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一题多解题
初中数学中一题多解的能力培养分析
初中数学中一题多解的能力培养分析随着教改步伐的不断深入,各学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开始应用现代化教学模式,例如多媒体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模式、一题多解模式等,为探索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为提高今后教学水平,本文就个人在教学中“一题多解”的模式进行一些探究。
一、一题多解教学方法的本质研究一题多解是通过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解题方法,进而掌握解题的关键。
它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一道题的解法,进而可能提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解法,使课堂成为同学们合作、竞争、探究、互助的场所,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一题多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出一个这样的题目:小夏是一名初中生,她们宿舍一共有8个女生,根据小夏调查发现,大家的体重都差不多,分别是44kg、40kg、46kg、43kg、47kg、40kg、44kg,加上小夏自己是42kg,请计算一下小夏宿舍女生的平均体重。
笔者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路,然后由学生自行探究寻找多种解题方法。
最后将学生的解题方法罗列出来,一共有两种解法,一种是直接将所有的体重相加然后除以8得出答案,另一种是通过观察发现8个女生的体重都是在40kg幅度围绕,因此,分别将8个女生的体重减去40kg所得的数相加起来再除以8,最后得到的数加上40kg就是所要求的平均数。
通过学生的发言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想到第一种方法,只有少数学生想到第二种方法,经过大家讨论认为第二种解法比第一种解法较为简单便捷,因此,最后一致选择第二种解法当做今后解题的主要解法。
通过一题多解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培养学生逻辑性与条理性。
2、提高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一题多解的题目往往都是涵盖很多个知识点,通常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典型一题多解试题汇编(含解析)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试题)1、若()16x 3-m 2x 2++ 是关于x 的完全平方公式(或完全平方数),则m=2、4的平方根为 ,16的平方根为 3、若2a =时, a 为 。
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的数有 。
4、若64x 1x 2=⎪⎭⎫ ⎝⎛+ ,则代数式=+x 1x 5、若关于x 的方程16-x 3m 4x m 4-x 12+=++无解,则m 的值为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3,4),点P 在x 轴上,若△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是7、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70°,则另两个角分别为8、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9、 在△ABC 中,AB=15,AC=13,BC 边上的高为12,求BC 边的边长为10、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的角平分线把BC 边分为3和4的两条线段,则此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11、若⊙O 的半径为5cm ,某个点A 到圆上的距离为2cm ,则圆心到点A 的距离为12、 若⊙O 中的某条弦AB 所对的圆心角为120°,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为13、已知x满足62x1x22=+,则x1x+的值是14、当-2≤x≤1时,二次函数()1mm-x-y22++=有最大值4,则实数m 的值为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M,点M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4,则点M的坐标为16、若某条线段AB长为2,则该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离A点的距离为17、若△OAB与△OCD是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3:4,∠OCD=90°,∠AOB=60°,若点B的坐标为(6,0),则点A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18、如下图在△ABC中,AB=5,AC=4,点Q从点A出发向点B以2个单位/s的速度出发,点P从点C向点A以1个单位/s的速度出发,若要使△ABC 与△AQP相似,则运动的时间为s。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一、圆的多解题型1、平面上一点到圆的最大距离、最小距离分别是6和2,求圆的直径。
(分点在圆内和圆外两种情况,直径是6+2或6-2)2、圆的两条弦长6和8,半径5,求两条弦的距离。
(分弦在圆心的同旁和两旁两种情况,距离是4+3或4-3)3、半径是4的圆中,长是4的弦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分弦所对的优弧和劣弧对的圆周角两种情况,度数是30或150)4、相切两圆半径分别是4和6,求圆心距。
(分内切、外切两种情况,圆心距是6-4或6+4)5、相交两圆半径分别是25和39,公共弦长30,求圆心距。
(分两圆心在公共弦的同旁和两旁两种情况,是36-20或36+20)6、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是4,BC=4,求角A的度数。
(分圆心在三角形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是30度或150度)二、数的多解题型1、a的相反数是本身,b的倒数是本身,则a-b的值是多少?(倒数是本身的数有1和-1,结果是-1或1)2、平方是本身的数是_____(是0或1)3、a的立方根是2,a的平方根是几?(正数的平方根都有两个,是正负2根号2)4、a、b的平方相等,a+2=3,b-2的差是几?(平方相等的数要么相等要么互为相反数,b是1或-1,差是-1或-3)5、绝对值是5的数与平方根是3的数的和是几?(绝对值是正数的数有两个,和是8或-2)6、数轴上,与表示2的点距离等于6的点表示的数,是倒数等于1.5的数的多少倍?(距离是6的点表示的数是原数加上6或减去6,结果是-6倍或12倍)三、三角形的多解题型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求顶角。
(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顶角30°或150°)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5和6,求周长。
(两边分别是腰和底两种情况,得周长16或17)3、直角三角形两边长3和4,求第三边。
(第三部边是斜边、直角边两种情况,是5或根号7)4、三角形的一个30°角对的边为5,一条邻边是8,求面积。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代数经典集锦---一题多解(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代数经典集锦---一题多解在初中几何的证明和求解中,需要培养学生严密推理论证能力、灵动转化变换思维等方面素养,而在初中代数的计算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掌握整体与局部、特例分析等全方位能力,从而寻求结果,下面以一道经典例题的不同解法,展开思维训练。
1、已知:x y = - 2,则x 2-2xy-3y 2x 2-6xy-7y 2 = .解法一:令x=2,y=-1,则x 2-2xy-3y 2=22-2*2*(-1)-3*(-1)2=4+4-3=5,X 2-6xy-7y 2=22-6*2*(-1)-7*(-1)2=4+12-7=9,所以,原式=59 .李老师点评:本解法是最简单却学生最不容易想到的解法。
原式看起来很复杂,x,y 只给出了比例关系,没有给出具体数值,那么取特例也是满足题设要求的,所以,当没有寻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时,可以取特殊值进行计算。
解法二:由已知比例x y = - 2变形有:x=-2y ┅┅①将①带入原式有:x 2-2xy-3y 2=(-2y)2-2*(-2y)*y-3y 2=5y 2,X 2-6xy-7y 2=(-2y)2-6*(-2y)*y-7y 2=9y 2,x 2-2xy-3y 2x 2-6xy-7y 2 =59 .李老师点评:本解法使用了带入消元法进行解题,带入消元法是解决含有未知数类求值问题最基本的解题方法之一。
解法三:∵x y = - 2,∴x ≠0,y ≠0则将原式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y 2得到:x 2-2xy-3y 2x 2-6xy-7y 2 = = 59=李老师点评:本解法是一种技巧型解法,首先通过观察x,y 的取值情况以及原式中分子分母所含式子,我们会发现:x,y 都不等于0,同时分子分母其实每一项都是二次项(将x,y 都看作未知数),所以分子分母同时除以y2,便可以轻松的将原式化成已知条件中的样子,从而得解。
初中数学几何:一题多解
