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考试
国开作业法律文化-终结性考试73参考(含答案)
题目:部族征战不仅是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藉以形成的特殊途径,也是古代司法官和司法机构产生的重要渊源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传统中国法律是一种刑法和被刑法话的官僚体制组织及行政执行法。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中国古代法中的“刑”具有不容置疑的军事独裁性和专制性,缺乏古希腊与古罗马法上那种城邦公民范围内的民主性和妥协上的平等性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一般认为,雅典城邦提修斯改革标志着雅典城邦立法的完成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最初主要形成于部族之间的征战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法律与宗教伦理在我国的真正分离,大致在汉初至北宋这段时期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传统中国律学的最完备结晶是我国的《唐律疏议》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最后形成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私法主要包括民法和商法,商法是主要的
选项A:对。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的试题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的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A. 法治B. 仁义C. 礼仪D. 忠诚答案:B2. 法治中国建设中,强调的“依法治国”是指什么?A. 以法律为工具治理国家B. 以道德为指导治理国家C. 以人治为主导治理国家D. 以法治为手段,以德治为补充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智E. 信答案:E4. “礼之用,和为贵”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A5. 法治中国的建设,强调了哪些方面的法治原则?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权威性C.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包括哪些方面?A. 家庭礼仪B. 社会礼仪C. 国家礼仪D. 个人修养答案:A, B, C, D7. 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A. 完善的法律体系B. 公正的司法制度C. 公民的法律意识D. 政府的法治实践答案:A, B, C, D8.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A. 传统文化为法治中国提供道德基础B. 法治中国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C. 传统文化与法治相互独立,互不影响D. 法治中国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答案:A, B, D三、判断题9.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与法治中国建设是相悖的。
答案:错误10. 法治中国建设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答:中国传统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为法治提供了道德基础,促进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形成。
同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五、论述题12. 论述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答: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文化强调的是:A. 个人权利和自由B. 集体荣誉和集体利益C. 法律秩序和国家权威D. 科技发展和先进思想2. 中国的法制传统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朝代?A. 商朝B. 唐朝C. 清朝D. 共和国时期3. 下面哪个思想家对中国古代法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A. 孔子B. 毛泽东C. 韩非子D. 鲁迅4. 中国古代的法治传统体现在下列哪个方面?A. 君主专制和法官裁决B. 男尊女卑和等级森严C. 重视礼仪和传统价值观D. 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原则5. 对于传统文化与法治的关系,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传统文化与法治相互排斥B. 传统文化是法治的基础和支撑C. 法治会破坏传统文化的传承D. 传统文化对法治没有影响二、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中国古代法治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中国古代法治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尊孔儒家思想为基础的。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尊重权威、尊重长辈、尊重祖先等方式来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律秩序。
儒家礼仪观念对法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2. 中国古代法治传统与现代法治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中国古代法治传统强调君主专制和等级森严,在权力和权威方面存在较大限制;而现代法治制度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权力制约,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以维护社会公正与秩序。
3. 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于法治中国的发展有何意义?传统文化对于法治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法律基础,对于培养公民的尊法守法意识和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传统文化强调的家庭和社区关系也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4. 简述中国古代法治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古代法治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得社会秩序得以规范,在商业发展、社会交往、刑事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法治传统也促进了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题
l.早期奴隶制法的鼎盛时期是:( c ).A.夏B.商C.西周D.春秋2.中国古代法制由早期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阶段是:( a )。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3.中国古代成文法法律体系全面确立时期是( b)。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4.中国古代传统法制的成熟、定型阶段是:(c )。
