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
中国医学史复习
![中国医学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70d7b6e168884868762d629.png)
第一章第一节卫生保健的起源一、用火减少疾病发生,促进身体发育,御寒,防兽:灸法产生的必要条件(火的使用还是一些原始治疗方法产生的前提)二、衣着御寒,防蚊虫叮咬,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原始人赤事身裸体到以兽皮、树叶、羽毛充当衣服,再发展到以植物纤维为主的编织物,以至后来有了原始的纺织缝纫,这些活动不仅能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是卫生保健史上的又一进步)三、居处御寒,防猛兽侵袭四、婚姻婚姻制度的变革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繁衍五、原始舞蹈强筋健骨有些舞蹈演化为导引术(人类开始有目的地把舞蹈运用于健身祛病,使原始舞蹈逐渐发展为导引术。
古代导引术在原始舞蹈的基础上,并成为健身祛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第二节药物的起源传统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内服药: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一药物起源的传说归功于伏羲、黄帝和神农等圣人。
通过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应早期医药先行探寻药物知识的艰辛(《淮南子》《史记·补三皇本纪》有记载神农)二药物的发现与应用“药食同源”很可能是早期人类了解药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朱砂能安神定志、石膏能退热、芒硝能泻下。
古人在寻找食物与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发现并积累各种药物知识。
《山海经》“有鸟焉。
名曰青耕,可以御役”第三节医疗方法的起源一、针灸针法从砭石(砭石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石针、骨针、竹针青铜针(商周时代)铁针,金针、银针(战国至秦汉)秦汉之际经络学说逐步得到补充,日益完善,针刺疗法逐渐与经络理论相结合灸法(通过对人体某些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将艾叶作灸治材料,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加工贮藏方便等特点,因此灸法也常称作艾灸.源于用火取暖、炙烤食物、篝火防兽时的烧灼伤二、创伤外治女性:难产或产后感染;男性:繁重的体力劳动、氏族间的械斗会用苔藓、树叶、草茎、泥土、唾液等来涂抹伤口止血,并用某种植物的茎、叶或其他一些植物纤维来包裹伤口,加强止血效果,并防止伤口再次出血。
中国医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38f5a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d.png)
中国医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夏商时期B. 西周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答案:C2.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成书于哪个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3. 以下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A4. 以下哪部著作是孙思邈的主要医学著作?A. 《伤寒杂病论》B. 《千金要方》C. 《本草纲目》D. 《黄帝内经》答案:B5. 中医的“四诊”包括哪些?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问、听D. 望、闻、问、尝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病因病机学说D. 养生保健学说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A. 药物治疗B. 针灸治疗C. 推拿按摩D. 食疗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不妄作劳D. 情志调摄答案:ABCD三、判断题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对/错)答案:对2.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
(对/错)答案:对3.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指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来确定治疗方法。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的,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五行则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人体中,阴阳五行学说用来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2. 简述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另一个基本理论,它认为人体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组成,这些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ba1b70eaaea998fcc220eac.png)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内脏器官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5、《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
汤液的出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
?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
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着。
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着。
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
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
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
8、《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络。
9、《黄帝内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
