n a a S +=()22111()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An Bn -=+=+-=+ ()()()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 性质 (1)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特别的,若2n p q =+则2n p q a a a =+ (2)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
;
(3){}n a 为等差数列2
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4)n S An B n =+⇒n S n ⎧⎫
⎨⎬⎩⎭
是等差数列.
(5)若}{},{n n b a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
21
21
m m m m a S b T --= (6)d>0递增数列d<0递减数列d=0常数数列
(1){}n
a 是等比数列,若m n p q +=+,
则m
n p q a a a a =·· 特别的,若2n p q =+则2
n p q a a a =⋅ (2)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3) 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q ≠1)⇔数列
{}n a 前n 项和S n =,(1,0)
n A q A q A ⋅-≠≠(4){}n a 是递增数列⇔⎩⎨
⎧>>101q a 或⎩
⎨⎧<<<100
1q a {}n a 是递减数列⇔⎩⎨⎧<<>1001q a 或⎩
⎨⎧><10
1q a
二、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
1、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
②211-++=n n n a a a (2≥n ) ;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
2、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②112
-+⋅=n n n
a a a (2≥n ,011≠-+n n n a a a );
;③n n cq a =(q c ,为非零常数). ④正数列{n a }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n x a log }(1 x )成等比数列.
三、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1、给出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观察法。
例1、分别写出下面数列{
n
a
}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5,7,…, (2)1,2,1,2,…, (3)2,22,222,2222,…, 2、通项公式法
3、涉及前n项和S n 求通项公式,利用a n 与S n 的基本关系式来求。
即⎩⎨
⎧≥-===-)2()
1(111n s s n a s a n n
n
例2、在数列{a n }中,S n 表示其前n项和,且S n =n 2,求通项a n .
例3、在数列{a n }中,S n 表示其前n项和,且S n =2-3a n ,求通项an. 4、已知递推公式(初始条件与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
(1)待定系数法。
若题目特征符合递推关系式a 1=A, a n+1=Ba n +C(A,B,C均为常数,B≠1,C≠0)时,可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求其通项公式。
例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4, a n =3a n-1-2,求通项a n . (2)逐差相加法。
若题目特征符合递推关系式a1=A(A为常数),a n+1=a n +f(n)时,可用逐差相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5、在数列{a n }中,a 1=3,a n+1=a n +2n
,求通项a n . (3)逐比连乘法。
若题目特征符合递推关系式a 1=A (A 为常数),a n+1=f(n)·a n 时,可用逐比连乘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6、在数列{a n }中,a 1=3,a n+1=a n ·2n
,求通项a n .
(4)倒数法。
若题目特征符合递推关系式a 1=A,Ba n +Ca n+1+Da n ·a n+1=0(A,B,C,D 均为常数)时,可用倒数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7、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1,2
21+=+n n n a a a ,求数列的通项a n .
(5)归纳法。
这是一种通过计算、观察、归纳规律,进而猜想、验证(证明)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
在前面所有的问题中,只要转化为递推公式,就可以由初始条件逐次代入递推关系,观察计算结果,直到看出规律为止。
例9、在数列{a n }中,a 1=3,a n+1=a n 2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
四、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方法
1、、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 ;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例1] 已知3
log 1log 23-=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例2] 设S n =1+2+3+…+n ,n ∈N *,求1
)32()(++=
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2、错位相减法求和: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n a 、{}n b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3] 求和:1
3
2
)12(7531--+⋅⋅⋅++++=n n x n x x x S
[例4] 求数列
⋅⋅⋅⋅⋅⋅,2
2,,26,24,2232n n
前n 项的和.
3、倒序相加法求和: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 [例5] 求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的值
4、分组法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6] 求数列的前n 项和:231
,,71,41,
1112-+⋅⋅⋅+++-n a
a a n ,… [例7] 求数列{n(n+1)(2n+1)}的前n 项和.
5、裂项法求和: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 (1)
11
1)1(1+-
=+n n n n ;(2))121121(21)12)(12(1+--=+-n n n n ;(3)n n n n -+=++11
1 [例9] 求数列
⋅⋅⋅++⋅⋅⋅++,1
1,
,3
21,
2
11n n 的前n 项和.
[例10] 在数列{a n }中,11211++
⋅⋅⋅++++=
n n
n n a n ,又1
2+⋅=n n n a a b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的和. [例11] 求证:
1
sin 1cos 89cos 88cos 12cos 1cos 11cos 0cos 12=+⋅⋅⋅++ 6、合并法求和:针对一些特殊的数列,将某些项合并在一起就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因此,在求数列的和时,可将这些项放在一起先求和,然后再求S n .
[例12] 求cos1°+ cos2°+ cos3°+···+ cos178°+ cos179°的值. [例13] 数列{a n }:n n n a a a a a a -====++12321,2,3,1,求S 2002.
[例14]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103231365log log log ,9a a a a a +⋅⋅⋅++=求的值. 7、利用数列的通项求和: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及其特征,然后再利用数列的通项揭示的规律来求数列的前n 项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例15] 求
1
1111111111个n ⋅⋅⋅+⋅⋅⋅+++之和. [例16] 已知数列{a n }:∑∞
=+-+++=
1
1))(1(,)3)(1(8
n n n n a a n n n a 求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