A.秦汉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 ( )。
5.中国古代法制走向极端专制的时期是:(d )。
A.秦汉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6.从1927年到1949年的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进行了广泛的立法,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令以及判例,形成了:( c )A.判例法体系B.习惯法体系C.六法体系D.中华法体系7.在中国历史上,对法律制度影响最深的思想理论是:( a )。
A.儒家学派B.法家学派C.道家学派D.墨家学派二、多项选择题l.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是指哪几个时期的法律制度:( abcd )。
A.夏B.商C. 西周D.春秋E.战国2.中国早期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abd )。
A.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B.法律是不公开的C.法律是公之于众的D.法律是不成文的E.以成文法为基本形态3.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有:<abe>A.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法律文化B.有利于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C.古代立法思想可以直接指导现代D.古代法制可以指导具体司法办案E. 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4.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伦理特性表述正确的是:( abcde )。
A.与中国文化中重家族、重血缘、重理的固有特征相对应B.传统法律中表现出“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征C.此决定了古代司法办案中罪的有无、刑的轻重D.在法律上,同样一种行为,由不同主体实施,或是施加予不同的对象,其法律后果截然不同E.“伦理法”的制度在中国古代法中比比皆是。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B )A、实施B、规范C、教育D、惩罚2、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C )A、礼B、义C、理D、法3、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A )A、存异B、趋同C、守一D、无异4、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
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是(B )A、依宪执政B、党的领导C、民主执政D、依宪治国5、6、历史上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辩,指的是(C )的观点。
A、孔子B、董仲舒C、公孙龙D、王阳明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D )A、司法公正B、司法独立C、建立法治政府D、依宪治国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A )定为国家宪法日。
A、十二月四日B、十月二十日C、九月二十日D、九月三十日9、“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是(D )提及的。
A、张延玉B、张英C、寇准D、张居正10、下列属于道德的一般本质是(C )A、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B、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C、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D、道德是一种真诚信服与坚持执行的态度11、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系统提出“法、术、势”概念的是(A )A、韩非B、商鞅C、申不害D、李悝12、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以(A )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A、审判B、司法C、执行D、守法13、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A )工作来抓。
A、长期基础性B、基本C、普遍性D、阶段性14、中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是(A )A、《国家人权行动(2009-2010)》B、《国家人权行动(2010-2012)》C、《国家人权行动(2012-2015)》D、《国家人权行动(2010-2020)》15、道德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的社会功能是指(B )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平衡功能D、评价功能16、(C )认为: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在没有法治精神。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主要指的是什么?A. 礼貌用语B. 礼仪规范C. 礼物交换D. 宗教仪式答案:B2. “法治”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哪部典籍中?A. 《诗经》B. 《尚书》C. 《周礼》D. 《春秋》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智E. 信答案:C4.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法律中体现为:A. 重刑法B. 重视道德教化C. 严格执行法律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5. 中国古代“德主刑辅”的法治思想强调的是:A. 以德治国B. 以刑治国C. 德与刑并重D. 废除刑罚答案:C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以下哪部儒家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B7.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六艺”?A. 礼B. 乐C. 射D. 御E. 书F. 数答案:F8.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体现了哪种法治原则?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可以随意更改C. 法律只对穷人有效D. 法律可以因人而异答案:A9.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A.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兄为弟纲C.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兄为弟纲D. 父为子纲,师为弟纲,夫为妻纲答案:A10. “以德服人”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中的“节”指的是________。
答案:节操12.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规矩13. 中国古代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__。
答案:《孟子》1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中国古代________思想。
