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群的“1+2+3”模式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介绍和教学大纲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介绍和教学大纲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简介课程内容:《计算机体系结构》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这门课程既是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的入门课,又是计算机专业的总结型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微机原理等课程的综合运用。

其主要任务是较为全面系统地讲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量化分析和优化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织和系统结构的基本知识,熟悉现代计算机中各种典型系统结构的原理、组织、关键技术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了解体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评价和优化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一定的选择和使用计算机系统的能力,能够正确选择和匹配应用领域与计算机系统结构,并且具备进入高性能计算领域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初步能力。

Brief Introduction Computer ArchitectureCourse Description:This course is the elective subject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major of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the prerequisite course of the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it is the summary of the computer curriculum. The course embodies the principle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theory, operating system, data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 The basic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s, principle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methods relatively systematically.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 familiar with the principle, organization, key technology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the typical architecture in modern computer. The student will understand the method of design the computer architecture, master to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 having the ability of selection and using the computer. At last, the course will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 the domain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知识1.1 引言1.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3 计算机系统的设计1.4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测1.5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1.6 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并行性的发展1.7 小结教学难点:计算机体系结构概念的建立、层次模型的建立。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3版)教学课件第1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3版)教学课件第1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概念
访问。
解释:每当一条N+1级指令被译码后,就直接去执行 一串等效的N级指令,然后再去取下一条N+1级的指令,
依此重复进行。
解释执行比编译后再执行所花的时间多,但占用的 存储空间较少。

9/79
1.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概念
1.2.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
1.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经典定义 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 特性。
部件加速比

[
(1
-可改进比例)
可改进比例 + 部件加速比
]
×总执行时间改进前

24/79
1.3 定量分析技术
系统加速比为改进前与改进后总执行时间之比
加速比 = 总执行时间改进前 总执行时间改进后

1
可改进比例
(1-可改进比例)+ 部件加速比

25/79
1.3 定量分析技术
例1.1 将计算机系统中某一功能的处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 20倍,但该功能的处理时间仅占整个系统运行时间的40%,则采 用此提高性能的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多少? 解 由题可知,可改进比例 = 40% = 0.4,
部件加速比 = 20 根据Amdahl定律可知:
1
总加速比
=
0.6
+
0.4 20
= 1.613
采用此提高性能的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到原 来的1.613倍。

26/79
1.3 定量分析技术
例1.2 某计算机系统采用浮点运算部件后,使浮点运算速 度提高到原来的20倍,而系统运行某一程序的整体性能提高到 原来的5倍,试计算该程序中浮点操作所占的比例。 解 由题可知,部件加速比 = 20,系统加速比 = 5

