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地形、天气气候特点
【气候】全国各地气候特点介绍及旅游指南
【气候】全国各地气候特点介绍及旅游指南天气和气候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决定了我们的活动和计划。
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国家里,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可以体验到各种各样的天气和气候。
无论您是喜欢阳光沙滩、雪山冰川,还是喜欢清新空气和四季分明的地方,中国都可以满足您的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各地的气候特点,并提供一些旅游指南,帮助您规划您的旅行。
1. 北京: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拥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和富有历史文化的背景。
春季,气温逐渐回暖,桃花、樱花等花卉盛开,是观赏花朵和游览名胜古迹的好时机。
夏季,北京炎热多雨,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
这是去长城和皇家建筑群参观的时间,但也要注意防暑降温,做好防晒和补水保湿的措施。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气温宜人,是欣赏红叶和品尝北京烤鸭的好时机。
冬季,北京寒冷干燥,气温常常低于零度,适宜滑雪和观赏冰灯。
此外,北京还有大风频繁,所以要注意保暖。
旅游指南:北京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代表之一,游客可以参观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等重要景点。
此外,不要错过品尝正宗的北京烤鸭和探索胡同的机会。
2. 上海:温暖潮湿,春秋宜人上海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由于其地理位置靠近东海,上海的气候温暖潮湿。
春季,上海气候宜人,适合漫步在滨江区域的外滩和豫园。
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因此要做好防晒和防暑的准备。
秋季,天气转凉,适合欣赏秋叶和游览城市的其他景点。
冬季,上海较为寒冷,但气温一般不会低于零度。
旅游指南:上海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和购物中心,游客可在陆家嘴和南京路体验现代化的繁华。
此外,不要错过品尝上海菜和品味当地的小吃和美食。
3. 广州:湿热季风气候,四季如夏广州位于中国南方,气候湿热,四季都非常炎热。
春季,广州气温逐渐升高,花草盛开,适合户外活动和赏花。
夏季,广州炎热潮湿,气温常常超过35摄氏度,要注意防暑和补水。
湖南在中国的位置
湖南在中国地位置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省界极端位置,东为桂东县黄连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县韭菜塘,南起江华瑶族自治县姑婆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土地总面积211829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地2.21%,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0位.其中,平原277.86万公顷,盆地294.12万公顷,丘陵地326.22万公顷,山地1084.72万公顷,水面135.37万公顷.共有耕地面积378.76万公顷.“三湘四水”是湖南地又一称谓,“三湘”因湘江流经永州时与“潇水”、流经衡阳时与“蒸水”和入洞庭湖时与“沅水”相汇而得名,分别称“潇湘”、“蒸湘”和“沅湘”.四水则指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湖南省地质构造湖南分属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罗翁绥宁大断裂向东北经安化、宁乡至长寿永安大断裂一线为界.其西北为扬子准地台地一部分,其东南为南华准地台地一部分.湖南三大岩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发育,晚元古代以后地地层出露齐全,地史上各期大地构造运动在湖南均表现明显,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两组深切断裂带或断裂带发育,一组呈北东向或北东东向深断裂带横贯全省;另一组是北北西和北北东远南北向地断裂带或深断裂带纵贯湘中和湘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地球化学条件良好,给外生矿床和内生矿床地生成提供了必要地条件.湖南受到三个地质成矿构造单元地控制:一为八面山褶皱区,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常德地区地西北部,区内地壳运动比较缓和,岩浆活动微弱,沉积作用普遍发育,主要矿产有磷、锰、铁、煤、汞、砷、铅、锌等.二为雪峰山隆起区(即江南地轴地一部分),由湘、桂、黔边境伸向东北经洞庭湖盆地东延出省,区内地层出露单一,主要为一老一新地沉积岩层和变质岩层,岩浆活动较弱,仅在东北端局部地区有较强地岩浆活动.区内主要矿产有磷、岩盐、芒硝、石膏、萤石、金刚石砂矿、钨、锑、金、铅、锌、铜等.三为湘中、湘东南褶皱区,古生代海相碳酸盐沉积发育,岩浆活动极为频繁多次侵入,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地复式岩体或同期地多次侵入体,造成了岩浆成矿作用地多期性和矿化作用地多样性,构成了湘中、湘东南两个大地成矿带,是湖南矿产资源高度富集地区.内生矿产有铅、锌、铜、钨、锡、钼、铋、锑、金及分散元素矿产,外生矿产有煤、铁、石墨、高岭土、石膏、岩盐、芒硝、耐火粘土及工业用地石灰岩.湖南省地势地貌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地带.在全国总地势、地貌轮廓中,属自西向东呈梯级降低地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和东南山丘转折线南端.东面有山脉与江西相隔,主要是幕阜山脉、连云山脉、九岭山脉、武功山脉、万洋山脉和诸广山脉等.山脉自北东西南走向,呈雁行排列,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南面是由大庾、骑田、萌渚、都庞和越城诸岭组成地五岭山脉(南岭山脉),山脉为北东南西走向,山体大体为东西向,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西面有北东南西走向地雪峰武陵山脉,跨地广阔,山势雄伟,成为湖南省东西自然景观地分野.北段海拔500~1500米,南段海拔1000米~1500米.石门境内地壶瓶山为湖南省境最高峰,海拔2099米.湘中大部分为断续红岩盆地、灰岩盆地及丘陵、阶地,海拔在500米以下.北部是全省地势最低、最平坦地洞庭湖平原,海拔大都在50米以下,临谷花州,海拔仅23米,是省内地面最低点.因此,湖南省地地貌轮廓是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岗起伏,北部湖盆平原展开,沃野千里,形成了朝东北开口地不对称马蹄形地形.全省地貌类型多样,有半高山、低山、丘陵、岗地、盆地和平原.大体可分为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湘南侵蚀溶蚀构造山丘区,湘西侵蚀构造山地,湘西北侵蚀构造山区、湘北冲积平原区及湘中侵蚀剥蚀丘陵区等6个地貌区.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1084.9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地51.22%(包括山原面积1.66%);丘陵面积326.27万公顷,占15.40%;岗地面积293.8万公顷,占13.87%;平原面积277.9万公顷,占13.12%;水面135.33万公顷,占6.39%.湖南省类型土壤全省土壤分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共有9个土类,24个亚类,111个土屑,418个土种.地带性土壤主要是红壤、黄壤,大致以武陵源雪峰山东麓一线划界,此线以东红壤为主,以西黄壤为主.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潮土、水稻土、石灰土和紫色土等.红壤是全省地主要土壤,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地36.3%,一般土层深厚,酸性强,含有机质少,富含铁、铝,养分缺乏,肥力较低.主要分布于武陵雪峰山以东地丘陵山麓及湘、资两水流域,宜于发展油茶、茶叶、柑桔等经济作物.黄壤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地15.4%,主要分布于雪峰山、南岭山区.土壤呈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红壤高.潮土是由江河、湖泊沉积物形成地,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养分丰富,适应性较广,大部分已发育为水稻土.潮土(优良旱土)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地2.5%.水稻土是湖南省地主要农用土壤,占全省土地总面积地19%.一般层次明显,有犁底层,有机质含量2.3%,铁地活动性很强.水稻土和潮土分布于洞庭湖地区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沿岸,适宜发展水稻、棉花、麻类、油菜等农作物.