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2020年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精品版

2020年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精品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
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 点是表征声音特征的三个要素。 关于声速的估测对学生来讲, 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实验结果 也不是太精确,但是我觉得重要的在于测量方法,这才是学生应掌握的。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 道德修养
重点难点: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具和媒体: 玻璃片、铁钉、音叉及相应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互动和反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请同学们听几种声音: (1)小溪流水,森林中鸟鸣声,配乐诗朗诵,谈谈对这 些声音的感受(声音优美) (2)机器的轰鸣声、公路汽车过路声、建筑工地上的打 桩声(令人厌烦) 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一谈听到的上述声音,有哪 些方面是不同的? 导语二 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 ):同学们 , 在平时 , 你们认 为哪些声音让你心情愉悦 , 哪些声音让你心烦 , 说一说。
三、复习小结:
四、巩固练习 :
⑴拔动琴弦,琴发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⑵击打音叉,小球振动说明什么问题,
⑶敲响音叉 A,音叉 B 也会发声,靠在音叉 B 旁边的小球会
被弹起,你能说明原因吗?
(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声音能在液体、固体、真空中传播吗? 书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讨论交流 ] 如果我们正在上课而旁边有人在欣赏音乐, 那么这“动听的音乐”对我们来说需不需要呢?而对于 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否也不需要呢? [ 拓 展] 1.从物理学角度讲: (1)乐音是四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乐音 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是四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 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 音,都属于噪声。 [ 看一看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案(全册)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全面研究和理解化学上册的知识点和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化学上册的所有章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物质的三态与粒子模型2.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3. 纯净的水4. 酸碱性物质以及中和反应5. 金属与非金属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综合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重要的理论知识和概念。

2. 实验: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4. 提问:及时提问学生,激发他们的思维,检查他们的研究情况。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和概念。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思考。

5. 练:布置课后练,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学生对化学上册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教师教案、学生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关于《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课时安排
- 课时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课时二:纯净物质与混合物
- 课时三:常见物质的化学成分
- 课时四: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课程目标
- 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分类
- 分辨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特征
- 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与重点
课时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 物质的组成与变分
课时二:纯净物质与混合物
- 纯净物质的定义与特征
- 混合物的定义与特征
- 纯净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
课时三:常见物质的化学成分
- 空气的成分及特性
- 水的成分及特性
- 硫酸、氯化钠等常见物质的成分及特性
课时四: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 物质的化学性质定义与分类
-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实验观察法:通过进行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性质
- 图表分析法:通过图表展示物质的成分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与反馈
-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 结合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观察和记录进行评价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和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
- 确保实验安全,学生在实验中要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操作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互动和合作能力
-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优秀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优秀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全集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 教案一:化学基本概念导学- 目标:通过导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 步骤:1. 引入话题,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有哪些基本概念?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

3. 教师梳理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得出化学基本概念。

4. 教师给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5.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概念导入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 教案二:化学基本概念的实验探究- 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并培养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 步骤:1. 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化学基本概念。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4.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互相评价。

5.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构造- 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和练,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构造。

- 步骤:1. 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了解其组成和结构。

3. 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等。

4. 学生进行练,巩固所学内容。

5.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疑惑。

- 教案四:原子结构的实验探究- 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步骤:1. 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原子结构的相关概念。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4.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互相评价。

5.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实验方法。

第三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继续写教案...)。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单元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第一课:物质的分类与性质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物质的性质- 掌握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基本态的特征- 学会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物质性质的观察和比较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类方法:-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的分类: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2. 常见物质的性质:- 固体的性质:形状、颜色、硬度等- 液体的性质:流动性、沸点、密度等- 气体的性质:可压缩性、扩散性、可燃性等3. 化学实验观察物质的性质:- 实验一: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 实验二:观察物质的溶解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提出物质的分类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呈现: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物质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两个小实验,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来验证分类方法的准确性。