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1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 1.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1.2.1结构、组成、实现的定义与内涵内涵1.2.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三者的相互影响现三者的相互影响1.3软硬件取舍与计算机系统设计思路思路1.3.1软硬件取舍的基本原则软硬件取舍的基本原则1.3.2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1.4结构设计要解决好软件的可移植性植性1.4.1统一高级语言统一高级语言1.4.2采用系列机采用系列机1.4.3模拟与仿真模拟与仿真1.5应用与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的影响1.5.1应用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5.2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6系统结构中的并行性发展及计算机系统的分类算机系统的分类1.6.1并行性概念并行性概念1.6.2并行处理系统的结构与多机系统的耦合度系统的耦合度1.6.3计算机系统的分类计算机系统的分类第2章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章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2.1数据表示数据表示2.1.1数据表示与数据结构数据表示与数据结构2.1.2高级数据表示高级数据表示2.1.3引入数据表示的原则引入数据表示的原则2.1.4浮点数尾数基值大小和下溢处理方法的选择处理方法的选择2.2寻址方式寻址方式2.2.1寻址方式分析寻址方式分析2.2.2逻辑地址与主存物理地址逻辑地址与主存物理地址 2.3指令格式的优化设计指令格式的优化设计2.3.1操作码的优化操作码的优化2.3.2指令字格式的优化指令字格式的优化2.4按CISC方向发展与改进指令系统系统2.4.1面向目标程序优化实现改进2.4.2面向高级语言优化实现改进2.4.3面向操作系统优化实现改进2.5按RISC方向发展与改进指令系统系统2.5.1 RISC的提出的提出2.5.2设计RISC的原则的原则2.5.3设计RISC结构用的基本技术2.5.4 RISC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第3章总线、中断与输入输出系统中断与输入输出系统 3.1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3.2总线设计总线设计3.2.1总线的类型总线的类型3.2.2总线的控制方式总线的控制方式3.2.3总线的通讯技术总线的通讯技术3.2.4数据宽度与总线线数数据宽度与总线线数3.3中断系统中断系统3.3.1中断的分类和分级中断的分类和分级3.3.2中断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分配3.4通道处理机通道处理机 3.4.1工作原理工作原理3.4.2通道流量的分析通道流量的分析第4章存储体系章存储体系4.1存储体系概念与并行主存系统4.1.1发展存储体系的必要性发展存储体系的必要性4.1.2并行主存系统频宽的分析并行主存系统频宽的分析4.1.3存储体系的形成与分支存储体系的形成与分支4.1.4存储体系的性能参数存储体系的性能参数4.2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4.2.1不同的虚拟存储管理方式不同的虚拟存储管理方式4.2.2页式虚拟存储器的构成页式虚拟存储器的构成4.2.3页式虚拟存储器实现中的问题4.3高速缓冲高速缓冲(Cache)(Cache)(Cache)存储器存储器存储器4.3.1基本结构基本结构4.3.2地址的映象与变换地址的映象与变换4.3.3替换算法的实现替换算法的实现4.3.4 Cache存储器的透明性及性能分析性能分析第5章重叠、流水和向量处理机章重叠、流水和向量处理机5.1重叠方式重叠方式5.1.1基本思想和一次重叠基本思想和一次重叠5.1.2相关处理相关处理5.2流水方式流水方式5.2.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5.2.2流水线处理机的主要性能流水线处理机的主要性能5.2.3流水机器的相关处理和控制机构机构5.3向量的流水处理与向量流水处理机理机5.3.1向量的流水处理向量的流水处理5.3.2向量流水处理机向量流水处理机5.4指令级高度并行的超级处理机5.4.1超标量处理机超标量处理机5.4.2超长指令字超长指令字(VLIW)(VLIW)(VLIW)处理机处理机处理机5.4.3超流水线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第6章阵列处理机章阵列处理机6.1阵列处理机原理阵列处理机原理6.1.1阵列处理机的基本构形阵列处理机的基本构形6.1.2阵列处理机的特点阵列处理机的特点6.2阵列处理机的并行算法阵列处理机的并行算法6.2.1 ILLIACⅣ的处理单元阵列结构结构6.2.2阵列处理机的并行算法举例6.3 SIMD计算机的互连网络计算机的互连网络6.3.1互连网络的设计目标及互连函数函数6.3.2基本的单级互连网络基本的单级互连网络6.3.3多级互连网络多级互连网络6.4并行存储器的无冲突访问并行存储器的无冲突访问6.5并行处理机举例并行处理机举例6.5.1 MPP位平面阵列处理机位平面阵列处理机6.5.2 CM连接机连接机第7章多处理机章多处理机7.1多处理机的特点及主要技术问题7.2多处理机的硬件结构多处理机的硬件结构7.2.1紧耦合和松耦合紧耦合和松耦合7.2.2机间互连形式机间互连形式7.3程序并行性程序并行性7.3.1并行算法并行算法7.3.2程序并行性的分析程序并行性的分析7.3.3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并行程序设计语言7.4多处理机的性能多处理机的性能7.4.1任务粒度与系统性能任务粒度与系统性能7.4.2性能模型与分析性能模型与分析7.5多处理机的操作系统多处理机的操作系统7.5.1主从型操作系统主从型操作系统7.5.2各自独立型操作系统各自独立型操作系统7.5.3浮动型操作系统浮动型操作系统第8章其它计算机结构章其它计算机结构8.1脉动阵列机脉动阵列机8.1.1脉动阵列结构的原理和特点8.1.2通用的脉动阵列结构通用的脉动阵列结构8.2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与机群系统系统8.2.1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8.2.2机群系统机群系统8.3数据流机数据流机8.3.1数据驱动的概念数据驱动的概念8.3.2数据流程序图和语言数据流程序图和语言8.3.3数据流计算机的结构数据流计算机的结构8.3.4数据流机器存在的问题数据流机器存在的问题8.4归约机归约机8.5智能机智能机8.5.1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机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机8.5.2智能机的结构和机器语言智能机的结构和机器语言★翻译和解释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区别:翻译是整个程序转换,翻译是整个程序转换,翻译是整个程序转换,解释解释是低级机器的一串语句仿真高级机器的一条语句。