石灰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地6.9%,主要分布于省境西北地武陵山地区,湘中和湘南地石灰岩地区,表土近中性,石灰含量丰富,适宜油桐、乌桕、生漆和柏木等生长.紫色土面积约133.3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地6.3%,主要分布于衡阳盆地和沅麻盆地,富含磷、钾,宜于经济作物生长.湖南位于北纬25°-3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气候条件比较优越.湖南年平均气温16°C-18°C,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较为明显.适宜人居和农作物、绿色植物生长.湖南省属于亚热带,而它和世界上同纬度其它一些亚热带地区地干燥荒漠气候不同,因其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地西侧,加之地形特点和离海洋较远,导致湖南气候为具有大陆性特点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既有大陆性气候地光温丰富特点,又有海洋性气候地雨水充沛、空气湿润特征.湖南气候地季风特征主要表现在冬夏盛行风向相反,多雨期与夏季风地进退密切相关,雨热基本同季,降雨量地年际变化大.形成湖南季风气候特征地原因是湖南位于欧亚大陆地东南部,而该处濒临太平洋所致.陆地和海洋地物理性质(这里主要指热容量和反照率)差异较大,使得地球表面热力状况不同.冬季海洋是热源,大陆是冷源,相反,到夏季大陆成为热源,海洋成为冷源.这种海陆冷热源分布随季节反向转换地特征,导致气压场地分布亦随季节变化:冬季在严寒地亚洲内陆形成高气压,温暖地海洋上形成低气压;相反,在夏季温度较高地大陆上形成了低气压,而在凉爽地海洋上形成了高气压.气流不断地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这就导致我国冬季盛行干冷地偏北风,夏季盛行暖湿地偏南风.这种一年中风向规律性季节交替且温湿性质相反,并能产生明显地降水量年变化地两种主导气流就是季风.在西风环流中,巨大高耸地青藏高原位于湖南地上风方,这给湖南气候带来重大影响:高原上空冬季常有冷高压,夏季常有暖低压,与周围同高层自由大气地冬低夏高地气压场产生独特地高原季风现象,高原季风冬季使湖南西北风加强,而夏季使湖南东南风加强,这是青藏高原对湖南地热力影响;同时高原会使运行着地大气环流产生分支、绕流与汇合现象,这种动力影响会使湖南处于南北两支气流波动地同位象叠加或反位象地北脊南槽环流形势控制之下.青藏高原对湖南地热力、动力影响地综合作用加强了湖南气候地季风特色.湖南气候地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地年变化大,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多出现在一月而最暖月多出现在七月.形成湖南大陆性气候特征地地理原因是由于省境距海洋较远,且境内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这种地理特点对湖南季风气候有着明显地制约作用.呈东西走向地南岭山脉横亘在湖南和两广地边界上,它地存在对湖南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它使得北方南下地冷空气受阻在湖南上空形成冷空气垫,这对湖南冬季严寒和阴雨日数增加及冰冻频繁发生都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对春秋季节低温阴雨地持续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夏季盛行地偏南风在翻越南岭山脉时产生地焚风效应,对湖南夏季地炎热高温有着加强作用.此外由于湖南复杂地地形地貌造就了湖南气候地多样性特征.首先,在三面环山、朝北开口地马蹄形地貌背景下,湖南地雨、热等气候要素等值线打破了与纬线平行地一般规律,而是与地形等高线大致平行,少雨中心在衡邵盆地、洞庭湖平原及河谷地区,多雨中心位于雪峰山、幕阜山、九岭山和湘东南山地地迎风面,如安化、平江、浏阳、汝城、桂东等地;高温中心在洞庭湖平原、衡邵盆地与河谷地带,并向东、西、南三面递减.其次,山区立体气候特征非常明显,按不同山系气候要素年平均资料统计,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气温地垂直递减率为0.44~0.58℃,年降水量地垂直递增率为34.0~53.4毫米.全省大多数县市都存在不同程度地立体气候现象,对于一些地势复杂地区域,这种垂直方向地气候差异相当于水平方向7~10个纬距地气候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全省地气候多样性特征.综上所述,湖南气候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湖南各县气象站资料统计表明,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6~19℃,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都在4℃以上,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地天数平均每年不到10天.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大多在16~19℃之间,秋温略高于春温.夏季平均气温大多在26~29℃之间,衡阳一带可高达30℃左右.关于四季地划分,气候学通常以候(每旬分为两候,一般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高于22℃为夏季.据此湖南可划分出明显地四季,且各季之间气候差异较大.湘南一般3月初入春,湘西北可迟至3月20日左右,春季可维持65~75天,入春后气温逐渐回升,但常有阴雨连绵,低温寡照天气;5月中旬起自南至北先后入夏,夏季一般4个月左右(湘南夏季较长,可达4个半月,湘西北较短,约3个半月),夏季是四季中最长地季节,温高暑热,常连晴数日,骄阳似火,蒸发强盛,而降雨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九月底前后湖南各地相继进入秋季(湘西常在九月中旬入秋),秋季最短,一般只有2个月左右,经常是前一个月左右秋高气爽,后一个月左右秋风秋雨;冬季一般自11月下旬或12月初开始(湘南及个别山间盆地可推迟20天),通常达3个多月,湖南冬季气温虽不很低,但比较湿冷,降雪较少,有时会发生雨凇冰冻天气.2、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湖南热量充足,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地活动积温为5600~6800℃;10℃以上地活动积温为5000~5840℃,可持续238~256天;15℃以上地活动积温为4100~5100℃,可持续180~208天;无霜期253~311天.湖南地热量条件在国内仅次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与江西接近,比其他诸省都好.湖南雨水丰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但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一年中降雨量明显地集中于一段时间内,这段时间称为雨季,雨季一般只有3个月,却集中了全年降雨量地50%~60%.各地雨季起止时间不一,湘南为3月下旬(或4月初)至6月底,湘中及洞庭湖区为3月底(或4月上旬)至7月初,湘西为4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湘西北为4月中旬至7月底,这都是由于各地夏季风相继转换地结果.但季风转换时间并不固定,常在年际之间出现异常,导致雨季提早或推迟、延长或缩短,形成洪涝或干旱.3、春温多变,夏秋多旱湖南春季乍寒乍暖,天气变化剧烈,春季气温虽然逐渐回暖,但北方南下地冷空气仍能经常入侵湖南,使气温卒降,并伴随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冷空气过后,雨过天晴,气温很快回升.一般年份,3~4月每月有3~4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一般下降1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5℃,5月有2~3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可下降7℃以上.湖南夏秋少雨,干旱几乎年年都有,只是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常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除湘西北外,湖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雨日和降雨量都显著减少.7~9月各地总降雨量多为300毫米上下,不足雨季降雨量地一半,加之南风高温,蒸发量大,常常发生干旱.4、严寒期短,暑热期长气候学上常以连续5天(或5天以上)日平均气温≤0℃作为严寒期地标准.按此标准湖南各地大多数年份没有严寒期,只有少数年份有5~10天严寒期,且多出现在1月中下旬,即“三九”期间.若以候平均气温≤5℃作为冬冷期,则阳明山以南地区(江华、江永、宁远、道县、蓝山等地)基本无冬冷期,永州、郴州一带仅有几天,湘东、湘西南一般10~20天,长沙以北及湘西北地区30~40天.有些年隆冬期间虽有几天或十几天可见冰雪雨凇,但一般年份降雪只有2天左右即会消失.降雪日数湘北一般10天左右,湘南仅5天上下.地表水面发生结冰地日数,湘北有20~25天,其他各地不足20天.因此湖南冬季严寒期很短,但冬季较长,且阴湿多雨,人体感觉难受.湖南不但夏季时间长,暑热时间也长.候平均气温≥28℃地暑热期,大部分地区一般自6月底或7月初开始,至7月底或8月上中旬结束,个别年份延至9月初,暑热期可达1.5~2个月.湘中地长沙、衡阳一带最热,日平均气温≥30℃地酷热天气,长沙每年平均有28天,衡阳有33天.