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三篇)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学生评价表(三篇)

信息技术学生评价表(三篇)

信息技术学生评价表评价表编号:IT2021评价对象:信息技术学生评价时间:2021年评价目的:对信息技术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其学习情况、素质表现和综合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评价指标:一、学习能力1. 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乐于探索、勤奋刻苦。

2. 学习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善于总结、归纳、概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学业成绩:成绩稳定、优秀,取得较好的学习进展。

二、专业知识1.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

2. 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相关工具、软件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学科拓展:关注学科前沿,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具备不断学习和拓展学科的意识。

三、综合素质1. 严谨思维:思维严谨、逻辑清晰,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意识:思维活跃,勇于尝试创新,具备创新项目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团队合作:善于与他人沟通合作,能够有效参与团队项目和协作。

4. 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强,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5. 文化素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对社会、国家和国际事务有一定了解。

四、自我发展1. 学习动力:对信息技术学科有强烈的兴趣和热爱,有持续学习的动力。

2. 自我管理: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有效管理学习和生活,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3. 个人发展规划: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目标,能够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评价等级:A级:优秀,在该评价指标上表现出色,达到或超过预期水平。

B级:良好,在该评价指标上表现良好,达到预期水平。

C级:一般,在该评价指标上表现一般,还有提升空间。

D级:较差,在该评价指标上表现较差,需要加强。

评价结果:学习能力:1. 学习态度:评价结果:[评价等级]2. 学习方法:评价结果:[评价等级]3. 学业成绩:评价结果:[评价等级]专业知识:1. 专业基础知识:评价结果:[评价等级]2. 专业技能:评价结果:[评价等级]3. 学科拓展:评价结果:[评价等级]综合素质:1. 严谨思维:评价结果:[评价等级]2. 创新意识:评价结果:[评价等级]3. 团队合作:评价结果:[评价等级]4. 语言表达:评价结果:[评价等级]5. 文化素养:评价结果:[评价等级]自我发展:1. 学习动力:评价结果:[评价等级]2. 自我管理:评价结果:[评价等级]3. 个人发展规划:评价结果:[评价等级]总体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等级]评价意见和建议:1. [评价意见和建议]2. [评价意见和建议]3. [评价意见和建议]评价人签名: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学生评价表(二)作为一个信息技术学生评价量表,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包括学业表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实践经验等。

2024年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范文(三篇)

2024年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范文(三篇)

2024年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范文一、引言信息技术课作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用和理解技术的能力。

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案,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目标1. 创新思维发展:评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

2. 技术应用能力: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 信息素养:评价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获取、分析和评价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合理使用能力。

4. 协作与沟通能力: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中的表现,以及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协作与沟通的能力。

三、评价内容和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方法: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度、提问问题、小组合作等情况。

2. 作业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方法:评估学生作业的创新性、正确性、全面性和专业性。

3. 项目评价- 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的项目方法:评估学生项目的设计、实施、测试和结果分析,并对其创新性、技术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估。

4. 考试评价- 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方法:设计综合性的考试题目,包括选择题、解答题、实际应用题等。

5. 平时表现评价- 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讨论和思考表现方法:通过学生平时的发言、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估并记录。

四、评价结果的处理与使用1. 统计和分析将各项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评价结果,如创新思维发展、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素养和协作与沟通能力等。

2. 针对不足针对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给予相应的建议和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3. 提供奖励和认可对在不同评价指标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认可,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发展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化主题教研活动方案(3篇)

信息化主题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决定开展信息化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2.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 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时间2022年3月至2022年6月四、活动内容1. 信息化教学理论培训(1)邀请专家进行信息化教学理论讲座,使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和实施策略。

(2)组织教师学习信息化教学相关书籍和资料,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2. 信息化教学实践研讨(1)开展信息化教学示范课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展示信息化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3)开展信息化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观摩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3. 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1)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课件、视频等资源,供教师共享。

(2)开展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荐活动,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优秀教学资源。

4. 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1)组织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开展信息化教学反思活动,引导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五、活动安排1. 第一阶段(2022年3月):开展信息化教学理论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资料。

2. 第二阶段(2022年4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研讨,组织教师进行示范课、教学设计比赛和观摩活动。

