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作者:高悦来源:《求知导刊》2016年第25期摘要: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其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大发展,王权和教权发挥作用的需要,东西方文化的互动交流,基督教的影响,都是其兴起的因素。

早期大学与教权、君权有着重要的联系,它们开创了现代世界的大学传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本文从大学的构成、社会背景、早期状况等方面,对欧洲大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中世纪;欧洲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7作者简介:高悦(1991—),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11至15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深刻变动时期。

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东西文化思想的碰撞,加之以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复杂的历史背景孕育出了最初的大学。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是中世纪欧洲的产物,12世纪晚期至16世纪早期的欧洲见证了大学的诞生和发展。

从最初的大学到近代大学,再到现代大学最终成型,期间经历了800多年的历史变迁。

尽管早期大学兴起于人们所谓的“黑暗时代”,但是它已具备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结构和某些特征。

近代大学和现代大学发挥的作用、遵循的规则和目标,都能追溯至中世纪的传统。

“西方大学的产生是人类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教育的繁盛,是中世纪全盛文明时期精神文明发展的辉煌篇章。

”梳理欧洲大学的发展脉络,特别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何谓“大学”1.“总学”(Studium generale)大学兴起于意大利和法国的某些市镇。

然而中世纪的大学并不能等同于现代的大学(Universities)。

中世纪的大学在产生时的正式称呼是拉丁文Studium generale,即“探索普遍知识的场所”的意思。

Studium是指一些有组织的学习团体的聚集地,generale指这个聚集地不仅招收当地的学生,还吸纳其他地方的学生就学,这体现了地域的广泛性。

欧洲大学发展历史

欧洲大学发展历史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原因大学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有常备的教师;二是有常设的机构;三是有对高深学问(课程)的研究;四是有考试的组织实施;五是能够进行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授予。

西欧中世纪早期,由于北欧的入侵,各地战乱频繁,社会生活动荡,世俗文化遭遇摧残。

公元11世纪开始,西欧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初步的恢复,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业、采矿、冶炼、金属制造业和建筑业开始兴起。

手工业者由于受到农村封建领主的压榨,纷纷迁移到人员流动量大的交通要地或要塞居住并从事贸易活动。

由此,自治城市逐渐在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商品交换活动活跃的市集附近出现。

在这种自治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的市民阶层逐渐占到城市人口的绝大部分,城市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并进而成为城市的主体。

通过和教会势力、封建领主势力的长期斗争,市民阶层逐渐获得了城市的管理权。

自治城市的出现,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一是自治城市多处于交通要道或商业水陆要冲,人员流动量大,商业活动发达。

人员流动量大,为各类人员包括大批学者的来往和聚集。

商业活动发达,既对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聚集了社会财富。

富裕的城市为大学的产生以及大批学者的游学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二自治城市由市民阶层管理。

管理好城市这个新兴的社会组织形态也亟需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一些城市管理人员。

另外,与教会势力、封建领主的斗争,自治城市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和复杂化,也对大学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要。

三是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向西扩张和对“十字军”东征带回的大量文化作品的集中翻译活动,带来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广泛传播,社会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大批自由的游历学者活动频繁,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文化和组织基础。

首先,经院哲学的发展为大学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院哲学是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试图通过理性思考和抽象推论证明上帝存在和基督教具有永恒合理性的学问。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政治格局的不断分解变化,代表各种不同阶层和不同离异的神职人员、哲学家对“圣经”的阐释和理解也出现了分歧,也对“教父哲学”和原始基督教基本教义产生了疑问,掀起了多次大规模的辩论活动。

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

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
等 。同时也要求大学通过传播新 的技术 和 先进 的知识 , 深刻 的影响 。对科 学技术 的重 视推 动 了近代 知识 教育 培养 国家所需要 的人 才来 促进 国家 的经 济 发展 。把 教 和科学教育 的发展 。斯 宾塞 以“ 完满 生活做 准备 ” 为标 育与个人 的发展和 国家 的发展结合起来 , 使教育成 为个 准 论 述 了科 学 知 识 是 最 有 用 的知 识 , 出 以科 学 为 主 的 提
时 期 。 在 一个 世 纪 的 时 间 里 , 方 社 会 发 展 的 两 条 主 要 西
线索是 民族主义和工业主义 , 沿着这两条线 索所开展 的 兴力 量 , 人 阶 级 跃 居 重 要 的地 位 )世 界 贸 易 总 额 的 增 工 、 政治 、 经济 、 科技 、 文化意识和教育领域 的变 革对近代 高 长 、 洲 海 外 投 资 增 加 、 市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物 质 的 发 欧 城
区 , 业 和 工 业 生 产 迅 速 发 展 , 兴 工业 不 断 兴 起 , 造 农 新 如 等 经 济 的 发 展 带 来 人 口的增 长 ( 中 中 产 阶 级 成 为 新 其


近代 大 学 建 立 和 发 展 的 基 础
从 1 世 纪初 到一战前是西方社会发生重 大变革 的 船 业 、 9 采矿业 、 石油 业 、 金属工 业 、 电力 工 业和化学 工 业
资产阶级大革命 , 民族 主义 的时代 ” 法 国革命 一起 , 物质生产 的增 长和扩 展 以及 科学 技术 的发展 在整 个近 “ 和
开始 了“ 传播 到地球 最 远 的角落” 在 1 。“ 9世 纪的最 后 代是一个持续 和 自发 的过程 。纯科 学 的研究 与应 用科 的三分之一时期 内, 政府第一次从事 于对 社会 的全 面管 学齐头并进 。如 电磁 学使电力工业得 以建立 ; 琴发现 伦 制” 在 以后的 3 , O年 中, 府 的权 力 和职 能有 了空前 未 x射线推进 了医疗 ; 政 内燃机 由于热力 学理论 的发展而产

