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文测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chap3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ppt
的分布函数F(x)称为超过制累积概率形式,两
者之间有如下关系:
(水文
统计)
水文更关心的是超过某一个洪水流量, 故
用超过制。
6)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曲线 水文中称累积频率曲线或称频率曲线。资料年 数无限增多,组距无限缩小时,频率趋于概率, 概率分布曲线由折线变为光滑的S型。如图3-2 (b)所示。
4、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
随机事件A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称为事件A发生的 概率
上式只适合古典随机试验,即试验的所有可能结 果都是等可能的。事实上,水文事件不具备这种性质。 为了计算随机水文事件的概率,下面给出频率。
三、频率
设随机事件A在重复试验n次中出现m次,则称
频率在一定程W度(上A反)映了事mn件出现的(可3能.1性)大小。事件A
• 总体:随机变量所能取值的全体称为总体 • 样本容量:样本的项数称为样本容量。 •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出的一部分称为样
本
说明:总体——是某随机变量所有取值的组合,也叫 (母体)。分为有限总体(比如丢硬币,一个班 成绩等)和无限总体(比如径流变化,降水量变 化等);
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一部分,即就是随机 变量部分取值的集合。
(2) 0.15
解:记河流的甲泛滥为事件A,河流乙泛滥 为事件B。这个地区被淹没的概率为:
P(A+B)=P(A)+P(B)-P(AB) =P(A)+P(B)-P(B/A)P(A)
=0.1+0.2-0.3×0.1
=0.27
由于 P(A/B)P(B)=P(B/A)P(A), 故当河流乙泛滥时,河流甲泛滥的概率为
• 2、 检查资料的一致性
即要求同一计算系列中的水文资料属于同一类型、 在同一条件下产生的。例如:不同基准面、不同水尺处的 水位不能收入同一系列;暴雨洪水和融雪洪水的成因不同, 也不能收在同一系列中;瞬时水位和日平均水位也不能收 在同一系列中,因为它们取得的条件不同,性质也不一样。
《水文测验学讲义》课件
特点
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涉及水文学、气象学、测量学、 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水文测验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水文测验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 水利工程实践,随着科技的发展,水 文测验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
发展
现代水文测验学融合了先进的技术手 段,如卫星遥感、GIS技术、自动化监 测等,使得水文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更 加精准和高效。
据和科学依据。
02
CHAPTER
水文测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水文测验的基本概念
水文测验是对水文要素进行观测、调 查和测量的工作,是水文学的基础。
水文测验的目的是获取水文数据,分 析水文规律,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水 利工程设计、防洪减灾等提供科学依 据。
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量、降雨量、 蒸发量等,这些要素的观测数据对于 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水环境保护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04
CHAPTER
水文测验的现代化与新技术 应用
遥感与GIS在水文测验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感器获取地 表水文信息,如水位、流速、流向等 ,具有大范围、快速、准确的特点。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水文数据的空间 分析和可视化,有助于理解水文现象 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自动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
自动监测
利用传感器和仪表对水文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如水位、流量、水质等,提高了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数据传输
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便于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水文模型与模拟技术
水文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模拟水文循环过程,如降雨、蒸发、径流等,有助于预测水文情势和评估水环境影响。
模拟技术
水文测验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涉及水文学、气象学、测量学、 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水文测验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水文测验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 水利工程实践,随着科技的发展,水 文测验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
发展
现代水文测验学融合了先进的技术手 段,如卫星遥感、GIS技术、自动化监 测等,使得水文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更 加精准和高效。
据和科学依据。
02
CHAPTER
水文测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水文测验的基本概念
水文测验是对水文要素进行观测、调 查和测量的工作,是水文学的基础。
水文测验的目的是获取水文数据,分 析水文规律,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水 利工程设计、防洪减灾等提供科学依 据。
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量、降雨量、 蒸发量等,这些要素的观测数据对于 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水环境保护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04
CHAPTER
水文测验的现代化与新技术 应用
遥感与GIS在水文测验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感器获取地 表水文信息,如水位、流速、流向等 ,具有大范围、快速、准确的特点。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水文数据的空间 分析和可视化,有助于理解水文现象 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自动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
自动监测
利用传感器和仪表对水文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如水位、流量、水质等,提高了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数据传输
