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护理

合集下载

人工肝的护理体会最新版

人工肝的护理体会最新版
人工肝的护理体会
感染性疾病科
钱 春
人工肝的护理体会
一. 术前准备
二. 术中观察
三. 术后护理
人工肝治疗的术前准备
(一)患者的准备 (二)治疗室的准备 (三)医护人员的准备
人工肝治疗的术前准备
(一)患者准备

与病人沟通

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指导病人术前注意事项
人工肝治疗的术前准备
(二)治疗室准备
人工肝治疗的术后护理
3、导管护理

人工肝治疗的术后护理
4、饮食护理

少食多餐

清淡易消化
人工肝治疗的术后护理
5、加强基础护理
谢谢大家!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2,枸盐酸盐中毒反应源自3、凝血4、低血压
人工肝的护理体会
一. 术前准备
二. 术中观察
三. 术后护理
人工肝治疗的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2、肢体护理 3、导管护理 4、饮食指导 5、加强基础护理
人工肝治疗的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
消化道症状
意识和尿量
人工肝治疗的术后护理 2、肢体护理
二. 术中观察
三. 术后护理
人工肝治疗的术中观察

观察要点

治疗中急性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预防
人工肝治疗的术中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 插管部位的观察
人工肝治疗的术中观察
患者临床表现的观察
机器数据,血流速,滤器颜色的观察
人工肝治疗的术中观察
认真记录监测数据,治疗中的用药,患者的症状
人工肝治疗的术中观察
人工肝治疗的术前准备
1、医护人员进入治疗室前必须戴帽子、口罩、 更换工作鞋、穿好隔离衣。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肝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功能异常、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一种疾病。

肝衰竭的病因有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酒精性肝病等,严重的肝衰竭会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血液循环紊乱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衰竭的手段,其通过模拟肝脏的生理功能,帮助患者代谢毒素和废物,维持体内代谢平衡,对于肝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一、护理前准备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需要在严密的监护下进行,因此在开始治疗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肝功能、血液生化指标、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等方面的观察。

其次,护士需要与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护士需要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安置导管、采集血液样本、进行体位调整等。

二、治疗过程中的护理1. 导管护理导管是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负责将患者的血液引入系统,并将治疗后的血液返回患者体内。

因此,导管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护士需要检查导管的位置和通畅性,确保导管没有移位或者堵塞。

其次,护士需要定期更换导管的固定带和敷料,避免导管脱落或感染。

最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监测生命体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需要在严密的监护下进行,因此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的监测,以及意识状态、皮肤黏膜颜色等方面的观察。

如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 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需要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进行血液灌注,因此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避免出现水过多或者水不足的情况。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肝脏功能帮助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技术。

在护理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过程中,我有以下一些体会和经验。

首先,在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他们的身体状况往往较为严重,需要紧急救治。

作为护士,首要的任务是尽快准备好人工肝支持系统并启动治疗,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治疗。

在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相关的操作培训和演练,以确保自己熟练操作设备。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相关的临床数据,如血压、心率、尿量等。

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腹胀、恶心、呕吐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设备参数、给予药物治疗等。

另外,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

肝衰竭患者往往由于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原因出现营养不良。

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根据需要给予静脉或肠内营养支持,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供应。

此外,护理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感染控制。

由于患者肝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易感染。

因此,在操作设备的时候要做好无菌操作,保持设备和操作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皮肤和黏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灶。

