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教案竹
2024年大班《竹》教案及反思
![2024年大班《竹》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17bdc0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b.png)
2024年大班《竹》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探索自然》的第四章《绿色的秘密》,详细内容围绕“竹”这一主题,通过对竹子的形态、生长环境、生长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竹子。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探索能力,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竹子的基本特征、生长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不同种类竹子的辨别以及竹子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竹子实物、图片、视频、PPT等。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竹子,让幼儿通过触摸、观察,初步了解竹子的形态。
2. 讲解竹子的基本特征(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竹子的图片,讲解竹子的基本特征,如:高大的身材、空心、节间长等。
3. 探讨竹子的生长过程(10分钟)教师播放竹子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竹子的生长过程。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竹子图片,引导幼儿辨别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竹子,观察并记录它的特征,然后进行分享。
6. 动手操作(15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竹子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竹子的基本特征高大的身材空心节间长2. 竹子的生长过程发芽抽节成长3. 不同种类的竹子毛竹刚竹苦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竹子,画一幅竹子画,并标注竹子的特征。
答案示例:(图片展示幼儿作品,包括竹子的形态、颜色等)2. 拓展延伸:与家长一起查找竹子的其他用途,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竹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竹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教案《竹》
![幼儿园大班教案《竹》](https://img.taocdn.com/s3/m/55a4955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e.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竹》课时内容本课时主题为《竹》,旨在通过讲解竹子的生长过程、特点和用途,启发幼儿对竹的认知,培养幼儿的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了解竹子的利用价值。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增强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课件。
2.竹子模型。
3.竹子的各种用途的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放一张竹子的图片,让幼儿自由发表看法,引导幼儿探讨竹的外貌特征,并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让他们想象竹是什么样的。
2. 竹的生长过程教师放幻灯片展示竹的生长过程,让幼儿观看。
2.1 竹笋的生长过程竹笋的生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教师依次讲解。
阶段 1初生的竹笋,形状小巧,外观呈现弱绿色,无论体型还是重量都很轻微。
阶段 2生长到第二阶段时,竹笋开始变粗、变重,形状也开始变长,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绿色。
阶段 3第三个阶段的竹笋又叫作出筒期,外观也发生了变化,变得粗壮有力,还会呈现出暗红色的斑点。
阶段 4第四个阶段是盛筒期,竹笋的外壳已经很硬了,颜色也变成了深黄色,此时可以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2.2 竹的生产过程通过 PPT 展示竹子的生产过程,让幼儿掌握竹子的生产流程。
3. 竹的用途通过展示竹子的各种用途图片,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多样性以及竹子的利用价值,同时也启发幼儿探索发现新的竹子使用方式。
4. 总结请幼儿回想今天学过的知识,为他们总结一下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课后延伸1.让孩子们去图书馆里找竹子相关的书籍,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专门阅读并做笔记。
2.玩具车桌子可以用竹子编织、图书架也可以用竹子做、蒸篮可以用竹子作为原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竹子的制作和创新。
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在讲解时使用有趣的语言方式。
例如,在介绍竹笋的生长过程时,我们可以说成“小墩”、“粗墩”、“成墩”、“盛墩”,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让幼儿参与其中,例如让幼儿进行竹笋高度的比较练习,让幼儿感受不同期竹笋的质感等。
2024版大班主题教案《竹》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1]
![2024版大班主题教案《竹》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1]](https://img.taocdn.com/s3/m/5a7051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8.png)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竹编艺术家或民间艺人到校园进行讲座或现场表演,让幼儿更加直观 地了解竹编艺术的精湛技艺和丰富内涵。同时,这也为幼儿提供了与艺术家互动交流的机会, 激发幼儿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024/1/28
14
04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2024/1/28
15
幼儿作品展示及评价
竹制品手工制作
2024/1/28
18
05
家园共育拓展活动建议
2024/1/28
19
家长参与竹子种植活动
2024/1/28
邀请家长参与竹子种植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竹子的种植过程,让孩子亲身体验植物 的生长过程,培养其对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
竹子生长观察记录
家长和孩子共同记录竹子的生长过程,比如发芽、长叶、生长高度 等,形成观察日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录习惯。
25
关注环保,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2024/1/28
环保意识培养
通过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绿色低碳生活宣传
在校园内宣传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 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竹文化与环保结合
将竹文化与环保理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竹子在环保方面的优势 和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
01
竹子作为“四君子”之一,象征着坚韧、谦逊和节操,被历代
文人墨客所赞颂。
竹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02
竹制品如竹篮、竹席、竹筷等,具有环保、耐用等特点,深受
人们喜爱。
竹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03
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为竹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https://img.taocdn.com/s3/m/cc11f4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3.png)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设计要求,将竹篾或竹片进 行编织或拼接,形成竹制品的基 本形状。
竹制品的欣赏与评价标准
造型美观
竹制品的造型应符合美学原则, 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具有艺术 感染力。
色泽自然
竹制品的颜色应自然和谐,保留 竹子本身的色泽和纹理,不刻意 追求艳丽或夸张的色彩效果。
01 02 03 04
做工精细
竹制品的编织或拼接应紧密有序 ,无明显缝隙或松散现象,细节 处理到位。
竹文化熏陶
03
通过讲解竹文化中的故事、传说和诗词歌赋等,让幼儿了解竹
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06
教案总结与延伸思考
Chapter
本次教案的实施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本次教案的实施,幼儿们能够初步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特点 、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动手、思考等能力 。
竹与植物的共生关系
竹子与其他植物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植物群落。在竹林中,竹 子通过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等方式为其他植物提供了生 长条件。同时,其他植物也可以通过分泌化学物质等方式促 进竹子的生长。
03
竹制品欣赏与制作
Chapter
竹制品的种类与特点
竹制品的种类
竹篮、竹篓、竹席、竹筷、竹扇等。
竹制品的特点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观察竹编作品,了解其特点和美感。 示范并讲解竹编的基本技法,如编织、穿插、固定等。