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便于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水文模型与模拟技术
水文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模拟水文循环过程,如降雨、蒸发、径流等,有助于预测水文情势和评估水环境影响。
模拟技术
水文测验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水文地质测绘-PPT课件
裂隙一般延伸较长,但数量较少,分布较稀疏,多构 成地下水的主要运移通道。例如石英岩、玄武岩、白 云岩、非常坚硬的石灰岩等
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
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1)基岩调查 ① 岩石类型 B、塑性岩石受力后容易弯曲,节理、劈理发育,
形成的裂隙一般短小、闭合,但密度大,多赋存结合 水,往往构成相对隔水层。例如片岩、大理岩等
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三、室内工作 1. 仔细校对、检查野外获得的全部原始资
料; 2. 进行实验室工作,完成水、土、岩样分
析,实验和鉴定工作; 3.修改、丰富报告大纲,确定图件和报
告的编制原则; 4.进行某些问题的专题研究; 5.送审报告,按评审意修改与补充; 6.保存好资料,不得丢失。
为了完成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水文 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调查、地貌 调查、地下水露头调查、地表水体调查、植 被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
一、地质调查 地质体是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的场所,地
下水质和量的变化都受地质条件制约,因此 地质条件的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最基 本和最重要的内容。
C、半脆性岩石受力后变形处于上述两者之间, 裂隙分布中等延伸也较远,一般含水较均匀,多构成 含水层。例如石灰岩、砂岩、花岗岩、凝灰岩等
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
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1)基岩调查 ② 可溶性 按可溶性岩石可分为可溶岩、半可溶岩和非可溶岩。
可溶岩、半可溶岩经地下水溶蚀作用可使裂隙不断加宽、 扩大,形成溶隙或溶洞,更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和运移, 因此往往是最好的含水层。
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
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1)基岩调查 ① 岩石类型 B、塑性岩石受力后容易弯曲,节理、劈理发育,
形成的裂隙一般短小、闭合,但密度大,多赋存结合 水,往往构成相对隔水层。例如片岩、大理岩等
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三、室内工作 1. 仔细校对、检查野外获得的全部原始资
料; 2. 进行实验室工作,完成水、土、岩样分
析,实验和鉴定工作; 3.修改、丰富报告大纲,确定图件和报
告的编制原则; 4.进行某些问题的专题研究; 5.送审报告,按评审意修改与补充; 6.保存好资料,不得丢失。
为了完成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水文 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调查、地貌 调查、地下水露头调查、地表水体调查、植 被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
一、地质调查 地质体是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的场所,地
下水质和量的变化都受地质条件制约,因此 地质条件的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最基 本和最重要的内容。
C、半脆性岩石受力后变形处于上述两者之间, 裂隙分布中等延伸也较远,一般含水较均匀,多构成 含水层。例如石灰岩、砂岩、花岗岩、凝灰岩等
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
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1)基岩调查 ② 可溶性 按可溶性岩石可分为可溶岩、半可溶岩和非可溶岩。
可溶岩、半可溶岩经地下水溶蚀作用可使裂隙不断加宽、 扩大,形成溶隙或溶洞,更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和运移, 因此往往是最好的含水层。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3.2 水位观测及计算
观测常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大类。 采用水尺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 加旧永尺零点高程即为水面水位。 自记水位计可将水位变化的过程自动记 录下来。
一、水尺 观测时记录水尺读数,水位按下式计算: 水位 = 水尺零点高程 + 水尺读数 式中,水尺零点高程是指水尺板上刻度起点的
Csmi --- 第i根垂线的平均含沙量,
kg/m3。
---- 断面平均含沙量计算
断面平均含沙量 :
Cs
Qs Q
1000
(三)悬移质输沙量的计算
根据多次实测的断面平均含沙量和单样含沙 量的成果,以单沙为纵坐标,以相应断沙为横坐 标,点绘单沙与断沙的关系点,并通过点群中心 绘出单沙与断沙的关系线(图3-26)。利用绘制 的单沙断沙关系,可进一步计算日平均输沙率、 年平均输沙率及年输沙量等。
两岸水边
V1 V1 Vn Vn-1
式中,α称岸边系数,斜坡岸边α=0.67~0.75; 陡岸α=0.8~0.9;死水边α=0.5~0.37。
在洪水期水位较高无法采用流速仪测流,或 洪水调查时,常采用浮标测速方法。
现在,一些测站应用超声波测速方式,观测 断面流速和流量。
当水文资料缺乏和不充分时,需进行洪水调 查。
3.5 河流泥沙的测算
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三类: 悬移质泥沙浮于水中并随之运动;推移质 泥沙受水流冲击沿河底移动或滚动;河床 质泥沙则相对静止而停留在河床上。三者 没有严格的界线,随水流条件的变化而相 互转化。一般情况,河流中泥沙以悬移质 为主。
一、 悬移质泥沙测验与计算
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 个定量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单位体积 内所含干沙的质量,称为含沙量,用Cs表 示,单位为kg/m3。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 面的干沙质量,称为输沙率,以Qs表示, 单位为kg/s。断面输沙率是通过断面上含 沙量测验配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求的。
第三章 水文测验完整版本ppt课件
式中: N --- 流速仪在测速历时T内的总转数,一般
是根据讯号数,再乘上每一讯号代表的转数求得;
T --- 测速历时,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
测速历时一般不应少于100s。
流速测量方法
流速仪只能测得某点的流速,为了求得断面平均 流速,首先在断面上布设一些测速垂线(一般在测深 垂线中,选择若干 条同时兼作测速垂线),在每一 条测速垂线上布设一定数目的测速点进行测速,最后 根据测点流速的平均值求得测线平均流速,再由测线 平均流速求得部分面积平均流速,进而推得断面流量。
1 Z 4 [ Z 0 8 t 1 Z 1 ( t 1 t2 ) Z 2 ( t2 t 3 ) . . Z n 1 .( tn 1 tn ) Z n ( tn )
.