3. 第三阶段(2022年5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库,开展资源推荐活动。

4. 第四阶段(2022年6月):进行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撰写教研论文。

信息学科教研活动方案(3篇)

信息学科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信息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制定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信息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推动信息学科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高课程质量。

三、活动主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四、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五、活动地点XX中学信息教室六、活动对象XX中学全体信息学科教师七、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 邀请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2. 教学观摩与研讨-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的信息学科教学案例,并进行现场研讨。

- 教师们针对观摩案例进行评析,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3. 教学资源展示与交流- 教师们展示自己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

- 通过交流,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 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技巧- 教学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5.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讨会- 组织教师讨论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 信息检索与评价能力- 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伦理6.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师们针对本次活动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2. 确定活动日程安排,并提前通知参与教师。

3. 准备活动所需的场地、设备、资料等。

4. 聘请专家和讲师,并安排好专家讲座和技能培训。

5. 组织教师观摩教学案例,并安排研讨环节。

信息教研活动方案(3篇)

信息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校特举办本次信息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

2. 培养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3.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至2022年11月15日四、活动对象全校教师五、活动内容(一)信息素养培训1. 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4:002. 地点:学校会议室3. 主讲人:信息中心负责人4. 内容:(1)信息素养的概念及重要性(2)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3)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讨1. 时间:2022年10月22日(星期六)上午8:00-12:002. 地点:学校会议室3. 参与人员:各学科教师4. 内容:(1)各学科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案例。

(2)分组讨论,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专家点评,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三)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1. 时间:2022年11月5日(星期五)下午2:00-4:002. 地点:学校计算机教室3. 主讲人:信息技术教师4. 内容:(1)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技巧(2)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技巧(3)网络资源搜索与利用(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1. 时间:2022年11月12日(星期五)上午8:00-12:002. 地点:各学科教室3. 参与人员:各学科教师4. 内容:(1)教师展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案例。

(2)学生参与实践,体验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模版(3篇)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模版(3篇)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模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核评价方案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及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特点——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每节课都会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

评价采取日常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充分展示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及技巧。

一、日常性评价内容及形式(占___%分值):(一)、自学情况,占___%分值。

信息技术课着重突出学生的探究精神,每节课会让学生通过课件、教材、教学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课上的检测来考核学生的自学情况,从而对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有效性学习进行评价。

(二)、合作学习,占___%的分值。

合作学习考核主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具体有合作讲评、作品展示、作品评价等形式,从而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作品展评,占___%的分值。

每节课学生都要通过展示完成作品(任务)的情况进行学习情况的总体把握。

在评价时,让学生自己评、小组评、教师评三种评价方法。

学生完成作品后自己说创作说明(五六年级要打出来;三四年级要口述)。

二、期末考核评价内容及形式(分年级)(占___%分值)。

(一)三年级:计算机文字输入期末测试内容:计算机小能手英文输入大赛题目:使用“金山打字通”软件,按规定时间输入完成指定英文短文内容。

要求:1、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2、输入的正确率最低应在___%以上。

标准。

1、指法占___%;2、速度和正确率占___%。

(二)四年级:windows的操作期末测试内容:windows操作小能手题目:使用计算机windows___p操作系统,按规定时间完成指定的操作内容。

要求:1、正确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2、用正确操作步骤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操作内容标准:1、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占___%;2、正确快速的完成操作,占___%。

(三)五年级:幻灯片的制作期末测试内容:独立制作幻灯片题目:《我喜欢的一本书》要求:1、制作不少于10页的幻灯片2、图、文、动相结合标准:1、掌握基本操作,占___%;2、图文动并茂,占___%。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3篇)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3篇)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一、背景介绍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适应日益发展的科技环境。

为了科学评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情况,制定一套有效的评价方案至关重要。

二、评价目标1. 打破传统评价模式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考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案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践操作外,信息技术课应积极借鉴新兴的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课堂表现、综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

3. 建立个性化评价模式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和评价机会。

三、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全面覆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与运用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与原理、编程语言、网络知识等。

此外,还应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能力,包括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技能操作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计算机软、硬件使用和应用方面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包括计算机系统操作、编程实现、网络应用等。

3. 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提出的新点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创新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4. 信息素养和倫理意识评价学生对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交流的素养,包括信息检索、信息加工和转化、信息利用与交流能力,以及信息安全和伦理意识的培养。

