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填空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填空)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填空)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 性、 性和 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表示自然数集, 或表示正整数集, 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 ,或者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5)集合的分类:① .② .③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子集B A ⊆(或)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1)A ⊆A(2)A ∅⊆(3)若B A ⊆且B C ⊆,则 (4)若B A ⊆且B A ⊆,则A(B)或B A真子集A ≠⊂B(或B ≠⊃A )B A ⊆,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1)A ≠∅⊂(A 为非空子集)(2)若A B ≠⊂且B C ≠⊂,则B A集合 相等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1)A ⊆B (2)B ⊆AA(B)(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 个子集,它有 个真子集,它有 个非空子集,它有 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 ∈且}x B ∈(1)A A A = (2)A ∅=∅(3)A B A ⊆,A B B ⊆ BA并集A B{|,x x A ∈或}x B ∈(1)A A A = (2)A A ∅=(3)A B A ⊇ ,A B B ⊇BA补集UA{|,}x x U x A ∈∉且(1)()U A A =∅ (2)()U A A U=)容斥原理若Card (A )表示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则:【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 <>()()()UU U A B A B =()()()UU U A B A B =||(0)x a a >>||,||(0)ax b c ax b c c +<+>>把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 ∆=-0∆> 0∆= 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O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其中12)x x <20(0)ax bx c a ++>>的解集20(0)ax bx c a ++<>的解集〖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 、 和 .③只有 相同,且 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 .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 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 ,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 . ⑤tan y x =中,.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 .⑦若()f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①观察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不等式法: ⑤换元法: ⑥反函数法:⑦数形结合法: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yxo【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 (6)映射的概念〖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 性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 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 ,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x 1x 2y=f(X)xy f(x )1f(x )2o(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 ,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y=f(X)yxox x 2f(x )f(x )211(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 ;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 ;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 ;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 .(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f x 分别在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 性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 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 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 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 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 对称) 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 ,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 (或 ),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 ,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 .〖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 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ωω<<>=−−−−→伸缩,01,1,()A A y 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轴,()y y f x =−−−→轴 ()y f x =−−−→原点,()y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x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3)用图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 ①如果,,,1n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n ana n 叫做 ,a 叫做 .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当n 为偶数时,0a ≥.③根式的性质:)n na = ;当n n n a = ;当n 为偶数时,||n n a a ==.(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m na=(0,,,a m n N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1()m m nn aa -==(0,,,a m n N +>∈且1)n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rs aa ⋅= (0,,)a r s R >∈ ②()r s a = (0,,)a r s R >∈③()r ab = (0,0,)a b r R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0,1)x a N a a =>≠且,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N =,其中a 叫做底数,N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 1a =,log aa =,log b aa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即10log N ;自然对数: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1,0,0aa M N >≠>>,那么①加法:log log aa M N += ②减法:log log a a M N -=③数乘:log n aM =()n R ∈ ④log a N a =⑤logbn a M = (0,)b n R ≠∈ ⑥换底公式:log log (0,1)log b a b NN b b a=>≠且【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对数函数(6)反函数的概念(7)反函数的求法(8)反函数的性质 ①原函数()y f x =与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②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1y f -=〖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y x α=叫做幂函数,其中x 为自变量,α(2)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 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 象限(图象关于y 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 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 象限. 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③单调性: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 上为增函数.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④奇偶性: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 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 函数.当qpα=(其中,p q 互质,p 和q Z ∈),若p 为奇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奇函数,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q py x =是偶函数,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qp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 ⑤图象特征: 幂函数,(0,)y x x α=∈+∞,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 下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 上方,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 上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 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②顶点式: ③两根式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顶点坐标是.②当0a>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 上递减,在上递增,当2bxa =-时,min ()f x = ;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 上递增,在 上递减,当2bx a =-时,max ()f x =.③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11221212(,0),(,0),||||M x M x M M x x =-. (4)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分布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bx c a ++=≠的两实根为12,x x ,且12x x ≤.令2()f x ax bx c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a ②对称轴位置:2bx a=-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 (5)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在闭区间[,]p q 上的最值设()f x 在区间[,]p q 上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令01()2x p q =+. (Ⅰ)当0a>时(开口向上)① 2b p a -<,则m = ②若2b p q a≤-≤,则m = ③若2bq a ->,则m =①02b x a -≤,则M = ②02b x a->,则M =(Ⅱ)当0a <时(开口向下) ① 2b p a -<,则M = 2b p q a ≤-≤M =③若2bq a ->,则M =① 02b x a -≤,则m = ②02bx a->,则m =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高考数学填空知识点

高考数学填空知识点

高考数学填空知识点高考数学考试中,填空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在空格内填入符合要求的数字、字母或符号。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填空题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高考数学填空题的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点1. 数与式填空题中常出现的数与式的知识点有:四则运算、分数运算、代数式展开、等式变形等。

在解答填空题时,要注意运算的优先级以及运算法则的正确运用。

2. 数列数列是填空题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要熟悉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递推公式以及求和公式。

此外,还需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特点,能够根据条件求解数列中的某个项或求和。

3. 几何知识填空题中的几何知识点包括:线段、角、面积、体积等。

要熟悉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掌握计算线段长度、角度大小、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公式。

二、技巧知识点1. 规律判断填空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学规律,要善于观察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已知信息,判断数列的规律或者运算的规律,从而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2. 近似估算填空题有时需要进行计算,但并不要求得出精确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近似估算的方法,快速得到一个接近正确答案的结果。

这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有帮助。

3. 逆向思维有些填空题需要考生进行逆向思考,通过逆向推理来确定空格中的数字或符号。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求解问题。

三、题型知识点1. 空间几何题空间几何题中常涉及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要熟悉空间几何图形的投影、旋转、平移等变换规律。

同时,还要掌握求解空间几何距离、角度等问题的方法。

2. 函数与方程题函数与方程题中常涉及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方程的根、解集等概念。

要掌握函数与方程的基本性质和变换规律,能够根据给定条件求解函数值或方程的解。

3. 概率统计题概率统计题中常涉及到事件的概率、样本的统计量等概念。

要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统计方法和概率计算的技巧。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填空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填空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填空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填空》
填空题是高中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它既考察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填空的题目:
1. 若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和60°,则该三角形的第
三个角的度数是_____。

2. 将分式$\frac{{12}}{{3}}$化简得到的结果是_____。

3. 若已知直线的斜率是2,且该直线上有一点(3,4),则该直
线的方程是_____。

4. 若已知平面上一点的坐标是(2,3),则该点关于原点的对称
点的坐标是_____。

5. 解方程$x^2+3x-4=0$得到的结果是$x=$_____。

这些题目涉及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包括三角函数、代数运算、直线方程和坐标系等内容。

通过解答这些填空题,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题的能力,进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学科的挑战,也只有通过不
断地练习和积累,才能够在填空题这样的题型上取得好成绩。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为将来的学习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填空版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填空版

② ar as
③ ar s
④ abr
5、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y a x (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函数的定义域为

6、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y ax
0 a 1
a 1


定义域
值域
性 ①过定点:
质 ②单调性:
②单调性:
7、指数增长模型:设原有量为 N,每次的增长率为 p,经过 x 次增长,该量增长到 y,则 二、对数函数
正半轴.
3、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yx
y x2
y x3
1
y x2
y x1

象 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 单调性 公共点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1 、 函 数 零 点 的 概 念 : 对 于 函 数 y f (x)(x D) , 把 使 _______ 成 立 的 ________ 叫 做 函 数

11、奇偶性的结论: (1)、奇函数·偶函数=_______; (2)、奇函数·奇函数=__________; (3)、偶奇函数·偶函数=_______; (4)、奇函数±奇函数=___________; (5)、偶函数±偶函数=________; (6)、奇函数±偶函数=___________;
求得; ;
7、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
;②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8、① 已知 a x b ,用区间表示是 ③已知 a x b ,用区间表示是 ⑤已知 x a ,用区间表示是
② 已知 a x b ,用区间表示是 ④已知 a x b ,用区间表示是 ⑥已知 x b ,用区间表示是
定义域内是单调递

高中数学知识点填空

高中数学知识点填空

高中数学知识点考前复习(新课标)必修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它具有三大特性: 、 、 。

集合的表示有 、 、 。

描述法格式为:{元素|元素的特征}, 例如},5|{N x x x ∈<且 2、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自然数集 (又称非负整数集):0、1、2、3、…… (2)正整数集 或 :1、2、3、…… (3)整数集 :-2、-1、0、1、……(4)有理数集 :包含分数、整数、有限小数等 (5)实数集 :全体实数的集合 (6)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

例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

5、重要结论(1)传递性:若B A ⊆,C B ⊆,则(2)空集Ф是任意集合的 ,是任意非空集合的 .6、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它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子集有 个(即不计空集);非空的真子集有 个.7、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1)A ∩B= (2)A ∪B= (3)=AC U注:讨论集合的情况时,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8、映射观点下的函数概念如果A ,B 都是非空的 ,那么A 到B 的映射f :A →B 就叫做A 到B 的函数,记作 ,其中x ∈A ,y ∈B.原象的集合A 叫做函数y=f(x)的 ,象的集合C (C ⊆B )叫做函数y=f(x)的 .函数符号y=f(x)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f(x).9、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

