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浅谈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合理运用的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运动负荷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情况,合理设置运动负荷,让学生在锻炼中获得身体的锻炼,同时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下面就是一些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别设置不同的运动负荷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设置不同的运动负荷。
一般来说,男生的身体素质要稍微好于女生,因此在进行课堂体育锻炼时,可以适当增加男生的锻炼强度和时间,而对女生则可以稍微减小一些运动负荷,以免给她们的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发育特点,适当调整运动负荷,比如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适当减轻一些运动负荷,避免给他们的身体造成过大的压力。
二、合理安排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别设置不同的运动负荷,还要合理安排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控制在40-45分钟为宜。
而在课堂体育锻炼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的内容和强度,不能让学生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锻炼,以免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反应情况,灵活调整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确保学生在锻炼中既能享受运动的乐趣,又能获得身体的锻炼。
三、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设置合适的运动负荷。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合理设置运动负荷,让学生在锻炼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身体素质。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避免给他们过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身心疲惫。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放松锻炼强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合理安排练习和比赛时间,注意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都是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的基本策略。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而正确设置运动负荷则可以保证学生在锻炼中获得最大的效益,避免受伤和过度疲劳。
运动负荷设置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快乐锻炼的培养他们的自律和坚持能力,让体育教学更有意义和价值。
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将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运动负荷设置、年龄、生理特点、运动强度、比赛时间、身体健康、情绪、兴趣、运动负荷计划、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体育教学质量。
1. 引言1.1 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体育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希望各个学校和教师能够重视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运动负荷设置的意义运动负荷设置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控制学生参与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运动负荷设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合理设置运动负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为运动过度造成的身体损伤。
小学生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身体的适应能力还比较脆弱,过大的运动负荷可能会给他们的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来设定适宜的运动负荷非常重要。
合理设置运动负荷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积极的身体锻炼,提高体能水平。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一、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体育课中的运动量和强度,在设计运动负荷时,主要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运动负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达到预期的效果。
1、运动量:体育锻炼需要持续的力量输出和承受反力的消耗。
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年龄,要合理设计运动量。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运动时间较短,所以可以适当提高运动量,增加运动的强度。
2、运动强度:这是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运动强度与心率有关。
适当提高运动强度可以让学生暴露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不同的运动状态可以激发不同的机能。
比如说,适当增加跑步强度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适当增加跳绳强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协调性和柔韧性。
3、运动时长:适当的运动时长也是非常重要的,运动时间过短会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时间过长则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体育课中建议运动时长以30分钟为宜,课后可以进行自由活动或者放松运动。
二、精讲多练精讲多练是指针对某项运动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水平。
在体育课中,精讲多练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持续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1、讲解:讲解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的详细地解释某项运动的动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姿势、呼吸、配合等。
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运动技能。
2、演示:教师演示运动动作,让学生对比观察,通过观察学习体会到正确的动作及动作细节。
有效的演示方式也是精讲多练不可缺少的部分。
3、练习:在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运动和反复练习来提高运动技能。
总之,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是体育课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合理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合理的运动负荷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身体,提高体育素养,增强体质。
而不合理的运动负荷设置可能会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需要对运动负荷设置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包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设置运动强度、控制运动时间和次数、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和规避高风险项目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基本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设置运动强度不同年龄的儿童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都存在着差异,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设置运动强度。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特别是在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时,要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大负荷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运动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运动负荷,确保学生在适当的强度下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健康的效果。
二、控制运动时间和次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控制运动时间和次数,避免学生长时间或频繁地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从而减少运动对学生身体的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小学生每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0-60分钟左右为宜。
要合理安排运动次数,不宜频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来缓解运动带来的疲劳和压力。
三、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项目,避免过于单一或过于刺激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跑步等,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和自信。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规避高风险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规避高风险的体育项目,避免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受伤。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小学体育教学中,适当设置运动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运动负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和体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是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设置运动负荷。
小学生正在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机能还不够完善,所以运动负荷不宜过大。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需要不断进行各种运动锻炼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合理设置运动负荷,既要考虑他们的身体发育情况,又要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
确保运动负荷的连贯性和逐步增加性。
连贯性指的是体育教学要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不能只注重某一方面的锻炼,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能。
