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_0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_0

---------------------------------------------------------------最新资料推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导致的细胞无限增生,随之而来的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理念的重大转变。

研发焦点正从传统细胞毒药物向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环节的新药方向发展,这些靶点新药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可达到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从而克服传统细胞毒药物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为此,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发阶段。

目前发现的药物靶点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法尼基转移酶(FTase) 等,现就针对这些靶点的研发药物做一综述。

1、蛋白激酶蛋白激酶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蛋白超家族。

蛋白激酶的过度表达可诱发多种肿瘤。

蛋白激酶主要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其中酪氨酸激酶主要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是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中心。

蛋白激酶由于突变或重排,可引起信号转导过程障碍或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学行为异常,引发肿瘤。

研究表明,近 80%的致癌基因都含有酪氨酸激酶编码。

1 / 22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有效控制下游信号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酪氨酸激酶受体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针对各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开发上市的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 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TK) 抑制剂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PDGFR-TK) 抑制剂等。

安罗替尼案例

安罗替尼案例

安罗替尼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安罗替尼(Anlotinib)是中国第一种自主研发的靶向多靶点抑制剂,已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安罗替尼作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软组织肉瘤等。

安罗替尼的批准上市,为中国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安罗替尼的疗效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

研究显示,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生存优势。

在一项临床试验中,接受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超过50%的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且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轻。

这一结果让安罗替尼成为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线选择。

除了非小细胞肺癌,安罗替尼也在治疗其他类型的癌症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在甲状腺癌和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安罗替尼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其多靶点抑制作用让安罗替尼对多种癌症具有抗肿瘤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安罗替尼的研发和上市,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也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安罗替尼的成功研发,标志着中国在抗癌药物研发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展现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然而,安罗替尼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作为一种新药物,安罗替尼的价格相对较高,给部分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压力。

此外,安罗替尼的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还需要更多的长期临床数据支持。

同时,安罗替尼的疗效也需要在更多的患者身上进行验证和确认。

总的来说,安罗替尼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物,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广阔的应用潜力。

随着更多的临床数据的积累和进一步研究的开展,安罗替尼有望成为中国抗癌药物领域的一颗明星药物,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希望未来安罗替尼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为世界各地的癌症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康复的可能。

第二篇示例:安罗替尼(英文名:Aloneness)是一位热爱挑战的年轻设计师,他在2019年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并迅速在设计界崭露头角。

肿瘤多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肿瘤多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性大肠癌 ( CRC ) , 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发挥了重要的
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 HNSCC ) 和转移 因子 ( VEGF)
[2] 作用, 对肿瘤扩散和转移有较大影响 , 贝伐单抗
就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 ) 的单克隆 性乳腺癌 ( MBC ) 有一定活性。 RTK 抑制剂也可以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0 年第 23 卷第 4 期
· 341·
肿瘤多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 四川省肿瘤医院 药剂科,成都 610041 )
[ 关键词] 多靶点;肿瘤;靶向;药物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730. 5 [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0904. 2010. 04. 022
[4] 感 。当然, 也有报道肿瘤血管对抑制血管内皮生
[5] 长因子受体信号已经存在拮抗作用 。一些临床
[ 作者简介] 王怡鑫 ( 1982- ) , 男, 四川遂宁人, 硕士, 药师,
点药物, 如舒尼替尼, 索拉菲尼和瓦塔拉尼, 已经显
[6] 。 示出较好临床疗效
研究显示联合抑制 VEGFR 和 PDGFR 的几个多靶
[ 12 , 13 ] 个星期一个疗程 。
( RET) 。舒尼替尼在多个国家临床使用证明对早期
尼替尼还显示出对乳腺癌、 2. 2. 1 肾细胞癌 舒尼替尼在转移性肾细胞癌的 的一项比较连续给药和间断给药的 II 期临床研究 结果 表 明,每 日 37. 5mg 的 连 续 给 药 方 法 疗 效 和
FGFR FLT3 EGFR HER- 2 RET √
靶 点
RAF
SRC
BCR- ABL √

√ √ √ √ √ √ √

苹果酸舒尼替尼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苹果酸舒尼替尼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肿瘤 是影 响人类 健康 的重 大 疾病 之 色素 P 4 5 0 酶 ,是 血 管 内 恶 性 肿 瘤有 近 3 %的 血 小 板 衍 生 生 长 因 子 受体 、干 细 胞 因 子 受
肾细 胞 癌 , 每 年 会 导 致 近 万 人 的 死 亡 …。 性,具有抗新生血管形成活性 ,也具有直 为 。
苹果酸舒尼替尼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辽 宁省 大连市 中心医院 ( 1 1 6 0 3 3 )齐菲
安徽 医科 大学解放军 3 0 7 1 1  ̄ 床 学院 ( 1 0 0 0 7 1 )陈熙
摘要 :苹果酸舒 尼替尼 ( 索坦) 是一种新 型
口服 多靶 点 酪 氨 酸 激 酶抑 制 剂 ,其 通 过抑
体 、酪氨酸激酶等的抑制剂 。适用于 胃肠
接 抗肿 瘤 作 用 ,是 目前转 移 性 肾癌 的一 线 近 年来 肾 细胞 癌 发 病 率 的上 升 可 能 由于 一 间 质 瘤 对 伊 马 替 尼 耐 药 或 者 治 疗 后 进 展
治疗药物 。苹果酸舒 尼替 尼主要 的不良反 些 危 险 因 素 比 如 吸烟 ,肥 胖 ,获 得 性 囊 性 者 ,或 用 于 肾细 胞 癌 的 治疗 。一 般 苹 果 酸
关键词:苹 果酸舒尼替尼;’ 肾细胞癌 ;不 染 、缺乏锻炼以及一些 降压药 ,镇痛药 ,
良反 应 ;研 究进展
中图分 类 号 :R 9 6 9 . 3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 8 2 5 7( 2 0 1 5 )1 0 - 0 0 2 2 — 0 2
应 包括 手足 综合 征 、 高血 压 、蛋 白尿 、心 肾病 以及遗传 因素 ( 比如 :希佩 尔一 林 道 舒 尼 替 尼 的不 良反 应 是轻 到 中度 的 ,现 就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机制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机制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机制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ulti-targete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MTKIs)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多个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酪氨酸激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它们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

正常情况下,酪氨酸激酶通过磷酸化下游分子,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生物学过程。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往往异常增高,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和存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结合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位点,抑制其催化活性。

这些抑制剂通常是ATP竞争性抑制剂,它们与酪氨酸激酶的ATP结合位点竞争,阻止ATP的结合,从而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此外,一些抑制剂还可以通过变构作用,改变酪氨酸激酶的构象,进一步抑制其活性。

小分子多靶点酪激酶抑制剂的特点是它们可以同时抑制多个酪氨酸激酶靶点,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伊马替尼(Imatini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瘤的MTKI,它能够抑制PDGFR、BCR-ABL和KIT等多个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然而,由于多个酪氨酸激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它们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心脏毒性和皮肤毒性等。

因此,在研发MTKIs时,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详细的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价值和风险。

总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多个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它们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副作用。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肾癌免疫微环境的调节及其机制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肾癌免疫微环境的调节及其机制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肾癌免疫微环境的调节及其机制赵奇【摘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是转移性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最新的研究发现,TKI不仅可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还对肾癌免疫微环境起到调节作用.肾癌及其周围组织所形成的抑制性的免疫微环境是疾病进展、治疗耐受的重要原因.TKI通过阻断磷酸化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等信号通路,减少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 cell,MDSC),加强自然杀伤性T细胞功能.TKI还可以抑制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起到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TKI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新趋势.【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42)004【总页数】5页(P555-559)【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肾细胞癌;免疫微环境;骨髓源性抑制细胞【作者】赵奇【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占所有成人恶性肿瘤的2%~3%。

在初诊肾癌的患者中,20%~30%已存在转移,另有将近30%的局限性肾癌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发生转移[1]。

而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5年生存率仅10%[2]。

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VEGFRTKI)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正逐步替代传统的干扰素、白介素治疗,成为目前mRCC的标准治疗方案。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一类针对EGFR信号通路的关键药物,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EGFR TKIs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药物研发、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EGFR TKI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将从EGFR TKIs的作用机制出发,阐述其如何通过抑制EGFR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来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接着,我们将回顾EGFR TKIs的药物研发历程,介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EGFR TKIs药物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EGFR TKIs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其疗效、安全性以及耐药性等问题。

我们将探讨EGFR TKIs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如何克服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拓展新的适应症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EGFR TKIs在癌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二、EGFR-TK抑制剂的分类与机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抑制剂)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其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过程。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EGFR-TK抑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可逆性抑制剂和不可逆性抑制剂。

可逆性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结合位点形成可逆性结合,从而竞争性地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这类药物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耐药现象。

不可逆性抑制剂,如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 结合位点形成共价键,导致EGFR的永久性失活。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导致的细胞无限增生,随之而来的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理念的重大转变。

研发焦点正从传统细胞毒药物向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环节的新药方向发展,这些靶点新药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可达到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从而克服传统细胞毒药物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为此,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发阶段。

目前发现的药物靶点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法尼基转移酶(FTase) 等,现就针对这些靶点的研发药物做一综述。

1、蛋白激酶蛋白激酶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蛋白超家族。

蛋白激酶的过度表达可诱发多种肿瘤。

蛋白激酶主要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其中酪氨酸激酶主要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是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中心。

蛋白激酶由于突变或重排,可引起信号转导过程障碍或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学行为异常,引发肿瘤。

研究表明,近80%的致癌基因都含有酪氨酸激酶编码。

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有效控制下游信号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酪氨酸激酶受体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 等,针对各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开发上市的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 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TK) 抑制剂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PDGFR-TK)抑制剂等。

基于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成为研究重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包括舒尼替尼和索拉芬尼在内的几个上市新药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评价结果。

1.1 EGFR-TK抑制剂许多实质性肿瘤均高度表EGFR,EGFR-TK抑制剂是目前抗肿瘤药研发的热点之一。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CCVM)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

西罗莫
司(Sorafenib)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在治疗CCVM方面,西罗莫司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近年来,许多研究对西罗莫司在治疗CCVM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

这些研究表明,西罗莫司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一项研究显示,与安慰剂
相比,接受西罗莫司治疗的CCVM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另一项研究发现,西罗莫司能够显著减小CCVM肿瘤的体积,并抑制其进一步扩散。

除了疗效之外,西罗莫司在治疗CCVM中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虽然西罗莫司在治疗CCVM中的副作用较为轻微,但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高血压、皮肤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在给予患者西罗莫司治疗之前,应该充分评估其患者的心血管和皮
肤系统状况,以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尽管西罗莫司在治疗CCVM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CCVM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尚不完全清楚,这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西罗莫司的疗效可能因患者个体差异和疾病分期而异。