A D C P B初中数学培优专题: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数学学科的奇妙所在,尤其体现在几何的学习过程之中. 很多学生会从喜欢上几何从而喜欢上数学的原因,就在于几何图形的变换中,对“多解”的追求给他们带来思维创造的快乐. 数学教师在解题教学中也会通过“多解”的呈现和对比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几何的“多解”探索,使笔者又有了新的认识.1 题目呈现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点P 为斜边AB 上一个动点(不与A 、B 两点重合),以CP 为斜边在直线CP 的左侧作等腰直角 CDP ∆,判断ADP ∆的形状并证明.图12 教学过程简录方法一:如图2,过C 点作AB CQ ⊥,连接DQ .易证DQ 平分CQA ∠,∴ 45=∠=∠DQA CQD∴CQD ∆≌AQD ∆(SAS ),∴CD AD =,又∵PD CD =∴DP AD =∴ADP ∆是等腰三角形 图2方法二:如图3,过C 点作AB CQ ⊥,连接DQ .易证CDQ ∆∽CPB ∆,∴ 45=∠=∠B DQC∴CQD ∆≌AQD ∆(SAS )以下同方法一.图3方法三:如图4,过C 点作CP CQ ⊥交PD 的延长线于点Q ,连接AQ . 易证CQA ∆≌CPB ∆∴PB AQ =, 45=∠=∠CBP CAQ∴ 90=∠QAP . 在等腰直角CPQ ∆中,D 点是PQ 的中点, 图4 ∴在PAQ Rt ∆中,PQ AD 21=,∴DP AD =∴ADP ∆是等腰三角形 . 方法四:如图5,过点C 作CD CM ⊥,过P 点作PD PM ⊥ 交CM 于点M ,过C 点作AB CQ ⊥交AB 于点Q ,连接QM ,BM . 易证四边形CDPM 为正方形,QM 平分CQP ∠,∴ 45=∠=∠PQM CQM , 图5∴CQM ∆≌BQM ∆(SAS )∴CM BM =,又∵PD CM =∴PD BM =易证CMB ∆≌CDA ∆,∴AD BM =,∴DP AD =∴ADP ∆是等腰三角形 .方法五:如图6,过点C 作CD CQ ⊥,过P 点作PD PQ ⊥交CQ 于点Q ,过点D 作AB DM ⊥交AB 于点M ,过点Q 作AB QN ⊥交AB 于点N .易证PDM ∆≌QPN ∆,CQB ∆≌CDA ∆. 图6∴PD PQ =,AD QB =,CQB CDA ∠=∠, 90=∠+∠PDM PQN . 又∵ADC CMB ADC ADP ∠-=∠-∠-=∠27036090-∠=∠-∠=∠CQB CQP CQB PQB∴ 180=∠+∠PQB ADP ,∴ 90=∠+∠ADM BQN ,∴DAM BQN ∠=∠,易证ADM ∆≌QBN ∆,∴QM AD =,∴DP AD =∴ADP ∆是等腰三角形 .3 对解法的再认识该图形简单又漂亮,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初二几何里学的常见的辅助线的构造都可以在该图形中呈现.比如方法一,看到等腰三角形想“三线合一”,故过C 点作AB CQ ⊥交AB 于点Q ,由于CD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得到了常见的基本图形,如图7:如果CDP ∆为等腰三角形,QP CQ ⊥,那么连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DQ ,则DQ 是CQP ∆的外角平分线,即45=∠=∠DQA CQD ,我们平时称该图形为“钻石三角形”. 再由CQD ∆和AQD ∆对称全等,得结果.与方法一类似,还可以构造“钻石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如图5. 由等腰 图7 直角CDP ∆想到构造正方形CDPM ,那么在图形CQPM 中,如图8:因为CM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QP CQ ⊥,所以连接QM ,则QM 平分CQP ∠.(“钻石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其它见方法四.在原题中,如图1,仔细观察该图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对另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形式(简称“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对底”),我们还可以想到“加倍或减半”进行构造. 图8“加倍”如图4,就得到了共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PQ ∆和CBA ∆,构造“手拉手”基本模型,得全等,即CDP ∆≌CQA ∆.其实图5当中构造正方形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加倍”,同样可构造“手拉手”基本模型.“减半”即把CAB ∆减半 ,如图3. 减半之后就得到了两个底角对底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CDP ∆和CQB ∆.那么通过“边对边、底对低”可得三角形相似,即CDQ ∆和CPB ∆相似,既而得到 45=∠=∠B DQC ,具体思路见方法二.或者看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想到构造“三垂直”,如图6. 但这种方法要比其它方法复杂一点,就是要看到ADP ∠和PQB ∠互补,证明方法见方法五. 不过该方法也有它特别的一面,就是再往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ADP ∆和BQP ∆不仅都是等腰三角形,而且面积也相等.综上以上五种方法可用一句话总结:过C 点通过旋转或翻折构造全等或相似.几何图形很神秘、很美妙、很漂亮,经常会有让人看它一眼就再也无法忘记的特别存在. 我们就是这样被它吸引着,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它们各自的独特美又发现了它们美的通性,而自己的思维与想象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眼界与能力同时也得到了升华.。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六)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六)中考几何母题的一题多解(多变)一、三角形一题多解如图:已知AB=AC,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有BF=CE,连接FE交BC于D。
求证:FD=DE。
证法一证明:过E点作EM ∥AB交DC延长线于M点,则∠M=∠B,又因为∠ACB=∠B∠ACB=∠ECM=∠M,所以CE=EM,又EC=BF 从而EM=BF,∠BFD=∠DEM则△DBF≌△DME,故FD=DE;证法二证明:过E点作EM ∥AB交DC延长线于M点,则∠M=∠B,又因为∠ACB=∠B∠ACB=∠ECM=∠M,所以CE=EM,又EC=BF 从而EM=BF,∠BFD=∠DEM则△DBF≌△DME,故 FD=DE;证法二证明:过F点作FM∥AE,交BD于点M,则∠1=∠2 = ∠B 所以BF=FM,又∠4=∠3 ∠5=∠E所以△DMF≌△DCE,故 FD=DE。
二、平行四边形一题多解如图4,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E、F在直线AB上,且AE=BF=AB,求证:DF⊥CE.证法一、易知ΔADF、ΔBCE为等腰三角形,故∠1=∠F, ∠2=∠E,又CD∥AB,故∠3=∠F, ∠4=∠E,从而∠1=∠3,∠2=∠4,而∠1+∠2+∠3+∠4=1800,故∠3+∠4=900,表明∠COD=900,所以DF⊥CE。
证法二、如图5,连接MN,则CD=BF,且CD∥BF,故BFCD为平行四边形,则CN=BN=AB,同理,DM=MA=AB,故CN=DM且CN∥DM,得平行四边形CDMN,易见CD=DM,故CDMN也是菱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结论成立。
证法三、如图6,连接BM、AN, 可证ΔAFN中,BN=BF=BA,则ΔAFN为直角三角形,即DF⊥AN,利用中位线定理可知AN∥CE,故DF⊥CE。
证法四、如图7,作DG∥CE交AE延长线于G,则EG=CD=AB=AE,故AD=AG=AF,从而DF⊥DG,而DGCE,故DF⊥CE四\一题多解、多变《四边形面积》1.如图所示,一个长为a,宽为b的矩形,两个阴影都是长为c的矩形与平行四边形,则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初中数学竞赛试卷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解法一:构造辅助线,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
步骤:1. 过点E作EG垂直于AD,交AD于点G。
2. 由于AE=3,AD=4,所以EG=√(AE²-AD²)=√(3²-4²)=√7。
3. 因为EF平行于AD,所以∠EAF=∠ADF=45°,∠EAG=∠ADF=45°。
4. 由于∠EAG=∠ADF,且∠EAF=∠ADF,所以三角形EAG与三角形ADF相似。
5.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AD=EG/DF,即3/4=√7/DF。
6. 解得DF=√74/3。
7. 由于BE=BC-BE=4-3=1,所以BE=DF。
8. 由于AE=AF=3,所以四边形BEFD是菱形。
解法二:利用向量方法证明。
步骤:1. 以点A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点B(4,0),点C(4,4),点D(0,4)。
2. 点E在BC边上,设点E(4,y),其中0≤y≤4。
3. 点F在AB边上,设点F(x,0),其中0≤x≤4。
4. 由于AE=3,所以3²=(4-x)²+y²,即x²-8x+16+y²=9。
5. 由于EF平行于AD,所以向量EF=向量AD,即(4-x, -y)=(0, 4)。
6. 解得x=4,y=4。
7. 所以点E(4,4),点F(4,0)。
8. 由于BE=BC-BE=4-4=0,所以BE=DF。
9. 由于AE=AF=3,所以四边形BEFD是菱形。
解法三:利用勾股定理证明。
步骤:1. 在直角三角形ABE中,AE=3,AB=4,所以BE=√(AB²-AE²)=√(4²-3²)=√7。
2. 在直角三角形ADF中,AF=3,AD=4,所以DF=√(AD²-AF²)=√(4²-3²)=√7。
3. 由于BE=DF,所以BE=DF=√7。
初中数学 一题多解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
最近,有很多人在讨论一题多解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引起了特别大的兴趣。
一题多解指的是一道数学题可以用多种方式解决的问题。
一题多解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并能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问题,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
首先,一题多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在解决一题多解的问题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更多的解决思路。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知识。
