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东高考物理计算题评卷情况分析及备考启示
2012年广东高考试题点评
2012年广东高考试题点评普通高考评卷工作组语文今年高考广东语文试卷依然稳中有变,反映出语文科“年年有新”的命题特点。
试卷结构相对稳定,让考生拿到试卷便感到“似曾相识”,个别考点和题型略有变化,既对考生产生新鲜刺激,又是考生“预料之中”的事,不至于引起考生的焦虑。
试卷中未出现偏题、怪题,内容上也没有超纲。
所以,中学语文教学界乃至社会的反响正面。
纵观今年的语文试卷,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是广东语文科一贯的命题特点。
今年试题继续突出这一点。
例如,第一大题依然考查考生对字、词、句、段的基本把握能力;第二大题取消文言句读而加大文言翻译,既符合古文阅读重在理解的正确方向,也突出了文言阅读力的考查。
这一变化还减轻了句读评卷过于机械、事倍功半的弊端。
二是重视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
语文学习重在应用,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定义语文课程为“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
今年语文科试题突出了这方面的要求,例如,论述文阅读中的第15题,让考生依据选文文意分析袁隆平的事迹,这既考察了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又考查考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符合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三是探究题的命制有新的探索。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今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18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21题,都要求考生深入分析选文的关键之处,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这种既要求考生深入文本而又不止于文本,联系自己的经验解读文章的考查,对于引导中学现代文教学,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很有积极意义。
四是现代文阅读题选材规范适当。
选文是命好阅读题的重要前提。
今年,现代文阅读题的文本选取,从文体上说都很规范,文体特征比较鲜明,内容难度也符合考生的阅读水平,篇幅长短也适中,因此,考生不会有太大的阅读障碍,这有利于考生更好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五是作文命题方式的变化有积极意义。
2012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2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2012•广东)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考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专题】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解答】解:水由气态凝结成液态的水,分子间距离变小.而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增大而减小,随距离减小而增大.2.(3分)(2012•广东)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艾绒,猛推推杆,可点燃艾绒.当筒内封闭的气体被推杆压缩过程中()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专题】物体的内能专题.【分析】猛推推杆时间较短,气体来不及吸放热,主要是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解答】解:封闭的气体被推杆压缩过程中,由公式U=W+Q知,在瞬间,Q=0,W>0,所以内能增加,则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综上知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公式应用,题目难度不大.3.(3分)(2012•广东)质量和电量都相等的带电粒子M和N,以不同的速率经小孔S垂直进入匀强磁场,运行的半圆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M带负电,N带正电B.M的速率小于N的速率C.洛伦兹力对MN做正功D.M的运行时间大于N的运行时间【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由左手定则判断出M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结合半径的公式可以判断出粒子速度的大小;根据周期的公式可以判断出运动的时间关系.【解答】解:A:由左手定则判断出N带正电荷,M带负电荷,故A正确;B: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m,半径为:r=,在质量与电量相同的情况下,半径大说明速率大,即M的速度率大于N的速率,B错误;C:洛伦兹力不做功,C错误;D: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周,即时间为周期的一半,而周期为T=,M的运行时间等于N的运行时间,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到左手定则、半径的公式和根据周期的公式,属于基本应用.简单题.4.(3分)(2012•广东)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A.G和G B.G和G C.G和G D.G和G【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对称性可知,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相等,分析日光灯的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求解绳子的拉力大小.【解答】解:日光灯受力如图所示,将T1T2分别向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则有:T1cos45°=T2 cos45°T1sin45°+T2sin45°=G解得:T1=T2=故选B.【点评】本题是简单的力平衡问题,分析受力情况是基础,要抓住对称性,分析两个拉力大小关系.5.(3分)(2012•广东)如图是滑道压力测试的示意图,光滑圆弧轨道与光滑斜面相切,滑道底部B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其示数N表示该处所受压力的大小,某滑块从斜面上不同高度h处由静止下滑,通过B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N小于滑块重力B.N大于滑块重力C.N越大表明h越大 D.N越大表明h越小【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在B点,滑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动能定理求出滑块对B点压力的大小.【解答】解:在B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则N=mg+.知支持力大于重力,则压力大于重力.根据动能定理得,.代入解得N=mg+,知N越大,表明h越大.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搞清滑块做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联合求解.6.(3分)(2012•广东)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A.H+H→He+n是核聚变反应B.H+H→He+n是β衰变C.U+n→Ba+Kr+3n是核裂变反应D.U+n→Xe+Sr+2n是α衰变【考点】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专题】压轴题;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专题.