大学历史与文化3之西方大学的历史

大学历史与文化3之西方大学的历史
Tsinghua University 20
现代大学
继承 借鉴 反思 批判 融合
Tsinghua University
21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 • • Feb 1876 $7 million , Johns Hopkins 的遗产 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设置本科专业的大学 with the stated goal of "The encouragement of research ... and the advancement of individual scholars, who by their excellence will advance the sciences they pursue • 美国的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模仿德国开始 • Applying the Humboldt model of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18
创建都柏林大学时的演讲
• 第一讲 导言 • 第二讲 神学——知识的一个分支 • 第三讲 神学对其他知识分支的关系 • 第四讲 其他知识分支对神学的关系 • 第五讲 作为自身目的的知识 • 第六讲 从与学习的关系看待知识 • 第七讲 从与职业技能的关系看待知识 • 第八讲 从与宗教的关系看待知识 • 第九讲 教会对知识的职责
---以美国大学为代表
继承 借鉴 反思 批判 融合
美国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 德国大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 大批美国青年去德国留学
– 19世纪美国留德学生9000人 – 英国留学德国也不少于9000人 – 到20世纪初, 德国有20所大学 – 每年招收学生15000
• 1870—1910年抄袭或者模仿德国大学

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及其启示-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及其启示-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及其启示-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大学是继承西方文化的机构,它保存、传播并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它像动物和植物一样向前不断进化,因此,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

(英)埃里克阿什比(EricAshby)大学自身拥有不可磨灭的特质、维护知识权威的使命、教书育人的传统、文化辐射的角色,以及不断发展的功能,这些都是其能够成为西方社会仅次于教堂等古老机构存在的原因。

本文通过梳理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探究大学希腊时期的发端,中世纪的雏形,16 至18 世纪的保守态度,直至19 到20 世纪中叶的科学精神与化回归,以及二战后西方大学的多元巨型模式,可以发现大学在每个时代的属性要素,特别是建成环境,都有其历史的延续性和嬗变的内在逻辑:大学建筑的组织模式从封闭的院落体系,到开放对称的轴线体系,再到兼收并蓄的混合体系的发展脉络,与大学教育从博雅教育、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普及教育转变的历程,与大学由教学一元功能到教学和科研统一的二元功能,再到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元甚至多元功能的转变是一致的。

1 缘起:教授者与学习者的社团大学(university)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含义为教授者与学习者的社团。

学院(academy)的概念则出自雅典,柏拉图于公元前387 年创办的哲学学校,位于希腊神话中阿卡得摩斯(Akademos)的圣地附近,被视为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图1)。

随着希腊化时代的开启,当时一些着名的早期高等教育机构都是中世纪大学的前身,如雅典大学和亚历山学。

最初,希腊高等教育源于诗人和哲学家对其门徒的授业解惑,是以书面文字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几乎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运作模式无不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即同侪之间、长幼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对话及讨论。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古老的哲学巨着都是以对话的体例来组织行文的恐怕没有什么体例能比一问一答的形式更忠实地再现这些经典对话的内容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多数经典的思想火花都是在那些先知圣贤之间面对面的交谈或论战过程中产生的,这也是中外古典绘画作品惯常采用的题材之一(图2)。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大学经济类必看经典!)1. 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一般公认,世界上现存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经济论》,英语单词“Economy”、“Economics”即源于此。

该书采用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讨论如何管理奴隶主家庭农场,堪称“古代微观经济学”.他还著有《雅典的收入》,论述如何增加雅典国家收入,堪称“古代宏观经济学”。

此外,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所著《理想国》,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和完善奴隶经济制度,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主张限制商业、高利贷和私有财产.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所著《政治论》主要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奴隶经济制度,《伦理学》分析商品等价交换现象,认为货币使不同的商品等价。

2.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640年,其间战乱、灾荒和瘟疫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黯然失色,人称黑暗的“中世纪”(Middle ages)。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Thomas Aquienas,1225或1226-1274)著有《神学大全》,根据上帝意志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认为上帝创造万物有高低之分,“下等人”应当受“上等人”统治。

同时,提出公平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商业理论和利息论,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了折衷和辩护,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

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国际贸易成为当时西欧主要经济增长点,催生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萌芽。

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促进商业发展,开展国际贸易,实行贸易管制。

第一次正面肯定商业和商品经济,堪称“革命性”突破.早期重商主义主张“货币差额论",即只出口不进口,主要代表作是1581年于英国匿名发表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大学经济类必看经典!)1. 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一般公认,世界上现存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经济论》,英语单词“Economy”、“Economics”即源于此。

该书采用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讨论如何管理奴隶主家庭农场,堪称“古代微观经济学”。

他还著有《雅典的收入》,论述如何增加雅典国家收入,堪称“古代宏观经济学”。

此外,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所著《理想国》,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和完善奴隶经济制度,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主张限制商业、高利贷和私有财产。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所著《政治论》主要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奴隶经济制度,《伦理学》分析商品等价交换现象,认为货币使不同的商品等价。

2.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640年,其间战乱、灾荒和瘟疫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黯然失色,人称黑暗的“中世纪”(Middle ages)。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Thomas Aquienas,1225或1226-1274)著有《神学大全》,根据上帝意志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认为上帝创造万物有高低之分,“下等人”应当受“上等人”统治。