竹编DIY活动
01
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制作 竹编作品,如竹篮、竹帽、竹垫 等。
02
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
竹竿舞表演
活动目标
通过竹竿舞表演,让幼儿感受竹竿舞的节奏和韵律,了解竹竿舞的文化内涵。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竹》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竹》](https://img.taocdn.com/s3/m/7c52ed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d.png)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竹》一、教案背景介绍1.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以主题《竹》为背景,旨在通过学习竹子的相关知识,引导幼儿对竹子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竹子的用途;3.制作竹子工艺品。
1.3 教学方式通过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包括观察、实验、制作等,使幼儿能够全面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二、教学资源准备1.竹子样本;2.竹子图片和视频资料;3.制作竹子工艺品所需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安排3.1 导入环节教师简单介绍竹子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幼儿对竹子的兴趣。
3.2 观察和实验1.教师向幼儿展示竹子样本,并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表面特点和节点分布。
2.进行竹子浸泡实验,让幼儿观察竹子的吸水特性。
3.3 知识讲解1.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2.讲解竹子的用途,包括建筑材料、家具、制作工艺品等。
3.4 制作竹子工艺品1.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简单的竹子工艺品制作方法,如竹筷子夹子、竹编手链等。
2.分组让幼儿自行选择制作一种竹子工艺品,并进行制作。
3.5 展示和总结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竹子工艺品,并描述制作过程和体会。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竹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竹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资源准备不充分,无法满足幼儿的观察和制作需求。
下次需要提前做好资源准备工作。
2.对于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的讲解不够生动有趣,需要寻找更多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料进行讲解。
3.制作竹子工艺品的指导过程中,个别幼儿的操作技巧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多样化,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同时,我也将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注重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竹》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竹》](https://img.taocdn.com/s3/m/ea2aaa7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5.png)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竹》一、大班主题详案主题:竹一、教育目标1.了解竹的生命特性及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发掘生活中美丽事物的热情。
3.提高孩子们的手工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白纸、彩笔、少量竹篾、刀、剪刀、胶水、洗碗布。
2.环境准备:在教室中准备一些竹篾、竹条等。
3.教学人员:2名教师。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竹是一种什么植物? 竹,是一种常绿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
2.竹的多样性(1)学生了解“竹”的字形及其寓意。
(2)学生观察竹的外形,知道竹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簇节数量不同的草本植物。
(3)分发白纸,让学生自己画竹画。
3.竹对人类的作用(1)学生看图片,了解人类在古代日常生活中使用竹子做的道具,如竹篮、竹席、竹筛、竹车、竹竿等。
(2)让学生看几张竹编作品,介绍竹编的种类、用途与美感。
(3)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人们使用竹子的场合。
4.竹编手工实践(1)手折叶样式:学生拿到竹篾后,教师示范一下如何将竹篾弯成叶子状。
(2)给学生放一些竹篾,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将竹片剪裁成想要的形状,最后用胶水布置。
5.整理学生作品,并展示学生的竹编作品。
四、教学反思本次主题活动为竹,主要是要让孩子们了解到竹子的种类、特性、群居以及竹子的重要性。
通过将生动的竹文化引入课程中,这不仅能够开启孩子探测自然,领略生活中的美好和养成观察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绘画艺术能力等,更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根据孩子们兴趣爱好和能力进行家长观察以及结合孩子们的主要兴趣开展活动,增强了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使孩子们充满激情地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以儿童为中心、多元化的教学过程。
大班主题教案《竹》
![大班主题教案《竹》](https://img.taocdn.com/s3/m/89440fa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5.png)
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用途,培养幼儿对竹子的认识。
2. 通过观察、操作、创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竹子的外形特征:竹子的叶子、杆、根、笋等。
2. 竹子的生长环境:竹子喜欢生长在湿润、温暖的地方。
3. 竹子的用途:竹子可以制作家具、衣物、工艺品等。
三、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材料。
3. 竹子实物或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竹子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讲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帮助幼儿了解竹子。
3. 观察:组织幼儿观察竹子实物或模型,引导幼儿说出竹子的特点。
4. 操作: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并剪下来粘贴在纸上。
5. 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竹子作品。
6. 展示: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竹子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2. 评价幼儿的绘画和手工作品,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和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延伸:1. 环境布置:邀请家长协助,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竹子的氛围。
2. 区域活动:设置“竹林探索区”,提供相关的书籍、图片、标本等,让幼儿自主阅读和探索。
3.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幼儿去户外观察竹子,了解竹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与班级分享。
七、安全提示:1. 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提醒幼儿使用剪刀和胶水时的安全事项。
2. 在户外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交通安全和自然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八、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书籍等关于竹子的教学资源。
2. 绘画和手工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竹子实物或模型。
九、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幼儿园大班《竹子本领大》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竹子本领大》科学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e7e06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7.png)
幼儿园大班《竹子本领大》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能够:
1.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认识竹子的用途;
3.发挥观察和动手能力;
4.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材料
1.竹子叶片、茎段等样本;
2.放大镜;
3.盆、水杯;
4.竹编工具。
三、活动流程
1. 活动前准备
1.教师为幼儿准备好竹子的各种部位的样本,并摆放在观察台上;
2.整理好各种工具。
2. 活动进行
第一阶段:认识竹子
1.通过观察竹子的样本,让幼儿观察竹子的叶片、茎段等部位,并用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
2.问:竹子的分部有哪几部分?叶片和茎段的特点是什么?
