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资料.

合集下载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和差异,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2.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初中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差异。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

3. 科学探究方法与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找出衔接点与差异。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对比分析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

2. 准备实验器材,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3.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学:介绍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和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分析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差异,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

3. 实验教学:演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技能。

4. 科学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探讨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化学知识讲座,邀请高中化学教师或专业人士进行讲解,拓宽学生视野。

2. 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 布置开放性化学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案了解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知识衔接;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回顾与扩展。

教学重点: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回顾。

教学难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延伸应用;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整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课本等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通过实例引入化学知识的衔接,让学生了解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之间的联系。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Step 2:复习初中化学知识1. 回顾初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

2. 练习初中化学相关题目,巩固基础知识。

Step 3:拓展化学知识1. 介绍高中化学中的新知识点,与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对比。

2. 演示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化学知识的魅力。

Step 4: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化学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

Step 5: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课外阅读、练习题等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化学知识的衔接与延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2.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性质等。

2. 高中化学知识的引导与讲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3.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2. 利用实验、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回顾初中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已学过的物质组成、分类、变化、性质等基本概念。

2. 讲解高中化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等基本概念,并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 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初中和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学生对化学学习有兴趣,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和高中化学教材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管等3. 教学课件:化学知识讲解、实验操作演示等4. 网络资源:化学知识讲解视频、实验操作视频等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安静,有利于学生学习2. 实验室环境:安全、整洁、设备齐全,有利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10课时2. 课间休息:10分钟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初中化学知识,讲解高中化学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讲解高中化学基本原理,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3. 第三课时:进行化学实验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第四课时:总结本章节内容,进行学习评价十、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4.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2. 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

2. 高中化学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速率与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法: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知识,提出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2. 讲解:讲解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

3. 实验:安排化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

4.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高中化学基本方法: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有机化学等。

2. 高中化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等计算。

3. 高中化学题型和解题策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

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化学案例,让学生掌握化学方法和计算技巧。

2. 练习法: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 反馈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化学案例,让学生掌握相关方法和计算技巧。

3.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4. 解答与反馈: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初高中衔接课程化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课程化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课程化学教案课程目标:
1. 系统复习初中化学知识,梳理基础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高中化学知识,建立科学思维;
3. 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提升学习成绩。

教学重点:
1. 初中化学知识复习与扩展;
2. 高中化学知识引入与理解;
3. 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初中化学知识复习
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2. 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3.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4. 化学反应的类型与特征。

第二节:高中化学知识引入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进阶;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4.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

第三节: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1. 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与维护;
2.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操作;
3.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4. 实验结论的推断与验证。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与实例讲解相结合;
2. 实验操作与观测实践相结合;
3. 课堂讨论与思维激发相结合。

教学评价:
1. 定期小测验巩固知识;
2. 实验报告评分考核实验操作技能;
3. 期末考试检验知识理解与运用。

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进行个性化辅导;
3. 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以上为初高中化学课程衔接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愿学生在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高中衔接化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化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化学教案
主题: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扩展
学科:化学
年级:初高中
时间:2个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初中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酸碱中和等;
2.扩展高中化学知识,如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
3.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1.复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并掌握基础知识;
2.扩展高中化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拓展化学知识面;
3.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初中化学知识,讨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
2.介绍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键的重要性;
3.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条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

第二课时
1.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讨论不同类型的反应的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3.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型化学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及时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以小组合作和课后作业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1.化学知识的复习和扩展需要切实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案

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案

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初高中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阶段。

教学重点:初中化学知识复习,高中化学知识介绍
教学难点:初中化学知识和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初中化学知识
1. 回顾初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内容。

2. 练习初中化学知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加深对初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介绍高中化学知识
1. 通过简单的实验或示范,引导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2. 讲解高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如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等内容。

三、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示范
1. 通过具体的例题或案例,展示初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初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总结,为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初中化学知识、介绍高中化学知识,以及展示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示范,使学生在初高中化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和理解高中化学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重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在知识层面实现平稳过渡。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讲义完整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讲义完整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讲义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篇走进高中一、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导引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敬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对化学世界充满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同学在好奇中学会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欲望去解决问题,学得轻松,同时在学习中学会不断总结,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遵循学习的规律,必将取得好成绩。