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PU1 DS1 MM1
CU IS PU2 DS2 MM2
SIMD
PUn DSn MMn
3.MIS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DS
MM1 MM2
IS1 CU1 IS1 PU1 IS2 CU2 IS2 PU1
MMn
ISn CUn ISn PU1
DS
4.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CU1 IS1 PU1 DS1 CU2 IS2 PU1 DS2
i=1
n
CPU时间(T)=时钟周期长度* (CPIi*Ii )
1.1.4.3 汉德勒(Händler)分类法
1. 根据并行度和流水线提出的一种分类法。 2. t(系统型号)=(k,d,w)
➢ 程序控制部件(PCU)的个数k; ➢ 算术逻辑部件(ALU)或处理部件(PE)的个数d; ➢ 每个算术逻辑部件包含基本逻辑线路(ELC)的套数w,如加法器位
数 3. t(系统型号)=(k×k’,d×d’,w×w’) :有流水线
解:由题意可知:Fe=0.4, Se=10,根据Amdahl定律
1
1
Sn
0.60.4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1.5 4
6
10
例1.2:假设FP指令集中浮点平方根操作FPSQR占整个测试程序执 行时间的20%(fe0),采用2种不同方法进行改进:
一种方法是采用FPSQR硬件,使FPSQR操作的速度加快到10 倍(Se0)。另一种实现方法是使所有浮点数据指令的速度加快,使 FP指令的速度加快到1.6倍(Se1),FP指令占整个执行时间的50% (Fe1)。请比较这两种设计方案。采用哪种实现技术来求浮点数 平方根FPSQR的操作对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2讲)主讲人郑纬民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精品PPT课件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2讲)主讲人郑纬民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精品PPT课件
种赋值语句,各种数据类型和数据区,各 种控制语句,过程调用和参数传送,整数 运算和逻辑操作。
VAX-11/780的测试结果为每秒1757个
Dhrystones,即:1VAX MIPS=1757 Dhrystones/Second
浮点测试程序:Linpack 用FORTRAN语言编写,主要是浮点加法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用加法指令的运算速度来衡量 计算机的速度。通常:加、减法50%,乘法15%, 除法5%,程序控制15%,其他15%
例2: 我国最早研制的小型计算机DJS-130,定点
16位,加法每秒50万次,但没有硬件乘 法和除法指令,用软件实现乘法和除法, 速度低100倍左右。求等效速度。
解: 定点等效速度为:
设: 硬件设计费为Dh软件设计费为Ds 硬件拷贝费为Ch软件拷贝费为Cs R为软件重复出现次数(占用内存、占
用介质) 当台数为V时,每台的硬件费用和软件费用 之比为:
( Dh Ch ):( Ds R Cs )
V
V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等效指令速度 MIPS 1/ ( 0.80 0.20 ) 0.02 MIPS 0.5 0.5 / 100
即每秒2万次,由于乘法和除法用软件实现, 等效速度降低了25倍。
例3:
假设在程序中浮点开平方操作FPSQR的 比例为2%,它的CPI为100;其他浮点 操作FP的比例为23%,它的CPI= 4.0; 其余75%指令的CPI=1.33,计算该处理 机的等效CPI。如果FPSQR操作的CPI也 为4.0,重新计算等效CPI。

计算机系统结构前四章知识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前四章知识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前四章知识总结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器件和软件组成,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

每一级对应一种机器:第0级和第1级是具体实现机器指定功能的中央控制部分;第2级是传统机器语言及其;第3级是操作系统机器;第4级是汇编语言机器;第5级是高级语言机器;第6级是应用语言机器。

2、计算机系统结构:由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但按照计算机层次结构,不同程序者所看到的计算机有不同的属性。

主要研究软件、硬件功能分配和对软、硬件界面的确定。

3、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内部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4、计算机实现:是指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5、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一种本来是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似乎不存在,成为透明性现象。

6、由上往下设计(自上而下设计):首先确定用户级虚拟机器的基本特征、数据类型和基本命令等,而后再逐级向下设计,直到由硬件执行或解释那级为止。

7、由下往上设计(自下而上设计):根据硬件技术条件,特别是器件水平,首先把微程序机器级和传统机器研制出来。

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操作系统、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虚拟机器级。

最后设计面向应用的虚拟机器级。

8、系列机:是指在一个厂家内生产的具有相同的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机器。

9、软件兼容:即同一个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运行于系统结构相同的各挡机器,可获得相同的结果,差别只在于不同的运行时间。

10、兼容机:不同公司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计算机。

11、模拟:是指用软件方法在一台现有的计算机上实现另一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12、仿真:用程序直接解释另一种机器指令系统的方法。

13、虚拟机和宿主机:在A计算机上要实现B计算机的指令系统,通常采用解释方法来完成,即B机器的每一条指令用一段A机器的指令进行解释执行,如同A机器上也有B机器的指令系统一样,A机器称为宿主机,B机器称为虚拟机。

