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中 国 的 外 交 图 示
中国古代的外交政策:使者、使节、使团
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外交手段:使者、使节、使团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以和为贵,注重礼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外交目的:维护国家利益,促进 文化交流
3
使者外交
THEME TEMPLATE
使者的派遣和往来
派遣使者的目的:传递信息、表达友好、协商事务等 使者的选择:根据任务性质和目的地选择合适的使者 使者的待遇:根据使者的身份和任务重要性给予相应的待遇 使者的往来:使者在出使过程中与目的地国家的交流和互动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对现代外交的影响和启示
பைடு நூலகம்
古代外交政策的智慧:和平共处、 互利共赢
现代外交的挑战:全球化、恐怖 主义、气候变化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古代外交政策的局限性:缺乏国 际法、国际组织等现代外交手段
古代外交政策的启示:尊重各国 主权、维护国际秩序、推动全球 合作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职责范围:代表国家或组织, 执行外交任务,如谈判、签
署条约、文化交流等
派遣条件:具备一定的政治、 文化、语言等素质,能够胜
任外交任务
派遣效果:有助于增进国家 间的友谊、促进文化交流、
维护国家利益等
使节在对外关系中的作用
传递信息:使节负责传递 两国之间的信息,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交流。
建立联系:使节通过出使 外国,建立两国之间的联 系,促进友好关系的发展。
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起 源:周朝的“五服”制 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政 策:合纵连横、远交近 攻等策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③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 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④时代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 特征,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 中的民主精神,反映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 愿望,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阅读材料,探究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
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 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
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 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 ——周恩来 材料三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
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 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 同”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 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2)相似之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为粉碎帝国主义破坏亚非会议的阴谋和缓和与会各国间 的矛盾和分歧。“求同”的基础是历史上曾遭受殖民主义的压 迫和剥削,有相同的命运和谋求民族经济发展的共同任务。
史料助读 【史料一】 周恩来:“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
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 周恩来揭露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本质
中国对外贸易PPT30页
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本国的利益。
面对加贸快科易技对发手展,的创敌造对产业作竞法争,优势按。照世贸组织
规则构建产业救济和安全保障体系,加速
制定和完善技术贸易标准与市场准入标准,
启
致力运于用多世边经贸济组合织作的允同许时的,加公强平区贸域经易济手合段作。,合理
示
保护国内产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
积极参与网络贸易,丰富贸易手段。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企业在全球市
认真场的研的企提究高竞业W应T争才O对规更能市则场加在和变激全各化国烈球的的能,竞相力只争关。法有中律技处,术于创领新先能。力在强 1992年克林顿的竞选演说中,他和戈尔
响亮地提出了“技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加这快个科技口发号展。,创我造们产一业竞方争面优应势。该积极发展世界
认真研究WTO规则和各国的相关法律, 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加快科技发展,创造产业竞争优势。
启
致力于多边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示
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
积极参与网络贸易,丰富贸易手段。
我进认国出真应口研提调管究高W整制应TO经 等对规市济措则场发施和变各展,化国的目使的能标之相力关、于。法贸国律易际, 政接策轨目,标利、
三是金属库存高企。受补库存和投融资需求增加影响,有色 金属库存高企。2012年12月底,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铝库 存达520万吨,创历史纪录;中国保税区铜库存达100万吨, 接近全年进口量的30%。
美国对外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国,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特别是美 欧等国都有专门针对中国纺织品和其他产品而制定的保障措施,将对 我国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借鉴美国贸易政策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内外政策
3、没收官僚资本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对于外国在华企业,《共同纲领》规定:凡依靠不平等条约 所取得的一切特权必须取消;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 国计民生的事业必须由国家统一经营;一般企业在服从人民 政府法令的条件下允许其存在,但必须接受我国政府有关部 分的管理和监督。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悍然宣布冻结 我国在美国辖区内的公私财产,并禁止一切在美国注册的船 只开赴中国港口。中国争锋相对,于1950年12月28日发布 《关于管制美国在华财产冻结美国在华存款的命令》,宣布 管制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的一切在华财产。对其他资本主义 国家的在华企业,分别采取管制、征购、征用、代管等措施, 逐步收归国有。至1952年底,基本上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 经济侵略势力。(名词解释或史料分析)
国际国内形势表明,虽然国民党统治被摧毁,中华 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但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 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能否尽快地制止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 稳定经济形势,成为新中国存在和巩固的大事。因 此,新中国初期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把解放战争进 行到底,完成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以最大的 努力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便为大规模 的经济建设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更好的条 件。
根据上述文教方针,人民政府开始对旧有的教育文 化事业进行了改革。 改革旧教育,制定新学制。废除国民党在学校设立 的“党义”、“公民”等课程和教材,开设政治经 济学、新民主主义论等新课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指导教育工作,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 帝国主义手中收回各种文化教育、宗教事业的自主 权。为克服旧学制的缺点,人民政府实行新学制, 小学改行五年一贯制;技术学校被列入正规的学校 教育系统;各类学校互相衔接,形成了从初等教育 到高等教育的新的教育系统,保证了城乡劳动人民 子女受教育的机会。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的关系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初期,由于国内困难,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较少。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外交政策的调整,新中国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合作和交流,加快融入国际社会。
从“新中华”到“东方巨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内经济困难和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新中华”政策下,新中国采取封闭的经济和政治策略,主张国家自力更生,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与此同时,新中国也积极参与联合国工作,加强国际关系建设。
到1950年代末期,随着建国初期政策的取得成效,国家经济逐渐恢复。
新中国开始采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在1955年才加入的亚非会议上,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联合,呼吁西方国家结束对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殖民剥削和掠夺。
在60年代至80年代,随着文化大革命和外交政策的调整,新中国再度与国际关系疏远。
中国和苏联矛盾升级,导致中苏关系破裂,对外贸易和合作也大幅减少。
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随后,中国开始向国际社会发出和平、外交的信号,并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至21世纪,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地缘政治的重要力量。