【分析】核裂变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才能发生核裂变;核聚变的过程与核裂变相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的过程,只有较轻的原子核才能发生核聚变;不稳定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现象,称为衰变【解答】解:A、核聚变的过程与核裂变相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的过程,氢原子核聚变为氦原子核,故A正确;B、β衰变放出的是电子,而这里是中子故B错误;C、核裂变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才能发生核裂变,故C正确;D、α衰变放出的是核原子核,这是裂变反应,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重核裂变、轻核聚变和不稳定核的自发衰变.7.(3分)(2012•广东)某小型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为e=50sin100πt(V),对此电动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最大值是50V B.频率是100 HzC.有效值是25V D.周期是0.02 s【考点】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由电动势的表达式可知,最大值为50 V,从而计算有效值,根据角速度求频率和周期.【解答】解:A、C由电动势的表达式可知,最大值为50 V,而有效值为:E=V=25 V,A错误C正确;B、Dω=2πf=100π,故f=50 Hz,周期T==0.02 s,B错误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根据角速度计算周期和频率.8.(3分)(2012•广东)如图是某种静电矿料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带电矿粉经漏斗落入水平匀强电场后,分落在收集板中央的两侧.对矿粉分离的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带正电的矿粉落在右侧 B.电场力对矿粉做正功C.带负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大D.带正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小【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压轴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首先要明确矿料分选器内电场的分布及方向,判断矿粉的运动情况,从而可得到正确答案.【解答】解:由图可知,矿料分选器内的电场方向水平向左,A、带正电的矿粉受到水平向左的电场力,所以会落到左侧,选项A错误.B、无论矿粉带什么电,在水平方向上都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电场力的方向偏移,位移与电场力的方向相同,电场力做正功,选项B正确C、带负电的矿粉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小,选项C错误.D、带正电的矿粉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小,选项D正确.故选BD【点评】该题考察了带电物体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要熟练的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及其运动情况,并会分析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情况.9.(3分)(2012•广东)如图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A.动能大B.向心加速度大 C.运行周期长D.角速度小【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压轴题;人造卫星问题.【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从而比较出大小.【解答】解:根据=得,a=,v=,,T=,由这些关系可以看出,r越大,a、v、ω越小,而T越大,故A、B错误,C、D正确.故选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理论,并能熟练运用.二、解答题10.(2012•广东)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长度为 5.03cm,直径为 5.315mm.(2)按图(c)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a)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大处(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b)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大(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280Ω;(3)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1280Ω.【考点】伏安法测电阻.【专题】实验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主尺上的读数+游标上的读数,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固定尺的读数+可动尺的读数×0.01;(2)将滑动变阻器R1和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大,可以起到保护电流表及电源的作用;圆柱体的电阻等于电阻箱R2的阻值;【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读数=主尺上的读数+游标上的读数,本题主尺上的读数是5 cm,游标上的读数是3×0.1 mm=0.03cm,故游标卡尺的读数为5.03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固定尺的读数+可动尺的读数×0.01,即5 mm+31.5×0.01 mm=5.315 mm,(2)(a)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至最大,可以起到保护电流表及电源的作用;(b)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大,目的也是为了保护电流表及电源;(3)本题的实验方法为替代法.由I0=I0=解得,R x=R2=1280Ω.故答案为:(1)5.03,5.315(2)(a)大(b)大(3)1280【点评】该题采用“等效法替代”测圆柱体的电阻,无论什么方法,关键是理解实验原理然后利用电路的串并联知识求解.11.(2012•广东)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竖直方向(填“水平”或“竖直”).(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稳定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L3.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mm.(3)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L x的差值(填“L0”或“L x”).(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4.9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10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弹簧自然悬挂,故是竖直放置;充分利用测量数据,根据公式△F=k△x可以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其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解答】解:(1)用铁架台,一定是竖直悬挂;(2)弹簧晃动时测量无意义;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读位,故数据L3记录不规范,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3)由图可知,横轴是弹簧挂砝码后弹簧长度与弹簧挂砝码盘时弹簧长度差,所以横轴是弹簧长度与的L X差值.(4)根据胡克定律公式△F=k△x,有k===4.9N/m;由表格得到,弹簧原长为:L0=25.35cm;挂砝码盘时:L x=27.35cm;根据胡克定律,砝码盘质量为:M==kg=0.01kg=10g;故答案为:(1)竖直,(2)稳定,L3,1mm;(3)L x,(4)4.9,10.