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事图
节气图解PPT课件
![节气图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41b5f70c22590102029d70.png)
•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 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 春天的回归。
•
•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 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
申遗
•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 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
生长阶段。
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 花间,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 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尽 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 看桃千树。才子霏谈更五鼓。 剩看走笔挥风雨。
春分
•
此时气候清爽温
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
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
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
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
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
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
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
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
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
似蛟龙。”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惊蛰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
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
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随着不断地观察、
1.一节一气晓农事
![1.一节一气晓农事](https://img.taocdn.com/s3/m/3968bed49b6648d7c0c7466c.png)
天空的云在飘浮,雷声轻轻,鸟儿在啼鸣,杨柳已
经泛绿,在风中飞舞,杏花开了,燕支草被细雨打湿了。 就在那花丛里,一个人站在那儿,再看春的色彩,在听 春的呢喃,在感受初春的气息。
描一描
“画图数九”是中国北方的民 间习俗。“九九消寒图”是 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 垂柳珍重待春风(风字的繁 体字是風)”,这九个字每 字9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 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 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 直到“九九”过完,一幅 “九九消寒图”就大功告成 了。
悦读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九月:初一飞霜侵众生,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难,
冬至天暗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
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
若然此日天睛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三国演义》中,有“青梅煮酒
论英雄”的情节。这个“煮青梅 酒”,说的就是芒种这一天的习俗。 五月份,梅子成熟,但新鲜梅子大 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煮制 后方可食用。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
总结出来的经验智慧,不仅在农业 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影响 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 念。
二十四节气分布图
秒懂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 律的生动见证,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 梨”的习俗。传说在清 代雍正年间,晋商渠百 川将要走西口时,恰逢 惊蛰之日,他的父亲拿 出梨让他吃下,并嘱咐 他不忘祖先,努力创业, 光宗耀祖。后来,走西 口者也效仿吃梨,多有 “离家创业”之意,亦 有“努力荣祖”之念。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9a4bd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f.png)
大雪冬至后, 篮装水不漏
大雪
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降到0℃或以下。积雪可储存作物来年生长所需 水分。“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应多喝水、食温补、常喝粥。
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也
冬至
古说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 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吃羊肉等温补。
小寒
小寒大寒, 冷成冰团
小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小寒天冷,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饮食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小寒过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置办年货。
大寒见三白, 农人衣食足
大寒
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天气也开始渐渐回暖。人生的起伏就 像四季轮转,严寒褪尽才有大地回春,历经磨练方可破土重生。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立秋
立秋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即将开始。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大部分地区暑气难消,注意提防“秋老虎”。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
处暑节气意味着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正式开启,但由于“秋老虎”也在处暑期间出没, 因此人们会再次遭遇高温天气。处暑过后,秋意渐浓,是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万物至此皆长大
立夏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是夏天的开始,万物在这个节气中 生长茂盛,小满小满, 麦粒渐满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大麦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但尚未成熟。各地渐次 进入夏季,南北温差缩小,降水增多。饮食以健脾养胃为原则,注意多饮水,别贪凉。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寒露
寒露节气,标志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北方已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 南方也蝉噤荷残,秋意渐浓。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24节气
![24节气](https://img.taocdn.com/s3/m/91f9ad194431b90d6c85c7ee.png)
定义1: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 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 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寒、大寒。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 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 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 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 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的。
节气划分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 编辑本段
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但却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 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 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2012/3/5
w
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 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 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 回归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https://img.taocdn.com/s3/m/efb9690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0.png)
