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精品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诗句意思,体会爱国情感。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本课部分新字生词。
2.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后两句诗,体会爱国情感。
背诵古诗。
默写《出塞》。
3. 关注诗人王昌龄、王翰,了解“飞将军”及其事件,学习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整体感知1. 阅读单元导语。
“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怎么理解?指名说。
2. 学习“语文要素”,指名读,明确学习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写书信。
3. 板书:21.古诗三首。
哪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先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全班交流。
(《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
都与战争有关。
前面两首是唐朝的诗人,最后一首是宋朝的)。
二、学习《出塞》,读准读通1. (板书:出塞)指名读,“塞”是生字,怎么记住它?用熟字“赛”记忆,下面是个“土”。
“塞”是什么意思?查字典或词典,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
如军事要地、边塞。
你怎么理解出塞?指名说。
在书上练写一个“塞”。
2. “出塞”在这篇课文里作为诗歌的题目,这是汉代就有的乐府诗题。
唐代的王昌龄用这样的旧诗题写了什么内容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3.请同学们白由朗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读,师巡视)4. 全班交流。
正音。
“征”是后鼻音,形声字,右边是声旁,左边形旁,双人旁与人有关,这里是召集士兵去作战。
“秦”是前鼻音,下面“禾”的最后一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因为上面有个长捺了。
请大家在书上各写一个。
刚才注意到了这首诗中的一个多音字,在这首诗中一共有三个多音字(课件出示多音字词:人未还、飞将、不教)。
“不教”的“教”为什么要读成“jiào”呢?指名说。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生字,会写生字。
2.结合注释和插图说清楚、弄明白诗句的意思。
3.结合背景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读诗题知诗人。
1.读诗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
齐读课题。
今天与我们相约的是这两首古诗,一首是——《出塞》,还有一首是《凉州词》。
2.学习“塞”字,体会边塞含义。
课题《出塞》中“塞”字变红,指导学生书写,学生谈谈读边塞的理解。
3.简介《凉州词》题目的含义。
(1)结合注释理解题目含义。
(2)师补充(看地图)。
凉州是地名,离我们非常遥远。
凉州位于长城以外也就是------塞------?塞外。
凉州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古代很多诗人写过凉州词。
4.简介两首诗作者。
我们要学的这篇《凉州词》的作者是—王翰,第一首诗的作者——王昌龄。
他们二位同是唐朝诗人。
不同的是,王昌龄真的出过塞、带过兵、打过仗。
二.读诗文,知诗意。
1.自读古诗(出示自主学习单)⑴借助拼音把诗中的生字读正确,把诗句读流利。
⑵关注节奏,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⑶尝试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2.小组合作学习练习诵读,师巡视指导。
采用星级评价,激励学生、提高诵读的积极性。
3.指名朗读,相机评议。
4.师引导学生关注多音字,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1)关注多音字“不教胡马度阴山”不教的读音,意思是坚决不让,读出“坚决果断”读出阳刚之气;万里长征人未还,读huan,这里指回家;飞将,读jiang大将。
(2)读出节奏。
“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一句的停顿是不一样。
(3)读出韵律美。
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教师示范读。
三.解诗意,悟诗情。
1.小组合作,借助插图和注释读两首古诗。
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了,要真想把古诗读得更有味道,还需要了解诗的意思。
出示自主学习单:借助课本插图和注释读懂两首诗的诗意,小组讨论《出塞》《凉州词》分别让你看到了哪些画面?2.学习古诗《出塞》。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第21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
21古诗三首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出塞》《凉州词》为唐代边塞诗,《夏日绝句》为怀古诗。
《出塞》的大意是:从秦汉以来,明月就这样照耀着边关,征战万里、守卫边关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健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课文选取的这首《凉州词》描写了盛唐时期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保家卫国的情怀。
诗的大意是: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人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这是在催人出发了。
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在外征战的人们,又有几人能平安归来?诗中写到的葡萄酒、夜光杯等西域物品,充分展现了极富特色的边塞风情。
诗的后两句抒发了将士即将奔赴沙场、为国献身、无所畏惧的豪迈感情。
《夏日绝句》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在南渡之后所写的。
诗的大意是: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最后两句用了项羽拔剑自刎的典故,借古喻今,表达了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
课文的插图有边关、长城、古战场,可以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4.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5.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课件
古诗赏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局面的愿望,又 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 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 ,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这就是边塞诗共有的特点: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 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
sāi
塞 塞车、瓶塞
sè 闭塞、阻塞、茅塞顿开
我会写
sài qín zhēng
塞秦征
左右结构
征
上下结构
塞秦
词语解释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 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 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 北北部。
zuì
词催 醉
左右结构
zuì
醉
易写错
不要少写横
形声字。酉表意, 其形像酒坛;卒表声, 有竭尽的意思,因竭 尽酒量而醉。
词语解释
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 武威市)一带。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然后 与同座对读,注意读 准字音、读通诗句。
B.王翰 王昌龄 C.王昌龄 王维
二、判断对错。