3.让幼儿描述竹子并记录。
第二阶段:了解竹子的用途
1.介绍竹子的用途,如建筑材料、制作工艺品等;
2.让幼儿讨论竹子的用途,并举例说明。
第三阶段:动手体验
1.给幼儿准备竹编工具,指导他们进行简单的竹编活动;
2.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制作简单的手工品。
3. 活动总结
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总结,询问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观察周围事物。
四、延伸活动
1.室外观察竹子生长环境;
2.观察竹子的花果;
3.制作关于竹子的手工作品。
五、注意事项
1.竹子样本需事先处理干净,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
2.活动中需保持秩序,防止幼儿受伤。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能够深入了解竹子,增加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了解,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https://img.taocdn.com/s3/m/21c8d77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7.png)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的基本特点和生长环境;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简单的竹子手工;3.培养幼儿动手实际操作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4.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竹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竹子的常识知识介绍;2.竹美术创作——手工制作竹子;3.竹文化体验活动;三、教学过程1. 竹子的常识知识介绍1.1 课前准备•制作一份PPT或者幻灯片,展示竹子的图片和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纸质资料,帮助幼儿理解竹子的知识。
1.2 教学环节1.问答环节–老师向幼儿展示竹子的图片,让幼儿看到后,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当幼儿回答“竹子”后,老师再问:“你们知道竹子的特点吗?”;–让幼儿自由发挥,说出他们所知道的竹子特征。
2.理论知识介绍–通过PPT或者幻灯片,或者给幼儿展示相关图片,让幼儿全面了解竹子的特点;–同时,让幼儿认识到竹子的生态环境和重要性。
1.3 讲解重点•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介绍竹子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2. 竹美术创作——手工制作竹子2.1 课前准备•准备相关材料:竹签、牙签、颜料等;•可以在家长群里提前通知或者要求家长准备一些材料。
2.2 教学环节1.老师讲解制作竹子的相关材料和步骤;2.老师进行现场演示,演示时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学习;3.让幼儿自由发挥,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出自己的竹子手工作品;4.让幼儿讲述自己所制作的竹子手工作品及其创作过程。
2.3 讲解重点•竹子手工制作的具体步骤;•幼儿制作竹子手工时可以发挥的创意空间。
3. 竹文化体验活动3.1 课前准备•创建一份或者多份游戏或活动活动文档;•准备相关游戏或活动需要的道具和材料。
3.2 教学环节1.竹子筷子比赛–让幼儿练习使用竹子筷子的功底,并考验幼儿协作和团结的精神;–竹子筷子比赛可以采用抢筷子、比速度等方式。
2.竹子敲鼓演奏赛–让幼儿使用竹子敲击各种节拍器具,并创作出自己的竹子乐器作品;–可以进行竞赛并评选出优秀作品。
大班主题教案《竹》
![大班主题教案《竹》](https://img.taocdn.com/s3/m/451fc81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4.png)
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竹子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竹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竹子的特点:竹子的外形、结构、生长过程等。
2. 竹子的生长环境:了解竹子喜欢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 竹子的用途:了解竹子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如建筑、家具、工艺品等。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便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点,激发幼儿对竹子的兴趣。
2. 主体活动:a. 教师讲解竹子的特点,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
b. 幼儿观察实物,比较不同种类的竹子,了解竹子的多样性。
c. 教师展示竹子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让幼儿了解竹子的价值。
3. 实践活动:a. 幼儿动手操作,制作竹子工艺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b. 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观察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竹子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竹子的认识程度。
2.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倾听幼儿在总结环节的表达,了解幼儿对竹子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拓展:1. 开展“竹林寻宝”活动,让幼儿在竹林中寻找竹子的各个部分,如竹叶、竹茎、竹根等。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3. 组织幼儿参观竹制品加工厂,让幼儿亲身体验竹子在生产中的应用。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种植竹子,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记录竹子的变化。
2. 家长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竹制品,了解竹子在家庭中的应用。
3. 家长参与幼儿的实践活动,与幼儿一起制作竹子工艺品,增进亲子关系。
大班主题教案《竹》含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竹》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14c966cc22bcd127ff0ce2.png)
大班主题教案《竹》含反思大班主题教案《竹》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竹,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主题《竹》含反思教案吧。
产生背景: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
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