【点评】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对于实验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来减少偶然误差.12.(2012•广东)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放在相距为l 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上,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并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左侧是水平放置间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R和R x分别表示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计其他电阻.(1)调节R x=R,释放导体棒,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求通过棒的电流I及棒的速率v.(2)改变R x,待棒沿导轨再次匀速下滑后,将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水平射入金属板间,若它能匀速通过,求此时的R x.【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专题】压轴题;电磁感应中的力学问题.【分析】由电磁感应定律求电动势E=BLv、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电流I=,由导体棒受力平衡求速度,由带电粒子的匀速通过电容器求电压,结合闭合电路求速度.【解答】解:(1)导体棒匀速下滑时,Mgsinθ=BIl①I=②设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0E0=BLv③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④联立②③④,得v=⑤(2)改变R x由②式可知电流不变.设带电微粒在金属板间匀速通过时,板间电压为U,电场强度大小为EU=IR x⑥E=⑦mg=qE⑧联立②⑥⑦⑧,得R x=⑨答:(1)通过棒的电I=及棒的速率.(2)此时的R x=【点评】考查了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粒子的运动.13.(2012•广东)图(a)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B质量均为m,水平面上PQ段长为l,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r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紧靠滑杆(AB间距大于2r).随后,连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做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b)所示.A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1)求A脱离滑杆时的速度v0,及A与B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E.(2)如果AB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1,求ω的取值范围,及t1与ω的关系式.(3)如果AB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到P点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求ω的取值范围,及E p与ω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功能关系.【专题】压轴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1)滑杆达到最大速度时A与其脱离,则v0=ωr,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后的速度,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等于初动能减去末动能;(2)若AB不与弹簧相碰,P到Q过程,由动能定理即可求解AB运动到Q点的连杆角速度,进而求出范围,再由运动学基本公式求解时间;(3)若AB压缩弹簧后反弹,由动能定理联立方程即可求得AB刚好反弹回P点的连杆角速度,进而求出范围,再由功能关系即可求解.【解答】(1)滑杆达到最大速度时A与其脱离.由题意,得:v0=ωr…①设A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mv0=2mv1…②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为△E=m﹣(2m)v12…③△E=mω2r2…④(2)若AB不与弹簧相碰,P到Q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2m)gl=(2m)v12…⑤联立①②⑤,得对应AB运动到Q点的连杆角速度ω1ω1=…⑥ω的取值范围:0<ω≤…⑦设AB在PQ段加速度大小为a,由运动学规律,得:v1=at1…⑧μ(2m)g=2ma…⑨联立①②⑧⑨,得:t1=,(0<ω≤)(3)若AB压缩弹簧后反弹,由动能定理,得:μ(2m)g(l+l)=(2m)v12联立①②,得对应AB刚好反弹回P点的连杆角速度ω2ω2=ω的取值范围:<ω≤由功能关系:E p=(2m)v12﹣μ(2m)gl得:E p=mω2r2﹣2μmgl,(<ω≤)答:(1)A脱离滑杆时的速度为ωr,A与B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E为=mω2r2.(2)如果AB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1,ω的取值范围为0<ω≤,t1与ω的关系式为t1=,(0<ω≤).(3)如果AB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到P点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ω的取值范围为<ω≤,E p与ω的关系式为E p=mω2r2﹣2μmgl,(<ω≤)(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应用,计算量大,难度很大.。
2012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评卷
34题第一小题第二问第三空
第三空 典型错误: ①空白 占样本22% ②280、640、2560等,占样本35% ③10,1300,19,3等,占样本33% ④其他错误 错误原因分析: 不懂得替代法测电阻的原理,错误认为是 1280的倍数
(2)错误原因分析;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两个测量仪器的读数仍然 是一个难点,完全空白占的比例仍然很大,相比之 下螺旋测微器的空白率高些。其次,主尺读数正确, 游标部分读错的占相当的比例,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 度部分读对,可动刻度部分读错,也占相当比例
(2)34题第一小题第二问原题
34题第一小题第二问
这一层次要求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为47%左右, 去年约为49%,但今年这一部分的要求在物理情景分析的 难度方面略低于去年。
三、非选择题部分评卷信息反馈与典型错误分析
(1)第34题第一小题第一问原题
(1)34题第一小题第一问典型错误分析:
第一问第一空 主要错误: ①空白 占样本44% ②0.9、10等,占样本16% ③4.8,4.80等,占样本10% ④5.006,5.001等,占样本13% ⑤5.010,占样本15% 第一问第二空 主要错误: ①空白 占样本54% ②6.82,13.50,6.15,32.5,3.1等,占样本6% ③错误如下:53.25,53.15等,占样本16% ④5.450,5.815,5.325等,占样本18% ⑤5.31等,占样本3%
周宗明对2012年高考物理难度的思考
对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难度的思考周宗明2010年广东省高考考试科目作了重大调整,理科考生考3+“理科综合”,而“理科综合”中物理学科相应的高考考试时间和分值跟原来的X科中物理科相比也有了很大变化。
今年是广东高考改革的第三年,下面通过分析2010年和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对2012年广东高考物理备考难度定位作一些思考和展望。
