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系以及永恒发展
请问猫与羊有什么关系?
猫、田鼠、蜂和三叶草 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 相互联系之中。
达尔文曾提到他的一项著名而有趣的发现——“食物 链”。他观察到,在养猫愈多的地方,羊也可以养得愈 多。
原来羊吃的有一种三叶草,这种草是靠丸花蜂授粉的,
而田鼠为吃这种蜂蜜又往往会破坏蜂窝,所以,田鼠多 了,蜂就少,从而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就少。相反,养 猫愈多,田鼠就愈少,丸花蜂因而也就愈多。三叶草就 越繁茂;三叶草愈多,牧草充足,喂的羊也自然就愈多 了。这样,猫、田鼠、丸花蜂、三叶草和羊之间,就形 成了一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食物链。
例如,虽然地球和太阳相距1.5亿公里,但二 者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由于太阳对地球有 巨大的吸引力,地球由于公转对太阳有巨大 的排斥力(离心力),二者的共同作用才使 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旋转,这 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 样地,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人才不可能随 心所欲地想跳多高就跳多高,投掷出去的石 块才不可能飞离地球,而总是要落在地球上。 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引力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
联系的普遍性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 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 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 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 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 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 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 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
联系的普遍性
与住房问题相联 系的其它问题— —牵一发而全身 俱动
在基督山伯爵中,有一段很经典 的蝴蝶效应的故事:
给白菜下砒霜,兔子吃白菜,老 鹰吃兔子,老鹰掉到河里,鱼吃了老 鹰,鱼被别人捉住做菜,毒死了仇 人。。。。。。。
一个人的死和豆角涨价
陕西安塞县副县长的父亲大人去世了,孝 子为父亲大肆操办丧事,把老人本该停放 三五天的丧期适当地控制到了十三天—— 因为停放时间越长,吊唁的客人越多—— 结果来吊唁的客人很多,拉动了当地的内 需,使当地的豆角、青椒、西红柿的价格 每五百克分别涨了0.5元、0.2元、0.2元, 导致了当地家庭主妇们的不满,直言不讳 地说什么“就盼着快点下葬,好使菜价掉 下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普遍联系以及永恒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 系以及永恒发展
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 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 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 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 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 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 系以及永恒发展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 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 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 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 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 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 系以及永恒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 系以及永恒发展
风马牛也相及
1934年夏初,美国东部出现了一股可怕的黑色沙 尘暴。一阵阵黑色的狂风裹着沙尘呼啸而来,铺 天盖地,整整刮了三天三夜,横扫了美国的2/3 国土。狂风过后,生机勃勃的大地一片荒凉,沃 土被卷走,变成了死土,水源干涸,庄稼枯萎, 马牛羊渴死,人员死伤,无家可归。这场沙尘暴 的起因是与滥伐森林,破坏草原植被有关。大片 土壤失去庇护,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成为焦干 细小的粉末……导致了这场灾难。
原来羊吃的有一种三叶草,这种草是靠丸花蜂授粉的, 而田鼠为吃这种蜂蜜又往往会破坏蜂窝,所以,田鼠多 了,蜂就少,从而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就少。相反,养 猫愈多,田鼠就愈少,丸花蜂因而也就愈多。三叶草就 越繁茂;三叶草愈多,牧草充足,喂的羊也自然就愈多 了。这样,猫、田鼠、丸花蜂、三叶草和羊之间,就形 成了一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食物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四(4)
④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殊性: 任何不同事物及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相符的事物也同样如此。所不同的 是,不同领域(如:自然、社会和思维)否定之否定的 形式各具复杂性,(如:同属植物的种子物与根苗物, 其否定之否定的形式各具特点;同属动物的卵生物与胎 生物,其否定之否定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领 会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不能只看单一的形式,必须 依据具体事物的具体内容。 ⑤、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复杂性: 一方面,否定之否定事物的特殊性反映着否定之否定 规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构成事物的复杂条件也无不 如此,如: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显现情况,复杂各异。 2014-11/11-15 15
2014-11/11-15
4-2-3
4、新事物及其不可战胜性
5、否定之否定规律含义及认识要求
8
4-2-3 否定之否定规律主要内容提要
2014-11/11-15
9
1、肯定(或肯定方面)与否定(或否定方面): ①、含义: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是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②、作用:肯定,起着促使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和 维持自身存在的作用;否定,却起着促使事物改变自身 稳定性和引起自身变化直至灭亡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 认为,否定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③、两者的辩证关系:a.两者相互对立相互排斥,肯定 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b.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没有肯定就没有否定,没有否定就没有肯定;c.两者相 互包含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或者说,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
2014年下学期电子教 制作人:株洲市职工大学(工业学校)曹学平
2014-11/11-15 1
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定要搞清楚,吃透,这样面对各种形式的考察方式才能够顺利解题。
下面,小编重点分享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3)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在运动变化中体现出来;变化可以是上升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运动,而发展则是前进性的变化。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转化成其他事物的历史。
方法论:(易考分析题)
坚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如实的把事物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既要了解它的过去,又要分析它的现在,预测其未来。
也就是防止用静止的观点去看问题。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实践
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普遍 联系 的观 点
唯物辩 证法 的总 特征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猫、田鼠、熊蜂和三 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 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 (1)夸大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 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
(2)夸大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人不能两次踏进 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 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2、时间、空间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客观实在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 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二元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的代表:笛卡儿
(2)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 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反映论 可知论
哲学史上,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精神才 是运动的主体。
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3)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 范围内所处的暂时稳 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 范畴,静止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
(4)静止的表现形式
第一、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 第二、没有发生质变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 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 的。
《马哲》第四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多样性
0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总结词
发展的定义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过程。
详细描述
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上升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变化,也包括精神层面的进步。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解决和深化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过程。
指导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方案,避免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
联系的观点