当孩子们从观察竹子到寻找生活中竹的用途的时候,他们睁大了双眼,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的热情。
因此,我们决定与幼儿一起探访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开展准备:1.家长资源,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竹制品,关于竹的资料和图片。
2.利用社区资源,联系幼儿社会实践的场所:公园、竹器店等。
3.墙面布置一些与竹有关的画、图片及幼儿绘制的画和制作的手工艺品。
4.区角布置一些关于制作竹玩具的工具,布置竹制品展示角。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竹,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引导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
3.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内容记录:1.社会:《参观竹林》、《参观竹器店》2.语言:《谈话:节节高》《谈话:竹子的生长过程》《故事:小猫钓鱼》《表演:熊猫一家》3.科学:《妙用竹竿》《竹篾制品》《竹——浑身都是宝》《有用的筷子》《笛声悠悠》4.计算:《数竹筏》《测量》《高矮长短比较》《5以内的加减》5.美工:《绘画:竹子》《吹画:翠竹》《竹叶贴画》《制作:风筝》《制作:扇子》《欣赏:竹篾制品》6.音乐:《熊猫咪咪》《牧童短笛》《扇子舞》《欣赏:筷子舞》7.体育:《竹高跷比赛》《跳竹竿》《骑竹马》《放风筝》8.家园开放日:《调查:有用的竹竿》《班会:竹子发布会》《亲子游戏:跳竹竿舞》《品尝:竹筒饭和竹笋菜》活动具体开展过程:活动一:《社会实践:参观竹林》设计思路:方案活动的第一天,教师带幼儿参观了附近公园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现在幼儿的眼前。
大班主题教案:竹
![大班主题教案:竹](https://img.taocdn.com/s3/m/caed849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1.png)
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以及竹子的用途。
2.能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竹子的形态和结构。
3.能够运用竹子进行手工创作,培养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竹子的生长环境、特点、用途介绍。
2.竹子的观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利用竹子进行手工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认识竹子1.教学目标1.认识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用途。
2.培养学生对竹子的兴趣和热爱。
2. 活动过程1.学生观看介绍竹子的视频或图片,老师进行补充说明。
2.老师介绍竹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制作竹编、竹草屋等。
3.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竹子手势展示,让学生专注地观察竹子的外观和形态。
4.老师用竹子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如竹筷、竹篮子等展示给学生。
第二课时:观察竹子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竹子结构和形态,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提高学生对竹子的认同感。
2. 活动过程1.学生再次观看竹子的视频或图片,并且自行进行观察、探究竹子的形态和结构。
2.学生练习竹子的手势展示、尝试模拟竹子的生长轨迹,增强对竹子的感知能力。
3.老师讲解竹子结构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竹子各个部分的作用。
4.学生再用竹子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创作,如竹子拼图、竹子屋等。
第三课时:创意竹子工艺1.教学目标1.创新运用竹子,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动手能力。
2. 活动过程1.学生观看关于竹子工艺制作的视频,包括竹编、竹蜻蜓、竹舞狮等。
2.投入不同种类的竹子来开展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意,制作出自己最喜欢的竹子工艺品。
3.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并且进行分享和点评。
四、教学评估方法1.教师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学生自评:学生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内容,并自评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3.同学互评:学生互相认可和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效果。
《竹》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竹》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d403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5.png)
《竹》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竹文化基础知识•竹制品欣赏与制作•竹编艺术体验活动•竹竿舞蹈表演训练•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介绍与目标文化传承自然环境跨学科整合主题选择及意义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一主题,可以让幼儿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元素,有助于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自然环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竹子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科学、艺术、语言等,便于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01020304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合作分享的良好学习态度。
引导幼儿感受竹子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234导入环节(10分钟)实践环节(30分钟)认知环节(20分钟)总结与延伸(10分钟)课程安排与时间通过故事、谜语或实物展示等方式,激发幼儿对竹子的兴趣。
介绍竹子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及用途,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竹子。
组织幼儿进行竹编、竹画等手工制作活动,或进行与竹子相关的游戏和实验。
回顾课程内容,鼓励幼儿分享学习心得,并布置与竹子相关的家庭作业或活动建议。
