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钢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钢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前言钢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等优点。
然而,有时钢结构会出现裂缝问题,给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威胁。
本文将分析钢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以防止或修复这些裂缝。
裂缝的原因分析1. 载荷超载:如果钢结构超过了其承载能力,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这可能是由于设计错误、运输或安装失误等问题所引起。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确保载荷不超过钢结构的承载能力。
2. 施工质量问题:不良的施工质量也是导致钢结构裂缝的原因之一。
例如,焊接质量不合格、连接件失稳或材料缺陷等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湿度和风力等也可能引起钢结构裂缝。
例如,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效应可能导致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集中,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钢结构时,应考虑环境因素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保护。
解决措施1. 加强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在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管理,确保设计规范和施工标准得到严格遵守。
同时,对焊接、连接等关键工艺进行监控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 载荷控制和监测:确保钢结构的载荷不超过其承载能力,合理进行结构设计和分析,以防止载荷超载。
此外,对钢结构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载荷异常,做出及时调整和维护。
3. 应对环境因素:针对环境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保护。
例如,在高温季节,可以采取隔热措施,减少结构受热膨胀的影响;在潮湿环境下,采取防锈措施,防止钢结构受潮和腐蚀。
结论钢结构裂缝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载荷超载、施工质量问题和环境因素等。
通过加强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和监测载荷,以及应对环境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钢结构裂缝问题,提升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屋顶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屋顶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1. 原因分析屋顶产生裂缝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分析:- 自然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屋顶材料会逐渐老化,失去其弹性和耐久性,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自然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屋顶材料会逐渐老化,失去其弹性和耐久性,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 温度变化:极端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屋顶材料膨胀和收缩,造成应力积累,最终导致裂缝的形成。
温度变化:极端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屋顶材料膨胀和收缩,造成应力积累,最终导致裂缝的形成。
- 水损:水的长期积聚或渗入屋顶表面会削弱屋顶的防水能力,进而引起裂缝。
水损:水的长期积聚或渗入屋顶表面会削弱屋顶的防水能力,进而引起裂缝。
- 结构问题:不合适的设计、施工或使用低质量材料可能导致屋顶承受超过其承载力的压力,导致裂缝的产生。
结构问题:不合适的设计、施工或使用低质量材料可能导致屋顶承受超过其承载力的压力,导致裂缝的产生。
- 地震或地基问题:地震或地基沉降等地质因素也可能导致屋顶出现裂缝。
地震或地基问题:地震或地基沉降等地质因素也可能导致屋顶出现裂缝。
2. 解决措施针对屋顶出现裂缝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屋顶,修复或更换受损的材料,确保屋顶保持良好的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屋顶,修复或更换受损的材料,确保屋顶保持良好的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
- 增加支撑结构:如果裂缝是由结构问题引起的,可能需要增加屋顶的支撑结构或进行结构加固,以增强屋顶的稳定性。
增加支撑结构:如果裂缝是由结构问题引起的,可能需要增加屋顶的支撑结构或进行结构加固,以增强屋顶的稳定性。
- 防水处理:加强屋顶的防水措施,使用高质量的防水材料,修复任何存在的漏水问题,以防止水损造成的裂缝。
防水处理:加强屋顶的防水措施,使用高质量的防水材料,修复任何存在的漏水问题,以防止水损造成的裂缝。
- 考虑温度变化:在地区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使用能够适应温度变化的材料,例如使用有弹性的屋顶涂料或橡胶屋瓦。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墙裂缝是指墙体出现的裂缝现象,一般分为结构裂缝和装饰裂缝两种。
结构裂缝主要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原因导致,而装饰裂缝则是由于装饰材料的质量、施工工艺等问题引起。
下面将就墙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墙裂缝的原因1.结构设计问题:墙体梁柱的纵横向承载能力不均衡,导致墙体的应力分布不均,从而造成裂缝的产生。
2.施工工艺问题:墙体的施工工艺不规范,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捣不均、水泥砂浆的比例不合理等,都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3.土壤问题:地基土壤的不均匀沉降或土质松软等问题,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不均匀,从而出现墙体裂缝。
4.温度变化问题:墙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由于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墙体产生应力,从而引发裂缝。
5.地震和风力影响:地震和风力的作用会对建筑物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应力,从而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二、墙裂缝的防治措施1.结构设计合理:在建筑物的初期设计中,要根据地基土壤条件和地震等因素,合理设计墙体梁柱的结构,确保墙体的承载能力均衡,减少裂缝的产生。
2.施工工艺规范: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规范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如振捣均匀、水泥砂浆配比合理等,确保墙体的质量。
3.土壤处理:在建筑物的地基处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加固或改进土壤的方法,确保地基土壤的均匀沉降,减少墙体的沉降不均匀。
4.温度控制: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合理控制墙体的施工时间和温度,避免太大的温度差引发裂缝。
5.防震和防风措施: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地震和风力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震和防风措施,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强度,减少裂缝的产生。