此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肝衰竭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综上所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应注意设备的操作、患者病情的观察、营养支持、感染控制、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护理课件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护理课件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或慢性肝衰竭、药物或毒物 中毒、严重胆汁淤积等。
禁忌症
严重出血倾向、严重心肺功能不 全、严重感染等。
03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护理流程
治疗前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病因、病程及合并症,以 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人工肝 支持系统的原理、治疗目 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混合型人工肝
结合非生物型和生物型的 特点,提高肝脏替代治疗 的效果。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发展历程
01
年代开始探索人工 肝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研究阶段
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动物 实验,验证人工肝支持系统的
可行性和效果。
临床试验阶段
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临床 试验,验证人工肝支持系统在
详细描述
出血的原因可能包括肝素使用不当、导管位置不佳、肝功能差凝血障碍等。对 于出血的处理,应立即停止肝素使用,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必要时输注 血小板或新鲜血浆,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
感染
总结词
感染也是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引发败 血症等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感染的原因可能包括导管插入时的污染、长期留置导管引起 的局部感染等。对于感染的处理,应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 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对感染 源进行控制和消毒。
准备治疗用品
根据治疗方案准备所需的 仪器、设备和耗材,确保 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治疗中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防止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人工肝治疗护理

人工肝治疗护理

人工肝治疗护理一概述各种急、慢性因素损害肝脏,导致肝细胞数量急剧减少,肝脏合成功能障碍,体内各种有毒物质得不到及时清除,从而导致肝功能衰竭及全身器官功能受损,危及生命。

人工肝是为患者提供肝脏功能支持的人工器官装置,是重型肝病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血浆置换、血液过滤、血液透析、血液/血浆灌流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等技术。

二目的1.为重型肝炎或肝衰竭时的肝细胞再生创造时间,使可逆性肝损伤者肝功能得到恢复。

2.作为肝脏特殊或应激情况下的辅助治疗手段。

3.协助治疗肝移植后的最初无功能状态。

三用物血液净化机及透析装置。

四操作方法首先采用常规方法在患者外周血管处穿刺,依据患者静脉类型以及全身血液流通情况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浆置换。

五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重型肝病患者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加上其对人工肝治疗不甚了解,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人工肝治疗的原理、大致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术前准备认真测量并记录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做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等检查,评估患者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指导患者术前大、小便。

对治疗室进行全面消毒,室温夏季维持在26~28℃,冬季维持在28~30℃。

备齐各种器械和急救药品。

2.术中护理(1)协助患者摆好体位,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检查机器运转状况。

(2)仔细检查管道连接状况,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排尽空气。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发冷、生命体征等变化。

(4)观察并记录仪器的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的变化状况。

(5)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有无血浆过敏反应。

3.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天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观察神志变化,插管处是否有淤血、皮下出血或血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血管通路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导管脱出,尽量减少导管腔污染。

人工肝治疗指南

人工肝治疗指南
肝衰竭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
•.
采取病机制的治疗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人工肝支持系统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治疗 肝移植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分型
分型
技术•.
功能和临床应用
I型(非生物型)
SMW-S

MMW-S

PB-S
血液
透析液
对SMW-S高效 对MMW-S低效 对PB-S无效
血液滤过
原理 •. 以对流方式清除血液中过量的 水分和有毒物质
清除率与超滤量和筛滤系数有 关,而与分子量大小无关
特点
与血液透析相比,血液滤过对 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更为有效
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伴有肝肾 综合征或肝性脑病
预防及处理
低蛋白血症患者术前或术中输血浆、白蛋白或其它胶体溶液 严重贫血患者在治疗前要补充血液 药物或血浆过敏者预先给予抗过敏治疗 纠正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心律失常 非心源性低血压应补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升压药 血液灌流综合征可预先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改用血浆
吸附
继发感染
III型(混合型) I型与II型混合组成
兼有I、II型功能,临 床试验阶段
为了规范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中 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在二
•.
零零二年制定了人工肝治疗指南,经过三年的 使用后,现进行了部份修订,供大家讨论。
•.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设置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设置
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医院必须具备血
•.
人工肝治疗机制和方法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机制
➢清除肝衰竭所产生的•. 各种有害物质 ----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 ➢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 ----部分替代肝脏生物合成等代谢功能 ➢改善内环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人工肝术后护理措施

人工肝术后护理措施

摘要:人工肝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肝脏疾病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肝术后护理的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一、引言人工肝治疗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装置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补充必要物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重症肝炎、肝衰竭等肝脏疾病患者。