善于提出问题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根本。

研究时还具有专业性、正确方向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因此,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课程标准强调“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2.重视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通过化学实验去验证、探索和发现化学知识、原理,从而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

课程标准要求“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1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1
当分散剂是水或者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三类:
(1)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
(2)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乳浊液(或悬浊液);
(3)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
六、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叫丁达尔效应。
3、盐的分类
①根据是否是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分类:
完全中和的产物为正盐(如:Na2CO3)
多元酸碱不完全中和的产物【酸式盐,如:NaHCO3。碱式盐,如:Cu2(OH)2CO3】
五、分散系及其分类
化学上将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叫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讲物质的分类
“温故”
一、物质的分类
树状分类法:如下图所示,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形象地叫树状分类法。
二、氧化物的定义: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判断氧化物的“三要点”①只含两种元素②必有氧元素③化合物
三、金属氧化物的定义:
氧元素与另外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CuO、Fe2O3等
七、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100 nm
微粒
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类别
概念
举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质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教案名称: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目标:1.了解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关系;2.学习初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式与化合价、常见离子和酸碱等;3.能够灵活运用初高中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初高中化学知识概述2.元素周期表3.化学式与化合价4.常见离子5.酸碱性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出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重要性。

二、概述初高中化学知识(10分钟)简要回顾初中化学知识,如材料的分类、化学反应、物质的的结构与性质等。

然后介绍高中化学学科的内容与特点,与初中相比有哪些增加和变化。

三、元素周期表(15分钟)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的规律;3.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了解如何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判断元素的性质。

四、化学式与化合价(20分钟)1.回顾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概念;2.对比初中和高中的化学式写法,如氧化物的写法有积体写法和元素电量法等;3.举例说明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合价规律,如氧气的化合价为-2,氢的化合价为+1等;4.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悉高中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写法。

五、常见离子(20分钟)1.回顾初中化学中的离子概念;2.介绍常见离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写法;3.通过案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六、酸碱性质(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关于酸碱的学习内容;2.介绍高中酸碱性质的新概念和相关知识,如酸碱的饱和度、强酸强碱等;3.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高中酸碱性质的判断和计算方法。

七、小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让学生思考学习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意义,以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来介绍和阐述化学知识点;2.实验法:通过实验来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和规律;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高中化学完美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完美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完美衔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之间的连贯性和发展关系;2. 帮助学生从初中化学知识出发,顺利地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3.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初中化学知识回顾:常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等;2. 高中化学知识展望: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动力学等;3. 初高中知识对比: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之间的异同点;4. 实例分析:以一些实际例子比如水的性质、金属的性质等,体现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和发展关系。

教学步骤:1. 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确保学生对基本常识有所了解;2. 展示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分析其化学性质和反应过程;4. 分组讨论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关系,探究其发展逻辑;5. 设计小组展示环节,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对比总结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关系;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初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连贯性。

教学手段:1. PPT 展示: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化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和关系;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直观展示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3. 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和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关系。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问题的回答情况;2. 小组展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展示环节中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总结和理解程度;3. 综合考核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从表面现象到深层次原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2.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 着重强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连贯性和发展逻辑,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概述一、前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是理解物质世界的重要工具。

从初中到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因此,衔接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概述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和理解化学学科。

二、基本概念与原理1. 原子与分子- 原子的定义、元素周期表- 分子的构成、化学式- 化学键的形成(共价键、离子键)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 酸、碱、盐的定义与性质- 氧化物、酸酐、碱土金属三、实验技能与操作1.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规则与操作注意事项-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化学品的储存与处理2. 实验操作-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如溶液配制、滴定、加热、冷却等)3. 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目的的明确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的撰写- 实验误差的来源与减小方法四、定量化学1. 溶液的浓度-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2.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的引入-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3. 化学反应的计量-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五、进阶化学知识1.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命名- 典型的有机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2. 无机化学-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分类- 配位化学基础3. 物理化学- 热力学基础(如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电化学基础(如电解质溶液、伏打电势、电化学电池)六、总结初高中化学衔接的知识点覆盖了从基本概念到实验技能,再到定量化学和进阶化学的多个方面。