三、墙裂缝的修复方法1.填补方法:根据墙体裂缝的宽度和深度,选择适当的填缝材料进行填补,如水泥砂浆、聚合物填缝剂等。
2.加固方法:对于比较严重的墙体裂缝,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安装加固板、钢筋网等,提高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3.裂缝处理: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对墙体裂缝进行处理,如清除裂缝周围的杂物,清洁裂缝面,增加裂缝填补的粘结力和密封性。
轻质隔墙开裂防治措施
轻质隔墙开裂防治措施一、轻质隔墙开裂原因1.板材不够龄期就送到施工现场、湿板上墙,安装后条板产生干燥收缩裂缝。
2.轻质隔墙板与板、板与墙之间嵌缝材料不饱满。
3.企口处或接缝处没有挂网就抹灰。
二、开裂防治措施1、设计防治措施(1)条板优先选用材料收缩率小的板材。
(2)设计单位应明确轻质隔墙板的防开裂措施。
(3)应明确轻质隔墙的吊挂重物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4)隔墙长度超过6m 时,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间距不应大于4m。
2、施工管理防治措施(1)施工单位不得使用不足龄期的板材。
(2)安装前应对安装工人进行培训,经过培训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岗。
(3)加强对进场板材的验收,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板材;材料转运过程中做好成品的保护措施。
(4)安装前,应绘制排板图,排板图应明确板材的种类、规格尺寸、门窗洞品等。
安装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排板图进行安装。
(5)不大于100mm厚的板材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3.6m;120mm、125mm厚板材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4.5m;150mm厚板材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4.8m;180mm厚板材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5.4m。
(6)条板隔墙与结构梁、顶板的连接应采用专用金属卡件固定,固定应牢固、不得出现松动、变形情况。
钢卡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
(7)条板隔墙与主体墙、柱的接缝处,钢卡可间断布置,且间距不应大于1m。
(8)条板隔墙下端与楼地面结合处宜预留安装空隙,且预留空隙在40mm及以下的宜填入1:3水泥砂浆,40mm以上的宜填入干硬性细石混凝土,撤除木楔后的遗留空隙应采用1:3的水泥砂浆或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
(9)应在板与板之间对接缝隙内填满、灌实粘结材料,企口接缝处应采取抗裂措施;条板隔墙阴阳角处以及条板与建筑主体结构结合处应作专门防裂处理。
(10)板材接缝处应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灰尘、油污,加铺玻纤网格布,最后抹抗裂砂浆。
(11)必要时可在隔墙墙面满挂玻纤网格布。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外保温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治理1、现象:苯板面层出现可见的裂缝,形状不规则,互不连通,裂缝宽度在0.5mm以下,多出现在施工2个月以后,经过一年后裂缝宽度会超过1mm。
2、原因分析:1)材料方面:①材料密度低,易变形,抗拉性能差,使保温层开裂;②材料化时间不够,在苯板粘贴完成后仍在变形;③抹面砂浆与聚苯板的导热系数相差较大,面层变形出现的量差较大,引起开裂;④底胶粘结性能不满足要求,苯板固定不牢,引起开裂;⑤抗裂砂浆聚合物柔韧性能低;⑥使用了不合格的玻璃纤维网格布,易断裂,不能有效的分散应力;⑦涂料饰面层使用了刚性腻子,柔韧性能不够,引起开裂。
2)施工措施方面:①基层不平整、不清洁;②胀丝深度不足,数量不够;③粘结面积小;④网格布搭接长度不足;⑤门窗洞口四角处附加网格布未设置;⑥高温气候下施工,面层失水过快,引起开裂。
3、防治措施:1)材料方面:苯板密度控制在18-22kg,抗拉强度要大于0.1MPa,化时间在自然条件下化42天或在60℃蒸汽中化5天,玻璃纤维抗拉强度值不得小于750N/50mm,底胶拉伸强度不得小于0.6MPa,浸水48小时后不得小于0.4MPa。
2)施工工艺方面:①基层处理应到位;②苯板粘贴采用点粘或框粘时实际粘结面积不得小于40%,竖缝应逐行错开,门窗洞口四角处必须采用“刀把”形做法,墙角处应交错互锁;③面胶施工前应检查苯板是否粘贴牢固,一般在贴后24h方可进行抹面,面胶应随拌随用,且必须在1.5h用完,抹面层应二次抹成,一层,压网,二层,网格布在规定的部位必须进行翻包,网格布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100mm,严禁出现网格布松弛不紧,褶皱。
二、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治理原因分析:工程实践应用表明,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来自3个方面,变形、荷载以及材料性质。
一般由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而造成裂缝产生占总量的80%,荷载等原因造成的裂缝约占20%,根据这些主要因素,一般习惯把混凝土裂缝总结归纳为: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徐变裂缝、应力裂缝以及施工裂缝几类。
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一、原因分析1.设计不合理:部分建筑物在设计阶段,由于结构计算和力学分析不准确,或者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不周全,使得结构不够稳定和牢固,从而裂缝产生。
2.施工质量问题: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如搅拌比例不准确、混凝土浇筑不均匀、预应力拉力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3.使用环境:建筑物的使用环境也会对结构产生影响,如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地基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地理条件改变,都可能引发或加剧裂缝的产生。
4.力学负荷:建筑物承受的力学负荷也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长期受力或者超载会使得结构变形,进而形成裂缝。
二、防治措施1.加强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建筑物设计阶段,应进行全面的结构计算和力学分析,确保结构设计合理、稳定,尽可能减少变形和承载问题,以防止裂缝的产生。
2.提高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尤其是混凝土的浇筑和搅拌工作,应确保搅拌比例准确,浇筑均匀,以避免裂缝产生。
3.加强监测和维护:对于已经建造好的建筑物,应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裂缝和变形等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改造以防止裂缝扩大。
4.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技术: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应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以及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使得建筑物能够承受各种力学负荷,减少结构的变形和裂缝的产生。
5.改善环境条件:针对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如地震带、洪水区等,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建筑物能够安全、稳定地承受这些环境负荷。