指导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发展的观点
VS
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辩证关系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是克服了肯定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克服了否定阶段的孤立性和静止性而形成的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的认识。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
指导我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要正确对待事物的曲折发展,正确处理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在克服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新事物。
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形式,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无限交替过程。
发展的观点
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马克思(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3.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4.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5.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
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从事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往往是因为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了间接联系。
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变化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具体内容的改变,包括事物的性质、数量、位置、结构、形态等方面的改变;发展是指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鲜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简答)答: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简答)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中心的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1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了完整地把握唯物辩证法学说的科学体系,⾸先必须了解它的总的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就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它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揭⽰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本质的。
第⼀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悉地考察⾃然界或⼈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穷⽆尽地交织起来的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60页)唯物辩证法既然是要回答世界上各种事物、现象的状况究竟是怎么样的,所以,⾸先就要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把普遍联系的观点当作⾃⼰学说的第⼀个总的特征和起点,为此,恩格斯曾⼀再把辩证法看作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21页)⼀、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制约。
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本性。
凡是真实的联系都是客观事物本⾝所固有的联系,⽽不是外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先就是要从客观事物本⾝所固有的联系出发,反对⽤主观臆想的联系强加于客观事物,去代替客观事物本⾝的联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观点,同其他观点⼀样,也是建⽴在唯物论的基础之上的,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这是唯物辩证法同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
诡辩论的⼀个重要特征,就是主观地任意联系,就是从主观臆想出发,把风马⽜不相及的东西联系在⼀起,所以,抛开联系的客观性去讲普遍联系,就会从根本上背离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作中就会犯这样的错或那样的错误,如说什么:“国际上⼀阵风,国内就抛起⼀层浪”等等,把苏联的赫鲁晓夫和中国的刘少奇联系起来,得出了“⽂化⼤⾰命”的错误理论,导致了⼀场灾难,就是证明。
②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也就从根本上坚持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第⼀,从具体事物、现象来看,⼀切事物、现象都不能孤⽴地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现象有某种联系或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点(完整珍藏版)
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常以简答题出现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掌握三大工人运动,常以多选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常以选择题出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二)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联系的基本形式
(六)内容和形式
1.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内容是构成一定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包括事物的内在矛盾以及这些内在矛盾所决
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形式则是事物要素的结构和内容的表现形式。
2.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和形式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内容和形式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对于一定的具体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二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目录content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2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44坚持按唯物辩证法办事55part0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二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PART 物质世界0的2 永恒发展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事物的运动发展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运动的含义
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 处在永恒的运动当中。古希腊伟大的 辩证法思想家赫拉克利特用“万物皆 流”四个字概括了物质世界的这一 性。
运动是指物质的一般变化和过程。
2.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关系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过程——量变质变规律
(二)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引起新的质变,如此交替,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这就是事物 变化和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联系的基本形式
(一)现象和本质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四(2)
7、矛盾的普遍性,即:每一事物发展的自始至终都存 在矛盾,也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普遍 性原理要求人们善于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矛盾分 析法,妥善解决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 点,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8、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体系及各矛盾都有其特点。 9、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前者是 共性,后者是个性;前者是运用矛盾分析法的前提,后 者是正确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前提。 10、正确理解和区分三对矛盾,并懂得矛盾解决办法的 多样性即: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 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2014年下学期电子教 制作人:株洲市职工大学(工业学校)曹学平
2014-10/20-30 1
案
2014-10/20-30
2
物 质 世 界 的 联 系 和 发 展
2014-10/20-30
物质
运动 规律
意识
自 在 世 界 变 为 人 类 世 界
3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A、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区别; C、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2014-10/20-30 21
解析:因为,任何事物或矛盾都是普遍
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即: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体现着普遍性; 白马与马,虽有区别,但也有联系。而“白马 非马”论,只承认了白马与马的区别,否认了 白马与马的联系。所以,“白马非马”论,犯 有片面看问题的错误,属于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我们看问题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全 面的观点或“两点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 于认清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_第三章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40
其次,唯物辩证法认为,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和动力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 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 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任何事物 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 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 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 因而起作用。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就在于事物 内部的矛盾性。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4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代表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具有 强大生命力的事物。所谓旧事物,就是丧 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消亡的事物。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