第三节 流量测验
学习要求:
掌握水道断面测量(包括水深和起点距的测量)的 方法;
流速仪及其测速; 流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4.部分流量的计算
由各部分的部分平均流速与部分面积之积得到部分 流量。
qi Vi Ai
5.断面流量的计算
n
Q qi i1
.
3.3.3 浮标法测流
浮标测流法是一种简便的测流方法。 在洪水较大或水面漂浮物较多,特别是在使用流速
仪测流有困难的情况下,浮标法测流是一种切实可行 的办法。浮标测流的主要工作是观测浮标漂移速度, 测量水道横断面,以此来推估断面流量。
计算起点距的公式为 :D=Lctgβ
(二)流速 仪测速
旋杯式 旋桨式
LS68-2型Βιβλιοθήκη 杯式流速仪.流速仪测速原理是利用水流冲动流速仪的旋杯或旋桨, 同时带动转轴转动,在装有信号的电路上发出讯号, 便可知道在一定时间内的旋转次数,流速愈大,转轴 转得愈快,流速与转速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水文地质调查》PPT课件
层序组合: 单层结构、互层结构
总结:从含水性来说,脆性、半脆性厚层单一结构岩层 含水性一般较好;厚层单一结构可溶岩层则更好;薄层柔性 岩层和脆性、柔性互层结构岩层含水性一般较差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 (4)
(二) 岩石的调查
2、松散层地区(地貌特征调查) (1)松散岩层的特征
◆孔隙分布较均匀 ◆岩性厚度相变大,空间分布复杂 ◆孔隙含水层均质各向同性,孔隙含水系统非均质各向 异性 (2)调查内容 ◆岩性: 颗粒大小、磨圆度、分选性 ◆成因类型: 冲积物(al)、洪积物(pl)、湖积物(l)、残积物 (el)、坡积物(dl)、风积物(eol)等及混合沉积物
1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物探 3 水文地质钻探 4 水文地质试验 5 地下水长期观测 6 室内分析实验 7 新技术、新方法
(三)水文地质调查要按一定程序进行
1 工作程序上要先设计后施工 2 方法程序上 测绘 、物探、钻探、试验、 地下水 长期观测网布置
(四)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要加强 综合分析研究工作
藏分布条件及岩溶发育规律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2)
(二) 岩石的调查
基岩
松散 岩层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洪积地层 冲积地层 残坡积地层 其他成因地层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 (3)
(二) 岩石的调查
1、基岩地区
岩石类型:脆性岩石、半脆性岩石、柔性岩石
可溶性: 可溶岩、半可溶岩、非可溶岩
层厚:
薄层、中层、厚层、巨厚层
三、水文地质调查的工作步骤
准备工作
接受任务、收集资料、设备、技术等的准备 野外工作
测绘、物探、钻探、试验等 室内工作
试验、分析、整理、模拟、绘图、编写报告
水文学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验PPT课件
水位-面积-流速 关系延长法
水力学公式 延长法
史蒂文森法
第45页/共50页
1)水位—面积-流速关系延长法 当需要延长的水位变幅小于总水位变幅的20%时,可
按曲线相关分析的趋势外延。
先根据本年实测大断面,绘出H-A关系曲线
延长高水位的H-V曲线
根据任一高水位值,由上述两条的延长部分查出相应的A,V值, 距Q=A·V算出延长的流量,就可将H-Q关系曲线延长
第3页/共50页
深泓线(溪线):河 道中各横断面最大 水深点的连线。
中泓线:河道中各横断面水 流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第4页/共50页
2) 作用: 河流特性的基本参数,可确定落差、比降和能量。 (2)弯曲系数 ( Tortuosity )
1) 定义: 沿河流中泓线两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直线距离的 比值。
观测水位设备
水尺
自记水位计
第25页/共50页
水位观测资料的整理
日、月、年 平均水位计算
编制“逐日平均 水位表”
绘制日平均水位 过程线与日平均 水位历时曲线
第26页/共50页
日平均水位法
1)算术平均法 2)面积包围法
H
1 n
n i 1
Hi
H
1 2 24
H 0 a
H1a b
H2 b c
Hn1m nH nn
Vmax h0.2H Vmid h0.6H
第37页/共50页
第38页/共50页
✓ 测流原理
实际工作中用实测断面面积和实测流速来推算
n
Q vi • Ai i 1
第39页/共50页
流速仪实测流速的方法
第40页/共50页
2.6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绘制
水力学公式 延长法
史蒂文森法
第45页/共50页
1)水位—面积-流速关系延长法 当需要延长的水位变幅小于总水位变幅的20%时,可
按曲线相关分析的趋势外延。
先根据本年实测大断面,绘出H-A关系曲线
延长高水位的H-V曲线
根据任一高水位值,由上述两条的延长部分查出相应的A,V值, 距Q=A·V算出延长的流量,就可将H-Q关系曲线延长
第3页/共50页
深泓线(溪线):河 道中各横断面最大 水深点的连线。
中泓线:河道中各横断面水 流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第4页/共50页
2) 作用: 河流特性的基本参数,可确定落差、比降和能量。 (2)弯曲系数 ( Tortuosity )
1) 定义: 沿河流中泓线两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直线距离的 比值。
观测水位设备
水尺
自记水位计
第25页/共50页
水位观测资料的整理
日、月、年 平均水位计算