对西罗莫司的疗效进行个体化的评
估和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西罗莫司在治疗CCVM方面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理解其治疗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我们能够为CCVM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策略。

索拉非尼治疗hcc

索拉非尼治疗hcc
索拉非尼治疗HCC
• 索拉非尼简介 • HCC的概述 • 索拉非尼治疗HCC的临床研究 • 索拉非尼治疗HCC的疗效与副作用 • 索拉非尼治疗HCC的未来展望
01
索拉非尼简介
索拉非尼的化学结构与性质
化学结构
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 ,主要成分为4-tertiarybutyl-N[4-(3-cyanopyridin-2yl)phenyl]-1-(2,4,6-
联合治疗策略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热点是将索拉非尼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 效并克服耐药性问题。
临床试验的进展
目前正在进行多项索拉非尼治疗HCC的临床试验,以评估新药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HCC治疗的新策略与研究方向
01 02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旨在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 细胞。目前已有一些免疫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HCC的治疗效 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
HCC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CT、MRI等,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病理学诊 断需要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03
索拉非尼治疗HCC的临床研究
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
01
02
03
04
试验目的
评估索拉非尼治疗HCC的疗 效和安全性。
试验设计
随机对照试验,将受试者随机 分为索拉非尼组和对照组,观 察治疗前后肝癌病情变化。
常见的相互作用药物包括抗凝 药、抗血小板药、化疗药物等, 应避免同时使用或调整药物剂 量。
在使用索拉非尼期间,患者应 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指 导。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胡泳华;贾玉龙;陈清西【摘要】酪氨酸酶是一类络合铜离子的金属酶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及人体中,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果蔬褐变的关键酶.酪氨酸酶的异常表现可能会出现黑色素瘤等,黑色素异常生成造成的色素沉着是动物衰老及果蔬褐变的重要表现.综述了酪氨酸酶抑制剂在美容保健、色素型皮肤病的治疗、病虫害防治以及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如:通过直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及调控细胞中酪氨酸酶的表达量来有效调控黑色素的生成,从而达到美白及治疗色素紊乱症的作用;抑制果蔬褐变,延长货架期;抑制昆虫蜕皮时的鞣化,达到杀灭农业害虫的目的;提高微生物对于紫外线及其他辐射的敏感度,进一步达到抑菌的目的.【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55)005【总页数】9页(P760-768)【关键词】酪氨酸酶抑制剂;医疗美容;害虫防治;保鲜;生物抗菌【作者】胡泳华;贾玉龙;陈清西【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56.1酪氨酸酶(tyrosinase,EC 1.14.18.1)广泛分布于微生物、动植物及人体中,在植物中,酪氨酸酶一般称为多酚氧化酶;在昆虫中,一般称为酚氧化酶;在微生物和人体中,称为酪氨酸酶.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果蔬褐变的关键酶,在昆虫蜕皮时的鞣化过程和伤口愈合中起重要作用,细菌的黑色素能保护细菌细胞和孢子免受紫外线的伤害.酪氨酸酶具有单酚酶和二酚酶双重催化功能,在单酚酶的作用下,酪氨酸被羟基化成L-多巴(L-DOPA),在二酚酶的作用下,L-DOPA被氧化生成多巴醌,多巴醌再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之后生成黑色素[1].酪氨酸酶表现异常,有可能会出现黑色素瘤及早发性老年痴呆疾病等,黑色素异常生成造成的色素沉着是动物衰老及果蔬褐变的重要表现[2].酪氨酸酶抑制剂应用广泛,涉及美容保健、色素型皮肤病治疗、病虫害防治以及食品保鲜等多个领域.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基因转录是在小眼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的调控下进行的,MITF是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转录因子.现有研究表明,很多信号途径参与调节MITF的表达,例如:Wnt信号途径、cAMP(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信号途径、P38及MAP(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激酶信号途径等[3],一些主要信号通路总结于图1所示.在阳光照射(即紫外线的刺激下),皮肤角化细胞中的黑色素体受到刺激,可以通过促使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α-MSH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激活ACTH(adreno cortico tropic hormone)和PGE2(prostaglandin E2)蛋白的活化,激活cAMP调节CREB和CRE复合体的形成,进一步激活通路下游的酪氨酸酶活化;CREB/CRE复合体也可以通过上游NOS活化导致PKG(protein kinase G)通路激活而完成,DAG调控的PKC(protein kinase C)通路同样可以达到活化复合体的作用.CREB/CRE复合体激活之后,调节黑色素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MITF在细胞核内完成MBOX结合,激活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1和DCT的大量表达活化.在完成黑素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后,黑素在黑素小体内主要通过酪氨酸酶的作用进行合成,在人体皮肤角化细胞中,黑色素的形成导致表皮褐变,产生黑斑.以酪氨酸酶抑制剂作为化妆品美白添加剂的作用靶点主要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调节酪氨酸酶的转录.其中抑制酪氨酸酶活力的作用模式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美白化妆品类开发应用的依据[4].黑色素细胞树突生长障碍是造成白癜风的病因之一,Wang等[5]研究了Rnaset2在人体黑色素细胞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Rnaset2是调控色素细胞树突生成的关键蛋白之一.Ito等[6]研究诱变白斑病相关酚类发现其能被酪氨酸酶催化,但相应的酚类抑制剂却不能被催化,证实酚类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开发时需要先检查其是否能够被酪氨酸酶催化.孙道权等[7]研究了水溶性丝胶蛋白能够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丝胶粉能够抑制皮肤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对皮肤起到一定美白作用.陈龙等[8]的研究发现鱼胶原肽能够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鱼胶原肽可作为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美白化妆品原料.成静等[9]的研究发现胶原三肽作为构成胶原的最小单位,能够很好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在小鼠的黑色素瘤B16细胞中,既能够很好地抑制黑色素生成,同时又对细胞毒性较低.刘琦等[10]研究了维生素C、乙基醚、烟酰胺、β-熊果苷等美白化妆品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3种美白剂对于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型抑制机理,说明他们与酪氨酸酶的独立部位结合,而不会和底物竞争活性中心.张凤兰等[11]研究表明,熊果苷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它能被人体皮肤表面分离的菌株代谢转变成氢醌类化合物,但转变程度不足以对人CHO (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产生致畸作用.杨美花等[12]的研究表明L-半胱氨酸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并且能够被酪氨酸酶催化成一种无色底物,使酪氨酸酶不表现出活性,并在细胞水平上证明L-半胱氨酸能够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美白化妆品有效成分.还有很多研究发现多种药用植物中能够提取出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成分,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酪氨酸酶抑制剂来源.Bae等[13]从毛壳属植物中提取的毛壳素就能够很好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并且抑制小鼠黑色素瘤中黑色素的生成.柯静霞[14]的研究表明,蛇婆子提取物在使用8周水平上,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活性,并且有效降低黑色素生成量,从而具有一定的美白功效.罗倩仪等[15]通过酪氨酸酶抑制模型研究了几种美白祛斑复配配方的实际筛选和功能优化,实验证明壬二酸衍生物、红景天提取物能够具有一定的美白祛斑作用.Lin等[16]从台湾火刺木中分离的活性物质也能够高效低毒的对酪氨酸酶产生良好的抑制效果并且作为美白剂进行使用.铃木敏幸等[17]对美白化妆品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时也提到,通过酪氨酸酶的阻碍实验可以有效地评价美白剂的相关作用,并且能够反映化妆品降低黑素生成的能力.早在2005年刘之力等[18]提到,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时也会存在激活作用,但激活酪氨酸酶活力并不代表能够在动物试验中增加黑色素生成的作用.马秋华等[19]从商品化的药物筛选到壬二酸,发现其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并且能够有选择性地抑制黑色素过多的异常化细胞,作为一种美白化妆品的原料.付晓磊等[20]基于商品化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对苯二酚合成了一系列对苯二酚氨基酸缀合物,通过表征实验证明其能够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通过构效关系模型研究证实了其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宋长伟等[21]基于龙胆酸化合物设计合成了系列衍生物,也具有良好的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显示,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化妆品研制过程中作为美白添加剂,能够保护人体皮肤免受紫外线辐射.酪氨酸酶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其很早就被作为植物储藏期间色变腐烂的原因加以研究.果蔬体内多酚氧化酶主要存在于完整细胞的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内膜和细胞膜上及细胞质中,而酚类底物存在于液泡中,这种区室化分布减少了酚类物质与酶的接触,避免了正常组织中酶促褐变的发生.果蔬等产品在受到机械损伤或处于低温、高温环境下,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区室化分布受到损害,使得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相接触,加速了正常组织的褐变过程[22-23].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果蔬内源性多酚类物质如酪氨酸、多巴等氧化形成醌,醌类物质再聚合形成类黑色素,从而导致产品变色,造成营养丢失及经济损失.早期,含硫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的抗褐变中,王伟等[24]发现亚硫酸氢钠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及在马铃薯切片护色中具有防褐变功能.然而,这些含硫化合物由于硫的残留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逐步被限制使用.目前,普遍的保鲜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低温保鲜[25-26]、化学保鲜[27-28]、气调保鲜[29-30]、涂膜保鲜[31-32]、臭氧保鲜[33-34]以及辐射保鲜[35-36]等.这些方法虽然可以不同程度地对食品的保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成本高、费用多等原因而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简单、低价的保鲜方法显得十分的重要.Sato等[37]从Lentinula edodes中克隆了1 854 bp的Letyr基因,其编码618个氨基酸残基的分子质量为68 ku的蛋白.该基因在蘑菇采后保鲜过程中的表达量大量增加.Sakamoto等[38]采用抑制消减杂交的方法发现采后的Lentinula edodes中两个酚氧化酶基因(酪氨酸酶tyr和漆酶lcc4)的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鉴定出这是导致蘑菇褐变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力达到抑制或延缓食品褐变的发生,而且酪氨酸酶还是各种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酶,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还能抑制腐烂菌的生长,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且不影响食品的风味及口感. 常见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如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等已应用于食品的保鲜中[39-40].Dawley等[41]研究了4-己基间苯二酚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而4-己基间苯二酚已被应用于防止苹果片褐变[42]以及延缓虾类产品体内水溶性色原物质被氧化成黑色素而造成虾头胸部黑变[43].Lin等[28]研究了没食子酸丙酯对酪氨酸酶的作用,而后将其应用于龙眼的保鲜中,取得了很好的抗褐变效果.Xing等[44]发现铁取代磷酸盐(Na6PMo11FeO40)对酪氨酸酶是可逆的非竞争型抑制作用,并且其可以显著地延缓莲藕切片的褐变.植酸(又称为肌醇六磷酸)可以很好地抑制苹果汁中的多酚氧化酶活力从而可以显著地降低苹果汁在加工过程中褐变的发生[45].另外,冷冻处理、70 ℃热变性或者300~1 000 MPa高压处理也可以使酪氨酸酶活力失活[46],但这些处理可能对食品的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从酪氨酸酶抑制剂出发寻找高效的保鲜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研究采用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了抑制剂对马铃薯条、双孢蘑菇、龙眼及荔枝的抗褐变保鲜,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对照组的马铃薯条比实验组褐变严重;对照组的蘑菇表皮褐变严重,出现腐烂现象;对照组的龙眼表皮褐变严重,有掉果及腐烂现象;而对照组的荔枝果实出现褐变、发霉现象.可见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很好地延缓果蔬褐变的发生.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粮食短缺所带来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粮食产量受到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极大挑战.农药是控制病虫害、提高粮食产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农药的广泛应用使得害虫的抗药性不断上升,农药本身的毒性亦不断上升,这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自身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研制新型、无公害、对环境友好的低毒高效杀虫剂已成为农业工业的第一目标,现有的农药品种远远不能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仍然需要大力加强农药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47].早在1993年著名昆虫毒理学家张宗炳等[48]指出:探索新杀虫药剂的一条最有希望的途径是生物途径,其中酪氨酸酶抑制剂可列入首选.酪氨酸酶在昆虫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主要参与表皮的硬化、黑化过程;参与对外来侵染物的免疫防御反应;参与伤口愈合反应[49-51].在昆虫表皮硬化过程中,酪氨酸酶催化单酚羟化为二酚,然后氧化成醌,醌与表皮层中的角蛋白及几丁质相互作用,互相交联在一起,形成角质,高度硬化的角质可以阻断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形成保护昆虫的第一道屏障.此外,酪氨酸酶还可产生具有细胞毒杀作用的氧自由基和具有潜在细胞毒杀作用的半醌及三羟酚,进一步增强寄主的防御能力.在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中,酪氨酸酶除了参与角质的硬化和黑化外,还参与其他2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即防御反应(节肢动物免疫)和伤口愈合.对于小颗粒异物如细菌,宿主可通过吞噬作用加以消灭.当入侵的异物太大(如寄生虫),宿主便通过黑色素包被作用来抵抗和消灭寄生虫,而酪氨酸酶在这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于这些过程可能是害虫形成防御体系的重要反应,因此酪氨酸酶有可能作为害虫控制中的一个作用靶标.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将成为继几丁质酶抑制剂后的一类新的环境友好型的害虫生物调控剂.本实验室设计的酪氨酸酶抑制剂3,4-二羟基苯甲酸庚酯对于菜青虫(Pieris rapae L.)具有杀灭作用,将质量浓度分别为0,2.5,5,10,20,40 mg/mL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和菜青虫饲料混合均匀,制成内吸型杀虫剂配方,对菜青虫喂养持续3 d,在第3天观察效果(图3)发现,5 mg/mL的质量浓度就可以有效抑制菜青虫幼虫的生长,这主要是通过抑制昆虫幼虫生长过程中的表皮糅化来达成的,可见这种质量浓度饲喂的幼虫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而10 mg/mL的质量浓度以上,则可以完全杀灭菜青虫幼虫,说明了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农业常见害虫幼虫的生长,在高浓度作用下,能够有效杀灭害虫幼虫,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Dong等[52]克隆了小菜蛾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并通过real-time PCR研究发现PPO存在于小菜蛾的不同发育阶段.Bhonwong等[53]比较了过表达PPO、抑制PPO表达以及正常的马铃薯叶喂养棉铃虫及甜菜夜蛾的生长情况,结果证实了PPO 在抑制棉铃虫及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Pan等[54]合成了系列的3,4-二羟基烷基酯,该系列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活力,并且发现其能使小菜蛾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系列化合物能使小菜蛾中PPO基因表达下降,从而抑制其生长.此外,曲酸[55]、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56]、苯胺类席夫碱[57]以及α-巯基-β-取代苯基丙烯酸[58]等化合物对昆虫酚氧化酶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这为研究开发新型的“昆虫生命活动干扰剂”进行了有益探索.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其代谢产生的黑色素能够有效提高细菌对抗紫外线以及其他电离辐射作用[59].蔡信之等[60]甚至将高表达酪氨酸酶的基因转入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用以增强细菌的抗紫外线以及抗辐射能力.