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简介——白夜
《白夜》读后感
![《白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479f5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3.png)
《白夜》:心灵的交流与爱的追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白夜》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内涵,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受触动。
这部作品讲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一个以幻想度日的人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在四个夜晚中的心灵交流和情感碰撞。
首先,我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主人公是一个活在幻想中的人,他逃避现实,沉迷于自己的世界。
而纳斯金卡则是一个坚强、独立、充满爱的姑娘,她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不幸,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执着。
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人物,在小说中却发生了深刻的情感联系,让我感受到了心灵的交流和爱的力量。
其次,小说中的情感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细腻的笔触,将两个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让我感到震撼和感动。
尤其是纳斯金卡对爱的追求和坚守,让我感受到了爱的伟大和力量。
此外,小说中的哲理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
作品通过两个主人公的交流和碰撞,探讨了爱的意义、生活的价值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思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
总的来说,《白夜》是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
它让我感受到了心灵的交流和爱的力量,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作品。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追求真爱和生活的价值。
同时,它也让我们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学会以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
《白夜》读后感
![《白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fc2d3a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c.png)
白夜——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故事摘要:《白夜》是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主人公伊凡·科列斯尼科夫在战争中的心理变化。
小说以白夜为背景,即北极地区的极昼现象,寓意着无尽的探索与反思,以及对光明与黑暗之间界限模糊性的探讨。
大纲:故事背景故事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以位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为背景,那里的白夜现象成为贯穿全篇的重要象征元素。
主要人物与情节概述伊凡·科列斯尼科夫:主人公,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指挥官,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
通过他的视角,读者可以感受到战争对个体心理的巨大冲击,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分析——光明与黑暗的模糊边界通过对“白夜”现象的描写,小说暗示了一个关于光明与黑暗界限模糊的概念。
战争中的道德抉择:主人公经历了从无知到觉醒的过程,在战争的残酷面前重新审视自我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象征手法与心理描写使用自然景象(如极昼)作为隐喻,探讨了人性中光明与黑暗并存的现象。
通过对伊凡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揭示了他在战时经历的心理挣扎和成长过程。
经验教训与启示小说强调了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意义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让读者深刻理解到战争不仅是一场物理上的冲突,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它教会我们珍惜和平、尊重生命,并勇敢面对内心的黑暗与光明。
结语《白夜》通过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光明的同时不要忘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在历史洪流中保持人性的温暖与希望。
以上是关于《白夜》的读后感提炼大纲,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白夜》读后感
![《白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db165f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9.png)
《白夜》读后感〈白夜〉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白夜中的爱情故事。
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自称为“幻想家”的年轻人,他在白夜中偶然遇到了一位伤心的女子。
女子向幻想家倾诉了自己的故事:一年前,她爱上了自己的房客,尽管两人只见了几次面,但她还是决定和房客私奔。
房客答应她一年后回来,如果她还愿意,就结婚。
然而,一年后房客回来了,但没有出现,女子因此伤心欲绝。
在与幻想家的相处中,女子一边对幻想家说着“我爱您”“要和您成为朋友永远相亲相爱的在一起”之类的话,一边又郑重其事地要幻想家“千万不要爱上她”。
这种矛盾的情感让幻想家感到困惑,但他还是深深地爱上了女子。
幻想家帮助女子给房客送信,并陪她一起等待。
然而,房客一直没有出现,于是幻想家向女子告白了。
女子表示,她之前对房客的爱是虚假的,等那份感情过去了,她会像幻想家爱她一样回应这份爱。
她还邀请幻想家搬到她家去,做她的房客。
就在幻想家沉浸在幸福中的时候,原来的房客出现了。
女子立刻甩下幻想家,奔向了房客,并且还折回来热烈地吻了幻想家一次。
尽管幻想家没有被吻,但他的懵逼程度可能比幻想家本人还要强烈。
他原本还在“幻想”着女子会去和房客说清楚,开始新的生活,这个吻是不是让幻想家安心。
然而,下一个白天,幻想家却收到了女子的来信,说她要和房客结婚了,但仍然要和幻想家相亲相爱一辈子。
如果我们不去计较情节的狗血,也不对故事进行道德审判,那么《白夜》应该是一部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小说。
它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无奈,同时也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温暖。
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幻想家的善良、执着和无私,女子的纯真、矛盾和无奈,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夜〉是一部充满魅力的小说,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如果你喜欢浪漫主义小说,那么〈白夜〉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作品。
读《白夜》有感
![读《白夜》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a2cbea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2.png)
读《白夜》有感《白夜》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诗意的写作风格和复杂的情节深深吸引了我。