中国成为引领全球化的国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为一个跨越四个时代的国家,由“新中华”变为“东方巨人”,并与世界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系。
启示此外,新中国与世界的接触,也强调国家的独立自主,决策的自主性以及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一点对于中国进行自身发展非常重要。
专题五: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
专题五: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一、近代中国的外交1.特征:屈辱外交2.本质:投降卖国3.近代外交史实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③南京国民政府: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
4.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①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不独立。
②近代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③近代中国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统治者卖国投降。
二、新中国的外交1.本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现代外交(特征、政策、原则、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意义、出发点、启示)——参考八下第五单元知识体系。
3.50年代、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外交的国际形势5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70年代:①70年代经济危机,美国受到打击;②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同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③西欧、日本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④第三世界兴起(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⑤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
改革开放后: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三、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带给我们的启示①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社会制度和综合国力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②提升综合国力,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中美关系一、中美关系的特征:由对抗走向合作二、对抗史实近代: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英法帮凶;②参加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③一战后华盛顿会议,迫使中国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④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示范教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设计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包括外交政策、外交目的、外交活动、外交地位和外交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中国外交是屈辱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从高考命题趋势来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现实联系密切,是考查重点。
从全书来看,本单元上承中国政治活动史,下启世界政治活动史,是中国政治活动史的收尾部分。
掌握好本单元是学好中国政治史和国际关系史的关键。
本单元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意义。
主要内容包括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重大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实践、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方面走过的基本历程及其重要成就,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理解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有些知识点,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在初中学习过,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探究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以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确立发展和整体意识,从世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学习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感悟领导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重点: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及本身综合国力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难点:正确把握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特点(原则性、灵活性)。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中国奉行“一边倒”为中心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课件1
【拓展延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
政策”的不同 (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 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 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过关题组】 1.右图中的文字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 万岁”。它所揭示的中苏关系的时代背 景是 (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解析】选A。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片 信息可知,当时中国与苏联关系非常友好,由此可判断这应该是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事情。故选A。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 适用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既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 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 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 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 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 系中的一大创举。
3.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革命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 革命的最终前途是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借鉴社会主义 国家的经验,取得它们的支持和合作。
4.党的外交政策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该政策。早在1949 年6月30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就提出新中国 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的外交
C.印度
D.日本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迁移和运用能力。由图片中的 时间可判定第一号国书的接受国应是苏联,因为它是第一个
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5.(2010·台州高一检测)2009年6月25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创建55周年,55年前的6月28日、29日,„„三国领导人一 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边关系。其中“三国” 除中国、缅甸外,还有( A.越南 B.朝鲜 C.印度 ) D.老挝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能力。A、B两项过于绝对,分歧 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解决的, 这些原则只是解决问题的准则;C项不全面,不仅得到亚非国 家的认可,其他很多国家也认可。D项揭示了其受认可的原因。
5.“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
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 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国 政府倡导的“这些原则”提出的历史场合是( A.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 B.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谈判 C.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 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 )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 了基础。 (3)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 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 隆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片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两次重大
外交活动的场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它包括哪些具 体内容? (2)“这些原则”对新中国外交的发展有何意义? (3)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 议?参加这两次国际会议对新中国外交发展有何意义?