![《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fb16a01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2.png)
《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围(2012级中医学专业)题型-、单选题例如:1.⼤学中医教育创办于年。
A.1921B.1956C.1978D.1996E.20022.下列不属于清代温病学家的是?A.吴昆B.叶桂C.薛,雪D.吴鞠通E.王孟英3.“消渴”相当于现在的病?A.糖尿病B.肝炎C.胃炎D.甲亢E.伤寒4.《甲⼄经》厘定的⽳位是个?A.349B.720C.361D. 185E. 3545.《涓⼦⿁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书?A.科B.外科C.妇科D.⼉科E.伤科⼆、填空题例如:1?中国最早的医学校是隋朝的______ 。
2?《仙授理伤续断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________ 科专书,由唐代蔺道⼈所著。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寒杂病论》被后⼈誉为" ________ 之祖”,包括《伤寒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部分。
答案:1.太医署2.伤科 3.⽅书⾦匮要略三、名词解释1. 三舍法2.⾓法3.虏疮4.⼤⽅脉5.服⽯答案:1. 三舍法:北宋王安⽯改⾰时,在国⼦监、太医局等官办学校实⾏的管理制度,学⽣⼊学时根据⼊学时的才能表现分为上舍、舍、外舍三等,以后在读期间结合⼤⼩考成绩进⾏动态升降。
三舍学⽣的待遇有别。
2. ⾓法:即拔罐法。
因古代⽤兽⾓做拔罐疗法的器具,故称。
唐代太医署中有“⾓法”专科。
3. 虏疮:即天花。
因相传最早在东汉光武年间由军⼈于“击虏”⽽传染,故称虏疮。
最早记载于晋洪的《肘后救卒⽅》。
4. ⼤⽅脉:中国古代医学分科之⼀,专门治疗成⼈疾病,约相当于今天的科。
宋代的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
5. 服⽯:晋时流⾏服⽯。
相当于古代的吸毒。
古⼈将⽯钟乳、硫黄、⽩⽯英、紫⽯英、⾚⽯脂五种矿⽯制成药粉服⽤,称为五⽯散。
服⽯后发热,须寒⾐、寒饮、寒⾷、寒卧,故⼜名“寒⾷散”。
中国医学史期末整理
![中国医学史期末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df67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3.png)
中国医学史期末整理1标志:四大经典,从理法方药方面2.马王堆汉墓(西汉古墓):《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经脉学说文献《五十二病方》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胎产书》是我国最早的妇产科专著,胎教3四大经典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成就:4《黄帝内经》战国至秦汉,首见《汉书》;《黄帝内经》成就:①强调整体观念:人与社会是统一的整体②重视脏腑经络③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八十一难经》西汉末年至东汉,扁鹊著首见于《伤寒论》《难经》的主要内容和成就:“独取寸口”的诊脉法《神农本草经》秦汉以来,成书于东汉,书名首见于《七录》《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与成就:365味药①首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②论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③概括的记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论述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提出了七情和合的理论、阐述了药物的性味以及采集加工炮制的方法④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和成就:①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伤寒论》以六经纶伤寒,《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②对方剂学的贡献:记载了大量的有效方剂、提出了较严谨的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被誉为“方书之祖”5整理注释:分朝代《黄帝内经》的整理与注释:①最早注释《内经.素问》齐梁全元起,书名《素问训解》②现存最早的《内经》著本是隋唐时期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③唐代王冰,号启玄子,唐太仆令,《注黄帝素问》影响最大最早注释《灵枢》:《灵枢注证发微》《伤寒杂病论》的整理与注释:①王叔和是最早整理《伤寒杂病论》的医家②孙思邈整理《伤寒论》,开创了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重视三方:麻黄,桂枝,青龙,孙思邈被誉为“亚圣”“药王”(到明清研究伤寒的三派)6脉学专著.《脉经》王叔和所著《脉经》的内容和成就:①确立“寸口诊脉法”,提出“三步分候脏腑”理论②归纳了二十四种脉象③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症治疗结合7病源证候学专书《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现存第一部论述病源证候学专著。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https://img.taocdn.com/s3/m/bac83f1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9.png)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医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1、砭石:是古代一种经过打制而成的锐利的楔形石块,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主要用来刺破痈肿或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来减轻病痛。
1、医药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2、记载病名是按人体不同部位前面加“疾”字。
3、阴阳——起于《周易》4、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5、医和“六气致病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6、现存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诗经》。
7、现存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山海经》,载药126种。
8、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9、西周医学分科:食医(营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10、建立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医政组织:医师—士、府、史、徒。