同时,提出公平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商业理论和利息论,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了折衷和辩护,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

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国际贸易成为当时西欧主要经济增长点,催生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萌芽。

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促进商业发展,开展国际贸易,实行贸易管制。

第一次正面肯定商业和商品经济,堪称“革命性”突破。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货币差额论”,即只出口不进口,主要代表作是1581年于英国匿名发表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西方大学发展史

西方大学发展史

看《世界著名大学》的感想彭佳读史让人了解过去,反省自己, 对于历史进行反复思考,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如果有时间的话,就读读历史吧!看过了《世界著名大学》的部分内容,我心中很激动,很有感慨,很震撼,很希望在09年新的改变自己,重新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活。

同时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正确的审视自己所处的大学的环境。

在《世界著名大学》系列节目中提到了柏林洪堡大学这个孕育了33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见证了工业社会和资本社会历史的著名大学。

作为德意志现代文明的摇篮,他颠覆了传统大学的模式。

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研究相统一”,来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

它的历史灿烂而辉煌,是无数世界大师的精神家园。

黑格尔,爱因斯坦在这里书写永垂青史的华章。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留下青春的脚步。

这里还留下了蔡元培,周恩来为寻求民族出路而不懈探索的身影。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这所大学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校园中安静的看书、学习,没有浮躁和浅薄的风气。

我们从德国的乃至其他发达国家的学生中看到了他们未来发展的动力和希望。

我们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富强,要依靠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

我们也要达到像发达资本国家的97.3%的教育普及率,也要建立世界著名大学。

在我看来大学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校园中安静的看书、学习,没有浮躁和浅薄的风气。

大学要给同学提供一片净土,让他们心灵的那片净土满心欢喜的开出花来。

对同学们大学的学习生活横重要。

在提高学习氛围的同时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还有待增加。

从我们西方大学的发展史这个课程中,所看的《世界著名大学》系列节目中欧美大学发展的过程,思考我国现在高等教育的形势我觉得很不乐观。

虽然现在我国大学扩招,有更多的学生可以接受大学教育,但是仍然有一大批年轻人文化水平低,以及在骨子中的那种封建思想的残余和认识的不健全作祟。

整个社会的拜金、盲从、低俗以及浮躁充斥。

中国的现状让我这个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感到了危机和对持续性的茫然。

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及其启示

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及其启示

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及其启示近代以来,西方大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教会学院到后来的研究型大学、企业大学以及在线教育等新型大学形态,这些变化反映了西方大学对于不同时代需求的回应和创新。

本文将对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尝试从中汲取启示。

一、教会学院阶段:(11-12世纪)在中世纪早期,教会是最主要的文化权威,而教会学院成为了当时的高等教育机构。

教会学院除了传授宗教知识外,还向学生传递了古典学、医学、法学等知识。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课程多元、学科不分明,并以神学为中心。

学院主要是靠捐赠和教会的奖励生存着。

这一阶段的启示是教会学院以教育为己任,注重学术与道德的双重培养。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15-16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学院开始由教会转向政府控制,同时研究重心从神学转向人文主义。

研究范围包括语言、哲学、历史和文学领域。

奖学金和贵族家庭的资助为学院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资金来源。

这个阶段的启示是学院面向人文学科,强调自由思考、追求真理。

三、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学院的教育更加普及化,通识教育开始流行。

学院变为研究型大学,强调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

科学研究在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们的财政来源从以往的贵族或父母转移到了政府或奖学金。

这个阶段的启示是高校应该强调普及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四、现代大学时期:(19-20世纪)现代大学时期,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教学和研究成为大学的两大任务。

高校研究的中心主题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起到最大的作用。

为了能够请来更多的世界著名学者,大学开始引入了更多的资金,建立了更好的设施和工具,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此时期的启示是大学应该重视人才引进、创新技术和设施以及国际交流。

21世纪,企业大学和在线教育出现并发展迅速。

企业大学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学习课程和经验,从而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

西方大学人文教育的发展轨迹、特点及启示——基于公民培养的视角

西方大学人文教育的发展轨迹、特点及启示——基于公民培养的视角
并不包 括进 行 劳动 或 者 制作 产 品所 应 掌 握 的 知识 ,
( 一 )古 典人 文教 育 :自由 “ 公 民” 之培养 古 希腊 雅典 时期 的思 想家 和教育 家所 倡导 的博 雅 教育 ( 1 i b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 是 西 方 古 典 人 文 教 育 的源头 。博 雅教 育在 理论 和实 践 中均注 重培养 “ 好

公 民培 养 视 野 中 的西 方 大学
人 文 教 育 发 展 轨 迹
其 所说 的 “ 自由人 ” 的教育 目的 “ 是 以人 的理 性 的
自 由发 展 和 德 性 的 完 善 为 最 高 目标 的 教 育 ” , “ 自 由
人” 的教育 内容 以 “ 自由学科 ”为 主 ,“ 自由学科 ”
2 0 1 3年 5月 第 5 O卷 第 3 期
西北师大学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e s t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柏 拉 图认 为人 由 肉体 和灵 魂组 成 ,人 的灵魂 可 分 成 理性 、意 志和情 欲 三个部 分 ,与灵 魂相 应 的是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1 8
[ 基 金 项 目] 国家 民委 科 研 项 目 “ 多元 文 化 视 域 中 的 西部 地 区 民族 院校 人 文 教 育 研 究 ” ( 1 2 B F Z 0 1 1 ) [ 作 者 简 介 ]谭 月娥 ( 1 9 7 9 一) ,女 ,宁夏 灵 武 人 ,西 北 师 范大 学 博 士研 究 生 ,北 方 民族 大 学讲 师 ,从 事 教 育 基 本 原 理 研 究