总结起来,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需要综合考虑设计、施工、环境和力学负荷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应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和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定期进行监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裂缝问题,以防止裂缝扩大和发展。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安全性。
因此,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
二、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膨胀或收缩,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2.干燥收缩: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导致体积变小,从而引起干燥收缩裂缝。
3.负荷作用:当混凝土受到超载时,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缝。
4.材料问题: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原材料质量不良,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5.施工问题:如未按规范施工、养护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三、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措施1.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温度、干燥收缩、负荷作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2.合理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和承载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原材料,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合比。
3.加强养护: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4.加强施工管理:施工人员应按规范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工作,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使用防裂剂:防裂剂是一种能够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化学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6.使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一种通过在混凝土中设置钢筋或钢束来预先施加拉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
四、结论综上所述,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需要从设计、配合比、养护、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建筑物寿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屋面工程开裂防治措施
屋面工程开裂防治措施一、屋面工程开裂原因1.刚性层的分格缝间距过大。
切缝不及时,切缝宽度及深度不符合要求。
2.养护不当造成刚性层开裂。
3.入场混凝土的质量性能不稳定。
4.刚性层内的钢筋网未按要求设置垫块、马凳,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偏差过大,造成开裂。
5.未按要求在保温层设置排气管,材料的热胀冷缩及屋面水蒸气等无法排除导致屋面局部鼓起造成刚性保护层开裂。
二、开裂防治措施1、设计防治措施(1)刚性保护层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40mm。
(2)刚性保护层应配置Ф4@100或直径不小于Ф6.5、间距不大于150mm的单层双向钢筋(丝)网。
钢筋(丝)网在分格缝处应断开。
(3)刚性保护层应设置分格缝,间距不大于6m×6m。
2、施工管理防治措施(1)刚性层钢筋安装时应在下方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网片置于板中部。
(2)应按照设计要求留置分格缝间距做好分格缝排版图,施工时严格按分格缝排版图进行分缝或切缝。
(3)混凝土终凝前应压实抹光并及时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4)分隔缝缝宽宜为12mm~20mm。
后切切缝应在刚性层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切缝深度不应少于厚度的1/3。
切缝后应将缝内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并及时采用建筑油膏填密实。
(5)屋面应在保温层中按纵横向间距不超过6m设置排气管,排气管的直径宜为φ50。
屋面面积每36m²宜设置一个排气孔;排气孔根部应设置混凝土支墩,支墩高度应高出屋面不小于250mm,并做好屋面防水层上翻措施。
3、材料防治措施嵌缝材料应采用耐侯性好、弹性高的材料。
楼屋面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楼屋面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
然而,在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楼屋面裂缝出现问题情况时有发生。
这些裂缝对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都会造成影响,因此对这类问题的预防和治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楼屋面裂缝产生原因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导致楼屋面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气温的变化及极端气候的影响下,这种裂缝的出现更加明显。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建筑物内外温差大,屋顶受到直接日晒的影响,导致材料发生热胀冷缩。
或者在严寒天气下,表面积雪结冰,进一步对建筑物材料造成了影响。
2. 材料性质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楼屋面裂缝的产生。
如果材料质量不佳或材料性质不适合某种特殊的环境问题,就会导致该材料在长期使用中出现裂缝问题。
例如使用卡钳杆结构时,如果杆件的质量不达标,或者结构设计不合理,都会导致裂缝出现。
3. 不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楼屋面裂缝的出现,常常和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有关。
不合理的设计或施工技术,容易导致某处结构存在缺陷,进而影响房屋的整体耐久性。
例如屋顶结构轻薄设计,无法承载大风,或者建筑基础设计不合理,导致结构不稳,出现开裂问题。
二、楼屋面裂缝的防治措施1. 提高建筑质量提高建筑质量是防止楼屋面裂缝出现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和施工中,力求材料质量合格,使用科学的建筑技术,注重细节管理,防范各种结构缺陷,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 预防养护对于建筑物,经常的养护和预防是必须的。
定期检查建筑物状态,发现裂缝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刚发现的问题,可以采用填充法进行修补。
同时,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要做好屋顶水流排放,避免积水和漏雨带来的问题,有效预防裂缝产生。
3. 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方案选用适合特殊环境的建筑材料和科学的设计方案,避免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出现不必要的裂缝问题,是有效预防裂缝问题的好办法。
例如选择含碳材料或者耐热材料等特殊材料,可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进行有效的防护。
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墙体裂缝是指墙体表面或内部形成的狭长裂缝。