编制“逐日平均 水位表”
绘制日平均水位 过程线与日平均 水位历时曲线
第26页/共50页
日平均水位法
1)算术平均法 2)面积包围法
H
1 n
n i 1
Hi
H
1 2 24
H 0 a
H1a b
H2 b c
Hn1m nH nn
Vmax h0.2H Vmid h0.6H
第37页/共50页
第38页/共50页
✓ 测流原理
实际工作中用实测断面面积和实测流速来推算
n
Q vi • Ai i 1
第39页/共50页
流速仪实测流速的方法
第40页/共50页
2.6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绘制
第三章 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的收集 工程水文学
(m3/s ) (m2 ) 水位 H(m)
90
H~ t
5 5 5 6
Q
6 3 7 9 2 7 9 2
~
8
H
80 70 60 3 50
3 9
H ~
A
68
8
3 7
2 1
1
5
7
9 时间(月) 0
1
面积
100 200 300 流量
图3-8 连时序法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
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位延长法 高水位是洪水流量过程的主要部分,对洪峰流量的确定 至关重要。对于高水位的延长不能超过当年实测水位变 幅的30%。其延长方法较多,主要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由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的延长
200 400 0 200 400 600
面积(m2 ) 流速(m/s)
图3-5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2、洪水涨落时的水位流量关系:
水 位 (m) 落水 涨水 落水 涨水
( m3/s ) 流量
面积 ( m2 )
流速(m/s)
图3-6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曲线
3、河床冲淤变化时的水位流量关系:
Vmax Vmid
h0.2 H
h0.6 H
流速仪实测流速的方法
方法种类
流速仪
旋杯式 旋浆式
浮标法
第三章 河川水文测验 → (3) 流量观察
6/6
1、测量流速的仪器
(a)旋杯式流速仪
旋浆式流速仪
v=kn+c 式中: v——测点流速,m/s; k——仪器率定常数; c——仪器的摩阻系数,m/s, 一般较小; n——回转率,n=N/T;N为旋杯或旋浆的总转数, T为测速历时,s。
90
H~ t
5 5 5 6
Q
6 3 7 9 2 7 9 2
~
8
H
80 70 60 3 50
3 9
H ~
A
68
8
3 7
2 1
1
5
7
9 时间(月) 0
1
面积
100 200 300 流量
图3-8 连时序法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
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位延长法 高水位是洪水流量过程的主要部分,对洪峰流量的确定 至关重要。对于高水位的延长不能超过当年实测水位变 幅的30%。其延长方法较多,主要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由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的延长
200 400 0 200 400 600
面积(m2 ) 流速(m/s)
图3-5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2、洪水涨落时的水位流量关系:
水 位 (m) 落水 涨水 落水 涨水
( m3/s ) 流量
面积 ( m2 )
流速(m/s)
图3-6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曲线
3、河床冲淤变化时的水位流量关系:
Vmax Vmid
h0.2 H
h0.6 H
流速仪实测流速的方法
方法种类
流速仪
旋杯式 旋浆式
浮标法
第三章 河川水文测验 → (3) 流量观察
6/6
1、测量流速的仪器
(a)旋杯式流速仪
旋浆式流速仪
v=kn+c 式中: v——测点流速,m/s; k——仪器率定常数; c——仪器的摩阻系数,m/s, 一般较小; n——回转率,n=N/T;N为旋杯或旋浆的总转数, T为测速历时,s。
水文测验学(第三章)
一、流速仪
转子式: ➢旋浆式 ➢旋杯式
非转子式: ➢超声波流速仪 ➢电子流速仪
转子式流速仪
旋桨式 流 速 仪
旋杯式
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是LS68-2型旋杯式流速仪和 LS25-1型旋桨式流速仪。
主要构件: 感应流速的旋转器、记录器、尾翼。 测速范围: 旋杯式流速仪:0.2 ~ 3.5 m/s,适合含沙量较少的河流。 旋浆式流速仪:0.04 ~ 10 m/s ,适合多沙的河流。
第一节 流量测验方法和流速分布
( Water Flow Distribution and Its Test Methods)
一、流量测验方法
①流速面积法 通过实测断面上的流速和过
水断面面积来推求流量。 流速仪测流法;比降法;浮 标测流法;遥感测流法;航 空摄影测流法
比降法测流:根据实测水面比降和河槽断面资料来计算测速 的流量测验。水面比降是河段水面落差与河段长度之比,计 算流速常用曼宁公式,平均流速与断面面积之乘积即为流量。 此法精度较差,只在不能使用流速仪法、浮标时使用,或仅 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使用。
分析法步骤 ④累加各分级水位所增水面宽,
得到各级水位的水面宽;再按 梯形计算相邻分级水位面积。 ⑤逐级累加得到各级水位的断面 面积,绘制水位面积关系曲线。 ⑥计算湿周和水力半径。