答案:民本1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中的________原则。
法律文化考试作业格式-整理版
《法律文化》平时作业学校:学号:姓名:班级:《法律文化》平时作业(一)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最初主要形成于部族之间的征战。
()2.西方古代法(古希腊与古罗马法)是阶级矛盾冲突的产物。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大体处于形成前的萌芽状态。
()4.上古三代的法律分别统称为禹刑、汤刑和九刑。
汤刑是夏朝法律的统称,禹刑是商朝法律的统称,九刑是西周刑律的统称。
()5.夏朝的肉刑,到商汤时经过加工,已演变成完整的五刑,即墨、劓、剕、宫、大辟。
()6.部族征战不仅是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藉以形成的特殊途径,也是古代司法官和司法机构产生的重要渊源。
()7.在古代中国,上古时期,法和刑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法即刑,刑即法。
()8.在古代西方社会认为,一个社会,法律越多意味着问题越多,最理想的社会是没有法律或法律设而不用,达到“无讼”的境界。
()9.中国古代法中的“刑”具有不容置疑的军事独裁性和专制性,缺乏古希腊与古罗马法上那种城邦公民范围内的民主性和妥协上的平等性。
()10.古希腊文明在空间和时间上太广阔和多样,但是仍然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法律体系。
()11.一般认为,希腊雅典城邦德古拉立法标志着成文法在雅典历史中的出现。
()12.一般认为,雅典城邦提修斯改革标志着雅典城邦立法的完成。
()13.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最后形成。
()14.《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典的诞生,也意味着罗马早期法律形成的历程已告结束。
()15.中国古代法的法律可以说是血缘组织分化的产物。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中国史前时期古代法(以刑为中心)的最初形式主要表现为()。
A.死刑B.肉刑C.流放之刑D.财产刑2.梭伦变法将雅典公民分为()。
A.富农B.骑士C.中农D.贫农3.西方法律文化在最初形成阶段具有()等属性。
A.封闭性B.开放性C.社会性D.平等性4.下列关于古希腊雅典和罗马的说法正确的是()。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的“礼”主要指的是什么?A. 礼仪B. 礼貌C. 礼节D. 礼法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易经》答案:D3. “法治”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4. 中国古代的“五常”指的是哪五种道德规范?A. 忠、孝、信、义、礼B. 仁、义、礼、智、信C. 忠、孝、礼、智、信D. 仁、义、礼、智、勇答案:B5.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六艺”?A. 礼B. 乐C. 射D. 书E. 画答案:E6.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A. 法律的制定B. 法律的执行C. 法律的遵守D. 法律的宣传答案:B7.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A.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兄为弟纲C. 君为臣纲、母为子纲、夫为妻纲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子为父纲答案:A8.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德”?A. 忠B. 孝C. 礼D. 信E. 勇答案:E9. 中国古代的“礼”与“法”的关系是什么?A. 礼是法的基础B. 法是礼的补充C. 礼与法是相互独立的D. 礼与法是相互对立的答案:A10.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A. 重刑轻民B. 重民轻刑C. 法律与道德相结合D. 法律与习俗相结合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包括以下哪些?A. 《论语》B. 《尚书》C. 《春秋》D. 《诗经》E. 《礼记》答案:ABCDE12. 中国古代的“礼”在社会生活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家庭关系B. 社会交往C. 国家治理D. 个人修养E. 宗教信仰答案:ABCD13. 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与道德相结合B. 法律与习俗相结合C. 法律与宗教相结合D. 法律与政治相结合E. 法律与经济相结合答案:ABD14.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传统文化是法治建设的基础B. 法治是传统文化的延伸C. 传统文化与法治是相互独立的D. 传统文化与法治是相互对立的E. 法治是传统文化的补充答案:ABE15. 法治中国建设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哪些?A. 重视道德建设B. 强调社会和谐C. 倡导法治精神D. 强调个人自由E. 强调集体主义答案:ABC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与“法”的关系。
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5带答案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明朝将犯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的刑罚是()。
A.发遣B.流刑C.充军D.刺配2.清末新政中设立的向国会过渡的权力机关是()。
A.资政院B.大理院C.谘议局D.修订法律馆3.清代雍正时期实行的重要赋税制度改革是()。
A.两税法B.一条鞭法C.租庸调法D.地丁合一4.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试述该指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
5.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程序是()。
住在富人区的她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D.六礼6.明朝后期实行的新赋税制度是()。
A.青苗法B.两税法C.租庸调制D.—条鞭法7.作为一种审判监督方式,录囚制度始于()。
A.西周B.西汉C.南北朝D.五代十国8.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9.西周将买卖契约称为()。
A.契约B.傅别C.合同D.质剂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颁布于()。
A.晚清政府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1.简述中国古代婚姻解除制度中“七出”的内容。
12.五代时期后周制定的法典是()。
A.《同光刑律统类》D.《显德刑统》13.按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法的分类,《工会法》属于()。
A.行政组织法B.行政行为法中的人事类C.行政行为法中的内政类D.行政行为法中的经济类14.清朝中期以后典权制度完备的主要表现有()。
A.明确“典”的定义B.区分典与卖C.明确出典人的回赎年限D.明确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E.没有明确规定出典人的回赎年限15.依照《唐律疏议》,“同居相为隐”原则在适用中的例外情况有()。
A.犯谋反罪者B.犯谋叛罪者C.犯杀人罪者D.犯盗窃罪者E.犯谋大逆罪者16.折杖法17.《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