1.王翰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诗人。( √ ) 2.《凉州词》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 句,令人深思。( √ )
3.《凉州词》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X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4)把你的体会、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
2.完成学习单,检查掌握情况。
1.通过刚刚学习单的反馈交流,同学们已经读懂了古诗,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出塞》这首古诗虽然短小,却洋溢着纵横古今的气魄,洋溢着爱国豪情。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出爱国豪情。
2.试着背出这份爱国豪情。
1.齐背《出塞》
2.回顾《出塞》学习方法
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小
组内补充完善,汇报交流。
2.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简介葡萄酒、夜光杯,重点感悟酒宴的盛大欢快场面,把这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
感悟战争即将开始的紧张局面。
感悟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与上一首古诗“里
长征人未还”作比较。
3.感情朗读,试着背诵。
3.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交流一下预习的情况。交流反馈字音、字形。
4.本课生字词整体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1.学好古诗,我们首先要做到读通古诗。读通古诗,有这样两个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请同学们根据标注好的停顿,先自己读一读古诗。
3.增加难度,去掉停顿,谁愿意来试一试?检查
读、齐读古诗。
教学环节与内容
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
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学生感悟教师情感,并试读。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
教学重、难点
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爱国豪情。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教案范文3篇
⼩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3篇 ⼩学是我们古诗背诵打造基础的阶段,今天⼩编给⼤家带来的是关于⼩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供⼤家阅读参考。
⼩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诗的⼤意。
4.体会诗⼈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思想。
2.引导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知诗⼈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
李⽩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你对诗⼈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王昌龄写的《出塞》。
(课件出⽰2) 2.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种题⽬,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 在学习在这⾸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诗⼈。
(课件出⽰3) (出⽰课件——王昌龄照⽚、⽣平简介) ⼆、初读诗⽂,整体感知 1.⾃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课件出⽰4)“塞、秦、征、还” 2.学习⽣字 (课件出⽰5)“塞、秦、征” 指导书写:(课件出⽰6)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 “秦”上⼤下⼩; “征”左窄右宽。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以为)wèi(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教案《古诗三首》是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出塞、夏日绝句以及凉州词三首古诗的创作背景、诗歌体裁、意境表达等相关知识。
通过该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下面是《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主要是围绕《古诗三首》这篇课文展开,重点介绍了出塞、夏日绝句和凉州词三首古诗的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参与课文的阅读、理解和思考,品味古诗的美学魅力,锻炼语文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教材目标(1)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2)理解出塞、夏日绝句和凉州词三首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内涵。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自信的象征。
2.新课讲解(20分钟)(1)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出塞、夏日绝句和凉州词三首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内涵。
(3)探讨古诗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3.课堂活动(30分钟)(1)分组朗读古诗,并围绕古诗的主题展开讨论。
(2)自由创作一首短诗,体现课文中所学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激发创造力和写作兴趣。
(3)讨论课文中古人表达的感慨和思想,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和感悟。
4.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古诗的美学欣赏和文化认同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2)学习出塞、夏日绝句和凉州词三首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内涵。
2.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2)运用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进行创作。
【新课标】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课件PPT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玉山嘉
第一课时
门海峪
关 什么是边塞诗? ?边疆地区的要塞。
边塞诗,又称
出塞诗,是以边疆
地区军民生活和自
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首边塞诗—— 《出塞》《凉州词》。
出塞
到关外去阻击来犯的敌人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岑参、 王之涣并称“四大边塞诗人”。尤善 七绝,后人誉之为“七绝圣手”。曾 任江宁丞,故有“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誉。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 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 怨》等。
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有家不能 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 心情如何?