其次,一题多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学生研究一题多解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学生可以学会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使学生应对不同的数学问题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最后,一题多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解决一题多解的问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创造新的思路,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一题多解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并能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问题,从而更加深刻的理
解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为此,在数学课堂上更多地引入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完整)初中数学一题多解题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题例题一、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出这两个数方法一、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方法二、设较大的奇数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有:x-323/x=2解方程得:x1=19,x2=-1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方法三、设x为任意整数,则这两个连续奇数分别为:2x-1,2x+1(2x-1)(2x+1)=323即4x^2-1=323x^2=81x1=9,x2=-92x1-1=17,2x1+1=192x2-1=-19,2x2+1=-17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方法四、设两个连续奇数为x-1,x+1则有x^2-1=323x^2=324=4*81x1=18,x2=-18x1-1=17,x1+1=19x2-1=-19,x2+1=-17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例题二、某人买13个鸡蛋、5个鸭蛋、9个鹌鹑蛋,共用去9.25元;如果买2个鸡蛋,4个鸭蛋,3个鹌鹑蛋,则共用去3.20元,试问只买鸡蛋、鸭蛋、鹌鹑蛋各一个,共需多少钱?解:设鸡、鸭、鹌鹑三种蛋的单价分别为x 、y 、z 元,则根据题意,得135992512433202x y z x y z ++=<>++=<>⎧⎨⎩.. 分析:此方程组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于只有两个三元一次方程,因而要分别求出x 、y 、z 的值是不可能的,但注意到所求的是x y z ++的代数和,因此,我们可通过变形变换得到多种解法。
1. 凑整法解1:<>+<>123,得5344153x y z ++=<>.<>+<>23,得7735().x y z ++=∴++=x y z 105. 答:只买鸡蛋、鸭蛋、鹌鹑蛋各一个,共需1.05元(下面解法后的答均省略) 解2:原方程组可变形为134292522320()().()().x y z y z x y z y z ++-+=++++=⎧⎨⎩ 解之得:x y z ++=105.2. 主元法解3:视x 、y 为主元,视z 为常数,解<1>、<2>得x z =-0505..,y z =-05505.. ∴++=+-+=x y z z z 05505105...解4:视y 、z 为主元,视x 为常数,解<1>、<2>得y x z x =+=-00512.,∴++=+-+=x y z x x x 1052105..解5:视z 、x 为主元,视y 为常数,解<1>、<2>得x y z y =-=-005112.., ∴++=-++-=x y z y y y 005112105...3. “消元”法解6:令x =0,则原方程组可化为5992543320051y z y z y z +=+=⎧⎨⎩⇒==⎧⎨⎩... ∴++=x y z 105.解7:令y =0,则原方程组可化为1399252332000511x z x z x z +=+=⎧⎨⎩⇒=-=⎧⎨⎩.... ∴++=x y z 105.解8:令z =0,则原方程组可化为1359252432005055x y x y x y +=+=⎧⎨⎩⇒==⎧⎨⎩.... ∴++=x y z 105.4. 参数法解9:设x y z k ++=,则1359925124332023x y z x y z x y z k ++=<>++=<>++=<>⎧⎨⎪⎩⎪..∴<>-<>⨯123,得x y -=-<>0054.<>⨯-<>332,得x y k -=-<>3325.∴由<4>、<5>得332005k -=-..∴=k 105.即x y z ++=105.5. 待定系数法解10. 设x y z a x y z b x y z a b x a b y a b z ++=+++++=+++++<>()()()()()135924313254931则比较两边对应项系数,得1321541931121421a b a b a b a b +=+=+=⎧⎨⎪⎩⎪⇒==⎧⎨⎪⎪⎩⎪⎪ 将其代入<1>中,得x y z ++=⨯+⨯=⨯=121925421321212205105....附练习题1. 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教学研究
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教学研究初中数学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教学研究Һ陈㊀斌㊀(昆山市新镇中学,江苏㊀苏州㊀215300)㊀㊀ʌ摘要ɔ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是数学教师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这两种解题训练模式的构建可以突破原有解题教学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数学习题的解题方法,这对其解题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构建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教学课堂,教师需要对其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再从实际教学的开展出发探寻有效教学设计的方法,对初中数学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教学的开展方法进行探究.ʌ关键词ɔ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学研究数学是初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分数比例,为了帮助学生成功通过中考的考验,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数学习题的筛选,引领学生进行 一题多解 的研究,带领学生思考解题的多种方法,再通过习题变形设计的研究,来设计变式问题,以此推动学生的解题思考,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解析原题结构㊁融合数学思想㊁设置多解训练㊁构建多变训练㊁引领学生归纳五个方面来开展教学.一㊁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的价值分析一题多解 是多元解题方法的显现,其可以让学生针对一道习题进行多种解题方法的思考.一般而言,每一种解题方法都印证着一条不同的解题思路.多解题的展示与引导解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习题的解法与其背后隐含的解题思维,进而开阔学生的解题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题多变 是变式思想的显现,在 一题多变 的训练设计中,教师将选取典型的习题作为原式,通过题目条件调整㊁问题新拟㊁题目信息倒置等方法将原本的习题转化为多道表现形式不同的习题.此时,教师就可以从习题的不同特征出发引领学生进行训练,并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这一类习题的解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习题的特征进行归纳,并围绕习题的快速解答进行建模设计,构建合理化的解题模型.二㊁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教学的开展方法(一)解析原题结构,分析习题特征原题的解析与研究是帮助学生进行 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 的基础,教师要展示原题,帮助学生认识原题的突出特点,并引领学生深入解析原题.在实际的展示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检索,搜集教学展示所需的习题,并在课上对习题进行展现,重点围绕习题的考查点进行分析,解析相关习题解答需要的条件.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下原题:例题㊀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出这两个数.分析㊀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习题考查的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习题的解题关键是条件中给出的描述语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 .学生可以从一元二次方程的不同未知数设列出发得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 将较小的奇数设为x 将较大的奇数设为x 将x设为任意整数 将两个连续奇数设为x-1和x+1 ,这四种设列方法可以对应四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四种解题方法看似都是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但其切入思考的角度存在差异.通过这一展示,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之后 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的思索研究做好铺垫.为了让学生了解 一题多变 的意义,使其了解相关题目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原题进行调整,构建一些简单的变式题.在变式题的设计上,针对该习题,教师通过调整问法的形式即可生成多个变式,如教师可以将习题改制为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99,求出这两个数 ,通过调整题干的数字大小来实现对题目的简单变更,让学生进行解答.教师也可以将习题改制为 两个连续偶数的积是440,求出这两个数 ,通过题目条件的对应变更,生成与原题相似的变式题.