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001]

合集下载

突发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突发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

第三条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四)科学决策,依法处置。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一)制定本行政区域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二)组织开展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三)组织开展突发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四)组织开展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五)组织开展突发卫生事件信息收集、分析和报告;(六)组织开展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第三章应急预案第七条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预案名称、适用范围和编制依据;(二)突发卫生事件的定义、分类和分级;(三)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四)应急响应流程;(五)应急处置措施;(六)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七)信息报告和发布;(八)应急演练和培训。

第八条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其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章应急响应第九条突发卫生事件发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条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二)确定应急响应级别;(三)组织开展现场处置;(四)实施医疗救治;(五)做好物资保障;(六)开展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通过预防为主、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原则,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2)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事件发生的风险。

(3)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3)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各部门、各层级之间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

(3)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应急物资、设备、设施及时到位,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2、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演练等。

3、成立专家咨询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建立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明确职责,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迅速投入应急处置工作。

5、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透明。

6、加强与上级部门、周边地区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合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方面的监管。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总则为加强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医院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培训、宣传、演练、评估、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综合协调、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二、应急预案的分类和内容医院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包括医院的基本情况、组织机构、职责分工、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后期处置等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特定类型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的预案,包括现场组织、现场处置、现场保障等内容。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审批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医院主要负责人审批。

四、应急预案的发布和备案应急预案经审批后,医院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发布和备案。

发布应急预案时,应采取适当的方式,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

备案应按照相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送相关部门。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和宣传医院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应急预案的培训应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发布、备案、培训、宣传、演练、评估、修订等内容。

医院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宣传,提高全体人员的应急意识。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

第三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依法管理、科学应对、分级负责、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原则。

第四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应当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预防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恢复重建体系、保障体系、培训演练体系、评估考核体系等。

第二章组织体系第五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按照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个级别。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的组织实施主体。

第六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设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工作。

第七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设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统一指挥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三章预防预警体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工作。

第九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置机制。

第四章应急处置体系第十一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响应流程,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指的是突发的、不可预见的、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稳定等严重后果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预案的编制:制定组织编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明确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编制依据等。

2. 预案的审批和批准:规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审批和批准程序,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3. 预案的修订和更新:规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程序,明确修订时机和责任单位。

4. 预案的责任和义务:明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责任单位、责任部门以及责任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5. 预案的组织实施:明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程序和要求,包括应急指挥机构的组建和职责分工、资源调配、通信联络等。

6. 预案的演练和评估:要求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定期的演练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7. 预案的宣传和培训:规定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宣传和培训的方式和要求,提高应急预案的知晓度和操作水平。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实施可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应急响应效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它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在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都应予以重视和执行。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为了针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相关管理规范。

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不可预见的、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预案的编制:规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要求和标准,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2. 预案的审批和批准:规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审批和批准程序,明确相关部门和领导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预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预案的修订和更新:确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机制,明确修订的时机、程序和范围,保证预案能够及时适应新情况和新需求。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法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医院内部人员、患者和设施的安全,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医院的应急处理本领和应急响应水平,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及级别划分第一节突发事件分类1.一般突发事件:指影响医院内部一部分科室或楼层的突发事件,如火警、漏水、停电等。

2.重点突发事件:指对医院整体运营产生重点影响的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恐怖攻击等。

第二节突发事件级别划分1.一般突发事件:一级、二级、三级。

2.重点突发事件: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订立与演练第一节应急预案的订立1.医院应当依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订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应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流程、工作责任人和职责分工、资源调配和协调机制等内容。

3.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应急预案的演练1.医院应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2.演练应包含模拟突发事件的发生、应急响应的过程和各个责任人的应急处理情况评估。

3.演练成绩应及时总结,进行演练效果评估,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四章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第一节应急响应的启动1.应急响应由医院的应急管理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启动,确保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应急响应启动时,应立刻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依照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理。

第二节应急响应的流程1.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刻报告上级领导和应急管理负责人,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应急响应程序包含事件评估、警戒、组织调度、信息发布等环节,要求各部门和人员乐观参加,协调搭配。

3.应急响应期间,应依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理和资源调配,并及时通报和汇报事件的进展情况。

第三节应急响应的结束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理,安全形势稳定,应急响应工作进入收尾阶段。

2.应急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提出改进看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总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的审批•应急预案的备案•应急预案的实施目录contents •应急预案的修订•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的总结评估•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目录01总则通过制定应急预案,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

