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
动物生理学8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课件
17.1
1.00
100
0
氧热价(千卡/L) 4.686 4.739 4.801 4.862 4.924 4.985 5.047
13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4 间接测热法计算原则 n 实验测得机体24h内的耗氧量和CO2产量以及尿氮量。 n 由尿氮量算出被氧分解的蛋白质量,从表中算出其产热量、耗
氧量和CO2产量。 n 从总耗氧量和总CO2产量中减去蛋白质耗氧量和CO2产量,计
4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Atwater-Rosa呼吸热量计(引自教材)
5
第一节 能量代谢
u 拉瓦锡冰套热量计(引自教材)
6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 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 2.1 测量原理 n 葡萄糖氧化定比关系: C6H12O6+6O2 →6CO2+6H2O+△H。 不 论经过什么样中间步骤,也不论反应条件差异多大,定 比关 系不变,是能量代谢间接测热法的重要依据。 n 原理: 利用定比关系,查出一定时间内整个机体氧化分解的 糖、脂肪、蛋白质各多少,据此计算出该段时间内整个机体 所释放出热量。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每种营养物质氧化 分解时产生的能量有多少(食物热价);二是分清三种营养物 质各氧化了多少。
7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2 食物热价与氧热价: 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消 耗1LO2氧化食物所产生的热量为氧热价(kJ/L)。 ➢ 物理热价: 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 生物热价: 食物经过生物氧化所产生的热量。糖(或脂肪)的物 理热价和生物热价相等,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小于物理热价。蛋 白质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部分以尿素形式排泄。
22
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5页
汗液中水分占99%以上,固体成份不足 1%,排出汗液是低渗,当大量出汗而脱 水时,失水>失盐,会造成高渗性脱水,造成
电解质紊乱。
• 皮肤血流量改变
交感神经 → 皮肤血管口径 → 皮肤血流量 → 散热量 酷热:交感 N 担心度↓→血管口径↑→皮肤血流量↑→ 散热量↑
汗液 严寒:交感 N 担心度↑→血管口径↓→皮肤血流量↓→ 散热量↓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8页
(二)体温调整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不但 存在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而且能对散 热和产热两个过程进行调整。所以,下丘脑 是体温调整基础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是体温调整关键部位。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9页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水平是由PO/AH中热敏神经元和冷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甲状腺)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2页
(二)散热:人体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
1.散热方式
a.辐射散热 体热以热射线形式向外界环境散
发散热方式。常温和平静状态
下最主要散热方式
b.传导散热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
较冷物体散热方式。
c.对流散热 经过气体或液体流动来交换热
量散热方式。
e.蒸发散热 经过体表水分蒸发而散失体热
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页
一 、 机 体 能 量 起 源 和 去 路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2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衡量标准 体表面积(m2) =0.0061×身高
(cm) +0.0128×体重
(kg) -0.1529
第3页
三、影响能量代谢主要原因 •肌肉活动 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
①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 ( m)
•
24超重界限;28肥胖界限
• •
②腰围 ③臀围
脂肪总量、脂肪分布情况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6页
能量代谢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原理
依据“能量守恒”定律
机体释放能量= 热能+外功
平静时, 外功 = 0
能量代谢率 = 机体单位时间
内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7页
二、能量代谢测定
男性 195.5 193.4 166.2 157.8 158.6 154.0 149.0 女性 172.5 181.7 154.0 146.5 146.9 142.4 138.6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37页
基础代谢率、肺活量、肾小球滤过率、 心输出量、主动脉和气管横截面积 都与体表面积呈百分比关系
体表面积(m2)简易法 =0.0061 × 身高(cm)+0.0128
(二)与能量代谢测定相关几个基本概念
1.食物热价
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能量称为 该种食物热价。
单位: 1kcal = 4.187J 糖 4.1kcal/g 17.2kJ/g
蛋白质 4.3kcal/g 18.0kJ/g 脂肪 9.0kacl/g 39.8kJ/g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8页
2.食物 氧热价
第45页
• 试验中 :
• 常以食管温度作为深部温度;
•
食管温度直肠温度0.3C
•
以鼓膜温度作为脑组织温度。
•
与下丘脑温度相近
•
临床作为体温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46页
(二) 体温正常变动
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
(三)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 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 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 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4.舰艇舱内温度可高达60℃,•故舰员的能量 代谢率很高。
一般是清晨2~6h时最低,下午2~8h最 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体温的昼夜节律是生物节律的表现之一。与人 昼动夜息的生活规律,以及代谢、血液循环、呼吸 等机能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长期夜间工作的人,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 颠倒。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 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
人体表面积推算: ①公式计算:=0.0061×身高 ( cm) + 0.0128× 体 重 (kg) - 0.1529 ②体表面积测算图测出。
表7-4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何谓基础代谢?测定基础代谢率需要控制哪 些因素?