一次酷热天气持续地时间,一般10天左右,湘中地区可达半个月.日最高气温≥35℃地日数,平均每年衡阳有33天,长沙有26天.水利资源湖南境内水系发达.湘北有洞庭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又从东北面地城陵矶附近把湖水泄入长江,成为长江地一座天然水库,起着调节长江水量地重要作用.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连接长江.全省天然水资源总量为中国南方9省之冠.土地资源湖南耕地面积378.8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地3.1%;天然草地面积637.3万公顷,约占全国草地总面积地1.6%;林地面积1036.99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地6.6%.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这为湖南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矿产资源湖南是著名地“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41种,其中锑、钨、锰等41种地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在已探明储量地矿种中,居全国前10位地矿产有60多种,其中以有色金属矿最多,非金属矿次之.钨、铋、锑、钒、锡、石墨、重晶石等矿产,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动植物资源湖南位于中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植物资源异常丰富.种子植物约5000种左右,居全国第七位.其中,木本植物2000多种,野生经济植物1000多种,药用植物800多种.全省有屑国家保护地珍稀野生植物66种,占全国保护珍稀植物种类(254种)地26%.其中,一级保护植物3种,即银杉、水杉、珙桐;二级保护植物23种,有银杏、水松、资源冷杉、伞花木、杜仲等;三级保护植物40种,有穗花杉、舌柱麻、白桂木、华南栲、金钱槭、八角莲等.另有省定保护植物44种.在植物资源中,湖南粮食作物品种繁多,仅稻谷品种就有9000多个,包括水稻与早稻,籼稻与粳稻、糯稻,早熟与中熟、迟熟,高杆与矮杆等多种性状地类型.粮食作物除水稻外,还有玉米、高梁、薯类、豆类(黄豆、黑豆、绿豆、蚕豆、豌豆、豇豆)、麦类(小麦、荞麦、燕麦)等,油类作物有茶子、桐子、油菜籽、芝麻、向日葵、棉籽、蓖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苎麻、黄(红)麻,烤烟等.药用植物主要有黄连、天麻、石榭、厚朴、白术、杜仲、前胡、川芎、尾参、白芍等100多种常用著名中药材.此外,还有水果、蔬菜及各种花卉资源.湖南植物类农副土特产品有8大类88种,中外驰名地大宗产品有柑橘、茶叶、湘白莲、黄花菜、玉兰片、龙牙百合、苡米、辣椒等.全省有木本植物103科478屑2470种.全省森林面积750.1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1.4%,高于全国和世界水平.1997年,全省用材林26.25千公顷,经济林12.99千公顷,防护林3.62千公顷,全省活立木蓄积量2.45亿立方米.全省木本植物中,乔木树种近800种,木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地约500种,面积蓄积量及可伐量最大地是针叶林,占全省用材林面积地87.6%,占蓄积量地75.3%,其中马尾松所占比重最大.优质用材林树种有杉、松、楠、樟、梓、擦、凋等;经济林有油桐、油茶、乌桕等.全省已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位于桑植县境内地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20个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之一.该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分布着典型地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多达3000多种,是鹅掌楸、青钱柳、水青树等古老植物地保存中心,特别是以珙桐为主地成片混交林,形成了罕见地稀有植物群落.张家界森林公园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全省有草场资源637.3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566.6万公顷,载畜量可达704万黄牛单位.草场植物137科868种,其中可供牲畜采食地775种.动物丰富地植物资源为动物地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地条件,因此湖南动物种类繁多,分布较广.有野生哺乳动物66种、鸟类500多种、爬行类71种、两栖类40种、昆虫类1000多种、水生动物200多种.全省有华南虎、云豹、金猫、白鹤、白鳍豚等1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地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大鲵、江豚等28种,三级保护动物有白鹭、野鸭、竹鸡等49种.湖南是全国著名地淡水鱼产区,天然鱼类共160多种,以鲤科为主,主要有鲤、青、草、鳙、鲢、鳊、鲫、鲂等,著名地鱼种有中华鲟、白鲟、银鱼、鲥鱼、鳗鲡等.在家畜、家禽中,以宁乡猪、滨湖水牛、湘西黄牛、湘东黑山羊、武冈铜鹅、临武鸭、浏阳三黄鸡等最为著名.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地长江中游,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与贵州相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接壤于湖北.全省东西直线距离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774公里,总面积21. 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地2.2%,居各省区幅员序次地第11位.因全省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湖南气候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180C,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适于人居和农作物、绿色植物生长.湖南境内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有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度在5公里以上地大小河川5341条,总长9.93万公里.这些大小河川除湘南一部分属珠江水系、湘东一部分属鄱阳湖赣江水系外,其余均由四水注入洞庭湖,于城陵矶汇入长江,形成一个非常完整地向心状水系.各水系地年径流总量为2085亿m3 ,其中省内各水系年径流量为1623亿m3 ,客水455.5亿m3,地下水96.5亿m3.全省天然水资源总量1998.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565.2亿m3,地下(浅层)水量433亿m3.湖南地植物资源丰富,覆盖面广,区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种类众多,植物分布广泛,在不同经度、纬度和不同高度,都反映出一定地分布规律.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共计有248科,1245属(土著属119属),5000余种植物,居国内第7位.同时木本植物极为丰富,达2470种,而且在省内分布地43个中国木本特有属中,单科属就有33个,幸存有世界罕见地五大植物“活化石”――银杉、水杉、水松、银杏和珙桐.特别是湘西北以水杉、珙桐、杜仲、伯乐树、金钱槭、香果树等树种为代表地华中植物区是本省植物区系地精华.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植被繁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地生存场所.到目前发现湖南省地脊椎动物有897种,隶属5纲44目146科.其中哺乳动物有9目28科91种,鸟类有19目71科448种,爬行动物3目15科92种,两栖动物2目9科64种,鱼类11目23科20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8种,二级保护动物79种,中国特有物种216种(哺乳动物6种,鸟类9种,爬行动物17种,两栖动物41种,鱼类143种),湖南特有动物16种(爬行动物2种,两栖动物6种,鱼类8种).湖南野生动物资源中,有一类保护动物白鳍豚、华南虎等,二类保护动物猕猴、短尾猴等,三类保护动物黑熊等.禽鸟种类繁多,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珍禽共22种,占全国鸟类保护数地44%.湖南一类珍禽有白头鹤、白枕鹤、红腹角雉、白鹤、黑鹤、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二类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湖南是著名地“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全世界已发现地160多个矿种中,湖南有141种,其中锑、钨、锰等41种地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截至2007年底,我省已批准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6个.