如⎩⎨⎧--+=3122x x y 00≤>x x 10、求函数的定义域的原则:(解决任何函数问题,必须要考虑其定义域)①分式的分母 ;②偶次方根的 ;05,5:≥--=x x y 则如③对数的底数 ;10),2(log :≠>-=a a x y a 且则如④对数的真数 ;02),2(log :>--=x x y a 则如 ⑤指数为0的底 ; x m y )1(:-=如,则01≠-m⑥正切式的角 。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二基础知识填空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二基础知识填空

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基础知识填空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1.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 , .2.集合的四种表示方法:与 , ,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5.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或,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或(用符号)6.集合A与集合B相等则7.如果 ,且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8.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记作:9.集合间的关系: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的真子集。

10.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个子集,个真子集例:集合{a,b,c }的真子集共有个。

12.集合的运算:二、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 、B 是 ,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 x ,在集合B 中都有 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 .记作: y=f(x),x ∈A .其中,x 叫做 ,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 ,函数值的集合{f(x)| x ∈A }叫做函数的 .值域{f(x)| x ∈A } B.[重点]2.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3)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即0x 中0≠x ; (4)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5)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3.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 ;②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4.映射: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 ,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 x ,在集合B 中都有 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 。

记作“f (对应关系):A (原象)→B (象)”5.分段函数: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 ,值域是各段值域的6.抽象函数的定义域求法:例: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10[,,则函数)(2x f 的定义域为三、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 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当 时,都有 ,那么就说f(x)在 是增函数. 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当 时,都有 ,那么就说f(x)在 上是减函数. 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2)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的步骤:○1 ○2 作差)()(21x f x f -;○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 ; ○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 上的单调性). 例:探索函数)(122)(R a a x f x∈+-=的单调性2.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1)定义法:若)()(x f x f =-则函数)(x f 是 若)()(x f x f -=-则函数)(x f 是 (2)图象法: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 3.函数的最值:(1)定义法(课本P30页)(2)几何法(图象最高点对应函数值为 ,图象最低点对应函数值为 ) (3)注意:二次函数求最值一般使用配方法变成顶点式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I )》一、指数函数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那么x 叫做 ,其中 (n 的取值范围) 注意: 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 ,记作 。

高中数学知识点(新课标)填空

高中数学知识点(新课标)填空

高中数学知识点考前复习(新课标)必修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它具有三大特性: 、 、 。

集合的表示有 、 、 。

描述法格式为:{元素|元素的特征}, 例如},5|{N x x x ∈<且 2、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自然数集 (又称非负整数集):0、1、2、3、…… (2)正整数集 或 :1、2、3、…… (3)整数集 :-2、-1、0、1、……(4)有理数集 :包含分数、整数、有限小数等 (5)实数集 :全体实数的集合 (6)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

例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

5、重要结论(1)传递性:若B A ⊆,C B ⊆,则(2)空集Ф是任意集合的 ,是任意非空集合的 .6、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它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子集有 个(即不计空集);非空的真子集有 个.7、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1)A ∩B= (2)A ∪B= (3)=AC U注:讨论集合的情况时,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8、映射观点下的函数概念如果A ,B 都是非空的 ,那么A 到B 的映射f :A →B 就叫做A 到B 的函数,记作 ,其中x ∈A ,y ∈B.原象的集合A 叫做函数y=f(x)的 ,象的集合C (C ⊆B )叫做函数y=f(x)的 .函数符号y=f(x)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f(x).9、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

如⎩⎨⎧--+=3122x x y 00≤>x x 10、求函数的定义域的原则:(解决任何函数问题,必须要考虑其定义域)①分式的分母 ;②偶次方根的 ;05,5:≥--=x x y 则如③对数的底数 ;10),2(log :≠>-=a a x y a 且则如④对数的真数 ;02),2(log :>--=x x y a 则如 ⑤指数为0的底 ; x m y )1(:-=如,则01≠-m⑥正切式的角 。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填空题是高考试卷中的三大题型之一,和选择题一样,属于客观性试题.它只要求写出结果而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在整个高考试卷中,填空题的难度一般为中等.不同省份的试卷所占分值的比重有所不同。

该怎么做?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1、填空题的类型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小巧灵活、结构简单、概念性强、运算量不大、不需要写出求解过程而只需要写出结论等特点.从填写内容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定量填写,一类是定性填写。

2、填空题的特征填空题不要求写出计算或推理过程,只需要将结论直接的“求解题”.填空题与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第一,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有不受诱误干扰的好处,但也有缺乏提示之不足;第二,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出其中的一些内容(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独立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活。

从历年高考成绩看,填空题得分率一直不很高,因为填空题的结果必须是数值准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最简,稍有毛病,便是零分。

因此,解填空题要求在“快速、准确”上下功夫,由于填空题不需要写出具体的推理、计算过程,因此要想“快速”解答填空题,则千万不可“小题大做”,而要达到“准确”,则必须合理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巧”字上下功夫。

3.解填空题的基本原则解填空题的基本原则是“ 小题不能大做” ,基本策略是“ 巧做”。

解填空题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数形结合法、特殊化法、等价转化法、构造法等.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对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2)直线的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3)直线方程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两点式:()直线两点,截矩式: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一般式:(A,B不全为0)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4)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二)垂直直线系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三)过定点的直线系()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7)两条直线的交点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圆的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2)一般方程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纳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平面和相交,交线是a,记作=a.符号语言:公理2的作用: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a=Aa(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b2、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3、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求二面角的方法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不等式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填空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填空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填空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内容丰富多样,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填空介绍。

一、基础数学知识填空1. 自然数是指从____开始逐个向后进行无限累加的数,用N表示。

整数是包括____,0,以及自然数的反数构成的集合,用Z表示。

有理数是整数和____的比例,可以表示为____的形式,其中a为整数,b为非零整数,用Q表示。

实数包括所有的有理数和无理数,用R表示。

2. 一次函数是指只包含一次幂的函数,其一般形式为y=ax+b,其中a和b都是____。

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一条直线,其斜率为a,截距为b。

3. 指数是数学中常用的表示方法,常见的指数性质有:a的0次方等于____,a的负n次方等于____的n次方的倒数,a的m次方乘以a的n次方等于a的____次方。

4. 二次函数是指含有二次幂的函数,其一般形式为y=ax²+bx+c,其中a,b,c都是____。

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一个U形曲线,也称为抛物线。

二、几何知识填空1. 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____,不会相交。

垂直线是与另一条直线相交时,互相____,垂直线的角度为____度。

2. 高中几何中,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多边形。

根据边长关系,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相等,一般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不相等。

3. 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比例关系,如它们的周长之比等于对应边长之比。

三、函数与方程填空1. 函数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概念,表示一种特定的关系。

根据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可以将函数分为几种类型,如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实函数、定义在整数集上的整函数等。

2. 方程是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等式。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填空版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填空版

高一数学 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第一部分 集合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是从属关系,用_____2.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用_____(子集、真子集)3、常见数集R_______ Q________ N________ Z_________ +*N N 或________;4、集合的运算:(1)交集: B A ___ (取公共部分) (2)并集: B A ___ (取全部) (3)补集: A C u (U 中除掉A ,取剩下的;原集无等号,补集有等号)第二部分 函数1、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 分式的分母_______;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_________;③零次幂的底数________; ④ 对数的真数________;⑤正切y=tan x,定义域{x |x ≠Z k k ∉+,2ππ}⑥ 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组合而成的,则它的定义域为各基本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2.求值域(最值)的方法:①画图,找最高最低点(二次函数等) ②根据单调性求最值③基本不等式(和定积有最大值,积定和有最小值) 3、函数的单调性① 画图看单调性(上升递增,下降递减) ② 证明步骤(1) 在区间上 x 1,x 2,设x 1<x 2; (2)作差 ; (3)变形 (4)定号(即判断差f (x 1)-f (x 2)的正负); (5)下结论(指出函数f (x )在区间上的单调性)。

4、函数的奇偶性①画图看奇偶性:奇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 ②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1)首先确定函数的 ,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 对称; (2)确定 与 的关系;(3)作出相应结论:若 ,则f (x )是偶函数;若 ,则f (x )是奇函数。