本科专业认证《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本科专业认证《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体系结构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课程编号:0812000485课程性质:选修学分/学时:2/32。

其中,讲授 32学时,实验 0学时,上机 0学时,实训 0学时。

课程负责人:先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算法与程序设计方法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先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再以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为主线,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合成、存储系统结构、流水线结构、多处理机系统、RISC结构、分布计算环境结构及数据流计算机结构等现代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并了解软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最后了解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最新发展。

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近年来的重要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工程知识1.1 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理论知识。

1.2 能够应用计算机体系结构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2. 问题分析2.1 能够理解并恰当表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实际问题。

2.2 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际问题的程序与方法。

2.3 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能够合理解决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实际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运用计算机系统结构基础知识初步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并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4.1能够采用计算机系统结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并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4.2具备采集有效数据的能力。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正确运用工具与资源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提升等问题进行设计与实现。

6. 终身学习6.1具有自觉搜集阅读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6.2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前沿。

6.3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三、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作业、综合讨论、网络课程等共同实施。

ComputerArchitecture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点详解

ComputerArchitecture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点详解

ComputerArchitecture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点详解Computer Architecture计算机系统结构1.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原理1.1 Layers of Computer System计算机的层次Application Language Machine M5 应⽤语⾔机High-Level Language Machine M4 ⾼级语⾔机Assembly Language Machine M3 汇编语⾔机Operating System Machine M2 操作系统机Conventional Machine M1 传统机Microprogram Machine M0 微程序机1. 每个层次执⾏相关的功能⼦集。

2. 每个层次要依赖于下⼀个低层去执⾏更原始的功能。

3. 这就将问题分解成更易处理的⼦问题。

4. 从M2到M5的层次是虚拟机。

5. 在传统机上的指令(算数、逻辑等)由微程序级的程序实现。

该程序是作为⼀个解释器,能理解⼀组简单的操作集合,称为微指令集。

1.2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Implementation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和实现Computer Architecture 计算机系统结构Refers to those attributes of a system visible to a programmer, or those attributes have direct impact on logical execution of program.程序员可见,或者对程序执⾏有直接影响的属性Implementation 实现Two components: Organization and hardware. 两个组件:组织和硬件1. Organization(组织): includes high-level aspects of a computer’s design, such as: memory system, bus structure, internal CPU. 组织(组织):包括⾼级⽅⾯的计算机的设计,如:内存系统,总线结构、内部CPU。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五版)李学干【可编辑全文】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五版)李学干【可编辑全文】

3.
1) 系列机只能在系统结构相同或相近(允许向后稍许发展) 的机器之间实现汇编语言软件的移植。 要求原来在B机器上运行的应用软件,能移植到有不同 系统结构的A机器上,根据层次结构概念,可把B机器的机器 语言看成是在A机器的机器语言级之上的一个虚拟机器语 言,在A机器上用虚拟机概念来实现B机器的指令系统,如图 1 - 6所示。
图 1-6 用模拟方法实现应用软件的移植
如果能直接用微程序去解释B机器的指令,如图1 - 7所 示,显然就会加快这一解释过程。
仿真和模拟的主要区别在于解释用的语言。仿真是用微 程序解释,其解释程序存在于控制存储器中; 而模拟是用机 器语言程序解释,其解释程序存在于主存中。
3) 不同系列间的软件移植一般是仿真和模拟并行。
TCPUICCPI1fc
假设系统共有n种指令,第i种指令的时钟周期数为 CPIi,第i种指令在程序中出现的次数为Ii,则
TCP U i n1 (CP iIIi)1 fc
这样
n
CP Ii1CIC P iIi i n1CP iIIIiC
为了反映程序的运行速度,通常引入如下一些定量指
(1)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百万条指令 数每秒)
1 MFLOPS≈3 MIPS
2. 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一般应遵循如下的定量设计原
理:
(1) 哈夫曼(Huffman)压缩原理。 (2) Amdahl定律。 性能可改进比fnew是系统性能可改进部分占用的时间与未 改进时系统总执行时间的比值,显然,0≤fnew≤1。部件加速 比rnew是系统性能可改进部分在改进后性能提高的比值。不 难看出,rnew>1
1.1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1.2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 1.3 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取舍和性能评测及定量设计原理 1.4 软件、应用、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1.5 系统结构中的并行性开发及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1.6 本章小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计算技术导论课程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计算技术导论课程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计算技术导论课程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计算技术导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原理,并探讨并行计算技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机制、硬件组成和性能优化有深入的理解。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概述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总体结构,是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指令系统和存储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 计算机层次结构计算机层次结构是一种层次化的设计思想,将计算机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各自的功能和特点。