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地自然保护区105个,总面积119.66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地10.6%,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6.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环境保护●环保事业湖南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经过这些年地努力,湖南环保事业稳步推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56.43%,在中国居领先地位.省会长沙是全国第二个森林城市,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定.全省14个市(州)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地有12个.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顺利推进,二氧化硫提前一年完成减排目标,化学需氧量地削减任务可于今年全面完成,继洞庭湖污染整治后,启动了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正在抓紧进行.积极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创新环境保护管理地机制体制,环境污染责任险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已有112家企业入险.●节能减排2009年,全省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7%,“十一五”前四年全省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4.89%,累计完成目标进度地139.56%.“十一五”以来,全省已关停138.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地计划;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400万吨,关闭淘汰各类小造纸企业762家.2009年环保基础设施投入迅速增加,新增75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万吨/日,新增化学需氧量年削减能力15.69万吨,一年内建成地城市污水处理厂超过历史上累计数量地2倍以上.2009年,二氧化硫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完成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目标,削减总量超过“十一五”前三年总和.●洞庭湖治理从2006年底起,湖南省开展对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关闭造纸污染企业234家,实现洞庭湖水域水质明显好转,洞庭湖10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恢复到地表水三类以上,过去三年湖南省继续加大监管,巩固了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成果.湖南省还积极开展洞庭湖区之外全省造纸污染整治,达不到产能和环保要求地数百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整治.。
湖南春季天气特征及预报着眼点叶成志
平直西风型示意图
预报着眼点:预报这类过程的重点是掌握长波的 调整和亚洲地区经向环流转为纬向环流的特点, 注意西风指数由低值向高值的转变。
这类过程的结束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北欧冷槽和 里海、黑海切断低压合并成长波槽,槽前暖平流 引起青藏高原及其以北地区暖脊的发展、东移, 另一种是南、北支西风短波槽东移到华东沿海同 位相叠加、发展。
春季冰雹出现时间的频率
湖南盛夏雷雨大风一天内以16时出 现最多,7时最少。出现最多的时段 为13~19时,最少的出现时段为凌晨 3~7时,表明盛夏雷雨大风主要由热 力作用产生的。
湖南省盛夏7~8月全省各站雷雨大风出现次数(实线:7月;虚线:8月;直线:7~8月)
36.5 42.5 50.7 53 41.5 37.3 35.1 42.3 36.5 34.3
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6- 19℃,冬季最冷月(1 月)平均温度都在4℃ 以上,日平均气温在0 ℃以下的天数平均每年 不到10天。春、秋两季 平均气温大多在16-19 ℃之间,秋温略高于春 温。夏季平均气温大多 在26-29℃之间。
年平均气温图(℃)
湖南热量充足,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 的活动积温为5600-6800℃,无霜期253-311天。湖南的热量条 件在国内仅次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27mm,一般为1200~1700mm,局 部在2000mm及以上,最大年降水量可达3089mm(1975年郴县何 家站),最小为714mm(1976年邵东县佘田桥站)。降水时空 分布不均,多集中在4~7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2%~58%左右, 为湖南雨水集中时段。在地域分配上差异也较大,总的趋势是 山区大于丘陵,丘陵大于平原,西、南、东三面山地降水多, 是湖南山洪灾害的易发区,中部丘陵和北部洞庭湖平原降水少。
高考湖南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湖南地理必考知识点为了帮助考生全面复习湖南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本文将重点介绍湖南地理高考重点内容,包括湖南地理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特点,湖南的天气气候,湖南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湖南的经济发展等。
以下是详细内容:I. 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特点湖南位于中国中南部,东临江西,南接广东、广西,西邻贵州,北濒长江,地跨东经109°37'~114°15',北纬24°38'~30°08'之间。
湖南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温度在16-18℃,降水量丰富。
II. 湖南的天气气候湖南的气候受到季风和地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湖南夏季降雨多集中在五月至八月,冬季降雪较少。
湖南的气候特点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III. 湖南的自然地理条件湖南地处山区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
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江、沅江等,湖泊较多,其中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湖南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农业、能源开发和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IV. 湖南的经济发展湖南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支柱。
其中,农业以水稻种植和茶叶种植为主要特色;工业方面,湖南以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要支柱;旅游业以湖南的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址吸引着大量游客。
V. 总结湖南地理知识的复习对于参加湖南地理高考的考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特点,天气气候,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情况,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努力学习,顺利应对湖南地理高考。
简要介绍湖南的气候特点
简要介绍湖南的气候特点湖南位于中国中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气候特点明显,表现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湖南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湖南的四季分明,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是湖南气温回升的季节,气温逐渐回暖,昼夜温差较大。
夏季湖南气温高,常常达到30摄氏度以上,湿度也较高,是湖南最炎热的季节,多雷雨天气。
秋季湖南的气温逐渐下降,天空晴朗干燥,是湖南最宜人的季节。
冬季湖南气温较低,常常下雨,偶尔会有雪。
湖南的气温年降水量充沛,湖南的年平均气温在16摄氏度左右,其中最热的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在27摄氏度左右。
最冷的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在5摄氏度左右。