逐步增加性则是要逐步增加运动负荷的难度和强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逐级递进、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从简单的运动开始,然后逐步增加难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体能水平。
注重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体质和体能水平都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调整。
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小运动负荷,采取一些轻松活动来锻炼他们的身体。
对于体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运动负荷,进行一些较为刺激的活动。
因材施教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负荷设置,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锻炼,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注意安全保障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体育教学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安全预案,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场地,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体育课时间有限,要合理利用好每一分钟,确保每个运动项目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
教师要事先做好计划,掌握好时间分配,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锻炼效果。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合理安排,保证连贯性和逐步增加性,注重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并注意安全保障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运动负荷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基本策略来合理设置运动负荷,以确保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第一,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运动负荷。
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基础和运动能力都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运动负荷。
对于身体比较弱的学生,不能太过于强调运动强度,应该注重运动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提高身体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
第二,运动负荷的增加应该逐步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逐步增加运动负荷,不要一次性过于强劲,以免造成身体损伤。
尤其是在热身运动和拉伸运动环节中,要注重逐渐增加复杂度、强度和时长,避免突然增加加重运动负荷。
第三,注重运动负荷的合理分配。
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合理分配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应该包括热身运动、技能练习、比赛实践和放松休息等环节,要合理分配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和运动负荷。
第四,加强氧气供给和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持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力,老师需要注重氧气的供应和补充。
运动过程中,需让学生进行深呼吸和适当补充水分,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第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并且减轻运动负荷。
可以通过演示、讲解、示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同时可以运用游戏、竞技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运动的乐趣。
总之,针对不同的学生,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并注重运动负荷的合理分配和氧气的供应和补充,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小学体育教学随笔
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小学体育教学随笔第一篇: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小学体育教学随笔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体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体育教师正在努力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体育课堂教学,产生了许多优秀案例,令人欣喜和鼓舞。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应有之意,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安排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认真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
1.根据体育课的不同类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不同类型的课其运动负荷应该是不同的,如新授课,一般练习密度和强度中等;复习课练习密度和强度为中等以上;展示课、总结课一般练习密度中等强度较大;测验课一般练习密度较小而练习强度较大。
2.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高矮胖瘦之分,身体素质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我们人为地为他们制定统一的标准或要求,必然会造成有的学生没感觉到累而有的学生却吃不消,这样的锻炼或练习效果肯定是失败的。
3.因时而异安排运动负荷。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生有时运动负荷的安排也是不同的。
例如,由于学校场地、教师资源或其他学科课程的安排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全天7节课(不同时段)都有体育课,体育课上运动负荷的安排就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如上午第一节或第四节等,为了对学生下节课或学生的健康不造成太大的影响,我们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并要认真做好放松活动。
4.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有一个合适的“度”。
我们在安排运动负荷时,既要考虑因人、因时而异,针对每一个个体还要注意一个“度”,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技能或锻炼身体,如果负荷小,则不会起到练习或锻炼的效果,如果负荷过度,则会造成学生疲惫不堪甚至出现运动损伤,这样的练习或锻炼同样也没有效果,古人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另外,我们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还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学生练习时的情感体验、情绪变化等等,体育教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研究、总结,合理安排好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浅谈合理安排小学体育训练负荷
浅谈合理安排小学体育训练负荷加强小学体育训练,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个性的发展,为培养体育专业人员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安排适度的学生体育训练负荷,就显得十分重要。
能否取得锻炼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是锻炼方法,第二是锻炼中的运动负荷。
而运动负荷问题,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尤其是在运动训练领域,都是关键问题。
没有运动负荷,就不会有锻炼和训练的效果,而如果负荷安排不当,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等不良后果。
因此,吃透运动负荷的基本原理,掌握安排、调节运动负荷的基本方法,是顺利培养优秀运动人才的保证。
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个方面。
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反比关系,即提高负荷的强度,则要相应减少负荷的量;增加负荷的量,则要相应降低负荷的强度。
大强度和大量的练习,如用很快的速度跑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有机体承受不了,而小强度和小量的练习,如用慢速跑一段很短的距离,又难以获得起码的练习效果。
在运动训练中,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一般是通过调节影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各个因素来实现的。
这种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划分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通常,人的身体素质以先天遗传为基础,通过后天正常的生长发育,在身体形态、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基本活动能力、运动素质及心理等方面,总能表现出一种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我们将其称为体质。
而人的体质状况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有赖于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但这种平衡如果被内部或外部的某种因素所打破,特别是长期被某一因素所打破,人的体质状况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结果就是产生适应的方式在另一种(提高或降低)水平上建立新的相对平衡。
因此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进行科学系统地参加体育锻炼,就可以通过对人体施加适宜的即有利于改善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运动负荷,人为地打破原有的相对平衡,以求人体产生一系列良性的适应性变化(如肺活量的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大,肌纤维增粗等等),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建立一个相对新的平衡。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体育课是学生们每周都要参加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而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两个方面对体育课进行浅析,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一、运动负荷1. 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力量和压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的强度和效果。
在体育课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2. 运动负荷的分类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可以分为静态负荷和动态负荷两种。
静态负荷是指在静止状态下承受的身体重量和外力,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动作;动态负荷是指在运动状态下承受的身体重量和外力,例如跑步、跳远、投掷等活动。