术后护理是人工肝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二、人工肝术后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肌张力等神经系统状况,注意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的发生。

(3)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颜色,注意有无黄疸、瘀斑等异常情况。

2. 生命体征监测(1)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观察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变化。

(3)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1)出血: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插管处渗血情况,如发现渗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同时,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尿液颜色,警惕消化道出血。

(2)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房消毒,预防感染的发生。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3)肝功能衰竭: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TBIL等,观察患者黄疸程度。

若出现肝功能衰竭,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电解质紊乱: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如出现电解质紊乱,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 术后营养支持(1)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逐渐过渡到普食。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充足,有利于毒素排泄。

(3)监测患者的体重、身高,调整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

5. 心理护理(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人工肝支持治疗方法及护理常规

人工肝支持治疗方法及护理常规

人工肝支持治疗方法及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询问病史、过敏史。

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精神状况。

3、评估穿刺部位的血管情况。

4、评估患者有无出血倾向,询问有无出血史。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做好心理护理。

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程,特别是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型、有无出血史、血小板计数,有无肝昏迷前期表现等,以利治疗时的观察。

如对血浆过敏,术前预防性的抗过敏治疗。

凡血压偏低、心率快、体温高的患者,需纠正后再进行人工肝治疗。

2、术中护理观察病情,如生命体征、管路的通畅、血管穿刺处有无外渗及输入血浆的过敏反应等。

主动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3、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现象,加强穿刺部位按压,要防止局部按压时间过长而导致组织坏死。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及消化道出血情况,及时检查凝血功能。

做好心理护理及疾病宣教。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术后3天进低蛋白饮食。

2、血小板偏低的患者,指导用软毛牙刷、进食软食等,以免引起出血。

四、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十对,要认真核对血型,对血浆标签上的时间,包装有无破损。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可预防先使用异丙嗪肌注,预防血浆过敏反应。

4、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遵医嘱分别适量补充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酸钙以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人工肝的应用及护理

人工肝的应用及护理
人工肝由体外循环系统、血液净化装置和特殊生物材料构成 ,通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技术实现肝脏的部分功能。
人工肝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1950年代
人工肝概念首次提出,目的是 通过体外循环方法来清除患者
体内的毒素。
1970年代
开始使用活性炭、树脂等吸附 剂来清除毒素,标志着人工肝
技术的初步发展。
1980年代
开始研究生物型人工肝,利用 动物肝脏细胞培养技术来模拟
肝脏功能。
1990年代至今
生物型人工肝和混合型人工肝 成为研究热点,并逐步应用于
临床。
人工肝的分类
非生物型人工肝
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清除毒素, 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
换等。
生物型人工肝
利用培养的肝细胞来模拟肝脏功能 ,具有较好的代谢和解毒功能。
急性肝衰竭患者在进行人工肝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观察是否有出血 、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期尽 快康复。
慢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渐进性减退 ,进而出现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人工肝支持系统在 慢性肝衰竭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 再生和恢复肝功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应的护理建议和注意事项。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混合型人工肝
结合非生物型和生物型人工肝的特 点,提高肝脏功能的模拟效果。
02
人工肝的应用
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是肝脏在短时间内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肝功能急剧下降,出现一系列 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人工肝支持系统通过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补充必要的营养 物质和调节内环境平衡,为肝脏提供暂时的替代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人工肝治疗护理常规

人工肝治疗护理常规

人工肝治疗护理常规人工肝是一种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而人工肝治疗护理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就人工肝治疗护理的一些常规进行详细介绍。

一、人工肝前的准备工作1.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史,包括疾病的起因、病程、治疗经过等。

2.检查和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肝功能、肝功能衰竭的程度、合并症等。

3.相关检查:如抽血、心电图、X线检查、肝脏影像学检查等,为人工肝治疗做好准备。

二、人工肝治疗的操作和监测1.导管置入:将人工肝治疗所需的各种导管(动脉插管、静脉插管、胆管引流管等)安全、快速地插入患者体内。

2.治疗设备设置:连接各种治疗设备,如人工肝机、监测设备、输液泵等,并进行调试和监测。

3.治疗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监测并调整各项治疗参数,如透析流速、药物输注速度、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等。