在完成变式题的设计后,教师可将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就变式题与原题的差别进行分析,使其探析题目发生的变化.(二)融合数学思想,研究解题方法解题方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关注 一题多解 的教学,从解题方法的内涵思想入手进行解析,让学生联系解题方法进行分析,找出方法中隐含的解题理念.在实际教学中, 一题多解 的研究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相应空间,帮助学生探寻解答题目的多种解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选择适于学生进行多解探究的例题,并结合问题的解法分析进行多方面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展示.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下习题,引导学生从习题的特点出发来研究相关题目的多种解法:例题㊀某人买13个鸡蛋㊁5个鸭蛋㊁9个鹅蛋,共用去9.25元;若买2个鸡蛋,4个鸭蛋,3个鹅蛋,则会用3.20元,若每种蛋只买一个,需要用多少钱?分析㊀通过简要分析可以得出该题目考查的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但由于题目中只提供了两组等量关系,因此若想分别求出三种蛋的单价是不现实的,但题目所求的内容为三种蛋的共价,所以可以通过式子的变形来求解.在明确了这一思路后,学生就可以围绕学过的数学方法选择方向,寻找有效列式解答的方法.方法一㊀凑整法解:设鸡㊁鸭㊁鹅三种蛋的单价分别为x元㊁y元㊁z元,根据题意可以列出一个由两个式子组成的方程组:13x+5y+9z=9.25㊀①2x+4y+3z=3.20㊀②{通过将方程式相加化简的方式可以得到新式子,①+②3:5x+3y+4z=4.15㊀③将②和③相加可以得到7x+7y+7z=7.35,化简可以得到x+y+z=1.05.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方法应用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利用这一思想可以转换与调整题目的条件,让算式简化,从而得出可以计算解答的式子.在讲授这一解题方法时,教师要注意开展数学思想的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化归思想及其在解题中的实际应用.方法二㊀主元法这一方法是对函数方程思想与化归思想的融合运用,其核心在于将方程的三个未知数进行区别看待,将x,y作为未知数处理,将z视为一个常数,以此对方程变形:通过设列未知数的方式得出方程组:13x+5y+9z=9.25㊀①2x+4y+3z=3.20㊀②{此时视x,y为主未知数,z为常数,使用移项代数的方法可以得到x=0.5-0.5z,y=0.55-0.5z,此时,x+y+z=(0.5-0.5z)+(0.55-0.5z)+z=1.05.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主元法实质上是对函数与方程的运用,选择适当的字母作为主元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在上述习题解答中所使用的主元法,其特征是将未知数进行区别看待,形成一个特殊的数学关系,符合方程思想的构成要求,即从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组)㊁不等式(组)㊁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解读函数方程思想的构成,并展现函数方程思想在常见问题中的运用实例.方法三㊀参数法通过设列未知数的方式得出方程组:13x+5y+9z=9.25㊀①2x+4y+3z=3.20㊀②{再设x+y+z=k,此时可以得到新的方程组:13x+5y+9z=9.25㊀①2x+4y+3z=3.20㊀②x+y+z=k㊀③ìîíïïï观察式子之间的关系,得①-②ˑ3可以消去z,再化简可得x-y=-0.05㊀④③ˑ3-②可以得到x-y=3k-3.20㊀⑤此时通过式子④和⑤可以得到3k-3.20=-0.05,所以k=1.05,此时可以得到x+y+z=1.05.解析㊀上述三种方法对应了三种解题思路,而每一种解题思路还可以延伸出新的解题方法,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教师在进行解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寻找额外的习题解答方法.参数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引入一些与题目研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系的新变量(参数),再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数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其同样运用了化归的数学思想,通过参数的引入,用参数代指一部分数学量,从而将算式转换为有利于解答的形式,从而实现有效解答.通过上述三种解题方法与其对应数学思想的解读,学生就可以在不同解法的研究中认识数学思想的拓展应用价值,获得解题意识和认知的提升.为了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让 一题多解 真正发挥作用,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练习,用练习推动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三)设置多解训练,推动学生探究一题多解 的训练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多种解题方法,从解题方法的探究入手,带领学生认识数学习题解答的多种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选取难度合理且解法较多的习题进行展示,构建有效的多解训练,帮助学生学习解答问题的多种解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给学生展示如下习题:练习题1㊀已知a,b满足ab=1,那么1a2+1+1b2+1=.练习题2㊀已知x+y=1,求x3+y3+3xy的值.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练习题3㊀甲㊁乙㊁丙三种货物,若甲3件㊁乙7件㊁丙1件共需3.15元;若甲4件㊁乙10件㊁丙1件共需4.20元.请问:买甲㊁乙㊁丙各一件需要多少钱?在展示了上述练习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答题目,并要求每名学生至少找出两种解法.在这一环节,为了渗透分层理念,教师可以要求发展较好的学生最少找出3种解题方法,并要求其对解题方法的思路进行整理分析,以便在班级中进行汇报与展示.在学生实际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分析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发展情况,并借助引导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点拨,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四)构建多变训练,促进学生拓展一题多变 的训练需要教师秉持 万变不离其宗 的核心思想,对习题的题干信息㊁提问方式㊁条件构成进行调整,并从学生的实际解答出发来引领学生分析相关的变式题组.在学生解答前,教师需要围绕解题模型的建立与公共解题思路的明确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进行思考.为确保变式题具有较高的质量,教师在设计变式题时要从原式的各个角度思考延伸,选择不同的方向来设置对应的题目.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展示如下习题:原式㊀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可称为中点四边形.求证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变式一㊀按照原式所给条件,求证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变式二㊀按照原式所给条件,求证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变式三㊀一个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问这个四边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原式㊀一个宽为50cm的长方形图案由10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试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变式一㊀一个宽为50cm的长方形图案由20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试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变式二㊀一个宽为100cm的长方形图案由10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试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变式三㊀一个宽为50cm㊁长为100cm的长方形图案由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试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给出变式练习后,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题目进行分析㊁求解.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并予以帮助与引导,让学生总结各个变式题与原题的不同之处.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要认真判定,并引导学生回顾与整理.在学生完成变式题的解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让其尝试着对原式进行变形,然后采用同桌互换的方式来完成相关习题的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为开阔,其创造能力也能得到培养与发展.(五)引领学生归纳,培养模型意识模型意识与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新课标强调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具有较强建模能力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一类习题的解答.