通过阅读《白夜》,我深入思考了生活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爱情对个体的影响。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孤独的青年,他对生活感到失望和迷茫。
他从来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喜欢一个人默默散步在街头。
然而,在一个白夜,他遇到了一个女孩,她非常开朗、友善,经常为他点亮黑暗中的灯。
青年逐渐爱上了她,但是女孩的心却属于另一个人。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
作者通过青年与女孩之间的对话和思考,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索。
他们通过对话,试图找到与对方的共鸣,希望能够打破孤独和寂寞。
然而,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似乎无法逾越。
这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我们每个人也都曾经历过类似的困惑和无助。
爱情是《白夜》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青年对女孩的爱情是一种单相思,他无法获得对方的回应。
作者通过这种单相思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四溢感慨和思考。
爱情是多么美丽而又痛苦的一种感觉。
有时,我们爱的人并不爱我们,我们付出了所有的热情和努力,却收获了孤独和失落。
然而,正是这种无助和痛苦,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能与我们心灵相通的人。
《白夜》中还存在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青年对生活感到迷茫和失望,但是通过与女孩的相识,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生活中的困惑和迷茫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而这些挑战也恰恰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我们应该学会从困境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动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疑惑,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通过阅读《白夜》,我对生活和爱情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孤独和挫折,但是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成长和人生观。
我们不能逃避困难,而是要积极面对。
同时,我们也要懂得珍惜那些与我们心灵相通的人,用爱和宽容相待。
《白夜》给了我许多深刻的感悟。
它通过细腻的文字和情感的表达,描绘出了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世界。
阅读这本小说,让我更加懂得了生活的宝贵,珍惜与他人的交流,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坚强面对困难。
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犯罪与救赎
![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犯罪与救赎](https://img.taocdn.com/s3/m/8340ef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a.png)
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犯罪与救赎白夜是一部由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的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困境和复杂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白夜这部小说中的犯罪与救赎,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探索。
在白夜的故事中,主角罗迪翁·罗曼诺维奇·罗斯托列夫斯基是一个孤僻而受折磨的人。
他沉迷于孤独和内心的痛苦中,生活在一个自己创造的梦幻世界里。
罗斯托列夫斯基的内心冲突和心理状况逐渐导致他犯下了一系列罪行,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谋杀。
罗斯托列夫斯基的犯罪行为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描写罗斯托列夫斯基内心的斗争和对罪恶行为的描述,展示了人类潜在的邪恶倾向。
他将罪犯形象塑造得异常真实,使读者不禁反思自己内心深处是否也潜藏着同样黑暗的一面。
这种对罪恶的深刻洞察力使得白夜成为了一部探索人性的经典之作。
然而,白夜并不仅仅停留在对犯罪行为的揭示上,它也展示了对救赎的追求。
罗斯托列夫斯基意识到自己的罪行是对生活中孤独和无奈的回应,他渴望寻求救赎以获得内心的平静。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一种令人感动的方式,将主人公的内心归零,通过他与另一个角色娜塔莉亚的相遇和交流,唤起了他对爱与责任的期待和追求。
在接下来的情节中,罗斯托列夫斯基深陷于自己罪行的内疚和对救赎的追求中。
他意识到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试图通过为他所犯的罪行寻找补偿来获得永久的解脱。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罗斯托列夫斯基与娜塔莉亚以及其他角色的互动,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罗斯托列夫斯基对救赎的渴望。
最终,白夜以一种令人震撼的方式展示了罗斯托列夫斯基的救赎之路。
通过与娜塔莉亚和其他角色的纠葛以及对自己罪行的直面,罗斯托列夫斯基逐渐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宽恕。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一种真挚而打动人心的方式,揭示了罪人在犯罪和救赎之间的斗争,以及获得内心解脱的重要性。
他通过白夜这个故事,向读者传达了对爱与宽恕的力量和重要性。
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15)
![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15)](https://img.taocdn.com/s3/m/4f35d6e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a.png)
目录分析
第一夜 第二夜
娜斯简卡的身世 第三夜
第四夜
早晨
1
第一章
2
第二章
3
第三章
4
第四章
5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作者介绍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全名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出 生于俄罗斯,毕业于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俄国作家,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之一。 1845年,写出处女作—书 信体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1849年,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 而被捕,后被改判流放西伯利亚。1854年,得到释放。1860年,返回圣彼得堡。1861年,发表长篇小说《被侮辱 与被损害的人》。1866年,代表作《罪与罚》出版,赢得世界性声誉。1868年,完成小说《白痴》。1872年,完 成《群魔》,1880年,发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1881年,准备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2月9日,去 世,葬于圣彼得堡。
与此同时,我听见人群在我周围生活的旋风中喧嚷、打转,我听见、看到人们在生活——实实在在地生活, 看到生活对他们说来不是此路不通的,他们的生活不会像梦境、幻影那样风流云散,他们的生活不断更新,永葆 青春,其中没有一时一刻与别的时刻雷同,而胆怯的幻想却是那么无聊和单调得近乎庸俗,它无非是影子和思想 的奴隶,是第一堆浮云的奴隶,一旦浮云遮住太阳,忧伤便会紧紧攥住如此珍惜自己的太阳的真正的彼得堡之 心,——而在忧伤中哪里还有心思想入非非!