4. 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性质特点。

5. 拓展: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性质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重点:- 研究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物质的性质- 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基本态的特征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物的分类方法和性质- 理解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基本态的特征的意义单元二:化学变化与能量转化第二课: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特征-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转化-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并记录实验结果教学内容:1. 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 物质的变化分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颜色变化、气体的生成、光、热等的产生2. 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验证3. 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关系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呈现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引出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的概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的教案,旨在提供全册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资源。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教案介绍:第一单元:物质与反应1.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课时1:物质和物质的变化过程- 课时2: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课时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实验1.2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课时4: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方法- 课时5:物质的元素组成- 课时6:物质的化学性质第二单元:常见物质的理化变化2.1 与燃烧有关的物质变化- 课时1:燃烧与氧气- 课时2:燃烧的条件和剂量- 课时3:金属原子的氧化与还原2.2 与溶解有关的物质变化- 课时4:溶液的基本概念- 课时5:溶液的饱和与过饱和- 课时6:物质的溶解性质第三单元:常见物质的应用3.1 有机化学物质及其应用- 课时1:有机化学物质的分类- 课时2:有机化学物质的特性和应用- 课时3:常见的有机化学物质及其应用3.2 无机化学物质及其应用- 课时4: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应用- 课时5: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应用- 课时6: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应用案例第四单元:分子和离子4.1 分子- 课时1:分子及其运动状态- 课时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课时3:溶液的浓度计算4.2 离子- 课时4:离子的生成和离子方程式- 课时5:离子的检验和离子方程式的应用- 课时6:溶液中离子的反应和电离程度第五单元: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建立和应用5.1 化学反应的叙述- 课时1: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课时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写法- 课时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5.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 课时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应用- 课时5:化学计量计算- 课时6: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案例以上为《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的精品教案全册内容。

教案中包含了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供教师参考和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超详细)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超详细)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超详细)目标和意义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份超详细的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八年级化学课程。

通过本教案的使用,教师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册化学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八年级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八年级化学上册的所有单元和课时内容,具体如下:第一单元:化学的基本概念1. 1.1 化学的定义与化学的研究对象1. 1.2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第二单元:常见物质的组成2. 2.1 物质的构造与组成2. 2.2 常见物质的常见组成第三单元:常见物质的分解3. 3.1 再认识化学变化3. 3.2 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反应第四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4. 4.1 金属的性质4. 4.2 酸碱中和反应第五单元:常见物质的测试5. 5.1 常见物质的测试方法和原理5. 5.2 常见物质的测试实验第六单元:常见物质的提纯6. 6.1 物质的提纯方法与原理6. 6.2 常见物质的提纯实验第七单元:实验操作技能7. 7.1 摸索实验现象与规律7. 7.2 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设计教学方法本教案中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等。

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本教案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作业评价、实验评价和课堂表现评价等。

总结本教案提供了一份超详细的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涵盖了所有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师们可以根据本教案的指导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绪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科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

2. 化学科学的特点的阐述。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实验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讲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化学科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3. 介绍研究对象:物质,包括自然界中的物质和人类社会中的物质。

4. 阐述化学科学的特点:实验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展和创新。

5.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化学的认识和兴趣。

6. 总结:强调化学科学的重要性和学习化学的意义。

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第一节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2. 物质的性质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2. 物质的性质的观察和分析方法的运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性质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兴趣。

2. 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3.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物质和现象,阐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4. 课堂讨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物质的性质,谈谈自己的发现。

5. 总结:强调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和观察分析的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第二节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 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1.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册)一. 单元一:物质的组成1.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辨和描述不同物质的特点。

-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与性质的关系。

- 教学内容:1. 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2. 物质性质的基本分类3. 物质分类与性质的关系1.2 物质的转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物质的转化与性质的关系,能够描述和解释物质的转化过程和性质的变化。

-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转化与性质的关系,掌握物质转化实验的基本步骤。

-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转化过程中的产物形成原理。

- 教学内容:1. 物质的转化与性质变化的概念与关系2. 物质转化实验的基本步骤3. 物质转化实验的现象与解释二. 单元二:溶液2.1 溶液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常见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溶液的形成和性质。

- 教学重点: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掌握溶液的形成条件。

- 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的微观结构和相关概念。

- 教学内容:1. 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和区别3. 溶解实验与实验现象的讨论2.2 饮料中的溶质-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饮料中的溶质种类、含量和功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饮料。

- 教学重点:了解饮料中的常见溶质种类和含量,理解饮料的功能和选择标准。

-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健康的相关知识。

- 教学内容:1. 饮料中的常见溶质种类和含量2. 饮料的功能和选择标准3. 饮料与健康的关系的讨论三. 单元三:空气中的氧气3.1 空气与燃烧-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能够解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过程,并能进行相关实验。

- 教学重点: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燃烧的必要条件和过程。

- 教学难点:理解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作用。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全册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全册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册单元一:化学基本概念课时一:化学简介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掌握分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能够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化学的定义-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2. 分子、元素、化合物- 分子的结构-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点和示例- 物理变化的特点和示例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师生互动,引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并介绍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 讲解分子、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通过示例和实验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3. 案例分析(10分钟)- 给出几个案例,让学生判断是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并解释原因。