一、2010年和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分析1、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试卷物理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了能力的考查,试题突出了主干、不偏不怪、不避陈题。
试题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
比如:第13题考查学生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时所受各个力的大小关系的理解;第17题考查学生对速度图像的理解;第20题考查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第21题考查学生对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强度和电势发布规律的理解;第16题比较综合,既考查学生对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过程的分析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数学图像表示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能力;第35题和36题是全卷中综合性较强的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事实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第34题是实验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视实验方法的迁移,基本达到“只有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得高分”的实验命题目标。
物理部分总分值100分,其中力学约40分,电磁学约46分,热学8分,原子物理6分。
2010年高考试题难度小,没有难题,只有简单和中等题。
35、36两题都有两问,第一问都很简单。
从题目新颖程度来看,10年没有新题,都是考生平时做过的习题的简单变形。
估计大多数考生都对这些题目很熟悉,甚至考生可能做过原题。
从阅读量角度看,10年试题阅读量比往年要小。
总之,10年广东理科综合卷物理试题没难题,没新题,区分度不大。
2012广东理综物理阅卷总结分析
2012广东理综物理阅卷总结分析作者:陈小丹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年第12期今年的广东理综物理试题总体难度有所下降,平均分变化不大,但与去年相比,今年题目的设置比较简单和容易得分.非选择题部分第34题实验题通过率约为0.53,比去年的0.69难度下降,第35、36题计算题,通过率分别约为和0.20,总体与去年的0.41和0.21基本持平.但考生大体都存在“能思考出怎么做,但没有时间做题”的情况,说明这样的数据并不是题目本身的真实难度反映.实际上,第35题的第一、二设问,第36题的第一设问都是敢下手就可以抢到分数的基础性问题.从理综考生群体来说,整卷难度明显下降,只是今年的计算题改卷人为分值分布作了调整,以至于平均分变化不大.整份试卷,基础的题目约占80%以上,注重基础、强化常规和关注细节还是广东理综物理题的基调.一、题目特点1.从命题角度看,区分度合理,能较好区分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2.从考生角度看,尖子生没有优势,中等成绩学生发挥更好.学习习惯好、细心的学生会考得更好.3.从题目特点看,虽然平均分变化不大,但题目相对去年较容易,满分考生增多4.从考查角度看,能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物理和规律的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5.从考试效度看,能确保高考与教学基本要求的一致性二、考点及分值分布13题分子运动论,14题热学,15题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6题力的平衡原理,17题能量守恒及圆周运动,18题原子核物理,19题交流电,20题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1题天体运动第二卷34题实验题,第1小题为电学实验共8分,第2小题为力学实验共10分;35题计算题共两小问,总分18分,第1小问9分,第2小问9分;36题计算题共三小问,总分18分,第1小问5分,第2小问7分,第3小问6分三、考题特点及趋势分析2012年的广东物理高考题,突出主干,知识点数量减少,模型典型,实际问题向物理模型转化较简单,总体都是基础型的常规题目.主观题难度降低(特别是电磁学部分),隐蔽性浅.强调实验细节,力学实验难度降低命题不避热点,不怕重复.例如,13题分子力的本质这一知识点,08年考了,11再考,12再考.又如,13、14、20题中出现了“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景颇族的祖先”“静电矿料分选器”等实际生活中的词语.可以看出,命题组对理论联系实际考核的注重实验题(34题)属于“阅读”实验,题目阐述了实验过程,要求考生理解及分析.考生主要问题反映为错别字问题突出,文字表述不规范,分度与分度值概念不清等.根据笔者在阅卷过程中的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第一问“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的答案中,“竖直”的“竖”字,随机统计的1000名学生中,有20%写成了“坚”、“笠”等错别字.而只有16%的考生错答“水平”.一个照抄的字出现这样高的失误率,这个现象也侧面折射出考生考场上的心理压力之大,令人担忧35题计算题属于电磁感应问题,这一类型问题逻辑线索是很明确的:下滑力→电流强度→电动势→速度.但第一问为了降低难度,问了电流这一中间量,隐蔽性较浅36题计算题是力学问题,题目文字烦琐,情境复杂.但作为压轴戏,这是无法避免的,要区分高、尖、精的层次,可以说这种设计是必须有的.只是这道题有几个小细节值得我们注意:(1)题目给出的图.这个情境图和速度图象都很好地帮助了考生理解题意,有效降低了难度.(2)问题的设计上只考查了半边界问题,只需要算出临界点,无需讨论四、备考建议高考是一个转轮,送走2012,意味着迎来2013.在新一年的备考中,如何把握难度,如何制定备考方向呢?1.重视学生的心理危机.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疏导,不要怕物理.其次对于成绩差的同学,要抓基础知识,注重做基础题,逐渐提高水平,信心慢慢也就有了2.基础决定最后结果.从广东这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注重基础、强化常规和关注细节已经是广东理综物理题的基调3.在练习中重视发散思维的针对训练,对复杂情境寻找关键点,针对关键点列方程.高考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满分都是不可能的任务.解决“知道怎么做,但没有时间做”这一问题就要让匆忙表达出来的公式踩在得分点上,避免因表达错误而失分,这都是应试中很重要的“捞分”能力。
2012年高考广东物理试卷分析
2012年高考试卷分析一、考点分布考查范围题号知识点总分值分子动理论1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热力学第一定律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 磁场15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4力物体的平衡16 共点力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 4牛顿运动定律17、21 机械能守恒、圆周运动12 原子物理18 天然放射现象:衰变、裂变、聚变 6 交流电流19 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的关系 6 电场20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和功能关系 618 物理实验能力34 基本量器的使用和读数、常用电路、欧姆定律、胡可定律18综合应用35 牛顿运动定律、楞次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综合应用36 牛顿运动定律、周期运动规律、能量守恒、动18能守恒、动量守恒、二、考点变化(1)选择题部分:第 14 题考查热学内容,但是较去年多了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今年的第 15 题考的是去年第 35 题的知识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而第 35 题则是去年第 15 题的知识点“电磁感应”;第 17 题考查圆周运动中的“力与能量”问题;第 18 题今年与2010 年一样考核反应方程,这与今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问题及安全利用、开发新能源问题有关。