感谢观看
当一个人物成了大众的话题,他就成为各种思想的载体、对话的平台,人们会借他的名声来说自己的话,使 它成为话题的注释或旁证。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心理刻画赏析-精选文档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心理刻画赏析-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7c1cc44a98271fe910ef9fd.png)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心理刻画赏析在俄罗斯文学的历史中,有一位不可忽视的伟大作家――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他众多的作品的中,中篇小说《白夜》虽不为世人皆知,但却是特点风格突出的、极有内涵的一部小说。
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
《白夜》表现出陀思妥耶夫斯基驾轻就熟的心理分析的才能。
一、作家简介(一)生活环境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军医和彻彻底底的酒鬼,工作的医院地处圣彼得堡的荒郊野岭,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便是仅有的地标式建筑。
这些景象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穷困者的怜悯深深刺痛着他的心灵,他也在和病人老人的交谈中了解了很多关于农奴制的事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病痛折磨其一生。
他上过学,参过军,在退伍之后便开始了文学创作。
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沉湎于自我,过着充实激烈的精神生活的幻想者。
《白夜》中的主人公就是这种“幻想家”的典型。
(二)写作风格他擅于剖析人心,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更多的是社会中小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描写出来,同时也在小说故事构造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甚至自己化身于主人公。
他强烈的善恶矛盾对比,给后世为人物进行心理刻画提供很好的榜样。
二、小说《白夜》简介(一)故事内容《白夜》讲述了一个俄罗斯姑娘,从小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但是对于生活之中的种种幻想与期冀,它与一个客房私定终生,本书记载了他们日夜心与心的交流。
但是由于爱情的承诺他们互相又回归了。
(二)思想情感表达这本小说表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那些美好事物美好感情的渴望,他极力赞成并且书写这种人人都应有的美好、但同时又为孤独痛苦的现实和苦苦挣扎而不得出路的命运所困扰的“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和暗示了幻想者如果再度沉沦干虚幻的梦境时,等待他们的是梦境醒了之后的悲伤。
这本书写出了一种批判性的感觉。
(三)小说中的心理刻画手法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而本篇小说的主人公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述边对自己的讲述设问,然后解释、辩护,有问有答。
双语译林015:白夜
![双语译林015:白夜](https://img.taocdn.com/s3/m/5efe698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0.png)
图书目录
白夜 第一夜 第二夜 娜斯坚卡的荐
这确凿是一个“残酷的天才”,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 ——鲁迅 就艺术表现力而言,他的才华恐怕只有莎士比亚堪与媲美。 ——高尔基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F.M.陀思妥耶夫斯基译者:臧仲伦
FM.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并 称两大巨擘,也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最深刻的作家之。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发掘,以近乎残 酷的方式,不断拷问着人类的灵魂。他的主要作品有《穷人》、《双重人格》、《女房东》和《白夜》等几部中 篇小说,以及《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长篇小说。《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 是一部充满幻想、格调温婉浪漫的爱情小说,一百多年来深受青年读者的喜爱。
双语译林015:白夜
2011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媒体推荐
目录
02 图书目录 04 作者简介
《双语译林015:白夜》是2011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F.M.陀思妥耶夫斯基。
内容简介
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由意大利电影大师维斯康蒂执导的同名影片、《白夜》获威尼斯国际电 影节银狮奖、北大教授最新译本。
臧仲伦,1931年出生,江苏武进入,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专著有《中国翻译史话》,译著有《克莱采奏鸣曲》、《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卡拉马佐夫兄 弟》等。
感谢观看
白夜读后感
![白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070a54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7.png)
白夜读后感《白夜》读后感《白夜》是俄国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小说以主人公罗季昂·罗曼诺维奇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为主线,通过他与其他人物的交往和事件的发展,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世界。
罗季昂是一个内心充满痛苦和挣扎的人,他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上不断地挣扎和迷茫。
他对自己的内心和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核。
通过他的经历和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丑恶。
在小说中,罗季昂的内心世界被描绘得十分细腻和真实。
他对自己的挣扎和痛苦,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真理的追求,都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个性和思想。
