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泸州 646000)苏言辉综述陈秋*审校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临床症候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MS的发病率急剧升高,已成为一种新的慢性病和公共卫生问题,现就MS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概念
自1997年Zimmet等提出MS概念以来,各国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MS的定义各有不同,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基于此,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MS工作定义[1],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MS的全球统一定义。认为,MS是由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IR)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生化、体液代谢失常,从而引起多种物质代谢异常的综合征,常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涉及糖调节异常、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或超重、高尿酸血症、高凝血低纤溶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微量白蛋白尿等多种危险因素。
2 危害及流行病学
2.1 危害:临床工作中常见到糖耐量异常、肥胖、高血压、异常脂质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集聚于一个个体的状态,这种状态即为MS。医学界已把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称为“死亡五重奏”。这可能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2005年IDF估计全球约1/4的人有MS。且MS是导致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全球人类热量摄入增多、体力活动减少及肥胖的流行,MS的患病率还将进一步上升[2]。因此,MS已成为目前全球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重大卫生问题。
2.2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本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很高。在美国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903)资助
*通讯作者:陈秋
具代表性的研究人群(NHANES Ⅲ)中20岁以上MS的患病率为23.9%,而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高,为44%。当前,M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按照WHO的诊断标准,MS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已达13.61%,同时,发病年龄已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糖尿病、过度肥胖、高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等也已在年轻人中出现。
初步统计,我国MS患病率已达14%~18%[3],糖尿病患者中高达60%~80%,已成为我国一种新的慢性病和公共卫生问题。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全国的MS患者中,血压升高的约占90%、血脂异常的为80%以上、糖代谢异常的约占45%。
3 诊断标准
3.1 IDF标准(2005) 诊断MS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
3.1.1 中心性肥胖(欧洲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
3.1.2 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2项:①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 (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0.9mmol/L),女性<50mg/dl(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③血压升高:收缩压≥130或舒张压≥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④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g/dl(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如果FPG≥100mg/dl(5.6mmol/L)强烈推荐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要。
3.2 我国标准(2004年)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MS的诊断标准[4]为,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①超重和(或)肥胖:BMI≥25.0kg/M2;②高血糖:FPG≥6.1mmol/L(110mg/dl)和(或)2hPG≥7.8 mmol/L(140mg/d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 mmol/L(110mg/dl),和(或)空腹血HDL-C<0.9 mmol/L(35mg/dl)(男),<1.0 mmol/L(39mg/dl)(女)。
IDF关于MS的新定义的核心是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欧洲人男性≥94cm,女性≥80cm,中国人、日本人及南亚人不同。美国人仍采用2001年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测评估和治疗第三次报告(ATP Ⅲ)标准,男性≥102cm,女性≥88cm。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群腰围切点的确定,主要基于中国上海市和香港的流行病学资料,男性≥90cm,女≥80cm。
简便、全球统一的标准有助于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为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方便,有助于我们对不同研究资料的直接比较,对了解MS所有组分对心血管危险的确切影响、如何在不同人群中能够更好地确定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不同危险因素集聚与心血管终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最佳、最具预测能力的定义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MS的病因、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发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均有关系[5]。
4.1 肥胖:肥胖既是MS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又是本病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6],包括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而内脏脂肪堆积是MS的重要特征,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在内脏脂肪堆积的个体中,首先受累的脏器是肝脏。过多游离脂肪酸的沉积即可导致脂肪肝,并会引起肝酶水平升高,甚至肝脏结构的改变。同样,脂肪在胰腺堆积后可造成β细胞功能障碍。脂肪在内脏堆积还会引起分泌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血管紧张素、PAI-1等。
目前认为脂联素在M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低水平的脂联素与MS的临床表现、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7]。脂联素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脂肪酸的摄取及代谢,降低肌肉、肝脏、循环血液中游离脂肪酸(FFA)及TG浓度以解除高脂血症所引起胰岛素抵抗。脂联素还可通过抑制单核细胞的前体细胞增殖及成熟巨噬细胞的功能而抑制TNF-α基因表达,对炎症反应起负调节作用,从而有助于受损部位内皮细胞的恢复,对心血管系统起间接保护作用。
抵抗素具有抵抗胰岛素作用,可能与胰岛素敏感组织上的受体结合后,对胰岛素通路的一个或几个位点起作用,抑制胰岛素刺激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Steppan[8]等研究提示,抵抗素可能介导饮食性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肥胖与2型DM之间的一个但不是唯一的连接点。具有胰岛素抵抗的肥胖个体其脂肪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增多且与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呈正相关,TNF-a通过促进脂解使FFA水平增高,抑制肝胰岛素的结合与廓清,并通过抑制葡萄糖转运子(GLUT)4的合成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酪氨酸化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新近美国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证实,与正常人群相比,超重者(BMI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