02竹文化基础知识竹子的生长环境与特点生长环境竹子主要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中,喜欢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特点竹子生长迅速,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竹子具有坚韧、轻便、耐用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竹子的种类与用途种类竹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毛竹、箭竹、龙竹等。
用途竹子在建筑领域可用于搭建房屋、桥梁等;在家具领域可用于制作椅子、桌子等;在工艺品领域可用于制作竹编、竹雕等;此外,竹子还可用于制作纸张、筷子等日常生活用品。
竹文化的发展历程古代竹文化在古代,竹子被赋予了高雅、坚韧、谦虚等品质,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
竹简作为书写材料,传承了古代文化。
大班主题教案竹
![大班主题教案竹](https://img.taocdn.com/s3/m/9da7ba2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9.png)
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形态和种类。
2.培养学生对竹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竹子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竹子进行创意创作。
三、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各种竹子的图片、竹子制品的图片。
2.实物素材:竹子、竹子制品(如竹筒、竹编制品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竹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竹子的特点。
2.知识讲解(1)介绍竹子的种类:毛竹、箭竹、孝顺竹等。
(2)讲解竹子的生长特点:竹子生长迅速,一年四季常绿。
(3)介绍竹子的用途:建筑、家具、工艺品、食品等。
3.实践操作(1)观察实物竹子,触摸竹子的表面,感受竹子的质地。
(2)教师示范用竹子制作简单的工艺品,如竹筒、竹编制品等。
(3)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创意制作,可用竹子、竹筒、竹编制品等素材。
4.交流分享(1)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解创作思路和过程。
(2)其他学生发表意见,互相学习、交流。
(2)强调竹子的环保价值,引导学生保护自然环境。
6.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竹子种植园,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
(2)开展竹子创意绘画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作业布置1.学生绘制一幅以竹子为主题的画作。
2.家长协助学生了解竹子的用途,收集竹子制品。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实践操作、交流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提高了动手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课后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对竹子的了解更加深入。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认识竹子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有哪些常见的竹子吗?学生甲:我知道毛竹,很大很高的。
学生乙:我在公园里见过孝顺竹,它细细的,好像很容易弯。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https://img.taocdn.com/s3/m/eefcae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1.png)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子的基本特点,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情趣;3、通过制作竹子手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4、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儒家思想中的竹2、竹的品种3、竹子的生长过程4、竹与人的关系三、教学重难点:1、竹的品种和特点的介绍2、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出竹子的形态、颜色和神态四、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法:展示各种竹子并观察其形态、习性2、情感教育法:引导幼儿感受竹子的美和生息3、操作体验法:制作竹子手工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拿出一束竹子,让幼儿们一起观察、摸摸,询问幼儿对竹子的了解。
然后告诉幼儿们今天要学的是竹。
2、学习竹的品种和特点(1)竹的品种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各种竹子,让幼儿们认识不同的竹子,如箬竹、毛竹、龙竹等,并简单介绍每种竹子的特点。
(2)竹的形态和颜色教师让幼儿们观察竹子的形态和颜色,引导幼儿们表达竹子的美。
3、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教师用图片或实物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长出根茎、茎变细变硬,最后长出新的竹枝等。
4、竹与人的关系(1)用途教师介绍竹子的用途,并让幼儿了解到竹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2)制作竹子手工教师为幼儿们准备好纸、剪刀、竹子等制作工具,让幼儿们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简易的竹子手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5、竹的保护意识教师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到保护竹子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们自己保护环境。
六、课后延伸:1、家访活动要求家长在家里带领孩子观察、摸索竹子,并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竹子。
2、参观竹园活动组织幼儿们参观当地的竹子园,让幼儿们亲身感受竹子的美和生机,激发幼儿们对竹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幼儿园周边环境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竹子的美和生命力。
2、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竹》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竹》](https://img.taocdn.com/s3/m/ee7845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0a.png)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和种类,认识竹子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自然和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竹子模型、图片及书籍资料等。