悲哀
痛,关塞还是 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 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
只要
令,使 只要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 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 半步。
3.《凉州词》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X )
课文小结
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 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 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 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 不会受敌人的欺辱。
课后作业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QICAIKETANG
同学们下课了
诗人笔下的明月常与什么联 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戍守边关的将士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 乡,与亲人团聚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不能。
想一想: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 人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万__里__长__征__儿__未__还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万__里__长__征__夫__未__还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万__里__长__征__父__未__还__。_
2020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公开课教案
2020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
理解“飞将、沙场、人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4.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难点: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出塞》课时目标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词”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
理解“但使、龙城飞将”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同学都是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接触唐诗的。
的确,唐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填吗?(出示课件)谁来试试,把这几句补充完整?课件出示:课件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课件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课件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重积累,那你们发现没有,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教师出示边塞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环境。
是啊,边塞只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给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诗句和意象。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方面仍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意象、情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三首古诗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教学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21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两首为唐代的边塞诗,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还有一首是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出塞》的大意是: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
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
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
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
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
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
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一种曲调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诗的大意是: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诗一开头就切入了宴会场面。
“夜光杯”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显示宴会的豪华,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饮情景。
“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将士们不惧怕战斗的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豪饮的终止。
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画了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
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这正是将士抒发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在南渡之后所写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优质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质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 1. 了解《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这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能够背诵并朗读这三首古诗; 4.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启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背景知识,理解古诗的内涵;•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启发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备好课件PPT,包含了《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的内容和注释;2.分发古诗文本给学生,让他们跟读;3.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来展示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古诗;4.准备诗歌赏析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有关古诗背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好奇心。
2. 学习古诗《出塞》1.给学生讲解《出塞》的背景和作者,解释古诗中的生动场景和崎岖起伏的内心世界;2.让学生跟读《出塞》,体会古人出征时的心情。
3. 学习古诗《凉州词》1.引导学生了解《凉州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讲述古诗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让学生朗读《凉州词》,感受古人离乡背井的苦涩。
4. 学习古诗《夏日绝句》1.讲解《夏日绝句》的背景和特点,解释古人在夏日炎热中的感慨与写作技巧;2.引导学生朗读《夏日绝句》,体会其中对生活和自然的赞美和反思。
5. 综合讨论1.提出一些问题,带领学生共同探讨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2.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欣赏古诗的优美语言和深刻内涵。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2.完成相关课堂练习,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情共鸣和理解能力。
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诗的浓厚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提高了古诗的背诵能力,还增强了对古诗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PPT课件
悲伤
痛恨
愤怒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1.《出塞》 在残酷的塞外,征战未归的战士盼望着什么呢?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只要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 将军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战马 踏过阴山半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1.《出塞》 读古诗的前两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融情于景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这段话真的写的 是秦朝的明月和 汉朝的边关吗?
不是,本句话运用互文的写法,意思是 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
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新词 2.读准节奏,注意停顿 3.读出感情,体会诗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我会读
sài
出塞
qín