大学职能演变与西方大学组织结构变革

大学职能演变与西方大学组织结构变革

收稿日期:2007-04-10作者简介:赵鹏(1982-),女,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刘莉莉(1969-),女,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大学职能演变与西方大学组织结构变革赵 鹏,刘莉莉(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062)摘要:单一性职能影响下的大学的组织结构是比较简单的,一般由1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随着科研职能从大学职能中独立出来,大学的组织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实行的是校—院—系(所)三级管理。

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出现后,大学的组织结构为了适应职能的拓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各个国家都产生了有自己特色的大学的层级结构。

关键词:大学职能;大学组织结构;演变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07)04-0098-03 中世纪至今,大学一方面要维持其大学自身的发展逻辑,另一方面又要为适应社会现实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改变。

大学组织结构也是伴随着大学职能由单一到多元的演变,在追逐理想和适应现实的不断冲突和协调中逐渐走向完善。

一、大学教学单一职能影响下的西方大学组织结构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其职能主要就是比较单一地保存和传递社会知识。

单一性职能的影响下,大学的组织结构也是比较简单的,一般由1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1]。

此时的大学主要是职业行会形式的教育机构,是一群学者一起探讨问题并将知识以讲授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其主要人员构成就是教师和学生,他们自发组成了“同乡会”和“教授会”。

“同乡会”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方的学生,为确保自己不受欺负而组成的团体,拥有较大的学校管理参与权以及自治权。

而教师的组合“教授会”相对稍晚些,也较规范些,它按照所教学科而形成,一般教授是要经过一定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学历才可以被教授会接纳,并授予教师执照。

探析西方大学发展历史教案

探析西方大学发展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

2. 分析西方大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

3. 比较东西方大学发展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西方大学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

2. 西方大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

教学难点:1. 比较东西方大学发展的异同。

2. 学生对西方大学发展历史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做好课堂讨论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西方大学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方大学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1. 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a. 诞生阶段(公元5世纪至12世纪):以基督教教育为基础,如巴黎圣母院。

b. 发展阶段(12世纪至16世纪):出现自治的大学,如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

c. 成熟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大学制度逐渐完善,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d. 现代化阶段(18世纪至今):大学教育日益普及,学科设置多样化。

2. 西方大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a. 基督教文化的传播。

b. 城市经济的发展。

c.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东西方大学发展的异同。

2.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东西方大学发展的异同。

五、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西方大学发展历史的短文。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大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方大学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作业的质量。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是否掌握了西方大学发展的关键信息。

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摘要:欧洲中世纪中晚期,现代意义上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在其自身特征与欧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结合的条件下应运而生。

欧洲中世纪大学在繁荣发展的几个世纪里,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它的成立不仅促进了欧洲乃至世界不同类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其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更是欧洲文化发展壮大的强大理论来源,并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思想和知识的基础。

本文就将探讨欧洲中世纪大学在欧洲文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欧洲中世纪大学欧洲文化重要作用欧洲中世纪中期,封建制度在欧洲最终确立并成熟,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生产方式表现出对于奴隶制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从8世纪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就开始逐步回升,至十四世纪达到顶峰。

在这段时期里,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崛起,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贸易范围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大”[1],然而,看似喜人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丞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不外乎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人员的匮乏以及规范经济社会秩序的法律法规的缺失。

因而,此时的欧洲急需成立一批能够专门培养精通管理和法律的人才的机构,中世纪大学的成立迫在眉睫。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市民阶层开始崛起,从而冲击了欧洲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出现了数股政治力量相抗衡的局面。

这一局面反映在文化领域便是各种哲学流派的兴起,十字军东征更是将拜占庭文化传遍欧洲,使得西方人领略到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化,无形中开创了欧洲崇尚文化的风气,“各国君主则纷纷以创办大学为荣,大学的兴起迎来一片繁荣景象”[2]。

大学的兴办对于整个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中世纪大学成为欧洲文化沟通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当西欧处于文化的黑暗时期时,却正是阿拉伯世界以灿烂辉煌的文化显世之时公元7、8 世纪兴起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古代东方诸多民族、宗教融合的结果,它产生初期就表现出勤于学习、尊重知识的特点。

在西欧学术复兴的过程中,阿拉伯世界一场伟大的百年翻译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作者:————————————————————————————————日期: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关于大学,每一个教育家都有着自己的理想!第一部分西方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大学的起源与大学理念的萌发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产生于中世纪。

最早产生的大学是意大利的莎拉尔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它们有“母大学”之称。

后来的大学大多以他们为样板建立起来的。

●中世纪大学的意涵1.探究普遍学问的场所2.大学:教师和学生的社团●中世纪大学的人才培养以专业教育为目的,培养教师、牧师、律师、医生等专业,这时期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学者个人行为。

第二节洪堡的大学理念与研究型大学的发端(18世纪末―19世纪初)●背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虽德国虽然商处于分裂状态,但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传统的大学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工业大学和专门学校逐渐发展起来,并对传统大学产生了影响。

德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和政治家洪堡,一方面奋起捍卫传统的大学理念,一方面把科学研究引入大学,导致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他创办的柏林大学的成功,不但使洪堡成为承载德国大学发展史的人物,成为整个世界大学理念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大学理念以及他为实现这种理念而设计的办学原则,对后世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是什么首先,大学是一个学者的社团其次,大学是一个高等学术机构再次,大学是受国家保护但又享有完全自主地位的学术机构●大学的职能以及人才培养在大学的地位洪堡对大学的单一教学(人才培养)职能提出异议,认为大学具有科学探索与人才培养的双重职能。