墙体裂缝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结构变形:建筑物由于负荷变化、温度变化或地基沉降等原因会导致结构的变形,使墙体受到拉力或压力,从而形成裂缝。
2.施工问题:施工过程中,如果墙体建造不规范、材料不合格或操作不当,会导致墙体产生裂缝。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地震、风力、潮湿等,也会对墙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墙体裂缝。
针对墙体裂缝,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治措施:1.加强设计和施工质量: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阶段,要合理设计和选用墙体结构,避免结构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施工时要遵循规范,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和材料,确保墙体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2.加固墙体结构:对于已经发生裂缝的墙体,可以通过增加支撑结构、加宽裂缝部位的墙体等方式进行加固,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少裂缝的扩大。
3.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和湿度变化是一个常见的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
如遇到泥浆地面或高温天气时施工,应加强温度和湿度控制,避免墙体因温度和湿度变化扩大而产生裂缝。
4.补强和修复:如果墙体出现裂缝,应及时进行补强和修复。
根据裂缝的情况,可以采用填补胶水或填补剂的方法修复,使裂缝处恢复原有的稳定性和强度。
5.墙体保养:墙体裂缝的预防也需要长期的保养工作。
保持墙体的清洁干燥,及时处理墙面漆层的破损等,可以有效减少墙体裂缝的产生。
6.建筑物监测: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和重要建筑,可以在建筑物内部设置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墙体裂缝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总之,墙体裂缝的成因复杂,防治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对于墙体裂缝,要加强建筑设计和施工质量,合理选择材料和施工技术,加固墙体结构,及时修复裂缝,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墙体,以减少墙体裂缝的发生。
楼屋面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楼屋面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汇报人:2024-01-08•楼屋面裂缝产生原因•楼屋面裂缝的危害•楼屋面裂缝的防治措施目录•楼屋面裂缝处理方法01楼屋面裂缝产生原因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楼屋面的真实受力状况、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设计考虑不周如配筋不足、节点设计不合理等,降低了楼屋面的承载力和抗裂性能。
构造措施不当设计因素如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及时等,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
如模板支撑体系失稳、过早拆模等,造成楼屋面出现裂缝。
施工操作不当施工质量控制不严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容易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膨胀性裂纹。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骨料中含泥量过大,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性,易产生裂缝。
骨料含泥量过大使用因素如长期处于高温、高湿或腐蚀性环境中,加速了楼屋面材料的劣化,导致裂缝产生。
使用不当如超载、长期过载等,超过了楼屋面的承载能力,导致裂缝产生。
02楼屋面裂缝的危害楼屋面裂缝会导致渗漏现象,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
裂缝会导致楼屋面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能。
裂缝会导致楼屋面保温隔热性能下降,影响建筑的节能效果。
影响建筑功能裂缝会导致楼屋面结构承载能力下降,降低结构安全性能。
裂缝会导致楼屋面结构稳定性下降,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
裂缝会导致楼屋面结构耐久性下降,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
降低结构安全性能裂缝会导致楼屋面保温隔热性能下降,增加建筑的能耗和维护成本。
裂缝会导致楼屋面渗漏现象,影响建筑的室内环境和使用寿命。
裂缝会导致楼屋面结构耐久性下降,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
影响使用寿命03楼屋面裂缝的防治措施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易产生裂缝的材料。
加强结构整体性合理布置钢筋,提高楼屋面的整体性,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控制施工温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避免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保证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钢筋的位置正确。
定期检查定期对楼屋面进行检查,发现裂缝及时处理。
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一、常见原因1、顶板支撑体系刚度不足,立杆顶部自由端过长;(结构性裂缝)2、赶工造成楼板上料过早,冲击荷载会产生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3、沿楼板预留洞口的劈裂裂缝;(结构性裂缝)4、冬施期间混凝土保温措施不到位,楼板受冻后堆载;(结构性裂缝)5、顶板木模采用废机油作脱模剂,容易污染顶板钢筋,减小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非结构性裂缝)6、机电管线预埋在顶板集中平行布置;(非结构性裂缝)7、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塑料布覆盖过早揭开且浇水时间不足,导致表面水分快速蒸发产生干缩裂缝;(非结构性裂缝)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加水现象;(非结构性裂缝)9、终凝前未进行二次抹面或不到位;(非结构性裂缝)1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非结构性裂缝)二、其它可能原因1、预拌混凝土中原材料不合格,如水泥安定性不符合要求;2、水灰比过大;3、混凝土浇筑前发生离析现象;4、混凝土保护层控制不当;5、后浇带处未设置独立支撑体系,先拆后回顶,造成局部贯通裂缝。
预防措施一、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将顶板支撑立杆上部自由端长度控制在400mm以内;对于层高超过5米的模板支撑体系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增加水平及竖向剪刀撑,增加架体整体稳定性。
二、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宜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冲击;三、楼板预留洞口周围考虑洞口加筋;四、冬季施工加强混凝土保温养护措施,根据现场抗冻临界试块确定撤除保温时间,同时避免上料过早;五、顶板木模应接纳水性脱模剂;六、楼板内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
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接纳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接纳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材料因素:1.水灰比过大或过小: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例,如果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设计,确保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并控制好配合比例。