(2)实验题部分:分析 2010、2011与2012年的实验题发现,过去两年常考的力学部分之“纸带”问题及电学部分的“实物连线图”今年都没有考查,而且难度设置方面力学的题比电学较难,这是与以往相反的,这可能与今年提出的要降低试题难度有关。
对于实验题的考查,对于读数及有效数字几年来一直都是必考的内容,但是对于“安培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近三年来未考到,这可能是往后考查的一个方向。
虽说两道实验题并不难,但是实验设置的原理及实验思想却没有降低,这要求学生必须在透彻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触类旁通,如力学实验中的第③小题,电学实验就考了个“替代法”测电阻。
对于数据分析的要求放在力学实验中,较去年难度降低了。
2012高考试题分析
2012高考新课标卷试题分析(物理)一、对2012高考试题的分析与思考:1、能力要求:新课标的试题与往年基本相同,首先,仍然是注重考查主干知识,更是将能力的考查放在重中之重来做的。
针对于高考中的基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探究能力的同时,更是注重于试题的创新性、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性、注重考查思维方法的多元性和灵活性、情境过程的综合性、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2、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以能力为主:考查物理知识主干,以知识点为依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推理、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更是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的能力。
3、试卷的题型分布也与往年新课标的试卷结构大致相同。
简约、合理试题数量适当,试题设计方面:选择题相对比较简单,多选题数量不多,但仍然注重考查考生多角度、创造性的思考问题。
4、具体各部分问题的分析如下:选择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考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4题:物理概念----惯性,A和D考查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C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B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15题基本运动情境---平抛运动,重视了研究方法的考查-----运用分解的思想分析曲线运动,考查推理能力,运用类比推理多个不同平抛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16题力的平衡,以很常见的三力共点动态平衡的物理背景,考查相应的三角形图解法的运用。
(容易题)17题电路的基本问题分析(理想变压器),基本概念---有效值,电功率,以及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对定义、定律、定理的内容应能准确地理解并能进行准确地表达。
如:P=UI,u1:u2=n1:n2,P1=P218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和重力场中的力与运动的分析,本题以叠加场为背景理解基本概念:功,电势能,动能。
19题实际是法拉第圆盘发电机模型的变形。
2012广东高考物理计算题评卷情况分析及备考启示
分力弄错
电动势与电场强度混淆 电压弄错
评卷情况分析 ●计算题(第36题)
图18(a)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B质量均为m,水平面上PQ段长为l,与物块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 为r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紧靠滑杆(A、B间距大于2r)。随后,连杆 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8(b) 所示。A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12年东莞调研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A=2kg的木板A静止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B=1kg的小物块B从固定在地面 上的光滑弧形轨道距木板A上表面某一高H处由静止开始滑下, 以某一初速度v0滑上A的左端,当A向右运动的位移为L=0.5m时, B的速度为vB=4m/s,此时A的右端与固定竖直挡板相距x,已知 木板A足够长(保证B始终不从A上滑出),A与挡板碰撞无机 械能损失,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g取10m/s2
约30%-40%的学生因符号弄错导致失分严重 (尽量用题目中的符号,答案必须全对才能拿满)
l 写成d
约30%-40%的学生因符号弄错导致失分严重 (尽量用题目中的符号,答案必须全对才能拿满)
M写成m ,l 写成d
(认为匀速时感应电动势不变的约有19%)
整个思路都是对的,就是M和m弄错,非常可惜。 启示:规范表达,减少丢分
L
11年36题滑图块20模型
10年35题滑块模型
螺旋式复习教学 滑块-滑板模型(同方向运动)
1.如图所示, 小木块的质量m=0.4 kg, 以速度v=2m/s, 水平地 滑上一个静止的平板小车(足够长), 小车的质量M=1.6 kg, 小 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g取 10 m/s2),求 ⑴小车上的木块相对于小车静止时, 小车的速度是多少? ⑵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⑶木块相对小车静止前,小车运动的位移? ⑷物体相对小车静止前,木块运动的位移? ⑸物体相对小车滑行的距离?
201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物理科分析报告
201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物理学科分析报告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一、命题指导思想广东新高考理综方案实施之初我们广州对高三的物理教学提出了:降低难度,注重梯度的基本教学思路。
从2010和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的结果来看,无论是考查的方向还是试题的难度,“降低难度,注重梯度”的教学思路都是正确的,而且非常适合广州考生人数多的教学特点。
随着这两年高考的结束,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对“3+文/理综”高考模式存在的各种担心和忧虑都随时间逐渐消退,特别是教师用于指导学生的备考策略应该趋于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转变、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否减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如何?为此,组织这样一次综合测试,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1)试题要反映高考的命题趋势,就理综试题中的物理部分而言,其总体难度稳定中略有提升(2010年为0.66,2011年为0.57),2012年难度希望控制在0.57-0.65之间。
(2)试题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下一阶段的高考备考工作。
(一)对2010年和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对比和简析对这两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进行分析将会发现,理综高考物理试题有如下几大特点:特点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广东理综考试大纲的说明中阐明高考物理试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物理教学不仅强调格物致理,从生活走向物理;还要注意学以致用,从物理回归生活。