湖南的降水量非常丰富,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夏季是湖南降水最多的季节,多数地区的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有时甚至会出现持续的暴雨。
湖南的降水分布不均衡,东北部的降水量相对较少,而西南部的降水量则相对较多。
湖南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受到南亚季风的影响。
南亚季风是指从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的季风,携带着大量的湿气和降水,给湖南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
南亚季风主要在夏季吹向湖南,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同时也带来了高温和高湿度。
南亚季风的影响使得湖南的夏季炎热多雨,同时也带来了湖南丰富的水资源。
总结来说,湖南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这种气候特点是由南亚季风的影响所导致的。
湖南的气候使得这个地区的植被丰茂,农作物生长繁茂,也给湖南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
同时,湖南的气候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但总体来说,湖南的气候还是比较宜人的,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湖南的地形、天气气候特点
气候资源
湖南为大陆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省境东南边境距海 400km,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显著。气候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光 、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湖南4~10月,总辐射 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0%~76%,降水量则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 84%。第二,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 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极大 值与极小值的地区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区差值大1.29倍,雨量最多年份 与最少年份相差1460mm,最多年几乎为最少年的3倍。第三,气候 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 显著。湖南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h,以洞庭湖为最多,岳阳可达 1840h。湖南热量丰富,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湖 南冬季处在冬季风控制下,而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开的地貌特性 ,有利于冷空气的长驱直入,故1月平均气温多在4~7℃之间,湖南 无霜期长达260~310d,大部份地区都在280~300d之间。年平均降 水量在1200~1700mm之间,雨量充沛,为我国雨水较多的省区之 一。
旅游资源
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湖南具有独特的旅 游资源。全省共有10大旅游区和100多处旅游点,其中桃源 县的桃花源,宁远县的九嶷山,郴州市的苏仙岭,衡阳市的 回雁峰,炎陵县的炎帝陵,汨罗的屈子寺,特别是湘潭韶山 冲上毛泽东同志故居和宁乡县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故居等久负 盛名、令人向往。“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是著名的佛教 圣地和避署胜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以其悠久的 历史、美妙的传说和雄伟的气势蜚声中外。自然风景明珠武 陵源风景区(包括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和猛洞河等风景 区),地貌奇特,古木参天,珍禽出没,深谷幽遂,清溪明 澈,溶洞温泉融为一体,奇峰怪石错落相间。张家界已辟为 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省会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集古扬 今。马王堆汉墓,岳麓山、爱晚亭、桔子洲和烈士公园的秀 美景色,天心阁、开福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中共湘区 委员会旧址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长沙中的风位分析与对局调整
长沙中的风位分析与对局调整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
长沙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长沙的风位也是受到这些气候特点的影响,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对当地的各项事务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长沙中的风位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局调整的建议。
1. 风速分析长沙地区的风速受到地形、季节和天气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春季和夏季是长沙的风力较大的季节,尤其在雷雨天气中,风速较高。
秋季和冬季风速较小,但仍然会有一定的变化。
根据长期观测数据,长沙的年平均风速约为2-3米/秒。
2. 风向分析长沙的风向主要受到地形和季节性风的影响。
长沙位于湖南盆地,周围环绕着群山,山谷地形对风向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冬季主要受到北风的影响,夏季则以东南风为主。
春季和秋季的风向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受到强冷空气和台风的影响较大。
3. 对局调整建议基于长沙中的风位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局的调整建议,以应对不同季节和天气情况下的风位变化。
3.1春季对局调整春季是长沙风速较高的季节,尤其是在雷雨天气中。
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建议选择风速较小的时间段,避免在暴风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进行。
对于建筑工地等需要施工的场所,应加强安全措施,确保设施和人员的安全。
3.2夏季对局调整夏季长沙的风位特点是炎热潮湿,主要受到东南风的影响。
在酷热的夏季日子里,适当安排户外活动的时间,避免在高温和强风的天气条件下长时间暴露在户外。
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可以通过调整灌溉和通风系统,减轻长沙夏季的高温和湿度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
3.3秋季对局调整秋季长沙的风力较小,适宜进行户外活动。
在秋季的运动中,可以利用清晨和傍晚的时间段,享受温和的气候和微风的陪伴。
对于农作物的收获和储存等农业活动,可考虑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提高收获和保鲜效率。
3.4冬季对局调整冬季长沙主要受到北风的影响,天气寒冷干燥。
对于户外活动,应注意保暖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冷风中。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气候特点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气候特点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如下: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大陆性气候。
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本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具有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的特点。
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
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也即温带大陆性气候。
内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
辽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因此气候类型仍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形较为复杂,有山地、平原、丘陵、沿海之别,所以省内各地气候也不尽相同。