四、评价方式为了实现评价目标和内容的全面覆盖,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1. 笔试与作业评价结合课堂教学,设立考试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能力。

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调整通知:针对目前八年级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习状况,以及学校教学资源配置情况,特此制定如下教学计划调整方案:一、学情分析:鉴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仅接触过WORD软件,且学校设备未安装FLASH软件,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较为有限。

因此,教学将从基础且实用的电子表格知识着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

观察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注意力分散、缺乏主动记笔记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需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引导,促使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培养其在此领域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设定质量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本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为E____CEL和POWERPOINT。

具体知识点包括:理解并掌握E____CEL的功能和主要特点;学习E____CEL的启动与退出方法;掌握建立和编辑工作表的技能;学习在工作表中输入文字和数据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数据显示和数据操作技能;学习工作表的打印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和意识,使其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使其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其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加强其对社会的关心。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主要针对电子表格知识的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三篇)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三篇)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____年0____月____日____点____分|(分类: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新出现的信息技术课,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有些共性的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

因此评价信息技术课,要照顾到共性与特性。

共性方面。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特性方面。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具体知识的运用,要掌握操作本领。

人们掌握一门新技术,要经历入门—逐渐熟悉—提高的过程。

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同样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在不同的阶段,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同,教师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过程。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成长考虑,要更多____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不仅要____学生学会了什么(这是以往人们最关心的),而且要关心学生如何学会的(____学习方法和过程)。

入门阶段,教师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上。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

制定和督促执行必要的纪律。

教师要认真,不随便。

把学生对计算机这个新事物的好奇逐步引导到正确的学习、练习中来。

中小学生自制力差,教师要反复强调,解释,培养良好的习惯(爱护设备、爱护环境、遵守纪律、牢记规定)。

让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要尽量简单容易。

学生通过模仿,逐渐认识计算机,消除神秘感,产生成功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

当学生有了初步认识,并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后,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

对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能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不要再演示。

教师不厌其烦地演示简单的操作,然后让学生简单模仿,在入门阶段可以采用,经历了入门阶段后,再这样做,对学生学习不会有什么帮助。

教学技术实践方案设计(3篇)

教学技术实践方案设计(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实用的教学技术实践方案。

本方案旨在结合我国教育现状,通过教学技术的应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方案目标1.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教学技术进行教学。

2.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4. 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三、方案内容(一)教学技术培训1. 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教学技术实践经验。

3. 开展教学技术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建立教学技术交流平台,方便教师获取最新教学资讯。

(二)教学资源建设1. 建立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视频等。

2. 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特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 引进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

(三)教学模式创新1. 推行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

2. 采用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 实施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4. 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改革1. 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2. 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 加强教师评价,提高教师对教学技术的应用水平。

4. 引入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对教学技术应用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四、方案实施步骤1. 制定教学技术实践方案,明确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等。

2.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信息化改革的浪潮。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校特制定以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创新能力。

3. 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活动内容1. 信息化教学理念培训(1)邀请信息化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意义。

(2)组织教师观看信息化教学优秀案例,分析成功经验,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2. 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1)开展信息化教学软件应用培训,如PPT制作、视频剪辑、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

(2)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3. 信息化教学实践(1)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试点,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观摩活动,分享实践经验,促进共同进步。

(3)开展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1)组织教师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学习平台等。

(2)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共享资源。

5. 信息化教学评价(1)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开展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了解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表现。

四、活动实施1. 组织保障(1)成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2)设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2. 时间安排(1)培训阶段:3个月(2)实践阶段:6个月(3)评价阶段:3个月3. 资源保障(1)提供信息化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平板电脑等。

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

篇一:第8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第8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和课件制作技能,如何把理论和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学习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桥梁。

本章介绍了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并给出了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参考指标。

最后提供了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供参考。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1.掌握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

2.知道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

3.能够设计一份信息化教案。

学习活动建议结合专业背景,自选中学某章节内容,利用相关理论和技术,参考教材所给案例,编写一份信息化教学案例。

8.1 教学系统设计8。

1。

1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教育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系统化、要循序渐进,并且要可控制等。

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排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设计。

而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多个要素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