4. 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变化类型的区分。

教学方法:-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变化类型。

- 实验观察法:辅助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并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理解。

教学反馈:-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即时纠正和反馈,确保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掌握程度。

单元二:元素和化合物课时一:元素的分类教学目标:- 掌握元素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了解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能够运用元素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元素的基本概念- 元素的分类方法2.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3. 元素的周期律表- 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排列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师生互动,复化学基本概念,引出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2.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并讲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化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化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化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八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的重点知识和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变化与能量- 第一章:物质和化学反应-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过程- 第三章:燃烧与火焰第二单元:物质的构成与性质- 第四章:常见物质的组成- 第五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第六章:酸、碱和盐第三单元:金属与非金属-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 第八章: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第四单元:储能与能量利用- 第九章:化学储能与能量转化- 第十章:电与化学反应- 第十一章:化学工业与化学反应三、教学方法1.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化学知识点;2. 运用实验演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3. 结合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实验,培养其科学研究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综合测试,评估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的理解程度;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并根据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能力;4.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其对化学研究的兴趣和问题。

五、教学资源1.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化学教材;2. 实验器材和试剂;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4. 平面、视频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物质变化与能量,共计9课时;2. 第二单元:物质的构成与性质,共计9课时;3. 第三单元:金属与非金属,共计8课时;4. 第四单元:储能与能量利用,共计9课时。

七、教学备案编写人:[Your Name]编写时间:[Date]。

苏教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化学八上第一节课

苏教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化学八上第一节课

苏教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化学八上第一节课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常见实验操作技术。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 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掌握。

四、教学准备
* 实验教具:酒精灯、试管、试管钳等。

* 实验试剂:酒精、氧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

2. 引入
通过示范一些基础实验操作,如使用酒精灯点燃试管等,让学
生对实验操作有初步了解。

3. 讲解
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反应等,并解释它们
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4. 实践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酒精灯点燃试管内的氧气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5. 总结
通过小结学生所学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并提醒学
生继续努力研究,深入探索化学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
七、作业布置
布置练题,要求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的问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一些化学实物和示范实验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化学的初步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优质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 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 培养科学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的介绍
2. 化学实验操作技巧的训练
3. 科学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讲解相应的实验操作技巧。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4. 实验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5. 总结与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在家中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
-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化学教材
- 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五、教学评估
- 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观察和分析,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 针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布置相应的作业和考试。

以上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具体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详细调整和补充。

祝教案设计成功!。

初中八年级化学教案(全套共36课)

初中八年级化学教案(全套共36课)

初中八年级化学教案(全套共36课)课程简介本套教案是为初中八年级学生编写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包括36个课时的内容。

这些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科学,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套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本套教案的内容包括以下36个课时:1. 化学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3. 元素和化合物4. 元素周期表5.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6. 化学式与化合价7. 物质的变化与反应8. 燃烧与燃烧反应9. 氧化与还原反应10. 酸碱与中和反应11. 盐的产生与识别12. 酸、碱、盐的应用13. 溶液的浓度14. 金属与非金属15.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16. 金属的活动性17. 电解与电解质18. 氧气与氧化反应19. 氢气与还原反应20. 水的结构与性质21. 溶液的酸碱性22. 氯气与氯化反应23. 麻醉剂与防腐剂24. 化学能与能量变化25.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26. 酸碱等价反应27. 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28. 热化学方程式和焓变29. 氧化还原的符号表示法30. 溶解度产品和溶度31. 酸碱中和的计算32. 酸碱水解盐和碳酸盐的析出反应33. 盐酸和碳酸氢铵反应34. 碳酸盐和强酸的反应35. 氧化剂和还原剂36. 化学实验报告教学方法本套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练等。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估教师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提高。