考核制度:“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病历记录,死因报告制度12、《足臂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经脉学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13、九针:是古代医家用来治病的九种针刺工具,包括铍针、鑱针、锋针、员针、鍉针、大针、长针、圆利针,毫针等。
14、黄帝内经》-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素问》《灵枢》各9卷每卷9篇,合计162篇15、内经》的价值与影响: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16、《难经》成书于西汉“独取寸口”命门学说,三焦学说《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17、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主要内容与成就:1、载药365种2、分为上品、中品、下品3、概括了药物学基本理论: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药物的采集加工炮制18、《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19、《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20、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21、淳于意及其诊籍诊籍:西汉淳于意在被汉文帝召见时,叙述的25位患者的医疗记录,被称为“诊籍”,被记录在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22、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人。
对医学发展的贡献:1、麻沸散:东汉华佗创制的一种中药全身麻醉剂,用于施行腹部手术。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990d7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4.png)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周朝B. 商朝C. 汉朝D. 春秋战国时期答案:D2.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哪一部经典著作?A. 《伤寒杂病论》B. 《神农本草经》C. 《黄帝内经》D. 《金匮要略》答案:C3.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火对应的脏腑是?A. 肝B. 心C. 脾D. 肺答案:B4.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哪一项?A. 切B. 摸C. 按D. 敲答案:A5. 中医的“八纲辨证”中,哪一项不属于八纲?A. 寒热B. 虚实C. 表里D. 阴阳答案:D6. 中医治疗中常用的“四气”指的是?A. 风、寒、暑、湿B. 风、寒、湿、燥C. 风、寒、暑、燥D. 风、寒、湿、火答案:B7.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其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藏精B. 主运化C. 主疏泄D. 主呼吸答案:A8. 中医的“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风、寒、暑、湿、燥、热C. 风、热、暑、湿、燥、火D. 风、寒、热、湿、燥、火答案:A9. 中医的“三焦”理论中,上焦指的是?A. 心肺B. 脾胃C. 肝肾D. 大肠小肠答案:A10. 中医的“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淡C. 酸、甜、苦、辣、辛D. 酸、甜、苦、咸、辛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
答案:主运化12. 中医学中的“气血”理论认为,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载体,气能生血,血能载气,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13. 中医的“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和________。
答案:肾14. 中医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共有________条主要经络。
答案:十二15.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为主,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通过调养身体,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的目的。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20a3f9471fe910ef12df87c.png)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火的发明和使用在人类保健史上的意义是什么?(P2)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由生食转向熟食,熟食使肉类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使人的身体和大脑得到的营养增加,提高了人类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火还可以取暖御寒,改善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减少因久居寒冷潮湿的洞穴引发的疾病;火的使用还是一些原始治疗方法。
2药物是如何被发现并用于疾病治疗的?(P6)原始人类在采集各种野果、种子或挖取植物根茎来获取更多食物中,往往会误食某些植物而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甚至死亡等意外情况,有时也会因食用了某些植物使身体原有的痛楚不适减轻甚至消失;或同食一种植物,因摄入量的多少而出现不同效果,从而逐渐认识了各种植物对人体的不同作用,趋利避害。
3.婚姻制度的演变对人类的繁衍的影响如何?(P4)由野合到血缘群婚再到对偶婚,这种婚姻形态的演变和进步,减少了因近亲婚配导致的遗传疾病,非常有利于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繁衍。
4.应该怎样看待医药起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P10)各种观点都从不同的层面揭示出医学起源的内涵,但似乎远未洞悉事物的全貌,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单一因素所为。
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六气致病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P16)“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