2.使用劣质材料:劣质材料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容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要选择合格的材料,并在施工前进行检测和验收。
二、施工因素:1.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收缩: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变化,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就会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恰当的温度控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2.缺乏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否则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后进行充足的养护,包括保湿和防止温度过快下降。
3.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如未能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加工和浇筑,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施工计划,并培训工人掌握良好的施工技术。
三、使用环境因素:1.荷载作用:超过混凝土承受荷载的范围,会引起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确保荷载不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或者在需要承受更大荷载情况下采取增强措施。
2.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缓解应力。
比如采取伸缩缝、预应力等方法。
3.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也会导致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地基情况,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和加固。
综上所述,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材料因素、施工因素和使用环境因素。
对于每一种原因,都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控制好水灰比,选择合格材料,恰当控制温度,进行充足养护,掌握良好施工技术,合理设计承载能力等等。
这些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风险,延长混凝土地面的使用寿命。
楼屋面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楼屋面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楼屋面裂缝是一个在建筑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裂缝可能是由于许多因素引起的,可能是天然因素,也可能是人为原因。
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这些裂缝可能会给建筑物和住户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楼屋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一、楼屋面裂缝的原因1.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导致楼屋面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筑物的基础承载地面和楼层的重量,如果地基不牢固,会导致地面下陷。
当地基沉降时,上面的建筑也会随之下降,可能会导致楼屋面裂缝的产生。
2.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另一个导致楼屋面裂缝的因素。
随着温度升高,建筑材料会膨胀,而在夜间温度降低时,建筑材料会收缩。
这种持续的收缩和膨胀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3. 湿度变化湿度变化也可能导致楼屋面裂缝的产生。
随着湿度的变化,房屋中的木材和水泥等材料也会吸收和释放水分,这些材料的变化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4. 结构松动或损坏建筑物的骨架结构必须牢固,任何一个零部件的松动或损坏都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的不稳定。
这些损坏可能导致楼屋面裂缝的产生。
5. 设计问题不正确的设计和建筑规划可能会导致楼屋面裂缝的产生。
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在建筑时没有正确地处理地基,另一个是建筑物使用的材料不符合规格标准。
二、楼屋面裂缝的防治措施1.检查和修复地基由于地基沉降是导致楼屋面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定期检查和修复地基问题。
如果发现地基沉降问题,应考虑重构地基,这样就可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减少楼屋面裂缝的出现。
2.做好维护工作在楼屋面裂缝出现以前,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包括检查建筑材料是否受潮,结构是否稳定,以及清除屋顶上的树叶和其他杂物等。
3.正确使用和处理建筑材料为了预防楼屋面裂缝的产生,建筑物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材料必须正确处理和安装,以确保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4.改进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可以减少楼屋面裂缝的出现。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必须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材料的适用性。
房屋中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房屋中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房屋中的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些裂缝不仅影响房屋的美观性,还会导致房屋的结构问题。
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裂缝,会对居住者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房屋中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房屋中裂缝的产生原因1、天气变化天气变化是造成房屋中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气温发生变化时,房屋中的材料会受到自然扩张和收缩的作用,因此经常无法承受压力,从而在表面形成裂缝。
2、基础问题房屋的基础是支撑整个房屋的核心。
如果基础不牢固,在多次地震、风暴或地下水的侵蚀下,地面就会堆积沉降问题,这会使地基变得不稳定,进而导致房屋出现裂缝。
3、施工不规范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施工不规范,就会导致房屋的结构问题。
这些结构问题会在使用房屋的过程中逐渐显现,例如梁柱之间的错位、墙体斜倾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房屋出现裂缝。
4、导致裂缝的原因之一:地震地震是导致房屋中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房屋没有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居住者没有设置地震防震系统,那么地震的力量很容易将房屋摇动,从而导致房屋出现裂缝。
二、房屋中裂缝的防治措施1、进行定期维护为了保持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