5、函数的零点①f(x)的零点指使f(x)=0的x 的值② 函数f(x)的零点轴的交点与函数的根方程x )(y 0)(f x f x =⇔=⇔③ 零点定理: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b f a f ,那么,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内有零点(判断区间上有没有零点,关键看区间端点的函数值是否异号)第三部分 指对幂函数1、 指数计算公式:()Q s r a ∈>,,0_____=⋅sra a ________=s raa _____)(=s r a ______)(=r ab)1,,0_______(>∈>=*n N n m a anm , ________=n na 2、 对数值的计算公式:)0,0,10(>>≠>M N a a 且(1) 指对数互化:N a x=_______⇔(2) 求对数值的计算公式_____1log =a _____log =a a ______log =n a a ______log =na a m(3) 同底对数式的加减计算法则_____log log =+N M a a _____log log =-N M a a (4) 不同底的对数计算① 化同底:______log =n a M m ②换底公式:_____log =b a 3、指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幂函数: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的幂函数:必修四 三角函数与向量第一部分 三角函数 1、.扇形的计算公式:(a 为圆心角的弧度数,r 为半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弧长:____________________2、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则sin α=_________;cos α=________;tan α=____________.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4、诱导公式:(π不变π/2变,符号看象限)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ααπcos cos -=+()ααπsin sin -=+()ααπtan tan =+()ααπsin sin =-()ααπcos cos -=-()ααπtan tan -=-()αα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πcos 2sin =⎪⎭⎫ ⎝⎛-ααπsin 2cos =⎪⎭⎫ ⎝⎛-ααπcos 2sin =⎪⎭⎫ ⎝⎛+ααπ-sin 2cos =⎪⎭⎫ ⎝⎛+ααπ-cos 23sin =⎪⎭⎫ ⎝⎛-ααπ-sin 23cos =⎪⎭⎫ ⎝⎛-ααπ-cos 23sin =⎪⎭⎫ ⎝⎛+ααπsin 23cos =⎪⎭⎫⎝⎛+6、三角函数化简(和差角、倍角公式)7、第二部分 向量1、 2、加法、减法、数乘:3、数量积:4、模长:5、夹角:6、平行:7、垂直:=+)(cos βα=-)(sin βα=-)(cos βα=+)tan(βα=-)(tan βα=+)(sin βα=α2sin =α2cos =αtan2=+=x x x f cos sin )(化简解析式:=+=x x x f cos 3sin )(=+=x x x x f 2cos 2cos sin 2)(()()___________B A 2211=,则,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若点y x y x ()(),则:,,,若2211y x b y x 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a______________cos =θ(),,2121y y x x b a ±±=± ()11y x a λλλ,= __________=a1221//y x y x =⇔=⇔λ001221=+⇔=∙⇔⊥y x y x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设集合{}012345U =,,,,,,{}035M =,,,{}145N =,,,则()U M C N ⋂=( )A .{}5B .{}0,3C .{}0,2,3,5D .{}0,1,3,4,5 2.设集合2{650}M x x x =-+=,2{50}N x x x =-=,则M N 等于 ( )A.{0}B.{0,5}C.{0,1,5}D.{0,-1,-5}3、计算:9823log log ⋅= ( ) A 12 B 10 C 8 D 64、函数2(01)x y a a a =+>≠且图象一定过点 ( ) A (0,1) B (0,3) C (1,0) D (3,0)5、“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慢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 1、S 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与故事情节相吻合是 ( )6、把函数x1y -=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 所得函数的解析式应为 ( )A 1x 3x 2y --=B 1x 1x 2y ---= C 1x 1x 2y ++= D 1x 3x 2y ++-=7、设x x e1e )x (g 1x 1x lg)x (f +=-+=,,则 ( ) A f(x)与g(x)都是奇函数 B f(x)是奇函数,g(x)是偶函数 C f(x)与g(x)都是偶函数 D 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8、使得函数2x 21x ln )x (f -+=有零点的一个区间是 ( ) A (0,1) B (1,2) C (2,3) D (3,4)9、若0.52a=,πlog 3b =,2log 0.5c =,则(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二、填空题10、函数5()2log (3)f x x =++在区间[-2,2]上的值域是______11、计算:2391- ⎪⎭⎫⎝⎛+3264=______12、函数212log (45)y x x =--的递减区间为______13、函数122x )x (f x-+=的定义域是______ 14.若一次函数b ax x f +=)(有一个零点2,那么函数ax bx x g -=2)(的零点是 . 三、解答题1. 计算 5log 3333322log 2log log 859-+-2、 已知函数⎪⎩⎪⎨⎧≥<<--≤+=)2(2)21()1(2)(2x x x x x x x f (1)求)4(-f 、)3(f 、[(2)]f f -的值; (2)若10)(=a f ,求a 的值.3、已知函数()lg(2),()lg(2),()()().f x x g x x h x f x g x =+=-=+设 (1)求函数()h x 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h x 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4、已知函数()f x =1515+-x x 。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填空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填空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填空在高考数学中,填空题常常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一种形式。

为了顺利应对填空题的考验,我们需要牢固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1. 两点间距离公式:两点A(x₁, y₁)和B(x₂, y₂)之间的距离d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d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这个公式是计算空间中两点之间距离最常用的公式,对于几何题和坐标系题非常重要。

2.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求法:对于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它的顶点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x = -b/(2a)y = -Δ/(4a),其中Δ是二次函数的判别式(Δ = b² - 4ac)。

这个公式在解析几何和函数的最值问题中经常用到。

3. 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度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AB/DE = AC/DF = BC/EF = k其中k是一个常数,表示两个相似三角形边长的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经常用于解决几何题中的长度或面积比较问题。

4. 概率的加法和乘法原理:在概率问题中,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计算方法。

a) 加法原理:对于两个事件A和B(二者不能同时发生),它们的概率之和可以表示为P(A∪B) = P(A) + P(B)。

b) 乘法原理:对于两个事件A和B(二者同时发生),它们的概率乘积可以表示为P(A∩B) = P(A) × P(B)。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经常用于计算复杂事件的概率,尤其在概率统计和选修概率论的考试中。

5. 向量的共线和垂直判定: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和b,判断它们是否共线或垂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a) 共线判定:向量a和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比例相等,即存在一个常数k使得a = kb。

高中数学公式知识点填空-填空版

高中数学公式知识点填空-填空版

对数函数
y loga x(a 0, a 1)
(当 a e 时,y=
;当 a 10 时,y= )
a>1 时的图象 0<a<1 时的图象
a>1 时的图象
0<a<1 时的图象
图象恒过点

且不与
轴相交.
11.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解析式 y x
y x2
图象恒过点

且不与
轴相交.
y x3
y x1
1.函数的定义域: 分母 0; 偶次被开方数 0; 0 次幂的底数 0; 对数函数的真数 0;
2.分段函数: 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
;值域是各段值域的
.
3.函数的单调性:
设 x1, x2 [a,b] ,且 x1 x2 ,那么:
7.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
m
(1) a n
( a 0, m, n N* ,且 n 1);
m
(2) a n
1
m
an
1 n am
( a 0, m, n N* ,且 n 1 );
(3) ( n a )n a ;
(4)当 n 为奇数时, n an a ;当 n 为偶数时, n an | a | .
1
y x2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 单调性 12.反函数
函数 y ax 的反函数是
;函数 y loga x 的反函数是
13.二次函数: 二 次 函 数 y ax2 bx c(a 0) 的 图 象 的 对 称 轴 方 程 是

,判别式
,当 0 时,图象与 x 轴有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填空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填空版)