第二节 体温
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 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
来源)。
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C-H 键)。
ATP 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 是直接供能物质; 1mol ATP ADP(释 放33.47kJ能量)。
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 不是机体直接的供能物质,而是ATP的 储存库。
(二)能量去路 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有50%转化为热能,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课件
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当日 最低,排卵后升高0.2-0.50C。与血中孕激素浓度的 周期性变化有关
➢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正常体温维持
产热
动态平衡
散热
• 产热 ✓ 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内脏(尤其是肝脏)为主 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为主
➢ 产热形式 ✓ 寒战产热
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强的基础上,伸肌和屈肌同时发 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特点:不做外功 中枢:下丘脑后部 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注:通常情况下,体内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的氧化,蛋白 质用于氧化供能的量很少,且氧化不彻底,在计算能量代 谢时可忽略不计。
• 能量代谢率的测算方法 方法一: ① 测定单位时间内O2耗量和CO2产生量,计算RQ ② 以算出的RQ作为非蛋白呼吸商,从表中查得相应的混合氧热价, ③ 利用公式:产热量=混合氧热价× O2耗量,求出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体温
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也叫体核温度,37 ℃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 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 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导致 生理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 正常体温 血液温度最理想,但不易测量,通常体温的测量 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 肛温:36.9~37.9℃,最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 口温:36.7~37.7℃ 腋温:36.0~37.4℃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 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 机体能量的来源 主要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
ATP(三磷酸腺苷):贮能物质和直接供能物质 CP(磷酸肌酸):ATP的贮存库,但不能直接供能
➢糖 正常情况下糖是主要供能物质。脑组织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 有氧氧化,故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 昏迷及抽搐 机体糖的储备较少,成年人糖的储备量仅为150g左右。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肌肉活动
是影响能量代谢的最显著 因素。
(2)精神活动
主要通过肌紧张 及激素 的作用增加产热量。
=
在睡眠和在活跃时的精神活动下,脑 中葡萄糖代谢率没有差异。但精神紧张 状态如烦恼、恐惧时,产热量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效应:蛋白质30%,糖6%,脂肪4%,混合10%
9.下列哪种疾病会导致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
A.呆小症
B.糖尿病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甲状腺机能低下
10.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最稳定的环境温度( )。 A.10~20℃ B.20~25℃ C.30~35℃ D.37℃
11.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 A.肾脏 B.皮肤 C.肺 D.消化道
12.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 ( )。
)。
15.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下丘脑
16.有关调定点下列哪项错误( A.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C.发热时不影响调定点数值 无障碍,调定点上移
)。
B.规定数值一般为37℃ D.发热时,体温调节机能并
能量代谢
1.机体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1)能量的来源
①三磷酸腺苷是机体直接 供能物质
ATP
②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2.能量的利用
2.能量代谢的测定 (1)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食物中化学能=热能+外功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 测量单位时间机体产热量。
6.能量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A.体重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4.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从食后1h左右开始,延续到7~ 8 h),虽然处在安 静状态,但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前有所增加。进食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的能 量消耗,这种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5.其他因素 体温升高1℃,代谢率提高10%,因此,人发高烧时,代谢率可达到正常 时的2倍以上。还有甲状腺素对代谢的影响。 三、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1.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 基础状态:清晨、静卧、清醒、精神安宁;室温20~25℃;空腹(禁食12h)。 2.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正常值正常值为±10%~±15%。(2)
近年发现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中部都存在对温度变化敏感 的神经元,称为中枢温度感受器。根据其在脑组织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放电频率 的不同,可分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热敏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视前区—下 丘脑前部,冷敏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干网状结构。
2.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在下丘脑前部还存在着发汗中枢。下丘脑 后部内侧区存在着寒战中枢,它对血液温度变化并不敏感,但对来自皮肤冷觉 感受器的传人信息比较敏感。电刺激下丘脑前部(散热中枢)可以抑制寒战;冷却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则可以引起寒战。这表明下丘脑前部有冲动输人至下丘脑 后部。
2.机体的散热 散热的形式 ①辐射 机体以热射线将热散发给周围低于体温的物体。 ②传导 机体将热传给直接低于体温的物体。临床上用冰袋、冰帽降温。 ③对流 机体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将热散发的过程。通过风扇、空调使房间通风。 上述三种散热方式,均为机体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时,才能实现。当外界环境 温度高于机体温度时,上述方式会导致机体吸热,故此时机体还存在另外一种散热方 式—蒸发。
能量代谢和体温知识点
能量代谢和体温知识点
1. 你知道吗,能量代谢就好像身体里的一场热闹派对!比如说你跑步的时候,身体就开始疯狂“嗨”起来,加速能量的消耗,就像派对上大家尽情跳舞一样。
2. 体温可不是固定不变的哦,它会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上下波动呢!比如你发烧的时候,那体温就像脱缰的野马直线上升。
3. 能量代谢和我们吃的东西关系可大啦!这不就像汽车加了油才能跑远路吗?我们吃的食物就是身体的“燃料”呀!