4.治疗时间和频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调整人工肝治疗的时间和频次,以保证治疗效果。

三、人工肝治疗后的护理工作1.术后监护: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意识状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保持导管通畅:定期观察导管周围情况,及时更换并处理导管堵塞和感染,保持导管的通畅和无菌状态。

3.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通过静脉或口服途径给予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

4.并发症的防治:特别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血液透析并发症等,及时处理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5.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四、人工肝治疗的康复护理1.康复评估: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能力,为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和能力,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人工肝护理

人工肝护理

胆红素吸附
适用于重型肝炎、手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原发性胆汁性 肝硬化。 预冲:基本上同血浆臵换的装臵相类似,
冲洗时应先用普通生理盐水2000ml,再用1000ml普通生理盐水加
肝素40mg冲洗管路。
充分除去分离器或灌流中的微泡。
如血浆胆红素吸附串联血浆灌流,冲洗主要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与胆红素吸附管路冲洗一样. 第二步与血液灌注管路的冲洗一样。
小剂量多巴胺应用
保持水、电介质与酸碱平衡
出血的护理
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情况 严密监测血小板、DIC全套变化 止血药物应用 血制品应用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
预防感染与护理
饮食卫生
病室消毒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避免交叉感染 抗生素使用
人工肝脏治疗概念
是以血液净化为基础,利用体外循环,借助机械、化学或 生物装臵; 暂时替代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 或相关疾病的方法; ALSS基于肝脏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能暂时改善肝功能, 稳定内环境,使患者渡过肝坏死的难关;
血浆臵换联合应用CHDF的方法可加强对大、中、小分子量毒素的清除功能,提高PE的疗效,
血浆净化技术发展
1914 Abel 首创
60年代出现间断性血细胞分离机
70年代未出现膜式分离装臵
我院于1986年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 型肝炎研究,经过20余年的攻关,成功地建立 了一整套完整的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技术
规范和不同组合的治疗方法,治疗重型肝炎病
人14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III型(混合型)
I型与II型混合组成
兼有I、II型功能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设计原理
血液灌流:清除中分子量有毒物质 血浆吸附:吸附胆红素、毒素 血液透析 血液滤过 平衡水、电解质,去除代谢产物 清除中、小物质有毒产物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及护理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及护理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护理
• 人工肝治疗前的护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理护理:
参与病例讨论,了解病情,记录治疗方案,做好术前访视,了解病人精 神状态,体质,心理,适当介绍人工肝的疗效,优点,增强病人自信心, 消除家属及病人的思想顾虑,使病人主动配合,并鉴定治疗同意书。 • 常规护理: 配合医生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以减少血管壁的 损伤,防止血肿的形成。备好血浆分离器及管路,血浆置换液为血浆 1600ml,贺斯500ml+10%葡萄糖酸钙30ml+氯化钾15ml,4%白蛋白500ml,以及 准备所需药品及急救用药,抢救仪器等。 • 治疗室的准备: 治疗室应用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地面用1%的消佳净 拖地面。
人工肝治疗中的护理
• 消毒隔离 • 分离器的冲洗 • 血浆 的融解 • 严密观察病 情 • 静脉压、跨膜压不断上升 的处理:考虑 分离器和管路堵塞,肝素的用量。 • 血流量的控制
治疗时常见的报警
• 停电报警 • 气泡报警 • 静脉压报警 • 动脉压报警
人工肝治疗后的护理
• 留取血标本送检 • 防止双腔导管感染及堵塞 • 防手足抽搐 • 防过敏反应 • 饮食指导 • 做好交接班
•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
•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概念:人工肝支持系 统能有效地消除患者体内积蓄的胆汁酸、 血氨、内毒素、胆红素等各种有毒物质, 改善内环境,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 人体必需物质而适合于有高胆红素血症, 高内毒素血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 的病人 ,可以有效地改善肝肾功能指标,促 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探讨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