高中数学知识梳理1. 集合的概念(1)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集合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 集合按所含元素个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元素特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常用数集符号:N表示_____________集;N*或N+表示_____________集;Z表示_____________集;Q表示_____________集;R表示__________集;C表示_________集.2. 两类关系(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____或____表示.(2)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_____”、“____”或“_____”表示.______时,称A是B的子集;当________时,称A是B的真子集;当_______时,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3. 集合的运算(1) 全集:如果集合S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那么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一切所研究的集合都是这个集合的_______.(2) 交集:由属于A且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____________________.(3) 并集:由属于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____________________.(4) 补集:集合A是集合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S A,即∁S A=____________________.4. 常见结论与等价关系(1) 如果集合A中有n(n∈N*)个元素,那么A的子集有_______个,真子集有_______个,非空真子集有_______个.(2) A∩B=A⇔A⊆B,A∪B=A⇔A⊇B.(3) ∁U(A∩B)=____________________,∁U(A∪B)=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梳理1. 如果记“若p则q”为原命题,那么否命题为“_______________”,逆命题为“___________”,逆否命题为“______________”.其中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原命题与___________等价,逆命题与___________等价.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2. (1) 若p⇒q,但q p,则p是q的___________条件;(2) 若p q,但q⇒p,则p是q的___________条件;(3) 若p⇒q,且q⇒p,即p⇔q,则p是q的___________条件;(4) 若p⇒/ q,且q p,则p是q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3. 证明命题条件的充要性时,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即条件的___________),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即条件的___________).1. 全称量词我们把表示___________的量词称为全称量词.对应日常语言中的“一切”、“任意的”、“所有的”、“凡是”、“任给”、“对每一个”等词,用符号“∀”表示.含有___________的命题,叫作全称命题.“对任意实数x∈M,都有p(x)成立”简记成“∀x∈M,p(x)”.2. 存在量词我们把表示___________的量词称为存在量词.对应日常语言中的“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个”、“某个”、“有些”、“有的”等词,用符号“∃”表示.含有___________的命题,叫作存在性命题.“存在实数x0∈M,使p(x0)成立”简记成“_________________”.3. 简单逻辑联结词有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_(符号为非).4. 命题的否定:“∀x∈M,p(x)”与“_________________”互为否定.5. 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p,q均为真时,其为_____;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时,其为____.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_____;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____当p为真时,非p为_____;当p为假时,非p为____.6. 常见词语的否定如下表所示:1. 函数的概念设A,B是两个___________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___________,使对于集合A中的___________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___________的元素y和它对应,那么称___________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所有的输入值x组成的集合A叫作函数y=f(x)的___________;所有的输出值y组成的集合叫作函数y=f(x)的___________.2. 相同函数函数的定义含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当函数的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确定之后,函数的___________也就随之确定.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个函数.3. 函数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 函数的定义域(1) 函数的定义域是构成函数的非常重要的部分,若没有标明定义域,则认为定义域是使得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的x的取值范围.(2) 分式中分母应___________;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应为___________,奇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为一切实数;零指数幂中底数__________.(3) 对数式中,真数必须___________,底数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函数中的角要使该三角函数有意义等.(4) 实际问题中还需考虑自变量的___________,若解析式由几个部分组成,则定义域为各个部分相应集合的交集.2. 求函数值域主要的几种方法(1) 函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制约着函数的值域,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可直接通过___________求得值域.(2) 二次函数或可转化为二次函数形式的问题,常用___________求值域.(3) 分子、分母是一次函数或二次齐次式的有理函数常用______________求值域;分子、分母中含有二次项的有理函数,常用___________求值域(主要适用于定义域为R的函数).(4) 单调函数常根据函数的___________求值域.(5) 很多函数可拆配成基本不等式的形式,利用___________求值域.(6) 有些函数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可根据几何意义的方法求值域.(7) 只要是能求导数的函数常可用导数的方法求值域.1.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1) 一般地,对于_____________的函数f(x),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区间的___________两个自变量x1,x2,当___________时,都有___________(或都有___________),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或单调减函数).(2)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或单调减函数),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个区间叫作f(x)的__________.若函数是单调增函数,则称该区间为____________;若函数为单调减函数,则称该区间为___________.2.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函数y=f(u)和u=g(x),如果当x∈(a,b)时,u∈(m,n),且u=g(x)在区间(a,b)上和y=f(u)在区间(m,n)上同时具有单调性,则复合函数y=f(g(x))在区间(a,b)上具有________,并且具有这样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求函数单调区间或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1. 奇、偶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___________x,都有______________(或f(-x)+f(x)=0),则称f(x)为奇函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则称f(x)为偶函数.2. 奇、偶函数的性质(1)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___________对称(也就是说,函数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关于___________对称).(2)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___________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__________对称.(3) 若奇函数的定义域包含0,则f(0)=___________.(4) 定义在(-∞,+∞)上的任意函数f(x)都可以唯一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之和.1. 函数图象的两种作法(1) 描点法: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运用描点法作图前,必须对图象的特征(包括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形状、变化趋势)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减少列表的盲目性和连点成线的随意性,从而确保表列在关键处,线连在恰当处.(2) 图2. 周期函数:对于函数y=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___________,那么就称函数y=f(x)为周期函数,称T为这个函数的周期.3. 最小正周期:如果在周期函数f(x)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___________,那么这个___________就叫作f(x)的最小正周期.象变换法:包括___________变换、___________变换、__________变换.1.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1) 一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两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顶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象的形状、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是处理二次函数问题的重要依据.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二次函数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的分布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给定一元二次方程f(x)=ax2+bx+c=0(a>0).(1) 若f(x)=0在(m,n)(m<n)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则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若f(x)=0在(m,n)(m<n)内有两个实数根,则需满足_________(3) 设x1,x2为方程f(x)=0的两个实数根:①若x1<m<x2,则f(m) ___________0;②若m<x1<n<p<x2<q,则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4) 若方程f(x)=0的两个实数根中一根小于m,另一根大于n(m<n),则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5) 若一元二次方程f (x )=0的两个实数根都大于r ,则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指数的相关概念 (1) n 次方根正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___________,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__________,0的奇次方根是___________;正数的偶次方根是两个绝对值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的数,0的偶次方根是___________,负数__________________.(2) 方根的性质①当n 为奇数时,na n =___________;②当n 为偶数时,na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①a m n=______(其中a >0,m ,n 都是正整数,n >1);②a -m n =______=_________ (其中a >0,m ,n 都是正整数,n >1). 2. 指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指数函数. 3. 指数函数的性质(1) 定义域:____;(2) 值域:___________;(3) 过定点___________,即x =___________时,y =___________;(4) 当a >1时,在R 上是___________函数;当0<a <1时,在R 上是___________函数.1. 对数的相关概念(1) 对数的定义:如果a b =N (其中a >0且a ≠1),那么b 叫作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 (2) 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①常用对数:以___________为底N 的对数,简记为lg N ; ②自然对数:以___________为底N 的对数,简记为ln N .(3)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相互转化:a b =N ⇔ _______(其中a >0且a ≠1,N >0). 两个式子表示的a ,b ,N 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并且可以互化. 2. 对数运算的性质(M >0,N >0,a >0且a ≠1) (1) log a (MN )=________________; (2) log a MN =_______________;(3) log a M n =___________.3. 对数换底公式(N >0,a >0且a ≠1,b >0且b ≠1) log b N =__________.由换底公式可以得到:log a b =_____,log an b m =______,log a b ·log b c =________.4. 几个常用的结论(N>0,a>0且a≠1)(1) log a a=___________,log a1=___________;(2) log a a N=___________,a log a N=___________.1. 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2. 对数函数的性质(1) 定义域:___________;(2) 值域:____;(3) 过定点___________,即当x=___________时,y=___________;(4) 当a>1时,在(0,+∞)上是单调___________函数;当0<a<1时,在(0,+∞)上是单调___________函数.1. 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式___________叫作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2. 所有的幂函数y=xα在区间___________上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___________.如果α>0,那么幂函数的图象过___________,并且在[0,+∞)上是____________;如果α<0,那么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是_____________,在第一象限内,当x从右边趋向于原点时,图象在y轴的右边无限地逼近__________,当x趋向于正无穷时,图象在x轴上方无限地逼近___________.3. 对于函数y=f(x),把使方程___________的实数x称为函数y=f(x)的零点.4. 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___________,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___________.因此,函数y=f(x)有零点等价于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___________,也等价于方程f(x)=0有___________.5.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的曲线,且有___________,那么函数y=f(x)在(a,b)上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此时c就是方程f(x)=0的根.但反之,不成立.1. 数学模型及数学建模数学模型就是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再从数学角度来反映或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时,所得出的关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数学建模是把实际问题加以抽象概括,建立相应的模型,利用这些模型来研究实际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2. 常见的函数模型:(1) ___________;(2) 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3. 解函数应用题时,要注意四个步骤:第一步:阅读理解.读题要做到逐字逐句,读懂题中的文字叙述,理解叙述所反映的实际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已知什么、求什么,从中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第二步:引入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地,设自变量为x,函数为y,必要时引入其他相关辅助变量,并用x,y和辅助变量表示各相关量,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函数问题,实现问题的数学化,即所谓建立数学模型.第三步:利用数学方法对得到的常规函数问题(即数学模型)予以解答,求得结果.第四步:将所得结果再转译成具体问题的解答.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一般地,函数f (x )在区间[x 1,x 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2. 导数的概念已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有定义,且x 0∈(a ,b ),若Δx 无限趋近于0,比值ΔyΔx =___________________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则称f (x )在x =x 0处可导,并称该常数A 为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导数,记作f ′(x 0).3.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公式(1) (x α)′=___________(α为常数) ;(2) (a x )′=___________(a >0且a ≠1),(e x )′=___________; (3) (log a x )′=________ (a >0且a ≠1), (ln x )′=________;(4) (sin x )′=cos x ,(cos x )′=___________. 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 [f (x )±g (x )]′=___________________; (2)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3) [cf (x )]′=____________(c 为常数); (4) ⎣⎡⎦⎤f (x )g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x )≠0).1. 导数的几何意义(1) 导数f ′(x 0)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 =f (x )在点P (x 0, f (x 0))处的切线的斜率,即k =f ′(x 0). (2)设s =s (t )是位移函数,则s ′(t 0)表示物体在t =t 0时刻的___________. (3)设v =v (t )是速度函数,则v ′(t 0)表示物体在t =t 0时刻的___________. 1.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在某个区间(a ,b )内,如果f ′(x )≥0且在(a ,b )的任意子区间上___________,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如果f ′(x )≤0且在区间(a ,b )的任意子区间上___________,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2. 判定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 确定函数y =f (x )的定义域; (2) 求导函数f ′(x );(3) 在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解不等式f ′(x )>0或f ′(x )<0; (4) 根据(3)的结果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 1. 函数的极值如果在函数y =f (x )的定义域I 内存在x 0,使得在x 0附近的所有点x ,都有___________,则称函数y =f (x )在点x =x 0处取得极大值,记作_______________;如果在x 0附近的所有点x ,都有___________,则称函数y =f (x )在点x =x 0处取得极小值,记作_____________.2. 求函数极值的步骤(1) 确定函数f (x )的定义域,求导函数f ′(x ); (2) 求方程f ′(x )=0的所有实数根;(3) 观察在每个根x n 附近,从左到右,导函数f ′(x )的符号如何变化:如果f ′(x )的符号由正变负,那么f (x n )是极大值;如果f ′(x )的符号由负变正,那么f (x n )是极小值;如果f ′(x )的符号在x n 的两侧附近相同,那么x n 不是函数f (x )的极值点.3. 函数的最值如果在函数f (x )的定义域I 内存在x 0,使得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___________,那么称f (x 0)为函数的最大值,记作y max =___________;如果在函数f (x )的定义域I 内存在x 0,使得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___________,那么称f (x 0)为函数的最小值,记作y min =___________.4. 求函数y =f (x )在[a ,b ]上的最值的步骤 (1) 求函数f (x )在[a ,b ]上的极值;(2) 将第一步中求得的极值与f (a ),f (b )比较,得到函数 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 最值与不等式(1) a ≥f (x )恒成立⇔a ≥___________; (2) a ≤f (x )恒成立⇔a ≤___________; (3) a ≥f (x )有解⇔a ≥___________; (4) a ≤f (x )有解⇔a ≤___________. 