但总的气候特点是:寒冷期长、平原风大、东湿西干、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
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黑龙江省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
因此,黑龙江省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但西部受夏季风影响弱,显示出一些大陆性气候特征。
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处于亚热带与南温带的过渡性气候带中,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步、雨量集中、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湖南和云南全年气候情况
湖南和云南全年气候情况1、哈尔滨和云南的气候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
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云南气候大致与地形相对应。
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区为山地立体气候区,从海拔几百米上升至几千米的陡坡上真可谓是“十里不同天”,著名的滇金丝猴就出没于此。
而北回归线以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南部等地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即全年高温如夏,雨季主要集中在夏秋。
东北部的曲靖北部和昭通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冷,雨热同季。
全省其他大部分地域属于低纬高原气候,“四季如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影响云南的季风来自孟加拉湾,叫做孟湾季风。
这是一股带着大量水汽的气流,全国大部分季风气候区的降水也来自于这股季风。
2、云南省的气候特点?云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
滇西北属寒带型气候,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东、滇中属温带型气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长夏无冬,一雨成秋。
在一个省区内,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递降0.6°C~0.7°C,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景象别具特色。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
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云南全省平均气温,最热(七月)月均温在19°C~22°C之间,最冷(一月)月均温在6°C~8°C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10°C~12°C。
湖南地理
湖南地理一、位置:1、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南岭山脉以北,因地处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又因境内有湘江,故又简称“湘”。
2、湖南省的邻省: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西邻重庆市、贵州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广东省。
二、气候:湖南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湿润地区。
三、政区、面积、人口、民族:1、政区:湖南省包括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会长沙市。
2、面积:21.2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
3、人口:6557万,地少人稠。
4、民族:40多个。
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分布在湘西、湘南等地。
四、地形:1、地形特征:东有幕阜山脉、罗霄山脉,西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南有南岭山脉,构成全省的地形骨架,中部为丘陵,北部为洞庭湖平原。
2、炎陵县的酃峰是我省的最高峰,海拔2115米。
3、地势特征: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北面开口马蹄形盆地。
五、洞庭湖水系:(一)洞庭湖水系支流:湘、资、沅、澧四水。
(二)洞庭湖1、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面积282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2、洞庭湖从西北的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接纳长江水,又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的三江口回归到长江,南面与西南面接湘、资、沅、澧四水是我省河流的总汇。
3、洞庭湖平原:东起岳阳,西到常德,南至益阳、湘阴面积达1万多平方千米,是我省重要的棉、麻、桑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美称。
六、“有色金属”之乡:1、湖南省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素称有色金属之乡。
其中钨、铋、锑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冷水江有世界锑都之称,钨、铋、锡矿主要分布在南岭一带,铅锌矿分布在常宁、临湘,锰矿以湘潭的产量最多。
2、我省矿产资源的优势和不足,优势:有色金属多;不足之处:能源资源少(石油、天然气、煤炭不足),铁矿也不多。
七、旅游资源:1、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武陵源。
2、恒山的最高峰为祝融峰。
3、韶山是毛泽东同志的故居,花明楼是刘少奇同志的故居。
八、农业:我省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稻谷产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平原和湘江流域。
湖南的地理特征和旅游资源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范
针对山区易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湖南采取了一系列 防范措施,如加强监测预警、实施搬迁避让、开展工程治理 等。
地面塌陷等灾害防范
针对地下工程、矿产资源开发等引起的地面塌陷等灾害,湖 南加强监管和治理,采取回填、加固等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03
旅游资源类型概述
自然风光类旅游资加广泛,湖南省将积 极推动旅游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业智能 化水平。
绿色低碳旅游发展
绿色低碳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湖南省 将注重推广绿色低碳的旅游方式和旅游产品,促 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沅江
发源于贵州,流经湖南怀化、 常德等地,注入洞庭湖。
洞庭湖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 北部,接纳湘江、资江、沅江 、澧水等河流。
水资源总量与利用情况
水资源总量
湖南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水资 源总量居全国前列。
利用情况
湖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主 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 活用水等方面。
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02
湖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 ”。
气候类型及季节变化
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 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
春季多变,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 季寒冷,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 。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性
01
02
03
04
湖南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 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
小吃
湖南小吃种类繁多,如臭豆腐、糖油 粑粑、姊妹团子等,具有独特的风味 和制作工艺。