通过合理的静态负荷和动态负荷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水平。
3. 运动负荷的控制在体育课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和运动能力来控制运动负荷。
一般来说,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运动负荷可以适当加大,以提高他们的体能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运动负荷则需要适当减小,以保护他们的生长发育。
在进行运动负荷的控制时,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运动负荷,以防止因过度运动而导致的意外伤害。
二、精讲多练1. 理解精讲多练的重要性精讲多练是指在体育课中,教师对某项运动技能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要领,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2. 精讲多练的方法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进行精讲多练。
教师可以对某项运动技能进行逐步分解,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轮流进行练习,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辅导;可以通过集体展示和点评的方式,让学生们相互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控方法探讨
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控方法探讨郭锋在全民体育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小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全。
在设计运动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机能,以学生的运动负荷为参考来设计运动。
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参考指标。
控制好运动负荷,往往会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运动就是学生运动的强度。
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设计锻炼计划,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运动量,同时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保证运动量在学生身体机能范围内。
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运动负荷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控方法。
运动负荷的调控是体育教师教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作为教学的参考标准,运动负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负荷是运动中训练的量和强度对学生身体的刺激程度。
运动负荷的调控要负荷学生身体机能的规律和特点,运动后学生的心率和血压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这些数据,可以掌握学生身体机能负荷的内部具体数据,控制学生锻炼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总量,学习学生身体机能负荷的外部数据。
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运动负荷。
运动量过大或过小都不行,运动量过小达不到相应的锻炼目的,运动量过大则会超出学生身体机能的承受范围,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只有调控适当的运动负荷,才能取得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科学锻炼的关键指标。
1 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1.1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运动强度是指在固定时间段内完成训练的所用力量和机体耗损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运动的速度、负重量,例如,小学生50米快速跑运动项目,跑后心率一般为175次每分钟以上;但是慢跑的心率一般为125次每分钟,对比而言快速跑的运动强度明显大于慢跑的运动强度,这是因为快速跑的速度更快。
在常见的体育项目中,强度大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快速跑、攀登等,而走、投掷等运动项目相对来说运动强度较小,如果在一节体育课中,教师所设计的运动多为强度大的项目,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运动强度也就较大。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等多重任务。
在体育课中,适当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进行浅析,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运动负荷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适量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体育课中,老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在锻炼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在有氧运动方面,可以通过有氧健身操、慢跑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在力量训练方面,可以通过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来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
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预防肥胖症、近视、脊柱侧弯等常见疾病,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增强体质。
过量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会造成损害。
如果学生在体育课上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超出了他们的身体承受能力,就容易导致各种运动伤害,比如扭伤、拉伤、肌肉疲劳等,甚至引发慢性劳损性损伤。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课程,避免过大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
二、精讲多练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1. 精讲多练的重要性在体育课中,老师应该注重精讲多练,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通过反复的讲解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技能水平。
在篮球课上,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篮球运球和投篮姿势的精讲,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技能。
2. 精讲多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精讲多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重复动作,这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毅力。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一项技能,这对他们的自信心和毅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精讲多练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运动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设置运动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那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设置运动负荷呢?本文将从基本策略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在设置运动负荷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不同,身体素质有差异。
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适应能力强,可以承受更大的运动负荷;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适应能力较弱,需要适当减少运动负荷。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合理设置运动负荷,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当的运动负荷下获得身体锻炼和成长。
二、注重运动负荷的均衡在设置运动负荷时,要注重均衡发展。
体育活动应包含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力量和柔韧性等多个方面。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耐力;无氧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力量和柔韧性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骨骼生长和关节活动。
在设置运动负荷时,要综合考虑不同方面的需求,让学生全面发展,做到身体各项素质的均衡提高。
三、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在设置运动负荷时,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
体育活动的难度应该随着学生的身体发育和能力水平逐渐提高,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设置过大的运动负荷,导致学生无法承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运动负荷,让学生在适应的基础上不断挑战,逐步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四、注意季节和天气因素体育教学中,季节和天气因素也是影响运动负荷设置的重要因素。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学生的耐热能力和耐暑能力较差,应该适当减少运动负荷,避免出现中暑等意外情况。
冬季气温低,风大,学生的耐寒能力较差,也需要适当减少运动负荷,避免受凉感冒。
在设置运动负荷时,要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合理调整运动负荷,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五、合理时间安排在设置运动负荷时,也要合理安排时间。
学生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体育活动也应该融入到这个节奏和规律中。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运动负荷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发育,但是过大的运动负荷可能对孩子们的身体造成损害。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置合理的运动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来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运动负荷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好,有着较强的耐力和力量,而有的孩子则身体素质较差,容易疲劳。
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运动负荷。
对于体能较好的孩子,可以适当增加运动负荷,提高难度;而对于体能较差的孩子,应该适当减少运动负荷,让他们在舒适的范围内进行运动。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能一开始就给孩子们设置过大的运动负荷,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负荷。
在每个阶段上,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运动负荷。
