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法不可违》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法不可违》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法不可违》说课稿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课题是《法不可违》,我打算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这五个方面说一说对本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本框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青少年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法律意识淡薄,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制约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
接着我来说一说教学目标。
我把它归纳成:掌握三个概念: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区别三种行为: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行为;培养两种能力:明辨是非、法律意识;教学重点是:学会判断三种违法行为教学难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的思想认识。
二、说教法本节课采用“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变“讲堂”为“学堂”,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我采用:故事导入、情景创设、活动讨论的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寻求落实答案,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自主学习精神。
三、说学法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论时,主要运用的是思考评价、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理念,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的主要特点,我在教学环节上,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1.教师导入;2.自主学习,明确新知;3.合作探究;4.展示升华;5.拓展应用并进行总结。
五、设计理念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是道德与法治科目运用“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尝试。
我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注重情感体验,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积极参与并合理有效的引导作用。
板书设计:违法无小事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准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
法不可违(说课稿)
法不可违(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讲解的教材为《法不可违》,该教材是一本介绍法律常识的读本,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文本,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法律在哪里》、《法律是什么》、《法律的形成》、《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尊严》。
在本文档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教材的特点和目标•适用对象和教学时机•教学目标与重点•教学内容与方法二、教材特点和目标《法不可违》这本书的特点在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原则,通过丰富的例子和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教材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明白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让他们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4.增加学生对法律的兴趣,为将来的法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适用对象和教学时机《法不可违》这本书适用于中小学生,帮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法律意识。
这本书可以作为普通的课外读物,也可以作为法制教育的辅助教材,可以在班级法制教育课、公民素养课等课程中配套使用。
教学时机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来安排,可以在学生初步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之后开始引入法律知识。
适当结合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和事件,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目标与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目标,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如下:1.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明白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培养他们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学习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法律的来源和形成过程;–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2.重点: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了解法律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下:1. 教学内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定义和含义,了解法律的分类和领域。
部编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法不可违》说课课件
环节一:违法行为是什么
中学生小A的两件“小事”
事件一:校服厂家来卖校服,小A忘记带钱,遂借了同学80元钱。事 后,小A想,反正这位同学家是出了名的有钱,不还也罢。所以,每 次同学提及,小A都说“就这点钱,对你还不是小事一桩?大方点, 就别让我还了吧。”
事件二:放学后,小A和同学处于好玩的心理,用剪刀剪断了附近小 区的电缆,并剪掉一段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小A想,也没卖多少钱, 小事一桩。
守 法
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犯罪
巩固练习:阅读教材47页“探究与分享”,完成下列表格。
镜头 所属违法行为 类别
违反的法律
对社会的危 承担的法律
害程度
责任
一 二 三
巩固练习:案例分析
中学生小A的两件“小事”——拓展思考
事件一:校服厂家来卖校服,小A忘记带钱,遂借了同学80元钱。事 后,小A想,反正这位同学家是出了名的有钱,不还也罢。所以,每 次同学提及,小A都说“就这点钱,对你还不是小事一桩?”
四、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 两件“小事”走近法律:
违法行为是什么
第二环节: 两件“大事”探析违法:
违法行为的分类
第三环节: 认清后果自觉守法: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通过对中学生小A“两件小事”是否违法的“明辨 是非”,引发对法律的思考;通过对法律条文的 解读,明确法律的作用和违法行为的含义。
小事一: 欠债不还
小事二: 盗窃损毁 公共财物
环节二:违法行为的分类
四、教学设计过程
第一环节: 两件“小事”走近法律:
违法行为是什么
通过对中学生小A“两件小事”是否违法的“明辨 是非”,引发对法律的思考;通过对法律条文的 解读,明确法律的作用和违法行为的含义。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 法不可违》优质教学课件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新大陆吧!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 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那什么是违法呢?
笔记整理二
2.违法行为的含义、原因、分类。
(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原因: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3)违反法律的分类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 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 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 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行政拘留等。
笔记整理三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学习任务三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人做过这些事情吗?