为了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与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题多变习题进行分析思考,让其对比原式与变式题,逐一分析其差异,对相关习题进行二次分类.在分类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进行系统总结与整理,构建解答相关题目的有效数学模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依托一题多变教学的进行,引领学生对数学一题多变习题的原式与变式题进行归纳,从公共解答思路中总结出解题的通用方法,建立解题模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让其进行协作探究,教师可以从学生发展入手划分学生小组,并布置针对性的探究任务,让其合作完成整理探究任务.学生在探究思考中,其能力可以得到逐步的提升与发展.结㊀语综上所述,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是开展数学解题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通过解题教学的进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解题理念的发展,有效地推动其解题能力水平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习题的解析研究,从解题方法的多元介绍与习题的变式展示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相关习题的有效解答方法.在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内容后,教师还要依托教学的进行,推动学生进行归纳,发展并培养其模型意识.ʌ参考文献ɔ[1]黄跃惠.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19(28):145.[2]王茁力.初中数学 一题多解 的教学价值[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Z3):99-100.[3]罗春梅. 一题多解 与 一题多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中两道习题“为例[J].散文百家,2019(01):162.[4]秦小刚.初中数学一题多解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1):21.[5]张秀霞.一题多解与 一题多变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10):50-51.。
初中数学的一题多解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育文档
初中数学的一题多解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是逻辑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从解题开始到得出答案,每一步的过程都需要经过层层的计算和推导,因此,学好数学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学好了一种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
为了培养好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从解题方面着手,强化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和水平,鼓励他们用发散式的思维解决同一道数学题,同时积极配合并解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困惑,帮助中学生营造一个活跃轻松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能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收集并处理不同的数学难题.1。
数学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课程创新是促进一切事物进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创新教育是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培养学生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式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一般基于多种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这种可检验中学生是否具有综合学习的能力。
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对他们的学习意识、学习精神、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技巧和方法这几个方面.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最好的时期,这些为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够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数学作为一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作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逻辑性极强的基础课程,在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因此,我们要在对中学生教授数学课程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最关键的位置,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新课标改革的需要。
除此之外,在整体的中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通过培养学生强化一题多解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1 注重选题与课堂气氛。
一题多解的数学题可以培养中学生用发散式的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之初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题,这些数学题既要包括大部分知识点,而且难度不能太高或太低,否则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或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因此教师在选择题型方面要十分仔细,尽可能的通过选题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中考数学模型巧构辅圆解难题一题多解
中考数学模型巧构辅圆解难题一题多解一道题目,11种解法,不同的构造方法,不同的思路,每一种解法都是一道思维的火花,点燃智慧的火焰。
方法一:巧构圆如图,构造△ABC的外接圆,圆心O,过O作OE⊥AB于E,过O作OF//AB,交CD延长线于F.连接OA,OC,AB.∵AD=6,BD=20∴AE=BE=13∴DE=7∵∠ACB=135°∴∠AOB=90°∴OE=13,AO=BO=CO=13√2由辅助线易得,四边形OEDF是矩形.∴OF=7由勾股定理可得,CF=17∴CD=4方法二:勾股定理如图,延长AC,过点B作BE⊥AC延长线于E设,BE=x,因为∠ACB=135°,所以∠BCE=45°,则CE=x,BC=√2x,则勾股定理可得其余线段的长度如上图。
由题很容易得到△ADC∽△AEB,则则CD=4或9√10(多出来一个解,有谁知道为什么吗?).备注:上面的方程很难解!所以虽然这个方法可以解出来,但是不推荐。
如果数字小一点,可以使用。
向另外一边作垂线一样可以求出,如下图:评述:第一种方法,根据135度圆周角所对圆心角是90度,巧妙的构造圆,然后巧妙转化,解决问题。
第二种方法,从135度的邻补角是45度入手,构造直角三角形。
通过勾股定理来解决。
第一种方法辅助线多,构思巧妙,不容易想到,第二种方法容易想到,但是数字比较大,方程难解。
从普通的条件入手,开拓思路,张引路老师的方法还是很巧妙的解法三:面积法如上图,过A作AE//BC,BE//AC交于E点.过E作EF⊥BC于F.因为∠ACB=135°,所以∠CBE=45°∴∴∴解得 x=4简评:这个方法同样存在方程难题的问题,如果数字比较小可以用。
解法三变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表示为直接用三角形面积公式,不过初中没有学过这个公式,还有一个就是sin135°的问题,好的学生可以补充,老师参考一下,拓宽一下思路。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题选编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题选编(Ⅰ)1、已知抛物线y=ax 2经过点(2,-8),若点A 为抛物线y=ax 2上一点,直线AB 垂直于x 轴,线段AB=5,沿y 轴平移抛物线y=ax 2,使之过点B ,求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y=-2x 2+5或y=-2x 2-5)2、已知抛物线y=-x 2+ax-4的顶点在坐标轴上,求a 的值.(0,4,-4)3、若一抛物线形状与y=-5x 2+2相同,顶点坐标是(4,-2),则其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5(x-4)2-2或y=5(x-4)2-2)4、已知函数y=(m+2)42-+m m x +8x-1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则m=_________.(-3或2)5、若抛物线y=2x 2-mx-m 2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B ,且点A (1,0),求点B 的坐标.( (-2,0)或(-21,0) ) 6、已知函数y=mx 2-6x+1(m 是常数)(1)求证:不论m 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都经过y 轴上的一个定点;(2)若该函数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 的值.(0或9)7、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点C 在反比例函数xk k y 122++=的图象上,若点A 的坐标为(-2,-2),则k 的值为( D )A 、1B 、-3C 、4D 、1或-38、二次函数y=x 2-6x+c 的图象的顶点与原点的距离为5,则c=_________.