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①以四时、五节、六气等季节、气候变化为主要病因的观念已经形成②从阳淫热疾、阴淫寒疾的记载来分析,“阳盛则热,阴虚则寒”的病理学说已基本确立,并且“风淫末疾,雨淫腹疾”之说与中医学说风病四肢痛、湿病有腹泻的理论有密切关系③五味、五色、五声的概念,对后世中医诊断学及药理学具有启发作用④实物病因开始出现,鬼神致病之说开始动摇。
它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是基于对自然界气候环境的变化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而形成的。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 更新版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 更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3f70b350e2524de5187e8e.png)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一、医药知识来源于何处?几种错误的医药起源论各自的症结在哪?(本题为重点)●医药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及与疾病斗争的实践;1.医源于圣人,其症结在于对杰出人物的某些作为和贡献作出了无限的夸大,以致达到了神化的程度;2.医源于巫,其症结在于不仅把医学发展中的某个片段当做历史过程的全部,而且还表现在闭眼不见医巫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因而最终把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混为一谈,既颠倒了历史,也抹杀了医药的实践性和科学性;3.医源于动物本能,其症结在于无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救护与人类医学之间的严格界限。
这便从根本上巧妙地勾销了人类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因而同样是错误的。
二、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的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本题为重点)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为西晋早期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它内容丰富,叙述系统,理论完备,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禁忌等多方面内容。
其主要成就有:1系统整理了人体腧穴;2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5《甲乙经》的重要成就还在于,它既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晋以前业已亡佚的针灸文献,多赖此书而存其精要,又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提出和建立了规范。
后世多以此为教习课本或编辑针灸著作的参考。
因此,《甲乙经》不仅成为中医学宝库中的珍藏,而且由此建立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书。
三、简论温病四大家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其代表作。
(本题为重点)四、金元四大家分别代表了哪些学术流派,各自的学术思想以及其代表作是什么?(本题为重点)五、试述宋金元时期影响医学发展的诸因素。
对现代中医的发展有何启示?(本题为重点)(启示部分请同学们查询资料自己总结完成。
如果没有启示内容回答,将扣除50%分值)(1)宋金元政府对中医药的极大重视。
国家设有完善的医药卫生机构,制订了一系列的医事制度和法规;(2)儒医的出现,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证经验的总结,使中医学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3)意识形态的学术争鸣,尤其是新儒学(理学)哲学思想的影响,使医学界出现了很多革新家。
16中医3班中国医学史的考试题型(修改版)
![16中医3班中国医学史的考试题型(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8f13b8284ac850ad024264.png)
例题2
中医学发展的过程:
一、医药的起源(从远古~公元前21世纪)
二、早医药经验与中医学学术方向(夏~春秋)
三、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三国)
四、医学各学科的充分发展(两晋~五代)
五、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宋~元)
六、中医学鼎盛于创新(明~清·鸦片战争前)
七、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五、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宋~元),该时期主要特点为⒈儒医出现;⒉设置完善的医疗机构和管理系统;⒊医著大量出版;⒋临床各科全面发展;⒌学派形成;⒍中外医药交流频繁。
六、中医学鼎盛于创新(明~清·鸦片战争前),该时期医学创造和发明、医籍大量编辑、中外医药交流空前频繁,出现《本草纲目》、戾气说、重视解剖、温补派、外科流派、温病学说等医学发展现象。
整个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请大家根据分值合理安排好时间。
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七、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该时期西方医学传入,从此,中国就开始了两种医学并存的局面,整理、收集、考证前人的著作,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积累了新的经验,药物学与方剂学有一定的新进展,提出中西汇通的主张,重视普及中医学的知识,出现了消灭中医与反消灭的斗争,近代中医教育兴起
八、中医学的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后),该时期我国中医事业依靠政策、科学呈现出蓬勃繁荣的局面
中国医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医学史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3ec42e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f.png)
名词解释:1.疠迁所:云梦秦简中记载的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病隔离场所。
2.六气致病说:《左传》中记载的秦国医和诊疾时提出的阴,阳,风,雨,晦,明六种致病原因。
标志着对疾病的认识从实际出发,脱离了鬼神致病说。
3.《诸病源候论》:由隋代巢元方主撰的病因证候学的理论性专著,全面整理总结了前代临床证候,达到较高水平。
4.太医署:由唐朝承袭隋制,在长安设置的机构,既有医学教育职能,又有医疗职能,是世界医学史上是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
5.翰林医官院:宋代建立,后改为医官局。