常见的计算机层次结构包括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将存储器和处理器放在同一个空间中,而哈佛结构将存储器和处理器分开。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不同的计算机层次结构,并理解它们的优缺点。

2. 指令系统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操作指令和数据在计算机内部流动的规则。

指令系统包括指令的格式、编码方式和执行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指令系统,如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和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等,以及它们在计算机性能方面的影响。

3. 存储系统存储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的组件,包括主存储器、缓存和辅助存储器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存储器的特点,如RAM(随机访问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等,以及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访问方式等。

二、并行计算技术概述并行计算技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使用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机系统同时工作,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

并行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介绍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以及常见的并行计算模型和算法。

1. 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将计算任务划分成多个子任务,并同时在多个处理器上执行,最后将子任务的结果合并得到最终结果。

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25 目录

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25 目录

计算机系统结构02325 目录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1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1.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1.2.1结构、组成、实现的定义与内涵1.2.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三者的相互影响1.3软硬件取舍与计算机系统设计思路1.3.1软硬件取舍的基本原则1.3.2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1.4结构设计要解决好软件的可移植性1.4.1统一高级语言1.4.2采用系列机1.4.3模拟与仿真1.5应用与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5.1应用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5.2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6系统结构中的并行性发展及计算机系统的分类1.6.1并行性概念1.6.2并行处理系统的结构与多机系统的耦合度1.6.3计算机系统的分类习题l第2章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2.1数据表示2.1.1数据表示与数据结构2.1.2高级数据表示2.1.3引入数据表示的原则2.1.4浮点数尾数基值大小和下溢处理方法的选择2.2寻址方式2.2.1寻址方式分析2.2.2 逻辑地址与主存物理地址2.3指令格式的优化设计2.3.1 操作码的优化2.3.2 指令字格式的优化2.4 按CISC方向发展与改进指令系统2.4.1 面向目标程序优化实现改进2.4.2 面向高级语言优化实现改进2.4.3 面向操作系统优化实现改进2.5 按RISC方向发展与改进指令系统2.5.1 RISC的提出2.5.2 设计RISC的原则2.5.3 设计RISC结构用的基本技术2.5.4 RISC技术的发展习题2第3章总线、中断与输入输出系统3.1 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3.2 总线设计3.2.1 总线的类型3.2.2 总线的控制方式3.2.3 总线的通讯技术3.2.4 数据宽度与总线线数3.3 中断系统3.3.1 中断的分类和分级3.3.2 中断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分配3.4通道处理机3.4.1 工作原理3.4.2 通道流量的分析习题3第4章存储体系4.1 存储体系概念与并行主存系统4.1.1 发展存储体系的必要性4.1.2 并行主存系统频宽的分析4.1.3 存储体系的形成与分支4.1.4 存储体系的性能参数4.2虚拟存储器4.2.1 不同的虚拟存储管理方式4.2.2 页式虚拟存储器的构成4.2.3 页式虚拟存储器实现中的问题4.3 高速缓冲(Cache)存储器4.3.1基本结构4.3.2地址的映象与变换4.3.3替换算法的实现4.3.4 Cache存储器的透明性及性能分析习题4第5章重叠、流水和向量处理机5.1重叠方式5.1.1基本思想和一次重叠5.1.2相关处理5.2流水方式5.2.1基本概念5.2.2流水线处理机的主要性能5.2.3流水机器的相关处理和控制机构5.3向量的流水处理与向量流水处理机5.3.1向量的流水处理5.3.2向量流水处理机5.4指令级高度并行的超级处理机5.4.1超标量处理机5.4.2超长指令字(VLI W)处理机5.4.3超流水线处理机习题5第6章阵列处理机6.1阵列处理机原理6.1.1阵列处理机的基本构形6.1.2阵列处理机的特点6.2阵列处理机的并行算法6.2.1ILLIACⅣ的处理单元阵列结构6.2.2阵列处理机的并行算法举例6.3 SIMD计算机的互连网络6.3.1互连网络的设计目标及互连函数6.3.2基本的单级互连网络6.3.3多级互连网络6.4并行存储器的无冲突访问6.5并行处理机举例6.5.1MPP位平面阵列处理机6.5.2 CM连接机习题6第7章多处理机7.1多处理机的特点及主要技术问题7.2多处理机的硬件结构7.2.1紧耦合和松耦合7.2.2机间互连形式7.3程序并行性7.3.1并行算法7.3.2程序并行性的分析7.3.3并行程序设计语言7.4多处理机的性能7.4.1任务粒度与系统性能7.4.2性能模型与分析7.5多处理机的操作系统7.5.1主从型操作系统7.5.2各自独立型操作系统7.5.3浮动型操作系统习题7第8章其它计算机结构8.1脉动阵列机8.1.1脉动阵列结构的原理和特点8.1.2通用的脉动阵列结构8.2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与机群系统8.2.1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8.2.2机群系统8.3数据流机8.3.1数据驱动的概念8.3.2数据流程序图和语言8.3.3数据流计算机的结构8.3.4数据流机器存在的问题8.4归约机8.5智能机8.5.1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机8.5.2智能机的结构和机器语言习题8参考文献计算机系统结构自学考试大纲出版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论第2章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第3章总线、中断与输入输出系统第4章存储体系第5章重叠、流水和向量处理机第6章阵列处理机第7章多处理机第8章其它计算机结构三、有关说明附录题型举例后记。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英文课程名称: Computer Architecture 课程编号:授课语言:中文学分:3课内学时:51 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考查:考试是否全英/双语课程:否一、课程定位和基本要求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从总体结构、系统分析这一层次来研究和分析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整机的概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概念、原理、结构以及设计和分析方法,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