定期维护包括检查房屋的墙壁、梁柱和地基是否存在裂缝问题。
如果发现了裂缝,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补。
2、加固地基如果房屋基础不稳定,需要加强地基,使其不容易变形。
有些房屋有加固地基的系统,可以使地基更加坚固稳定,从而保证房屋的安全性。
在加固地基时,可以采用深基础处理的方式,比如打桩、基础加固与加设基础等方式,均可起到加强地基的作用。
3、施工质量要过关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施工要规范,按照要求进行,不允许敷衍了事,这样才能保证房屋的安全性和质量。
設計、建構可以參考相關的國家標準。
4、改善环境条件一些房屋中的裂缝会因为环境条件恶劣而加剧膨胀,比如地下水、土壤中的腐蚀等等。
因此,想要考虑到房屋的环境条件,必须采取措施改善环境条件。
比如,可以采用排水系统排除地下水,保障地基的稳定性,使房屋逐渐恢复原状。
不同材料交接部位开裂防治措施
不同材料交接部位开裂防治措施
一、不同材料交接部位开裂原因
1.混凝土墙与砖墙间拉结钢筋的间距、直径、伸入砖墙内的长度等
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在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变形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2.砌体后塞口砌筑不规范,存在与墙体同时砌筑,未等待足够时间;
后塞口预留高度不符要求,导致顶砖斜砌角度过小(小于45°),无法顶紧。
3.砌筑时未用砂浆砌紧,或灰缝不够密实饱满。
4.抹灰前未在梁与砌体交接部位做钢丝网加强处理,后期因不同材
料的收缩率不同而产生裂缝。
二、开裂防治措施
1、施工管理防治措施
(1)混凝土墙上植筋所用的钢筋规格、长度、间距、型号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后置拉结筋必须锚固可靠,锚固长度应不小于10d(钢筋直径)且不小于100mm。
伸入砌体墙内的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HPB级钢筋末端还应做180°弯钩。
(2)施工时通过立皮数杆并在墙上划线的方式确定砌体、及植筋的位置。
预留好顶部后塞口尺寸(采用200mm的砖时,应预留180~200mm高度),确保顶砖斜砌角度在45~60度。
底部不平整的应采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进行找平。
(3)砌筑完成后应在墙上标明完成时间;后塞口的斜砖应在砌体完成14天后再补砌。
(4)后塞口砌筑时,砖应将上下顶紧,两侧应采用预制混凝土三角形块。
砖之间的灰缝应饱满,不得出现假缝、瞎缝、透明缝。
(5)不同材料交接处抹灰前,应采用钢丝网加强处理,钢丝网伸入两侧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m,钢丝网宜采用专用固定片固定牢固,固定间距150~200mm。
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建筑结构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很多,有时候是由于施工不当或是设计不合理,有时候是由于周围环境或施工后的改变引起的。
在建筑工程中,如何避免和控制裂缝的产生,是每个建筑工程师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知识。
一、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1.基础问题建筑结构裂缝的原因之一是基础问题。
基础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基础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不好,就容易导致基础承载不住荷载,从而引起结构变形和裂缝。
此外,如果选择的基础土质较差或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对基础土体进行合理处理,则同样会影响建筑的承载力和安全性。
2.设计问题建筑结构裂缝的原因之二是设计问题。
如果设计不合理,例如结构荷载设计不足,或是建筑结构支撑力分配不均等,都会导致结构应力不均,从而引起结构隐患和裂缝。
此外,建筑材料的质量和使用也是设计关键问题之一。
如果选择的材料不合适或生产质量差,也会导致结构裂缝。
3.材料问题建筑结构裂缝的原因之三是材料问题。
建筑结构材料的质量和使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能。
如水泥、钢材等主要用于构建整个建筑的材料,如果材料质量差,或是选用了未经认证的材料,则容易引起结构裂缝并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4.自然因素建筑结构裂缝的原因之四是自然因素。
如地震、风、气候和重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导致建筑结构的振动,从而引起结构裂缝和结构变形。
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地区,结构裂缝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时一定要考虑地震因素。
5.施工质量问题建筑结构裂缝的原因之五是施工质量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中所涉及的工人和材料数量较多,因此施工质量的问题难免会出现。
如,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了解不足,工人技术不娴熟或对施工程序操作不当,都会导致管道、梁柱等结构裂缝。
二、建筑结构裂缝防治1.注意基础质量控制避免建筑结构裂缝的第一步就是要注意基础的质量控制。
在选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各种因素,如建筑的荷载、所需基础类型、基础所在位置的土质条件等。
地基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地基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一、地基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1.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断层、岩石变形和地壳运动等地质构造活动是导致地基裂缝的主要原因。
当地壳发生水平或垂直运动时,地基会遭受应力和变形,从而产生裂缝。
2.地质下沉和上升:地下水位变化和人类活动深入地下会引发地基沉降和上升,地基变形、产生裂缝。
3.地下水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是导致地基裂缝的常见原因。
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会改变土壤的湿度和稳定性,使地基出现变形和裂缝。
4.土质和土壤特性:土壤强度、压缩性和可液化性等是地基裂缝形成的重要因素。
例如,更容易发生裂缝的松散土壤比致密土壤更容易受到水分影响而产生变形和裂缝。
5.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建筑设计、施工不当、过度挖掘和超载等人为活动也会导致地基的破坏和裂缝产生。
二、地基裂缝解决措施1.加固地下水处理:通过合理的地下水管网系统,以及泵站的设置和管道管理来控制和稳定地下水位。
2.强化土体稳定性:通过改良土壤的方法,如加固地基、灌浆加固、加固土壤等,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合理施工和监测:在土地开发和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挖掘深度、土方开挖速度、施工荷载和施工顺序等,避免过度挖掘和超载导致地基变形和破裂。
同时,定期进行地基监测,发现裂缝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扩大。
4.合理选择地基基础类型:对于基础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特点来确定,对于较差的地质条件和重要的建筑物,如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等,可以考虑采用深基础或增加地基支撑面积,以减小地基承载压力和避免裂缝产生。
5.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时的土方开挖、浇筑混凝土及钢筋布置等的合理和准确性。
同时,合理安排质检工作,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总之,地基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解决措施也需要因地制宜。