外交礼仪ppt课件
回复礼仪
及时回复来函,表达感谢和敬意 ,注意回复的语气和措辞,保持 专业和礼貌。
06
国旗、国歌与国徽礼仪
国旗升降礼仪
升旗仪式
在升旗时,应保持肃立,目视国旗,不得有 任何不敬之举。
国旗悬挂
在重要的建筑物上,应悬挂国旗,并确保其 干净、整洁、无破损。
降旗仪式
降下国旗时,同样需要保持肃立,目视国旗 ,不得有任何不敬之举。
详细描述
外交礼仪起源于古代的宫廷礼仪,随着国家 间交往的增多而逐渐发展起来。在历史上, 不同国家和文化对外交礼仪有着不同的影响 ,如欧洲的骑士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等。 现代外交礼仪逐渐摒弃了繁琐的仪式和规矩 ,趋向于简洁、实用和灵活,但仍需遵循一 定的规则和惯例,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
02
外交礼仪的基本原则
餐桌次序
按照主位、客位、陪同的 顺序依次入座,主人或主 宾先动刀叉。
餐饮语言与行为规范
敬酒与祝酒
在宴会上应适时向主人或 主宾敬酒,同时表达祝福 之意。
交谈
在用餐过程中应注意言谈 举止,避免大声喧哗或交 头接耳。
注意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等。
05
商务礼仪
商务会议礼仪
物。
拜访过程
准时到达,注意礼仪细节,如敲门 、自我介绍、赠送礼物等,保持谦 逊和尊重。
接待礼仪
根据来访者的级别和身份安排接待 规格,确保接待地点整洁、有序, 遵循礼貌用语和接待程序。
商务信函往来礼仪
信函格式
遵循正式的信函格式,包括抬头 、正文、结尾、落款等部分,使 用适当的称呼和敬语。
内容表达
言简意赅,表达清晰,避免使用 模糊或含糊的语言,确保信息准 确无误。
新中国初期政治巩固、外交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提示】本专题主要讨论的是新中国政治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内容包括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确立、曲折发展和完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
我们可以将中国近代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与课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进行简略对比,进而加深我们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内容的理解;我们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和探讨20世纪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政治建设举步维艰,甚至一度陷入瘫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建设步入法制的轨道。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儿女的共同心愿。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的完全同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香港、澳门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了光明的前景。
【知识储备】1949.3,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由乡村转移到城市;1949.9,中国政协一届会议召开,制定《共同纲领》代行宪法;1954.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1966——1976,文化大革命;1976——1978,徘徊前进的两年;1978.1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前提示】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2.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中英建交内幕
中英建交内幕:蒙哥马利不知西藏在中国之内(1)历时22年建立大使级关系。
英国是较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并愿意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但是,直到1972年,双方才正式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这一过程经历了整整22个年头。
这是因为英国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在联合国内又追随美国,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
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坚持原则,与之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终于使英国政府放弃了“两个中国”、“台湾地位未定论”的错误立场,让中英外交关系走上了正常健康的轨道。
一面承认新中国,一面与国民党保持联系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即1950年1月6日,英国从自身在华的利益出发,就指派其前驻华领事高来含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周恩来外长的照会,通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自本日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之政府;愿意在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并准备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互派使节;在未任命大使前,指派其当时在南京的胡阶森秘书作为过渡时期的临时代办。
同一天,英国外交部在记者招待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明,但又声称不改变同美国一起“反对共产主义的长期目标”,并要继续同台湾国民党集团“保持实际上的联系”。
10月9日,周恩来外长复照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基础上与英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并接受胡阶森为英国政府的代表来北京就建立外交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然而,英国政府对于周恩来外长的复照只接受胡阶森为英国政府代表来京谈判建立外交关系问题不理解,认为两国外长换文本身已构成外交关系的建立。
按照国际惯例,两国政府互致承认电文,即是建交的开始。
不过,英国仍然支持国民党集团或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因此,中国政府主张经过谈判,在明确对方对国民党集团的态度后方可建交。
内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启示
济资源,降低运输成本,形成资本集聚,资本集聚按照市场需求会形成产业链,随着产业链的发展,会出现带动地方经济的龙头企业,从而形成区域经济的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会随着沿边口岸城市的联动发展逐渐扩散,从而对劣势区域形成互补效应。
2.创建特色旅游品牌,打造主要沿边口岸旅游黄金路线(1)突出优势,创立主要沿边口岸城市旅游品牌“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所以主要沿边口岸城市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应该突出优势特色,创立主要沿边口岸城市旅游品牌。
绥芬河市在旅游发展方面可以突出其人文特点,开展城市体验游。
开通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市区内有很多中东铁路开通后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
市内道路标志、商店招牌和广告用语多用中俄文版面,绥芬河市民及商家店员均会讲俄语,充满异域风情。
黑河市可以借助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展“两城一家”中俄城市体验游,黑河市还可以充分利用五大连池风景区的独特自然景观和矿泉,实现旅游和康养相结合。
同江市和抚远市可以借助赫哲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将赫哲族文化生活体验与赫哲族生活环境体验相结合,联合打造中国赫哲族旅游第一品牌。
东宁的绿色食品、特产资源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创建饮食与生态相结合的特色旅游品牌。
(2)多地联动,打造主要沿边口岸旅游黄金路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越来越愿意拿出时间和投入金钱在生态旅游和文化项目体验上。
中国的旅游消费呈现出以休闲度假为主、特色旅游产品需求旺盛、体验式消费增加等特点。
黑龙江省主要边境口岸城市面对的旅游市场不仅来自国内,还有更广阔的俄罗斯消费市场亟待开发。
黑龙江省主要沿边口岸城市旅游黄金路线可以分为对内对外两条线。
对外旅游黄金路线可以通过黑河市、绥芬河市利用公路铁路打造一条“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绥芬河”跨境自驾游旅游线路。