这两年的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些基本的的理念,例如2010年13题中的节日灯笼,15题中的洗衣机;2011年14题的升降椅,17题的网球,21题的静电除尘器,此外第35题也是由磁场约束热核反应材料为背景的计算题。
特点二:重视考查基础(“双基”)这两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在考查基础方面可谓非常到位。
以下是2010年与2011选择题部分的考点对照表: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2011两年理科综合卷中物理试题的选择题部分都考查了5个Ⅱ级要求和4个Ⅰ级要求的知识点。
2012年广东省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解析本试卷共10页,36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盒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子运动论,水汽凝结成水珠,是从气态变成液态,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随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增大。
答案D。
14.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1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艾绒。
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对筒内封闭的气体,在此压缩过程中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其体内能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答案】B【解析】压缩气体是外界对气体做功,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说明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内能一定增加,故C、D均错。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可推断出压强一定变大。
2012年高考广东理综卷物理试题评析
2012年高考广东理综卷物理试题评析2012年高考广东卷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符合我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试题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梯度适当,区分合理;立意新颖,推陈出新。
试题对中学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本文结合试题来阐述这些特点。
1.平稳创新,引领课改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同时适度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
试卷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
试题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成长紧密结合,真正达到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例1 (2012年广东理综14题)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艾绒。
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
对筒内封闭的气体,在此压缩过程中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解析】压缩气体是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故c、d均错。
气体的内能主要是指分子动能,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因此可知气体内能增加,故温度升高。
再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由气体的体积缩小、温度升高推断出压强变大。
所以b正确。
2.突出能力,体现探究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试题在能力考查中,特别注重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以实验34题为例。
例2 (2012年广东理综34题)(1)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
①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长度为[cd#4]cm,直径为[cd#4]mm。
②按图(c)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a)将滑动变阻器[wtbx]r 1的阻值置于最[cd#4]处(填“大”或“小”);将 s 2拨向接点1,闭合 s 1,调节 r 1,使电流表示数为 i 0;(b)将电阻箱 r 2的阻值调至最[cd#4](填“大”或“小”);将 s 2拨向接点2;保持 r 1不变,调节 r 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 i 0,此时 r 2阻值为1280ω;③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cd#4]ω。
近五年广东高考物理计算题分析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近五年广东高考物理计算题分析及启示
作者:杨昌彪
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9年第08期
摘要:本文统计分析了近五年广东高考物理计算题题量、分值、考查内容、考点的情况,以期了解计算题命题的特征和趋势,探讨广东高考物理计算题如何体现《考试说明》对能力的要求和落实,以及对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考查。
本文还根据计算题命题的特征和趋势,提出了备考的几方面建议。
关键词:广东高考;物理;计算题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8(S)-0010-4。
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3年备考策略【学生版】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 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A.1 d B. R
1 Cd. R
( RD.d )2 R
( R )2 Rd
分析:本题是选择题中最难(平均得分 0.7)。题目直接给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
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这是平方反比律的必然结果),要求考生选择深度一定(d)的矿
井底部和半径已知(R)、质量分布均匀的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考生熟知
应用数学处理物 T17,T19,T21,T24_1,T24_2,T25,T33_2,T34 50 18.29 36.58 理问题的能力 _2,T35_2
二、201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分析
试题秉承考试大纲的要求,坚持贯彻能力立意命题的 指导思想,以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应具备的诸 种能力。试题情境符合课标和考试大纲要求,源于教材而 不拘泥教材。
推理能力
T15,T16,T17,T18,T19,T20,T21,T24_1,T24 74 33.47 45.23 _2,T25,T33_2,T34_1,T34_2,T35_1,T35_2
分析综合能力 T19,T21,T24_1,T24_2,T25,T33_2,T34_2,T 44 15.16 34.45 35_2
得分率 51.5 85. 2 47. 9 52.2 49.9 51. 0 70.0 11.7
一、201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分析