2. 实际应用题(1) 解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题意,_______________,使用导数方法求解函数模型,根据求解结果回答实际问题. (2) 注意事项:注意实际问题的___________;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多数是单峰函数(即在定义域内只有一个极值点的函数),这样的极值点也是___________.1. 角的概念的推广(1) 正角、负角和零角:一条射线绕顶点按___________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作正角,按___________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作负角;如果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那么也把它看成一个角,叫作___________.(2) 象限角: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角的始边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样,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轴线角)不属于任何象限.(3) 终边相同的角:与角α的终边相同的角β的集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角的度量(1) 1弧度的角:长度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作1弧度的角.(2)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关系:1°=_____弧度(用分数表示),1弧度=_____度(用分数表示). (3) 弧长公式:l =__________.(4) 扇形面积公式:S =12rl =12|α|r 2. 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P (x ,y )(除原点),点P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r (r =x 2+y 2),则sin α=____,cos α=____,tan α=_________.4.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在弧度制下,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三角函数的符号规律第一象限全“+”,第二象限正弦“+”,第三象限正切“+”,第四象限余弦“+”.简称:一全、二正、三切、四余.1.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1) 平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2) 商数关系:_______________.2. 三个注意(1)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的前提是“同角”.(2) tanα=sinαcosα是条件等式,即它们成立的前提是表达式有意义.(3) 利用平方关系时,往往要开方,因此要先根据角所在象限确定符号,即要就角所在象限进行分类讨论.1. 诱导公式2. 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步骤(1) 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化为求0°~360°角的三角函数值;(2) 把求0°~360°角的三角函数值化为0°~90°角的三角函数值;(3) 求0°~90°角的三角函数值.1. 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2) cos(α±β)=___________________;(3) tan(α±β)=___________________.2. 注意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变形运用a sin x+b cos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注意几种常见的角的变换(1) α=(α+β)-___________=(α-β)+___________;(2) 2α=(α+β)+___________;(3) 2α+β=α+___________.1. 二倍角公式(1) 二倍角的正弦:sin 2α=___________.(2) 二倍角的余弦:cos 2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二倍角的正切:tan 2α=____________.注意:①在二倍角的正切公式中,角α是有限制条件的,即α≠__________,且α≠____________ (k∈Z).②“倍角”的意义是相对的,如4α是_______的二倍角,α是____的二倍角.2. 二倍角的余弦公式的几个变形公式(1) 升幂公式:1+cos 2α=___________;1-cos 2α=___________.(2) 降幂公式:cos2α=___________;sin2α=_____________.1. 在三角式的化简、求值、证明等三角恒等变换中,要注意将不同名的三角函数化成___________的三角函数,如遇到正切、正弦、余弦并存的情况,一般要将__________化为___________弦.2. 要注意“1”的代换,如1=sin2α+__________=_______;还有1+cos α=____________,1-cos α=_____________.3. 对于sin α·cos α与sin α±cos α同时存在的情况,可通过换元的思路.如设t=sin α±cos α,则sin α·cos α=__________.4. 常见的“变角”方法有:2α=(α+β)+__________;α=(α+β)-β=(α-β)+___________.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1) 用“五点法”画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的步骤: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 (2) 用“变换法”由函数y =sin x 的图象得到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的方法:①由函数y =sin x 的图象向左(φ>0)或向右(φ<0)平移|φ|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的图象;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__的图象;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象.②由函数y =sin x 的图象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的图象;向左(φ>0)或向右(φ<0)平移⎪⎪⎪⎪φω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__的图象;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____的图象.2. 函数y =A sin(ωx +φ)的性质振幅:A ;周期:T =2π|ω|;频率:f =1T ;相位:ωx +φ;初相:x =0时的相位,即φ.1. 建立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 阅读理解,审清题意; (2) 创设变量,构建模型; (3) 计算推理,解决模型; (4) 结合实际,检验作答.2. 三角函数模型的主要应用 (1) 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 在解决测量问题中的应用; (3) 在解决航海问题中的应用.1. 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及三角函数知识可以证明正弦定理.正弦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R 为△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下同). 变式:(1) a =2R sin A ,b =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2) sin A =_____,sin B =______,sin C =_______; (3) a ∶b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sin A =b sin B =c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合比性质). 2.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的问题: (1) 已知两角与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 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对于“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的题型,可能出现多解或无解的情况.验证解的情况可用数形结合法.如: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解的情况如下: ①若A 为锐角,则⎩⎪⎨⎪⎧a <b sin A ,_____解;a =b sin A ,______解;b sin A <a <b ,_____解;a ≥b ,______解.a <b sin A 无解a =b sin A 一解b sin A <a <b 两解a ≥b 一解②若A 为直角或钝角,则⎩⎪⎨⎪⎧a ≤b ,_____解;a >b ,_____解.无解一解3. 由正弦定理,可得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变形:由A+B+C=π,知A=π-(B+C),得sin A=sin(B+C),cos A=-cos(B+C).由A2=π2-B+C2,得sinA2=cosB+C2,cosA2=sinB+C2.1. 余弦定理:a2=__________________,b2=__________________,c2=__________________.2. 余弦定理的变式:cos A=_____________,cos B=_____________,cos C=_____________.3. 利用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1) 已知三边,求三个角;(2)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1. 测量问题的有关名词(1) 仰角和俯角:是指与目标视线在同一垂直平面内的水平视线的夹角.其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叫作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作俯角.(2) 方向角:是指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北偏东30°,南偏西45°.(3) 方位角:是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角.(4) 坡角:是指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5) 坡比: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之比.2. 求解三角形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1) 分析:理解题意,弄清已知和未知,画出示意图;(2) 建模:根据条件和目标,构建三角形,建立一个解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 求解: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求数学模型的解;(4) 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角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解.1. 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作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向量的___________(或模).2. 几个特殊的向量(1) 零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0,其方向是任意的.(2) 单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平行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向量又称为共线向量,规定0与任意向量共线.(4) 相等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相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向量的加法(1) 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将两个已知向量平移到公共起点,和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角线所对应的向量.(2) 运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时,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起点,则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和向量.4. 向量的减法将两个已知向量平移到公共起点,差向量是___________向量的终点指向___________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注意方向指向被减向量.5. 向量的数乘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1) |λa|=_______.(2) 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___________;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__________;当λ=0时,λa=_____.注: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6. 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λa.1.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1) 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______________,其中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作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平面内任意___________的向量都可以作为一组基底,两个平行向量不可以作为向量的基底.(2) 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都可以沿两个不共线的方向分解成唯一两个向量的和,所以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也叫作唯一分解定理.2. 平面向量的坐标形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对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 =_________(向量的分量表示),记作a =(x ,y )(向量的坐标表示),其中x 叫作a 的横坐标,y 叫作a 的纵坐标.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____________________,a -b =__________________,λa =____________. (2) 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那么A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1. 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记OA →=a ,OB →=b ,则___________叫作向量a 与b 的夹角,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当θ=0°时,a 与b 同向;当θ=180°时,a 与b 反向;当θ=90°时,则称向量a 与b ___________.2. (1) 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设a =(x 1,y 1),b =(x 2,y 2),b ≠0,则a ∥b ⇔_________________. (2) 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它们的夹角为θ,则a ·b =|a |·|b |cos θ,其中|b |·cos θ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2.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与b 是非零向量,θ是a 与b 的夹角.(1) 若a 与b 同向,则a ·b =|a ||b |;若a 与b 反向,则a ·b =________.特别地,a ·a =|a |2. (2) a ·b =0 ⇔________.(3) cos θ=_________. 3. 数量积的运算律 (1) 交换律:a ·b =b ·a .(2) 数乘结合律:(λa )·b =a ·(λb ). (3) 分配律:(a +b )·c =a ·c +b ·c . 1. 复数的概念形如z =a +b i(a ,b ∈R )的数叫作复数,其中a 称为实部,b 称为虚部.当___________时,z 为虚数,当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时,z 为纯虚数.2. 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a +b i =c +d i(a ,b ,c ,d ∈R )⇔_________________. 3. 复数的四则运算设z 1=a +b i ,z 2=c +d i(a ,b ,c ,d ∈R ). (1) 复数的加减法:z 1±z 2=____________________.(2) 复数的乘法:z 1·z 2=(a +b i)(c +d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复数的除法:若z 2≠0,则z 1÷z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复数模的几何意义(1) z =a +b i ⇔点Z (a ,b )⇔向量OZ →; (2) |z |=a 2+b 2=|OZ →|.知识梳理1. 数列的概念:按照___________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___________都叫作这个数列的项.2.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___来表示,那么___________叫作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 S n 与a n 的关系:S n =a 1+a 2+a 3+…+a n ,a n =_________________4.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广:a n =a m +(___________)d . 5.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6. 等差数列的其他性质(1) 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称b 为a ,c 的等差中项,且b =_______.(2)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___________________. (3) S 2n -1=___________.(4) 因为S n n =a 1+(n -1)d 2,所以⎩⎨⎧⎭⎬⎫S n n 也是等差数列,首项为_______,公差为____.(5) 若S m ,S 2m ,S 3m 分别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m 项、前2m 项、前3m 项和,则S m ,S 2m -S m ,S 3m -S 2m 成___________数列.(6) 已知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则a n ,b n ,S 2n -1,T 2n -1之间的关系为a nb n =_______.(7) 非零等差数列奇数项与偶数项的性质若项数为2n ,则S 偶-S 奇=___________,S 奇S 偶=________;若项数为2n -1,则S 偶=(n -1)a n ,S 奇=___________, S 奇-S 偶=___________,S 奇S 偶=________.1.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________都等于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数列就叫作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作等比数列的___________.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 推广:a n =a m q n-m.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等比数列的性质设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 .(1) 若m +n =p +q (m ,n ,p ,q ∈N *),则___________________;(2) 数列{ka n }(k 为非零常数),⎩⎨⎧⎭⎬⎫1a n ,{a k n }(k ∈Z 且为常数)也是等比数列;(3) 每隔k (k ∈N *)项取出一项,按原来的顺序排列,所得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4) 若{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k ,S 2k -S k ,S 3k -S 2k ,…成等比数列(各项不为0). 1.递推数列(1) 概念:数列的连续若干项满足的等量关系a n +k =f (a n +k -1,a n +k -2,…,a n )称为数列的递推关系.由递推关系及k 个初始值确定的数列叫作递推数列.(2) 求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迭代法、构造法、累加(乘)法、归纳猜想法. 2. 数列递推关系的几种常见类型 (1) 形如a n -a n -1=f (n )(n ∈N *且n ≥2)方法:累加法,即当n ∈N *且n ≥2时,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 (2) 形如a n a n -1=f (n )(n ∈N *且n ≥2)方法:累乘法,即当n ∈N *且n ≥2时,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注意:n =1不一定满足上述形式,所以需要检验. (3) 形如a n =pa n -1+q (n ∈N *且n ≥2)方法:化为a n +q p -1=p ⎝⎛⎭⎫a n -1+q p -1的形式,令b n =a n +qp -1,则b n =pb n -1,{b n }为等比数列,所以可求得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4) 形如a n =pa n -1+f (n )(n ∈N *且n ≥2) 方法:两边同除以p n ,得a n p n =a n -1pn -1+f (n )p n ,令b n =a n p n ,则b n =b n -1+f (n )p n ,转化为利用累加法求b n ⎝⎛⎭⎫若f (n )p n 为常数,则{b n }为等差数列,所以可求得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常用的一般数列的求和方法1. 公式法:若可以判断出所求数列是等差(比)数列,则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和.2. 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拆成两项的差(或和),或把数列的项重新组合,使其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3. 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的差(或和),使求和时出现的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前n 项和变成首尾两项或少数几项的和(差).4. 倒序相加法:把S n 中项的顺序首尾颠倒过来,再与原来顺序的S n 相加.这种方法体现了“补”的思想,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就是用它推导出来的.。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填空题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填空题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填空题1.常见集合符号表示:正整数集合:N,整数集合:Z,有理数集合:Q。