农村·农业·农民2016.7A本栏目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合办二十四节气:第五大发明“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短短的56个字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全年的季节、天文、天气和物候的变化规律。
二十四节气既是古老的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关于天文、气象方面的历法,曾被气象学家誉为第五大发明。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测定节气的方法和仪器。
人们发现房屋树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投下了阴影,同时,这些影子在一年中随着时辰的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子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就是最早的圭表。
根据长期的观测发现,在夏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短,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在冬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长,之后天气逐渐转热,于是便确立了最早的两个节气“夏至”和“冬至”。
连续两次测到的表影最长值或最短值之间相隔的天数是365天,这说明在很早以前先民就测算出一年等于365天。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西周早期,在春秋时期,人们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战国时的《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八个。
公元前139年,刘安所著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
公元前104年,邓平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历法《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其中,正式成为历法的一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根据对太阳和自然界的观察形成的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知识体系。
该体系是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轨道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反映气候、物候、时令、天文等方面变化的规律。
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是夏至、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分别是一年中最热、最冷时候,出现在大暑、大寒的节气中;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农作物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是谚语“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和成语“不违农时”的道理。
综合实践之二十四节气精简版ppt课件
![综合实践之二十四节气精简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6444da0975f46526d3e12d.png)
物候现象
“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 意 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 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 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 “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 治 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 品质。 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 意 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 惊蛰 清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
雨水
春分
谷雨
二十四节气歌
立夏 芒种 小暑
夏满芒夏暑相连
小满
夏至
大暑
二十四节气歌
立秋 白露 寒露
秋处露秋寒霜降
处暑
秋分
霜降
二十四节气歌
立冬 大雪 小寒
冬雪雪冬小大寒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
3天以上低于12度,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
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
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 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物候现象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 日 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 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 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 和 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 病虫防治工作。 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 要
气候特点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 季 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 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
二十四节气图文并茂
![二十四节气图文并茂](https://img.taocdn.com/s3/m/bd1943b9ec3a87c24028c455.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图文并茂篇一:《中国24节气》全释、图文并茂《中国24节气》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二十四节气图文并茂)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古画典藏:描绘民间二十四节气的古代农耕劳作图
![古画典藏:描绘民间二十四节气的古代农耕劳作图](https://img.taocdn.com/s3/m/802a74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e.png)
古画典藏:描绘民间二十四节气的古代农耕劳作图1、立春:2月4日前后,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降雨开始。
3、惊蛰:3月5日-6日,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春分:每年3月21日-22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平分。
许多越冬的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及时,作物茁壮成长。
7、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夏季开始。
8、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
麦类等夏熟农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6月6日前后,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10、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炎热夏天开始来临。
11、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气候开始炎热起来。
12、大署: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13、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的季节。
14、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是结束之意,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15、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开始转凉爽,晚上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6、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平分现象。
17、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下降,天气变冷,露水有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8、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天气渐冷,开始有霜,而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8d2f27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2.png)
西汉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
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土圭测影在黄河流域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
短(日短至)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 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土圭测日影法”划分的节气,把冬至列为 “二十四节气”首位,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黄经
225°
150°165°180°195°210°
二十四节气及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二十四节气及其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日期
节气
6月21-22日 夏至
6月5-7日
芒种
5月20-22日 小满
5月5-7日
立夏
4月19-21日 谷雨
4月4-6日
清明
3月20-22日 春分
3月5-7日
惊蛰
2月18-20日 雨水
2月3-5日
立春
1月20-21日 大寒
1月5-7日 小寒
12月21-23日 冬至
↑ ↓ 太阳直射点纬度 23°26‘N
节气 夏至