目的和依据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

完善应急机制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最大程度地保障公共安全。

保障公共安全企事业单位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

各级政府适用于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

社会组织适用于社会组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适用范围工作原则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预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动态管理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着眼于实际应用和操作,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不断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02应急预案的编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负责组织编制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编制主体02 01负责组织编制本级人民政府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编制应急预案;预案编制应急预案应当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核审批,以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审核审批编制程序编制内容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专家组等;基本情况包括突发事件类型、发生地点、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运行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资源调配、信息报告、处置措施等;监督管理明确应急预案的演练、修订和监督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一)分类制定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程度及应对措施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类和公共卫生类等,每类突发事件都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预案编制1.明确责任主体每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应明确责任主体,包括领导协调机构、处置指挥部、工作组和各责任单位等。

2.明确工作内容每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应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预警发布、救援力量的组织和调度、伤员救治、群众疏散、会议和新闻发布等方面。

3.明确指挥系统每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应明确指挥系统,包括领导指挥、部门协调和信息通讯等。

4.明确资源调配每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应明确资源调配,包括应急物资、救援力量、医疗资源和通信设备等。

5.明确预案执行每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应明确预案执行,包括灾情评估、应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处置结果的监测和评估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一)预案演练1.组织演练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果。

2.演练内容(二)应急培训1.组织培训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包括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培训等。

2.培训内容(三)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供应。

2.人员保障建立应急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加强人力资源储备和培训。

3.通信保障加强应急通信设备的建设和维护,确保通信畅通。

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动态调整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评估与改进每个突发事件结束后,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与改进,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订与完善应急预案。

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监督与考核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各单位和个人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工作。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卫生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卫生应急预案,是指为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卫生应急预案管理遵循依法科学、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卫生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

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卫生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

第五条卫生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紧密结合卫生应急工作实际,合理确定预案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查、备案、发布、培训、演练、宣传、评估、修订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其他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制订的卫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七条卫生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预案。

第八条专项卫生应急预案是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针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卫生计生等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

专项卫生应急预案可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牵头拟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第九条部门卫生应急预案是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专项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部门卫生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核生化和辐射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灾后卫生防疫等预案。

医院突发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医院突发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一、总则为保障医院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医院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医院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

3. 各科室、部门设立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应急响应1. 预警与监测(1)医院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2)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提前发布预警信息,采取预防措施。

2. 应急响应(1)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应迅速组织救援。

(2)应急指挥部应按照突发事件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应急处置(1)医院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各科室、部门的职责。

(2)应急小组应迅速开展现场救援,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3)医院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1)医院应加强对应急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应急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2. 物资保障(1)医院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

(2)应急物资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3. 信息保障(1)医院应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

(2)医院应加强与其他部门、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六、应急总结与评估1. 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总结评估,分析事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 根据总结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卫计部门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卫计部门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和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第五条卫计部门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其主要职责包括:(一)组织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二)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三)组织应急演练;(四)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五)监督检查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应急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工作方案;(二)收集、分析、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三)组织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四)组织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五)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宣传教育。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第七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三)应急响应程序;(四)应急资源与物资;(五)信息报告与发布;(六)应急结束条件及善后处理。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二)实用性:应急预案应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三)规范性:应急预案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四)动态性: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应急预案的审批程序:(一)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预案;(二)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报上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三)上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予以批准。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001]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001]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卫生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卫生应急预案,是指为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卫生应急预案管理遵循依法科学、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卫生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

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卫生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

第五条卫生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紧密结合卫生应急工作实际,合理确定预案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查、备案、发布、培训、演练、宣传、评估、修订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其他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制订的卫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七条卫生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预案。

第八条专项卫生应急预案是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针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卫生计生等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

专项卫生应急预案可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牵头拟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第九条部门卫生应急预案是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专项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部门卫生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核生化和辐射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灾后卫生防疫等预案。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为建立健全本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规范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工作,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公共安全保障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市/区/县卫生应急相关预案的编制、审批、发布、备案、修订、宣教培训和演练等相关管理工作。

本办法所称卫生应急预案,是指为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所属医疗卫生单位预先制定的方案。

二、基本原则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应当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面协调的思想,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管理、科学处置”的基本原则,密切结合实际,充分预估和预设,科学合理规范,为应急行动提供基本依据,为应急训练提供基本指导。

三、预案体系与职责分工*市/区/县卫生应急预案包括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单位预案和重大活动保障预案四大类。

专项预案是指*市/区/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市/区/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由*市/区/县人民政府发布。

部门预案是指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区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用以规范本区卫生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单位预案是指各医疗卫生单位为规范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重大活动保障预案是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时制订的应急预案。

区卫生和计划生委员会负责组织职能范围内“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起草、修订、宣传、培训、演练和实施等工作,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相关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日常管理工作由制定单位负责。