可以通过主要沿边口岸城市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展开短期游,以体验俄罗斯文化与生活为主题的黄金旅游路线,旅游路线的设计可以从一个口岸城市出境,然后在俄罗斯游玩之后在另外的一个口岸城市入境,不同的边境口岸城市之间形成旅游一体化,由境外游带动境内口岸城市及辐射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
第5章 国际贸易中交通运输
1. 西伯利亚大陆桥
西伯利亚大陆桥把太平洋远东地区与波罗的海、黑海 沿岸及大西洋岸连接起来,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大陆桥。 这条大陆桥运输路线的西端已从俄罗斯延伸到整个欧 洲大陆和伊朗等中东各国,其东端也由日本而发展到 韩国、菲律宾、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等地。从西欧 到远东,经大陆桥约13 000公里,比海上经好望角航 线缩短1/2的路程,比经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1/3的路 程,同时,运费要低20%~25%,时间可节省3~5天左
2连云港,经陇海、兰新、北疆等 铁路,出阿拉山口边境,经中、哈、俄、白俄、 波、德、荷七国,直至鹿特丹,全长10 800多公 里,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亚欧间最便捷、快 速、可靠的陆运通道。
3. 加拿大连接东西两大洋铁路
(1) 鲁珀特港—埃德蒙顿—温尼伯—魁北克 (2)温哥华—卡尔加里—温尼伯—散德贝—蒙特 利尔—圣约翰—哈利法克斯(加拿大太平洋大铁 路)。
二国际海运航线海峡示意图国家重要性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扼住马六甲东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霍尔海峡伊朗阿曼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波斯湾沿岸石油出口的要道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峡一国际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海峡海峡示意图国家重要性台湾海峡中国东亚至印度洋地区西欧的航海要道是沟通印度洋太平洋航线之一一国际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海峡海峡示意图国家重要性朝鲜海峡韩国日本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海峡也门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海峡示意图国家重要性土耳其海峡黑海海峡土耳其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一国际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海峡海峡示意图国家重要性非洲罗陀海峡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欧洲英国法国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
3. 美国大陆桥
美国大陆桥是北美大陆桥的组成部分,是最早开辟 的从远东—欧洲水陆联运线路中的第一条大陆桥。 日本在1967年使用的就是美国大陆桥。目前美国大 陆桥运输基本陷于停顿状态,但在大陆桥运输过程 中,却又形成了小陆桥和微型陆桥运输方式,而且 发展迅速。
课件1: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习近平参加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二十国集团领 导人杭州峰会
谢
谢 观
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3)20世纪70年代 ①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 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 大使级。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④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堂导入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
பைடு நூலகம்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右图是习近 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什么成就? 对!外交成就。那么,当代中国的外交有何政策演变?成就如何?这些正是 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3)创新性: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 重要政治基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2.意义 (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 基础。 (2)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①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②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 突破。
探究四 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 阅读以上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
提示:(1)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日益扩大,建交国家数量日益增加。 (2)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和主要矛盾, 制定出正确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③超越意识形态处理国家间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走和平发展道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封闭到开放、从孤立到融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发展,也对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其启示。
1. 从封闭到开放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条件的限制,中国实行了封闭的政策。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中国才逐渐打开国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加速了自身的发展进程。
与此中国也扩大了对外贸易,增加了与世界的经济交流。
2. 从孤立到融入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环境的复杂和中国自身的政治立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相对孤立。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逐渐加强了与世界的交往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
中国成为了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为国际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从边缘到中心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中国逐渐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地位上升到中心地位。
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倡议,推动国际社会朝着多极化和民主化发展。
1. 坚持对外开放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也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
新时代下,中国需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不断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2. 增进合作与互信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化彰显了合作与互信的重要性。
国与国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增进互信,促进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3. 倡导多边主义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化也表明了多边合作的重要性。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加民主和平等的方向发展,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