通过原因分析和合理的解决措施,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地基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破坏,保护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屋顶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屋顶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前言屋顶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裂缝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房屋结构的损坏和水漏等问题。
本文将对屋顶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原因分析屋顶产生裂缝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灾害:风、雨、雪等自然灾害是屋顶裂缝的常见原因之一。
强风或暴雨可能对屋顶施加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力,使屋顶材料受损并出现裂缝。
2. 技术问题:如果在屋顶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如材料选择不当、施工方式不正确等,都有可能导致屋顶裂缝的产生。
3. 建筑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屋顶材料会受到自然风化和老化的影响,失去原有的强度和密封性,从而产生裂缝。
4. 设计缺陷:屋顶设计不合理或存在缺陷也可能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屋顶结构设计中忽视了某些因素,导致屋顶出现不均匀的受力状态,从而引发裂缝。
解决措施针对屋顶裂缝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屋顶的状况,及时发现并修复裂缝问题,可以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
2. 使用高质量材料:选择高质量的屋顶材料,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强度,减少裂缝的发生几率。
3. 做好施工工艺:在屋顶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工艺正确、规范,避免技术问题导致裂缝的产生。
4. 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清理屋顶,除去杂物和积水,并维护屋顶防水层的完整性,以延长屋顶的使用寿命。
5. 咨询专业人士:如遇到严重的屋顶裂缝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行详细的检测和修复工作,以确保安全。
结论屋顶裂缝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可以从自然灾害、技术问题、建筑老化和设计缺陷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使用高质量材料、正确的施工工艺以及咨询专业人士等解决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屋顶裂缝问题,保障房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分析与处理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属于材料强度理论畴。
工程裂缝现象是各类建(构)筑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质量缺陷。
裂缝及其扩展是结构破坏和倒塌的先兆,裂缝降低了结构的承载力,裂缝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保护层脱落、渗漏及构件持久强度的降低等。
对混凝土的细观研究及工程实践证明,裂缝是难于避免的,是一种材料特征,如对建筑物抗裂要求过高,将会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结构设计是以极限承载力为基础,但大多数工程的适用标准却是由裂缝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其经济能力来决定对建筑物裂缝控制的宽严程度。
裂缝按成因分为主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和变形(温度、湿度、地基变形)裂缝;按形状分为表面裂缝、贯穿裂缝、竖向裂缝、水平裂缝、斜裂缝、外宽窄裂缝、上宽下窄裂缝、上窄下宽裂缝、枣核形裂缝和对角线式裂缝;按裂缝扩展状态分为愈合裂缝、闭合裂缝、运动裂缝、稳定裂缝和不稳定裂缝。
按极限状态设计理论,工程设计必须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承载力极限状态是建筑物安全需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从生产、生活、精神方面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控制标准根据环境和使用条件来制定(无腐蚀介质、无防渗要求时为0.3—0.4mm;轻微腐蚀、无防渗要求时为0.2—0.3mm;严重腐蚀、有防渗要求时为0.1—0.2mm)。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力接近30%极限荷载(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钢筋应力达到50一60MPa)时出现裂缝,裂缝宽度在0.05—0.1mm,这种裂缝不影响结构安全,还可承受70%-一80%极限荷载;许多工程的梁式结构、框架结构仅在自重作用下出现受拉区开裂或剪力区主拉应力裂缝;有的因拆模过早、抗拉强度不足,裂缝是常见的,但其极限承载力不会降低,总的安全度不变。
变形裂缝较多出现在刚架、特种结构、组合结构等超静定结构中,但这类结构承载力安全储备充足,韧性良好,能适应较大变形而不致倒塌。
处理这类裂缝时,可根据裂缝出现后应力衰减情况从宽控制。
实践表明,有些裂缝是无害的,或者其害处是可为人类所控制的。
对工程结构裂缝特征、机理和控制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
虽然,国外的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术资料,但尚嫌不足,为此,本文作者经长期系统地试验和整理,并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行了综合分析。
现就对于混凝土梁裂缝特征、开裂原因的分析和裂缝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2钢筋混凝土梁式构件裂缝与处理 2.1钢筋混凝土梁侧面竖向裂缝和龟裂缝钢筋混凝土梁侧面竖向裂缝和龟裂缝如图1所示。
这类裂缝特征:竖向裂缝一般沿梁长度方向基本等距,裂缝高度多在梁高中部,呈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深浅不一,严重时,裂缝深度可达100—200mm,更严重时,则出现穿透裂缝;龟裂缝多在梁上下边缘出现,且沿梁长非均匀分布,裂缝深度浅,为表层裂缝。
开裂原因:产生竖向裂缝的原因是混凝土养护时浇水不够,特别是在拆模后未做潮湿养护,夏季施工时易于发生,是一种干缩裂缝;产生龟裂缝的原因是模板浇水不够,特别是采用未经水湿透的木模时,容易产生这种裂缝。
控制处理:对这类裂缝,裂缝宽度小于0.1mm的可不处理;裂缝宽度为0.1~0.3mm的作表面封闭处理;裂缝宽度为0.3~1.0mm的可用环氧树脂浆液灌注;裂缝宽度大于1.0mm的可用微膨胀水泥浆液修补,修补前,应在裂缝表面涂刷一层水泥浆界面剂。
对比较严重的龟裂缝,因其混凝土强度较低,甚至出现剥皮掉角现象,则应将疏松部分清除并凿毛,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嵌补。
钢筋混凝土梁水平顺筋裂缝如图2所示。
这类裂缝特征:裂缝与钢筋方向一致,较多出现在已交工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钢筋混凝土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发展的趋势。
裂缝原因:钢筋锈蚀、氧化铁膨胀所致,更进一步是混凝土保护层过薄,使用了含氯外加剂,使用环境中富含腐蚀性气体或液体侵入混凝土,工业厂房中常见这种裂缝。
钢筋混凝土梁水平顺筋裂缝会导致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率降低,甚至危及结构安全和耐久性,因此,需进行补强加固处理。
预防措施包括:设计时,考虑加大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将钢筋骨架固定好后,主筋下部加垫块,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使用不含氯化物的外加剂;对钢筋混凝土梁做好防腐处理并做好维护。