●大学应培养怎样的人才洪堡认为大学应培养有理智、有修养的完人●大学如何培养人才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2.大学应注重普遍教育3.自我教育是培养完人的重要途径4.大学要为培养完人提供适宜的环境第三节纽曼对传统大学理念的捍卫(19世纪)●背景事件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功利主义哲学在英国兴起,并对大学理念产生了冲击。

从哲学角度看西方大学精神发展轨迹

从哲学角度看西方大学精神发展轨迹

要 】 国外大学精神的哲 学基础与历 史依据 的演变,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 在十九世纪 中期 以前 , 大学精神主要 以认识论 的哲学
思想为基础 , 大学的职责是 培养牧 师、 律师和 医师 ; 十九世 纪中期 以后 , 学研究成 为德 国、 科 美国大学的主要 功 能, 为社会 、 家服 务的功 能越 国
【 关键词 】 大学精神 ; 识论 ; 认 政治论 ; 哲学基础 布鲁贝克 的《 星 高 教育哲学》 是西方第一部 以高等教育 哲学为论点 用目的只在于 训练社会 的 良好成 员” 大 学训练 是达 到一种 伟大而 , 它 提 的专著 , 他在综合西方 高等教 育哲学 各流派观点的基 础上 , 高等教育 又 平凡 的目的的伟大而又平凡的手段 , 旨在 提高社会 的思想格调 , 从 的实际问题出发 , 以高深 学问 的选择 、 传递 、 批判 和创新 作 为构建 其哲 高公众 的智力修养 , 纯洁国 民的情趣 , 为大众 的热 情提供 真正 的原则 , 扩展 时代的思 想内容 并使这 种思 想处 学体 系的逻辑起点 , 他认为 , 大 学确 定 它的地 位的 主要途 径有 两种 , 为大众 的志向提供确 定的 目标 , “ 推 即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 , 哲学主要是 以认识论 为基础 , 于 清醒 的状态 。 进政 治 权 力的 运 用以 及个 人 生活 之 间 的交 往文 雅 一种 化。 ”纽曼 的大学理念反映了“ 英国大学传统的精髓 以及“ 他所 处时代 另—种哲学则是以政治论为基 础。 认识论 强调大 学以 闲逸的好 奇 精神探索高深的学问和忠 实客观 的追求 知识为 目的 , 学必须 按 自身 牛津大学 的教学 情况 ” 大 。他还说 ,一 方面大 学 的目的是 理智的而不 是 另一 规律发展 , 认为人们力求 了解他们生存 的世 界 , 就像为 满足好奇去 做一 道德 的 , 方面 大 学是 以传 播 和扩 展 知识 而不 是以 知 识进 展为 目 件好奇 的事情一样 , 是不 受价值 影响 、 受外界 干扰 的 , 不 尤其 不能 为政 的。 一所大学的作用是把智力文化交给它 的学生 , ~ ……大学 教有才智 去追求 真理和掌握 真理。 而 剑桥 大 治和商业性质的 目的去生严文凭和知识 。而政 治论认 为人们探索 深奥 的人在所有 的问题上很 好的思 考 , 的知识并不只是出于对知 识的好 奇和知 识本身 , 且它 还对 国家有 着 学则以 而 思想和表达的自由 , 避免歧视 为自己 的核心价值观 , 映了思 反 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高等教育史上 , 这两种哲学观在 高等教育发展 的历 想 、 学术自由 的教育精神 。 程中 , 或者二者交替起作用 , 或者二 者并存 、 冲突 、 融合 ; 即便 是在 同一 德国大学要 以洪堡 于 12 86年创 办 的柏林大 学 为典 范。洪堡认 为 时期的不同国家里 , 同一国家的不同大学里 , 至是在 同一 所大学的不 大学应相对独立和享有 学术 自由 , 甚 摆脱 国家政 治和经 济 的干 扰。国 家 同院系里 , 这两种哲学观的体现也存在不同程 度的差异 , 这使得西方大 应为大学的自由与宁静创造保 障条件 , 任其发 展 , 而不 是让大学 直接服 从于国家种种眼前的需 要。他提 出大学不 仅是 教育机 构 , 时也应该 同 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 国外大学精神的哲学基础与 历史依 据的演 变 , 致可 划分 为三 阶 是研究中心 , 大 大学的教学与 研究 具有统一 性。他首 次提 出三 条办学原 段: 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前 , 大学 精神主 要以认识 论 的哲学 思想 为基础 , 则 , 并使之成为大 学精神 的核心 内容 : 第一 , 独立 、 自由 、 合作相 统一 的 大学的职责是培养牧 师、 律师和 医师 ; 九世 纪中期 以后 , 十 科学研 究成 原 则; 第二 , 教学与研究 相统一 “ 的原则 ; 第三 , 科学统一 的原则 。他把 为德国、 国大学 的主要 功能 , 社会 、 美 为 国家服务 的功 能越来 越被 人们 自己的高等教育思想融 入到 柏林大 学 的具体 做法 中 , 立 了 学 自 确 大 所重视 , 教育开始 以政 治论 的哲学作 为合法存在 的依据 , 治论甚 治 高等 政 、 教授治校 学术 自由 和 、 教学 与科 学研究 相统一 的大 学精 至逐渐超越了认识论 ; 到了二 十世纪中叶以后 , 而 特别 是知识经 济迅猛 神 , 使柏林大 学在 全世界产 生了广泛而深远的 影响 , 使大学 由过去单纯 发展 的今天 , 这两种教育 哲学观 开始共 同发挥作 用 , 者交 替发展 , 二 有 的教学职能转 向教学 ( 培养人才 ) 和科学研究 ( 发展科学) 两大职能。 冲突有融合 , 正在深刻影 响着当代大 学 社会 功能 的发挥 与精 神个性 的 而在美 国 , 13 年创建 的哈 佛学院 在一 个半世 纪里 , 于 66 一直是 以