他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反思和对社会的批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命运和思想与罗季昂的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小说的精彩故事。
除了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小说还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对罗季昂在社会中的遭遇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丑恶和腐朽。
小说中描绘的贵族社会和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及对权力和金钱的追逐,都表现出了一种深刻的社会现实。
通过小说,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通过对《白夜》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剖析。
小说中所展现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主人公罗季昂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观察,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的精品,它让我对人性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浅析《白夜》
![浅析《白夜》](https://img.taocdn.com/s3/m/2c80191014791711cc79179d.png)
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小说《白夜》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是一部感伤的浪漫爱情小说。
小说讲叙了一个幻想家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心的交流。
对爱的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又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
幻想家的无意识的幻想,是对现实生活的无法实现的欲望的满足。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小说家。
高尔基曾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争辩的,就艺术和表现力来讲,他的才华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夜》讲述的浪漫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在圣彼得堡朦朦胧胧的四个白夜和一个清晨,纳斯金卡和幻想家相见、相知、相恋、相弃、相思。
幻想家用最真挚的情感,陪伴纳斯金卡度过了最悲伤的时刻。
纳斯金卡最终有情人成眷属,而幻想家仍然是孤独的一个人。
①主要情节《白夜》中就歌颂了一对青年人的爱情。
天真无邪的纳斯金卡爱上了年轻的房客,后来年轻的房客要到莫斯科去一年,姑娘向他表白了爱情,并且带好了替换衣服,要跟他一起走。
房客把她劝住了,答应她,他一定回來,回来后如果姑娘不改变,他就向她奶奶提亲。
一年以后到约定日期,夜晚十时左右,她就在河岸边凭栏等候。
但房客并没来,却和幻想家邂逅相遇。
幻想家出于同情,给了她安慰,甚至和她一起等候,接连等了四夜,总不见那房客前來,当绝望的姑娘决定投身到幻想家的怀抱的时候,那个房客却赶到了,于是姑娘立刻脱开幻想家的手臂,向房客奔去……《白夜》的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对纳斯金卡和幻想家的性格与感情的跌宕起伏,却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
姑娘的一举一动正好像北极圈的白夜一样美,一样迷人。
思想内容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以无情揭露剖析人灵魂深处,揭示人性、民族的黑暗面,追求精神宗教归属著称,那么在《白夜》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却描写了一个美好的爱情,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主人公莫不真诚地希望自己所爱的人幸福,在所不辞为其付出任何代价。
寻找知音——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寻找知音——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https://img.taocdn.com/s3/m/be6b1085a0116c175f0e48bc.png)
着 黑 霜 的 泥 土 已 冻 结 成 一 层 硬 壳 ” “ 冽 的 寒 气 令 人 四 ,凛
肢 打抖 ”沼泽 的深 洼 随 时都 有 掉 进 去 的 危 险 , 熟 悉 这 , 连
一
逆 向遇 挫 , 能唤 起读 者 期待 视野 中的 预定 积 累 , 重 温 了 旧有 的经 验 , 既 又 丰 富 、 实 了 他 们 的 期 待 视 野 。 读 者 领 略 到 作 品 无 穷 的 充 使 艺术魅 力 。《 啸 山庄 》 然 在 文体 、 象 、 蕴 期 待使 读 呼 虽 形 意
陀 思妥 耶夫 斯基 是 1世 纪俄 国著 名小 说 家 。高 尔基 9 曾 指 出 : 陀 思 妥 耶 夫 斯 基 的 天 才 是 无 可 争 辩 的 ,就 艺 术 “
和 表现 力来 讲 。 的才 华 只有 莎 士 比亚 可以 与之 并 列 。 ” 他 陀思 妥 耶夫斯 基 的小 说 《 夜》 述 的浪 漫 爱情 故 事感 人 白 讲 至深 。 圣 彼得 堡朦 朦胧 胧 的 四个 自夜 和一 个清 晨 , 斯 在 娜 无 疑 问 ,约 克 郡 荒 原 与 那 呼 啸 的 风 暴 给 予 了 艾 米 莉 独 特 的艺术 灵感 。 在 荒 原 与 风 暴 中 , 啸 山 庄 又 呈 现 怎 样 的情 景 呢 ? 呼 在
个 世界 就显 得 极其 阴冷 。 艾 米莉 ・ 朗特 正是 极 力地 描 而 勃 述 这 样 一 个 世 界 。 她 用 她 独 有 的 手 笔 ,拨 动 着 复 杂 的 意 象 , 筑一 个 阴冷 黑暗 的世 界 。 的这 份奇 特却 超 出 了读 构 她
攘 攘 的社会 隔绝 的 地方 。荒 区 的景色 是 “ 片 凄 凉 ”“ 一 ,盖
只 有在 阅读 中才能 产 生 ,它是 作 品与 读者 相 互作 用 的产 物 。 这 也 就 说 明 了 一 部 作 品 的 价 值 通 过 读 者 的 接 受 才 能 ”
寻找知音_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_白夜_
![寻找知音_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_白夜_](https://img.taocdn.com/s3/m/e459348acc22bcd126ff0cbd.png)
“现实主义” 不在于对现实生活形式的真实描绘,而 在于反映生活的本质的真实[4]。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并 不是照像式的一成不变地模仿,而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将 现实生活体现的真实意图和人的真实心理呈现出来。 陀 思妥耶夫斯基描写人物心理极具洞察力,从《白夜》中梦 想者的幻想反映了真实的思想和意图, 从娜斯坚卡的细 腻情感绘制动人的情感世界。 梦想者经历爱情的失败之 后,从虚无缥缈的幻想转向不无真情的现实生活。 在令人 压抑的社会,梦想者所拥有的崇高人道精神令人赞叹。