加固处理:一般情况下,先将裂缝用环氧胶泥嵌补,然后,采用外包型钢加固、外包钢筋混凝土套加固、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粘钢加固等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2.3钢筋混凝土梁集中荷载处的裂缝钢筋混凝土梁集中荷载处的裂缝如图3所示。
这类裂缝特征:在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次梁下面两侧出现斜向裂缝,属荷载作用裂缝。
裂缝原因:设计或施工混凝土强度过低,设计加密箍筋或吊筋配筋不足,施工时钢筋上移。
预防措施:按规规定设计横向钢筋,施工时,应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钢筋定位准确。
这类裂缝通常需进行加固处理。
处理方法:采用粘钢板加固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2.4钢筋混凝土主梁两端上部斜裂缝钢筋混凝土主梁两端上部斜裂缝如图4所示。
这类裂缝特征:裂缝分布在主梁两端上部,呈斜向裂缝,裂缝宽度表现为上口大下口小裂缝多在交工使用后出现。
裂缝原因:主梁两端有较强约束造成,如薄腹梁两端上部有刚性较大的天窗架,由于天窗架与薄腹梁两端预埋件焊牢,则当薄腹主梁在荷载作用下变形时,在梁两端产生一定的弯矩和剪力,造成梁端出现裂缝。
预防措施:在梁端配置一定数量的构造钢筋。
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采用粘钢加固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2.5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裂缝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裂缝如图5所示。
这类裂缝特征:裂缝出现在近支座部位或主次梁交接部位,裂缝宽度上大下小,至梁下口受拉主筋处闭合。
裂缝原因:钢筋混凝土梁上口负弯矩过大,导致负弯矩受拉区开裂。
预防措施:在梁端配置一定数量的构造钢筋。
处理方法:采用粘钢加固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2.6钢筋混凝土梁垂直裂缝和斜裂缝钢筋混凝土梁垂直裂缝和斜裂缝如图6所示。
这类裂缝特征:垂直裂缝多出现在梁跨中部位,钢筋混凝土梁垂直裂缝和斜裂缝多出现在梁两端;这类裂缝多在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出现,属典型的荷载裂缝。
裂缝原因:主要有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的原因,设计截面尺寸选择不当、正截面受拉主筋配筋不足、斜截面横向箍筋配筋不足等因素,均可导致产生钢筋混凝土梁垂直裂缝和斜裂缝;施工时,混凝土实际强度偏低、受拉主筋上浮移位或少放、斜截面横向箍筋少放、施工荷载超载等因素,也会导致产生钢筋混凝土梁垂直裂缝和斜裂缝;使用荷载过大,也会产生这类裂缝。
钢筋混凝土梁垂直裂缝和斜裂缝是典型的荷载裂缝,严重时,将危及结构安全使用,因此,需查明产生裂缝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和危害程度进行补强加固处理。
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先将裂缝用环氧胶泥嵌补,然后,采用外包型钢加固、外包钢筋混凝土套加固、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粘钢加固、u形箍加固等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2.7钢筋混凝土梁受压区裂缝钢筋混凝土梁受压区层状裂缝如图7所示。
这类裂缝特征:裂缝出现在钢筋混凝土梁受压区附近,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交织,形成网状。
裂缝原因:钢筋混凝土梁受压区配筋不足,设计截面尺寸选择不当;施工时,混凝土实际强度偏低,受压区主筋下浮移位或少放,施工荷载超载,使用荷载过大,也会产生这类裂缝。
钢筋混凝土梁受压区层状裂缝,是典型的荷载裂缝,严重时,将危及结构安全使用。
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受压区采用粘钢加固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2.8钢筋混凝土圈梁、框架梁、基础梁斜裂缝这类裂缝特征一般呈斜向裂缝,较集中在跨中部位,但有时也可能出现在端部(如框架梁),且贯穿整个梁高。
裂缝原因:主要是基础不均匀沉降所引起,裂缝高端指向地基不均匀沉降方向。
图8所示钢筋混凝土圈梁、框架梁、基础梁斜裂缝,是比较典型的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严重时,将危及建筑物安全使用。
因此,在处理这类裂缝以前,首先应查明基础下沉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确保地基不再继续下沉,再进行补强加固处理。
处理方法:采用外包型钢加固和粘钢板加固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2.9钢筋混凝土屋面梁温度裂缝对176根屋面大梁检查,其中,82根薄腹梁、88根花篮梁、6根预制装配梁均有贯穿性裂缝。
用矩形梁和花篮梁比对试验,结果矩形梁因表面用油毡隔离、屋面板热膨胀而梁温度应力极小而未开裂,花篮梁开裂。
裂缝形态如图9所示。
A型裂缝,原因是梁的跨度大而配筋率较小,裂缝一直延伸到梁底,裂缝间距0.7~1.0m左右,跨中集中,最大宽度1~2mm,大梁初看很危险,其实裂缝对大梁挠度的增加相对于正常使用荷载下的挠度仍很小。
B型裂缝主要出现在跨度较小、配筋率较高的大梁上,裂缝宽度较小,间距0.7~1.0m左右,形状两头小中间大。
C型裂缝主要出现在跨度小、配筋高的大梁上,裂缝宽度小于0.3mm,间距一般均在0.7~1.0m左右,裂缝位置均在主筋以上。
治理方案:可增加屋面大梁的配筋率,缩小开间,在梁底端部增加正弯矩钢筋在梁的腹部增加温度筋,梁板问用油毡作隔离层,消除温度应力的影响,裂缝超过规要求时,则用粘接材料修补,以免钢筋锈蚀。
3小结以上对工程中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裂缝进行了归纳,对其裂缝特征、开裂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对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在实际过程中积极预防,对已出现的质量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一、引起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型的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不连续性,所以裂缝是其与生俱来的本性,混凝土结构带裂缝工作是业界的共识,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裂缝宽度应该加以控制,一般宽度较大的肉眼可见裂缝以及贯穿截面可能引起渗漏的裂缝,由于已经影响到使用功能观感、密封和耐久性,作为质量缺陷应该加以处理。
形成可见裂缝的原因错综复杂,从技术的角度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②、设计不妥引起的裂缝;②、混凝土材料自身缺陷引起的裂缝;③、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④、使用和维护不当引起的裂缝;⑤、受到环境侵蚀而产生的耐久性裂缝;⑥、偶然作用后产生的残余裂缝;二、混凝土开裂的机理: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通常是指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的开裂现象,这是由混凝土部的微裂缝通过外部作用发展而形成的,其中外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荷载对混凝土结构的直接作用;二是混凝土收缩、温差、强迫位移等间接作用。
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可见裂缝,是由上述外部作用引起部微裂缝发展、延伸的结果。
混凝土不同于钢材、木材或其他建筑材料,它是多相体的非匀质材料。
由于组成成分的多样化,以及特殊的结构成型方式,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裂缝,并且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实际上是带裂缝承载受力的。
三、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承受外界荷载作用,并在构件部引起各种力-拉、压、弯、剪、扭、局压、冲切等。
然而,对于混凝土部应力场中的任何微小单元而言,其均可分解为拉应力和压应力两种应力状态,并且可以作出应力场中互相垂直的主拉应力迹线和主压应力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