中国法律史机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律史机考试题及答案中国法律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及其发展变化的学科。
考试题目和答案通常涉及古代至现代的法律制度、重要法律人物、法律文献以及法律思想的演变等方面。
以下是一套模拟的中国法律史机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周礼B. 秦律C. 汉律D. 唐律疏议答案:B2.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A. 商鞅B. 韩非C. 荀子D. 李斯答案:C3. 明朝时期,负责全国司法审判的最高机构是:A. 刑部B. 都察院C. 大理寺D. 御史台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大清律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案:《大清律例》是清朝的法律汇编,其内容主要包括刑事、民事、商事等方面的规定。
它的特点有:(1)继承并发展了《唐律疏议》的法律体系;(2)强化了皇权,对官员的监督和惩罚更为严格;(3)注重家族伦理,对家庭内部的纠纷有详细的规定;(4)对商业活动进行了规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2. 论述中国古代“礼法合一”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礼法合一”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重要特点,它强调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统一。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1)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礼法的结合使得法律具有了道德的约束力;(2)加强了家族和宗族的凝聚力,家族内部的纠纷往往通过礼法来解决;(3)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法律往往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指导,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
三、论述题1.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并分析其对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从夏商周到明清,经历了从原始的部落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
夏商时期以习惯法为主,西周时期出现了“礼法”,秦汉时期法律制度开始系统化,隋唐时期法律制度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法律的继承性,现代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制度;(2)法律的民族性,现代法律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3)法律的现代化,现代法律体系在借鉴古代法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法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单选题
一、单选题(73题)1、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
A、人治B、权治C、法治D、钱治答案: C2、()要求行政机关对其所实施的社会管理行为负责。
A、合法行政B、程序正当C、权责统一D、诚实守信答案: C3、在我国的什么时期,铜器铭文由原先的铸造工艺发展到了手工凿刻?()A、战国B、西周C、唐朝答案: A4、我国四大民间传说除了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外,还有以下哪部作品?( )A、《封神榜》B、《白蛇传》C、《刘三姐》答案: B5、请问下列作品中哪一副是描绘汴京城内及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的?()A、《清明上河图》B、《朝元仙仗图》C、《春秋尊王发微》答案: A6、在中国的书法工具中,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哪四样书法工具?()A、笔、墨、纸、砚B、棋、琴、画、书C、琴、棋、茶、书答案: A7、现行宪法是于()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A、1982年B、1988年C、1993年D、1999年答案: A8、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不包括()。
A、立法B、执法C、行政D、司法答案: C9、语不惊人,死不休,对谁的评语?()A、杜甫B、李白C、杜牧答案: A10、我国书法史上,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以下哪一位?()A、吴道子画圣B、王曦之C、阎立本答案: B1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什么文化为主体的文化?()A、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B、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C、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D、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农家文化答案: A1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常见的行礼方式?( )A、顿首B、作缉C、握手答案: C13、.请问“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出自我国唐代哪位诗人的笔下?A、杜甫B、杜牧C、陆游答案: B14、在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与“法治中国”同步提出的是()。
A、平安中国B、道德中国C、德治中国D、和谐中国答案: A15、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A、1838年B、1839年C、1840年答案: B16、在我国历史上,”学士”是指什么?()A、学位B、官名C、都是答案: B17、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养成()的习惯。
法宣考试试题
法宣考试试题考试日期:2024年4月22日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的根本制度是:A. 社会主义制度B. 资本主义制度C. 共产主义制度D. 封建主义制度2.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财产公有化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A. 双方自愿签订的合同B. 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C. 双方均认可的赠与合同D.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 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动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A. 直接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诉B.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C. 向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D. 向人大提出质询...(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张三向李四出售一批货物。