动 19°31'40“N
太 小暑
移 15°37'20“N
阳 大暑
北 11°43‘N
往 7°48'40“N
点 射
3°54'20“N 0° 3°54'20“S
直 7°48'40“S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 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 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 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 吻合。
图解二十四节气
![图解二十四节气](https://img.taocdn.com/s3/m/05166b1ca216147917112833.png)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 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 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 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 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 气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 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 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 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 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 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 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 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 棉;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 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严;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 船;小寒大寒又一年
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 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 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 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 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二十四节气顺序图片
![二十四节气顺序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411b41d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e.png)
1.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 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 点在阳历每年2月3-5日(农 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 达黄经315°时。立春是汉 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 自秦代以来,立春被认为是 春天的开始,过了立春,万 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 从此开始了。
二十四节气顺序图片
《小满》·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9.芒种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 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 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 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 达75°,于每年阳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 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 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 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 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 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农 历说:“芒种,此时可种有芒 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 种也”
二十四节气顺序图片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 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时 间点在阳历3月5-6日之间, 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 食,称为"蛰",而"惊蛰"即 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 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 进入春耕季节。
二十四节气顺序图片
《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元稹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7.立夏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51fe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d.png)
小雪
01
含义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 节气,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
下雪。
03
物候现象
小雪后,动物开始冬眠,植物进 入深度休眠期。
02
气候特点
小雪后,北方地区开始出现降雪 天气,南方地区则进入阴冷潮湿
的季节。
04
农事活动
小雪后,北方地区要注意保暖和 防雪灾,南方地区则要加强冬季
作物的防寒保暖措施。
冬至
含义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表示冬天已经过半,日照时间最短。
物候现象
冬至后,动物开始逐渐苏醒,植物也 开始进入生长期。
气候特点
冬至后,天气逐渐变暖,日照时间逐 渐变长。
农事活动
冬至后,北方地区开始备耕春耕,南 方地区则要加强冬季作物的田间管理 ,促进生长发育。
小寒
小寒后,北方地区进入最寒冷的季节 ,南方地区也开始出现冰冻现象。
04
秋季六节气详解
立秋
含义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此时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天气逐渐凉爽,万物开始凋零。
物候
立秋后,植物开始凋零,树叶逐渐变黄,农作物也开始成 熟。此时,一些动物开始储备食物,准备过冬。
习俗
立秋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有许多与之相关 的习俗。例如,一些地方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小寒后,北方地区要注意保暖和防雪 灾,南方地区则要加强冬季作物的防 寒保暖措施,防止冻害。
含义
气候特点
物候现象
农事活动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 气,表示天气开始进入最寒冷的时期 。
小寒后,动物仍处于冬眠状态,植物 也开始进入深度休眠期。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图文)全文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图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4a4b3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d.png)
肆 章 寒 露 HAN LU
寒露,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 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 渐浓,蝉噤荷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 昼夜温差较大;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
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 雷并发出闪电。
肆 章
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正是人 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时,还有一种说 法,就是“三月节”。
肆 章
•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 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 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 21日交节。
肆 章
立 冬 LI DONG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 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 国幅员 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 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 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小 雪 XIAO XUE
每年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 时为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 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 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肆 章
• • • • • • • • • • • • •