主要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
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理民间医药事宜。
6.校正医书局:北宋时期集中一批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和学者,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收集,考证,校勘和整理,对医学的发展和医籍传播有重要贡献。
7.导引:一种原始舞蹈动作演变的医疗保健体操,摇筋骨、动肢节的活动锻炼方法。
与按摩、推拿等体育疗法的起源有密切关系。
8.局方:初称《和剂局方》,由裴宗元、陈师文等编撰,作为官药局制剂规范,后经增补校订,改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
9.针灸铜人:由北宋王唯一受诏设计铸造,铜人以成年男子体型为标准,内藏脏器,外壳可拆可装,体表刻有穴位,旁注穴名,是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一种创举。
10.曲针:为李仲南《永类钤方》记载,引丝线或桑白皮线皮线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堪称伤科史上的重要发明,是我国伤科文献中的首次记载。
11.旱苗法:取下处于痊愈期的天花患者的痘痂并研细后,用银管吹到未患天花,儿童鼻腔内,所用豆痂要求光圆红润,使其产生天花反应,以获得免疫。
12. 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
13.食医:周代掌管宫廷饮食滋味温凉及分量调配的医官。
14.疾医:周代宫廷医生之一,相当于内科医生。
疾医已经不仅为王室服务,而且施治万民疾病。
15.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专管治疗各种脓疡、溃疡、金创、骨折等,周代宫廷医生之一。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22825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f.png)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医学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朝代?A. 夏朝B. 商朝C. 汉朝D. 秦朝2.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它包括以下哪部分内容?A. 针灸疗法B. 方剂用药C. 五运六气理论D. 大荒之术3.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医药方剂书,它主要记录了哪个领域的知识?A. 中药材的采集和炮制B. 针灸疗法的使用技巧C. 推拿按摩的手法D. 处方配伍和治疗方法4. 以下哪位医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医学的奠基人?A. 仲景B. 李时中C. 黄帝D. 王叔和5.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它的作者是谁?A. 葛洪B. 司马迁C. 华佗D. 张仲景二、填空题1. 中国医学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医术学派,他们注重实证观察和研究,对中医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个学派被称为__________学派。
2. 中国医学史上出现的一种瘟疫史称为__________。
3. 中国古代的宫廷医生被统称为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及其对世界医学发展的影响。
2. 中国医学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医学经典,它们对中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 简述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它们之间有哪些互补和共同的特点?四、论述题中国医学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你从中医典籍、医学家和医学理论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中国医学史的重要性和特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B2. C3. D4. B5. D二、填空题答案1. 难经2. 疟疾3. 宫廷医官三、简答题答案1. 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包括: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提倡个体化治疗,注重预防为主。
中国古代医学对世界医学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药物资源以及独特的治疗技术方面。
2. 著名的医学经典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中国医学史复习提纲(附重点)
![中国医学史复习提纲(附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169f2c3169a4517723a354.png)
中国医学史复习提纲导论一、中国医学史概念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学习目的、作用⒈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即认识现实、预见未来)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只有懂得过去,才能很好地面对现在、预见将来。
⒉增强自信、热爱本专业几千年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至今仍有其优越性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强调辩证综合治疗⒊学习古代医家良好的医德、医风,探索真理的勇气。
三、学习方法⒈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医家、医著、医事。
⒉调查研究,实地考察。
⒊临床验证,总结提高。
四、考查方式⒈闭卷独立完成(教材学习完后进行一次考查)⒉平常课堂作业检查,包括笔记。
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可以追溯到12世纪。
现代的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
著名的史学家有陈帮贤、王吉民、伍连德、李涛。
《中国医学史》(陈帮贤,1920年出版)、《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 早期的三部1932年英文版)、代表作《医学史纲》(李涛,1940年出版)1936年医史学术团体1937年中华医史学会1940年国际医史学会会员1937年《中华医学杂志》出版“医史专号”1946年《中华医史杂志》发行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远古——前21世纪)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