以上是初中八年级化学教案的简要内容概述,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如需详细教案,请联系相关教育出版社或教务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1.1 分子和物质的分类1.1.1 物质的分类- 研究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种类,能够区分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物的特点和组成1.1.2 元素和化合物- 研究目标:认识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与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1.2 物质测试方法1.2.1 分子、原子和离子- 研究目标: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结构和性质1.2.2 物质的测试方法- 研究目标:研究物质的测试方法,能够通过实验确定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测试方法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难点:理解实验结果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依据第二单元:空气与氧气2.1 空气的组成2.1.1 空气的存在- 研究目标: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认识大气结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大气结构和影响因素2.1.2 空气中氧气的特性- 研究目标:认识空气中氧气的特性和重要性,了解关于氧气的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2.2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2.2.1 氧气的制取方法- 研究目标:研究氧气的制取方法,能够通过实验获得氧气-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氧气制取实验的原理和步骤2.2.2 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研究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和安全使用方法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和分类3.1 物质的物理变化3.1.1 物质的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研究目标:认识物质的物理变化及其特点,了解物质状态的转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状态转变的原因和条件3.1.2 物质的物理变化实验- 研究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物质的物理变化,掌握实验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实验结果对物质状态变化的解释3.2 物质的化学变化3.2.1 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研究目标: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特点,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概念3.2.2 物质的化学变化实验- 研究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物质的化学变化,掌握实验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第四单元: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4.1 金属元素的特性4.1.1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对比- 研究目标:认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和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对比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金属元素的常见性质和应用4.1.2 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布和性质- 研究目标:了解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布和性质,认识金属的特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布和性质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金属元素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原理4.2 金属元素的化合物4.2.1 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的反应- 研究目标: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结果和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和特性- 教学难点:理解金属氧化反应的实质和表达方式4.2.2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研究目标: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的大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课时一:什么是物质
- 目标:掌握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 教学内容:
- 物质的概念及特点
- 物质的分类方法
-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介绍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3.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理解不同种类的物质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5.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二:物质的性质
- 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观察物质的方法
- 教学内容:
- 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 观察物质的方法
- 教学步骤:
1. 复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分类方法
2. 介绍物质的性质及分类,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
3. 引导学生探索观察物质性质的方法,如观察颜色、形状、气味等
4. 利用实验演示和示意图展示不同物质的性质
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物质性质
6.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三:物质的变化
- 目标:认识物质的变化和掌握观察物质变化的方法
- 教学内容:
- 物质的变化及分类
- 观察物质变化的方法
- 教学步骤:
1. 复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2. 介绍物质的变化及分类,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3. 引导学生探索观察物质变化的方法,如温度变化、气体产生等
4. 利用实验演示和实例展示不同物质的变化
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物质变化
6.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继续编写教案)。

仁爱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仁爱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仁爱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规范- 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二、教学重点- 研究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三、教学难点- 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公式- 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技巧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物质及其性质1.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研究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性质的描述- 进行与物质性质相关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物质不同性质的背后原因1.2 物质的变化- 研究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进行物质的变化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不同变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第二单元:纯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1 纯净物质的分类- 研究纯净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纯净物质的特点- 进行分类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探讨纯净物质的应用领域2.2 纯净物质的性质- 研究纯净物质的性质描述和表示方法- 进行与纯净物质性质相关的实验- 思考纯净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的关系第三单元:溶液及其制备3.1 溶液的性质- 研究溶液的定义和性质描述- 进行与溶液性质相关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理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3.2 溶液的制备- 研究常见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 进行溶液的制备实验,掌握制备技巧- 思考溶液的应用领域和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五、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有全面的了解。

-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录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掌握化学中常见的实验技巧和安全知识。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探索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化学与生活2. 第二章:空气3. 第三章:水4. 第四章:溶液5. 第五章:离子反应6. 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7. 第七章:碳与有机物8. 第八章:化学能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示范和举例的方式,详细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其实验技巧和观察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 问题解析: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反思本教学计划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

课堂讲授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研究和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和观察能力,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问题解析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抽象的化学概念理解困难。

下一次教学中,我将增加更多的案例和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另外,我还打算组织更多的小组合作研究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在实验环节中,我会更加注重安全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确保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巧。

总的来说,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将取得更好的成绩,培养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电子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电子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术语;2. 掌握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和化学方程式的概念;3. 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定义和基本概念;- 化学术语的解释。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的定义和特点;- 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构成和基本形式;- 化学方程式中各部分的解释;-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方法。

4.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资料进行知识讲解;2. 运用实例和案例进行示范和讨论;3. 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和讨论;4. 利用实验和观察进行现象解释。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化学基本概念,解释化学的定义和作用;2. 介绍化学术语,如物质、分子、元素等。

第二课时1.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特点,与化合物进行对比;2.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第三课时1.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构成和基本形式;2. 解释化学方程式中各部分的意义和作用;3. 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第四课时1.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和命名规则;3. 指导学生使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应用。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小组讨论和练,检验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2. 评估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能力;3. 利用作业和实验结果,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运用能力。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电子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步骤。