合同签订后,李四发现货物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使用。
请问李四可以采取哪些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2. 王五在一家公司工作,因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
公司要求王五赔偿全部损失。
请问王五是否需要赔偿全部损失?为什么?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条件。
考试结束时间:2024年4月22日 11:00请考生注意,考试期间不得携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不得交头接耳,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本试题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实际考试为准。
)。
《法律文化》试题及答案
《法律文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律文化是指:A. 法律的书面形式B. 法律的实践过程C. 法律的精神内涵D. 法律的外在表现答案:C2. 法律文化的核心价值是:A. 法律的权威B. 法律的公正C. 法律的效率D. 法律的普及答案:B3. 法律文化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 法律的制定B. 法律的执行C. 法律的宣传D. 法律的遵守答案:D4. 法律文化的传播方式包括:A. 法律教育B. 法律实践C. 法律研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法律文化对于社会的作用是:A. 规范行为B. 维护秩序C. 促进和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法律文化与法治精神的关系是:A. 相互独立B. 相互影响C. 相互促进D. 相互排斥答案:C7. 法律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 法律体系B. 法律制度C. 法律观念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法律文化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是:A. 无关B. 相互促进C. 相互制约D. 单向影响答案:B9. 法律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法律知识B. 法律意识C. 法律行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法律文化研究的目的是:A. 了解法律B. 应用法律C. 传播法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制度B. 法律观念C. 法律行为D. 法律环境答案:ABCD2. 法律文化的功能包括:A. 规范作用B. 教育作用C. 引导作用D. 评价作用答案:ABCD3. 法律文化的研究方法包括:A. 文献研究B. 实证研究C. 比较研究D. 案例研究答案:ABCD4. 法律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体现在:A. 相互影响B. 相互渗透C. 相互促进D. 相互独立答案:ABC5. 法律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表现在:A. 维护社会稳定B. 促进经济发展C. 保障个人权益D. 提升国家形象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法律文化与法治的关系。
2022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2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就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A.孟子B.老子C.孔子D.fo教2.〔B 〕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根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
A.法B.国家本位C.行政力量D.伦理3.〔D 〕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4.儒家认为〔B 〕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幸福尤为重要。
A.天道自然和谐B.人人和谐C.天人和谐D.家国和谐5.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髓是〔D〕。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B.公正司法,违法必究C.科学立法,严格执法D.依宪治国,依宪执政6.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A〕。
A.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B.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C.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D.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7.全面推动(B),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局部A.共产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C.D.宪法制度8.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B)A.林则徐B.魏源C.龚自珍D.张之洞9.在我国X罪的构成要件中,X罪的主体是〔C〕。
A.商界人士B.事业单位工作人员C.国家工作人员D.企业工作人员10.〔A〕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表达,是真正预防冤案错案的必定选择。
A.疑罪从无B.疑案从挂C.疑罪从轻D.疑罪从有二、多项选择题11.儒家的特征是〔ABCD 〕。
A.尊奉六经B.提倡“中庸之道〞C.崇尚礼乐仁义D.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12.〔CD 〕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标准人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
A.人治B.诚治C.德治D.法治13.法治定义就是法的总揽,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ABC 〕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
A.自由B.人权C.民主D.公平14.宪法是〔ABC〕。
国家开放大学 法学专业 2023年秋季《法律文化》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法律文化》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年级:学号:学生姓名:完成时间:形成性考核成绩记录单形考总成绩:教师签名:日期:《法律文化》作业1(第一讲——第四讲)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空,共40分)1.中西两方“法”的不同,被清末思想家严复注意到,他将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的名著《论法的精神》,翻译书名为《法的精神》。
2.西周时侯,成为习惯法的总称,被认为西周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规范、最高规则的,叫作礼法。
3.战国时期,魏国的政治家李悝,编了一部立法的书,法经。