因此,筛选出能够抑制微生物的酪氨酸酶活性便显得尤为重要.Basavegowda等[61]通过对青蒿素提取物进行纳米金属离子处理后,发现其不仅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还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田敏等[62]通过对环境微生物进行筛选,以链霉菌X59为鉴定菌的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筛选模型,从4 000余种微生物中筛选出一株活性化合物产生菌,其代谢产物能够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黄晓冬等[63]研究了红树植物桐花树叶片多酚提取物能够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鲁卫斌等[64]的研究表明直接从马铃薯中提取的酪氨酸酶用于处理羊毛,具有一定的抗菌功效,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能达到76.32%.Xia等[65]的研究表明,5-羟基-4-乙酰基-2,3-萘二羧酸酐萘酚-呋喃能够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同时抑制细菌的生长.王聪慧等[66]的综述中也提到,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能够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同时具有很好的抑菌功效,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有前人研究证实丁香酚能够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同时,对黄曲霉、烟曲霉、产黄青霉、桔青霉、粘红酵母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天然防腐剂.张丽娟等[67]研究了3-羟基苯甲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以及几种常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证明了3-羟基苯甲酸具有很好的抑制酪氨酸酶及细菌生长的作用.陈祥仁等[68]研究了3,4-二羟基氰苯对于酪氨酸酶稳态酶活力以及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有影响,同时能够很好地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3种细菌和真菌白色假丝酵母的生长.本文中研究了酪氨酸酶抑制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如图4所示.4-苯基丁醇对克雷伯氏肺炎菌(图4(a))、根癌农杆菌(图4(b))和沙门氏菌(图4(c))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效应.3-羟基苯甲醛对克雷伯氏肺炎菌(图4(d))、根癌农杆菌(图4(e))和沙门氏菌(图4(f))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如4-苯基丁醇明显.综上,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生物抗菌中.目前,酪氨酸酶抑制剂已经在医疗、农业抗虫、食品保鲜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就其在黑色素合成信号通路的作用、抑制农业害虫及微生物的生长以及食品的防褐变保鲜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相关文献】[1] 陈清西,宋康康.酪氨酸酶的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5):731-737.[2] 陈清西,林建峰,宋康康.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2):274-282.[3] LEE H S,GOH M J,KIM J,et al.A systems-biological study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afe and effective molecular targets for the reduction of ultraviolet B-induced skin pigmentation[J].Sci Rep,2015,2(5):10305.[4] 孙蓓,李潇,卢永波.影响皮肤黑素沉着的美白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22):82-85.[5] WANG Q,WANG X,LE Y,et al.Rnaset2 inhibits melanocyte outgrowth possibly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shootin1[J].J Dermatol Sci,2015,80 (1):25-32.[6] ITO S,WAKAMATSU K.A convenient screening method to differentiate phenolic skin whitening tyrosinase inhibitors from leukoderma-inducing phenols[J].J DermatolSci,2015,80(1):18-24.[7] 孙道权,庄愉,盛家镛,等.可用于化妆品中水溶性丝胶粉的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4,44(12):683-687.[8] 陈龙,陈栋梁,杨国燕,等.鱼胶原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0):1512-1515.[9] 成静,陈栋梁,江雪琼,等.胶原三肽对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939-942.[10] 刘琦,刘洋,吴金昊,等.几种美白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5,38(11):22-27.[11] 张凤兰,黄湘鹭,曹进,等.熊果苷的遗传毒性及人体表皮细菌对熊果苷代谢转化作用研究[J].中国药事,2014,28(4):375-380.[12] 杨美花,李智聪,刘凤娇,等.L-半胱氨酸作为化妆品美白添加剂的作用机理[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4):581-584.[13] BAE J S,HAN M,YAO C,et al.Chaetocin inhibits IBMX-induced melanogenesis inB16F10 mouse melanoma cel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ERK[J].Chem BiolInteract,2015,245:66-71.[14] 柯静霞.蛇婆子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及美白功效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1,34(5):30-33.[15] 罗倩仪,钟理.美白祛斑剂的复配研究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2,39(15):10-11.[16] LIN R D,CHEN M C,LIU Y L,et al.New whitening constituents from taiwan-native Pyracantha koidzumii:structures and tyrosinase inhibitory analysis in human epidermal melanocytes[J].Int J Mol Sci,2015,16 (12):28598-28613.[17] 铃木敏幸,芋川玄尔.美白化妆品发展趋向[J].上海轻工业,1996(4):20-24.[18] 刘之力,李雅莉,刘俐,等.六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及动物致色素作用的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0):588-591.[19] 马秋华,汪峰,周春英.壬二酸衍生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3):215-217.[20] 付晓磊,赵春晖,张翼轩,等.对苯二酚的氨基酸缀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美白活性[J].应用化学,2015,32(2):158-166.[21] 宋长伟,熊丽丹,王裕军,等.新型龙胆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2,32:1753-1758.[22] 林河通,席芳,陈绍军.果实贮藏期间的酶促褐变[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增刊):696-703.[23] CIOU J Y,LIN H H,CHIANG P Y,et al.The role of polyphenol oxidase and peroxidase in the browning of water caltrop pericarp during heat treatment[J].FoodChemistry,2011,127(2):523-527.[24] 王伟,胡泳华,黄浩,等.亚硫酸氢钠在马铃薯切片过程中防褐变作用机理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2):256-259.[25] WANG C X,LV X N,LIU Y,et al.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aging of atmospheric plasma jet treatment effect on ultrahigh-modulus polyethylene fibers[J].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21(15):1513-1527.[26] LATTAB N,KALAI S,BENSOUSSAN M,et al.Effect of storage conditions (relative humidity,duration,and temperature) on the germination time of Aspergillus carbonarius and Penicillium chrysogenu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Microbiology,2012,160(1):80-84.[27] GACCHE R N,ZORE G B,GHOLE V S.Kinetics of inhibi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 mediated Browning in apple juice by beta-cyclodextrin and L-ascorbate-2-triphosphate[J].Journal 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2003,18(18):1-5. [28] LIN Y F,HU Y H,LIN H T,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propyl gallate on tyrosina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trolling pericarp browning of harvested longan fruits[J].J Agric FoodChem,2013,61:2889-2895.[29] GUILLAUME C,SCHWAB I,GASTALDI E,et al.Biobased packaging for improving preservation of fresh common mushrooms (Agaricus bisporus L.)[J].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2010,11 (4):690-696.[30] BAN Z J,LI L,GUAN J F,et al.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MAP) and coating for improving preservation of whole and sliced Agaricus bisporu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51(12):3894-3901.[31] JIANG T J.Effect of alginate coating on physicochemical and sensory qualities of button mushrooms (Agaricus bisporus) under a high oxygen modifiedatmosphere[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13,76:91-97.[32] HONG K Q,XIE J H,ZHANG L B,et al.Effects of chitosan coating on postharvest life and quality of guava (Psidium guajava L.) fruit during cold storage[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144:172-178.[33] DING T,RAHMAN S M E,OH D H.Inhibitory effects of low concentration electrolyzed water and other sanitizers against foodborne pathogens on oyster mushroom[J].Food Control,2011,22(2):318-322.[34] YUK H G,YOO M Y,YOON J W,et al.Effect of combined ozone and organic acid treatment for control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n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on enoki mushroom[J].Food Control,2007,18(5):548-553.[35] FERNANDES A,BARREIRA J C M,ANTONIO A L,et al.Study of chemical chang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variation induced by gamma-irradiation on wildmushrooms:comparative study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3,54 (1):18-25.[36] FERNANDES A,ANTONIO A L,BARREIRA J C M,et al.Effects of gamma irradiation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Lactarius deliciosus L.wild edible mushroom[J].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2013,6(10):2895-2903.[37] SATO T,KANDA K,OKAWA K,et al.The tyrosinase-encoding gene of lentinula edodes,letyr,is abundantly expressed in the gills of the fruit-body during post-harvest preservation[J].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9,73(5):1042-1047. [38] SAKAMOTO Y,NAKADE K,SATO T.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st-harvest changes in gene transcription in the gill of the Lentinula edodes fruiting body[J].Current Genetics,2009,55(4):409-423.[39] OZOGLU H,BAYINDIRLI A.Inhibition of enzymic browning in cloudy apple juice with selected antibrowning agents[J].Food Control,2002,13 (4/5):213-221.[40] ROJAS-GRAU M A,SOBRINO-LOPEZ A,TAPIA M S,et al.Browning inhibition in fresh-cut ′fuji′ apple slices by natural antibrowning agents[J].Journal of FoodScience,2006,71(1):S59-S65.[41] DAWLEY R M,FLURKEY W H.4-Hexylresorcinol,a potent inhibitor of mushroom tyrosinase[J].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3,58(3):609-610.[42] ALVAREZ-PARRILLA E,DE LA ROSA L A,RODRIGO-GARCIA J,et al.Dual effect of beta-cyclodextrin (beta-CD) on the inhibition of apple polyphenol oxidase by 4-hexylresorcinol (HR) and methyl jasmonate (MJ)[J].Food Chemistry,2007,101(4):1346-1356.[43] MARTINEZ-ALVAREZ O,GOMEZ-GUILLEN C,MONTERO P.Effect of different chemical compounds as coadjutants of 4-hexylresorcinol on the appearance of deepwater pink shrimp (Parapenaeus longirostris) during chilled stor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3 (11):2010-2018.[44] XING R,ZHENG A P,WANG F,et al.Functionality study of Na6PMo11FeO40 as a mushroom tyrosinase inhibitor[J].Food Chemistry,2015,175:292-299.[45] DU Y J,DOU S Q,WU S J.Efficacy of phytic acid as an inhibitor of enzymatic and non-enzymatic browning in apple juice[J].Food Chemistry,2012,135(2):580-582.[46] SULAIMAN A,SILVA F V M.High pressure processing,thermal processing and freezing of Camarosa strawberry for the inactivation of polyphenoloxidase and control of browning[J].Food Control,2013,33 (2):424-428.[47] 罗万春.世界新农药与环境——发展中的新型杀虫剂[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5.[48] 张宗炳,冷欣夫.杀虫药剂毒理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331-337.[49] THEOPOLD U,SCHMIDT O,SODERHALL K,et al.Coagulation inarthropods:defence,wound closure and healing[J].Trends in Immunology,2004,25 (6):289-294.[50] SUGUMARAN M,NELLAIAPPAN K.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phenoloxidase inhibitor from the cuticle of Manduca sexta[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0,268(2):379-383.[51] KRAMER K J,HOPKINS T L.Tyrosine metabolism for insect cuticle tanning[J].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1987,6(4):279-301.[52] DONG W,TANG B Z,SONODA S,et al.Sequenc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cDNAs putatively encoding prophenoloxidases in the diamondback moth,Plutella xylostella (L.) (Lepidoptera:Yponomeutidae)[J].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2011,46 (2):211-221.[53] BHONWONG A,STOUT M J,ATTAJARUSIT J,et al.Defensive role of tomato polyphenol oxidases against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and beet armyworm (Spodoptera exigua)[J].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2009,35(1):28-38.[54] PAN Z Z,LI H L,YU X J,et al.Synthesis and anti-tyrosinase activities of alkyl 3,4-dihydroxybenzoates[J].J Agric Food Chem,2011,59(12):6645-6649.[55] 王树栋,罗万春,高兴祥,等.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9):1316-1321.[56] 李智聪,马素娟,潘志针,等.缩氨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及对菜青虫酚氧化酶抑制作用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5):623-626.。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为这一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皮细胞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但可以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西罗莫司是一种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并且在不断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西罗莫司是一种口服或者注射的药物,它可以通过抑制多个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因此在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潜力。