西方大学历史

西方大学历史

大学发展史一、中世纪大学在现代历史学的视野中,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已经不再是西方历史上一场可怕的梦魇,相反,它是一个富有独创性的文化时代。

大学的孕育诞生,便是最能体现中世纪独创的遗产之一。

虽然有人认为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以及中国的先秦时期,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基本上都直接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现代大学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和制度原则都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这些结构与制度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完善,在人类文明传承、延续与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中世纪后期对其后欧洲的发展影响深远,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西方许多的制度框架都开始形成。

1、中世纪早期教育制度的影响加洛林王朝的改革:查理曼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阿尔昆颁布兴建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敕令。

2、知识与学术的复兴翻译运动:开发阿拉伯文献和希腊文献的努力13世纪上半叶开始,翻译变成了一种主要的学术活动,其地理中心在西班牙。

学术的复兴:经院哲学、大师的讲学(阿贝拉尔)。

知识分子的出现3、城市与行会的影响经济的复苏和城市的兴起:教育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行会组织:在中世纪的城市里,外来的学者们没有城市的公民权,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就需要一定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

在当时的自治城市中,除了宗教组织之外,行会组织是市民阶级中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

行会(guild) 是中世纪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能互相帮助而结成的个人之间的自由联盟,这种联合,对内可以管理和监督自己的成员,对外可以保护组织的利益不受侵害。

行会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师傅(master)、帮工(journeyman)和徒弟(apprentice)三个权力和义务各不相同的等级。

师傅是行会的正式成员,师傅和徒弟之间订立了某种契约作为行会内部组织的章程。

徒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只有获得了师傅称号才能真正成为行会的一员,才可以独立从业。

大学发展史(二)

大学发展史(二)

二、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变革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西欧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生活中的一种进步现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生活,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并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动做了一定的准备。

然而,中世纪后期(11-14世纪),西欧的大学多数控制,大学日趋保守,几乎拒绝一切新知识,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14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在人文主义的冲击下,西欧各国的大学先后相应的变革。

其中,最明显的是中世纪大学占垄断地位的经院主义课程受到了冲击,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新课程在大学课程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一)意大利、北欧国家大学的变革1、意大利大学的变革文艺复兴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因而意大利的大学也就最先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的影响。

波隆那大学、比萨大学、佛罗伦萨大学等最初仅设有民法、宗教学专业,受人文主义影响,此后逐渐增加了修辞学、哲学和天文学专业。

佛萨大学在1373年还开设了但丁作品讲座,以后这一讲座又兼授语言学和修尽管如此,人文主义对佛罗伦萨大学的影响极小。

意大利的大学始终没有成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新文化的中心。

因为当时的大学主要是一种培养专门人培训机构。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的神职人员、医生、政府官员和律师不是研究古典文学、历史、诗歌和艺术。

那些最具特色的人文主义研究都是地大学之外的学园发展起来的。

2、北欧国家大学的变革北欧一些国家的大学情况也与意大利类似,大学的科目以形而上学、神法学和医学这些传统的科目为特色,文科课程被视为预科性质或附带性质,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的学说才真正开始影响大学。

(1)法兰西大学在法兰西,人文主义长期遭到经院主义的顽固堡垒——巴黎大学的敌视。

15世纪最后一二十年之前,巴黎的学者们一直轻视意大利的严重影响,不屑在他们的课程表中做任何重大的改变。

不错,在1450年以后,艺术系(文学院)已经聘请少数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去充当希腊语教师;有些人文主义的教科书已经代替了中世纪的拉丁文法;巴黎的出版社从1470年开办起就刊印了一些人文主义方面的书籍。

大学与近代西方职业阶层的兴起

大学与近代西方职业阶层的兴起

大学与近代西方职业阶层的兴起——以医学和法律为视角孙益内容提要:近代西方医学和法律两种职业阶层的形成与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学的出现使得欧洲的医学和法律知识的发展与传承有了相对稳定的组织和制度上的载体,医学和法律知识在大学中得以组织化和系统化,成为专门的学科,医学和法律人才的培养也得以规范和普及,近代意义上的医学与法律职业阶层得以产生。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西方大学组织与制度在中世纪起源的同时,也履行着促使知识专业化、塑造近代专业人员形象的功能。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医学/法律/职业在今天的西方社会,医生和律师是被人们普遍认为具有高深的知识技能体系、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和培训、有规范的专业组织、强调专业标准和职业伦理的两种职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

作为历史悠久的职业,医生与律师今天的职业形象与社会地位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其职业形象与社会地位又是怎样获得的?过去的研究更多强调的是职业自身的发展[1],而忽视了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实际上,近代西方医学和法律两种职业阶层的形成与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世纪大学不但是近代大学的直接渊源,而且也为欧洲的法律与医学知识的传承和创造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组织和制度上的载体,从而为西方社会培养了大批医学和法律人才,为近代西方职业阶层的兴起和专业形象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在近代西方文明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一、中世纪知识的复兴和大学的兴起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虽然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让欧洲古典时代繁荣的知识活动暂时停滞,但这一状况并未持续贯穿整个中世纪。