四、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评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程度 ,为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为决 策提供支持。
风险评估的结果与应用
制定应对策略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
资源分配
根据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预警与监测
对高风险事件进行预警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应对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的制定流程
资源调查
调查现有资源状况,了解可调 用的应急力量和物资。
预案审查
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查 ,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风险评估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 险评估,确定重点防范对象。
方案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和资源调查结果 ,制定应急预案。
预案发布与实施
发布应急预案,对应急人员进 行培训和演练。
总结词: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市场秩序
01
02
详细描述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定事件性质和 影响范围。
03
04
追溯问题食品来源,控制问题食品的流通 。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 生。
05
06
及时公开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案例三:某地核事故的应急响应
总结词:降低核事故风险 ,保障公众安全
启动核事故应急预案,组 织专业人员进行处置。
02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
预防为主
预案应注重预防,通过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来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全面性
预案应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 相应的应对措施。
科学性
预案的制定应基于科学原理,结合实际情况 ,确保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3篇)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3篇)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3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范文篇1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应急管理的各项政策及方针也逐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办法》中部分内容条款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原《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具体原因如下:(一)国务院及安全监管总局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出更具体的要求需要进行落实。

如国发23号文件要求,企业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

国发40号文件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动态修订完善。

落实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预案报备制度,加强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

这些文件的要求和具体的落实需要在《管理办法》中体现出来。

(二)原《管理办法》在近年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原《管理办法》中关于预案编制要求不符合当前对生产经营单位预案提出的要“简明扼要、管用有效”的原则,有些内容可以删除或调整,总体需要进一步简化。

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预案编制前的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工作,在预案发布前增加桌面演练环节。

其次,原《管理办法》中提出的应急预案评审和备案的内容也过于原则,在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很好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对两部分内容进一步梳理和细化相关规定。

同时,在应急预案实施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也亟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再次,原《管理办法》中的罚则部分内容过于单一,只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备案的进行处罚,不利于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监督检查,需要细化罚则内容,强化监督检查方面的要求。

(三)新标准、新规范的制定和发布也要求对原《管理办法》进行更新和完善。

如近几年陆续发布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20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等标准、规范,有许多的新的内容和要求需要充实到《管理办法》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医院内外的安全与健康,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管理要求,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员工,包含医务人员、行政人员、保洁人员等,涵盖医院内外的各项工作和活动。

第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责任,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和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四条医院应当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本领和专业技能水平。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订立与调整第五条医院应当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规定,订立医院的应急预案。

第六条医院应急预案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 应急预案的订立依据和目的;2. 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和对象;3. 各级应急责任人的职责与权限;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与级别;5. 应急预案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6. 应急预案的资源保障措施;7. 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8. 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9. 应急预案的评估和调整机制;10. 应急预案的执行及后续处理。

第七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并依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与修订。

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明确应急预案的订立、发布、订阅与调整的程序和要求。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组织与实施第九条医院应急预案的组织与实施应当遵从以下原则:1. 防备为主,综合施策;2. 快速决策,及时处理;3. 信息畅通,互动协作;4. 专业储备,科学救治;5. 纪律严明,责任明确。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责任人及其职责,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实施。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紧急通信机制,保证应急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应急工作的资源需求。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理本领,并将演练结果作为优化预案和工作流程的依据。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订立应急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本领。

YJ─001: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YJ─001: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1 总则1.1 为提高我院对上级突发事件响应能力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水平,保障我院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进行,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威海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威海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文件要求,制定本预案。

1.2 医疗卫生救援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反应及时、措施果断、资源共享、加强协作、全员参与的原则。

1.3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直接组织以及外派参与上级统一组织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 组织体系建设2.1 成立威海市立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作为我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领导机构。

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等院领导担任。

主要职责是在上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领导下,指挥、组织、协调、部署全院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2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领导小组相关决议的执行及日常事务的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医务科主任担任。

2.3 我院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共三队。

主要负责地震、洪涝灾害、交通事故、煤矿事故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核、化学、生物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应急队伍按单双月实行值班制,其中单月份为一队,双月份为二队,第三队为二线备用队。

卫生应急救援队员要保证联络畅通,反应迅速,接到救援指令后45分钟内集结完毕,快速有效地开展工作,及时完成应急救援任务。

我院结合医院发展以及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步建立核辐射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化学中毒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等特殊专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2.4 根据工作需要,可成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总指挥,统一指挥、协调突发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办法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办法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办法1. 引言突发事件是指在日常生活、生产、工作等中突然发生的影响社会秩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在突发事件中,卫生应急是指迅速采取卫生保健措施,有效控制疾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制定和实施卫生应急预案办法是至关重要的。

2.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办法,以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疾病传播和社会恐慌。

3. 预案体系本文档制定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办法分为以下几个层级:3.1 一级预案一级预案是针对特定突发事件制定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它包括以下内容:•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其可能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与措施;•突发事件期间的卫生应急组织架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卫生应急人员培训与演练方案;•信息管理与传播措施。