一些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西罗莫司在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中的有效性,使得它成为了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标准药物之一。

研究发现,西罗莫司与其他化疗药物相比,对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有更好的疗效,并且能够减少药物的耐药性。

一项针对西罗莫司疗效的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在接受西罗莫司治疗后,肿瘤的生长速度显著减缓,甚至出现缩小的情况。

这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增加了对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治愈希望。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还具有较少的副作用,相对于其他化疗药物来说,患者在接受西罗莫司治疗期间通常能够更好地耐受,并且减少了治疗期间的不适感。

这使得西罗莫司成为了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之一。

尽管西罗莫司在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部分患者对西罗莫司治疗会出现耐药性,导致肿瘤重新加速生长。

科研人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或者是开发新的靶向药物,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西罗莫司治疗的长期疗效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支撑。

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短期疗效和耐受性,对于长期治疗效果的观察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数据支持。

科研人员需要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患者在停药后的复发情况,并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给予了患者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全球及中国市场需 求的趋势分析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的未来发展潜 力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市场竞争格局
当前市场上的主 要竞争者
各竞争者的市场 份额和销售量
酪氨酸激酶抑制 剂TKI的专利情况
酪氨酸激酶抑制 剂TKI的研发动态 和未来趋势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市场发展趋势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市场占比不断提升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市场前景广阔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逆转肿瘤耐药性:有些肿瘤细胞会产生耐药性,使化疗药物失去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使化疗药物重新发挥抗肿瘤作用。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用于治 疗多种类型的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用于治 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病毒感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用于治疗某 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心血管疾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以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进展, 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研究进展
针对肺癌的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 剂TKI已成为非 小细胞肺癌的重 要治疗手段之一。
依赖性:患者可 能需要长期使用, 停药后可能出现 病情恶化或反弹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副作用
皮疹:皮肤出 现红色皮疹, 伴有瘙痒和疼

肝功能异常: 可能导致肝脏 功能受损,出 现肝功能指标
升高
胃肠道反应: 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腹泻和 食欲不振等不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精选)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精选)

---------------------------------------------------------------最新资料推荐------------------------------------------------------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精选)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导致的细胞无限增生,随之而来的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理念的重大转变。

研发焦点正从传统细胞毒药物向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环节的新药方向发展,这些靶点新药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可达到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从而克服传统细胞毒药物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为此,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发阶段。

目前发现的药物靶点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法尼基转移酶(FTase) 等,现就针对这些靶点的研发药物做一综述。

1、蛋白激酶蛋白激酶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蛋白超家族。

蛋白激酶的过度表达可诱发多种肿瘤。

蛋白激酶主要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其中酪氨酸激酶主要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是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中心。

蛋白激酶由于突变或重排,可引起信号转导过程障碍或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学行为异常,引发肿瘤。

研究表明,近 80%的致癌基因都含有酪氨酸激酶编码。

1 / 3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有效控制下游信号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酪氨酸激酶受体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 等,针对各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开发上市的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 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TK) 抑制剂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PDGFR-TK)抑制剂等。

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改善肿瘤治疗的效果与耐受性

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改善肿瘤治疗的效果与耐受性

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改善肿瘤治疗的效果与耐受性引言:肿瘤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针对肿瘤的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传统的单一靶点药物治疗往往存在疗效有限和耐受性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医学界开始研发多靶点抗肿瘤药物,以期改善肿瘤治疗的效果和耐受性。

一、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定义和特点多靶点抗肿瘤药物是指同时靶向多个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或分子机制的药物。

相比于传统单一靶点的药物,多靶点药物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靶点药物可以同时抑制多个与肿瘤相关的靶点,更加全面地干预肿瘤发展;2. 多靶点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提高治疗效果;3. 多靶点药物可以通过干扰多个信号通路或分子机制,减少肿瘤细胞对单一药物的耐受性。

二、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近年来,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几种常见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对肿瘤治疗效果的改善。

1. 替尼类抗肿瘤药物替尼类抗肿瘤药物是多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统称,可以同时抑制多个信号通路,阻断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

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替尼类药物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已经获得了成功。

2. 奥拉帕尼布类抗肿瘤药物奥拉帕尼布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类PARP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PARP酶活性阻止DNA损伤修复,从而增加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这类药物在卵巢癌、乳腺癌等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通过将不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同时靶向多个免疫抑制通路,提高治疗效果。

这种联合治疗策略已在黑色素瘤、肺癌等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优势和挑战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相比单一靶点药物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如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受性等。