(5或13)9、已知a 、b 、c 、d 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3cm ,b=2cm ,c=6cm ,则d=________cm . (4,1或9)10、已知三个数1,2,3,请你再添上一个数,使它们能构成一个比例式,这个数可以是________.(32,23或6) 11、已知a=4,c=9,若b 是a 、c 的比例中项,求b 的值。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二)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二)1、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实际上是解题或证明定理、公式的变式,因为它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问的同一必然的本质联系,运用这种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从不同方位、用各种途径、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案,这样,既可暴露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增加教学透明度,又能够拓广学生思路,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思维向多方向发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几何证明题。
已知: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OA=4,OB=5,OC=3求∠AOC的度数。
练习:把此题适当变式:变式在△ABC中,AB=AC,∠BAC=90°OA=4,OB=6,OC=2求∠AOC的度数。
变式2: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 ∠BOC=135°试问:(1)以OA、OB、OC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请求出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果∠AOB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当∠BOC等于多少度时, 以OA、OB、OC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2、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是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或者变换题目的形式,而题目的实质不变,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揭示题目的本质,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思索,设法想出解决的办法,从而防止和消除呆板和僵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可以改变条件,保留结论;也可以保留条件,改变结论;或者同时改变条件和结论;也可以将某项条件与结论对换等等。
例如:已知:C 为AB 上一点,△ACM 和△CBN 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求证:AN=BM(分析:如对此题多做一些引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探索一:设CM 、CN 分别交AN 、BM 于P 、Q ,AN 、BM 交于点R 。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
浅谈初中数学一题多解王仲学一题多解是指运用不同的思维途径,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求解同一个问题。
多元化的思维训练,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得到实现。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若能根据已知与要求之间的关系,发散思维,善于联系,多角度深入地思考,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解法。
而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揭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把学生引入胜境,启发学生主动分析、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从而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特殊性、广泛性的深刻理解。
下面结合本人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一题多解的做法。
【关键词】 一题多解 数学 初中 发散思维 解法 知识平行线中的一题多解例题一、如图1,已知AB//CD ,试找出B ∠、BED ∠和D ∠的关系并证明。
我们找出他们的关系是:D B BED ∠+∠=∠。
证明如下:方法一:如图2,过点E 作EF//AB 。
因为EF AB //,所以B BEF ∠=∠;因为CD AB //,EF AB //,所以CD EF //,所以D FED ∠=∠,所以D B FED BEF BED ∠+∠=∠+∠=∠。
方法二:如图3,过点E 作EF//AB 。
因为EF AB //,所以 180=∠+∠B BEF ,即B BEF ∠-=∠ 180;因为CD AB //,EF AB //,所以CD EF //,所以 180=∠+∠D FED ,即D FED ∠-=∠ 180;因为︒=∠+∠+∠360FED BED BEF ,所以)180180(360)(360D B FED BEF BED ∠-+∠--=∠+∠-=∠︒︒ D B ∠+∠=。
方法三:如图4,连接BD 。
因为CD AB //,所以 180=∠+∠BDC ABD ,即)(180EDB EBD EDC ABE ∠+∠-=∠+∠ ;在ΔBED 中,)(180EDB EBD BED ∠+∠-=∠ ,所以EDC ABE BED ∠+∠=∠。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
“一题多变”(一)一、“一题多变”的作用: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1、新课中,实施一题多变,以简单题入手由浅入深,可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
2、习题课中,把较难题改成多变题目,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产生兴趣。
3、学生自己能够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进行改变,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不就题论题,能多思多变。
在完成一个数学题的解答时,有必要对该题的内容、形式、条件、结论,做进一步的探讨,以真正掌握该题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
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必将使人受益匪浅。
二、“一题多变”的常用方法有:1、变换命题的条件与结论;2、变换题型;3、深化条件,保留结论;4、减弱条件,加强结论;5、探讨命题的推广;6、考查命题的特例;7、生根伸枝,图形变换;8、接力赛,一变再变等等。
三、一题多变,挖掘习题涵量:1、变换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即通过对习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变换,而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来研究。
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的品质。
例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E是AD中点。
求证:∠BEC=90°.变换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E是AD中点。
求证:CE⊥BE.变换2: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CE⊥BE., E是AD中点.求证:BC=AB+CD.变换3: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 CE⊥BE.判断E是AD中点吗?为什么?变换4: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CE⊥BE.求证:AE=ED.2、变换题型即将原题重新包装成新的题型,改变单调的习题模式,从而训练学生解各种题型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初中数学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题1.已知a、b为实数,且ab≠0=.2.小明等五名同学四月份参加某次数学测验(满分为120)的成绩如下:100、100、x、x、80.已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相等,那么整数x的值为.3.“五一”期间,某超市推出如下购物优惠方案:(1)一次性购物在100元(不含100元)以内时,不享受优惠;(2)一次性购物在100元(含100元)以上,300元(不含300元)以内时一律享受九折的优惠;(3)一次购物在300元(含300元)以上时,一律享受八折的优惠.在此期间某顾客一次性购物付款252元,那么该顾客比平时购买总价相同的商品(没有优惠的时候)优惠了元.4.已知,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边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5.线段AB的两端点的坐标为A(-1,0),B(0,-2)现请你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得以P、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是6.如图2,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0)、B(-1,-2)、C(2,-2)三点坐标,若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点D的坐标可以是7.