4.西晋到明朝的一千二百多年中,历朝历代的法律都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宪法”,一类叫“律法”。
5.中国古代“律”的沿革中,有着承上启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包括秦律、魏律、北齐律、唐律和隋律。
6.中国传统法典的另外一条线索就是律例或刑律,就是规定你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的行为规范。
7.在西晋以前,秦朝的“令”和汉朝的“令”,都是指朝廷公布的法令。
8.中国古代的特权阶层,可以分为士族、地主阶级和和官僚集团几大集团。
9.中国古代的平民阶层,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10.中国古代的行业贱民,在明清时期被列为佃农或仆人。
11.中国古代离婚制度中,可以分为三大类,男方单方面离婚,强制性解除婚姻关系的理由,以及双方协议离婚。
12.中国古代的特权阶层中,官僚是帮助皇帝执掌政治权力、实行统治的官僚集团。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4小题,共60分)1、中国古代身份制度具有哪些鲜明的特色?1.等级分明:古代身份制度严格规定了社会各阶层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地位、权利、财富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划分。
这种等级制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变得至关重要。
2.家族观念重:古代身份制度强调家族的观念,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往往是由其家族背景决定的。
家族的荣誉和声望对于个人的社会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
3.官本位思想:古代身份制度中,官位等级在社会地位和权利方面具有很高的权重。
法律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法律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律文化是指:A. 法律制度的总和B. 法律实践的总和C. 法律与文化的结合D. 法律思想的总和2. 法律文化的核心价值是:A. 公平正义B. 效率优先C. 权力至上D. 利益最大化3. 法律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包括:A. 维护社会秩序B. 促进经济发展C. 保障公民权利D. 所有选项都是4. 法律文化与法治的关系是:A. 法律文化是法治的基础B. 法治是法律文化的表现C. 两者没有直接联系D. 法律文化是法治的障碍5. 法律文化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历史传统B. 社会结构C. 经济发展水平D. 所有选项都是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法律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7. 法律文化与民族文化没有关系。
()8. 法律文化的发展是独立于社会进步的。
()9. 法律文化对个人行为没有指导作用。
()10. 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的总和。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法律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2. 简述如何通过法律文化教育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法律文化与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
14. 论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D4. A5. D二、判断题6. ×(错误)7. ×(错误)8. ×(错误)9. ×(错误)10. √(正确)三、简答题11. 法律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文化能够提供社会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其次,法律文化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再次,法律文化能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维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最后,法律文化还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12. 通过法律文化教育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公民了解基本的法律规范;其次,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公民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再次,培养公民的法律思维,使其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通过媒体宣传等手段,增强公民对法律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考试答案
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
(正确)2、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错误)3、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正确4、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
正确5、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
正确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
正确7、东汉时代,把“文化”与“”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
错误8、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
正确9、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
错误10、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正确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2、(依法治国)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心文明。
3、(孟子)就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思想。
3(老子)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4、(国家本位)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
6、(《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7、(等级伦理)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
8、(道德)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
9、(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10、(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
10 (法治)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