参考文献: [1]尧斯.文学史向文学理论的挑战[A].金元浦.接受 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童庆炳.文艺理论教程(修订版)[Z].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8. [3]杨 静 远.勃 朗 特 姐 妹 研 究 .北 京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社,1983. [4]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合肥:安 徽 教 育 出 版 社 , 2004.
参考文献: [1]季水河.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M].北京:东方 出版社,2002:89. [2]陀思妥耶夫斯基著.曹缦西译.穷人·白夜·赌徒[M]. 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曹靖华主编.俄苏文学史(第一卷)[M].郑州:河南 教育出版社,1992:412. [4]刁 绍 华.陀 思 妥 耶 夫 斯 基 [M]. 沈 阳 : 辽 宁 人 民 出 版社,1982:124.
《白夜》阅读感想
![《白夜》阅读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335fbf9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d.png)
《白夜》阅读感想《白夜》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妓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描绘,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人性、爱情、命运等主题。
小说中,社会的掌权人利用性别不公与种族分歧来弱化最根本的阶级矛盾。
无产者无论如何转换阶级,都无法获得任何利益。
ZZ上的各个派别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换了一批又一批人而已。
无产者没有恒心,他们的生老病死全都是罪,因为生老病死都需要钱。
穷人因为贫穷而变得草率和冲动,为了摆脱耻辱和不幸,他们可能会嫁给一个蠢蛋,从一个地狱走向另一个地狱。
他们有着同一种羞耻,因为被限制在阶级里,等待他们的是无穷无尽的伙计。
他们不谈论艺术,也极少谈论ZZ,ZZ在他们眼中只是另一种讨生活的手段。
他们不会轻易质疑,因为他们的命运早已被注定。
埃里蓬在《回归故里》中说:“社会秩序强加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在此基础上,通过漫长而耐心的努力,塑造了自己的身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永远无法摆脱侮辱和羞耻。
”穷人因为被限制在阶级里,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使他们无法摆脱被侮辱和被歧视的命运。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他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努力工作,但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困境。
他们的命运是由社会秩序和阶级所决定的,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苦难。
穷人因为被限制在阶级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他们不谈论艺术,也极少谈论ZZ,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些事情。
他们的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没有诗和远方。
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玛卡尔在小说中说:“希腊的圣人是不穿靴子的!”这句话反映了穷人的无奈和悲哀。
他们因为贫困而无法顾及自己的外表和尊严,他们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走在街头巷尾,为了生存而努力奋斗。
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不满和对社会的怨恨,但他们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白夜》读后感
![读《白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6f7ba5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f.png)
读《白夜》读后感《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中篇小说,收录于他的小说集《白夜》中。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爱情、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与挣扎。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我”的年轻人,他在彼得堡的白夜中与一个名叫娜斯晶卡的女孩相遇并坠入爱河。
娜斯晶卡是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女孩,她梦想着嫁给一个中国皇帝。
“我”是一个孤独的梦想者,他喜欢在白夜中漫步,对生活充满了幻想。
两人在四个白夜的时间里,从陌生人逐渐成为知己,最终陷入了爱情。
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的内心世界。
“我”是一个敏感、善良而又充满幻想的人,他对娜斯晶卡的爱真挚而深沉。
通过“我”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我”在白夜中的孤独和迷茫,以及他对娜斯晶卡的渴望和追求。
小说中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对“我”的内心独白和情感变化的描写,展现了“我”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娜斯晶卡是一个纯真而又执着的女孩,她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
她深深地爱着那位房客,尽管他没有回信,她仍然坚信他会回来接她。
娜斯晶卡的形象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她的坚持和执着让读者感到既心疼又敬佩。
然而,小说的结局并不完美。
尽管“我”和娜斯晶卡最终相爱,但他们的爱情却充满了无奈和遗憾。
房客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梦想,娜斯晶卡最终选择了嫁给房客,而“我”则继续在白夜中漫步,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通过“我”和娜斯晶卡的爱情故事,探讨了爱情、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爱情是美好的,但它往往受到现实的束缚和挑战。
梦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但它们往往难以实现。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无奈。