探讨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

探讨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采取的护理措施
和效果
一、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措施
1. 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于肝衰竭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
行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护理人员应每隔一定的时间对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
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 保持清洁环境:肝衰竭患者由于疾病原因,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在进行
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的周围环境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衣物,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减少感染的发生。

3.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在进行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
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4. 维护人工肝设备: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护理人员需要
定期检查和维护人工肝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治疗过程中设备故障的发生。

5. 给予心理支持:肝衰竭患者在进行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由于疾病的困扰
和治疗的痛苦,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耐心的倾听和心
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

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密
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清洁环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维护人工肝设备,给予心理支持,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可以为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帮助,使他们尽快康复。

人工肝术后个案护理记录

人工肝术后个案护理记录

人工肝术后个案护理记录一、引言人工肝术是一种治疗肝病的方法,通过替代肝脏功能,帮助患者度过肝病危重期。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人工肝术后护理的要点,以供护理人员和患者参考。

二、人工肝术后护理要点1.术后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体位与活动患者术后需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

在病情稳定后,逐渐进行床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3.管道护理确保各种管道通畅,避免扭曲、折叠或脱落。

定期更换管道,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观察管道周围皮肤状况,预防感染。

4.出血与凝血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监测凝血功能,根据结果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5.饮食护理术后初期给予患者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随着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

6.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治愈信心。

7.康复锻炼在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三、个案护理记录1.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45岁,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行人工肝术治疗。

2.手术过程手术顺利,人工肝装置植入,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3.术后护理措施根据护理要点,实施术后护理措施。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出血倾向,合理饮食,进行心理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4.护理效果评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出血倾向得到控制,肝功能逐渐改善。

四、护理心得与建议人工肝术后护理需要全面关注患者生理、心理和康复状况,加强监测和管道护理,注重饮食调理,给予心理支持,指导康复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护理
一.治疗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紧张和焦虑。

努力把患者从
心理危机中解救出来,治疗前向患者家属或患者本人讲解人工肝的必要性、治疗方法和过程。

取得理解和配合,并且解释人工肝治疗是内科治疗的一种方法,不同于外壳手术,使其有一个平静的心态接受治疗。

2.治疗前进食高质量早餐避免治疗时低血压、低血糖的发
生。

3.治疗前逐步在床上锻炼解大小便,以防治疗中、治疗后不
适在床上解大小便,治疗前尽量少饮水,避免使用利尿剂以免治疗时频繁小便影响治疗。

4.检测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偏低,心率快,体温高者需纠正
后才能行治疗。

5.治疗前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程时间。

肝肾功能特别
是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型、有无出血史、血小板计数,有无肝昏迷前期表现等,以利于治疗时观察。

二.治疗中的护理
1.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律。

从设备电源打开,管路安装
检查,管路冲洗,血路连接。

自体血循环,治疗过程及结束的每一个步骤均要循序渐进。

2.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重视
患者的主诉,及时调整设定的参数,针对不同情况及时发现妥善处理。

3.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凝血、血压降低、过敏反应等
并发症,应有针对性的准备好抢救药品,应积极采取应对的措施,防止并发症。

三.治疗后的护理
1.治疗结束后人工肝治疗室护士和病区护士交接重点,交接
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治疗过程中是否顺利,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和红肿。

2.监测体温的变化,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的
发生。

3.血管通道的护理
1)治疗后卧床休息,避免频繁下床活动,插管侧肢体避免用力,以免导管脱位或脱落。

2)保持插管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严格消毒,创口敷料每周更换2~3,夏季因出汗多,需每日更换敷料,一旦局部敷料被污染或敷料脱落应及时更换。

3)为减少导管腔内污染,对留置的双腔导管应避免作其他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