2.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3.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设x1、x2∈[a,b]。

x1<x2,当满足f(x1)≤f(x2),f(x)是增函数;当满足f(x1)≥f(x2),f(x)是减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就称函数f(x)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5.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就称函数f(x)为奇函数。

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6.函数y=a^x(a>0,a≠1)的性质:x=0时过定点(0,1),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8.运算性质:当a>0,a≠1,M>0,N>0时:⑴loga(MN)=logaM+logaN;⑵loga(M/N)=logaM-logaN;⑶loga(M^n)=nlogaM。

9.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

10.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分别是4πR^2和(4/3)πR^3 (S,V,R)。

1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两个平行的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点之间的线段在两个平面上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1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如果两个平面分别与两个平行的直线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在两个平面上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13.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那么它所在的平面与另一个垂直于该直线的平面垂直。

14.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指,如果两个平面相交的直线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那么它也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知识梳理1. 集合的概念(1)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集合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 集合按所含元素个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元素特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常用数集符号:N表示_____________集;N*或N+表示_____________集;Z表示_____________集;Q表示_____________集;R表示__________集;C表示_________集.2. 两类关系(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____或____表示.(2)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_____”、“____”或“_____”表示.______时,称A是B的子集;当________时,称A是B的真子集;当_______时,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3. 集合的运算(1) 全集:如果集合S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那么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一切所研究的集合都是这个集合的_______.(2) 交集:由属于A且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____________________.(3) 并集:由属于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____________________.(4) 补集:集合A是集合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S A,即∁S A=____________________.4. 常见结论与等价关系(1) 如果集合A中有n(n∈N*)个元素,那么A的子集有_______个,真子集有_______个,非空真子集有_______个.(2) A∩B=A⇔A⊆B,A∪B=A⇔A⊇B.(3) ∁U(A∩B)=____________________,∁U(A∪B)=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梳理1. 如果记“若p则q”为原命题,那么否命题为“_______________”,逆命题为“___________”,逆否命题为“______________”.其中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原命题与___________等价,逆命题与___________等价.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2. (1) 若p⇒q,但q p,则p是q的___________条件;(2) 若p q,但q⇒p,则p是q的___________条件;(3) 若p⇒q,且q⇒p,即p⇔q,则p是q的___________条件;(4) 若p⇒/ q,且q p,则p是q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3. 证明命题条件的充要性时,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即条件的___________),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即条件的___________).1. 全称量词我们把表示___________的量词称为全称量词.对应日常语言中的“一切”、“任意的”、“所有的”、“凡是”、“任给”、“对每一个”等词,用符号“∀”表示.含有___________的命题,叫作全称命题.“对任意实数x∈M,都有p(x)成立”简记成“∀x∈M,p(x)”.2. 存在量词我们把表示___________的量词称为存在量词.对应日常语言中的“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个”、“某个”、“有些”、“有的”等词,用符号“∃”表示.含有___________的命题,叫作存在性命题.“存在实数x0∈M,使p(x0)成立”简记成“_________________”.3. 简单逻辑联结词有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_(符号为非).4. 命题的否定:“∀x∈M,p(x)”与“_________________”互为否定.5. 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p,q均为真时,其为_____;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时,其为____.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_____;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____当p为真时,非p为_____;当p为假时,非p为____.6. 常见词语的否定如下表所示:1. 函数的概念设A,B是两个___________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___________,使对于集合A中的___________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___________的元素y和它对应,那么称___________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所有的输入值x组成的集合A叫作函数y=f(x)的___________;所有的输出值y组成的集合叫作函数y=f(x)的___________.2. 相同函数函数的定义含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当函数的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确定之后,函数的___________也就随之确定.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个函数.3. 函数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 函数的定义域(1) 函数的定义域是构成函数的非常重要的部分,若没有标明定义域,则认为定义域是使得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的x的取值范围.(2) 分式中分母应___________;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应为___________,奇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为一切实数;零指数幂中底数__________.(3) 对数式中,真数必须___________,底数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函数中的角要使该三角函数有意义等.(4) 实际问题中还需考虑自变量的___________,若解析式由几个部分组成,则定义域为各个部分相应集合的交集.2. 求函数值域主要的几种方法(1) 函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制约着函数的值域,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可直接通过___________求得值域.(2) 二次函数或可转化为二次函数形式的问题,常用___________求值域.(3) 分子、分母是一次函数或二次齐次式的有理函数常用______________求值域;分子、分母中含有二次项的有理函数,常用___________求值域(主要适用于定义域为R的函数).(4) 单调函数常根据函数的___________求值域.(5) 很多函数可拆配成基本不等式的形式,利用___________求值域.(6) 有些函数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可根据几何意义的方法求值域.(7) 只要是能求导数的函数常可用导数的方法求值域.1.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1) 一般地,对于_____________的函数f(x),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区间的___________两个自变量x1,x2,当___________时,都有___________(或都有___________),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或单调减函数).(2)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或单调减函数),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个区间叫作f(x)的__________.若函数是单调增函数,则称该区间为____________;若函数为单调减函数,则称该区间为___________.2.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函数y=f(u)和u=g(x),如果当x∈(a,b)时,u∈(m,n),且u=g(x)在区间(a,b)上和y=f(u)在区间(m,n)上同时具有单调性,则复合函数y=f(g(x))在区间(a,b)上具有________,并且具有这样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求函数单调区间或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1. 奇、偶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___________x,都有______________(或f(-x)+f(x)=0),则称f(x)为奇函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则称f(x)为偶函数.2. 奇、偶函数的性质(1)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___________对称(也就是说,函数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关于___________对称).(2)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___________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__________对称.(3) 若奇函数的定义域包含0,则f(0)=___________.(4) 定义在(-∞,+∞)上的任意函数f(x)都可以唯一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之和.1. 函数图象的两种作法(1) 描点法:①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运用描点法作图前,必须对图象的特征(包括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形状、变化趋势)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减少列表的盲目性和连点成线的随意性,从而确保表列在关键处,线连在恰当处.(2) 图2. 周期函数:对于函数y=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___________,那么就称函数y=f(x)为周期函数,称T为这个函数的周期.3. 最小正周期:如果在周期函数f(x)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___________,那么这个___________就叫作f(x)的最小正周期.象变换法:包括___________变换、___________变换、__________变换.1.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1) 一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两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顶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象的形状、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是处理二次函数问题的重要依据.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二次函数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的分布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给定一元二次方程f(x)=ax2+bx +c=0(a>0).(1) 若f(x)=0在(m,n)(m<n)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则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若f(x)=0在(m,n)(m<n)内有两个实数根,则需满足_________(3) 设x1,x2为方程f(x)=0的两个实数根:①若x1<m<x2,则f(m) ___________0;②若m<x1<n<p<x2<q,则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4) 若方程f (x )=0的两个实数根中一根小于m ,另一根大于n (m <n ),则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5) 若一元二次方程f (x )=0的两个实数根都大于r ,则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指数的相关概念 (1) n 次方根正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___________,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__________,0的奇次方根是___________;正数的偶次方根是两个绝对值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的数,0的偶次方根是___________,负数__________________.(2) 方根的性质①当n 为奇数时,n a n=___________;②当n 为偶数时,na 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①a m n=______(其中a >0,m ,n 都是正整数,n >1);②a-m n=______=_________ (其中a >0,m ,n 都是正整数,n >1).2. 指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指数函数. 3. 指数函数的性质(1) 定义域:____;(2) 值域:___________;(3) 过定点___________,即x =___________时,y =___________;(4) 当a >1时,在R 上是___________函数;当0<a <1时,在R 上是___________函数.1. 对数的相关概念(1) 对数的定义:如果a b=N (其中a >0且a ≠1),那么b 叫作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 (2) 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①常用对数:以___________为底N 的对数,简记为lg N ; ②自然对数:以___________为底N 的对数,简记为ln N .(3)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相互转化:a b=N ⇔ _______(其中a >0且a ≠1,N >0). 