4. 想象一下,能量代谢慢就像河道堵塞了水流通行缓慢,多可怕呀!像那些不爱运动的人,能量代谢可能就比较慢哦。
5. 体温调节多神奇呀,就像家里的空调努力让室内保持舒适温度一样!天热时我们出汗,不就是身体在自己调节“温度”嘛。
6. 能量代谢出问题了可不得了,那不就像机器没了动力动弹不了嘛!像糖尿病患者有时候就会出现能量代谢紊乱的情况。
7. 我们的身体多会自我保护呀,体温一有变化就立刻启动调节机制,这简直就是一个智能的“小卫士”!人在寒冷环境下会打哆嗦,就是在努力调节体温呢。
8. 能量代谢和体温两者相互关联,就像好兄弟一样互相帮忙呢!它们共同维持着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真的是超级重要呀!总之,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太关键啦,我们可得好好关注和爱护呢!。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体温的正常值
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温度。临床上以口腔、直肠和 腋窝的温度代表体温。
腋下温度 < 口腔温度 < 直肠温度 直肠温度:36.9~37.9℃ 口腔温度: 36.7~37.7℃ 腋窝温度: 36.0~37.4℃
<34℃——意识丧失;<25℃——心跳停止或室颤 >42℃——细胞实质损害;>45℃——生命危险
能量代谢
异化作用(分解代谢)-- 放能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 利用,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
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糖:机体的主要能源 70% 脂肪:提供大约 30%的能量 蛋白质(氨基酸):提供少量的能量
相差在±10%~±15%以内,仍属正常范围;相差值 在±20%以上则考虑为病态。
甲亢时基础代谢率可高于正常值的25%~80%; 甲状腺机能减退时比正常值低20%~40%。
此外,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发热可使基础代谢率升高。 脑垂体性肥胖以及机体处于病理性饥饿时,基础代谢率则降低。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每 天 1000ml , 皮 肤 600800ml,呼吸道200 - 400ml。
特点: 持续不断进行 不受人体生理性体温调节机制的 控制
2) 发 汗(有感蒸发) 汗腺分泌的汗液形成可见的汗
滴后,从体表蒸发而带走热量的现 象。是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的机体 唯一有效的散热途径。
发汗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ΔH
食物热价-1g食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反映了一定量的能
11.1能量代谢和体温PPT
(二)散热
主:皮肤 1.散热部位
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2.散热方式
(1)辐射 (2)传导 (3)对流 (4)蒸发
次:肺、尿、粪
产热、散热方式示意图
第二节 体温
蒸发散热
二、体热平衡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①不感蒸发(不显汗蒸发)
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黏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的水滴前蒸发掉的散热形式。
体温计相关图片
第二节 体温
一、人体的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 清晨2:00~6:00最低,午后1:00~6:00最高。两者间的差不能大于 1℃。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⑵女性的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排卵日最低。 3.年龄差异 新生儿的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4.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 5.其他
交感-肾上腺髓质
NA、AD ↑
特点: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
产热量↑
(2)机体在寒冷 环境几周后
甲状腺
T3、T4↑
特点:作用缓慢,维持时间长。
代谢率↑ (4~5倍)
产热量↑
第二节 体温
【目标检测】
案例:患者蔡某,35岁,工人。2天前因淋浴受凉后出现体温升高,体温达40.2℃, 时有寒战,伴有流涕、咳嗽,诊断为普通感冒,经服用阿司匹林后患者大汗淋漓, 随后体温下降至37.6℃。
体内能量的转移、储存和利用示意图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
(二)环境温度
在20~30℃能量代谢最稳定。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教学
05
体温调节:身体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的过程
能量来源
食物:碳水化合
1 物、脂肪、蛋白 质等
2 运动:肌肉收缩、 呼吸等
基础代谢:维持
3 生命活动所需的 最低能量消耗
环境温度:寒冷 或炎热环境下,
4 身体需要消耗更 多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 最低能量消耗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教学
演讲人
目录
01. 能量代谢 02. 体温调节 03.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1
能量代谢
基础概念
01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能量的产生、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02
基础代谢率:在静息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03
总能量消耗:基础代谢率加上身体活动消耗的能量
04
食物热效应:进食后,身体消化吸收食物所消耗的能量
体温调节中枢
位于下丘脑
1
体温调节中枢的 4
异常:可能导致 体温调节紊乱,
影响健康
调节体温的机制: 通过神经和激素
2 调节产热和散热
3 体温调节中枢的
功能:维持体温 稳定,适应环境 变化
体温调节过程
体温感受器:感受体温变化, 传递信息
下丘脑:接收信息,调节体 温
交感神经系统: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副交感神经系统:减少产热, 增加散热
内分泌系统:调节激素水平, 影响体温
皮肤、肌肉、内脏器官:参 与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稳定
3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能量代谢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能量代谢是体温调节 的基础,能量代谢的 平衡是维持正常体温
的关键。