4. 弘扬和平共处新中国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为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与南斯拉夫建交始末
摘要:南斯拉夫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但中南两国的建交却拖延了五年才实现。
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的变化是中南建交延搁和实现的主要原因。
建国初期,尽管南斯拉夫符合新中国的建交原则,但中国不得不首先考虑苏联的立场和中苏同盟的利益。
随着苏南双方外交关系的恢复以及南斯拉夫与东欧国家关系的改善,中南才最终得以建交。
南斯拉夫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但迟至1955年两国才建立外交关系。
对这段历史,程中原撰写的《张闻天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613页)、裴坚章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74-75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编的《张闻天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下卷第957-958页)等均有提及,但囿于文体等原因,未能详述其过程。
中国驻南斯拉夫首任大使伍修权所著《回忆与怀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93-294页)一书则记述了他所经历和了解的有关情形。
据笔者所及,已有的为数甚少的关于中南关系史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建交以后的历史,也许由于掌握史料的局限,对建交过程着墨不多,亦间有讹误,例如,称中南建交是由中国首先做出决定、南斯拉夫积极响应而得以实现的,这显然不符合史实。
从中国外交部档案馆开放的档案中,笔者涉猎到关于中南建交的第一手资料,遂尝试撰文更为完整地再现这一中国建交史上特殊个案的真实情况。
一、南斯拉夫对新中国的承认与中南建交的搁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南两国都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如中国共产党领导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最大敌后战场一样,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也领导人民发展了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最大敌后战场,经过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同样牵制和消灭了大量的法西斯有生力量,也同样在反抗侵略中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并最终实现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在1945年11月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之后,南斯拉夫没有与中国国民党政府建交,而是继续同情、支持中国革命。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最初的孤立封闭,到逐步开放融入全球化,再到如今的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新中国的外部环境和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变迁、经济交往、国际合作等角度探讨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进行分析。
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
建国初期,中国处于国内外多重压力下,外交政策主要是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核心,与社会主义国家为重要伙伴,与资本主义国家保持敌对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对外开放,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更加积极的角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和国际投资大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平稳器。
这一变化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变革和世界大势的变迁的结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新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往多元化、深度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也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增长。
中国也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的快速崛起不仅为自身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为周边和世界各国创造了更多的合作空间,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这一变化表明,国际合作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与世界的政治互动日益频繁。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加积极主动,通过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安全合作、全球气候治理等领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也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倡导和平发展,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
中国通过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政治沟通和协商,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格局,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重要正能量。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表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表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表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的是苏联。
苏联因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就在开国大典的第二天,苏联政府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表示苏联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共和国的外交史,由此开启崭新的篇章。
晚上10时左右,苏联政府以苏联副外长安德列·葛罗米柯的名义发来承认并立即建交的照会。
苏联政府也任命其原驻北平总领事馆总领事齐赫文斯基为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参赞兼代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的外交图示
【说明】
1、新中国的外交分为四个时期,即1949-5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78年以后。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未变。
3、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议的需要不断调整的。
(1)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建设的需要
(2)调整的过程
①一边倒--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中国推行了“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
外交方针。
又因旧中国的外交是建立在帝国主义侵略之上的屈辱外交,故新中国又推行了“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和“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从而改变了我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一大片--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的外交方针