远大前途的事物。(也是新事物的含义本质)
河流 动物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1
交通
建材 家 房地产业 人类社会是普遍联系的 电
家具 装 修
建筑 行业 机械
物业 管理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2
马克思主义 想
继承 发展
继承 发展
毛泽东思
邓小平理论 继承
发展
继承 发展
“三个代 表”
科学发展观
13
第三章
思维领域是普遍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不论幸福还是不幸
只要他一离开母体 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 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 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 聪明
第三章
甚至光中也有暗
甚至暗中也有光
不少丑恶与自私
隐藏在光的下面
3.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之广
国与国之间,国内各领域
经济 政治 文化
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海啸,克什米尔地震
反对主观臆造和随心所欲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
中国春秋时期,作为中央政府的周王室衰弱,诸侯争 霸,弱肉强食。晋国想灭掉虢国,而虞国和虢国是邻 国,要灭虢国必须经过虞国。于是,晋国国王送给虞 国的国君大量的珍宝美女,向虞国表示友好,提出借 道的要求。虞国的大臣宫之奇向国君进谏说:‚虢国 是虞国的外围。如果虢国被灭亡了,虞国必定也会很 快灭亡。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虞国与虢 国之间就是这种关系呀。‛虞国国君贪图晋国的珍宝 美女,不听大臣们的劝阻,还是答应借道给晋国。这 年冬天,晋国借道虞国,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虢国。在 还师回国的途中,晋军又乘机捉住了虞国国君,灭了 虞国。
你的幸运数字是……
幸运数字一定能带给你幸运吗?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 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 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 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 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 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 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 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
2、联系的普遍性
3、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横向联系、纵向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主要联系、非主要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猫鼠和解?
辽源市东丰县大阳镇的一户普通人家出现了“猫鼠一家亲”的现象
这绝对是个别现象
对于花花的异常表现,我们专门请教了生物学专家, 专家首先明确了一点,这绝对是个别现象。
人类这种高等动物是从古猿这种低等动物进化而来
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食物链而连接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节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据说我国目前出口木筷能换1亿多美元的外汇。
其实这也是得不偿失的买卖。据专家测算:一棵 50年的大树,能为人们创造生态价值、社会价值 20多万美元,而如果将其砍掉做成木筷出售,仅 能换回2000多美元。就因为出口能换回一点“现
利”,就不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 而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此举太短视了。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性质的矛盾,如机械运动中作用与反作用 的矛盾、物理运动中排斥与吸引的矛盾、化学运动中化合和分 解的矛盾、生物运动中同化和异化的矛盾、社会运动中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等等,具有各不相同的性质。
矛盾的特殊性
B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 同性质的矛盾。如,人类在原始社会 和私有制社会就有不同性质的矛盾。
1、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 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的主体是事物 联系包括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联系是相互的
2、联系的特征——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的特征——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 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的各个要素和 环节也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 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
(2)矛盾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 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 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战场厮杀
学术争鸣
批评与自我批评
市场竞争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
《马原》第一章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辩证法 既是世 界观也 是方法 论。
普遍 联系 的观 点
唯物辩 证法 的总 特征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事物 发展 动力 人类 认识 特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2005年多选题第16题)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 “电子邮件的 6 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
实践不是某些个别的活动。
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 动。
(1)实践就是人的想法。
(2)实践就是做事、行动、干活。
(3)实践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4)学习活动是实践。 (5)单个人的活动是实践。 (6)实践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
(7)工业活动、农业活动、商业活动都是实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 质世界是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的,对 立统一规律是世界 联系和发展的根本 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 石,唯物辩证法思想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及其规律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二)两个根本属性
同 一 性 相互依存
相对性
相互贯通——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斗 争 性
相互排斥、相互 分离、相互对立
相 互 联 结
同 中 有 异 异 中 有 同
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绝对性
(三)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1)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3.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4.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5.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
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从事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往往是因为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了间接联系。
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变化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具体内容的改变,包括事物的性质、数量、位置、结构、形态等方面的改变;发展是指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鲜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简答)
答: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简答)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中心的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1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斗争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12.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15.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3.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简答)
答: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原因。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也不会发展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也就是通过使矛盾双方的状况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14.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1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1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一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一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19.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0.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
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21.事物的变化是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2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简答)
答: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4.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还包括一系列其他范畴,主要有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等。
因果联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25.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简答)
答:①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②形式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
③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P71页-P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