欧洲社会在经历了数个世纪的黑暗之后,随着十字军东征打破了社会的封闭,加强了与东方阿拉伯世界的联系,阿拉伯人的科学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文献被带到欧洲,这些科学和文献在翻译家的努力下重新进入欧洲人的文化视野,唤醒了西方世界的求知热情。

[2]随着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的逐步复苏,具有经济职能的自治城市在欧洲西部和南部出现,基于商业活动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新兴城市对各种职业和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不但需要更多能书会写的文职人员,也需要能够解决法律纠纷的律师、医治病患的医生和传教布道的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发展史一、中世纪大学在现代历史学的视野中,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已经不再是西方历史上一场可怕的梦魇,相反,它是一个富有独创性的文化时代。

大学的孕育诞生,便是最能体现中世纪独创的遗产之一。

虽然有人认为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以及中国的先秦时期,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基本上都直接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现代大学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和制度原则都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这些结构与制度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完善,在人类文明传承、延续与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中世纪后期对其后欧洲的发展影响深远,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西方许多的制度框架都开始形成。

1、中世纪早期教育制度的影响加洛林王朝的改革:查理曼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阿尔昆颁布兴建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敕令。

2、知识与学术的复兴翻译运动:开发阿拉伯文献和希腊文献的努力13世纪上半叶开始,翻译变成了一种主要的学术活动,其地理中心在西班牙。

学术的复兴:经院哲学、大师的讲学(阿贝拉尔)。

知识分子的出现3、城市与行会的影响经济的复苏和城市的兴起:教育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行会组织:在中世纪的城市里,外来的学者们没有城市的公民权,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就需要一定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

在当时的自治城市中,除了宗教组织之外,行会组织是市民阶级中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

行会(guild) 是中世纪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能互相帮助而结成的个人之间的自由联盟,这种联合,对内可以管理和监督自己的成员,对外可以保护组织的利益不受侵害。

行会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师傅(master)、帮工(journeyman)和徒弟(apprentice)三个权力和义务各不相同的等级。

师傅是行会的正式成员,师傅和徒弟之间订立了某种契约作为行会内部组织的章程。

徒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只有获得了师傅称号才能真正成为行会的一员,才可以独立从业。

在中世纪强大的教会势力和封建势力控制下,行会是最能保持一定自主权的组织形式,学者们看到了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也开始模仿工商业行会组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行会。

(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阶段和地理趋势有关最早大学的争议:萨莱诺大学、波伦亚大学、巴黎大学?自然形成:波伦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蜂群式衍生:剑桥大学、帕多瓦大学、维切利大学权威创办:那不勒斯大学、图卢兹大学、罗马教廷大学1198——1300年:18所大学的出现,16所比较活跃1300——1378年:19所大学的建立1378——1500年:以“大分裂”为分水岭大学大量出现到1500年63(或者66所)。

16世纪新的大学仍然在建立。

地理趋势:意大利南部——西南欧——中欧以及东欧3)中世纪大学的类型及特点教师型:巴黎大学教师行会以教师为主体管理大学学院:四个学院都有学院是巴黎大学的基本单位,是最重要的管理机构同乡会:教师和学生的组织学生型:波伦亚大学学生行会以学生为主体管理大学同乡会:山南联盟、山北联盟教师由学生雇佣、同乡会的学生选举自己的校长,代表大学拥有司法权混和型:蒙彼利埃大学、布拉格大学德国早期的大学都仿照的是巴黎大学,建立了四个学院,但是法学院的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这一点上,受到了波伦亚大学的影响。

(四)大学与外部的关系“大学是一个独特的既分裂又分权的社会的偶然产物”——哈罗德·珀金西方中世纪,可以说是一个无序的社会,教会的权威开始削弱,世俗皇权的力量开始壮大,民间社会由于城市的兴起而开始发育。

中世纪大学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权力分崩离析的无序型社会。

大学在权力斗争的罅隙中争取到越来越多的权力,并且逐渐成为一个自治的机构。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欧洲强大的中央政权不复存在,中世纪的西方再也没有一个中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权利,欧洲成为一个四分五裂、高度分权的文明之地。

“在它的政治意识和理智意识的中心是基于教皇吉莱西的双剑说的二元论,即世俗的与宗教的,帝国的与教皇的,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主教管区,两者双方都声称是古代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者。

” 这种二元论把中世纪社会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势力:一边是以教皇为主导的教会势力,包括大主教、主持和教区的牧师;另一边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世俗势力,包括国王、贵族和庄园主。

两种势力均有各自适用的法律形式,世俗法和教会法,相应地也有处理法律事务的两类法庭。

因此,两种势力之间的财力和权力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是从11世纪开始,各世俗国家正随着商业的复苏和城市的兴起逐步形成并且力量强大,而此时教会也不肯放松甚至要加强对西方世界的统治,教权与皇权在中世纪社会的政治舞台上展开了激烈的、此消彼长的斗争。

中世纪后期独特的政治形势为大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大学与教会1215年,教皇亚历山大四世(AlexanderⅣ)在发布的通谕《好像树木的生命》(Quasi Lignum Vitea)中也声称,“巴黎各学校的科学在教会中,好像生命树在地上乐园那样,是灵魂之殿堂中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正是在巴黎,因原罪而残废、因无知而盲瞎的人类,才通过神圣科学发出的真正光明的知识,恢复了自己的视力和美貌。