图解法水面宽采用左右岸起点距 之差计算,其他步骤同分析法。
第三节 流速仪测流
( Water Flow Measurement by Hydrometric Propeller)
第二节河道断面测量riversectionsurvey确定各测深点河底高程确定各测深点河底高程布置测深垂线布置测深垂线布置测深垂线布置测深垂线测量各测深点的水深测量各测深点的水深测定各测深点的横向位置起点距测定各测深点的横向位置起点距绘出过水断面图计算过水断面面积绘出过水断面图计算过水断面面积断面
(完整版)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收集PPT
然后求得全断面的流量 Q qi
流量测验工作包括: 断面测量、流速测定及流量计算
(一)断面测量
起点距D
布置测深垂线 测水深和起点距
A 线基
C
L
(a) 横断面
B
测
船
(b) 平面
测深杆
起点距的测量方法
1、断面索观读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河宽 较小、水上交通不多、有条件架设断面 索的河道测站,精度较高。
一、水位观测
水位: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的自由水 面相对于某一固定基准面的高程称水位, 以m计。
全国规定统一采用:黄海基面
(一)水位观测设备和方法 1、水位观测设备 (1)水尺 (2)自记水位计(优点:记录连续、完整、
节省人力)
水尺的常用型式
①直立式水尺 ②倾斜式水尺 ③矮桩式水尺 ④悬锤式水尺
1、水文站的种类 ➢ 基本站 是综合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而 建立的。
流量站、水位站、雨量站、泥沙站等
➢ 专用站 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某项特定工程 的需要而设立的。
➢ 实验站 是为了对某种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 或对某些水体做深入研究而设立的。
2、水文站密度:我国为3.56站/万km2,世 界100多个国家的平均值为4.0站/万km2。
比降
(万分率) 6.8 3.8
2.8
2.2
1.9 1.6 1.5 1.3 1.2 1.1
断面布置示意图
(三)布设基线
➢ 基线通常垂直于测流断面且起点恰在测流 断面上。
➢ 基线长度应不小于河宽的0.6倍,应取10的 整数倍。
本节 小结
一、名词解释 1、水文站 2、水文站网 二、水文站的种类 三、水文站的主要任务 四、测验河段的选择原则及各断
流量测验工作包括: 断面测量、流速测定及流量计算
(一)断面测量
起点距D
布置测深垂线 测水深和起点距
A 线基
C
L
(a) 横断面
B
测
船
(b) 平面
测深杆
起点距的测量方法
1、断面索观读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河宽 较小、水上交通不多、有条件架设断面 索的河道测站,精度较高。
一、水位观测
水位: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的自由水 面相对于某一固定基准面的高程称水位, 以m计。
全国规定统一采用:黄海基面
(一)水位观测设备和方法 1、水位观测设备 (1)水尺 (2)自记水位计(优点:记录连续、完整、
节省人力)
水尺的常用型式
①直立式水尺 ②倾斜式水尺 ③矮桩式水尺 ④悬锤式水尺
1、水文站的种类 ➢ 基本站 是综合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而 建立的。
流量站、水位站、雨量站、泥沙站等
➢ 专用站 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某项特定工程 的需要而设立的。
➢ 实验站 是为了对某种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 或对某些水体做深入研究而设立的。
2、水文站密度:我国为3.56站/万km2,世 界100多个国家的平均值为4.0站/万km2。
比降
(万分率) 6.8 3.8
2.8
2.2
1.9 1.6 1.5 1.3 1.2 1.1
断面布置示意图
(三)布设基线
➢ 基线通常垂直于测流断面且起点恰在测流 断面上。
➢ 基线长度应不小于河宽的0.6倍,应取10的 整数倍。
本节 小结
一、名词解释 1、水文站 2、水文站网 二、水文站的种类 三、水文站的主要任务 四、测验河段的选择原则及各断
水文测量课件( 水准测量)
§2 水准测量
1、三(四)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与记录计算
(1) (8) (3)
前进方向
(5) (4) (7)
(2)
(6)
照准后视尺黑面,读取视距丝读数(1)、(2),中丝读数(3) 照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中丝读数(4),视距丝读数(5)、(6)
照准前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7) 照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8)
B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测 站 测 点 (m)
(m)
高 差(m)
+
—
备注
A
1.852
1
TP1
0.658
1.194
TP1 1.672 2
TP2
1.360
0.312
TP2 1.029 3
TP3
1.472
0.443
TP3 1.754 4
B
1.396
0.358
计算 校核
∑a = 6.307 ∑b = 4.886 ∑h = +1.421 ∑a -∑b = 6.307 - 4.886 = +1.421 = ∑h
+0.2
+0.2
TP1 2~
TP2
1.540 1.069 47.1 +1.5
2.813 2.357 45.6 +1.7