然而,多靶点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盐酸安罗替尼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盐酸安罗替尼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 讲座 盐酸安罗替尼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张娜㊀佟旭㊀王大鹏㊀李义强㊀周煜ʌ摘要ɔ㊀安罗替尼是我国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ꎬ可强效抑制多个靶点ꎬ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ꎮⅡ/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安罗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㊁软组织肉瘤㊁甲状腺髓样癌㊁食管鳞癌㊁肾癌㊁结直肠癌等多种实体瘤患者也有明显治疗效果ꎬ且安罗替尼具有可控毒性㊁长循环和广谱抗肿瘤的潜力ꎬ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ꎮ本文就安罗替尼在体内和体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ꎮʌ关键词ɔ㊀安罗替尼ꎻ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ꎻ㊀抗血管生成ꎻ㊀恶性肿瘤[中图分类号]R730.5㊀[文献标识码]A㊀DOI:10.3969/j.issn.1002-1256.2019.23.036Researchprogressofanlotinibhydrochlorideincommonmalignanttumors㊀ZHANGNa.㊀JiamusiuniversityꎬJiamusiꎬHeilongjiangꎬ154000ꎬChina.ʌAbstractɔ㊀Anlotinibisanewtypeofsmallmolecularmulti-targettyrosinekinaseinhibitorwithindependent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developedinChina.Itcaninhibitmultipletargetsstronglyꎬandhastheeffectofanti-tumorangiogenesisandinhibitingtumorgrowth.PhaseⅡ/Ⅲclinicaltrialsshowthatanlotinibnotonlyhadeffectinnon-smallcelllungcancerꎬbutalsohaveobvioustherapeuticeffectinsofttissuesarcomasꎬmyeloidthyroidcarcinomaꎬ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ꎬrenalcellcarcinomaꎬcolorectalcancerandothersolidtumorpatients.Inadditionꎬanlotinibhascontrolledtoxicityꎬlongcirculationandbroad-spectrumantitumorpotentialꎬwithwellsafetyandtolerance.Thisarticlereviewstheresearchprogressofanlotinibinvivoandinvitro.ʌKeywordsɔ㊀Anlotinibꎻ㊀Tyrosinekinaseinhibitorꎻ㊀Antiangiogenesisꎻ㊀Malignanttumor㊀㊀盐酸安罗替尼(AnlotinibHydrochlorideꎬAL3818)是我国自主研发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创新药物ꎬ2007年取得化合物专利ꎬ2011年临床获得审批ꎬ2013年完成Ⅰ期临床试验ꎬ2014年美国(IND)获批ꎬ2015 2017年临床上市ꎮ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ꎬTKI)ꎬ可强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ꎬVEGFR)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receptorꎬPDGFR)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2ꎬFGFR)和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多个靶点ꎬ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1 ̄2]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ꎬFDA)在2015年批准其治疗卵巢癌孤儿药资格认定ꎬ在多个癌症适应症的临床研宄中表现出有效的趋势ꎮALTER0302和ALTER0303临床研究显示安罗替尼作为三线治疗方案在难治性㊁复发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ꎬNSCLC)治疗中能够同时带来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ꎬ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ꎬPFS)的双重获益ꎬ是目前我国唯一单药对晚期NSCLC有效的血管靶向药[3 ̄4]ꎮ目前多种癌症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ꎬ临床Ⅱ㊁Ⅲ期研究显示ꎬ安罗替尼对㊀㊀作者单位:154000黑龙江佳木斯ꎬ佳木斯大学(张娜)ꎬ161000黑龙江齐齐哈尔ꎬ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放疗科(佟旭㊁王大鹏)ꎬ154000黑龙江佳木斯ꎬ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李义强㊁周煜)㊀㊀通信作者:佟旭ꎬEmail:11517519@qq.comNSCLC㊁甲状腺髓样癌㊁食管鳞癌㊁软组织肉瘤㊁肾癌㊁结直肠癌等多种实体瘤患者也有明显治疗效果[5 ̄7]ꎮ本文就安罗替尼在临床和体外实验中的研究结果及进展进行综述ꎮ一㊁作用机制㊁安全性及药物动力学1.作用机制:肿瘤细胞分泌血管生成细胞因子ꎬ可诱导内皮细胞进行迁移及管腔的形成ꎬ进而产生新生血管ꎮ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最为紧密的是VEGFR-2所介导的信号通路ꎬ因而目前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多以VEGFR-2作为主要靶点[8 ̄9]ꎮ其中VEGF在多数癌症中均有表达ꎬ尤其是VEGFAꎮVEGFA与内皮细胞表达的VEGFR2具有很高的亲和力ꎬ两者的结合能激活酪氨酸激酶受体ꎬVEGFR2的磷酸化触发一个下游通路网络ꎬ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㊁存活和迁移ꎮ与VEGF相似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促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ꎮFGF-2触发FGF受体1(FGFR1)的自磷酸化ꎬ并激活下游信号级联ꎬ诱导血管生成ꎮPDGF-BB结合受体PDGF受体β(PDGFRβ)调节肿瘤血管生成ꎬ增长和转移ꎮLin[10]等发现安罗替尼可以强烈抑制血管新生相关VEGFR㊁PDGFR和FGFR所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ꎬ从而干预内皮细胞的增殖㊁迁移及形成管腔的能力ꎬ抑制微小血管的形成ꎬ并且能通过c-Kit激酶干预肿瘤细胞自身的多个生物学过程ꎮShen[11]等临床研究也表明ꎬ安罗替尼能使内皮细胞中VEGF/PDGF-BB/FGF-2诱导细胞迁移和毛细血管形成的能力降低ꎬ且安罗替尼在体内和体外均显著抑制VEGF/PDGF-BB/FGF-2诱导的血管生成ꎮ靶向药物作用的靶点在肿瘤细胞上出现高表达和特异性表达ꎬ但在正常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ꎬ所以相对于细胞毒性药物而言ꎬ其出现不良反应机率较少ꎬ抗肿瘤作用相对较高ꎬ对正常组织无损伤或损伤较轻ꎬ疗效显著ꎬ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12]ꎮ2.安全性及药物动力学:Sun[13]等通过临床研究评估了安罗替尼在难治性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ꎬ主要目的是通过确定剂量限制性毒性(DLT)㊁最大耐受量(MTD)㊁推荐的Ⅱ期剂量和计划来建立安罗替尼的安全性ꎮ次要目的包括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安罗替尼的药代动力学的描述和初步抗肿瘤效果的评估ꎮ本研究纳入未接受标准治疗的有病理和/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癌症患者ꎮ试验患者入选标准为:18~65岁㊁ECOGPS0-1㊁预估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ꎻ既往其他化疗药物患者至少停30天㊁手术患者休息至少4周ꎻ血液检测正常ꎬ无主要器官功能障碍ꎮ患者口服安罗替尼(5~16mgꎬ每日一次)ꎮ分为两组连续口服4周(4/0)或口服2周停药1周(2/1)ꎮ依据推荐剂量和时间表被进一步纳入扩大队列研究的患者共21例ꎮ所有患者均进行药代动力学采样ꎬ初步评估肿瘤反应ꎮ结果显示:在4/0中10mg时DLT为3级高血压ꎬ2/1中16mg时DLT为3级高血压和3级疲劳ꎮ药代动力学表明ꎬ安罗替尼有较长的药物半衰期ꎬ且在多次服药过程中累积增加ꎮ每天12mg可作为2/1方案扩大研究的最大耐受剂量ꎮ对21例(结肠腺癌㊁非小细胞肺癌㊁肾透明细胞癌㊁甲状腺髓样癌㊁软组织肉瘤)患者中20例进行了抗肿瘤活性评估:PR患者3例ꎬSD患者14例ꎬPD患者3例ꎬ肿瘤负荷缩小患者12例ꎮ本实验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ꎬ高血压ꎬ疲劳ꎬ脂肪酶升高等ꎬ但其所有不良反应都是可控的ꎮ结果表明安罗替尼有可控毒性㊁长循环和广谱抗肿瘤的潜力ꎬ通过对症治疗或调低药物治疗计量等方式得到有效控制ꎬ对多种实体瘤治疗有效ꎬ值得进一步研究ꎮ二㊁体外实验研究进展1.肺癌:宋永安[14]等通过CCK8法㊁流式细胞术㊁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ꎬ研讨了安罗替尼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㊁迁移和侵袭的影响ꎮ结果显示:经安罗替尼处理后ꎬ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P<0.05)ꎬ细胞凋亡比例增高(P<0.05)ꎬ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ꎬ穿过Transwell小室膜的A549细胞数减少(P<0.05)ꎬ其侵袭能力受抑制ꎮ通过此项实验可表明安罗替尼作用于A549细胞后ꎬ能明显抑制其细胞增殖㊁迁移和侵袭的能力ꎬ并促进细胞凋亡ꎮ2.甲状腺癌:Ruan[15]等分别选取了3株PTC细胞系(BCPAP㊁k1和IHH4)和ATC细胞系(8505C㊁CAL-62和BHT-101)作为研究对象ꎬ研究了安罗替尼对甲状腺癌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作用ꎮ通过MTT测定㊁细胞周期与凋亡分析㊁Western㊁RNA干扰㊁体内致瘤试验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测定安罗替尼对甲状腺癌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ꎮ试验结果显示: (1)安罗替尼能有效抑制PTC和ATC细胞的活性ꎬ且PTC细胞对安罗替尼的敏感性略高于ATC细胞ꎮ(2)对BCPAP和8505C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ꎬ且呈剂量依赖性ꎮ(3)能诱导甲状腺细胞G2/M期阻滞ꎮ但安罗替尼对甲状腺细胞的抗增殖作用不是通过阻断BRAF/MEK/ERK途径而发挥的ꎮ(4)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TP53㊁Caspase3和PARP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ꎬ结果显示安罗替尼对TP53的表达及凋亡标记物Caspase3和PARP的裂解呈剂量依赖性ꎮ因此ꎬ安罗替尼可能通过激活TP53途径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凋亡ꎮ(5)可能干扰F-肌动蛋白的形成ꎬ以抑制细胞迁移ꎮ(6)可以提高甲状腺癌异种移植鼠体内TP53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ꎬ抑制甲状腺肿瘤的生长ꎮ试验数据表明ꎬ安罗替尼可通过抑制细胞生长㊁诱导凋亡和抑制细胞迁移而对甲状腺癌发挥抗肿瘤作用ꎬ且安罗替尼对多种甲状腺癌均有抑制作用ꎬ在体内也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ꎮ3.肝癌:杨斌[16]等将系列浓度的安罗替尼以及作为对照组的索拉菲尼和舒尼替尼作用于人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系HCCC-9810ꎬ通过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并计算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ꎬTranswell实验检测药物对HCCC-9810细胞转移和侵袭的影响ꎮ结果表明:(1)安罗替尼能明显抑制HCCC-9810细胞的存活ꎬ而索拉菲尼和舒尼替尼活性较弱ꎮ(2)IC50(1μmol/L)的安罗替尼和相同浓度的索拉菲尼㊁舒尼替尼相比ꎬ安罗替尼能显著抑制HCCC-9810细胞的转移与侵袭作用ꎬ而索拉菲尼和舒尼替尼则无明显抑制作用ꎮ这一研究为肝脏胆管细胞癌治疗带来新的曙光ꎬ也说明安罗替尼在临床应用中有更广阔的前景ꎮ三㊁临床试验研究进展及应用效果1.肺癌:非小细胞肺癌:ALTER0302[3]临床试验采用随机㊁双盲的方法从中国13家医院招募了符合入选标准的117例患者进行分析ꎬ患者随机1ʒ1接受安罗替尼或安慰剂治疗ꎬ直至病情进展㊁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㊁患者同意退出治疗或死亡ꎮ安罗替尼采用2/1方案进行服药ꎮ结果显示:60.7%的患者未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状态不明ꎮ安罗替尼组与安慰剂组相比ꎬ其PFS为4.8个月vs1.2个月(P<0.0001)ꎬORR(P<0.05)ꎮ两组OS分别为9.3个月和6.3个月ꎮ安罗替尼组不良事件比安慰剂组更频繁ꎬ其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为21.67%ꎮ说明与安慰剂组相比ꎬ安罗替尼作为三线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FS有明显的改善作用ꎬ且毒副反应可耐受ꎮLTER0303[4]临床试验采用相同方法ꎬ对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进展的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ꎮ入组患者为ⅢB/Ⅳ期NSCLC患者ꎬ既往至少接受过两种化疗方案治疗ꎬ且EGFR/ALK阳性患者必须接受过相应靶向治疗后耐药或不能耐受ꎮ共437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安罗替尼组(294例)和安慰剂组(143例)ꎬ安罗替尼按2/1方案治疗ꎮ主要终点为OSꎬ次要终点为PFS㊁ORR㊁DCRꎮ结果显示:安罗替尼组与安慰剂组比较ꎬOS延长3.3个月(9.6vs6.3个月ꎬP<0.05)ꎻPFS延长4.0个月(5.4vs1.4个月ꎬP<0.0001)ꎻORR(9.2%vs0.7%ꎬP<0.0001)ꎬDCR(81.0%vs37.1%ꎬP<0.0001)ꎬ有统计学意义ꎮ试验结果表明ꎬ与安慰剂组相比ꎬ安罗替尼组治疗效果更好ꎮ基于以上两项研究说明ꎬ我国自主研发安罗替尼的成功ꎬ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治疗选择方案ꎮ小细胞肺癌:ChengY[17]通过一项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㊁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ꎬ研究了安罗替尼对照安慰剂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SCLC的临床效果ꎮ主要入组18~75岁㊁经病理学证实的㊁既往接受至少两种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限期或广泛期SCLC患者ꎮ共纳入我国11家中心的120例入组患者(2017年3月 2018年5月)ꎬ按2ʒ1随机分为安罗替尼组(n=82)和安慰剂组(n=38)ꎬ1例患者因诊断有误未纳入分析ꎬ按照分期和复发类型进行分层ꎮ主要终点为PFSꎬ次要终点为OS㊁ORR㊁DCR㊁生活质量㊁安全性和耐受性ꎮ到2018年6月30日为止ꎬ统计数据发现ꎬ安罗替尼组与安慰剂组相比ꎬ其PFS显著延长(4.1个月vs0.7个月ꎬHR=0.19ꎻ95%CI:0.12~0.32ꎻP<0.01)ꎬ有统计学意义ꎮORR(4.9%vs2.6%ꎬP>0.05)ꎬ无统计学意义ꎮ安罗替尼组DCR显著提高(71.6%vs13.2%ꎬP<0.0001)ꎬ有统计学意义ꎮ安全性方面ꎬ安罗替尼组TRAES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87.7%vs74.4%ꎬP<0.05)ꎮ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乏力㊁高血压㊁厌食㊁手足综合征等ꎮ3-4级TRAEs的发生率安罗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是29例(35.8%)和6例(15.4%)ꎮ结果表明安罗替尼有与其他肿瘤相似的的不良事件ꎬ其耐受性较好ꎬ临床易于管理ꎮ根据此项研究结果ꎬ安罗替尼可作为SCLC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新选择ꎬ将来可进一步探索安罗替尼在SCLC一线㊁维持治疗及联合治疗中的应用ꎮ2.