2012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2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郑红心2012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物理组的老师们齐聚办公室,畅谈2012年高考,并对今年的理综物理部分试题内容、难度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各年级在讨论中都收获颇丰,以下是本次讨论的核心内容。
今年的高考题从整体上看:稳中有变,难度适中。
考查的知识点比着往年功和能、机械能较少,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哪一年高考都有一些知识点没有牵涉到。
但力学和电磁学仍是主要内容,并且电磁学、电磁感应比往年有增加,二者占了总分的大约85%以上。
选择题难度不是很大,计算量也不是很大,14题考查了物理学史及基本概念,比较简单,这与10年的14题类似,说明平常在复习时要面面俱到,不能遗漏。
15题、16题、分别考查了平抛运动、物体的平衡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也比较简单。
17题考查了交流电和变压器的基本原理,没有多大的变化。
计算量适中。
18题考查了电荷在复合场(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难度较前几个题稍微增加,考查知识点较多:力和运动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动能定理、电势能及能量守恒定律。
19题和20题包括实验题23题都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
说明今年加大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考查。
其中19题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量一般。
20题主要考查了楞次定律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图像问题,这也是平常练习中常见题,似曾相识。
21题从知识点上看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还考查了等效的思想及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学生可能感到束手无策、与平常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的运动的试题不一样,有点难度,也可以用极限法排除2个选项。
实验题22题是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属于常规题。
实验题23题出乎意料,大家都没有想到是个复合实验题:包括力学、电学,并且还考查了电磁感应。
但是难度也不是很大。
计算题24题考查了物体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或正交分解,第2问考查了摩擦角及数学的临界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失分。
计算题25题为压轴题,历年如此,厚重而又普通,重点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及电场中的类平抛,这两个知识点在平常的练习中见的很多:包括圆的、三角形的几何知识、类平抛的两个方向的运动等知识。
广东高考物理试卷分析与知识点.docx
2014,2013,2012年三年高考试卷分析历年高考题都是以基础题为主,以“稳”求分,抓好基础分胜过解答两道难题。
接下来,我就以2014年,2013年和2012年三年的广东高考物理卷作出以下分析。
从这三年的试卷分析,动力学部分约45%,电磁部分42%,原子物理、热学13%0 接下来,我将通过知识点联系高考题和高考题联系知识点来做出分析,以及最后对举出来的高考真题做-下分析:知识点联系高考题广东高考物理考纲,总的知识点可分为3大类,一是动力学,二是电磁学,三是热学和原子物理。
再细分又可以分为17类,动力学6类,电磁学5类,热学和原子物理6类。
再细分总共有86个知识点,动力学有25个,电磁学有37个,热学原子物理学24个。
从大类分开来讲,从动力部分,电磁部分,热学、原子物理部分三大部分,分开来做分析:动力部分考点动力学部分在选择题的占总分比重约18%,在实验题处于8-10分之间,在计算题处于不变地位的18分,经多年的对比,动力学计算部分一般会考到分析型题目和讨论判断型题目,如果考的类型是分析型的,相对比较容易得分,如果考的是讨论判断型,也要静下心来对其分析。
面对动力学部分的矢口识点做一下分类及对其分析(在这份资料的最后有高考考题的分析):一、质点的直线运动:这个考点经常渗入计算题作为其中一个运动的阶段。
有时也会一坐标图的形式出现在选择题中,如2014年的第13题。
也有出现在实验题中,如2013年第34. (1)题。
二、相互作用力和牛顿运动规律:这个知识点应用面较广。
计算题中会有所涉及,如F=ma,牛顿第三定律等实验题大纲要求的7个动力学实验中占了3个,2012年第34.(2)o 在选择题中也是常出现的,如2012年第16题。
三、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抛体运动要求不高,只要定性认识便可。
圆周运动则应用于天体运动,电磁中洛仑磁力做向心力,还有就是渗入动力部分地计算题。
如,2014年第36题,粒子进入第1,第2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来理综物理计算题考察的知识点
题号
2010年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 数”、“功”、“动能和 动能 定理”、“重力做功与重 力 势能”、“机械能守恒定 律 及其应用”、“匀速圆周 运 动的向心力”、“动量、 动 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11年
“洛伦兹力的大小、 方 向”、“带电粒子在 电 场的运动、电势差、 电场力做功”、带电 粒 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 动” 、“动能和动能 定 理”
评卷情况分析
●
计算题(第35题)
[评析]:金属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 势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问题中的一个非常普遍和 经典的问题。本题实际上就是如图所示的经典问题 改编而成,只是电动势是由金属棒沿斜面运动而切 割磁感线所产生的。试题巧妙地选择了“物体沿斜 面运动、闭合电路殴姆定律、带电粒子在平行金属 板中运动”几个经典内容进行组合,很好地考查学 R 生的迁移能力。
图 20 11年36题滑块模型
L
10年35题滑块模型
螺旋式复习教学
滑块-滑板模型(同方向运动)
1.如图所示, 小木块的质量m=0.4 kg, 以速度v=2m/s, 水平地 滑上一个静止的平板小车(足够长), 小车的质量M=1.6 kg, 小 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g取 10 m/s2),求 ⑴小车上的木块相对于小车静止时, 小车的速度是多少? ⑵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⑶木块相对小车静止前,小车运动的位移? ⑷物体相对小车静止前,木块运动的位移? ⑸物体相对小车滑行的距离?
计算题的题型特点及备考建议
计算题的题型特点 * 计算题不是只为优生设计,难度降低、梯度明显
* 涉及主干,组合为主
如: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切割磁感线或磁通量 发生变化——产生电动势)这个知识点为核心,可有以下一 些可组合的内容: ①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等知识 点的组合。 ②与平行板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或偏转组合。 ③与安培力、力与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组合。 ④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的 转化与守恒等知识点的组合。
H B
v0
A
挡板
L 第36题图
x
上题可由以下几个简单题型演变而来。
(1)最常见的滑块、木板模型,滑块有 一个初速度v0 ,木板静止,我们经常要 计算达到共同速度时,A、B各自运动的 位移,B相对A的距离。
B v 0
A
变式1、已知A向右运动了L,求此时A、B的速度? 变式2、若v0未知,A向右运动了L,此时B的速度为V1,求v0? 变式3、当B相对A的位移为△L时,求此时A、B的速度? (2)在木板A前面放了一块挡板, 问题1、x至少为多少时,A碰上挡板 时,A、B具有共同速度?