医药起源包括卫生保健起源和医药知识两部分。
第一章第一节卫生保健居处: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窑、地窑—建造土屋、木屋。
2、衣着:赤身裸体—衣兽皮、树皮、植物叶—原始纺织缝纫衣服。
3、用火:对人类卫生保健和最终脱离动物界有重大意义。
火能御寒、驱潮、防兽、转生食为熟食。
4、导引:由舞蹈动作中化裁出来、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
它与后世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5、婚姻: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一夫一妻。
第二节医药知识1、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所以有“医食同源”的说法。
中国医学史复习
![中国医学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529b3de195f312b3169a538.png)
4、《伤寒杂病论》 ①确立了辩证施治原则
②现在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两部分,并有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金匮的说法。
5、扁鹊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
6、淳于意 叙述25例医案 被称为“诊藉”,是现存时期)
Ⅰ.温补派与反温补派
(1)温补派 明 薛己、张介宾、赵献可
(2)反温补派 清 徐大椿、陈修园
II 王清任 《医林改错》 强调补气活血与活血逐瘀两个原则。
III.外科与伤科
外科三派:1。 《外科正宗》 陈实功——外科正宗派。
2、《外科证治全生集》 王维德——外科全生派
(4) 医师考核制度: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5) 这一时期对病历记录及死因报告已经给予重视
三、诸汉墓出土的医书
1、汉马王堆医书
①脉灸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最早的针灸类医书(经脉类)
②《五十二病方》
最早的古方书,全书分52题,现存医方总数283个,用药达247种之多。书中所治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尤以外科所占比重最大。
(2)《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共载药921种,其中716种是《本草纲目》所受未载或叙述不详者
②.方剂学
《普济方》 明 共收方61739首,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
③.明四家(1)吴有性“戾气”学说
(2)叶桂 《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3)薛雪 《湿热条辨》 (4)吴瑭 《温病条辨》 创立三焦辨证
③. 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d0dda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7.png)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B2. 被誉为“医圣”的古代医学家是?A. 华佗B. 张仲景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B3.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哪一部经典著作?A. 基础理论B. 诊断学C. 治疗学D. 药物学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5.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与“木”相对应的是?A. 金B. 火C. 土D. 水答案:D6.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哪种诊断方法?A. 四诊B. 八纲C. 五行D. 六经答案:A7. 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三焦”指的是?A. 三个不同的脏器B. 人体的三个部位C. 三种不同的功能D. 三种不同的疾病答案:B8. 中医的“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经络共有多少条?A. 12条B. 15条C. 18条D. 24条答案:B9. “四君子汤”是中医治疗哪种症状的常用方剂?B. 咳嗽C. 气虚D. 血虚答案:C10. 在中医理论中,“肾”与哪种情绪关系最密切?A. 喜B. 怒C. 思D. 恐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物质包括精、气、神和______。
答案:血2.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平衡状态。
答案:阴阳、五行、脏腑3.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医学家______所著。
答案:张仲景4. 中医的“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和______。
答案:咸5. 中医的“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和______。
答案:肾6. 中医的“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______。
答案:三焦7. “八纲辨证”中的“八纲”指的是表、里、寒、热、虚、实、______、______。
答案:阴、阳8. 中医认为,人体的“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______。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9bd65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f.png)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针灸甲乙经》D. 《神农本草经》2. 以下哪位医学家是中国古代四大医家之一?A. 李时中B. 张仲景C. 华佗D. 葛洪3. 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学派,以描绘人体解剖的著作而闻名的是:A. 道家B. 法家C. 阴阳家D. 形而上学家4. 《伤寒杂病论》是由以下哪位医学家撰写的?A. 李时中B. 张仲景C. 华佗D. 葛洪5. 中国古代医学对外国医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针灸B. 药物学C. 脉诊D. 手术6. 以下哪位医学家是清朝时期的医药学家?A. 王叔和B. 李时中C. 李时中D. 华佗7. 《本草纲目》是哪位医药学家的代表作?A. 李时中B. 张仲景C. 李时中D. 石道斉8. 以下哪种中药常用于治疗感冒?A. 当归B. 甘草C. 人参D. 灵芝9. 中国古代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以什么为核心?A. 脉象学说B. 阴阳学说C. 五行学说D. 风疫学说10. 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受到了以下哪个学派的影响?A. 道家B. 法家C. 阴阳家D. 科学家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医书是《伤寒杂病论》。