甲状腺癌:Sun[18]等进行了安罗替尼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髓样甲状腺癌(MTC)患者的Ⅱ期研究试验ꎬ给予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MTC患者每日口服安罗替尼12mgꎬ2周/1周休息ꎬ直至病情进展㊁死亡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ꎬ根据观察毒性反应调整剂量ꎮ主要终点为PFSꎮ结果显示:入组共58例患者ꎬ分析时没有达到主要终点PFSꎬ56.9%的患者出现了部分反应ꎬ48周时PFS为85.5%ꎬ其中45例患者血清降钙素较基线明显下降50%ꎮ说明安罗替尼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MTC中表现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不良反应ꎬ可以为晚期或转移性MTC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ꎮ3.肉瘤:龙作尧[19]等对17例晚期进展性肉瘤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的回顾性研究ꎮ对患者进行评估后ꎬ采用2/1方案口服安罗替尼ꎬ有手术指征者先行手术治疗ꎬ术后服药ꎬ直至肿瘤进展或无法耐受毒副作用ꎮ根据肿瘤体积和内部影像学变化评价用药效果ꎬCTCAE4.03评价不良反应ꎮ结果显示:无CRꎬPR患者2例(11.76%)ꎬSD患者11例(64.70%)ꎬPD患者4例(23.54%)ꎬORR为11.76%ꎬDCR为76.46%ꎮ常见不良反应:食欲减退(35.29%)ꎬ乏力(23.54%)ꎬ高血压(11.76%)ꎮ刘佳勇[20]等收集了2015年6月 2017年3月在北京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参加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Ⅱb临床试验的患者ꎬ按2ʒ1随机分为安罗替尼组和安慰剂组ꎬ主要研究终点为PFSꎬ次要研究终点为DCR㊁OS和安全性ꎮ其中安罗替尼组28例ꎬ安慰剂组11例ꎮ结果示:安罗替尼组中PR患者4例ꎬ安慰剂组无PR患者ꎬ两组SD患者分别为13例和3例ꎬ其DCR接近统计学差异(P=0.082)ꎬ其中安罗替尼组中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DCR为78.6%(11/14)ꎻ两组的mPFS分为12.4个月和4.0个月(P<0.05)ꎬ有统计学意义ꎻ两组的OS分别为19.4个月和17.6个月(P=0.961)ꎬ无显著性差异ꎮ安全性方面ꎬ安罗替尼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87.7%和74.4%ꎬP<0.05)ꎮ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乏力㊁高血压㊁厌食㊁手足综合征等ꎮ3~4级TRAEs的发生率安罗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是29例(35.8%)和6例(15.4%)ꎮ结果表明安罗替尼有与其他肿瘤相似的的不良事件ꎬ其耐受性较好ꎬ临床易于管理ꎮ根据此项研究结果ꎬ安罗替尼可作为SCLC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新选择ꎬ将来可进一步探索安罗替尼在SCLC一线㊁维持治疗及联合治疗中的应用ꎮ4.肾癌:Zhou[21]等采用单臂㊁多中心的研究方法ꎬ进行了二线治疗肾癌的Ⅱ期临床研究ꎬ初步评价了安罗替尼胶囊对经TKI靶向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ꎬ研究摘要被纳入2016年ASCOꎮ研究纳入了43例既往接受过索拉菲尼或舒尼替尼治疗后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的患者(透明细胞为主)ꎬ按2/1方案给药ꎮ结果显示:mPFS为11.8个月ꎮ同时亚组分析发现:入组前接受过索拉菲尼或舒尼替尼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的mPFS为8.5个月ꎮ入组前无法耐受索拉菲尼或舒尼替尼患者的mPFS未达到ꎮ试验证明:安罗替尼二线治疗效果优于索拉菲尼㊁阿西替尼且未接受过舒尼替尼或索拉菲尼治疗的肾癌患者获益更大ꎮ研究结果显示ꎬ安罗替尼的药物不良事件主要级别为1/2级ꎮ其中3/4级不良事件主要有:淋巴细胞减少(7.1%)㊁高血压(4.8%)和甲状腺功能减退(4.8%)ꎮ随后Zhou[22]等又进行了一线治疗肾癌的Ⅱ期临床研究ꎬ试验通过与阳性药物舒尼替尼胶囊进行对照ꎬ来评价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ꎮ患者入选标准与安罗替尼二线治疗肾癌的Ⅱ期临床研究相同ꎮ研究入组患者共133例ꎬ按照随机试验2ʒ1比例分配ꎮ其中90例(男66例ꎬ女24例)患者口服安罗替尼ꎬ12mgꎬqdꎬ连服2周停药1周ꎮ另43例(男34例ꎬ女9例)患者口服舒尼替尼ꎬ50mgꎬqdꎬ连用4周停药2周ꎮ结果显示:安罗替尼组和舒尼替尼组PFS相似(11.3个月vs11个月ꎬP=0.30)ꎬORR(24.4%vs23.3%)和6周DCR97.8%vs93.0%ꎬP=0.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ꎮ5.腹腔增生性小圆细胞瘤:Chen[23]等报告了1例安罗替尼在腹腔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IADSRCT)中的应用ꎮ1例38岁男性患者在2017年10月26日因前腹壁结节1月余就诊ꎬ体格检查示:结节质地坚硬ꎬ边界不清ꎬ活动度低ꎬ实验室评价结果正常ꎮ腹部CT示:右侧腹壁皮下软组织结节1.3cmˑ1.5cmꎬ腹腔囊性密度为9.9cmˑ8.7cmꎮ2017年11月进行腹腔镜肿瘤切除ꎬ病理结果诊断为IADSRCTꎮ免疫组化结果示:AE1/AE3㊁desmin㊁NSE㊁Ck7㊁CD34㊁CD99阳性ꎬCD56㊁GATA3㊁Syn部分阳性ꎮp63㊁CK5/6㊁P40㊁S100㊁CD31㊁Ki-67染色阴性ꎬ增殖指数为40%ꎮ术后2017年12月-2018年4月接受6周期化疗(异环磷酰胺3.6mgˑ5dꎬ阿霉素脂质体60mgˑ1d)作为辅助治疗ꎮ2018年5月ꎬCT扫描显示右腹股沟淋巴结和网膜淋巴结转移ꎮ肿大淋巴结大小分别为29.3mmˑ19.8mm和9.5mmˑ8.6mmꎮ2018年6月1日口服安罗替尼ꎬ12mgꎬqdꎬ2周/1周休息ꎮ两次治疗后ꎬ右腹股沟淋巴结和网膜淋巴结分别缩小为17.8mmˑ14.9mm和8.9mmˑ7.9mmꎬ疗效评定为SDꎬ四次治疗后淋巴结大小进一步缩小ꎬCT扫描显示SDꎮ目前为止ꎬ患者接受额外1周期的治疗ꎮ副作用为高甘油三酯和疲劳ꎬ但其毒性可控ꎬ耐受性强ꎮ由此可见安罗替尼应用于IADSRCT是有效的ꎬ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ꎮ㊀㊀总结㊀安罗替尼作为一种新型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ꎬ可高度选择性抑制VEGFR2㊁PDGFR㊁FGFR和c-Kit等靶点ꎬ阻断其下游信号传导从而发挥高效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作用ꎬ在多种实体肿瘤中有明显的作用效果ꎬ且已展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ꎬ尤其是作为晚期NSCLC的三线治疗已形成专家共识ꎮ在小细胞肺癌㊁软组织肉瘤及甲状腺癌等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ꎬ并获得了临床医师的认可ꎮ安罗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㊁手足皮肤反应㊁疲劳㊁脂肪酶升高等ꎬ但所有不良反应都是可控的ꎬ并且具有可控毒性㊁长循环和广谱抗肿瘤的潜力ꎬ可通过对症治疗或调低药物治疗计量等方式得到有效控制ꎮ目前安罗替尼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肺癌也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24 ̄25]ꎮ但尚无安罗替尼联合其他靶向药物㊁放疗㊁免疫治疗或其他抗肿瘤治疗的研究报道ꎬ其联合后对实体肿瘤治疗效果是否明显增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ꎮ我们期待安罗替尼能在更多种类的实体瘤中进行其相关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ꎬ发现其更多的作用疗效ꎬ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XieCꎬWanXꎬQuanHꎬetal.Preclinicalcharacterizationofanlotinibꎬahighlypotentandselective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inhibitor[J].CancerSciꎬ2018ꎬ109(4):1207 ̄1219.[2]㊀TaurinSꎬYangCHꎬReyesMꎬetal.Endometrialcancersharboringmutated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2proteinaresuccessfullytreatedwithanewsmalltyrosinekinaseinhibitorinanorthotopicmousemodel[J].IntJGynecolCancer.2018ꎬ28(1):152 ̄160. [3]㊀HanBꎬLiKꎬZhaoYꎬetal.Anlotinibasathird-linetherapyinpatientswithrefractory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amulticentreꎬrandomisedphaseⅡtrial(ALTER0302)[J].BrJCancerꎬ2018ꎬ118(5):654 ̄661.[4]㊀HanBꎬLiKꎬWangQꎬetal.Third-linetreatment:arandomizedꎬdouble-blindꎬplacebo-controlledphaseⅢALTER-0303study-efficacyandsafetyofanlotinibtreatmentinpatientswithrefractoryadvancedNSCLC[J].JClinOncolꎬ2017ꎬ35:9053. [5]㊀EttingerDSꎬWoodDEꎬAisnerDLꎬetal.Non-smallcelllungcancerꎬversion5.2017ꎬNCC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inoncology[J].JNatlComprCancNetwꎬ2017ꎬ15(4):504 ̄535. [6]㊀HanBHꎬLiKꎬWangQMꎬetal.EffectofAnlotinibasaThird-LineorFurtherTreatmentonOverallSurvivalofPatientsWith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TheALTER0303Phase3RandomizedClinicalTrial[J].JAMAOncolꎬ2018ꎬ4(11):1569 ̄1575.[7]㊀王睿晴ꎬ张艳华.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安罗替尼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ꎬ2018ꎬ27(23):2770 ̄2774. [8]㊀KochSꎬTuguesSꎬLiXꎬetal.Signaltransductionby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s[J].BiochemJꎬ2011ꎬ437(2):169 ̄183.[9]㊀ScottAJꎬMessersmithWAꎬJimenoA.Apatinib:apromisingoralantiangiogenicagentinthetreatmentofmultiplesolidtumors[J].DrugsToday(Barc)ꎬ2015ꎬ51(4):223 ̄229.[10]㊀LinBꎬSongXꎬYangDꎬetal.AnlotinibinhibitsangiogenesisviasuppressingtheactivationofVEGFR2ꎬPDGFRβandFGFR1[J].Geneꎬ2018ꎬ654:77 ̄86.[11]㊀ShenGSꎬZhengFCꎬRenDFꎬetal.Anlotinib:anovelmulti-targetingtyrosinekinaseinhibitorinclinicaldevelopment[J].JHematolOncolꎬ2018ꎬ11(1):120.[12]㊀叶佳丹ꎬ余克富ꎬ朱斌ꎬ等.肿瘤靶向药物的分类与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ꎬ2018ꎬ42(5):351 ̄358.[13]㊀SunYKꎬNiuWꎬDuFꎬetal.Safetyꎬpharmacokineticsꎬandantitumorpropertiesofanlotinibꎬanoralmulti-targettyrosinekinaseinhibitorꎬinpatientswithadvancedrefractorysolidtumors[J].JHematolOncolꎬ2016ꎬ9(1):105.[14]㊀宋永安ꎬ张雪燕ꎬ徐志伟ꎬ等.安罗替尼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㊁迁移侵袭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院报ꎬ2018ꎬ14(3):281 ̄284ꎬ293.[15]㊀RuanXꎬShiXꎬDongQꎬetal.Antitumoreffectsofanlotinibinthyroidcancer[J].EndocrRelatCancerꎬ2019ꎬ26(1):153 ̄164. [16]㊀YangBꎬXieHꎬWangCPꎬetal.StudyonInhibitionofArotinibonHuman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CellLineHCCC-9810[J].DigDisSciꎬ2017ꎬ19(12):1389 ̄1391.[17]㊀ChengYꎬWangQꎬLiKꎬetal.Anlotinibasthird-lineorfurther-linetreatmentinrelapsedSCLC:amulticentreꎬrandomizedꎬdouble-blindphase2trial[J/OL].WCLCꎬ2018ꎬOA13.03[2019-02-22].https://www.clinicaloptions.com/oncology/conference-coverage/wclc-2018/capsule-summary-slidesets/oa13_03. [18]㊀SunYꎬDuFꎬGaoMꎬetal.Anlotinib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LocallyAdvancedorMetastaticMedullaryThyroidCancer[J].Thyroidꎬ2018ꎬ11(28):1455 ̄1461.[19]㊀LongGZYꎬLuYJꎬLiMHꎬetal.AretrospectivestudyofadvancedprogressivesarcomatreatedbyAnlotinib[J].ChinJBoneJointꎬ2019ꎬ8(1):3 ̄9.[20]㊀JiayongLiuꎬZhengfuFanꎬShuLiꎬetal.Anlotinibhydrochloridecapsulesforadvancedsofttissuesarcoma:single-centerdataanalysisofastageⅡmulticenterclinicaltrial[J].ChinJClinOncolꎬ2018ꎬ45(20):1066 ̄1070.[21]㊀ZhouAPꎬBaiYꎬSongYꎬetal.Anlotinibinmetastaticrenalcellcarcinoma(mRCC)withapreviousanti-VEGFRTKI:PreliminaryresultsfromamulticenterꎬphaseⅡtrial[J].JClinOncolꎬ2016ꎬ34:16082 ̄16082.[22]㊀ZhouAPꎬMaJꎬBaiYꎬetal.Anlotinibversussunitinibasfirstlinetreatmentformetastaticrenalcellcarcinoma(mRCC):preliminaryresultsfromarandomizedphaseⅡclinicaltria[J].JClinOncolꎬ2016ꎬ34(15Suppl):4565.[23]㊀ChenHMꎬFengG.Useofanlotinibinintra-abdominal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s:a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J].OncoTargetsTherꎬ2019ꎬ12:57 ̄61.[24]㊀余双ꎬ杨树仁ꎬ王海兰ꎬ等.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ꎬ2019ꎬ25(25):131 ̄132.[25]㊀MengLXꎬZengQQꎬMengQꎬetal.Comparisonofanlotinibversusbevacizumabcombinedwithpaclitaxelandcarboplatinintreatmentofadvancedlungadenocarcinoma[J].ChinaMedicineꎬ2019ꎬ14(8):1164 ̄1168.(收稿日期:2019 ̄05 ̄29)(本文编辑:卜明)。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概况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概况
P G R o p D F (L ) 、
疸疸 型2
晚期 实体瘤
乳腺 癌 肾 细胞 癌
二磷 酸莫替 沙尼 R T E
: 二 : : :二 :
垦l! :