为了整体地、全面地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要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教学系统设计,对教学中的多种要素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规划和安排。

事实上,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什么、怎样教做一番“规划和安排"。

通常把这种工作称之谓“备课”。

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教学系统设计",但这种“教学教学系统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个人经验为主,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受教师个人经验的影响,这种”教学系统设计“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另外“备课”也较容易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忽略了影响教学的其他因素的考虑,不能把所有教学要素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考虑,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谓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叫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育教研活动方案(3篇)

信息化教育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信息化教育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培养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资源,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3. 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活动时间2022年3月—2022年6月四、活动对象全校教师五、活动内容1. 信息化教育理念培训(1)时间:2022年3月(2)内容:邀请专家进行信息化教育理念讲座,帮助教师了解信息化教育的内涵、发展趋势及实施策略。

(3)形式:讲座、讨论、案例分析2. 信息化教学工具与资源培训(1)时间:2022年4月(2)内容:培训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如PPT、视频、动画等)和资源(如网络资源、教育平台等)。

(3)形式:实操演练、小组讨论、展示交流3. 信息化教学案例研讨(1)时间:2022年5月(2)内容:组织教师分享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成功案例,探讨信息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3)形式:案例展示、小组讨论、专家点评4. 信息化教育课题研究(1)时间:2022年6月(2)内容: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3)形式:课题申报、中期汇报、结题评审六、活动安排1. 第一阶段(3月):开展信息化教育理念培训,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

2. 第二阶段(4月):开展信息化教学工具与资源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资源。

3. 第三阶段(5月):开展信息化教学案例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第四阶段(6月):开展信息化教育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七、活动评价1. 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程度。

2. 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资源的程度。

3.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2024年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范文

2024年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范文

2024年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范文一、评价背景和目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了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软件应用等多个方面。

评价是对课程进行有效管理和实施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对于推动课程改革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评价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科学、客观、全面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表现,为教学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评价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评价内容和方法1. 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创新能力: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创新能力,包括问题分析、设计思维、实践操作等方面。

(3)团队协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项目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信息素养:评估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能力。

(5)学习动力: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价方法(1)考试评价: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2)项目评价:通过团队合作项目的评估,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评估,评估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动力。

(4)综合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各项能力和表现。

三、评价标准1.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标准优秀:完全掌握课程相关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进行实践。

良好:基本掌握课程相关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

及格:基本掌握课程相关知识,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错误。

不合格:没有掌握课程相关知识,无法正确运用。

2. 创新能力评价标准优秀:在实践中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在实践中能够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科技教研活动方案(3篇)

信息科技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科技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信息科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信息科技教育质量的提升,特制定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掌握最新的信息科技教育理念和方法。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3. 提升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4. 推动信息科技教育的改革创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三、活动主题信息科技教育创新与发展四、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至10月17日五、活动地点某市信息科技教育研究中心六、活动对象全市信息科技教师、教研员、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七、活动内容(一)专家讲座1. 时间:10月15日上午9:00-11:302. 内容:邀请国内知名信息科技教育专家,就信息科技教育创新与发展进行专题讲座。

3. 目标:帮助教师了解信息科技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二)教学观摩1. 时间:10月15日下午14:00-16:302. 内容:组织教师观摩优秀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并进行现场点评。

3. 目标: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经验分享1. 时间:10月16日上午9:00-11:302. 内容:邀请优秀信息科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3. 目标:推广优秀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四)专题研讨1. 时间:10月16日下午14:00-16:302. 内容:围绕信息科技教育创新与发展展开专题研讨,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素养培养、创新教育等。

3. 目标:激发教师对信息科技教育的思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五)分组讨论1. 时间:10月17日上午9:00-11:302. 内容:分组讨论,针对专题研讨内容,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 目标: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方案,提升信息科技教育质量。

(六)总结表彰1. 时间:10月17日下午14:00-16:302. 内容:对优秀信息科技教师和教研成果进行表彰,总结本次教研活动成果。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模版(3篇)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模版(3篇)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模版一、导言信息技术课程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生通过学习,可发展创新思维、增强问题解决技巧,以及提升技术运用和理解能力。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且科学的评价方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至关重要,旨在有效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

二、评价目标1. 创新思维:评估学生在课程中展示的创新思维,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和设计技能。