后2 前1 后-前
1.284 2.580 -1.296
5.971 7.368 -1.397
0 -1 + 1 -1.2965
测 站 编 号
测点 编号
后 下丝 前 下丝 尺 上丝 尺 上丝
●附合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
从一个已知水准点 出发经过各待测水准点 附合另一个已知水准点 上。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ppt课件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流速与转速的关系式
a N b
T
式中: v——水流速度,m/s; N——旋转器在T秒内的总转数;
T——测速历时(不少于100s),s; a,b——常数,可通过对仪器的检定求得。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2、测速垂线和测点的选择 测深垂线中选择若干条同时兼作测速垂线 。 测速垂线数目,根据河宽、水深来确定。
一、名词解释:水位 二、水位、流速观测设备和方法 三、日平均水位和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四、断面流量计算步骤 五、使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各自对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有何影响?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3—4 泥沙的测算
❖ 悬移质:随水流悬浮前进的小而轻的颗粒, 也称悬沙。
❖推移质:在水流作用下沿河底滚动、跳跃或 滑动前进的重而粗的颗粒,也称底沙。
3、部分面积的计算 ➢ 岸边部分按三角形计算; ➢ 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 4、部分流量计算
qi i fi
断面流量: Q qi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三、水位流量关系 (一)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外延 外延方法: (1)面积流速相乘法 (2)水力学公式(曼宁公式)延长法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测点数目和位置一览表
测点数目
一点 二点 三点 五点
测点位置 (相对水深)
0.6 0.2、0.8 0.2、0.6、0.8 0.0、0.2、 0.6、0.8、1.0
适应水深 (m) <1.5 1.5~2.0 2.0~3.0 >3.0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3、测点流速的测定 测速时,将流速仪顺次放在每条测速垂线
计算公式
vm=v0.6 vm=1/2(v0.2+v0.8) vm=1/3(v0.2+ v0.6+v0.8) vm=1/10(v0.0+3v0.2+
流速与转速的关系式
a N b
T
式中: v——水流速度,m/s; N——旋转器在T秒内的总转数;
T——测速历时(不少于100s),s; a,b——常数,可通过对仪器的检定求得。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2、测速垂线和测点的选择 测深垂线中选择若干条同时兼作测速垂线 。 测速垂线数目,根据河宽、水深来确定。
一、名词解释:水位 二、水位、流速观测设备和方法 三、日平均水位和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四、断面流量计算步骤 五、使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各自对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有何影响?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3—4 泥沙的测算
❖ 悬移质:随水流悬浮前进的小而轻的颗粒, 也称悬沙。
❖推移质:在水流作用下沿河底滚动、跳跃或 滑动前进的重而粗的颗粒,也称底沙。
3、部分面积的计算 ➢ 岸边部分按三角形计算; ➢ 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 4、部分流量计算
qi i fi
断面流量: Q qi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三、水位流量关系 (一)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外延 外延方法: (1)面积流速相乘法 (2)水力学公式(曼宁公式)延长法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测点数目和位置一览表
测点数目
一点 二点 三点 五点
测点位置 (相对水深)
0.6 0.2、0.8 0.2、0.6、0.8 0.0、0.2、 0.6、0.8、1.0
适应水深 (m) <1.5 1.5~2.0 2.0~3.0 >3.0
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3、测点流速的测定 测速时,将流速仪顺次放在每条测速垂线
计算公式
vm=v0.6 vm=1/2(v0.2+v0.8) vm=1/3(v0.2+ v0.6+v0.8) vm=1/10(v0.0+3v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是指两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 的平均流速,以及岸边或死水边与断面两端测速垂线 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