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时间进行灵活调整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声音是什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多种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⑵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⑶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观察实验,从关键现象中分析,找出共性的东西,从而得出规律;⑵通过自身实验体验,日常常见现象中,体会分析该现象中包含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⑵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⑴声音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动手实验,从亲身体验中去发现发声物体所具有共同物征,并通过观察、实验、尝试从现象中提炼出规律;⑵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能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通过演示“瓶罩实验”使学生了解、分析、推理是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完成固体、液体传声的实验,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中加工整理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教师用:多媒体、“钟罩实验”装置、玻璃缸(铁棒),水槽、音叉、铁架台、吉它、锣、鼓、镲子等。

学生用(2用一组):尺子、纸、水、笔套、竖笛、衣架等。

1.2 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不同的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尝试根据声音的特征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倡导利用各种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易乐器,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

3.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速度不同。

4.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

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表征声音特征的三个要素。

关于声速的估测对学生来讲,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实验结果也不是太精确,但是我觉得重要的在于测量方法,这才是学生应掌握的。

教学资源录音机、锣、鼓、秒表、皮尺教学设计1.3令人厌烦的噪声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重点难点: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教具和媒体:玻璃片、铁钉、音叉及相应的图片、视频等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噪声的来源[读一读]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了解什么是乐音和噪声。

[小结归纳](板书)1.乐音: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2.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讨论交流]如果我们正在上课而旁边有人在欣赏音乐,那么这“动听的音乐”对我们来说需不需要呢?而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否也不需要呢?[拓展]1.从物理学角度讲:(1)乐音是四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是四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看一看][讨论交流]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围环境,在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声?(二)噪声的等级及危害[拓展]噪声的危害:噪声被列为当代社会主要污染之一,它会使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损伤有的听觉,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工作。

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喷气式飞机和水泥搅拌机的噪声能使人头痛、呕吐。

极强的噪声,能直接导致人和动物的死亡。

[读一读][举例] 噪声的危害:列举学生阅读并概括出乐音和噪声学生回答学生阅读课本图示,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

(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列举)噪声的来源:建筑工地上机器发出的各种声音;公路上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家属区(住宅区)小工厂发出的声音;家用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自习课时同学随便讲话的声音。

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声音的级别和对仗的影响。

乐音的波形有规律噪声的波形毫无规律例1.1964年,美国空军作超音速飞行实验时,在飞机的轰鸣中,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死亡。

例2.《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一个单位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在空中的15只珍希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三)噪声的控制[讨论交流]分析声音到达人耳的过程(声源——介质——人耳),引导学生讨论控制噪声的方法。

[小结归纳](板书)控制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想一想]以下各图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属于哪一种?[议一议]减弱城市噪声污染的具体措施: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思考: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答案:①建议学校依靠环保部门,依法清除学校周围的噪声源②改进噪声发生处的设备,减弱噪声③关上教室门窗④在教室周围多种树⑤设置隔音墙等。

学生讨论控制噪声的方法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1)抓植物绿化工作:在道路两旁、园区植树、种植草坪;(2)汽车在市区禁用喇叭,禁止载重车穿行;(3)城市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业广告;(4)市区禁止燃放鞭炮;(5)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测量仪;(6)市区建筑工业要设计隔音板禁用搅拌机等。

板书设计1.3令人厌烦的声音1.乐音: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2.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3.控制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设计思路学生平时都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而他们对于感觉不到的、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音频发生器、扬声器、B超图片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医用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利用语言将这些特征描述出来。

(2)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片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互动和反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下面我们观看几幅画面:冰川、河流、云、雨、雾、露、霜、雪、雹等画面。

(播放多媒体)导语二师:我们对上述画面并不陌生,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特征[做一做]按课本图形操作2—1,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状态形状(固定/不固定)体积(固定/不固定)固态固定固定液态不固定固定气态不固定不固定[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

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点:(多媒体展示)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回答液体物质处于固态、液态、气态时的特征。

2.2 汽化和液化(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2、知道蒸发现象,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3、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4、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2、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会画水的沸腾图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魅力.2、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教学立意: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加强向知识的过程转化.”“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学习本节内容时,考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及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实验引入新课,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蒸发;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去做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主动参与探究,经受感悟,体验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教师充分利用投影和课件的展示:“火洲”的坎儿井,激发民族自豪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与生活、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悟到我们要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做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蒸发和沸腾现象教学难点: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教具:酒精、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纸锅、课件、投影片、秒表、火柴、铁架台、石棉网、三芯酒精灯若干个2.2 汽化和液化(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液化现象2 知道液化的方法3 知道液化放热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养成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努力分析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液化的两种不同方法;液化放热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用液化理论解释生活中的实例教具烧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小烧杯、玻璃片、水、乙醚、注射器板书设计2.3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会查熔点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