《白夜》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小说,它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深刻的主题探讨,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简洁而有力,他的小说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完这部小说,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无奈,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白夜》读后感
![《白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c9cae5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3.png)
《白夜》读后感前言《白夜》是一本由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著的小说。
作为村上春树的作品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富有哲思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在阅读这本小说之后,我深深地被其主题所打动,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现实与梦幻的交织感到震撼。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正文引人深思的人性探讨《白夜》以两个不同的人物视角展开,分别是主人公的朋友告谁和一个无名的年轻人。
他们在一个相遇的夜晚,开始了一段对人性和内心世界的交流与思考。
在小说中,告谁是一个喜欢独自在酒吧里喝酒的中年男子。
他的人生充满了迷茫和压抑,内心深处渴望着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而年轻人则是一个在人生起伏中迷失了自我的旅行者,他渴望逃离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寻找改变和突破。
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小说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人际关系的曲折。
无论是告谁还是年轻人,他们都是带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矛盾前行的。
他们的对话中涉及了人们对于爱情、友情、家庭、工作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追问。
小说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人们内心的纠结和挣扎,让读者对自己的人生和内心世界进行反思。
心灵的重要性与现实与梦幻的交织《白夜》在探讨人性的同时,也将现实与梦幻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在小说中,人们渴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希望在现实与梦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和逃离。
告谁和年轻人的对话中,梦幻的元素贯穿始终,给人一种虚幻和超越现实的感觉。
这种现实与梦幻的交织,让人们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和内心的重要性。
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幻,都是人们内心的一部分,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由。
小说通过这种交织的方式,向读者传达了希望人们能够保持真实、积极和对内心世界的探寻。
村上春树独特的写作风格作为一位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白夜》中,他以简洁、流畅的文字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的描写既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又贴近现实和人性的真实面貌。
村上春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搬上中国舞台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搬上中国舞台](https://img.taocdn.com/s3/m/9c8ae32002768e9951e738df.png)
龙源期刊网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搬上中国舞台
作者:
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1期
中国国家话剧院排演的话剧《白夜》近日将进行首轮演出。
该剧根据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
《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前期作品,完成于1848年,讲述一个以幻想度日的人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心的交流。
对爱的追求使他们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然而,瞬间心与心的碰撞则成永恒。
该剧导演杨申说,这部戏最吸引他的地方,不在于它的爱情与瞬间美好,而在于“人们用距离做掩护,用无奈做伪装,沉浸于自我之情,却消费他人之爱。
信则惟一纯真,疑则满是虚伪”;同时,他将对原著进行更加现代、多元化的解读,对人物有更丰富的描绘,以期在传统与现代、先锋与古典上找到平衡,在现实主义表演的基础上加入了写意性、象征性的处理。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白夜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白夜](https://img.taocdn.com/s3/m/442abef576a20029bd642dd7.png)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白夜《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前期作品,和同期的其他中短篇小说比较,《白夜》的基调比较柔婉。
小说完成于一八四八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也是一篇关于“小人物”的中篇小说。
小说流露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将主人公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白夜》讲叙了一个以幻想度日的人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心的交流。
对爱的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又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然而,瞬间的心与心的碰撞则成永恒。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托尔斯泰一起被誉为俄国文学的两大柱石。
1846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穷人》。