两个式子表示的a ,b ,N 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并且可以互化. 2. 对数运算的性质(M >0,N >0,a >0且a ≠1) (1) log a (MN )=________________; (2) log a MN=_______________;(3) log a M n=___________.3. 对数换底公式(N>0,a>0且a≠1,b>0且b≠1) log b N=__________.由换底公式可以得到:log a b=_____,log an b m=______,log a b·log b c=________.4. 几个常用的结论(N>0,a>0且a≠1)(1) log a a=___________,log a1=___________;(2) log a a N=___________,a log a N=___________.1. 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2. 对数函数的性质(1) 定义域:___________;(2) 值域:____;(3) 过定点___________,即当x=___________时,y=___________;(4) 当a>1时,在(0,+∞)上是单调___________函数;当0<a<1时,在(0,+∞)上是单调___________函数.1. 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式___________叫作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2. 所有的幂函数y=xα在区间___________上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___________.如果α>0,那么幂函数的图象过___________,并且在[0,+∞)上是____________;如果α<0,那么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是_____________,在第一象限内,当x从右边趋向于原点时,图象在y轴的右边无限地逼近__________,当x趋向于正无穷时,图象在x轴上方无限地逼近___________.3. 对于函数y=f(x),把使方程___________的实数x称为函数y=f(x)的零点.4. 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___________,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___________.因此,函数y=f(x)有零点等价于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___________,也等价于方程f(x)=0有___________.5.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的曲线,且有___________,那么函数y=f(x)在(a,b)上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此时c就是方程f(x)=0的根.但反之,不成立.1. 数学模型及数学建模数学模型就是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再从数学角度来反映或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时,所得出的关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数学建模是把实际问题加以抽象概括,建立相应的模型,利用这些模型来研究实际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2. 常见的函数模型:(1) ___________;(2) 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3. 解函数应用题时,要注意四个步骤:第一步:阅读理解.读题要做到逐字逐句,读懂题中的文字叙述,理解叙述所反映的实际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已知什么、求什么,从中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第二步:引入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地,设自变量为x,函数为y,必要时引入其他相关辅助变量,并用x,y和辅助变量表示各相关量,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函数问题,实现问题的数学化,即所谓建立数学模型.第三步:利用数学方法对得到的常规函数问题(即数学模型)予以解答,求得结果. 第四步:将所得结果再转译成具体问题的解答. 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一般地,函数f (x )在区间[x 1,x 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2. 导数的概念已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有定义,且x 0∈(a ,b ),若Δx 无限趋近于0,比值ΔyΔx =___________________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则称f (x )在x =x 0处可导,并称该常数A 为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导数,记作f ′(x 0).3.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公式(1) (x α)′=___________(α为常数) ;(2) (a x)′=___________(a >0且a ≠1),(e x)′=___________; (3) (log a x )′=________ (a >0且a ≠1), (ln x )′=________;(4) (sin x )′=cos x ,(cos x )′=___________. 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 [f (x )±g (x )]′=___________________; (2)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3) [cf (x )]′=____________(c 为常数); (4) ⎣⎢⎡⎦⎥⎤f x g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x )≠0).1. 导数的几何意义(1) 导数f ′(x 0)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 =f (x )在点P (x 0, f (x 0))处的切线的斜率,即k =f ′(x 0). (2)设s =s (t )是位移函数,则s ′(t 0)表示物体在t =t 0时刻的___________. (3)设v =v (t )是速度函数,则v ′(t 0)表示物体在t =t 0时刻的___________. 1.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在某个区间(a ,b )内,如果f ′(x )≥0且在(a ,b )的任意子区间上___________,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如果f ′(x )≤0且在区间(a ,b )的任意子区间上___________,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2. 判定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 确定函数y =f (x )的定义域; (2) 求导函数f ′(x );(3) 在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解不等式f ′(x )>0或f ′(x )<0; (4) 根据(3)的结果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1. 函数的极值如果在函数y=f(x)的定义域I内存在x0,使得在x0附近的所有点x,都有___________,则称函数y=f(x)在点x=x0处取得极大值,记作_______________;如果在x0附近的所有点x,都有___________,则称函数y=f(x)在点x=x0处取得极小值,记作_____________.2. 求函数极值的步骤(1) 确定函数f(x)的定义域,求导函数f′(x);(2) 求方程f′(x)=0的所有实数根;(3) 观察在每个根x n附近,从左到右,导函数f′(x)的符号如何变化:如果f′(x)的符号由正变负,那么f(x n)是极大值;如果f′(x)的符号由负变正,那么f(x n)是极小值;如果f′(x)的符号在x n的两侧附近相同,那么x n不是函数f(x)的极值点.3. 函数的最值如果在函数f(x)的定义域I内存在x0,使得对于任意的x∈I,都有___________,那么称f(x0)为函数的最大值,记作y max=___________;如果在函数f(x)的定义域I内存在x0,使得对于任意的x∈I,都有___________,那么称f(x0)为函数的最小值,记作y min=___________.4. 求函数y=f(x)在[a,b]上的最值的步骤(1) 求函数f(x)在[a,b]上的极值;(2) 将第一步中求得的极值与f(a),f(b)比较,得到函数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 最值与不等式(1) a≥f(x)恒成立⇔a≥___________;(2) a≤f(x)恒成立⇔a≤___________;(3) a≥f(x)有解⇔a≥___________;(4) a≤f(x)有解⇔a≤___________.2. 实际应用题(1) 解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题意,_______________,使用导数方法求解函数模型,根据求解结果回答实际问题.(2) 注意事项:注意实际问题的___________;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多数是单峰函数(即在定义域内只有一个极值点的函数),这样的极值点也是___________.1. 角的概念的推广(1) 正角、负角和零角:一条射线绕顶点按___________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作正角,按___________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作负角;如果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那么也把它看成一个角,叫作___________.(2) 象限角: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角的始边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样,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轴线角)不属于任何象限.(3) 终边相同的角:与角α的终边相同的角β的集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 角的度量(1) 1弧度的角:长度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作1弧度的角.(2)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关系:1°=_____弧度(用分数表示),1弧度=_____度(用分数表示). (3) 弧长公式:l =__________.(4) 扇形面积公式:S =12rl =12|α|r 2. 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P (x ,y )(除原点),点P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r (r =x 2+y 2),则sin α=____,cos α=____,tan α=_________.4.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在弧度制下,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三角函数的符号规律第一象限全“+”,第二象限正弦“+”,第三象限正切“+”,第四象限余弦“+”.简称:一全、二正、三切、四余.1.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2) 商数关系:_______________. 2. 三个注意(1)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的前提是“同角”.(2) tan α=sin αcos α是条件等式,即它们成立的前提是表达式有意义.(3) 利用平方关系时,往往要开方,因此要先根据角所在象限确定符号,即要就角所在象限进行分类讨论. 1. 诱导公式2. 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步骤(1) 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化为求0°~3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 把求0°~360°角的三角函数值化为0°~90°角的三角函数值; (3) 求0°~90°角的三角函数值. 1. 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2) cos(α±β)=___________________;(3) tan(α±β)=___________________.2. 注意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变形运用a sin x+b cos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注意几种常见的角的变换(1) α=(α+β)-___________=(α-β)+___________;(2) 2α=(α+β)+___________;(3) 2α+β=α+___________.1. 二倍角公式(1) 二倍角的正弦:sin 2α=___________.(2) 二倍角的余弦:cos 2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二倍角的正切:tan 2α=____________.注意:①在二倍角的正切公式中,角α是有限制条件的,即α≠__________,且α≠____________ (k∈Z).②“倍角”的意义是相对的,如4α是_______的二倍角,α是____的二倍角.2. 二倍角的余弦公式的几个变形公式(1) 升幂公式:1+cos 2α=___________;1-cos 2α=___________.(2) 降幂公式:cos2α=___________;sin2α=_____________.1. 在三角式的化简、求值、证明等三角恒等变换中,要注意将不同名的三角函数化成___________的三角函数,如遇到正切、正弦、余弦并存的情况,一般要将__________化为___________弦.2. 要注意“1”的代换,如1=sin2α+__________=_______;还有1+cos α=____________,1-cos α=_____________.3. 对于 sin α·cos α与sin α±cos α同时存在的情况,可通过换元的思路.如设t=sin α±cos α,则sin α·cos α=__________.4. 常见的“变角”方法有:2α=(α+β)+__________;α=(α+β)-β=(α-β)+___________.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1) 用“五点法”画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的步骤: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 (2) 用“变换法”由函数y =sin x 的图象得到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的方法:①由函数y =sin x 的图象向左(φ>0)或向右(φ<0)平移|φ|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的图象;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__的图象;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象.②由函数y =sin x 的图象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的图象;向左(φ>0)或向右(φ<0)平移⎪⎪⎪⎪⎪⎪φω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__的图象;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____的图象.2. 函数y =A sin(ωx +φ)的性质振幅:A ;周期:T =2π|ω|;频率:f =1T ;相位:ωx +φ;初相:x =0时的相位,即φ.1. 建立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 阅读理解,审清题意; (2) 创设变量,构建模型; (3) 计算推理,解决模型; (4) 结合实际,检验作答.2. 三角函数模型的主要应用 (1) 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 在解决测量问题中的应用; (3) 在解决航海问题中的应用.1. 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及三角函数知识可以证明正弦定理.正弦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R为△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下同).变式:(1) a =2R sin A ,b =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2) sin A =_____,sin B =______,sin C =_______; (3) a ∶b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合比性质).2.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的问题: (1) 已知两角与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 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对于“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的题型,可能出现多解或无解的情况.