2.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测技术。

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并行性的发展。

课程教学目标2:理解指令集结构的分类及指令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的各种因素,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指令操作码的优化编码。

课程教学目标3:掌握流水线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性能分析,掌握基本MIPS流水线的实现,掌握流水线中的各种冲突及其解决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4:掌握向量处理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性能评价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5:掌握指令级并行的概念及其硬件开发方法,掌握Tomasulo算法以及动态分支预测技术。

课程教学目标6:掌握指令级并行开发的软件方法,包括基本指令调度、循环展开、全局指令调度(踪迹调度和超块调度)、静态多指令流出、显式并行指令计算;掌握开发循环级并行的方法,如软流水。

课程教学目标7:掌握多级存储层次,掌握Cache的组成及性能分析,掌握改进Cache 性能的方法;课程教学目标8:掌握磁盘冗余阵列RAID以及通道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课程教学目标9:掌握互连函数、互连网络的参数和性能指标,掌握静态互连网络和动态互连网络。

课程教学目标10:掌握多处理机系统的两种存储结构模型, 掌握实现多Cache一致性的监听法和目录法。

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学生 的动手 能力 、 受能力 不 同 . 师要 针对 这些 应用 软件 实践教 学 中合 理 、有效 地使 用任 务 驱动 接 教 个体 差异进 行巡 回指导 .及 时解决 个别 同学 碰 到 项 目教学法 符合 学生 学 习的需求 .能够充 分 调动 的疑难 问题 并察 看学 生任务 完成情 况 :或 者安 排 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有 助 于学 生实 践经 验 的积 累 有 独特新 思路 的 同学 演示 自己的方法 .对 比各种 和 知识 应 用 能力 、 创新 能 力 、 动手 能 力 的 提 高 , 从 方法 的优 缺点 . 鼓励 同学们 再提 出新 观点 。 高学 而提 升学 生就业 的核 心竞争 力 提 生 的参与 程度 。 进一 步调动 同学们 的 积极性 。 例 参考 文献 :
21 0 2年第 8 期