学生需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掌握更多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为高中及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
1. 了解高中化学学习和初中化学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渐进性,做到知识衔接和知识延伸。

3.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高中和初中化学知识的对比和联系。

2. 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拓展。

教学难点:
1. 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知识的承接和发展。

2.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和课件。

2. 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和参与课堂活动。

3. 初中和高中化学教材。

教学过程:
一、引言(5分钟)
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知识,为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做铺垫。

二、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区别和联系(15分钟)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案例,向学生解释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三、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拓展(30分钟)
教师讲解高中化学知识点,并通过实验、例题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课后延伸(1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课外资料,做好笔记和复习,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联系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高中化学知识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衔接不同阶段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doc授课内容:基础化学知识授课目标:1. 复习初中化学知识,打好化学基础;2. 熟悉高中化学学习方式和方法;3. 掌握基础化学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1. 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3. 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分析。

教学难点:1. 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的区别和联系;2.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和实验技巧。

教学过程:一、复习初中化学知识(25分钟)1. 通过快速提问的方式回顾初中化学知识,包括常见元素、离子和化合物的名称和符号等;2. 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彼此交流、总结并展示他们的初中化学笔记。

二、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式和方法(15分钟)1. 介绍高中化学学习的目标和重要性;2. 引导学生明确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做练习等。

三、讲解基础化学知识(30分钟)1. 讲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2. 详细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规则。

四、进行化学实验(30分钟)1. 选择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实验、金属活动性实验等;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 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室礼仪。

五、总结与反馈(10分钟)1.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习重点;2. 让学生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并对下节课的学习提出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化学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全面复习初中化学知识,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并掌握一些基础的化学实验技能。

同时,学生也能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升高中衔接课化学教案

初中升高中衔接课化学教案

初中升高中衔接课化学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关系。

2.认识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动力。

3.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为高中化学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1.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教材、电子白板、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以往学过的化学知识,带领学生回顾初中化学内容,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二、讲解(10分钟)
1.介绍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与联系,包括学习内容的增加、深度的加深等方面。

2.讲解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提升高中化学学习效果,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多做
练习等方面。

四、总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结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并向学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听课后,学生整理初中化学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与联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了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案例或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和联系。

2. 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

3. 实验:观察化学反应,测定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等。

教学安排:
第一节课:介绍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课:讲解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第三节课: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并测定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第四节课:总结并进行小测验。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实验操作指导,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3. 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理解。

2. 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3. 做一次小测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2.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初中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差异点分析。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的培养。

3. 高中化学学习策略与方法指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方法,共同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初中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差异点。

2. 讲解:教师讲解高中化学知识,强调学习策略与方法。

3. 实验:教师安排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方法。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习心得分享:了解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六、教学内容1.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物质的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等。

2. 初中化学知识的加深与拓展,如有机化学、化学平衡、电化学等。

3.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方法,共同提高。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 课件(46张PPT)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 课件(46张PPT)

(1)下列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发生装置,a仪器名称 ,b仪器名称 。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填序号);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填序号),
收集一瓶氨气的方法是

A
B
C
D
图1
(2)上图1是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的水 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降低,烧杯 中的水就会进入烧瓶,形成 色的喷泉。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
原子的
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
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
化学就是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元 素及其化合物是最重要的,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考题往往把 实验与元素化合物联系在一起来考
2016柳州28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 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里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 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3.装置及原理
初中重要的实验有: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氢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通过以上装置可以得出结论
1.有气体反应或生成的实验需要先检查气 密性再装药品
2.防倒吸 3.可燃性气体加热或点燃前必需验纯 4.尾气处理 5.通常的气体制取及性质装置的连接顺序 制气→除杂→干燥→性质→收集→尾气处理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
=======================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以及能量转化的科学。

它在初中和高中的研究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初中毕业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研究,以下是一些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重要知识点。

1. 基本概念
-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间的关系
- 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周期表的应用
-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和平衡方法
2. 反应类型
- 酸碱中和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金属活动性和金属反应
- 碳水化合物的燃烧反应
- 酯的酸酐反应
3. 物质的组成
- 元素与化合物的组成关系
- 原子、分子与式量的关系
-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化学键和化合物
-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 共价键和共价分子化合物
- 金属键和金属化合物
- 极性分子和分子间力
5. 物质的性质
- 酸碱性和pH值的概念
- 溶液中物质的离解和电离程度
- 电导率和电解质的区别
- 物质的颜色和吸收光谱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初中化学研究的基础,也奠定了学生进入高
中化学研究的基础。