2.实验用材料:竹笋、刀、砧板、锅、调料等。
3.教学工具:PPT、音响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10分钟)教师介绍竹子的基本特征和种类,并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认识竹子(2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音频解说,让学生了解竹子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制作竹笋炒肉(30分钟)教师介绍竹笋的选择、切割、处理等步骤,并通过视频演示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制作竹笋炒肉菜品。
同时,教师还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了解竹笋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技巧。
4. 创意表现(20分钟)学生将制作好的菜品进行创意表现,可以编写竹笋炒肉的菜谱、拍摄菜品照片、制作菜品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5. 反思环节(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题为《竹》,旨在通过对竹子的了解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包括讲解、观察、解说、实践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教学手段,并通过创意表现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注重教学反思环节,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和反思,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调整教学步骤和节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兴趣。
2024年大班《竹》教案及反思
![2024年大班《竹》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0b2fe8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9.png)
2024年大班《竹》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美丽的植物”章节,详细内容为“竹”主题。
通过对竹子的认识,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用途以及与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生长过程、种类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爱护之情,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子的生长过程、种类和用途。
教学重点:观察、表达、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子实物、图片、视频、PPT、故事书。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内的竹林,让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颜色等特征,引导幼儿自由表达对竹子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竹子实物、图片,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种类和用途。
(2)播放竹子生长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例题1:竹子有哪些部分组成?例题2:竹子有哪些用途?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并进行展示。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竹子的生长过程2. 竹子的种类3. 竹子的用途4. 爱护自然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并介绍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竹子是毛竹,它高大挺拔,叶子翠绿,可以用来做家具、造纸等。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了解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竹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大班主题教案《竹》
![大班主题教案《竹》](https://img.taocdn.com/s3/m/3543a4b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e.png)
大班主题教案《竹》第一章:认识竹子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竹子的生长环境。
2. 通过观察、触摸,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幼儿对竹子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
2. 通过观察、触摸,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竹子、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观察记录表、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竹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竹子的名称。
2. 观察:展示实物竹子,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如竹叶、竹杆、竹节等。
3. 讨论:引导幼儿交流讨论竹子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气候等。
4. 绘画:发给幼儿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竹子的外形特征。
六、课后反思:1. 幼儿对竹子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是否有了基本的了解?2.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否得到了培养?3. 如何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第二章:竹子的生长过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知道竹子成长的各个阶段。
2. 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知道竹子成长的各个阶段。
2. 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幼儿是否能准确描述竹子的生长过程?2. 幼儿是否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竹子生长过程的理解?四、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竹子、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观察记录表、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竹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竹子的名称。