能量代谢的增强可以 提高体温调节能力, 有助于抵抗寒冷和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目的要求]:1.了解食物的能量指标,能量代谢的测定;2.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及其测定;3.掌握食物的卡价、氧热价、呼吸商、能量代谢、体温等概念;4.理解影响因素对能量代谢﹑基础代谢﹑体温的作用机制及结果。
[重点]:1.食物的能量指标的几个概念;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状态的概念;3.散热的不同方式及体温调节。
[难点]:1.食物的能量指标;2.能量代谢的测定;3.体温调节。
[基本概念]: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合成代谢(anabolism,又称同化作用);分解代谢(catabolism,也称异化作用);动脉血酮体比率(arterial ketone body ratio,AKBR);能量负荷(energy charge,简称能荷);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te); 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卡价(caloric value);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NPRQ);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体温(body temperature);不感蒸发(insensibleperspiration)调定点(set-point); 热敏神经元(warm-sensitive neuron);冷敏神经元(cold-sensitive neuron);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s);致热原(pyrogen);体温调节(thermoregulation)[授课学时]:3学时[使用教材]: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北京第一节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定义:机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1.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 维持生命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能量代谢(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图7-1 能量代谢的场所线粒体2.能量贮存形式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三羧酸循环 (产生能量的方式)图7 -2 三羧酸循环呼吸链三磷酸腺苷(ATP 能量的贮存形式)图 7–3 ATP生成过程3.食物的能量指标(1)食物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1g某种食物氧化时释放的热量。
(2)食物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各种供能物质氧化时产生的CO2量与O2的消耗量的比值。
(4)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 NPRQ): 将一定时间内产生的CO2量和消耗O2量减去分解蛋白质产生的CO2量和耗O2量,即为非蛋白质部份(糖和脂肪)氧化产生的CO2量和耗O2量。
一定时间内,氧化糖和脂肪产生的CO2量和耗O2量的比值,称为非蛋白质呼吸商。
4.能量代谢的测定(1)直接测热法(directcalorimetry)特殊的检测环境,测热装置复杂,研究肥胖和内分泌系统障碍。
图7 - 4 直接测热法(2)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遵循定比定律,测定CO 2产量 和尿氮排出量,测定耗O 2量,测量装置较简单。
图 7-5 间接测热法 图7 - 6时间耗氧量5. 影响能量代谢强能量代谢越高。
机体任何轻微活动都会提高代谢率,剧烈量现象。
蛋白质作用最强,可“额外”低均可使能量代谢升高。
张度↑ ;, 呼吸﹑循环机能↑(5)其in )等细胞因子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禁食的因素(1)肌肉活动:肌肉活动越运动时耗O 2量比安静时可增加10~20倍。
(2)精神活动:精神活动越剧能量代谢越高。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后产生的额外的热增加30%左右,糖、脂肪增加4-6%,混合食物为10%。
它可能是肝脏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
(4)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升高或降20~30℃ 稳定 肌肉松驰;<20℃ 代谢↑ 寒战,肌肉紧<10℃ 代谢↑↑ 寒战,肌肉紧张度↑>30℃ 代谢↑ 体内化学反应速度↑,发汗他因素:年龄、性别、睡眠、激素。
脂肪组织可分泌瘦素(lept 也参与能量代谢的调节。
小分子的脑肠肽Ghrelin 对能量平衡有调节作用。
6. 基础代谢率及其测定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12小时以上,室温20-25℃。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基础状态下的代谢状况。
内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 体温(body temperature)1. 体温的概念ermic animal); 变温动物(poikilothermic animal) 2.产热与散热,骨骼肌。
ng thermogenesis),骨骼肌收缩引起。
散热部位—diation):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
。
。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图 7-7 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基础代谢与正常人基础代谢的比较恒温动物(homeoth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图 7-8不同环境温度下人体体温分布图产热器官—肝脏产热形式—战栗产热(shiveri 非战栗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代谢产热引起皮肤,呼出气,尿,粪。
散热方式:(1)辐射散热(thermal ra (2)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3)对流散热(thermalconvection):通过同皮肤接触的空气流动将机体热量传给外界(4)蒸发散热(thermal evaporation):通过体表水份的蒸发来散失体热。
可分为:不感蒸发(insensible evaporation),以不显汗的形式蒸发机体水份。
3.体温调(autonomicthermoregulation):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战栗等生理调节。