高中化学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些知识并扩
展到更复杂的概念和实验。

初中毕业生应通过巩固和复以上知识点,为高中化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注意:以上知识点仅作为初高中化学衔接的一般参考,具体
教学内容仍需根据各地教育要求和教材进行调整和确认。

初中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中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中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主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中物质的组成及性质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将初中所学知识和高中知识进行衔接。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区别。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3. 化学反应的概念及基本反应类型。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化学反应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二、讲解物质的组成: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区别。

三、讲解物质的性质: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特点,并通过实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

四、讲解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及基本反应类型,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

五、讲解高中知识衔接:通过对比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延续。

六、课堂练习:设计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并指导学生如何复习和巩固。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化学中物质的组成及性质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同时,通过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资料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学化学衔接教学研究课题组田锦秀2007.7前言:“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课程资源”。

相关的说法是:“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

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

所谓“课程工作者”,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

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可能显示为“补充教材”,也可能显示为“更新教材”,还可能显示为“校本课程开发”。

本资料就是根据以上的理念所编写,为课题组实验教师在我校初中化学教学中所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夯实基础,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启迪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于一年后能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

编写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了初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目前初高中化学采用的多种版本的教材,结合初高中教学内容、突出衔接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经验,并参考外地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少数民族的教育特征,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改进和拓展,具体按教科书的单元和课题进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补充实验〔趣味实验-1〕(捉迷藏的小猫)即在一张白纸上,提前用酚酞的酒精溶液画上小猫的卡通图案并写上“化学”两字,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

〔趣味实验-2〕(魔棒点灯)即在蒸发皿中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混合均匀,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接触到酒精灯的灯芯上。

〔趣味实验-3〕(烧不坏的手帕)将60%的酒精打翻在手帕上,尽量全部弄湿,再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使手帕点燃。

二、补充资料资料-1:(彩色胶片)胶片的诞生是在照相机发明以后。

早在1826年,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就已经出现了,是法国人尼普斯的“杰作”之后,有了黑白胶片的发明。

彩色胶片是由L.戈徳斯基和L.曼内斯发明的。

这两人在纽约上学时,对照相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起进行过许多实验。

最初,他们研究了双层式多层产生片,后来又改变方向,研究三层式多层产生片,到1923年,终于制成了包含各种颜色的第一张照片。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得到了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米斯博士的帮助,解决了在显影时显影液扩散的方法,这对彩色胶片的试制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53年,在柯达研究人员的协助下,曼内斯和戈徳斯基找到了大批量生产柯达彩色胶片的方法。

如今,柯达彩色胶卷已成为风靡全球的商品,走进千家万户。

资料-2:(冰箱)1923年,瑞典工程师浦拉腾和孟德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

两年后,美国一架公司买了此项技术专利,开始大量生产电冰箱.据统计,在美国,没有电冰箱的家庭只占不到1%的比例.电冰箱内,最初使用的冷冻剂是有毒的物质,如氨或硫酸,后来逐渐发展为较为安全的氟利昂,沿用至今.由于氟利昂的挥发容易导致大气层中臭氧层的减少,故现在提倡使用无氟冰箱。

资料-3:(光纤通信)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

这一系统成功地研制出能在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他只有米粒那么大,发光面积很小,发出的光是一种极细的光线,频率稳定而且方向性很好,因而他就成为光通信的理想光源,最终使人类信息传输方式有了质的飞跃。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光纤通信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光纤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每秒10000兆比特,相当于在一对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光纤里可以同时开通1,125,000路电话,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如今,光纤通信的费用正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多而降低,同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金属少,抗电磁干扰,抗辐射性强,保密性好等优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量筒的使用观察量筒的量程,俯视量筒读数,仰视量筒读数,平视量筒读数并分析结果。