亘 堑 丛擅
4 吲 唑结构 药物 此类 药 物 的基 本结 构 为 吲 唑母 核 , 性 较高 的 活 为有芳 香 取代基 的结 构 。此 类药 物 以帕佐 帕尼 和阿
变 为 3 c 同时增 加 吸电子 基 团。 一, 目前应 用效果 较好 的药 物 主要有 伯舒 替尼 和 E B 5 9 伯 舒替 尼 的特 K 一6 。
点是磷酸化抑制作用浓度相对较低 , 存在强烈的增 殖 抑 制 作 用 。 近 年 来 研 究 表 明 该 药 可 以 在 10 m l 时 对 骨 髓 细 胞 产 生 增 殖 抑 制 作 用 1 0n oL / 6 1 。 E B 5 9的优 势是 该 药 可表 现 出不 可逆 性 , 要是 K 一6 主 针 对 受 体 表 现 出 过 度 表 达 时 才会 激 发 其 磷 酸 化 抑 制作 用 ,经 小 鼠实验 证 实 该药 具 有干 扰 A 3 生长 4 1 的作 用[ 但 目前 尚未在 临床 试验 中获得 此结 论 。以 6 1 , 上两种 药 物 的对 比见 表 2 。 表 2 两种喹唑啉结构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对比
优 势 , 以通 过 干 扰 肿 瘤信 号 转 导从 而 防 治 疾病 。该 文 将 把 此 类 制 剂酶抑 制 可 概
剂 的新 进 展 。
【 关键词 】 氨 酸激 酶抑制 剂 肿瘤 多靶点制剂
肿 瘤 发 病机 制 复 杂 , 胞 的 异 常状 态 可 因分 子 细 突变 或遗 传 引起 。机 体 的多个 受 体不 仅 与发病 有关 还 关 系 到病 情 的发展 , 此外 信 号通 路 也 是 整个 过程 的相关 因素[ 】 靶 点制 剂具 有局 限性 , 法彻 底杀 1 。单 无 灭 肿 瘤 细胞 ,而联 合 用 药 又 会 带 来 严 重 的 不 良反 应 , 响各 自的药 动 学 特性 。多靶 点 制 剂 具有 减 少 影 药 物使 用 种 类 , 从 多方 面 发挥 效 用 , 抗 耐 药 性 , 可 对 避 免产 生 药 物 相互 作 用 , 少不 良反 应 等 优点 。酪 减 氨 酸 激酶 属 于关 注度 较 高 的药 物靶 点 之 一 , 细 胞 在 内的信 号 转 导 中起 着 重要 的作用 , 肿 瘤 细胞 的生 与 长 、 殖 、 化 和凋 亡 密 切相 关 [ 增 分 2 1 靶 点 氨酸 激 酶 。多 抑制 剂 已经 研制 出 多种化 学 结构 的药 物 , 现概述 。 1 喹唑 啉结构 药物 此类 药 物 的基 本结 构为 苯胺 喹 唑啉 ,作 用靶 点 为表皮 生长 因子受 体网 目前应 用效果 较好 药物 的主 。 要有 以下 3 :拉 帕替尼 、IW一 9 2和伐 地他 尼 。 种 BB 2 9 拉 帕替 尼 的优点 是 可耐受 大 剂量 ,主 要是 针对 受 体 表现 出过 度表 达 时才 会 激 发其 磷 酸 化 抑制 作 用 , 信 号传 导受 到影 响 的细胞 有 P3 IK和 MA K3 Pt J 理研 。药 究 发 现 临床应 用 的 日剂量 应 控 制 在 07 1 mg以 , .~ . 5 确 保药 物 活性 。 IW一 92最 大 的优 势是 耐受 性 良 BB 29 好, Ⅱ期 临 床 试 验 表 明此 药 物 可 伴 有 腹 泻 ( 胃不 肠 适 )皮疹 ( 、 皮肤 不 适 ) 不 良反 应 , 等 目前 还 未 在 临床 上 使用 。伐地 他 尼最 大 的优势 是有 利 于延 长病 患 的