2. 技术应用:评价学生应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信息素养:衡量学生处理、获取、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4. 协作沟通: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中的表现,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协作和沟通的效能。

三、评价内容与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活动参与度。

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小组合作情况。

2. 作业评估:评估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方法:评价作业的创新性、准确性、全面性和专业性。

3. 项目评估:评价学生独立或团队完成的项目。

方法:评估项目的设计、实施、测试和结果分析,以及创新性、技术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考试评估: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方法:设计涵盖选择题、解答题和实际应用题的综合考试。

5.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思考和参与中的表现。

方法:通过学生的日常发言、提问、小组合作等进行评估并记录。

四、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应用1. 数据分析:对各项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表现结果。

2. 强化优势: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提供改进建议和辅导,以促进其进一步提升。

3. 奖励与认可:对在不同评价指标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认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4. 结果反思: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不仅关注学生评价,还应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以提升教学质量。

五、评价方案的实施与优化1. 落实方案:在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中,将评价方案纳入课程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3篇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3篇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3篇一、指导思想通过培训,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打造科技创新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率;鼓励教师尽快掌握信息时代的理论、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积极营造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应用的良好氛围。

建立一支适应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反思型、学习型、科研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考核内容根据上级要求,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制定具有科学性和有效组建管理团队,瞄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校本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

(一)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实际和规划目标,制定校本矿修规划,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中选取8项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二)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情况教师根据所选的微能力,参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四)教研示范引领和互帮互学情况以学校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每学期开展“互联网+小班化”研讨课、展示课等活动,从而达到教师间幅射带动和学习借鉴。

(五)教师的微能力合格率等情况通过学校审核、互学互评、专家认证达成线上线下50学时培训学习任务。

三、考核措施研修环节考核任务内容占考核百分比学校集中培训1、按时参加学校集中培训2、个人研修方案15%线上自主学习完成在线培训任务,达到计划时数。

30%校本研修活动1、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2、互动式课件/微课3、课堂实录片段,3-10分钟,可用手机录制。

4、与微能力点“提交指南”对应的任务及评价标准。

信息技术评课稿优秀10篇

信息技术评课稿优秀10篇

信息技术评课稿优秀10篇信息技术评课稿篇一曹xx老师的这堂信息技术理论课,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讲解透彻,教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1、巧设教学情境。

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

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通用技术评课稿篇二好的方面:1、讲授比较到位通过一个吹哨护手水壶的造型、功能评价,讲出了多条原则,思路很连贯。

2、教学有一定的技巧例如:用实物的三视图图片加标注进行讲解,很形象、直观。

用列图表的方式比较了塑料桶和木桶的功能、成本等,比较有条理。

3、通过展示几款swatch,问“你喜欢哪款?”,展示中国管得设计video,看得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很喜欢所展示的设计。

不好的方面:1、讲授设计原则和学生设计实践的时间比例大概1:1或2:3,感觉比较强调设计实践,比较强调学生的设计思考,可是设计原则应该是偏重于识记和理解的。

当然,设计原则最终要在设计实践中得以体现,可是,这毕竟是让学生了解设计原则为主的一节课。

2、可能录像的效果不太好我感觉老师在学生的设计实践环节缺少对学习小组单独的'辅导或者关注,或者说对学生的设计过程关注不太够。

建议:除了展示成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展示不成功的设计。

通过对比,说明设计原则是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则或者常用规则;强调原则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今后设计实践中要体现这些原则。

信息技术优秀评课稿篇三5月17日,我们在温州龙湾实验中学听了两堂展示课,这是新教材七下的内容,也是我第一次听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感触很大,很深。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范本(三篇)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范本(三篇)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范本评价方案: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评价目标和原则: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评价原则: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因材施教、注重动态评价、激励发展。

二、评价内容和方法:1.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等;(2)思维能力:包括信息技术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3)实践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实际应用成果等。

2.评价方法:(1)理论测试:通过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践操作:通过机房实践操作,考察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3)项目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定难度的信息技术项目设计任务,评价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应用实践水平;(4)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成果,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评价指标和分值:1.知识掌握:(1)理论考试:设立选择题和简答题,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选择题占总分的60%,简答题占总分的40%。

(2)实操测试:设立一定难度的实操题目,考察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实操测试占总分的30%。