外nsitive neuron):当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时神经冲动的发放频率增加神经元(cold-sensitive neuron):当局部组织温度降低时神经冲动的发放频率增加环境中→冷感受器兴奋→中枢紧张性↑→血管收缩↑→血流量↓→散热↓;另外,→中枢紧张性↓→血管收缩↓→血流量↑→散热↑图 7-9 由下丘脑视前区导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体温调定点的体温值,即37℃调定点学说 (set-point theory):调定点按照PO/AH 温度敏感神经元的工作特性来调可感蒸发(sensible evaporation),以汗液蒸发的形式带走热量。
节自主性调节行为性调节(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增减衣着,开电扇空调等行为。
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热敏神经元(warm-se 。
冷敏。
(1)在过冷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2)在炎热环境中→热感受器兴奋另外,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set-point):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设定了一个规定。
体温节体温的高低。
图 7-10 体温调节自动控制示意图思考题1. 外呼吸的呼吸商与细胞呼吸的呼吸商有何异同点及联系?2. 能用测定甲状腺激素(T 3,T 4)的水平反映基础代谢率的高低吗?3. 试解释人精神高度紧张时能量代谢和体温的变化过程?4. 急性发热(如疟疾发作)时为何常表现出寒战,高热和大汗退烧的“三步曲”。
5. 试述热环境和冷环境中,体温维持恒定的调节机制。
例:患者蔡某,35岁,工人。
2天前因淋浴受凉后出现体温升高,体温达40.2℃,时有寒,伴有流涕、咳嗽,诊断为普通感冒,经服用阿司匹林后患者大汗淋漓,随后体温下降至.8℃。
题:为什么患者发热时有寒颤现象? 出汗后为什么患者的体温会下降?测部位及其正常值如何?机体温度如何维持? 考文献Hilgemann DW. 1997.Cytoplasmic ATP-dependent regulation of ion transporters and channels: mechanisms Physiol, 59:193=220.Matsuzawa Y. 1997.Patho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visceral fat ndrome: the Japanese experience(Review). Diabetes Metab Rev, 13(1):3-13C,Walford RL, Harder IT.2000. Energy metabolism after 2 year of energy 2(4):946-953 ew). Physiol Rev, ivity e, 283(5399):212-214 . Ganong WF. 2001.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0th ed.人民卫生出版社.271-306 to M,Murakami N,Date Y,et al. 2001.A role for rgrelin in the central ion of feeding. Nature,409(6817):194~198.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1.Vander A, Sherman J, Luciano D. 2001. Human Physiology. 8th edition, New York, Graw-HillButler J, Lewis R. 1999. Hole's Human anatomy & physiology. 8th edition, y. 案颤37问1、请你解释2、用退热药3、体温的检参1. and messengers(Review). Annu Rev 2.sy 3. Weyer restriction:the biosphere 2 experiment.Am J Clin Nutr,74. Jequier E,Tappy L. 1999.Regulation of body weight in humans(Revi 79(2):451-805. Levine JA, Eberhardt NL, Jensen MD. 1999.Role of nonexercise act therogenesis in resistance to fat gain in humans .Scienc 67. Guyton AC,Hall JE. 2002.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772-8218. Nakaza regulat 9.Guyton AC, Hall JE. 2000. Textbook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10.Lingappa VR, Farey K. 2000. Physiology medicine. 1Mc 12.Shier D,New York, McGraw-Hill13. Andrew Davies, Asa G.H. Blakeley, Cecil Kidd. 2001.Human Physiolog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14. 姚泰:生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ISBN 7-117-03893-4 15. 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北京SummaryMetabolism is used to refer to all the chemical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occurring in the body, which consists of material metabolism and energy metabolism. Energy metabolism refer ydrates, fats and proteins may become the source of energy of the body. These lly to CO 2, H 2O and the energy ntities of ATP, and that the ATP can in turn be used as an scular ergy phosphate bonds. The ATP and the creatine phosphate contain all high energy n be determined by simply measuring the quantity of heat liberated xertion. The ingested food also increases the metabolic rate . rate usually quantity of protein, the etabolic rate usually increases by about 30%. Another factor that stimulates metabolic rate is the emperature. When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 body temperature , mechanisms such as shivering are activated and the metabolic rate rises. When the te hen a person is at complete rest, considerable energy is required to perform all the chemi nder normal condit to the production, storage, transform, release and utility of