04
知名景点介绍与推荐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地理位置
八年级湖南地理中考知识点
八年级湖南地理中考知识点湖南的地理位于中国南部,面积达到21.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八年级的同学需要熟练掌握湖南地理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
第一、湖南的天气和气候特点湖南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度适宜的特点。
其中,夏季湿热,冬季昼夜温差大,在祁阳、龙山等地还会有雷暴天气,需要注意。
第二、湖南的地形地貌特点湖南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盆地、山区、平原、丘陵、岛屿等。
其中峰峦叠嶂的南岳山脉、磨憨山区、金鸡岭丘陵、洞庭湖平原和南屏山脉等地是湖南著名的旅游景点。
第三、湖南的地质资源和环境问题湖南是中国十大矿产资源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煤炭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等。
但是,这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沙化等问题,需要核心区控制和防治。
第四、湖南的交通和经济特点湖南的交通发达,旅游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方式相对完备,尤其是近年来高铁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
湖南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建有最大的中南汽车工业基地、湖南经济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要经济产业园区。
第五、湖南的文化和人文特点湖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湖南也是中国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著名的诗人李白和屈原都是湖南人。
此外,湖南的美食也十分出名,如糖藕、青椒肉丝、腊肉蒸饭等。
总之,八年级的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湖南的地理知识点,这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本省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地方的文化中去。
我们要珍惜家乡,爱护环境,共同为湖南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元旦张家界会下雪吗
元旦张家界会下雪吗
元旦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而张家界作为湖南省的一个山区城市,气温也相对较低。
所以,很多人都会好奇张家界在元旦期间是否会下雪。
而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可能性较低。
首先,根据张家界的气候特点来看,张家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温和,夏季湿热,冬季寒冷干燥。
虽然元旦期间气温较低,但由于湖南位于南方地区,冬季降雪频率较低。
所以,张家界下雪的可能性并不是很高。
其次,张家界地势较高,海拔在1000米以上。
根据山地地形
的影响,张家界的气温相对较低,湿度较大,这是产生降雪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要想实际下雪,还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如气温在零度以下,而且水汽充足。
在元旦期间,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一般在零度以上,且湿度相对较低,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张家界下雪的可能性。
最后,根据过去几年的气象记录来看,张家界在元旦期间的天气大多以多云到晴天为主。
虽然天气预报并不是十分准确,但从统计数据来看,在元旦当天张家界下雪的可能性较低。
综上所述,元旦张家界是否会下雪主要受到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
虽然湖南省的张家界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高海拔地形也有利于降雪,但总体来说,元旦期间张家界下雪的可能性较小。
因此,如果你想在元旦期间看雪景,建议去郊外或者更北的地方,更有可能观赏到美丽的雪景。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特点及成因1. 南方地区:终年温和湿润.成因:位于低纬度地区,全年的温度较高,且沿海,多降水.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2. 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成因:位于中纬度地区,因此冬季的气温较低又因为大部分在内陆再加上干燥而寒冷的冬季风.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3. 西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成因: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含水汽的暖湿气流无法到达,再加上周围有高大的山脉的阻隔,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4. 青藏地区:四季如冬.成因:海拔太高,因此气温太低,再加上山脉对夏季风的阻碍作用.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各有什么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措施.北方地区:1.东北平原——我国十分重要的农业和重工业基地,在发挥其土地和资源的同时,应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集中分布,旱涝,盐碱,风沙严重旱灾(春):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径流小,植物蓄水量大涝灾(夏):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盐碱(春):不合理灌溉,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变化大风沙(春):土质疏松,气温回升快,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天气解决办法·····综合治理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地形崎岖,过度垦植和放牧,不合理采矿解决办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固沟,护坡,保原)西北地区(两大问题)1.干旱——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2.土地沙漠化严重——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多大风天气解决办法····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中河治理南方地区问题:水土流失,山区土地肥力下降,平原旱涝灾害频繁,土壤贫瘠原因:低山丘陵广布(横断山脉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温多雨治理:植树造林,发展立体农业,退耕还林青藏高原问题:土地荒漠化,湖泊变小原因:过度放牧,湖水蒸发旺盛解决:建设人工草场,发展旅游业,围栏封育,加强宣传,。
中国湖南属于什么气候
中国湖南属于什么气候1、湖南属于哪个气候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准确为: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湖南一年四季季节分明,1月平均温度最低,极限低温-8℃;7月温度最高,一般极限温度40℃;降雨在5~7月比较集中,年均降雨量1350~1450毫米。
2、湖南省地方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气候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概括湖南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湖南位于长江以南,纬度偏低,为大陆性特征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在冬季,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可带来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气。
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气候高温多雨。
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雨水较多,天气多变。
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南撤,偏北气流渐次控制全境,全省呈现出气层垂直结构十分稳定,而湿度又很小的秋高气爽天气。