---- 中间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i = ( Vmi-1 + Vmi ) ---- 岸边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1=αVm1 或 Vn = αVmn (3)部分面积的计算
取样垂线数目不少于规范规定测速垂线数的1/2; 水面宽大于50m时,不少于5条;否则,不少于3条。
绝对基面: 将某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定为 0.000m,作为水准基面。我国曾沿用过大连、大沽、黄 海、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现在统一规定的基 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假定基面: 在水文测站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情况下暂 时假定的一个水准基面。
测站基面:某些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假定基面,一般 选择在河床最低点或历年最低水位以下0.5~1.0m处 的水平面作为零点来计算水位高度。
部分面积是以测速垂线为分界。岸边部分按 三角形计算,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
(4)部分流量的计算 由各部分的部分平均流速与部分面积之积得到部
分流量。
qi Vi Ai
(5)断面流量的计算
n
Q qi i1
精品课件
3.3.3 浮标法测流
浮标测流法是一种简便的测流方法。 在洪水较大或水面漂浮物较多,特别是在使用流
部分流量
全断面流量。
精品课件
(1)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 一点法: Vm = V0.6
二点法: Vm = (V0.2 + V0.8 ) / 2
三点法:
Vm =(V0.2+V0.6+ V0.8 ) / 3
五点法:
Vm = ( V0.0 + 3 V0.2 +3 V0.6 + 2 V0.8 + V1.0 ) / 10
法一:流速仪与浮标同时测流,分析确定 法二: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的流量与实测 浮标虚流量,分析确定 法三:按河段及水流条件,选取经验浮标系数
精品课件
第四节 泥沙测验与计算
3.4.1 河流泥沙
对河流水情及河流变迁有重大影响。 分类:
悬移质:悬浮于水中并随水流移动 推移质:沿河床滚动、滑动、跳跃 河床质:组成河床活动层并处于相对静止而停留 在河床上
断面输沙率可通过断面上的含沙量测验配合断面 流量测量来推求。
精品课件
(一)含沙量测验
河流含沙量垂线分布均呈上小下大形式。变 化梯度随泥沙颗粒粗细不同而异。
含沙量的横向分布形式与河床性质、断面形 状、河道形势、、泥沙粒径以及上游来水情况等有 关。
测验一般采用采样器从水流中采取水样。水 样方式:若取自固定测点,称积点式取样;若在测 线上由上到下(或上下往返)匀速移动,称积深式 取样,该水样代表测线的精品课平件 均情况。
3.2.3 日平均水位的计算
1983年赣江吉安站逐日平均水位表
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
(1)算术平均法:适用于一日内水位变化缓慢,或 水位变化较大,但系等时距人工观测或从自己水位计上 摘录情况。
(2)面积包围法:适用于一日内水位变化较大, 且系不等时距观测或摘录情况。即将当日0~24小时内水 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时间求得。
是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服务的。
---- 专用站: 为某种专门目的或用途由各部门自行设立。
这两类测站相辅相成,专用站在面上辅助基本站, 而基本站在时间系列上辅助了专用站。
3.1.2 水文站网
水文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水文站网。 广义的站网是指测站及其管理机构所组成的信息采集 与处理体系。
水文站网布站的原则是: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 水文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流域内任何 地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这也就是水文站网的作用。
❖ ---- 水深测量 测量水深的方法通常用测深杆、测深锤、
铅鱼直接测出每根测深垂线的水深。
❖
当水很深、流速很大时, 可用回声测深
仪测量水深。
---- 起点距的测定 ①断面索法
断面索法是在断面上架设钢丝缆索,每隔适当距离 做上标记,并事先测量好它们的位置,测量水深的同时, 直接在断面索上读出起点距。这种方法适合于河宽较小、 水上交通不多、有条件架设断面索的河道测站,精度较高。
水样的处理: 量积V、沉淀、过滤、烘干、称重Ws
水样含沙量计算
Cs
Ws V
当含沙量较大时(大于20kg/m3),也可采用同位素 测沙仪测量含沙量。它具有及时、不取水样等优点。
精品课件
(二)输沙率测验
由含沙量测定和流量测验两部分组成。 悬移质输沙率测验:
布设测速和测沙垂线,在各垂线上施测起点距、 水深、流速,采集水样。
测速垂线数目,根据河宽、水深来确定。测速垂线 上的测点数,根据垂线的水深,流速仪的悬吊方式和测 量精度的要求来确定。
我国精测法、常测法最少测速垂线数目的规定:
(三)流量计算
流速仪测流时有专用的记录和计算表格,通
常在测流时随即计算流量。具体 计算方法:
点流速
垂线平均流速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
部分断面面积