俯视量筒读数会偏大,仰视量筒读数会偏小。

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记录数据的有效数字要与所用量器的精确度一致。

例如:,一学生用量筒量取某液体的体积,记录为8.20ml是错误的,只能记为8.2ml。

分析:加热时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①可能是加热液体的试管外壁有水。

②可能是忘记事先进行预热,使试管受热不均匀。

③可能加热的方式不对,试管口向上,加热固体后生成水或固体内已有的水蒸发后生成水汽在试管口冷凝成液体而倒流。

④可能加热过程中不小心让试管碰到酒精灯的灯芯。

五、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不同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器官对实验过程的直接感知而产生的。

它包括实验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包括实验过程中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析出沉淀、变色等不同的现象。

“通入二氧化碳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描述实验现象;“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是实验结论。

一般说来,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因为仅仅通过观察不可能知道生成物是什么,只有通过深入地研究才能生成物的种类。

习题:1、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2、课外探究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汽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

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不要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组成的测定〔讨论〕:在〔实验2-1〕中:⑴打开弹簧夹后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中?⑵为什么有时水进入的量会超过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⑴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瓶中。

⑵水进入的量超过五分之一的原因是:①点燃红磷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后,没有立即盖紧塞子,使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了瓶外;②导管上的弹簧夹没有夹紧,当红磷燃烧时,瓶内的空气受热从导管口逸出瓶外。

〔强调〕①测量空气的体积必须用易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

铁、木炭、硫不能用作测定氧气含量的反应物;②测量用的反应物一定要足量;③容器必须密封。

二、氧气的制取〔实验〕⑴在一只20*200底部弯曲的试管底部放入少许氯酸钾,在试管直的部位放入少许二氧化锰,,加热二氧化锰一会儿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⑵再加热氯酸钾熔化至沸腾,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⑶停止加热后,将试管直立,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总结〕1、实验室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加热制氧的原因是:氯酸钾和高锰酸钾都含氧,且质量分数比较高,它们都较不稳定,加热时易放出较多的氧气。

2、为了使药品有控制地逐渐分解,氧气平稳的放出,便于收集,药品要倾斜地铺在试管底部。

3、二氧化锰内若有可燃性物质,用作催化剂时易引起爆炸。

在使用前,可将二氧化锰在空气中加强热,以除掉可燃性物质。

4、为了防止因固体加热时药品里所含的水分变成水蒸汽,到试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造成试管破裂,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5、为了防止气体难以导出,插入试管的导管不宜过长。

6、铁夹固定在试管的中上部,是为了便于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不至于烧坏铁夹内的棉布和橡皮垫。

7、导管中连接一段橡皮导管,是为了操作方便,随时都能将导管放入水槽或从水槽中拿出。

8、刚开始加热时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待气泡连续不断而均匀地放出时,才可收集。

9、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所以,最好的收集方法是排水集气法收集。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以便于将瓶内的空气排尽。

10、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是为了防止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槽中的水会倒流到炽热的试管里,引起试管炸裂。

11、在加热高锰酸钾时,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微粒随氧气喷出,使收集到的氧气呈淡紫红色。

三、课外探究探究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提出问题〕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会逐渐熄灭,但在纯氧中却可以复燃,究竟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多少时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探究准备〕1、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讨论如何获得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3、分组思考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后,如何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探究过程〕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入药品,收集5瓶不同体积分数的仪氧气;3、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进行实验;4、计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5、完成探究活动报告。

〔探究结论〕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是。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改进〔实验2-1〕电解水,使用霍夫曼水电解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达到质量分数10%,使用12伏特的学生电源,两分钟后,观察,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

用燃着的木条去接近负极气体,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说明是氢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接近正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注意:检验氧气的时候火星要小,放两种气体的速度都要慢。

二、分子和原子〔实验-1〕在一只型号为20*200的试管里,放一张滴有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再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试管横放,将脱脂棉上滴入几滴浓氨水,观察。

滤纸条从外向内依次变红。

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实验-2〕用量筒准确量取25mL酒精和25mL水,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后,再用50mL的量筒测量体积,发现混合液的体积小于50mL。

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展示-1〕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氯化氢、甲烷等几个分子的球球式模型说明:①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

〔展示-2〕水分解的活动挂图说明:水分解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氧分子。

总结:从微观的角度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没变;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分子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