2. 观察:展示实物竹子,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
3. 讨论:引导幼儿交流讨论竹子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幼苗、成竹等阶段。
大班主题教案《竹》
![大班主题教案《竹》](https://img.taocdn.com/s3/m/c6e5859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9.png)
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用途,培养幼儿对竹子的认识。
2. 通过观察、操作、创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竹子的外形特征:竹杆、竹叶、竹笋等。
2. 竹子的生长环境:森林、山区、湖泊附近等。
3. 竹子的用途:家具、建筑、工艺品、食品等。
三、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材料。
3. 竹子相关实物或模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竹子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竹子的名称。
2. 讲解:介绍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让幼儿了解竹子的一生。
3. 操作: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形象,并剪下来粘贴在纸上。
4. 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竹子元素创作故事、诗歌或舞蹈等。
5. 展示:将幼儿的创作成果进行展示,让大家互相欣赏和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评价他们对竹子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2. 评价幼儿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开展“竹林寻宝”游戏,让幼儿在户外或室内环境中寻找竹子,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2. 组织幼儿参观竹林,让他们亲身体验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 开展“竹子手工大赛”,鼓励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与竹子相关的手工艺品。
七、教学资源:1. 竹子相关故事书籍或动画视频。
2. 竹子种植基地或竹林的实地考察机会。
3. 废旧材料如纸筒、竹筒等,用于手工制作活动。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竹林寻宝”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2. 搜集幼儿在“竹子手工大赛”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家长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竹子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主题教案:竹产生背景: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
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
当孩子们从观察竹子到寻找生活中竹的用途的时候,他们睁大了双眼,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的热情。
因此,我们决定与幼儿一起探访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开展准备:1.家长资源,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竹制品,关于竹的资料和图片。
2.利用社区资源,联系幼儿社会实践的场所:公园、竹器店等。
3.墙面布置一些与竹有关的画、图片及幼儿绘制的画和制作的手工艺品。
4.区角布置一些关于制作竹玩具的工具,布置竹制品展示角。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竹,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引导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
3.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记录:1.社会:《参观竹林》、《参观竹器店》2.语言:《谈话:节节高》《谈话:竹子的生长过程》《故事:小猫钓鱼》《表演:熊猫一家》3.科学:《妙用竹竿》《竹篾制品》《竹——浑身都是宝》《有用的筷子》《笛声悠悠》4.计算:《数竹筏》《测量》《高矮长短比较》《5以内的加减》5.美工:《绘画:竹子》《吹画:翠竹》《竹叶贴画》《制作:风筝》《制作:扇子》《欣赏:竹篾制品》6.音乐:《熊猫咪咪》《牧童短笛》《扇子舞》《欣赏:筷子舞》7.体育:《竹高跷比赛》《跳竹竿》《骑竹马》《放风筝》8.家园开放日:《调查:有用的竹竿》《班会:竹子发布会》《亲子游戏:跳竹竿舞》《品尝:竹筒饭和竹笋菜》活动具体开展过程:活动一:《社会实践:参观竹林》设计思路:方案活动的第一天,教师带幼儿参观了附近公园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现在幼儿的眼前。
孩子们一下子涌入了竹林,有的在捡竹叶,有的在爬竹竿,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竹笋。
孩子们兴奋的玩耍着,时不时的有很多孩子跑来问了很多问题。
于是我就把这些问题记了下来,请来了护林员叔叔为大家作答,孩子听的可仔细了。
活动进展:教师联系附近公园的竹林,带领幼儿玩一玩。
在玩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发现认识竹的外形、构造(笋、竿、叶、竹节、竹膜等)听护林员叔叔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种类。
幼儿表现:孩子们边玩边提出了许多关于竹的问题:洋:为什么竹子是一节一节的啊?飞:这棵竹子好高啊,它有多大呀?丽: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竹子小时候叫竹笋,长大了又叫竹子呢?超:叔叔,我也有一个问题,种了这么多竹子有什么用啊?陵:我知道竹笋可以吃的,我最喜欢吃竹笋烧肉了。
教师回应:听了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关于竹的问题,发现孩子们对于我们大人平时很常见的竹观察很细致,充满了好奇。
在护林员给小朋友做介绍的时候,孩子们对于竹子更是有很强的探讨兴趣。
因此,我决定从幼儿的观察与兴趣入手,开展此方案活动。
活动二:《绘画综合活动:竹子》活动进展:孩子们已经参观过竹林,对竹子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他们对竹子的直观感受如何呢?大家决定把它们画下来。
首先是写生活动,在小朋友画好初稿后,再进一步体验竹,近观的欣赏一些竹子的结构布局等,最后用水墨画表现竹子的乐趣。
子活动一:《竹林写生》在校园里观察竹林,对竹子进行铅笔写生活动,要求仔细看一看竹子的叶子和竹竿的样子。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上回我们一起去了竹林,还听了叔叔给我们介绍关于竹子的生长过程,今天我们来回忆一下竹子是什么样子的?还记得吗?如果有些忘了,没关系,我们大家看看幼儿园里的竹子是什么样的?请你仔细看看竹叶的形状和竹节和竹竿有什么地方不同?幼儿表现:明:我发现竹叶是长长的,象带子一样,一端是圆圆的,一端是尖尖的。
华:我发现有的竹叶两边是卷起来的。
利:我看到竹叶上面有条纹,正面和反面的颜色也不同,正面的颜色比较绿,反面的颜色比较浅。