O
B
v0
台阶 v1
B A
x
我们再对v0的由来进行拓展,又可以演变出好几种物理情境。
第一、滑块从光滑的圆弧面滑下。(东莞调研题36题)
第二、物体由绳子拴住摆下来在最低点绳子断了。(广州一模36题) 第三、被子弹射中,而具有了速度。
L O
B
第四、如果滑块带电,可通过电场加速而获得速度。
第五、通过传送带获得速度。 (11年高考理综36题)
计算题的题型特点及备考建议
计算题的题型特点 * 计算题不是只为优生设计,难度降低、梯度明显
* 涉及主干,组合为主
组合题就是将不同知识块的知识点、几个基本 的物理模型进行拼接、组合成新的题型,从而考查 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组能力、创新能力,对 物理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题型难度低于过程 复杂、综合性强的试题,其特点是似曾相识又面貌 全新,无法从“题海”中找到原样。
台阶
v0
第六、通过圆周运动连杆推动。(12年高考理综36题) v
1
B A
x
H B v0 A
挡板
L 第36题图
x
通过这样一个题目的模型就可以演变出数10道题目,实 际上,高考计算题的模型都是我们常见的,只是在问题的 相同之处:都是滑块模型,都用到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 设置上与平时训练的题目稍有不同,或者是在某一个环节 的情境发生变化,但是其主要物理情境都相同。
12年36题 滑块模型 不同之处:物理情境不同,10年的非常简单,就是由于A、B的内力是二 者分开获得初速度;11年是通过传送带和圆周运动来获得初速度,滑块 滑到木板上,在木板上做减速;12年是通过将转动转化为平动,滑块在 地水平面上做减速,最后与弹簧相碰。
D
S 5R
D
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B
M
C
l 6.5R
M写成m ,l 写成d
(认为匀速时感应电动势不变的约有19%)
整个思路都是对的,就是M和m弄错,非常可惜。
启示:规范表达,减少丢分
分力弄错
电动势与电场强度混淆
电压弄错
评卷情况分析
●
计算题(第36题)
图18(a)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B质量均为m,水平面上PQ段长为l,与物块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 为r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紧靠滑杆(A、B间距大于2r)。随后,连杆 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8(b) 所示。A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1)求A脱离滑杆时的速度v0,及A与B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ΔE。 (2)如果AB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1,求ω的取 值范围,及t1与ω的关系式。(3)如果AB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到P点 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求ω的取值范围,及 Ep与ω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评卷情况分析
●
计算题(第36题)
试题将经典的运动模型“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匀速 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典的过程“碰撞过程、水平 面上的减速过程、与弹簧作用的变速过程”和经典的思维逻辑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1)文字描述繁琐,情景复杂,但速度图像降低难度,第一问仍为得分关注点 (2)半边界问题,只需要算出临界点,无需讨论 (3)分段性过程,只需算临界点,无需讨论。需弹性势能概念但不涉及其计算
高考物理计算题评卷情况分析及备考启示
主要内容
◆2012年物理计算题评卷情况分析
◆ 2013年高考物理计算题备考建议
评卷情况分析
●
计算题(第35题)
如图17所示,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放在相距为l的平行 光滑金属轨道上。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并处于磁感 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左 侧是水平放置、间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R和Rx分别表示定值 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计其他电阻。 (1)调节Rx=R,释放导体棒,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求通 过棒的电流I及棒的速率v .(2)改变Rx,待棒沿导轨再次匀 速下滑后,将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水平射入金属板 间,若它能匀速通过,求此时的Rx
2012年 题 号 题型 平均 难度 分 题型 2011年 平均 分 难 度 题型 2010年 平均 难度 分
34
电学实验 力学实验
6.03 5.29
8.79 3.54
0.75 0.53
0.49 0.20
力学实验 电学实验
电学计算 题 力学计算 题
1.76 9.01
7.38 3.78
0.35 0.69
B v 0 A
问题2、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A与竖 直挡板只能发生一次碰撞。
问题3、x在满足问题2的条件下,讨论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L
x
12年广州一模36题最后一问就是讨论x的取值对A碰撞挡板前速度的关系。
12年广州一模如图,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x.与 滑块B(可视为质点)相连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水平拉直细线并给B一个竖 直向下的初速度,当B到达最低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B从A右端的上表面水 平滑入.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已知A的质量为2m,B的 质量为m,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细线长为L、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B重 力的5倍;A足够长,B不会从A表面滑出;重力加速度为g. (1)求B的初速度大小v0和细线被拉断瞬间B的速度大小v1 (2)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求x满足的条件 (3)x在满足(2)条件下,讨论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L
螺旋式复习教学
滑块-滑板模型(同方向运动)
3.如图所示,地面和半圆轨道面均光滑。质量M = 1kg 、 长L = 4m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其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S=3m, 小车上表面与半圆轨道最低点P的切线相平。现有一质量m = 2kg的滑块(不计大小)以v0 = 6m/s的初速度滑上小车左端, 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小车与墙壁碰撞时即被粘在墙壁上,已 知滑块与小车表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 = 0.2 ,g取10m/s2 。 (1)求小车与墙壁碰撞时的速度; (2)要滑块能沿圆轨道运动而不脱离圆轨道,求半圆轨道 的半径R的取值。
螺旋式复习教学
滑块-滑板模型(同方向运动)
2.一个平板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恰好和一个光 滑圆弧轨道AB的底端等高对接,如图所示.已知小车质量 M=3.0 kg,长L=2.06 m,圆弧轨道半径R=0.8 m.现将 一质量m=1.0 kg的小滑块,由轨道顶端A点无初速释放, 滑块滑到B端后冲上小车.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μ=0.3.(取g=10 m/s2)试求: (1)滑块到达B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 (2)小车运动1.5 s时,车右端距轨道B端的距离 (3)滑块与车面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Rx E
约30%-40%的学生因符号弄错导致失分严重 (尽量用题目中的符号,答案必须全对才能拿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