( )2.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巨匠,也是四大医家之一。
( )3. 针灸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大特色,对世界医学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 )4.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阴阳学说。
( )5. 中国古代医学强调身体整体的平衡和协调,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 )6. 中医药学是中国独有的医学体系,与西方医学并列发展。
( )7. 清朝时期,中国的医学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多项重要的成就。
( )8.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对药物的分类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 )9. 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依靠了科学研究和实验。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9ce3593f7ec4afe04a1dfef.png)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脏•器官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舗齿的最早记载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5、《尚书》中《甘誓》、《洪》两篇,是最早岀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
汤液的岀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岀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
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
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
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
7、《黄帝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
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o8、《黄帝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络。
9、《黄帝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2、《神农本草经》主要容:载药365种,首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提出七情和合的理论,论述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论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釆集加工方法,阐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论述了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围(2012级中医学专业)题型一、单选题例如:1.大学中医教育创办于_____年。
A.1921B.1956C.1978D.1996E.20022.下列不属于清代温病学家的是_____?A.吴昆B.叶桂C.薛雪D.吴鞠通E. 王孟英3.“消渴”相当于现在的______病?A. 糖尿病B. 肝炎C. 胃炎D. 甲亢E. 伤寒4.《甲乙经》厘定的穴位是______个?A. 349B. 720C. 361D. 185E. 3545.《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_____专书?A. 科B. 外科C. 妇科D. 儿科E. 伤科二、填空题例如:1.中国最早的医学校是隋朝的_____。
2.《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_____科专书,由唐代蔺道人所著。
3.《伤寒杂病论》被后人誉为“______之祖”,包括《伤寒论》和《______》两部分。
三、名词解释例如:1. 三舍法2. 角法3. 虏疮4. 大方脉5. 服石分值及结构大陆生:一、单选题(40题×1分);二、填空题(60格×0.5分);三、名词解释(10题×3分)海外生:一、单选题(40题×1.5分);二、填空题(60格×0.5分);三、名词解释(5题×2分)复习要点举例注:1.考卷所有题目都会出现在老师的PPT课件中。
当然95%以上在教材中也有。
2.以下有的选择题,属多项选择题,2012级不考,但可能改编为单选题、或填空题等题型。
绪论&第一章1.中国朝代顺序2.中国最早的人类3.人类饮食史上两大飞跃4.熟食的作用5.使用火的意义6.中药分类7.本草含义8.砭石9.外治法10.按摩的别名11.古圣人对医药的贡献12.医药起源说第二章13.甲骨文中疾自、疾年、疾育指哪些病?14.九针15.八卦名称16.病因学三个阶段17.六气致病说18.藏冰、变火19.酒的作用20.传说中汤液的发明者21.汤剂的优点22.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23.周代宫廷医生分哪四科?24.医缓故事第三章25.四大经典26.《经》作者、卷数、成书时间、版本及流传27.《难经》作者及容28.《神农本草经》载药数、三品分类法、作者29.仲景生平、作品、故乡30.《伤寒杂病论》组成、方数31.《伤寒论》的六经32.《金匮要略》的病因三因说33.扁鹊、卢医、行医事迹34.仓公事迹、诊籍35.华佗生平、麻沸散、五禽戏(哪五种)第四章36.最早给《素问》作注的人是谁?书名?37.上善写了什么书?38.我们常说的仁和寺本指的是什么书的版本?39.《重广补注黄帝经素问》作者是?40.王叔和之两大贡献是什么?41.《王叔和脉诀》的作者是谁?42.《巢氏病源》又名?论述什么的专著?43.所谓“斜眼、歪嘴、断手、烂腿”的是什么病?为何有此病名?44.代的“疠迁所”是什么机构?45.《肘后救卒方》的作者是谁?是作者精简何书而成?46.洪年老在何处炼丹?举其一道教著作名。
47.“恐水症”是何病之别名?48.抗疟新药青蒿素的提取源于何书所载?49.虏疮、天花得名之由来?50.《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谁?该书为什么名曰“三部”?51.《甲乙经》共厘定腧穴多少个?52.《涓子鬼遗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_____专书。
A 科B 外科C 妇科D 儿科E 伤科53.《涓子鬼遗方》的整理者是涓子吗?54.《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书,是唐代一和尚写的,这个和尚名叫?55.《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_____专书。