已知矩形的长为3,宽为1,现将四个这样的矩形用不同的方式拼成一个面积为12的大矩形,那么这个大矩形的周长是8.如图4,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有一个圆心为O的半圆,请在网格中以O为圆心,画一个与已知半圆的半径不同,且面积相等的扇形.9. 题a:如图5,AB=AC,AD⊥BC于点D,请你在△ABC内部,仅用圆规确定E、F两点,使∠BEC=∠BFC=90°.题b:如图6,四边形ABCD是一个等腰梯形,请直接在图中仅用直尺,准确..画出它的对称轴.10.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要求:1.除图a外再画出三种互不相同的分法,2.像图a一样,注明每个等腰顶角的度数.11..如图8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现再给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接在原图上,使原图形变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分别在图a、b、c中画出不同的拼接方案,并画出对称轴.12.甲同学用如图9所示方法作出了C点,在△OA B中,∠OAB=90°,OA=2,AB=3,且点O、A、C在同一数轴上,OB=OC.(1)C点所表示的数是;(2)仿照甲同学的做法,在如下所给数轴上描出表示-29的点C.13.如图10,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出△A1B1C1和△A2B2C2;(1)先作△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A1B1C1;(2)以图中的O为位似中心,将△A1B1C1作位似变换且放大到原来的两倍,得到△A2B2C2.14.甲、乙两同学对关于y 、x 的抛物线f: 22222y x mx m m =-++进行探讨交流时,各得出一个结论.甲同学:当抛物线f 经过原点时,顶点在第三象限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乙同学:不论m 取什么实数值,抛物线f 顶点一定不在第四象限.(1)请你求出抛物线f 经过原点时m 的值及顶点坐标,并说明甲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2)乙同学的结论正确吗?若你认为正确,请求出当实数m 变化时,抛物线f 顶点的纵横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顶点不在第四象限的理由;若你认为不正确,求出抛物线f 顶点在第四象限时,m 的取值范围.15.已知抛物线2141y x x =++的图象向上平移m 个单位(0m >)得到的新抛物线过点(1,8).(1)求m 的值,并将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写成22()y a x h k =-+的形式;(2)将平移后的抛物线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到x 轴上方,与平移后的抛物线没有变化的部分构成一个新的图象.请写出这个图象对应的函数y 的解析式,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接画出简图,并直接写出y 与1y 之间关系式.16. 已知抛物线m 、n 的解析式分别是关于y 与x 的关系式:2222m y x mx =--22222m y x mx +=--与. (1)对上述两个抛物线说法正确的序号是 ;①两条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一定不在x 轴的上方②在抛物线m、n中,可以将其中一条抛物线经过向上或向下平移得到另一条抛物线③在抛物线m、n中,可以将其中一条抛物线经过向左或向右平移得到另一条抛物线④两条抛物线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为1(2)若这两条抛物线中,只有一条与x轴交于A、B(A点在左)两个不同的点,问是哪条抛物线经过A、B两点?为什么?并求出A、B两点的坐标.17. 某校七年级学生准备去购买《英汉词典》一书,此书的标价为20元,现A,B两书店都有此书出售,A店按如下方法促销:若只购1本则按标价销售,若一次性购买多于1本,但不多于20本时,每多购1本,每本售价在标价的基础上优惠2%(例如买两本,每本价优惠2%;买3本每本价优惠4%,依此类推),若多于20本时,每本售价为12元;B书店一律按标价的7折销售.(1)试分别写出在两书店购此书总价y,B y与购书本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A(2)若某班一次性购买多于20本时,那么去哪家书店购买更合算,为什么?若要一次性购买不多于20本时,先写出y(y=y-B y)与购书本数x之间的函数式,画出其函数图象,再利用函数图象分析去哪家书店买更合算.。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二)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二)1、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实际上是解题或证明定理、公式的变式,因为它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问的同一必然的本质联系,运用这种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从不同方位、用各种途径、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案,这样,既可暴露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增加教学透明度,又能够拓广学生思路,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思维向多方向发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几何证明题。
已知: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OA=4,OB=5,OC=3求∠AOC的度数。
练习:把此题适当变式:变式在△ABC中,AB=AC,∠BAC=90°OA=4,OB=6,OC=2求∠AOC的度数。
变式2: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 ∠BOC=135°试问:(1)以OA、OB、OC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请求出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果∠AOB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当∠BOC等于多少度时, 以OA、OB、OC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2、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是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或者变换题目的形式,而题目的实质不变,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揭示题目的本质,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思索,设法想出解决的办法,从而防止和消除呆板和僵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可以改变条件,保留结论;也可以保留条件,改变结论;或者同时改变条件和结论;也可以将某项条件与结论对换等等。
例如:已知:C 为AB 上一点,△ACM 和△CBN 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求证:AN=BM(分析:如对此题多做一些引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探索一:设CM 、CN 分别交AN 、BM 于P 、Q ,AN 、BM 交于点R 。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习题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习题练习一、思维定势干扰例 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
例2.已知实数a、b满足a2+ 2a = 2,b2 + 2b = 2,求1 + 1的值。
a b二、审题草率例3. 一组数据5,7,7,x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的值为例4. 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3< x < 6,相应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5 < y <-2,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三、忽视了数学的一些规定例5.当a 取什么数时,关于未知数x 的方程ax 2 + 4x -1 = 0只有正实数根?四、忽视图形的位置或形状例6.若圆O 的直径AB 为2,弦AC 为五,弦AD 为也,则S 扇形0co (其中 2s 扇形OCD < S 圆。
)为 ---------------------- 。
例7.为美化环境,计划在某小区内用30m 2的草皮铺设一块边长为10m 的等 腰三角形绿地,请你求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另两边长。
五、忽视了比例线段之间的不同对应关系例8.(江西)如图6所示,已知4ABC内接于圆O, AE切圆O于点A, BC//AE。
(1)求证:△ ABC是等腰三角形;(2)设AB=10cm,BC=8cm,点P是射线AE上的点,若以A、P、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4ABC相似,求AP的长。
一、圆的多解题型1、平面上一点到圆的最大距离、最小距离分别感和2,求圆的直径。
2、圆的两条弦长6和8,半径5,求两条弦的距离。
3、半径是4的圆中,长是4的弦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4、相切两圆半径分别是4和6,求圆心距。
5、相交两圆半径分别是25和39,公共弦长30,求圆心距。
6、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是4, BC=4,求角A的度数。