建 电

3 7
浅谈 “ 应用型” 本科 院校学生 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 养
姜 飞 .李 庆 照 一
( 、 州学 院 信 息 工程 学院 安徽 宿 州 2 4 0 1宿 300 2 宿 州学院智 能信 息处理 实验 室 安 徽 宿 州 2 4 0 、 3 0 3 宿 州学 院 外 国语 学院 安 徽 宿 州 2 4 0 、 3 0 0)
广 大学生 实 际水 平 。 符合 学生 的学 习需求 。 有利 于 性 , 同时任 务之 间存在 着逐 步提 高完 善 的关 系 . 能
调 动学生 学 习的积极 性 和 自信 心 .同时也 增添 了 够让 学 生在 步步渐 进 的过 程 中 .领 略 到每 步成 功 的喜 悦 。 大提 高 了学 生使用 应 用软 件 的兴趣 . 大 激 几分 “ 战” 挑 的色 彩 2分解 任务 . . 形成 项 目 发 了 自主学 习动力 。 3 学 生 自己动手 排版 文稿 的 () 根据 教学 实践 的安排 .要将 设计好 的任务 分 习惯 在 实践 中得 以养 成 . 在毕 业论 文 的实践 环 节 . 解 成一个 个相 对独立 、 简单 的“ 阶段性 ” 目, 进 本 方法 促进 了毕业 论文 工作 的顺 利进行 .使 得 论 项 并 行 剖析 。 务分解 要注 意与教学 内容 相结合 , 任 分解 文 排版 的质 量有 了很 大 的提 高 。 ( )促 进 学生 就 4 的“ 阶段性 ” 目要 具 有渐 进 性 . 样 可逐 步 引发 业 。“ 以致用 ” 项 这 学 的效果在 实践 过程 中充分 展示 出 学生 的学习 兴趣 。避 免产 生畏惧 和抵 触情 绪 。例 来 , 过 完成任 务 的每一个 阶段 性项 目. 生熟 悉 通 学 如 : 业论 文排 版任务 可 以分 解成 : 毕 论文初 成—— 了应用 软件使 用技 巧 和方 法 .能够 向用 人单 位 熟 字体段 落 、 文速排—— 格式 刷样 式模 板 、 文混 练地展 示 自己的应 用能 力 .大大 提高 就业 面试 成 论 论 排— — 图表 处理 、论文 优化—— 分 节页 面格式 目 功率 。嘲 同 录等 “ 阶段 性 ” 目 5个 分解 的项 目之 间存 在一 项 定 的先 后关 系 , 不 是 完全 限定 , 以创新 , 但 可 只要 求最终 完成 任务 。 3 格考评 . 范评 分 . 严 规

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自考笔记

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自考笔记

计算机系统结构1. 介绍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多个方面。

在计算机科学的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对于提升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予以深入探讨。

2. 计算机系统结构概述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运行机制。

它包括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相互关系、工作原理、运行机制以及相关的软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学习既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实际操作的经验积累。

它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高级课程的基础。

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重要性计算机系统结构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习非常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还关系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运行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深入理解能够为我们设计和开发计算机系统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它也是进行系统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的重要基础。

4. 我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的积累。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我认为要想真正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学习,紧跟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5.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它的概述、重要性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希望我们能够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在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能力和水平。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你指定的主题文字: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自考笔记文章总字数大于3000字,并且不要出现字数统计。

6.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原理是指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运行机制和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群的“1+2+3”模式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群教学实践中构建的“1+2+3”模式,并就相关的教学规划以及课程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群;“1+2+3”模式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面的3个二级学科之一,涵盖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的许多知识和能力。

按照国内外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规划,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的相关课程主要是解决计算机硬件的描述、内部结构的理解、不同层次部件或者整机设计以及网络连接技术等相关问题。

从2002年开始,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的所有课程进行了分析,划分成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网络两个课程群。

本文所说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群是指前者,它以数字逻辑、组成原理、接口技术、体系结构等为主干课程内容,解决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内部构造以及部件连接技术等核心问题,因此通常人们也把它简单地叫做硬件系列课程。

众所周知,目前在计算机专业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普遍存在“轻硬重软”的现象,这有就业等客观的因素,也有硬件教学本身的问题。

当然,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研究对应的教与学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最重要的。

这正是我们这些年一直思考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调研,对长期教学实践进行了提炼,确定了“1+2+3”教学模式,并且开展了相关的课程内容改革、实验规划以及教材编写等工作。

一、“1+2+3”教学模式介绍
针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群的课程特点,我们对目前国内外的该课程群的教与学现状、改革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通过对我们长期在该课程群教学所积累的得与失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对该课程群教学要达到的培养目标、知识点与实践要求以及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定位。

在此基础上,在教学理念上进行了探索和对应的实践,在课程划分与融合、实践环节的递进式计划、配套教材的规划与编写等方面开展了具体的工作,其中的核心是“1+2+3”模式的构建。

所谓“1+2+3”模式是对该课程群教学坚持“1个重点、2个保证、3个环节”的简述。

“1个重点”是指课程群教学要以“计算机整机概念和设计”为重点。

如前所述,该课程群重点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知、分析和设计能力。

事实上,这些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的集中体现。

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深入,利用计算机编写程序已经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权”,许多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数学、信息管理等)在软件编程方面的教育也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提高软硬件的综合运用能力就是突出特色的集中体现。

毋容置疑,提高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能力需要许多理论、原理与技术支撑,特别是随着现代数字设计技术的发展,许多工具出现,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高效地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要找到一条合理的技术路线。

经过分析,我们确定以“计算机整机概念和设计”为重点是科学而有效的。

一方面,现代计算机的部件及其整机设计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理论和现代大规模电路设计基础上的,因此在对“数字逻辑”等硬件基础课程规划时应该尽量择选和“计算机整机概念和设计”密切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计算机整机概念和设计”涵盖了计算机的CPU、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主要功能部件,因此可以将“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等核心课程有效连接,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概念和设计原理。