在开始的阶段,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运动项目,让孩子们逐步适应运动的节奏和强度;随着孩子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逐步增加运动负荷,提高运动的难度和强度。
三、灵活多样,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灵活多样地设置不同类型的运动负荷。
不同类型的运动负荷可以有效地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力量型的运动负荷,比如举重、俯卧撑等;也可以设置一些耐力型的运动负荷,比如长跑、游泳等;还可以设置一些灵活性的运动负荷,比如瑜伽、舞蹈等。
通过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运动负荷,可以全面地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四、科学合理,根据运动生理学原理设置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置运动负荷是需要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的。
运动生理学原理告诉我们,适度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发育,但是过大的运动负荷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在设置运动负荷时,应该要依据运动生理学原理,科学合理地设置运动负荷。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体育课是学生培养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适当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对于学生身体的
健康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成长和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适度的运动负荷可以增强体质,促进骨骼发育和肌肉发育,提高心肺功能。
在体育课上,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发
育状况、运动水平等因素进行设计,让学生在不过度疲劳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其次,在体育课中精讲多练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竞技水平。
通过详细严谨的讲
解和反复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和
协调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在体育场上发挥作用,还能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
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运动负荷要适宜,不应过度,否则会导致运动损伤和成长发育障碍。
其次,精讲多练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不能空泛讲解或死板练习,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和需求进行调整。
另外,老师也需要注
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有身体不适或运动障碍者应该给予特别关注和调整。
综上所述,适度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学
生身体的健康和成长,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竞技水平,但是需要注意运动负荷和训练的
合理安排和调整,使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身体功能水平,运动负荷的设置至关重要。
合理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体质素质。
如果负荷设置不当,就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策略。
一、适应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身体各系统功能尚未成熟,各器官与组织的发育还不够完善。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合理设置负荷。
对于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学生,要减轻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防止对骨骼和肌肉造成伤害。
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促进其身体的健康成长。
二、因材施教,个性化设置负荷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有的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差。
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因材施教,个性化地设置运动负荷。
对于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运动负荷,提高训练强度,促进其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而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则需要适当减轻运动负荷,帮助其逐步提高身体素质,避免因训练负荷过重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三、循序渐进,稳步提高负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设置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不能一开始就过分追求运动负荷的增加,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积累,逐步提高负荷。
通过不断地适应性训练,让学生的身体逐渐适应较大的运动负荷,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身体的健康,又可以促进其运动能力的提高。
四、合理组织训练计划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合理组织训练计划,充分考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负担。
不能因为教学计划的需要而过分增加学生的训练负荷,导致其生活、学习和身体素质受到损害。
需要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和身体状况,灵活调整训练计划,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的平衡。
五、注意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注意运动项目的多样性。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不同的促进作用,有的可以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有的可以促进学生的肌肉力量和灵敏性。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他们的体育水平。
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理念。
运动负荷是指在体育课中学生所承受的运动强度和负荷。
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进行合理安排。
一方面,运动负荷要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让学生有所挑战。
只有适度的负荷才能刺激学生的身体机能和潜能的发展。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运动负荷应该有所区别。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基本动作能力和协调能力,适量的运动负荷可以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动作习惯。
对于中学生来说,要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培养其运动技术和战术能力。
精讲多练是体育课中的另一个重要的理念。
在体育课中,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练习安排,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
教师应该对所教的技能和知识进行精讲,解释技巧的要领和注意事项,通过示范和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技能。
练习可以分为个体练习和集体练习两个方面。
个体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集体练习可以让学生适应比赛的环境和规则。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提高技能水平和竞技能力。
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是相辅相成的。
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量,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而精讲和多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和战术,提高其运动能力。
通过在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体育教育,培养健康的身体素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在体育课中,教师应该注重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的实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和机会。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和身体素质等因素,合理安排运动内容和强度,既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进步。
下面是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供参考:1. 注重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学要体现以儿童为本,关注全面发展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体育游戏、体操等,确保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2. 循序渐进:小学生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教师在运动负荷设置时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的难度和强度。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让学生逐步适应和提高,防止过早过度的训练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 强调趣味性: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在运动负荷设置时要注重增加趣味性。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运动训练充满乐趣。
4. 强化身体素质训练: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教师在运动负荷设置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灵敏度、耐力等。
可以通过适当的力量训练、循环训练、间歇训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5. 个体化考虑: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兴趣特点各不相同,教师在运动负荷设置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考虑。
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难度;对于身体素质较差或特殊情况的学生,可以适当减轻负荷或进行特殊训练。
6. 安全第一:小学生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教师在运动负荷设置时要重视安全问题。
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
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术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降低受伤风险。