energy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terial metabolism.The carboh foods can be oxidized in the cell and produced large amounts of energy in this process. The animal organism oxidizes carbohydrates, fats and proteins principa necessary for life processes. It has been pointed out that carbohydrates, fats and proteins can all be used by cells to synthesize large qua energy source for many other cellular functions, including synthesis and growth, mu contraction, glandular secretion, nerve conduction, active absorption, etc. Energy is stored by forming high en phosphate bonds. Creatine phosphate can transfer energy interchangeably with ATP.The metabolic rate ca form the body by direct or indirect methods.The metabolic rate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muscular e After a meal containing a large quantity of carbohydrate or fat, the metabolic increases by only about 4%. However, after a meal containing large m environmental t heat-conserving mperature is high enough to raise the body temperature, there is a general acceleration of metabolic processes. In addition, the metabolic rate is also related to body surface area, age, sex and hormones such as thyroid hormone, epinephrine and norepinephrine, growth hormone etc.Even w cal reactions of the body. This minimum level of energy required to exist is called the basal metabolic rate (BM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BMR provides a useful means of comparing one person's metabolic rate with that of another under basal conditions.The temperature of human body includes core temperature and the shell temperature. The core temperature is relatively uniform in the core and is regulated within narrow limits by a negative feedback system. The body temperature in physiology means core temperature, i.e.,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deep body. In fact, the body temperature is usually indicated by the temperature in the armpit, the mouth (under the tongue) or the rectum. These values normally vary from 36.0℃ to 37.4℃, or 36.4℃ to 37.4℃, or 36.9℃ to 37.9℃ respectively. U ions, the body temperature is easily affected by day and night, sex, age, muscle activity and other factors, but does not normally vary by more than 1℃.Body temperature depends on the production and loss of body heat. The main organs of heat production in human body are the liver, the brain, the heart and the skeletal muscles.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ccurs through basic metabolism and muscle activity and is controlled byneural and humoral factors. The heat is lost largely through the skin. The volume of heat loss from the body depends mainly upon the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skin and the surroundings. The flow of blood to the vessels in the skin controlled by sympathetic nerves can regulate the skin temperature. Skin loses heat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four processes :radiation, conduction, convection and evaporation. Sweating is an active secretion of water by sweat gland, which removes heat from the skin as it evaporates. The main sweating contro s center, especially PO/AH in hypot l centre is located in hypothalamus.Thermoregulation includes autonomic thermoregulation and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 Thermoreceptors are divided into peripheral thermoreceptors and central thermoreceptors, which receive cold or hot stimuli. The information converges to the nervou halamus. The efferent impulse results in the production or loss of the heat so as to regulate the body temp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