2.思维能力:(1)问题解决能力:根据一些实际情境,设立问题解决题目,考察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占总分的40%。

(2)创新思维能力:布置创新性任务或项目,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创新思维能力占总分的40%。

3.实践能力:(1)项目设计: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完成一个信息技术项目设计任务,评价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项目设计占总分的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掌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合理、客观、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逐步建立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____评价结果,更____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颁发的《____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____》规定的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结合____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编写的《新刚要____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我对信息技术学科实施的评价方案如下:一、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内容和方法(一)情感态度(平时评价)----评定方法总分____分,基本分____分,没有达到或违反下列项目,不加分和扣分。

在此基础上,出现下列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加分和扣分。

学习习惯:1、无故迟到或缺课(-1~-2)2、上课无故讲话、大声喧哗,不认真听讲,影响课堂纪律(-1~-3)3、捣乱影响他人上课学习的(-1~-2)4、擅自玩游戏或做学习任务以外的事(-1~-3)5、删除或擅自偷看、修改他人文件,侵犯他人隐私(-1~-5)6、故意破坏机房设备或窃取学校财产(-1~-5)7、故意使机房机器感染病毒(-1~-2)8、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在校获奖(1~3)在区或区级以上获奖(2~6)9、课后帮助整理机房(1~3)10、上课发言特别精彩(1~3)自主学习:11、上课不带应带的学具的(如:教材)(-1~-2)12、不完成布置的作业和任务的(-1~-2)13、课堂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有深度有价值的(1~2)14、每次自觉预习教材知识,表现突出(1~2)15、对信息技术有深厚兴趣,积极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兴趣活动(1~2)16、课外认真学习并取得一得成果,创作的作品有创意和有突破的(1~2)合作学习:17、主动帮助他人学习的,辅导他人上机的(1~2)18、自觉维护课堂纪律,经常帮助他人改正缺点(1~2)19、在合作小组中,能够起领导____作用,表现突出(1~2)20、在学习中自高自大,讽刺挖苦他人的(-1~-2)21、在合作小组中不与其他人配合,表现极差(-1~-2)22、认真填写上机使用记录表。

(2~5)每个人基本分均为15,因此在态度情感评价时,只记录加分和扣分情况,在基本分的基础上增减,超过20以20计算地,低于0以0计算(扣分分数记录为负值)(二)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评价这里的评价可分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指在平时上课中学生完成的作品;学期结束时,安排学生完成一件绘画作品、幻灯片三____自己写得较好的作文用拼音输入法录入电脑并保存,要求主题突出、健康向上、内容充实、技术性艺术性强。

1、交作业两份,作为基础成绩。

2、平时表现成绩。

3、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在一节课里完成一件绘画作品、幻灯片三____一篇文章的排版。

本次考试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在学分认定中所占比例为5:5,其中过程性评价由各自独立操作,终结性评价全校统一进行,实行等级评价:____分以上为a等(优秀),84-____分为b等(良好),74-____分为c等(及格),____分以下为d 等(不及格)。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核评价方案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及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特点—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每节课都会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

评价采取日常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充分展示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及技巧。

一、日常性评价内容及形式(占____%分值):(一)、自学情况,占____%分值。

信息技术课着重突出学生的探究精神,每节课会让学生通过课件、教材、教学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课上的检测来考核学生的自学情况,从而对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有效性学习进行评价。

(二)、合作学习,占____%的分值。

合作学习考核主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具体有合作讲评、作品展示、作品评价等形式,从而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作品展评,占____%的分值。

每节课学生都要通过展示完成作品(任务)的情况进行学习情况的总体把握。

在评价时,让学生自己评、小组评、教师评三种评价方法。

学生完成作品后自己说创作说明(五六年级要打出来;三四年级要口述)。

二、期末考核评价内容及形式(分年级)(占____%分值)。

(一)三年级:计算机文字输入期末测试内容:计算机小能手英文输入大赛题目:使用“金山打字通”软件,按规定时间输入完成指定英文短文内容。

要求:1、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2、输入的正确率最低应在____%以上。

标准。

1、指法占____%;2、速度和正确率占____%。

(二)四年级:windows的操作期末测试内容:windows操作小能手题目:使用计算机windows____p操作系统,按规定时间完成指定的操作内容。

要求:1、正确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2、用正确操作步骤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操作内容标准:1、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占____%;2、正确快速的完成操作,占____%。