飞:我看到竹节是凸出来的,摸上去毛的,有点扎手。
子活动二:《欣赏国画:梅兰竹菊》欣赏一些大师级画家笔下所描绘的竹的形态,主要欣赏一下竹子的动态和布局。
听教师讲一讲“四君子”梅兰竹菊中竹的气节。
幼儿表现:伊:我觉得那个竹叶好象有风吹过来飘起来一样的。
昊:我看到那棵竹子有点弯,那棵竹子很直,我觉得弯的竹子一定是年纪大了,象我们人一样,人老了背也会弯的。
翔:我看到那画上的竹竿,一节与一节的地方,为什么没有连起来,是断的啊?玮:我喜欢那和竹笋,我觉得它在用很的力量往上长一样。
谦:我发现竹竿也是下面有点粗,上面有点瘦的。
子活动三:《水墨画:竹》在充分感受竹后,用水墨画的方法,画一画自己眼中看到的竹子,注意用墨的深浅来表现竹子间的距离远近关系。
教师回应:我班是国画班,对于水墨画有一定的功底。
而作为国画竹子,小朋友们一直都想尝试。
于是我就让他们先观察竹子,进行写生。
然后欣赏一些大师画家笔下形态各异的竹子,孩子们有了丰富的素材后开始画竹子,兴趣很浓,把竹子的各种形态都画出来了。
活动三:《音乐综合活动:熊猫咪咪》设计思路:孩子们对于竹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都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
那熊猫什么竹子都吃吗?竹子到底有多少种呢?就让此活动为幼儿揭开这些谜底吧!活动进展:在这一活动中共进行了五个小活动。
首先小朋友提出熊猫喜欢吃竹子,熊猫到底喜欢吃什么竹子呀?于是我们大家决定先来研究一下,竹子到底有多少种。
接着我们又进一步研究竹子和熊猫的关系,使小朋友对熊猫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唱唱熊猫的歌曲表演一下熊猫的故事。
最后让小朋友展开想象为熊猫设计一个安全的美丽的家园。
子活动一:《认识竹子的种类》请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关于竹子的资料,认识各种各样的竹子。
让幼儿回忆护林员讲的关于竹的生长过程。
子活动二:《谈话:熊猫和竹子的关系》认识熊猫所吃的竹子,讲讲竹子开花后给熊猫带来的不幸命运。
子活动三:《歌曲:熊猫咪咪》听一听歌曲《熊猫咪咪》中唱到的相关歌词,学唱歌曲。
子活动四:《角色扮演:熊猫的故事》幼儿自行分组设计熊猫的头饰,安排熊猫故事的情节。
创编熊猫一家在竹子开花,找不到竹子吃了,于是很痛苦的样子,然后表演人们关心竹子保护竹子的情形,最后熊猫为了感谢大家为人们表演节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表演展示。
子活动五:《想象画:美丽的家园》教师引导语:小朋友我们都知道熊猫是我们的好朋友,可现在熊猫却越来越少了,变得很珍贵了,原来是熊猫的家遭到破坏,我们大家来为熊猫想一个好办法,怎样来保护它们美丽的家园呢?用七彩画笔给熊猫设计一个美丽的家园,相互讲讲自己画的内容。
教师回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发现利用家长资源对与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一些家长从网上找来了很多关于竹子的资料,有的家长特意去书店给孩子买了关于竹子种类的书,还有的家长到图书馆为孩子寻找一些关于熊猫和竹子的生态变化图片资料等。
这些知识不但丰富了幼儿,对与教师的知识面也是很大扩充。
更主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与熊猫,已由起初外形体态憨厚的喜爱,逐步变成对它们生存环境的担心,而产生的关爱之情。
幼儿情感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四:《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竹器店》设计思路:有一天,吴婧怡小朋友问我:“为什么长在泥里的竹子是绿的,而我家的竹竿是黄黄的啊?”我回答道:“那是因为竹子经过了加工啊?”她有问:“怎样加工啊?到哪里加工啊?是不是到厂里啊?”她的问题给了我很大启发。
于是我就和社区的竹器加工店联系,带领孩子们去参观加工竹子的过程。
活动进展:带领幼儿去社区附近的竹器店看加工竹子(用火把弯的竹子熏烤,使其变直),幼儿观察熏烤时工人的操作过程和竹子的变化过程。
幼儿言行:孩子们边看竹器店的师傅进行操作,边问了很多问题:成:为什么要把竹子放在火上烤啊?师傅:因为要让长的弯的竹子变直了。
雨:让竹子变直了有什么用啊?师傅:直的直竹子有很多用处啊,就拿我们这里加工的竹子来说吧,它们是用来运往工地,造房子的时候做脚手架用的。
文:看,那个竹子烤黑了,快点拿掉。
师傅:别急,看,工作人员弄一些水浇在上面,让竹子冷却下来。
文:我闻到了一股味道。
玲:叔叔,我看到竹子“出汗”了。
师傅:哈哈,那不是汗,那是竹子在经过火烤后流出来的汁液。
玲:那汁液为什么用罐子装着呀?它有什么用啊?师傅:你观察的真仔细,那汁液可是个宝,可以用来治病的。
小朋友不是会经常咳嗽痰多吗?喝了这个汁液就会好的。
教师回应:在参观幼儿的幼儿发奖。
子活动三《亲子游戏:跳竹竿舞》请家长给幼儿讲一讲少数民族中利用竹竿进行的娱乐活动。
踩竹高跷、爬竹梯、跳竹竿舞等。
邀请家长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学一学跳竹竿舞的步伐。
由我们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分组听音乐跳竹竿舞。
子活动四《品尝:竹筒饭和竹笋做的菜》请幼儿园的厨师为大家做竹筒饭和各种用竹笋做的菜。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用餐,品尝用竹子做饭菜的不同风味。
请幼儿讲一讲竹筒饭和我们平时吃的饭有什么不同?幼儿表现:雨:我闻到竹筒饭很香,比平时吃的饭要香多了,今天我吃了两个的。
文:我觉得竹筒饭吃在嘴里粘粘的,很香。
蝶:我看到竹筒饭上有点黄黄的,为什么呀?嘉:我知道那是竹子的颜色染到饭上去了。
活动六:《音乐综合活动:牧童短笛》设计思路:蒋宛平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一根笛子,可是他怎么吹都吹不出声音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就小朋友来探索一下,这样让笛子发出声音来。
子活动一:《认识:笛》出示各种笛的图片,让幼儿进行辨认哪一种是竹笛?看一看竹笛的构造。
听一听竹笛的声音和其他乐器的不同?幼儿表现:茂:我觉得竹笛的声音听起来有点脆,很响亮。
亮:我听到竹笛的声音有点象小鸟的叫声一样。
风:我觉得竹笛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
子活动二:《实验:不同材质的笛膜》想一想竹笛是如何发出声音的?用不同材料制作笛膜,试一试竹笛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为什么?幼儿表现:杨:笛子上那么多洞洞有什么用啊?平:我看见爷爷用手按在洞洞上就会有声音了。
菁:我按了呀,可还是没有声音呀?平:要用嘴对着这个大的洞洞的用力吹的。
(只有吹气声)平:哦,我知道了我看见爷爷吧这个洞洞贴了一张纸的。
幼儿试用不同厚薄的纸贴在洞洞上,有了发现:平:我知道了要用薄的纸才行的。
最后大家知道了用竹子的膜是因为竹膜很薄的原因。
子活动三: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笛声给人们带来的优美的旋律。
教师回应:一开始我只是想让幼儿认识笛子,感受优美的笛声的,后来发现在活动的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笛子如何发出声音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让他们对不同材质的笛膜进行比较,有欣赏活动扩充到科学实验。
我觉得在任何活动的安排中要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应变的作调整,发挥幼儿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七:〈科学活动:竹的变形——竹篾编织〉设计思路:在古代人们就发挥聪明才把智竹子做成竹篾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竹子的神奇用途,我安排了这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