3.2 二级预案二级预案是在一级预案的基础上制定的较为详细的应急预案。

它包括以下内容:•突发事件的紧急性和严重性评估;•各级卫生机构的人员职责与任务分工;•突发事件下的卫生保健措施;•突发事件期间的人员疏散与转移措施;•卫生应急物资的调配与分发;•卫生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卫生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应急后的监测与评估。

3.3 三级预案三级预案是在二级预案的基础上制定的实施方案。

它包括以下内容:•各级卫生机构的人员值班与备勤安排;•卫生应急物资的调度与运输;•卫生应急信息的发布与传递;•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的具体措施;•暴露者的隔离与观察;•疫情报告与数据汇总;•群众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卫生应急工作结束后的总结与反馈。

4. 卫生应急组织架构为了保障卫生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

卫生应急组织架构包括以下成员:•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突发事件期间的卫生应急工作;•医疗救援队: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医疗救助与伤员转运;•传染病防控队:负责传染病的防控与流行病学调查;•物资保障队:负责卫生应急物资的调配、储备和分发;•信息管理队:负责突发事件期间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发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卫生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卫生应急预案,是指为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卫生应急预案管理遵循依法科学、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卫生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

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卫生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

第五条卫生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紧密结合卫生应急工作实际,合理确定预案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查、备案、发布、培训、演练、宣传、评估、修订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其他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制订的卫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
第七条卫生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预案。

第八条专项卫生应急预案是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针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卫生计生等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

专项卫生应急预案可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牵头拟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第九条部门卫生应急预案是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专项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部门卫生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核生化和辐射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灾后卫生防疫等预案。

第十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预案是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效开展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十一条不同层级的卫生应急预案内容应当各有侧重。

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卫生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级别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卫生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

省级专项和部门卫生应急预案侧重明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

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卫生应急预案侧重明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组织指挥机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等内容,重点规范市级和县级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卫生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能。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预案侧重明确卫生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卫生应急队伍组成、处置流程、可调用资源情况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

第十二条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卫生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制订现场工作方案,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卫生应急力量分工、不同情形下的应对措施、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制度等内容。

第十三条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可以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卫生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内容一般包括风险隐患监测分析、处置工作程序、响应措施、物资储备、卫生应急队伍和相关单位联络员联系方式等。

第十四条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当把握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预案的运行机制和规律,注重预案的组织指挥结构、处置流程、职责划分的协调,确保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

第十五条鼓励毗邻的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共同制订区域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第三章预案编制
第十六条卫生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卫生应急预案,结合本部门和单位职能、本地区公共卫生风险特点,制订卫生应急预案编制计划,预案种类需满足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需要。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实际,编制专项卫生应急预案、部门卫生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预案。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本单位职能,编制相应的卫生应急预案。

第十八条卫生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当组成预案编制工作小组,由预案涉及主要部门和单位业务相关人员、专家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编制工作小组组长由卫生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

第十九条编制卫生应急预案前,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为制定卫生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依据。

第二十条卫生应急预案应当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应急响应措施和处置流程、应急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卫生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一)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规定;
(二)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卫生应急工作实际情况;
(三)基本要素齐全、内容完整;
(四)卫生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任务及分工明确;
(五)突发事件预警分级和响应分级科学、合理;
(六)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措施合理、有效、可行;
(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具体、清晰,与相应级别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需要相适应;
(八)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措施明确,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卫生应急工作需要;
(九)预案内容与上一级或同一层面相关卫生应急预案之间相互衔接。

第二十二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卫生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涉及其他部门和单位职责的,应当书面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

必要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四章审查、备案和公布
第二十三条卫生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当对本部门、本单位编制的卫生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评审人员应当包括卫生应急预案涉及的有关部门、单位和卫生应急专家。

评审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意见。

第二十四条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和评审完毕,应当进行审查。

卫生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当向预案审查单位提供预案送审稿、编制说明、征求意见采纳情况、内部评审情况等有关材料。

因保密等原因需要发布预案简本的,应当同时提供简本送审稿和说明材料。

第二十五条卫生应急预案审查一般包括合法性审查和专业性审查,重点审查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责任分工是否明确、响应级别是否合理、响应措施是否有效可行、处置流程是否清晰等。

必要时,预案审查单位可组织法律、卫生应急专家以及社会公众对预案进行评审,作为审查的参考。

第二十六条专项卫生应急预案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印发;部门卫生应急预案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查后印发,必要时,可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预案由本单位审查后印发。

第二十七条除涉及保密或者不宜公开的,卫生应急预案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八条卫生应急预案实行备案制度。

由人民政府审查发布的卫生应急预案,应当在发布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由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送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案,应当在发布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布的预案应当在发布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主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章培训、演练和宣传
第二十九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预案编制人员开展卫生应急预案编写培训,使其掌握预案编写的程序、内容和要求;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预案编写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