(三)五年级:幻灯片的制作期末测试内容:独立制作幻灯片题目:《我喜欢的一本书》要求:1、制作不少于10页的幻灯片2、图、文、动相结合标准:1、掌握基本操作,占____%;2、图文动并茂,占____%。

(四)六年级:flash动画制作期末测试内容:简单flash动画的制作题目:《可爱的小鸟》要求:1、使用正确的工具进行作品的绘制;2、做到美观大方,动画效果好。

标准。

1、作品绘制完整,占____%;2、动画效果,占____%。

三、考核等级评定考核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因此,将日常评价和期末评价结合后,考核等级分为:1、优等:85—____分2、良好:75—____分3、合格:60—____分4、待提高。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案(三)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____年0____月____日____点____分|(分类: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新出现的信息技术课,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有些共性的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

因此评价信息技术课,要照顾到共性与特性。

共性方面。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特性方面。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具体知识的运用,要掌握操作本领。

人们掌握一门新技术,要经历入门—逐渐熟悉—提高的过程。

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同样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在不同的阶段,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同,教师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过程。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成长考虑,要更多____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不仅要____学生学会了什么(这是以往人们最关心的),而且要关心学生如何学会的(____学习方法和过程)。

入门阶段,教师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上。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

制定和督促执行必要的纪律。

教师要认真,不随便。

把学生对计算机这个新事物的好奇逐步引导到正确的学习、练习中来。

中小学生自制力差,教师要反复强调,解释,培养良好的习惯(爱护设备、爱护环境、遵守纪律、牢记规定)。

让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要尽量简单容易。

学生通过模仿,逐渐认识计算机,消除神秘感,产生成功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

当学生有了初步认识,并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后,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

对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能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不要再演示。

教师不厌其烦地演示简单的操作,然后让学生简单模仿,在入门阶段可以采用,经历了入门阶段后,再这样做,对学生学习不会有什么帮助。

教师的演示要放在多数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操作或新的操作技巧,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巩固学习信心。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开始就要有准备,有意识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在演示讲解内容上,数量逐渐减少,要求学生探索,自学的逐渐增加;在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上,开始让学生自学比较容易的内容,逐渐增加让学生自学的困难。

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学生差异,确定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或分成学习小组,互相学习。

问题的设计和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师生交互方式。

教师教学目标不同,教学主导思想不同,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多少也不同。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掌握技术并学会深入掌握技术的方法为主要课程目标。

问题的类型应该主要包括记忆类、操作类和探索学习类,记忆类问题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必须牢记的知识、操作要领、快捷方式等;操作类问题指操作方法和技巧;探索类问题是指为学生设置疑问,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索、常识后才能回答的问题。

三种问题各有其作用,不能简单说哪个最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和教师的教学主旨,灵活使用不同的问题;其次,提问的设计还要依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入门阶段,学生对新知识了解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教师设计的问题主要围绕需要记忆的内容。

当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了简单操作后,可以适当增加操作类和探索类问题,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操作要领,具备了探索能力时,教师就要多设计探索类问题。

那种不考虑学生情况,不注意教学阶段,不注意学习内容,随意提问无关问题或以“满堂问”替代“满堂灌”的提问式教学,表面看似“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其实剥夺了学生大量的操作练习机会,而这正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探索能力的最好方式和途径。

我的意见,如果在计算机房上课,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机的时间应该占四分之三以上,让学生守着打开的计算机,____作,学生会怎样考虑。

(还不要说空耗的资源和计算机对学生的伤害)。

对于那些不需要通过操作计算机就能够掌握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计算机房面对打开的计算机。

练习和作业的布置。

信息技术作业练习有别于语文、数学和其他学科。

应该以掌握、巩固操作技能为中心。

作业要考虑到教学阶段和学生差异两个方面。

入门阶段,练习作业的内容一般以模仿为主;以后逐渐增加教师提供原则,学生自主设计或合作完成的作业。

入门阶段要求要尽量统一,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之间的差异凸显,教师要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可以布置两种或以上作业,其中基本作业(最低要求),为必须掌握的操作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