A 科B 外科C 妇科D 儿科E 伤科56.中国最早的医学校是隋朝的_____?57.唐代太医署分为哪四科?其中的医科又分为哪五个专科?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科?58.印度医学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_____?A 科B 外科C 妇科D 眼科E 儿科59.日本人、朝鲜人来华学习中医最鼎盛时期是_____?A 战国B 汉C 隋唐D 宋代E 明代60.弘景改编洪的《肘后救卒方》为《补阙肘后百一方》,通过书名可知氏此命名受______影响?A道教B佛教C玄学D印度医学E儒教第五章61.宋代掌管炮制成药的官方机构是_____?A 医官院B 太医局C 校正医书局D太医院 E 和剂局62.宋代用以安葬无名尸体和家贫无葬地者的公共墓地称____。
A 漏泽园B 安济坊C 保寿粹和馆D 福田院E 慈幼局63.我们常听到的“局方”是指_____书中的方子?64.唐代的太医署兼具教学与行政职能,而在宋代,则以_____领教学,_____领行政。
65.宋代太医局9科中,大方脉和小方脉分别相当于现在的_____科、_____科。
66.宋代太医局的针科所习《龙木论》是____科著作?A 针灸B 推拿C 产科D 折伤E 眼科67.名词解释:宋代太医局的“三舍法”68.“太医院”之名始于____代。
69.宋政府的三大方书是?70.代表宋代本草学最高成就的书是唐慎微的《______》?收药多少种?71.中国第一部论述食物营养、饮食卫生和食物疗法的专书是____?A 《饮膳正要》B 《本草衍义》C 《圣济总录》D 《太平圣惠方》E 《本草图经》72.南宋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三因致病说认为:三因致病说”进一步阐发:一为____,“____,天之常气,冒之则自经络流入,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二为____,“____,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所因”;三为_____,诸如_____,虫兽所伤、金疮折跌、畏压缢溺等。
73.首先绘制36种舌象图谱的书是元杜本的_____?A《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B 《察病指南》C《幼幼新书》 D 《敖氏伤寒金镜录》E 《存真图》74.古代在国外影响最大的法医学著作是宋慈的《______》。
75.四大名医分别是宋代《本草图经》的作者_____,《洗冤集录》的作者______,《仁斋直指方论》的作者______,以及清代《医学三字经》的作者_____。
(颂、宋慈、士瀛、修园)76.为了针灸教学和考试的需要,宋代医官_____创制了针灸铜人2具,并著其配套教材《______________》,该书载穴_____个。
77.滑寿《十四经发挥》中所说的十四经除12经外,还有____、_____两经。
78.下列属于针灸学著作的是____? ABCDEA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B《针灸资生经》C《标幽赋》D《备急灸法》E《十四经发挥》79.下列是宋代产生的是______? ABDA子午流注针法B小儿指纹诊法C角法D针灸铜人E舌诊图80.金元四大家中,完素提倡____论,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____派”。
从正力倡_____论,故被称之为“____派”。
杲提出____论的学术主,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后世称为“____派”。
朱震亨提出____论,在临证治疗上,善用滋阴降火之法,故后世称之为“____派”。
81.以下____是东垣的著作? BA《儒门事亲》B《脾胃论》C《珍珠囊》D《素问玄机原病式》E《格致余论》82.以下____是朱丹溪的著作?ABEA《局方发挥》B《丹溪心法》C《珍珠囊》D《外伤辨惑论》E《格致余论》83.《永类钤方》和《世医得效方》属于____科著作。
宋代自明的《____》和钱乙的《____》是影响很大的妇科和儿科著作。
84.《医心方》作者是日本人________。
第六章85.中国最早的医学杂志是医家唐大烈所编的_____?(E)A.《科摘要》B.《察病指南》C.《医宗必读》D.《证治准绳》E.《吴医汇讲》86.中国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是1586年成立于的_____。
87.主温补肾阳,慎用寒凉与攻伐方药,创立了左归丸与右归丸,著有《景岳全书》的明代温补派医家是_____?(A)A.介宾B.仲景C.薛己D.献可E.中梓88.明代王纶的《明医杂著》提出“外感法_____ ,伤法_____ ,热病用_____ ,杂病用_____”。
89.明代金坛人______著有《证治准绳》。
90.以下明清外科著作中,《外科正宗》的作者是______,《外科症治全生集》是______,《疡科心得集》的作者是______。
91.下列____是梅毒专书?(B)A.明代之问的《解围元薮》B.明代司成的《霉疮秘录》C.清代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D.明代武之望《济阴纲目》E.清代亟斋居士《达生篇》92.下列属于眼科名著的是_____? (ABC)A.《原机启微》 B .《审视瑶函》C.《银海指南》D. 《重楼玉钥》E.《修龄要旨》93._____代政府不重针灸,令“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
”(清)94.《针灸大成》的作者是明代的_____?(C)A.高武 B .王惟一 C.继洲 D. 皇甫谧 E.时珍95.“按摩”改称“推拿”,起于_____?(C)A.唐代 B .宋代 C.明代后期 D.清代后期E.现代96.明清太医院方脉指_____科,小方脉指_____科。
97.明代的《_____》,收方61739首,是清以前历史上最大的方书。
98.下列___C__是清代汪昂的方剂学著作?A.《普济方》 B.《医方考》 C.《医方集解》D.《成方切用》 E.《古今名医方论》99.存世的《本草纲目》最好的版本是__A___? A.金陵版B.版C.版 D.版E.本立堂版100.明代____著有《本草纲目》,该书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____类,载药____味。
(时珍161892)101.为补《本草纲目》之不足,清代医家学敏著《______》,收录716种《本草纲目》未录或有误的药品。
102.名词解释:温病、戾气学说103.下列属于明清温病学家的是_____?(ABCDE)A.吴有性B.叶天士C.薛生白D.吴鞠通E.王士雄104.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医家,分别是清代的____和____。
105.《温病条辨》作者是清代的_____。
106.名词解释:虏疮,人痘接种法107.中国最早记载天花病状的书是《_______》。
108.人痘接种法是中国人于_____时期发明的。
AA.明代中叶B.清初C.中华民国D.晋代E.南宋末年109.将痊愈期天花病者的痘痂研细水和后,棉花蘸取塞入正常人鼻腔以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称______。
DA.痘衣法B.痘浆法C.旱苗法D.水苗法E.熟苗法110.经过实地观察解剖,_______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并著有《______》,以纠正前人在解剖学上的错误认识。
111.《类经》的作者是______。
BA马莳B景岳 C.中梓D汪昂E志聪112.首先提出《伤寒论》“三纲鼎立说”的医家是_____。
AA.喻昌B.遂辰C.方有执D.柯琴E.思邈113.1826年,日本学者丹波元胤著《_____》,收录中国先至清代2876种医书,为中医文献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