7. 监测和评估:为了确保运动负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对学生的运动负荷进行监测和评估。
可以通过体质测试、运动能力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设置是指在课堂教学或体育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能水平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运动负荷的大小和强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训练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正确设置运动负荷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过高的运动负荷可能导致学生体力透支,身体受损,甚至心理压力过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而过低的运动负荷则会使学生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设置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都在不断发展和成长。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设置策略,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以期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引言:研究背景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运动负荷设置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运动负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如何设置运动负荷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负荷设置相关知识,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分析影响运动负荷设置的因素,总结运动负荷设置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基本策略,以及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从而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字数:195】2. 正文2.1 运动负荷设置的重要性运动负荷设置是小学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升。
合理的运动负荷设置能够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运动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耐力和力量,改善协调性和灵活性,从而全面提升整体运动水平。
适当的运动负荷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预防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的发生。
体育(心得)之浅谈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合理运用的策略
体育论文之浅谈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合理运用的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呢?一、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
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爬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
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学生的练习密度。
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例如,一年级教师为了发展学生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
其玩法是,教师站在一直径为3~3.5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学生分别站在圆圈的边线上,游戏共分三轮。
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学生听教师的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没找到“朋友”的学生立即退出游戏。
第二轮变化为学生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
后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
学生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显然,此教师的教材安排是较合理的。
二、合理调节负荷节奏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曲线。
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
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合理确定。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1. 引言1.1 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体育教学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发展和成长,良好的体育教学可以为他们奠定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小学体育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缓解学习的疲劳,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律能力。
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的作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
1.2 运动负荷设置的重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和心肺功能,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合理的运动负荷设置还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设置运动负荷时,教师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能水平,避免出现过度训练或不足训练的情况。
另外,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定运动负荷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引导学生逐步适应,避免突然增加负荷导致身体不适或受伤。
定期评估和调整运动负荷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体能水平进行评估,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负荷,保证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效果。
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设置需谨慎,其合理性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确保运动负荷合理设置,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合理安排运动量合理安排运动量是小学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论文之浅谈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合理运
用的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呢?
一、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
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爬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
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学生的练习密度。
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例如,一年级教师为了发展学生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
其玩法是,教师站在一直径为3~3.5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学生分别站在圆圈的边线上,游戏共分三轮。
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学生听
教师的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没找到“朋友”的学生立即退出游戏。
第二轮变化为学生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
后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
学生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显然,此教师的教材安排是较合理的。
二、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曲线。
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
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合理确定。
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
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后半部分就可安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
三、灵活运用教法
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课时应精讲多练,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较为适
宜)。
还应讲练结合。
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
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
反之,如学生的运动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
在各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
由于低中年级学生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在低中年级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
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散。
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学生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交代任务、评价、学生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学生的休息时间。
四、充分利用场地、器械
事实上,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体育场地上,有的学校还达不到正常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
如器械不够,则可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
此外,安排运动负荷时还应考虑季节和气温因素。
在炎热的夏季,可适当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应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但运动强度仍不应太高)和运动负荷。
以上调节策略,教师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结合每节体育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做到灵活机动,科学调节,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