遵章守法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笔记整理六
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 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2)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 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法不可违说课稿
法不可违说课稿一、说教材《法不可违》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要一课,其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认识并理解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违反性。
这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石。
本文主要内容围绕法律的内涵、法律的作用、违法的后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从法律的内涵出发,阐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其次,通过具体案例和事例,介绍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强调违法的严重后果,提醒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做到“法不可违”。
1. 法律的内涵:本文从法律的定义、特征、效力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2. 法律的作用:本文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国家发展等方面,分析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违法的后果:本文通过列举典型违法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以及违法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4. 法治观念的培养:本文强调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法律的内涵、特征、效力,掌握法律的作用,了解违法的后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1. 法律的内涵和特征: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
2. 法律的作用: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刻体会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性。
3. 违法的后果:要让学生认识到违法的严重性,明确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法治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初中八年级上册政治 《法不可违》说课稿
《法不可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法律的了解,明辨是非,自觉遵守法律,增强守法的意识,维护法律尊严。
教学目标具体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从中学生身边的“两件小事”到社会上相同性质的违法犯罪案件,提升学生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帮助学生意识到,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已经违法,增强学生守法意识。
2.通过学习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加深对违法行为的了解,知法懂法。
3.通过介绍违法行为要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引导学生知道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从而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做尊法护法的人。
二、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已有基本认识,并着重了解了道德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第五课关注“法律”这一特殊的社会规则。
《法不可违》是第五课的第一框,帮助学生相对系统地了解法律的起始。
同时,本单元的内容既是对七年级法律相关内容的深入,从七年级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视角,推广到整个社会的视角去看待法律,又为八年级下册打下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情方面,有以下特点。
违法而不自知。
青少年学生缺乏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淡薄,日常生活中即使做出违法行为,或者遭遇侵权也不自知,无法将这些行为与违法联系起来,更无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知法而有偏差。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法律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规则,但是对于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判定等了解并不深入,很多学生只能认识到杀人、纵火等严重犯罪是违法行为,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了解极少。
守法而存侥幸。
青少年学生易受到环境影响,加之易冲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他们懂得要遵守法律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经常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觉得“小事”无所谓,不拘小节,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
基于以上分析,我力图通过本课的探讨,让学生明辨是非,加深对法律的了解,增强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可编辑全文】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参考教案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5.1法不可违
环节二
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分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分;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课中作业
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当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环节三
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情景一、李某等3人在电影院起哄、打闹、吹口哨。
影院工作人员屡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
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分。
情景二、朱某在工厂于是拾到苏某的进口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
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说表否那么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情景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屡次手持三菱挂到,抢夺9名小学生的财务,的赃款400多元。
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一句刑罚判处其有期徒刑。
课后作业设计:
完本钱课对应的根底训练
〔修改人:〕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说课逐字稿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说课稿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法不可违》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下有两个目题:一是违法无小事,这里主要了解法律的概念、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含义;二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了解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尤其是行政和民事违法行为,树立遵章守法意识。
本框是学生对法治了解基础阶段,为后面法理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框题概念多,理论性较强,宜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典型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使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形成认识。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叛逆心出现端倪,做事易冲动;遇事开始有主见,勇于怀疑,但往往很片面,对法律、违法行为等内容了解不多,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产生偏差。
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
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遵纪守法,但也有少数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不好,或者误以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特殊保护,犯了法也无所谓,需要教育矫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一般违法行为,远离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五、说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会运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公共场所的行为百态》播放完毕,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核心素养目标)5.1 法不可违 教案(2024年)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课时法不可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围绕违法无小事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展开,本节课既是第五课的第一课时,又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本节课重点在于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做守法好公民。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
所以,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就非常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探讨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作用,培养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意识。
法治观念通过身边的违法行为分析,明确违法无小事,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责任意识通过违法行为的辨析,明确违法的后果,做到遵章守法,依法办事。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违法行为的类别。
【教学难点】学会辨别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违反法律的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法不可违》。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进一步认识法律。
二、新课讲授学生自主学习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P46,48,51)2. 什么是违法行为? (P48)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有哪些? (P48)4.◆根据情节和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分成哪两类? (P48)5.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法不可违说课课件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四、教学有法说策略
【教法】 案例分析法 活动探究法 小组合作法 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学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五、条分缕析说过程
【设计意图】反思、提升。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说课流程
一、心中有文说教材
二、眼中有生说学情
三、有的放矢说目标
四、教学有法说策略
五、条分缕析说过程
六、水到渠成说板书
七、教而思进说反思
一、心中有文说教材
《法不可违》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 单元第五课的第一框。本框分别介绍法律的作用、什么 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含义,以及两者的 联系和区别等内容。本框既是对七年级法律相关内容的 深入,又为八年级下册打下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 作用。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情景案例导入】
【设计意图】从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入 手,利用数字资源创设情境并设计问题激发学 生对法律知识深入探讨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 的热情进入课堂。
【解决了什么问题】知道法是最刚性的社会规 则,且法不可违,引出课题。
五、条分缕析说过程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 独立的分析、探究、实践、质疑、创造等活动,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能力。 【解决了什么问题】带几个问题有针对性的自学, 整体感知课文知识。
二、眼中有生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实 践能力,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而不自 知、知法而有偏差、守法而心存侥幸。 因此,我力图通过本课的探讨,让学 生明辨是非,增强守法意识,自觉遵 守法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法不可违》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法不可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法不可违》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但对法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法律意识不够强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教学难点: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法律意识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小组讨论卡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3.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5.情景模拟:设计一个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法律的作用。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布置作业:布置一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3.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树立法治观念。
4.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做守法公民。
二、教学重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培养守法意识。