” 教皇对大学情有独钟,因为大学能为他们传播教义,能使他们的教义在诸多宗教团体中巩固地位,同时在与不断扩大的异端邪说的斗争中取胜。

这样不但加强了罗马教皇的中心权利,也能防止世俗权利和地方封建势力的扩大。

另外,他们也希望能从大学中招收到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新成员作为接班人。

教皇西勒丁二世(CelestineⅡ)和西勒丁三世(Celestine Ⅲ)以及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Ⅲ)都曾是阿贝拉得(Abelard)的学生。

纵观整个中世纪,大学的体系是荫庇在教会之下的。

从12世纪40年代开始,在巴黎学习过的人在教会法庭、天主教会学舍以及教廷都表现卓越。

由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任命的红衣主教中有六分之一的人、由格列高利九世(1227-1241)任命的有二分之一的人,都在巴黎学习过或者是教过书。

大学与王室腓特烈大帝在有关学习自由的法律中提到,正是通过知识,世界才得以启蒙,生命才会服从于上帝。

这一陈述精确地表明了最高世俗权威的观点:学术既能丰富知识,也能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大学与城市大学在城市里诞生的早期,并没有引起市政官员们多大的注意。

为了求知,师生们到处活动,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

当师生们的数量越来越大时,城市开始为这种难以控制的国际人口大伤脑筋,所以在大学诞生的早期阶段,对大学基本上持有的是一种排斥的态度。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当局发现大学的罢课和迁离不仅使他们的城市丧失了科学中心的声誉,而且也失去了由大学团体的活动而带来的一笔数目可观的收入。

同时,大学还是为城市和教会培训顾问和官员的教育场所。

(五)大学特权的获得:居住权;司法自治权;罢课权和迁徙权;颁发教学许可证;免税、免役权;其他特权以及特权涉及的范围;特权的衰落大学是西欧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中世纪的西欧,大学享有多种特权。

这些特权包括居住自由、生活和教学秩序不受干扰、司法自治、罢课和迁徙、免税免役、自主颁发教学许可证,等等。

这些特权,一方面是大学及其师生为了维护自身权利同教会、国王和城市进行斗争获得的;另一方面,也是大学巧妙地利用国王和教会的矛盾而获得的。

除了“斗争”和“利用”之外,大学独特的社会地位,如大学师生的僧侣身份、大学为包括教皇在内的高级僧侣提供教育机会、大学教育成为城市和商业需求依赖的对象、优待大学是尊重知识的传统的一部分,等等,所有这些因素,自然而然地都对大学获得特权起了重要作用。

这些特权不但保护了大学的自由,促进了大学的普遍兴起,也扩大了知识的传播,为近代欧洲大学的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中世纪大学特权的研究,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力量与大学发展之间的互动和问题,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六)大学的内部组织与管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神学院学院有自己的负责人,通常称为院长(decanus)。

还有一个财务主管(receptor),执礼杖者,一个共同的印章以及章程。

院长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巴黎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

院长是教师中的一分子,从教师中选举出来的,负责学院的日常管理、教学、辩论和考试等工作。

同乡会在很多大学中,同乡会是一个重要的特色,同乡会主要是学生创建的团体,也有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创建的。

巴黎大学有四个同乡会,即法兰西同乡会、皮卡底同乡会、诺曼底同乡会和英格兰同乡会(英格兰同乡会包括来自中欧和北欧的学生)。

在波伦亚和帕多瓦等等这些学生大学中,大学一般都被划分为两个联盟(山南联盟和山北联盟),联盟本身又按照更小的地理区域被分成同乡会。

学舍在法国、英格兰和德国,学舍所创制的教育模式对现代欧洲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演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舍(collegium,又译做学寮、学院)最初是为贫穷学生提供的住所。

后来变成了一个自治或者半自治的学术团体,他们在捐赠的房子里学习和生活。

巴黎大学一开始就有学舍,最早的学舍是1180年为18名贫穷学生建成的十八人(Collège des Dix-huit)学舍。

1186年,圣托马斯(College of St Thomas)学舍建立。

1257年左右索邦的罗伯特(Robert of Sorbon)建立了索邦(La Sorbonne)学舍。

14世纪末期,巴黎大学拥有大约70个学舍。

英国牛津,默顿学舍(Merton College),建于1264年。

剑桥的第一所学舍,彼德豪斯(Peterhouse)学舍建立于1284年,是以默顿学舍为原型。

在南部欧洲,学舍的重要性没有欧洲中西部那么显著。

欧洲南部的学舍一直都没有获得任何组织和教育上的意义。

原因在于,意大利的学生往往和市民有着密切联系,他们和市民一块住宿,享受同样的住宿条件和政治权利。

波伦亚最古老的学舍起初就由创立者授意只向少部分贫穷的学生提供住宿、饮食和经济援助,不提供教学。

(七)大学的入学、课程和教学1.大学的入学仪式生活在中世纪的年轻人到了14岁左右的年龄时,就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了。

新生入学要经历一个入学仪式,且起初是在大学生中间流行的非正式的“清扫”典礼,意思是去掉年轻人粗俗的习气和野蛮的兽性。

大学中先入学的老生们不但在钱财方面要敲榨刚入学的新生,而且还取笑他们是邪恶、肮脏的怪物,认为他们身上有类似牲口的怪味、迷惘的目光,长长的耳朵,使人想起野猪的獠牙。

因此,他们在入学之前首先得受到体罚和洗礼,清除这些东西。

新生被装扮成长着鸟嘴、牛角和爪子的怪物,开始一个滑稽摹仿的忏悔仪式,招认他有那些古怪的坏习惯,人们就去掉他们想象中的双角和肉瘤,给他洗澡,锉掉他的门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