由于社会的大变动及政治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认识发生转变,认为不可能以革命方式改变社会,而想从宗教中寻找出路。
在后二十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写了大量的作品:《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恶魔》、《未成年者》和《卡拉马卓夫兄弟》。
这些作品,一方面描绘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却宣扬善恶并存和以“容忍,顺从,宽恕”的宗教道德理想来消除社会矛盾和拯救人类。
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一位善于描写人物心灵的伟大的艺术大师,他作品中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细腻、深刻,往往体现出某种哲学思想。
影片《白夜》根据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生动地叙述了一个内心孤独、纯真的幻想者与同样孤独纯真的少女纳斯金卡之间一段短暂却十分甜美、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沁人心脾。
虽然两个人只在一起度过了四个晚上,但那纯洁善良忘我的爱永远铭刻在他们的记忆中,也永远铭刻在观众的记忆中。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白夜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白夜](https://img.taocdn.com/s3/m/6429832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05.png)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白夜经典名著《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前期作品,和同期的其他中短篇小说比较,《白夜》的基调比较柔婉。
小说完成于一八四八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也是一篇关于“小人物”的中篇小说。
小说流露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将主人公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白夜》讲叙了一个以幻想度曰的人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心的交流。
对爱的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又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然而,瞬间的心与心的碰撞则成永恒。
作者风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托尔斯泰一起被誉为俄国文学的两大柱石。
1846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穷人》。
由于社会的大变动及政治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认识发生转变,认为不可能以革命方式改变社会,而想从宗教中寻找出路。
在后二十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写了大量的作品:《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恶魔》、《未成年者》和《卡拉马卓夫兄弟》。
这些作品,一方面描绘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却宣扬善恶并存和以“容忍,顺从,宽恕”的宗教道德理想来消除社会矛盾和拯救人类。
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一位善于描写人物心灵的伟大的艺术大师,他作品中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细腻、深刻,往往体现出某种哲学思想。
银屏再现影片《白夜》根据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生动地叙述了一个内心孤独、纯真的幻想者与同样孤独纯真的少女纳斯金卡之间一段短暂却十分甜美、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沁人心脾。
虽然两个人只在一起度过了四个晚上,但那纯洁善良忘我的爱永远铭刻在他们的记忆中,也永远铭刻在观众的记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名著简介——白夜
《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前期作品,和同期的其他中短篇小说比较,《白夜》的基调比较柔婉。
小说完成于一八四八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也是一篇关于小人物的中篇小说。
小说流露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将主人公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白夜》讲叙了一个以幻想度日的人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心的交流。
对爱的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又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然而,瞬间的心与心的碰撞则成永恒。
作者风采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托尔斯泰一起被誉为俄国文学的两大柱石。
1846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穷人》。
由于社会的大变动及政治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认识发生转变,认为不可能以革命方式改变社会,而想从宗教中寻找出路。
在后二十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写了大量的作品:《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恶魔》、《未成年者》和《卡拉马卓夫兄弟》。
这些作品,一方面描绘了社会生活的
广阔画面,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却宣扬善恶并存和以容忍,顺从,宽恕的宗教道德理想来消除社会矛盾和拯救人类。
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一位善于描写人物心灵的伟大的艺术大师,他作品中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细腻、深刻,往往体现出某种哲学思想。
银屏再现
影片《白夜》根据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生动地叙述了一个内心孤独、纯真的幻想者与同样孤独纯真的少女纳斯金卡之间一段短暂却十分甜美、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沁人心脾。
虽然两个人只在一起度过了四个晚上,但那纯洁善良忘我的爱永远铭刻在他们的记忆中,也永远铭刻在观众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