秦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
京兆长安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王翰 唐代诗人。字子羽,晋
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
新 课 导 入 整 体 感 知 深 入 探 究 课 堂 小 结 拓 展 延 伸 板 书 设 计 布布置置作作业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21《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包含三首经典古诗:唐代诗人XXX的《出塞》,唐代诗人XXX的《凉州词》,宋代词人XXX的《夏日绝句》。
XXX的《出塞》主要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
XXX的《凉州词》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的场面,表现了守边将士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旷达胸怀。
XXX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XXX”,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古诗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塞、秦”等8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其中,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教学难点是: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XXX先生曾在一个有关古诗吟诵与教学的讲座中说:“古人写诗,都是先吟后写的。
学诗,必须研究吟诵。
”古诗的平仄与押韵使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音律美,只有通过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吟诵,才能对古诗有列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1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体式格局吟诵,让他们体会古诗音律的美感。
2.说学法。
讲授贵在引导学生发现纪律,掌握方法,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在教师重点教读《出塞》的基础上,学生得学法,总结古诗的学法,进而在吟诵的基础上分四大步调自主进修《凉州词》《夏日绝句》:(1)解诗题,知诗人。
(2)懂诗意,悟诗情。
(3)巧背诵,多积聚。
(4)读写结合,培养兴趣。
三、说讲授进程这篇课文的主要讲授环节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品读《出塞》,理解诗情。
古诗三首 第21课 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详案 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1.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出塞》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凉州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作品,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忠勇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
《夏日绝句》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建议: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感悟古诗内容,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通过交流、研讨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2.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体把握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出塞》。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档主要围绕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三首古诗展开教学,包括《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2.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2.分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打印好《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的课文;2.准备投影仪或黑板,方便展示课文内容;3.准备相应的解读材料和课堂活动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短的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的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分析诗句指导学生分析每首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意象,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之美。
4. 感悟情感通过诗歌朗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可以邀请学生根据古诗的情感创作自己的小诗,或者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引发更多的思考和交流。
六、课堂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朗读表现以及相关练习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或作文,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听取学生的反馳意见,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教案,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课件
王翰(687-726),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 )人。唐代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其诗题材大多表 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以《凉 州词二首》最负盛名。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
与边塞、战争、军队有关
突厥
唐
吐蕃
朝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举杯( )饮
醉卧沙场君莫笑,保 视家 死卫 如国 归的 的英豪雄迈气 情概 怀! !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名
相同点
不同点
《出塞》
《凉州词 》
1.朝代:
景物:
家国情怀 唐朝
( 明月 ) ( 边关 ) ( 将士 )
2.内容:
场景: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 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 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 “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万里长征人未还。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万里里长长征征人人未未还还。。 静谧的夜晚,那 飞将:西汉时期名将李广,
人教 语文 四上 第7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21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塞、秦”等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塞、秦、征”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6 个字。
2. 能借助注释理解《出塞》和《凉州词》的大意,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出塞》。
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Ⅰ主题导入,揭示课题1. 学习单元篇章页,指出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唐诗《出塞》和《凉州词》。
让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迹到古代的边塞去看看吧!(板书:《出塞》《凉州词》)2. 理解“出塞”。
(1)指名读“塞”,“塞”是平舌音,读“sài”。
(2)指导“塞”的写法:“宀”的横钩的横要长;中间是三横两竖,下横要长,两竖下边不出头,撇和捺在下横处起笔,要舒展。
(3)了解边塞诗。
①借助图片了解“边塞”。
(课件出示边塞图)“边塞”指边境的要塞,有坚固的防御设施的据点,就像一道屏障,阻挡敌人入侵。
②边塞诗:我国在秦汉时期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到唐朝,边境战争一直没有间断。
部分诗人通过写诗来表现边塞生活,表达爱国情怀,这一类体裁的诗就叫“边塞诗”,又叫“出塞诗”。
Ⅱ识字写字,交流评议1. 学习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交流难写字的书写要点。
秦:上方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开口较大,一撇贯穿三横,捺在横下起笔,下边“禾”字要窄小。
醉: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左右匀称,两部分要写得瘦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两首为唐代的边塞诗,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还有一首是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出塞》的大意是: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
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
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
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
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
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
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一种曲调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诗的大意是: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诗一开头就切入了宴会场面。