10 一个社会普遍的、大众的(法律信仰)是社会法治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10 (严格依法办事)是养成法治思维最核心的要求。
10 (人治)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占据二千余年封建统治。
10、通过儒家“仁学”思想的总结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向(人本位)转化。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
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中国法律文化导论》练习题练习题(一)一、单选题1.法律规范与政策、社会公德等非法律规范相比,其最特别之处在于A.有逻辑性强的文字表述B.可以通过国家机关强制执行C.都有约束力D.都是由国家制定的2.关于行政管理方式,在欧洲传统中,诞生了可预见性原则和公共参与行政决定原则,在中国,行政法学称之为:A.依法行政原则B.合理性原则C.合法性原则D.行政监督原则3.\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最早确立于A.西汉宣帝时期B.曹魏时期C.东汉宣帝时期D.隋代初年4.《唐律·名例》篇规定,\断罪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A.举轻以明重B.举轻以明轻C.举重以明轻D.举重以明重5.由于法律文化对现实生活影响重大,在进行经济交流时,我国民众往往更重视A.合同B.政策C.感情D.道德6.唐代的保辜制度适用于A.坐赃罪B.伤害罪C.十恶犯罪D.贼盗罪7.唐代将有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A.出举B.负债C.借D.贷8.何意志教授认为,西方的法在中国古代的对应物是A.《书经》所称的“法”B.礼C.苗D.过9.设立于明代的廷杖制度,执行廷杖的是A.御史台官员B.刑部官员C.宦官D.锦衣卫10.1980年代初,律师在中国的身份是A.自由职业者B.公务员C.工人D.当事人1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引进了一系列西方近代诉讼审判原则和审判制度,在普通诉讼程序上实行A.四级三审制B.三级三审制C.二级二审制D.三级二审制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称为《中华民国宪法》的宪法文件制定于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B.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工农民主政权时期13.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颁布于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2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14.1980年代后,对于法律的实质及功能学术界出现了新界定,认为应当摒弃把法看成仅仅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观念,同时还应摈弃A、法要调解与保障多元化利益的观念B法律具有政治与社会的双重职能的观念C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的观念D重义务轻权利、重“官”轻“民”、重国家轻个人的观念二、多选题15.人类存在的旨在影响社会行为、规制社会的规范,包括A.法律规范B.伦理规范C.宗教规范D.社会习俗规范16.关于公司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中国第一部公司法是1904年的《公司律》B.新中国最先产生的是有限公司,最早的存在形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C.新中国的公司法最早颁布于1993年D.中国现行的公司法中间只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17.法律文化由下列要素构成:A.法律思想B.法律规范C.法律机构D.法律方法18.《大清现行刑律》的立法变化体现之一是废除了一些传统刑罚,具体而言,不包括以下几种3A.绞刑B.凌迟C.斩刑D.徒刑三、简述19.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商法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八议“的内容及排列先后顺序的内涵。
人们想当官的想法从古至今都是非常强烈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官员的权利可以满足一些人的利欲心,还因为我国历来存在的对官员的优待政策。
所谓“八议”(亲-皇帝亲戚故-皇帝故旧贤-德行出众能-有才能功-立过大功贵-三品以上官员&有一品爵位之人/外戚勤-勤于政务之人宾-前朝投降人员/前朝后裔被尊国宾者),是指古代对八种罪犯罪名需要由皇帝亲自裁定刑法的制度。
为什么“八议”按如此的顺序排列?主要取决于这八类人对于皇帝的重要程度。
前四项首先考虑皇帝的亲人和朋友,其次考虑对国家发展很有帮助的那些德才出众的人。
后四项着重考虑稳定,稳定民心,稳定朝局。
有功之人不可负,有爵位高之人(多为外戚,对朝局稳定较为重要)不可轻决,勤于政务之人不可伤其心,前朝遗留问题也要慎重处理。
综上,“八议”的排列顺序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的,有助于人才选拔,国家安定,稳定民心。
2.古代婚姻中的“七出“和”三不去“。
“七出”(妻子符合任一条丈夫即可休妻):不顺父母(逆德);无子(绝世,古代家族传袭观念重);淫(乱族,家族血统);妒(乱家);有恶疾(危及家人);口多言(离亲);盗窃(反义)。
“三不出/三不去”(丈夫不得任意与妻子离婚的三种情况,看重道义):有所取无所归(妻子无劳动力而无家可归造成国家负担);有更三年丧(替服丧过三年的);前贫贱而后贵(义)。
3.至少列举四个中国古代法律的形式并说明。
刑:主要适用于外族人的不成文法。
通用时期:夏商西周及战国时期。
刑最初以帝王姓命名,代表其权威性,如《禹刑》,《汤刑》,包含最基本的五种刑罚:墨、劓、剕、宫、大辟。
之后到西周,加入流、鞭、扑、赎四项成为九刑,因为是周公辅佐周成王使用,又称为周礼。
刑,通“井刂”,井意味以水为源的家乡,刂指与家乡土地分离,意为背井离乡,可联系流刑思考。
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故其初义为模仿,遵循。
古字为“廌”,象征着一只独角兽,可审理案件,其独角意为具有裁决性。
如春秋战国时魏国的《法经》。
在商鞅变法之后,法变为律。
律:最初指音律(宫商角徵羽)。
古代战时会打鼓用于规范军人行为。
律一直沿用至大清朝。
如《魏律》,《唐律》,《大明律》,《大清律》。
令:令是帝王针对某一项具体事务颁布的命令,它是律的辅助性法律,如隋令《开皇令》,唐令《贞观令》。
4.至少列举三个古代中国掌管司法审判的机构名称。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审刑院督察院5.简答中国古代皇权所具有的“三性“:意义性、可期待性和可控性。
意义性:古代皇帝“何以自信?”天子之名,代天行命。
古代皇帝不仅仅代表皇帝个人,更是代表着整个掌握皇权的组织。
可期待性:不疑用之则信之,猜疑是大敌。
可控性:“忠“选官用人,皇帝须慎重,挑选忠臣良将,臣子忠于皇帝,皇帝才可稳固地把持朝局。
6.中国古代民间合同的称谓及其特征。
中国古代的法定合同成为“契约”。
契,表示把重要的事情刻在竹木上,约,指记载的方式(互文,互释)。
和西方不同,中国最初是为收税而定税,之后才拓展到多方面内容。
古代契约分为红契和白契,红契指用官契纸书写并加盖官府印鉴的官府认同的契约,白契则为仅由“中人”(必有中人,且通常不止一个,不承担责任,只作见证,正所谓“中人不挑担,保人不还钱”)作担保的民间契约。
证明方式:当事人及中人签名;“合同”联体字;骑缝章;指节位置;双方各执一份。
7.中国古代官方的息讼之术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具体体现。
立法上:以秦朝开始设立使用的廷行事为例,廷行事指朝廷使用的判例,设立标准的廷行事以便于官府判案是参考、遵循。
现在的判案中,也有案例库供人查阅参考,从而决定某一特定案件的罪名及量刑。
一方面,以旧案所判为标准,面对人民更有说服力,合民心;另一方面,现在的上下级法院间所存在的指导关系使得它们多使用同一套判案标准,当事人通过上诉往往会获得同样的判决。
这样,就起到了息讼的作用。