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如交通违法、盗窃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什么是法律?违法行为的分类有哪些?法律与道德有何关系?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常见的违法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二)新课学习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教师讲解】介绍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强调法律的强制力和权威性,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内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法律与道德有何不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遵守法律?【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记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结合实际例子,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了法律法规以及不遵守法律法规可能带来的后果和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对法律的基本认识,明确法律的强制力和权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是否遵守了法律法规以及不遵守法律法规可能带来的后果和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教师讲解】详细讲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强调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哪些分类?这些分类之间有何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违法行为?【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看PPT展示的违法行为分类表格,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违法行为?你认为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故事可以分享吗?【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违法行为的概念、分类及危害性,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违法行为;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违法行为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危害;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1课时《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 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行政拘留等。
2
与分享”。 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说明理由。 这些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学生回答。 小结:上述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 会的行为。
根据所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 违法行为。情景一是民事违法行为,情景二是行政违法行为,情景三是刑事违法 行为。
二、学情分析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 面,却不能认识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从而不能自觉遵守法律。 同时,青少年遇事易冲动,又对法律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律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 防微杜渐。 2.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危害,了解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含 义、类型和危害;了解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这两种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环节二】违法无小事 (设计意图)在导入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了解什么是违法 及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学生针对导入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点拨:小勤在工地上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这些铁卡子不是别人废 弃或不要的,不是没有主人,小勤这样的行为涉嫌盗窃或非法侵占,是违法的, 所以要被送到派出所。只要我们知道了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小结: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 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 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 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过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 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请同学们将教材翻到 47 页,我们来共同完成“探究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说课
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
规 范 作 用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而没有做
不应当做而做了
……
违 法 行 为
评 价 作 用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小事”不小,关涉法律
第 一 环 节
法律在身边,规范亦评价
知违法行为,守行为底线
四、教学过程
第二环节: 两件“大事”探析违法: 违法行为的分类
第三环节: 认清后果自觉守法——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小事一: 欠债不还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小事二: 盗窃损毁 公共财物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两件“小事”走近法律: 违法行为是什么 通过对中学生小A“两件小事”是否违法的“明辨 是非”,引发对法律的思考;通过对法律条文的 解读,明确法律的作用和违法行为的含义。 通过与“两件小事”类似的真实法律案件的介绍 和分析,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澄清和加深 对违法行为的认识。 通过分析不同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责任,学生感 受法律的尊严,在知法的基础上自觉守法,依法 规范自身行为。
《法不可违》说课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第源自课第一节说 课 内 容一、教学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思路
四、教学过程
说 课 内 容
一、教学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思路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背景分析
针对学情的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 学生相对系统 了解法律的起 始课 • 承上启下
知 法 尊 法 守 法
小事二: 盗窃损毁 公共财物
法不可违说课稿
法不可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法不可违”。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法不可违”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内容是对法律知识的初步介绍,是后续学习法律相关内容的基础。
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以及违法的类别和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知道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各种违法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2、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区分。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还比较浅显。
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违法的行为,但却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
因此,通过本框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法律知识。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法律概念和知识,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违法犯罪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法不可违。
部编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 教案
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类型,知道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认识到要遵章守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课堂练习
1、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以想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③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法律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所畏惧,向老聂支付了13.5万元,而剩余的6.4万元本金及利息,小徐又玩起了拖延战术。老聂暗中调查发现,小徐偷偷把财产转移给家人了,而且他还有其他进账,属于有能力履行还款义
务而不履行的那种。
2017年3月28日,老聂再次把小徐起诉至海沧区法院。不过这回,老聂提起的是刑事自诉,要求法院追究小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后,海沧区法院刑庭和执行局的法官多次找小
徐做工作,明确告知其法律后果。(即,根据《刑法》规定,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小徐一听就慌了,他当即表示要与老聂和解,把剩下的钱都还清。拿到钱后,老聂申请撤回了对小徐的刑事诉讼。
部编八年级 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一节《法不可违》教案
《法不可违》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2.会分清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
3.了解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
4.掌握遵章守法的要求。
二、评价任务1.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2.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男子飞机上玩手机劝阻不停被拘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二)自主预习1.填空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规则),法律是的社会规则。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
3)法律明确告知人们________做什么,______做什么,_______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______和_______。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_____的_____。
4)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______、______的规定,危害的行为。
5)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6)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_____________,应当承担___________的行为,如__________的行为。
7)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____________,应当受到___________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8)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____________,应当受到____________的行为,如___________的行为。
9)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____________,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10)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中____________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______。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___________。
11)__________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法不可违》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课题是《法不可违》,我打算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这五个方面说一说对本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框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青少年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法律意识淡薄,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制约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
接着我来说一说教学目标。
我把它归纳成:掌握三个概念: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区别三种行为: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行为;培养两种能力:明辨是非、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是:学会判断三种违法行为
教学难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的思想认识。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变“讲堂”为“学堂”,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我采用:故事导入、情景创设、活动讨论的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讨
论中寻求落实答案,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自主学习精神。
三、说学法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论时,主要运用的是思考评价、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理念,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的主要特点,我在教学环节上,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1.教师导入;2.自主学习,明确新知;3.合作探究;4.展示升华;5.拓展应用并进行总结。
五、设计理念
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是道德与法治科目运用“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尝试。
我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注重情感体验,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积极参与并合理有效的引导作用。
板书设计:违法无小事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准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
2.违法行为的分类:
按照违反法律类别: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事违法.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一般违法、犯罪.
3.遵章守法是我们的基本准则。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