冻结基面:将测站第一次使用的基面冻结下来作为永 久固定基面的一种基面,也属水文测站专用的另一种 假定基面。
使用水位资料时一定要查清其基面。
3.2.2 观测水位的设备和方法
(一)观测水位的设备
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类。
水尺
按水尺的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矮桩 式与悬锤式4种。观测时记录水尺读数,水位按下式计 算:
用流速仪测流实际上是将过水断面划分为 若干部分,计算出各部分面积;然后用流速仪近似地 测算出各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两者的乘积为通过 各部分面积的流量;累积各部分面积上的流量即得全 断面的流量。
(一)断面测量
水道断面的测量,是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 的测深垂线,施测各条垂线的水深,同时测得每条测 深垂线与岸上某一固定点(断面的起点桩,一般设在 左岸)的水平距离(称为起点距),并同时观测水位, 用施测时的水位减去水深,得到各测深垂线处的河底 高程。
水位的观测包括基本水 尺和比降水尺的水 位。
基本水尺的观测是分段定时观测。当水位变化 缓慢时(日变幅在0.12m以内),每日8时和20时各观测 一次(称2段制观测,8时是基本时);枯水期日变幅在 0.06m以内,用1段制观测;日变幅在0.12~0.24m时, 用4段制观测;有峰谷出现时,还要加测。
比降水尺观测的目的是计算水面比降,分析河床 糙率等。其观测时间和次数,视需要而定。
水文站网规划的任务:就是研究测站在地区上 分布的科学性、合理性、最优化等问题。
3.1.3 水文测站的设立
水文测站的设立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 面。 ---- 测验河段的选择原则
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工作安全和测 验精度,并有利于简化水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 析工作。
---- 观测断面的布设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 降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 只 观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 要观测项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 雨量站、蒸发站等。
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
---- 基本站: 水文主管部门为掌握全国各地的水文情况而设立,
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 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第二节 水位观测
内容提要
1.水位的定义和使用的基面;2.观测水位的设备和 方法;3.日平均水位的计算;
学习要求
掌握水位观测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日平均水位的两 种计算方法。
3.2.1 水位
水位 指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 的高程,以m计。
②交会法
ⅰ)经纬仪岸上交会法: 水文站在布设测流断 面时,同时布设基线, 并用精确方法量出基 线的长度,测角时, 将经纬仪安放在基线 的终点,测出角度 α ,则起点距为 D=Ltgα。
交会法示意图
ⅱ)六分仪船上交会法:
当河道较宽时,岸上与船上联络困难,风浪 较大时用经纬仪瞄准河中活动的目标,施测有些困难, 此时可使用六分仪交会法。手握仪器即可测出角β , 能在船上使用,因此水文勘测中经常使用。
式中: N --- 流速仪在测速历时T内的总转数,一
般是根据讯号数,再乘上每一讯号代表的转数求得;
T --- 测速历时,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
测速历时一般不应少于100s。
流速测量方法
流速仪只能测得某点的流速,为了求得断 面平均流速,首先在断面上布设一些测速垂线(一般 在测深垂线中,选择若干 条同时兼作测速垂线), 在每一条测速垂线上布设一定数目的测速点进行测速, 最后根据测点流速的平均值求得测线平均流速,再由 测线平均流速求得部分面积平均流速,进而推得断面 流量。
3.3流速面积法,
其中包括流速仪测流法、浮标测流法、比降面积法等,
本节主要介绍流速仪法测流。
流速仪法是用流速仪测定水流速度,并由流速与断 面面积的乘积来推求流量的方法。它是目前国内外广泛 使用的测流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测流方法。
3.3.2 流速仪法测流
流速仪法思路:
精品课件
3.4.2 悬移质测验与计算
描述悬移质常用的定量指标:
含沙量Cs—单位体积浑水内所含悬移质干沙的质量, kg/m3。
含沙量大小取决于地面径流对流域表土的侵蚀, 它与流域坡度、土壤、植被、季节性气候变化、降 雨强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输沙率Qs—单位时间内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 kg/s。
速仪测流有困难的情况下,浮标法测流是一种切实可 行的办法。浮标测流的主要工作是观测浮标漂移速度, 测量水道横断面,以此来推估断面流量。
凡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可以制成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