验证解的情况可用数形结合法.如: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解的情况如下:①若A 为锐角,则⎩⎪⎨⎪⎧a <b sin A ,_____解;a =b sin A ,______解;b sin A <a <b ,_____解;a ≥b ,______解.a <b sin A 无解a =b sin A 一解b sin A<a<b两解a ≥b 一解②若A 为直角或钝角,则⎩⎪⎨⎪⎧a ≤b ,_____解;a >b ,_____解.无解 一解 3. 由正弦定理,可得三角形面积公式:S △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变形: 由A +B +C =π,知A =π-(B +C ),得 sin A =sin(B +C ),cos A =-cos(B +C ).由A 2=π2-B +C 2,得sin A 2=cos B +C 2,cos A 2=sin B +C2. 1. 余弦定理:a 2=__________________,b 2=__________________,c 2=__________________.2. 余弦定理的变式:cos A =_____________,cos B =_____________,cos C =_____________.3. 利用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 (1) 已知三边,求三个角;(2)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1. 测量问题的有关名词(1) 仰角和俯角:是指与目标视线在同一垂直平面内的水平视线的夹角.其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叫作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作俯角.(2) 方向角:是指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北偏东30°,南偏西45°.(3) 方位角:是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角.(4) 坡角:是指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5) 坡比: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之比.2. 求解三角形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1) 分析:理解题意,弄清已知和未知,画出示意图;(2) 建模:根据条件和目标,构建三角形,建立一个解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 求解: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求数学模型的解;(4) 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角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解.1. 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作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向量的___________(或模).2. 几个特殊的向量(1) 零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0,其方向是任意的.(2) 单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平行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向量又称为共线向量,规定0与任意向量共线.(4) 相等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相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向量的加法(1) 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将两个已知向量平移到公共起点,和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角线所对应的向量.(2) 运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时,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起点,则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和向量.4. 向量的减法将两个已知向量平移到公共起点,差向量是___________向量的终点指向___________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注意方向指向被减向量.5. 向量的数乘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1) |λa|=_______.(2) 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___________;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__________;当λ=0时,λa=_____.注: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6. 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λa.1.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1) e 1,e 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______________,其中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作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平面内任意___________的向量都可以作为一组基底,两个平行向量不可以作为向量的基底.(2) 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都可以沿两个不共线的方向分解成唯一两个向量的和,所以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也叫作唯一分解定理.2. 平面向量的坐标形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对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 =_________(向量的分量表示),记作a =(x ,y )(向量的坐标表示),其中x 叫作a 的横坐标,y 叫作a 的纵坐标.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____________________,a -b =__________________,λa =____________.(2) 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那么A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1. 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记OA →=a ,OB →=b ,则___________叫作向量a 与b 的夹角,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当θ=0°时,a 与b 同向;当θ=180°时,a 与b 反向;当θ=90°时,则称向量a 与b ___________.2. (1) 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设a =(x 1,y 1),b =(x 2,y 2),b ≠0,则a ∥b ⇔_________________. (2) 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它们的夹角为θ,则a ·b =|a |·|b |cos θ,其中|b |·cos θ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2.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与b 是非零向量,θ是a 与b 的夹角.(1) 若a 与b 同向,则a ·b =|a ||b |;若a 与b 反向,则a ·b =________.特别地,a ·a =|a |2. (2) a ·b =0 ⇔________.(3) cos θ=_________. 3. 数量积的运算律 (1) 交换律:a ·b =b ·a .(2) 数乘结合律:(λa )·b =a ·(λb ). (3) 分配律:(a +b )·c =a ·c +b ·c . 1. 复数的概念形如z =a +b i(a ,b ∈R )的数叫作复数,其中a 称为实部,b 称为虚部.当___________时,z 为虚数,当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时,z 为纯虚数.2. 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a +b i =c +d i(a ,b ,c ,d ∈R )⇔_________________.3. 复数的四则运算设z 1=a +b i ,z 2=c +d i(a ,b ,c ,d ∈R ). (1) 复数的加减法:z 1±z 2=____________________.(2) 复数的乘法:z 1·z 2=(a +b i)(c +d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复数的除法:若z 2≠0,则z 1÷z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复数模的几何意义(1) z =a +b i ⇔点Z (a ,b )⇔向量OZ →; (2) |z |=a 2+b 2=|OZ →|.知识梳理1. 数列的概念:按照___________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___________都叫作这个数列的项.2.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___来表示,那么___________叫作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 S n 与a n 的关系:S n =a 1+a 2+a 3+…+a n ,a n =_________________4.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广:a n =a m +(___________)d . 5.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6. 等差数列的其他性质(1) 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称b 为a ,c 的等差中项,且b =_______.(2)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___________________. (3) S 2n -1=___________.(4) 因为S n n =a 1+(n -1)d2,所以⎩⎨⎧⎭⎬⎫S n n 也是等差数列,首项为_______,公差为____.(5) 若S m ,S 2m ,S 3m 分别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m 项、前2m 项、前3m 项和,则S m ,S 2m -S m ,S 3m -S 2m 成___________数列.(6) 已知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则a n ,b n ,S 2n -1,T 2n -1之间的关系为a nb n=_______.(7) 非零等差数列奇数项与偶数项的性质若项数为2n ,则S 偶-S 奇=___________,S 奇S 偶=________; 若项数为2n -1,则S 偶=(n -1)a n ,S 奇=___________,S 奇-S 偶=___________,S 奇S 偶=________.1.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________都等于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数列就叫作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作等比数列的___________.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 推广:a n =a m qn -m.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等比数列的性质设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 .(1) 若m +n =p +q (m ,n ,p ,q ∈N *),则___________________;(2) 数列{ka n }(k 为非零常数),⎩⎨⎧⎭⎬⎫1a n ,{a kn }(k ∈Z 且为常数)也是等比数列;(3) 每隔k (k ∈N *)项取出一项,按原来的顺序排列,所得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4) 若{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k ,S 2k -S k ,S 3k -S 2k ,…成等比数列(各项不为0). 1.递推数列(1) 概念:数列的连续若干项满足的等量关系a n +k =f (a n +k -1,a n +k -2,…,a n )称为数列的递推关系.由递推关系及k 个初始值确定的数列叫作递推数列.(2) 求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迭代法、构造法、累加(乘)法、归纳猜想法. 2. 数列递推关系的几种常见类型 (1) 形如a n -a n -1=f (n )(n ∈N *且n ≥2)方法:累加法,即当n ∈N *且n ≥2时,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 (2) 形如a n a n -1=f (n )(n ∈N *且n ≥2) 方法:累乘法,即当n ∈N *且n ≥2时,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 注意:n =1不一定满足上述形式,所以需要检验. (3) 形如a n =pa n -1+q (n ∈N *且n ≥2) 方法:化为a n +qp -1=p ⎝ ⎛⎭⎪⎫a n -1+q p -1的形式,令b n =a n +qp -1,则b n =pb n -1,{b n }为等比数列,所以可求得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4) 形如a n =pa n -1+f (n )(n ∈N *且n ≥2)方法:两边同除以p n,得a n p n =a n -1p n -1+f np n,令b n =a np n ,则b n =b n -1+f n p n,转化为利用累加法求b n ⎝ ⎛⎭⎪⎫若f n p n 为常数,则{b n }为等差数列,所以可求得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常用的一般数列的求和方法1. 公式法:若可以判断出所求数列是等差(比)数列,则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和.2. 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拆成两项的差(或和),或把数列的项重新组合,使其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3. 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的差(或和),使求和时出现的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前n 项和变成首尾两项或少数几项的和(差).4. 倒序相加法:把S n 中项的顺序首尾颠倒过来,再与原来顺序的S n 相加.这种方法体现了“补”的思想,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就是用它推导出来的.5. 错位相减法:数列{a n b n }的求和问题应用此法,其中{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1. 数列可以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等组成综合问题,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2. 解答有关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通常可分为三步: (1) 根据题意建立数列模型; (2) 运用数列知识求解数列模型;(3) 检验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给出问题的答案.1. 合情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合情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两种常用的合情推理.2. 演绎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推理,叫作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主要特点是当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3. 直接证明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叫作直接证明.常用的直接证明的方法有综合法与分析法.4. 间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叫作间接证明.常用的间接证明的方法是反证法.1. 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或ax 2+bx +c <0(其中a ≠0)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其中a ≠0)的两根为x 1,x 2,且x 1≤x 2,Δ=b 2-4ac ,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所示:Δ>0 Δ=0 Δ<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