“2个保证”是指保证课程群的完整性和先进性。

为什么重点提出这2个保证问题呢?这是我们在大量调研和长期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上提出的,直接针对目前国内该课程群的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的改革存在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先进技术而破坏课程内容的完整性的“实用主义”思想,这种所谓的“先进性”不仅破坏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而且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埋下了不可弥补的知识缺陷;二是受课室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对硬件课程的教学及实验内容不进行更新,一些先进的硬件设计理念和技术没有及时融入到教学中,甚至一些淘汰的技术仍然作为教学和实验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确定了这2个保证,力求在课程群概念的指导下将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和先进性加以融合,其中目标之一就是在同样的课时下减少不必要的课程间内容的重叠,提高系列实验的连续性,进而增加课程群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含量等,达到内容的完整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3个环节”是指整个课程群要按照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群实验3部分进行规划。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解决课程群对应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先进技术对应的设计方法的讲解。

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强调以通用概念先行,即从课程的通用概念出发来系统地介绍对应的基础理论、设计技术以及发展背景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产品进行技术分析。

课程实验是指具体一门课程对应的实验,主要是对课程的关键原理对应的部件(组)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课程群实验是我们新的教学模式确立后增加的综合性实验,它在课程实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具来设计较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

近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该实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许多学生通过主动增加课余时间的利用设计出了具有相对完整指令系统的16位计算机系统,对学生在计算机整机概念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将来学生从事硬件方面的工程设计工作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新模式下的课程群规划
在“1+2+3”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对课程群的教学构架进行了设计,对教学内容、课程衔接以及实验等进行了对应的改革。

目前支撑该课程群的骨干课程包括“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体系结构”和“课程群综合实验”。

它们构成了5个相互联结的单元,分别来解决硬件设计所需的逻辑基础与现代设计技术、计算机主要部件与主机工作机制、广泛使用的微机构成与外设接口技术、计算机的体系分析与发展趋势、利用现代设计技术设计计算机整机系统等问题。

新的课程群的计划和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

表1给出了我们目前按照新模式构建的教学计划以及对应的目标说明等,它是我们几年来对新的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以及教学尝试获得的经验的集中体现。

这些探索和实践的突出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第一,坚持“1+2+3”教学模式的指导地位,在统一的教学理念下设计教学和实验环节。

例如,坚持以“计算机整机概念和设计”为重点就意味着所有的单元应该服从课程群整体目标要求,所有的课程应该围绕着计算机整机(硬件)系统进行基础设计、部件剖析,最终达到对整机工作机理的理解和实际设计;第二,突出课程群概念,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统一的内容体系下进行教材的内容的安排。

这样就可以达到在有限的课时的情况下,减少课程衔接带来的课时浪费等问题。

三、新模式下的教材建设
如上所述,支撑新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单元有5个,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可以保证“1+2+3”教学模式贯穿到整个的教学和实验中。

为此,相应的配套教材和实验教程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且从某个角度上说,成为决定我们是否真正能实施“1+2+3”教学模式的关键。

从2004年开始,我们加大对于新模式对应的创新型教材的研究和规划。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出版或者正在编写相关的教材,对应于上面的5个教学单元。

这些教材涵盖了该课程群的骨干课程和课程群实验,是我们坚持“1+2+3”教学模式理念进行实践的工作积累。

这些教材有的已经出版,有的计划在今年的下半年出版。

通过这些核心教材的编写,我们进一步坚定了“1+2+3”教学模式对教学和实验的指导地位,对该课程群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更加清楚,对一些关键的原理和技术的解决方法也有了新认识。

四、总结
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了新模式的探索,2004年按照该模式进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和实验内容实施。

从教学效果上看,取得了相当好的结果。

通过该模式和对应的工作,学生对该课程群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硬件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1)我们对课程群教学的改革不是盲目的,在“计算机整机概念和设计”这个重点的指导下,课程群内课程的目标更明确、课程的衔接更顺畅:(2)在对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更合理、渐进性更强,学生可以逐步从基本的电路概念扩展到部件级的功能描述再到整机的系统设计上。

新的教学模式和对应成果在和国内同行专家进行交流时也得到了肯定。

例如,按照新模式构建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被评为2006年度“教育部一微软精品课程”;按照新模式构建实验教学体系被许多高校借鉴,有许多学校在使用我们编写的教材,并且有2本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规划系列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