司法上:判案过程中采用的四六开原则、差别定理级类似海瑞定理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息讼的效果。
,8.试以”自首减免“和“从一处罚“为例,分析中国古代官府在定罪量刑时如何减轻办案压力的。
自首减免:正所谓法不责众,罚不责众,对于群体案件总是采取主犯重罚,从犯少罚或不罚的策略,当无法确定主从犯时,官府懂得利用人心,推出“自首减免”政策,决定主犯,便于定罪,从而减轻办案压力。
从一处罚:在群体案件中,众多从犯各自的罪名只是整个大的犯罪案件的一小环,犯罪者本身有时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对于全局的影响,并没有主犯的那种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所以采用从一处罚的方式,重点处罚主犯有理可循,且可减轻官府的办案压力。
9.简要概述五服的内容及“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
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是是古代父宗家族社会家事法的一部分,结合了礼教的内容。
“准五服以制罪”(服制越近,以尊犯卑者,处刑越轻;相反则越重。
服制愈远,以尊犯卑者,处刑相对加重;相反则减轻)是说按五服代表的亲属远近关系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其本质是维护家族的等级制,其影响广泛,持续到明清。
10.“制其私,防其欺“,试以中国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剖析中国传统政治分权与集权的循环。
古代帝王通过对官员的清晰掌控从而把握整个国家的运作,所谓不可欺君,皇帝最怕的是受到蒙蔽,所以皇帝需要有一套有效的“统御术”,对于官员,坚持“制其私,防其欺/弊“的原则。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由最初夏商的分封到清代的行省设立,可分为封,郡(州)县,道路,行省四个时期。
每个时期的建立都可以体现政治的分权与集权。
在小地方设立行政机构,这是分权的过程,时间长了,自然会有地方势力膨胀甚至于造反的危机,就需要新的行政机构去打压,去监督,相互制约,这是集权的过程,不断循环往复,实现帝王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11.以春秋战国时代的《法经》、汉代九章律、晋代秦始律、唐代永徽律和明律为例,分析古代中国立法体例和篇目的变化。
12.请以”明镜高悬匾“和”海水朝日图“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官场服饰环境和惩治官员贪污立法为例,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对治理官员贪污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严而不厉“的特点。
明镜高悬匾:朝堂上挂的是“正大光明匾”,代表公正,且示皇帝权威。
上行下效,县令大堂则会挂“明镜高悬匾”。
镜,可正衣冠,明德行,避邪魔。
此匾时时刻刻在警示县令勿自欺欺人,而是要为人民着想,判案公平公正。
海水朝日图:看到朝阳下的广阔海面,给当事人以放松之感,提醒当事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背后是官府希望针对一些民事案件中的矛盾,当事人私下里协商解决的愿望。
除此之外,古代官场官员的服装胸前的图案,因品级不同,官员性质(文武)不同而变化,均有其对官员的监督警示寓意及明确身份尽其本分之意。
古代天子对官员的约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上概述的“法器”部分,另一部分是天子不断任命和定期更新的监督人员(如巡抚)。
但说起官员犯罪后的优待,如“八议”政策,又可见官员福利。
综上可见,天子想尽办法监督、制约官员行为,但在犯罪后又予其福利,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治理官员贪污行为所体现出的“严而不厉”的特点。
13.“窃谓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
“以此评价中国古代处理疑难司法案件所遵循的原则及意义。
从海瑞定理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中国古代处理疑难司法案件所遵循的原则。
海瑞定理大致分为三个:公平定理,差别定理和罪疑从无。
在刑事案件中,针对疑案多采用罪疑从轻/赦的原则。
在民事案件中,针对疑案,第一是四六开原则:双方均有惩罚,但程度差别又不大。
第二是差别定理:经济资产上的弱势保护原则和文化资产上的优势保护原则。
从差别定理中我们可以看出遵循道义和顾全大局的思想。
例如,如当事人为贫民和富民两方,当案件涉及名声名望,多偏袒富民从而保全对其更加重要的名声;当案件涉及财产纠纷,多偏袒贫民从而保全对其更重要的金钱。
1.战国魏国在李悝主持下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
六篇分别为《盗法》、《贼法》、《囚法》(亦作《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基本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四篇,主要是惩治盗贼犯罪的法律规定。
第二部分即第五篇《杂法》,主要是惩治盗贼罪以外其他犯罪的法律规定。
第三部分即第六篇《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原则的法律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的“总则”性质。
首次创立了成文法典的篇章体例结构,对后世各代的法典编纂与立法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两晋南朝时期制定的《泰始律》(也称晋律),以汉律为基础,参考魏律的篇章体例结构,编成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字。
其中保留了汉代《九章律》中的《盗律》、《贼律》、《捕律》、《杂律》、《户律》、《厩律》、《擅兴》七篇,新增或修改了十三篇,即改《具律》为《刑名》、《法例》两篇,分《囚律》为《告劾》、《系讯》、《断狱》三篇,从《盗律》中又分出《请赇》、《诈伪》、《水火》、《毁亡》四篇,新增《卫宫》、《违制》、《诸侯》、《关市》四篇。
《泰始律》总结、借鉴《法经》以来的立法经验,在法典的篇章体例结构与律文条目内容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立法成就。
3.北朝制定的北齐律确定了十二篇的法典体例,为《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共计十二篇九百四十九条。
其后的隋唐《开皇律》、唐朝的《唐律疏议》、宋朝的《宋刑统》都采用了十二篇的体例结构。
可见北齐律对后世法典编纂的影响之重要。
4.隋朝《开皇律》十二篇的篇名依次是: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按照封建统治的需要,对涉及实体法部分的篇目重新排序。
5.唐朝的《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条。
它的篇目设置、体例安排基本仿照《开皇律》,法类似于现代刑法总则的名例律置于律首,有关具体犯罪及其惩罚的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十一篇类似于现代刑法的分则置于其后。
6.明朝的《大明律》共有七篇,三十卷,四百六十条。
篇目有:名例一卷,内分五刑、十恶、八议;吏律二卷,分职制、公式;户律七卷,分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钱债、市廛;礼律二卷,分祭祀、仪制;兵律五卷,分宫卫、军政、关津、厩牧、邮驿;刑律十一卷,分盗贼、人命、斗殴、骂詈、诉讼、受脏、诈伪、犯奸、杂犯、捕亡、断狱;工律二卷,包括营造、河防。
《大明律》突破了隋唐以来律典依十二篇分编的传统,首创按朝廷六部的政务范围分目的新体例。
7.清朝的《大清律例》在结构形式上与《大明律》相同,共分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等三十篇,四十卷,三十门,律文四百三十六条,附例一千零四十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