(2)中国湖南属于什么气候扩展资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特殊的是,美国田纳西河中上游降水多集中在冬春两季。
这是因为在美国的南侧即墨西哥湾有全世界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生成的暖气团和从极地地区长驱直下的冷气团相遇的结果。
因为北美地区中部是块大平原,因而冷空气南下到达密西西比河口附近与暖气团相遇,成云致雨。
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主要分布我国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
其最突出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冬季温和湿润。
基本特征其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
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植被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种生态类型的植物群落结构是壳斗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木犀科等为主,通常有1至多个优势种,其中乔木常又可分为乔木上层和亚层,林下有比较明显的灌木层和草本层。
长沙和成都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意思
长沙和成都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意思1、长沙和成都气候的差异及其原因地形: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长沙位于洞庭湖平原、由于成都在盆地,有聚热效应,北方有秦巴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下,冬季比较温暖,温差相对较小。
长沙地势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
冬季气温相对较低,稳温差相对较大。
海陆位置: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内陆地区,大陆性相对较强。
长沙距海较近,海洋性较强。
海拔:成都海拔500米左右,长沙110米左右,对气温也有影响。
季风:成都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长沙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
2、湖南长沙什么气候特点长沙气候条件:长沙年平均气温:17.5℃ ;年平均最高气温:21℃ ;年平均最低气温:14℃历史最高气温:41℃ 出现在1953年;历史最高气温:-11℃ 出现在1972年年平均降雨量:1368毫米;3、长沙和成都哪个冬季气温高成都和长沙气候类型相同,气温也相近,不过冬季成都水气多更阴冷。
成都气候: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
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
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
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长沙气候: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特征是:气候变化明显,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并不分明,只有冬夏两季。
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各县16.8℃—17.3℃,年积温为5457℃,各县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
长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
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
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
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
长沙近30年气候变化
湖南属于华中地区。
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
长沙今日天气(2009年7月17日)最高温:39℃<br>最低温:30℃<br>风向:南风 天气:晴<b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50 border=0><tbody><tr><td colSpan=2>风力:小于3级</td></tr><tr><td colSpan=2>舒适度:极不舒适</td></tr><tr><td colSpan=2>紫外线强度:很强</td></tr></tbody></table>长沙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长沙一带乃至整个湘中的气候都较为特殊。
影响长沙气候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长沙位于我国东南部,属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季节变化很明显,冬冷夏热;二是长沙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梯级,距海较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因此冬冷夏热的大陆性气候特征较明显;三是长沙所处的湘中地区,由于地质时代的升降运动,造成南高北低的地势,特别是其南有五岭,东有幕阜山,西有雪峰山,北为洞庭湖区,使其地形为一向北开口的马蹄形,阻隔了东、南海洋委风的调节,使冬寒夏炎的特征尤为显著。
长沙地区气候的特点是: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充分体现了亚热带大陆性委风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
春季:气候特点一是增温迅速,气温变化大。
“春来一日水热三分”是长沙老幼皆知的谚语。
从3月平均所温10℃至5月平均气温22℃,仅两个月时间气温升高12℃,平均每月升高6-7℃。
同时,不但升温快,而且变化大,如4月份的气温,据30年的统计资料,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3.6℃,最高为21.1℃,相差近8℃之多。
湖南省石门县天气预报
湖南省石门县天气预报一、引言湖南省石门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秀丽。
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石门县的天气预报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安排活动,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石门县的天气预报情况。
二、石门县的气候特点石门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全年气温适中,雨量充沛。
下面将会逐个季节进行介绍。
1. 春季(3月-5月):春季石门县气温逐渐回暖,适宜出行旅游。
白天气温在15℃-25℃之间,夜晚稍凉,一般在10℃-15℃之间。
春季时期,石门县降雨较多,需注意携带雨具。
2. 夏季(6月-8月):夏季是石门县的炎热时期。
气温可达30℃以上,炎热的天气使得户外活动不宜太长时间。
夜晚气温也较高,一般在25℃-28℃之间。
夏季时频繁降雨,需注意防雷防雨,外出时记得带好雨具。
3. 秋季(9月-11月):秋季是石门县气温适宜、阳光明媚的季节。
白天气温在20℃-25℃之间,夜晚稍凉,一般在12℃-18℃之间。
秋季石门县雨水较少,是旅游、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4. 冬季(12月-2月):冬季是石门县的寒冷季节,但整体来说气温并不十分严寒。
白天气温一般在8℃-15℃之间,夜晚较冷,一般在2℃-7℃之间。
冬季时雨水较少,更加适宜户外活动。
三、石门县的天气预报以下为石门县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情况:1. 星期一:多云转晴,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14℃,无风。
2. 星期二:晴天,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5℃,东南风3级。
3. 星期三:多云,最高气温25℃,最低气温14℃,东风2级。
4. 星期四:阴天,最高气温23℃,最低气温12℃,东北风2级。
5. 星期五:小雨,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11℃,西北风3级。
6. 星期六:阴天转多云,最高气温24℃,最低气温13℃,东南风2级。
7. 星期日:多云,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15℃,无风。
通过以上天气预报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石门县未来一周天气多变,建议市民和游客们根据预报及时做出活动安排,并备好相应的防雨和防寒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