芒 立 清 惊 立 种小 大 立 寒 白 立 小 种 夏 明 蛰 春 田寒 雪 冬 露 露 秋 暑 大 鹅 忙 乌 阳 无忙 交 先 不 快 忙 不 家 毛 种 鸦 气 定买 冬 封 算 割 打 算 乐 住 粟 叫 转 例办 月 地 冷 地 垫 热 , , , , , ,, , , , , , , 夏 小 谷 春 雨 全大 冬 小 霜 秋 处 大 至 满 雨 分 水 靠寒 至 雪 降 分 暑 暑 不 雀 种 滴 沿 看要 数 河 变 无 动 在 着 来 大 水 河 节过 九 封 了 生 刀 伏 棉 全 田 干 边 气年 天 严 天 田 镰 天 。 。 。 。 。 。。 。 。 。 。 。 。
二十四节气(历法)
![二十四节气(历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5f2a5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2.png)
二十四节气(历法)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立秋之前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寒露前结霜降一冷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释:[犁田] 翻地的意思。
[番豆] 指的是花生。
[莳田]种禾稻。
[耘田]在种完禾稻之后的一段时间,要把稻田里的杂草拔掉,把长得太多的禾苗拔掉一些,扶正禾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施肥。
[打禾]收稻谷的意思。
什么是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第七层二十四节气
![第七层二十四节气](https://img.taocdn.com/s3/m/00dc94e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e.png)
第七层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指一年中的十二个节与十二个中气,是中国古代易学文化的结晶。
《史记》中记载,我们祖先早在夏朝就用二十四节气来掌握农时了。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对我国天文学、气象学、时间学与物候学等知识的综合。
节气的含意分为四大类:1.表示寒来暑往气候的变化。
2.象征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
3.反映出农事物候的生长过程。
4.反映出雨雪降水的时期。
一、表示寒来暑往的变化,其中制定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
二、象征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其中就制定出: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
三、象征一年四季物候农事,其中就制定出:惊蛰、清明、小满、芒种等四个节气。
为了方便记忆:先贤们将二十四节气中每一节气抽一个字编成一首歌诀,只要能将此歌诀记住,你就会明白二十四节气的具体程序了。
歌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二十四节气在罗盘第七层盘面上的二十四节气是延顺时针向前排列的,它们与地盘正针二十四山的十二地支,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
因地盘十二地支分别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
如正月建寅,对应立春、雨水;二月建卯,对应惊蛰、春分;三月建辰,对应清明,谷雨等等,其余依此类推。
同时二十四节气与天盘缝针的二十四山也有对应关系,如艮为立春,寅为雨水,甲为惊蛰,卯为春分,乙为清明,辰为谷雨等等。
二十四节气在罗盘中主要是用于时空择吉。
取用于太阳到山、太阳到向、太阳到方。
这里所说的太阳到山,是指太阳运行坐山的相反方向,两者相差180度。
比如说太阳立春到艮山,那么经过十二个节气以后,它就自然转移到艮的相对方向坤方,所以,这个坤方对于艮山来说就是太阳到向。
总的来说,立春到山,立秋到向。
亥山乃雨水到山,处暑到向,其余以此类推。
太阳到山,太阳到向,还有太阳三合照。
这里的三合照,是指与二十四山每个山构成正三角关系的叫做三合照,比如说午山的三合照在寅方或戌方,未山的三合照在卯方或亥方,子山的三合照在辰方或申方。
彩色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
![彩色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c2b713ec8d376eeaeaa31e4.png)
5 小暑:盛夏登场,释放发酵后的阳光
小暑气象和农事 特点:极端炎热 开始,农田忙于
追肥、防虫害
小暑农历节日: 六月六天贶节—
—回娘家节
小暑民俗:尝新 米、吃饺子消除 “苦夏”,吃面
辟恶
小暑民间宜忌: 小暑之日忌西南
风和雷鸣
小暑饮食养生: 勤喝水、饮食清 淡,吃紫菜补肾
养心
小暑药膳养生: 清暑解热、健脾
6 大暑:水深火热,龙口夺食
大暑起居养生:睡眠
时间要充足,衣服要
1
选择天然面料
大暑脍炙人口诗词鉴 赏
5
大暑耳熟能详的谚语
4
大暑运动养生:双手
2
轮换扇扇子,既消暑
又防肩周炎
3
大暑时节,常见病食 疗防治
三篇 夏满芒夏暑相连——夏季的6个气
7 夏季穿衣、美容、两性健康心理调适策略
夏季穿衣:选择吸湿、散热性能好 和吸热性能差的面料
大暑气象和农 事特点:炎热 之极,既防洪 又抗旱、保收
大暑农历节日: 火把节——东
方的狂欢节
大暑民俗:斗蟋 蟀、吃荔枝、吃 仙草、送大暑船
祛病消灾
大暑民间宜忌: 忌讳无雨或天不
热
大暑饮食养生: 及时补充蛋白质,
早餐忌吃冷食
大暑药膳养生: 健脾清暑、减肥 降脂、降低血压
三篇 夏满芒夏暑相连——夏季的6个气
1
小满运动养生:时尚活动——森 林浴
2
小满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3
小满耳熟能详的谚语
4
小满脍炙人口诗词鉴赏
三篇 夏满芒夏暑相 连——夏季的6个气
3 芒种: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 飞来无处停
0 1 芒种气象和农事特点:天气炎热,抢 收小麦,忙插秧
最美二十四节气图
![最美二十四节气图](https://img.taocdn.com/s3/m/4fbdcfaac77da26925c5b095.png)
最美二十四节气图生活图文·文/wulala·2012-10-17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本文精美的摄影图片由摄影师青简,走遍中国11个省份,从两年多的摄影照片里挑选出。
“只有走遍全中国,才能完整感受二十四个节气。
”青简(微博)立春,是24节气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幼儿园课件中国二十四节气ppt
![幼儿园课件中国二十四节气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45ee6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f.png)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
03
二十四节气与农 业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影响
指导农事活动
预测气候变化
确定种植和收获 时间
节约成本,提高 效率
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
提升幼儿审美能力:课件精美的画 面和生动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培养 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Leabharlann 汇报人:春耕:春季是万 物复苏的季节, 也是农耕活动的 重要时期。
夏种:夏季是作 物生长的旺季, 需要加强田间管 理和防治病虫害。
秋收:秋季是作 物收获的季节, 也是农民们最为 忙碌的时期。
冬藏:冬季是作 物储存和保护的 重要时期,需要 做好防寒保暖工 作。
二十四节气的农作物生长特点
春分:万物复苏,适合种植春季作物 清明:天气晴朗,适合种植夏季作物 谷雨:雨水充足,适合种植秋季作物 立冬:气温逐渐降低,适合种植冬季作物
04
二十四节气与民 俗文化
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活动
立春:吃春饼、 挂春花
雨水:吃饺子、 送雨水
惊蛰:吃梨子、 打小人
春分:吃春菜、 竖蛋比赛
清明:扫墓、踏 青
谷雨:采茶、钓 鱼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
起源与传承: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农事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
文化内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天文、历法、气象、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定义
二十四节气是 中国古代订立 的一种用来指 导农事的补充
历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 和西汉初年时, 人们已经基本确 定了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这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农事图
篇一:二十四节气农事图
二十四节气农事图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祖先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总结了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季节、寒暑、天气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篇二:最美二十四节气图
最美二十四节气图
生活图文·文/wulala·20XX-10-17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
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
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本文精美的摄影图片由摄影师青简,走遍中国11个省份,从两年多的摄影照片里挑选出。
“只有走遍全中国,才能完整感受二十四个节气。
”青简(微博)
立春,是24节气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
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
春”、“春酒”、“春牛”等等。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
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
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
即“打小人”的前身。
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
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
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
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
"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
逢春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