“夜光杯”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显示宴会的豪华,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饮情景。
“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将士们不惧怕战斗的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豪饮的终止。
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画了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
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这正是将士抒发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在南渡之后所写的。
诗的大意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
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
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
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
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二、教学目标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四、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五、教学准备PPT、搜集古代爱国诗篇。
六、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先人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边关、长城、古战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诗句,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齐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提问:这些诗句都是哪里的写照?[指名回答]师:都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描写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
唐朝是边塞诗发展的黄金时代。
盛唐边塞诗人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两首七言古诗,这两首诗被誉为边塞诗压卷之作:《出塞》《凉州词》[板书题目],先来了下作者,[出示作者资料][默读]。
你了解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二、认读词语感“边塞”意象1.了解了这么多,我们来读古诗吧,自由朗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交流。
2.出示生字:大家看,古诗中有几个生字的颜色不太一样,他们是?对,是多音字。
[指名读画线词语]:出示“塞”、人未“还”、飞“将”、不“教”。
我们可以根据字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比如“塞”读四声,是“边关、要塞”的意思,想一想其他三个多音字是什么意思?[指名读音组词]。
出示:琵琶枇杷,第二首诗中还有一个词语要注意,谁来读一读?两个词语有些像,但又有不同,谁有好方法可以区分它们?[指名回答]借助形声字的构成方法来区分,出示图片。
循义知音,真智慧/注释是学习的好帮手/真是学习的有心人。
3.出示:出塞胡马阴山龙城飞将琵琶沙场征战夜光杯我们再来看这些词语,先自己读一读。
在书写“塞”字的时候要注意,写字前要“三看”:一看结构,二看占格,三看重点笔画。
大家和我书空[说笔顺范写],横画较多,间距相等,撇捺舒展,自己写两遍。
同桌互评,正确★,规范★★,美观★★★,得三颗星的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写得都不错。
字写好了来读词语吧,[指名读]词语读得真好。
读完这些词语,你发现这些词语都与什么有关?[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词语都与边塞、军队有关)这是唐朝的疆域图,唐朝疆域辽阔,北方游牧民族觊觎唐朝的丰富物产,不时南下侵犯。
统治者修建了长城和关口来抵御外敌的入侵,无数将士们从五湖四海来到边塞保家卫国。
预习时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很好,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意思,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4.词语都掌握了,画画节奏再来读读诗吧。
读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气势和作者情感,想不想听老师来读?师范读,读的好不好?来鼓励鼓励老师,相信你们一会会读得更好。
三、关注相同点解诗意师:读完这两首边塞诗,你觉得诗中“长得最像”的是哪两句?[指名回答,齐读]哪里长得像?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这两句还运用了数量词,发现了吗?万里,几人:古诗中数量词大部分是虚指。
“万里”是表达路途遥远,“几人”是表达数量很少,读出万里的感觉。
无数征人戍守边塞却从未回家,为什么?[指名回答]战争连年不断,无数征人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不仅如此,出示资治通鉴资料:《资治通鉴·唐纪》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久戍之役”“还者十无二、三”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所以这无数“征人”的结局是什么?[齐读]:是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古来征战几人回?四、分步解读品“边塞”意境(一)品读《出塞》1.那请同学们思考,同是戍守边塞的征人,诗人王昌龄看到了什么,用诗句回答。
2.[指名回答]是啊,他看到了:静谧的夜晚,那轮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就屹立在这里的边关,只是千百年来,戍守边塞的将士们却从未回来。
千年的时空,万里的距离,悠长而遥远,谁能读出这种苍凉?[指名读]。
“万里长征人未还”不只是当代人们,也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
同学们,戍守边塞的将士,家乡有谁在惦记着他们?[指名回答]是啊:白发苍苍的父母翘首以盼,可怜天下父母心,只因:万里长征人未还!勤劳善良的妻子彻夜难眠,相思之苦只因:万里长征人未还!!天真可爱的孩子呼唤父亲,渴望团聚,最怕:万里长征人未还!!!目睹了无数征人无法还家的悲惨,王昌龄想到了什么?[指名用诗句回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啊,要是汉朝名将李广将军还在,就不会让游牧民族骑兵越过阴山。
[出示李广资料]李将军厉不厉害?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他终究敌不过历史的浪涛。
汉代的将军能到唐朝来镇守边关吗?是啊,不可能,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愿望?[指名回答]。
对,期盼出现像李广一样英勇善战的将领,让敌人不敢来犯,给边疆带来安宁。
也就是思良将,盼和平。
[板书:思良将]这是王昌龄渴望和平的愿望[引读],是无数征人还乡团聚的愿望[引读],是征人亲人安居乐业的愿望[引读],更是世代百姓国泰民安的愿望![引读](二)品读《凉州词》1.边塞战争是如此残酷,但在《凉州词》中却描写了截然不同的场面,诗人没有描写战争的残酷,也不是常见的思念家乡和生活的艰苦,边读边想象,结合诗中意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指名用诗句回答]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出示夜光杯、琵琶图片]将士们举杯(畅/痛/豪)饮的场景。
灯火通明的军帐里,桌子上摆满了用美玉雕琢的精致酒杯,酒杯里斟满了美酒,酒香四溢,将士们正举杯痛饮,喝的正酣……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荒凉萧瑟的边塞里难得的欢聚酒宴)旷达、奔放、豪迈的……[指名用朗读来体现高亢、热烈]马背上弹起了琵琶的声音,好像是在催战士们出发了,琵琶声愈发急促,有人想要放下酒杯出征战斗,这时座中有人大叫一声,结合三四句诗猜猜他会说什么?[指名用诗句回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为什么这么说?“怕什么,醉就醉吧,就算真的醉倒在沙场上,大家也不许笑!自古以来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啊!我们不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嘛!还在乎这么多干什么!痛快的喝吧!”是啊,喝吧,也许这是我们一起喝的最后一杯酒了[指名读],喝完这杯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指名读],所以,让我们敬将士们一杯,齐读三四句。
2.你体会到什么?这是一群怎样的战士啊?好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
[板书:保家国]来痛快地读,读出这种豪迈[指名、齐读]。
小家、为大家的共同情感——家国情怀。
六、展望未来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龙城飞将虽已逝,胡马不敢度阴山。
那时的家国情怀是戍边将士奋勇杀敌马革裹尸,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是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是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巨大作用的延安精神;现在的家国情怀是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是航天员翱翔太空实现中国梦,是戍边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袁爷爷为饭碗要装中国粮奋斗一生……当今社会,哪些人的身上还有这种情怀?[指名回答]是啊,龙城飞将今犹在,正是有了无数仁人志士,他们负重前行,为我们创造了现世安稳。
诗人渴望的和平,我们做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愿望,我们达成了;诗人眼中的太平盛世,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我们中国少年,让我们带着这种家国情怀背诵两首古诗。
七、作业布置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夏日绝句》,进一步感受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家国情怀,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出塞凉州词人未还几人回塞思良将保家国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猜测作者,激情入题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流淌在大唐诗人血脉里的基因——从军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