自新中国成立,世界头号强国,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美国就对中国推行“孤立”和“遏制”政策,从而带动了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
自50年中期起,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对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越来越明显,于是中苏的矛盾逐渐激化。
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已不适于变化了的外交形势,所以中国面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③机动灵活--70年代的外交方针
进入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由原来的强硬攻势逐渐转变为守势,为此美欲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对抗苏联;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
于是中国对美国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措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
并最终结束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不结盟--新时期的外交方针
新时期外交方针调整的出发点,主要是我国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
一是崛起的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二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离心力量不断增大;三是世界上各种力量已形成了几个中心。
因此,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鉴于此,新时期的外交方针调整为“不结盟”“长期开放”“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营造一个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4、主要外交成就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1)第一次建交高潮:新中国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就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就有十七个国家与我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另有八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从而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第二次建交高潮: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由于这一时期新中国推行了“一大片”的外交方针,也由于亚、非、拉一系列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新兴国家不愿听从国际强权势力的摆布,从而出现第二次建交高潮。
这一时期,新中国与柬埔寨、古巴等二十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
这一时期,新中国还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还参加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开拓了外交的新局面。
(3)第三次建交高潮:70年代
由于1972年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带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大规模建交。
这一时期,中国已与西欧、北欧、南欧除安道尔等四个小国之外的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与北美的加拿大,与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边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一时期,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环境大大改善。
(4)第四次建交高潮:新时期
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时期外交方针的调整,我国又与沙特、新加坡、纳米比亚等六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至此中国已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练习】
一、单选题
1、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其深刻内涵是①基本原则是与各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②关键前提是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③根本目的是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④具体政策是团结世界各国人民以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外交方针有所调整,这主要体现在①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政策②与美日关系争取重大突破③加强同亚非拉国家政治经济往来④支援亚非拉各国人民独立解放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政策又作了重要调整。
这主要表现在①估计世界局势将长期趋缓是我国对外方针的一个出发点②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③继续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④作为不结盟国家成员之一,我国将长期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结交重点是()
A、第三世界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西方欧美大国
5、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实行了“两只拳头出击”的外交方针,其出击对象是()
A、苏联强权和美国霸权
B、越南老挝和拉美国家
C、赫鲁晓夫和田中角荣
D、中苏边境和中蒙边境
6、中苏关系由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结盟发展到60年代破坏恶化,其主要原因是()
A、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B、中国奉行独立自主
C、苏联大国沙文主义
D、万隆精神未能普及
7、中美关系由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美对华孤立封锁发展到70年代时期的缓和改善,其主要因素是()
A、中苏两国同盟的压力
B、美苏争霸优势丧失
C、中日关系缓和的诱惑
D、美日矛盾公开激化
8、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议案。
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6届特别会议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
2002年中国北京申奥成功并加入世贸组织协定。
这些现象主要说明了()
A、联合国认识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舞台的主要力量
B、联合国彻底摆脱了受超级大国控制的局面
C、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第三世界联合斗争使霸权主义消失
D、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
据此回答13-15题。
9、结合中国外交历程和世界当前局势可以看出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
A、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
B、加强必要的国际干预
C、发挥联合国维和作用
D、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0、结合中国求索历程和世界经济可以看出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B、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C、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D、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A
6、C
7、B
8、D
9、D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