二、数的多解题型1、a的相反数是本身,b的倒数是本身,则a-b的值是多少?2、平方是本身的数是____3、a的立方根是2, a的平方根是几?4、a、b的平方相等,a+2=3, b-2的差是几?5、绝对值是5的数与平方根是3的数的和是几?6、数轴上,与表示2的点距离等于6的点表示的数,是倒数等于1.5的数的多少倍?三、三角形的多解题型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求顶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题例题一、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出这两个数方法一、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方法二、设较大的奇数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有:x-323/x=2解方程得:x1=19,x2=-1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方法三、设x为任意整数,则这两个连续奇数分别为:2x-1,2x+1(2x-1)(2x+1)=323即4x^2-1=323x^2=81x1=9,x2=-92x1-1=17,2x1+1=192x2-1=-19,2x2+1=-17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方法四、设两个连续奇数为x-1,x+1则有x^2-1=323x^2=324=4*81x1=18,x2=-18x1-1=17,x1+1=19x2-1=-19,x2+1=-17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例题二、某人买13个鸡蛋、5个鸭蛋、9个鹌鹑蛋,共用去9.25元;如果买2个鸡蛋,4个鸭蛋,3个鹌鹑蛋,则共用去3.20元,试问只买鸡蛋、鸭蛋、鹌鹑蛋各一个,共需多少钱?解:设鸡、鸭、鹌鹑三种蛋的单价分别为x 、y 、z 元,则根据题意,得135992512433202x y z x y z ++=<>++=<>⎧⎨⎩.. 分析:此方程组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于只有两个三元一次方程,因而要分别求出x 、y 、z 的值是不可能的,但注意到所求的是x y z ++的代数和,因此,我们可通过变形变换得到多种解法。
1. 凑整法解1:<>+<>123,得5344153x y z ++=<>.<>+<>23,得7735().x y z ++=∴++=x y z 105. 答:只买鸡蛋、鸭蛋、鹌鹑蛋各一个,共需1.05元(下面解法后的答均省略) 解2:原方程组可变形为134292522320()().()().x y z y z x y z y z ++-+=++++=⎧⎨⎩ 解之得:x y z ++=105.2. 主元法解3:视x 、y 为主元,视z 为常数,解<1>、<2>得x z =-0505..,y z =-05505.. ∴++=+-+=x y z z z 05505105...解4:视y 、z 为主元,视x 为常数,解<1>、<2>得y x z x =+=-00512.,∴++=+-+=x y z x x x 1052105..解5:视z 、x 为主元,视y 为常数,解<1>、<2>得x y z y =-=-005112.., ∴++=-++-=x y z y y y 005112105...3. “消元”法解6:令x =0,则原方程组可化为5992543320051y z y z y z +=+=⎧⎨⎩⇒==⎧⎨⎩... ∴++=x y z 105.解7:令y =0,则原方程组可化为1399252332000511x z x z x z +=+=⎧⎨⎩⇒=-=⎧⎨⎩.... ∴++=x y z 105.解8:令z =0,则原方程组可化为1359252432005055x y x y x y +=+=⎧⎨⎩⇒==⎧⎨⎩.... ∴++=x y z 105.4. 参数法解9:设x y z k ++=,则1359925124332023x y z x y z x y z k ++=<>++=<>++=<>⎧⎨⎪⎩⎪..∴<>-<>⨯123,得x y -=-<>0054.<>⨯-<>332,得x y k -=-<>3325.∴由<4>、<5>得332005k -=-..∴=k 105.即x y z ++=105.5. 待定系数法解10. 设x y z a x y z b x y z a b x a b y a b z ++=+++++=+++++<>()()()()()135924313254931则比较两边对应项系数,得1321541931121421a b a b a b a b +=+=+=⎧⎨⎪⎩⎪⇒==⎧⎨⎪⎪⎩⎪⎪ 将其代入<1>中,得x y z ++=⨯+⨯=⨯=121925421321212205105....附练习题1. 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
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答案:24.5吨)2. 有甲、乙、丙三种货物,若购甲3件、乙7件、丙1件共需3.15元;若购甲4件、乙10件、丙1件共需4.20元。
问若购甲、乙、丙各1件共需多少元?(答案:1.05元)平面几何在完成一个数学题的解答时,有必要对该题的内容、形式、条件、结论,做进一步的探讨,以真正掌握该题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
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必将使人受益匪浅。
“一题多变”的常用方法有:1、变换命题的条件与结论;2、保留条件,深化结论;3、减弱条件,加强结论;4、探讨命题的推广;5、考查命题的特例;6、生根伸枝,图形变换;7、接力赛,一变再变;8、解法的多变等。
19、(增加题1的条件)AE平分∠BAC交BC于E,求证:CE:EB=CD:CB20、(增加题1的条件)CE平分∠BCD,AF平分∠BAC交BC于F求证:(1)BF·CE= BE·DF(2)AE⊥CF(3)设AE与CD交于Q,则FQ‖BC21、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以CD为直径的圆交AC、BC 于E、F,求证:CE:BC=CF:AC(注意本题和16题有无联系)22、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以AD为直径的圆交AC于E,以BD为直径的圆交BC于F,求证:EF是⊙O1和⊙O2的一条外公切线23、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作以AC为直径的圆O1,和以CD为弦的圆O2,求证:点A到圆O2的切线长和AC相等(A T=AC)24、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E为ACD的中点,连ED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F,求证:DF:CF=BC:AC25、如图,⊙O1与⊙O2外切与点D,内公切线DO交外公切线EF于点O,求证:OD是两圆半径的比例中项。
题14解答:因为CD^2=AD·DBAC^2=AD·ABBC^2=BD·AB所以1/AC^2+1/BC^2=1/(AD·AB)+1/(BD·AB)=(AD+DB)/(AD·BD·AB)=AB/AD·BD·AB=1/AD·BD=1/CD^215题解答:因为M为AB的中点,所以AM=MB,AD-DB=AM+DM-(MB-DM)=2DMAC^2-BC^2=AD*AB-DB*AB=(AD-DB)AB=2DM*AB26、(在19题基础上增加一条平行线)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AE平分∠BAC交BC于E、交CD 于F,FG‖AB交BC于点G,求证:CE=BG27、(在19题基础上增加一条平行线)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AE平分∠BAC交BC于E、交CD 于F,FG‖BC交AB于点G,连结EG,求证:四边形CEGF是菱形28、(对19题增加一个结论)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AE平分∠BAC交BC于E、交CD 于F,求证:CE=CF29、(在23题中去掉一个圆)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作以AC为直径的圆O1,求证:过点D的圆O1的切线平分BC30、(在19题中增加一个圆)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AE平分∠BAC交BC于E,交CD 于F,求证:⊙CED平分线段AF31、(在题1中增加一个条件)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A=30度,求证:BD=AB/4(沪科版八年级数学第117页第3题)32、(在18题基础上增加一条直线)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作∠BCE=∠BCDP为AC上任意一点,直线PQ交CD于Q,交CB于M,交CE于N求证:PQ/PN=QM/MN32题证明:作NS‖CD交直线AC与点S,则PQ/PN=CQ/SN又∠BCE=∠BCD∴QM/MN=CQ/CN(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BCE+∠NCS=∠BCD +∠ACDNS‖CD,∴∠NSC=∠ACD∴∠NSC=∠NCS∴SN=CN∴PQ/PN=QM/MN题33在“题一中”,延长CB到E,使EB=CB,连结AE、DE,求证:DE·AB= AE·BE题33证明CB^2= BD·AB因EB=CB∴EB^2= BD·AB∴EB:BD=AB:BE又∠EBD=∠ABE∴△EBD∽△ABE∴EB:AB=DE:AE∴DE·AB= AE·BE题34(在19题基础上增加一条垂线)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AE平分CD于F,EG⊥AB交AB于点G,求证:EG^2= BE·EC证明:延长AC、GE,设交点为H,∴△EBG∽△EHC∴EB:EH=EG:EC∴EH·EG= BE·EC又HG‖CD,CF=FD∴EH=EG∴EG^2= BE·EC题35(在题19中增加点F)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AE平分∠BCA交BC于点E,交CD于F,求证:2CF·FD = AF·EF题36、(在题16中,减弱条件,删除∠ACB=90度这个条件)已知,△ABC中,CD⊥AB,D为垂足,DE⊥AC于E,DF⊥BC于F,求证:CE/BC=CF/AC题37(在题17中,删除∠ACB=90度和CD⊥AB,D为垂足这两个条件,增加D是AB上一点,满足∠ACD=∠ABC)已知,△ABC中,D是AB上一点,满足∠ACD=∠ABC,又CE平分∠BCD求证:AE^2= AD·AB题38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PC为⊙ABC的切线求证:PA/AD=PB/BD题39(在题19中点E“该为E为BC上任意一点”)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E为BC上任意一点,连结AE,CF⊥AE,F为垂足,连结DF,求证:△ADF∽△AEB题40:已知,△ABC中,∠ACB=90度,CD⊥AB,D为垂足求证:S⊙ADC:S⊙BDC=AD:DB题41已知,如图,△ABC中,CD⊥AB,D为垂足,且AD/CD=CD/BD,求∠ACB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