Lck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Lck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Lck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顾亚洲;唐伟方;郑猛;张帆;陆涛【摘要】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ymphocyte-specific protein tyrosine kinase,Lck or p56Lck)是一种在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中表达的Src家族的细胞质酪氨酸激酶。

在T细胞活化中,Lck的激活是一个必要步骤,故选择性抑制Lck可以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此外,Lck激酶在其他细胞中的异位表达可以诱发细胞发生癌变,因此抑制Lck还能起到抗癌作用。

本文综述了Lck激酶作用机理及近年来的Lck激酶抑制剂的最新进展。

%The lymphocyte-specific kinase(Lck or p56Lck) was a cytoplasmic tyrosine kinase of the Src family expressed in T cell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Activation of the Lck in T cell was a necessary step,and the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Lck can produce immunosuppression.In addition,ectopic expression of Lck in other cells can induce cells to become cancerous.Therefore,inhibition of expression of Lck can also prohibit cancer.Action mechanism of Lck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the Lck inhibitor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2(040)010【总页数】5页(P17-20,44)【关键词】Lck激酶;抑制剂;免疫抑制;抗癌【作者】顾亚洲;唐伟方;郑猛;张帆;陆涛【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有机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有机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有机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有机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有机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4.4Abstract:The lymphocyte-specific kinase(Lck or p56Lck)was a cytoplasmic tyrosine kinase of the Src family expressed in T cell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Activation of the Lck in T cell was a necessary step,and the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Lck can produce immunosuppression.In addition,ectopic expression of Lck in other cells can induce cells to become cancerous.Therefore,inhibition of expression of Lck can also prohibit cancer.Action mechanism of Lck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the Lck inhibitor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Key words:Lck;inhibitors;immunosuppression;cancerLck是一种在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中表达的Src家族的细胞质酪氨酸激酶。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一、概要随着肿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抗肿瘤作用靶点的不断发现,蛋白酪氨酸激酶(PTK)作为信号转导中的关键酶,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

PTK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密切相关。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我们介绍了PTK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包括受体型和非受体型PTK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我们详细阐述了PTK抑制剂的设计原理与策略,包括基于结构的小分子抑制剂、抗体药物以及多肽类药物等。

我们还介绍了PTK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包括已上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以及正在研发的药物的临床试验进展。

通过对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耐药性、副作用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在优化药物结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等方面,以期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相信这类药物将在未来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肿瘤治疗的挑战与现状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尽管医学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进步,肿瘤的治疗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

肿瘤的异质性使得每一个病例都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这为制定统一的治疗方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和侵袭性转移,使得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手段往往难以彻底清除肿瘤细胞,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

许多抗肿瘤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原理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原理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原理【摘要】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分子药物的多靶点作用机制,然后阐述了酪氨酸激酶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详细解析了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原理,并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结构改进和亲和力提升,致力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强调了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为癌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医学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多靶点作用、酪氨酸激酶、癌症治疗、研究背景、原理、研究进展、应用前景、未来发展方向、临床意义1. 引言1.1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原理的意义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原理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这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可以为治疗多种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传统药物往往只专注于单一的靶点,而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则可以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具有更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有望在治疗复杂疾病中发挥更为显著的效果。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药物与疾病之间更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为药物设计和改进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基础。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也将促进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而多靶点抑制剂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表型等个体特征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1.2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背景随着癌症的高发率和治疗难度不断增加,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癌症治疗领域,酪氨酸激酶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靶点,因为它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转移等重要生物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刘丹 等
Enetech 公司与 OSI 公司联合开发的厄洛替尼(Erlotinib, Genentech)是一种以 EGFR 为靶点的小分子酪 氨酸酶抑制剂。体内体外实验资料表明 Erlotinib 可以特异地抑制 EGFR 激酶活性(IC50 = 2 μM),对比其他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效果显著。经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它可以明显延长患者平均生存期 效果优于同期另一药物吉非替尼,主要副反应为头痛、疲劳、恶心、呕吐、腹泻及痤疮样皮疹。2002 年进 入 FDA 新药审批程序,两年后获得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 肺癌[32],目前已经在瑞士、德国、英国、爱尔兰等国上市。
3. 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发展概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小分子抑制剂,能够渗透过细胞膜并靶向肿瘤细胞和周围内皮和血管激 酶受体的特定部位,从而阻断细胞增殖信号传导途径[23]。TKIs 从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喹 唑啉类、喹啉类及苯胺、苯酰胺类等,这些抑制剂的母核大多模拟 ATP 中腺嘌呤结构即含有含氮原子杂 环的同时结构中都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它们分别对特定或多个酪氨酸激酶具有专一或选择性抑制作用 [24]。
Open Access
Abstract
The study on multi-targete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researches on antitumor drugs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his review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by summarizing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Keywords
Multi-Target,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Antitumor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刘 丹*,李 雪,张 毅,彭鹏辉
沈阳化工大学,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收稿日期:2016年11月10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27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30日
刘丹 等
综述了近年来各课题组对不同结构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酪氨酸激酶抑 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
1. 引言
目前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占据全世界主要死因的前两位,虽然近年来对于癌症的相关研究已经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现有的抗肿瘤药物存在高毒性、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1] [2] [3] [4]。因此研究新 型靶向药物和满足全新治疗手段所需求的药物,已成为全球药业公司和各国政府的关注重点和未来研究 发展的方向[5]。
Han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药物化学, 2016, 4(4), 42-54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6 in Hans. /journal/hjmce /10.12677/hjmce.2016.44006
AstraZeneca [28]公司开发的苯胺喹唑啉类化合物——吉非替尼(Gefitinib, ZD-139)可以竞争结合 EGFR-TK 催化区上 Mg2+-ATP,选择性抑制 ErbB 受体同时也可以抑制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活化。 在异种移植模型中,对降低肿瘤细胞生长速度、缩小甚至使其生长停滞起很大作用,经 IDEAL-1 (Iressa Dose Evaluation in Advanced Lung Cancer)研究[29]对其 250 mg∙d−1 和 500 mg∙d−1 剂量组治疗进行安全性和 缓解性测试结果显示有效率分别为 18.4%和 19.0%,IDEAL-2 [30]实验结果显示有效率分别为 11.8%和 8.8%,不良反应率为 6.9%和 17.5%,两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 43%和 34%,该药物通过口服可以广泛分 布于身体组织和器官中,药物生物利用率高达 50%~60%,2002 年首次于日本上市,2003 年 5 月作为三 线单一治疗药物在美国及澳大利亚获准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副反应为皮疹、粉刺、腹泻、 恶心、呕吐等[31]。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Multi-Target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Dan Liu*, Xue Li, Yi Zhang, Penghui Peng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人类基因组的数据表明,目前已知的蛋白激酶家族有 518 个成员[6] [7],它们主要通过传递细胞内外 的信号来调控细胞重要的生理过程。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PTKs))作为蛋白激酶家族中 非常重要的一员,PTKs 将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上的 γ-磷酸基转移到底物的蛋白酪氨 酸残基上,通过将酚羟基磷酸化来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在细胞发育、调节和肿瘤细胞的分化、迁移、 凋亡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 [9],若 PTKs 在调节过程中失控将会影响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正确激 活,进而引起细胞增殖调节功能紊乱而引发许多疾病,如酪氨酸激酶活性过高使受体磷酸化进而激活下 游信号,导致细胞过度转化、增殖、对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进而形成恶性肿瘤[10] [11] [12],因此, 将酪氨酸激酶作为新型靶点研制该类激酶抑制剂来抑制酪氨酸激酶的过度表达,恢复其生理平衡,已经 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方向[13] [14] [15]。本文简要将蛋白酪氨酸激酶分为四大类,在此基础上分 别介绍了近年来各课题组对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以此为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 制剂的相关研究与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目前已知的 58 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根据细胞内外区域结构即受体/配体的不同可以被划分为 20 多个 亚家族[20],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
43
刘丹 等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神经生长因子受 体(nerve groeth factor receptor, NGFR)、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TRK)、肝细胞生 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HGFR)、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receptor, EPHR)、血管生成素受体(TIE)、白细胞酪氨酸激酶(LTK)家族[21]等,它 们在不同的细胞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000 个激酶,其中蛋白酪氨酸激酶已超过 90 个。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主 要以跨膜受体或胞质形式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按照其结构、功能和在细胞内存在的位置大致可分为 两类: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NRTK) [8]。RTK 均为单次跨膜运输,NRTK 又可细分为:① 核内酪氨酸激酶,如 Abl 家族和 Wee 家族; ② 胞质酪氨酸激酶,如 Src 家族、Tec 家族、ZAP70 家族、JAK 家族[16]等。
摘要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新趋势。本文整合国内外相关文献,
*通讯作者。
文章引用: 刘丹, 李雪, 张毅, 彭鹏辉.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药物化学, 2016, 4(4): 42-54. /10.12677/hjmce.2016.44006
2.2.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TK)的调节机制差异较大,一般通过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或激素等跨膜受体 发生物理作用进行胞外信号响应。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该类受体在某一条件下与胞外配体或黏着成 分结合会使其活化。例如,在 PDGFR 激活 Src 的同时,与 Src 结构相似的酪氨酸激酶可与 T 细胞中 T 细 胞抗原受体复合物、CD4 或 CD8 抗原等相结合。HER-1 在 Src 帮助下激活 STAT 因子;同理,JAK 激酶 (Janus kinase)家族在配体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时被活化,进而磷酸化 STAT 因子,信号最终传导至细胞核 内激活转录;IFN-γ 也可通过与受体相结合发生磷酸化,进而与 STAT 相结合。在 JAK 的催化作用下, 依照同样的活化机理,STAT 二聚体转移到核内结合到 DNA 启动子的活化序列上,诱导靶基因表达从而 促进合成多种蛋白质,提高了细胞抗病毒活性[22]。
2.1. 受体酪氨酸激酶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是一类可以使酪氨酸激酶磷酸化的穿膜受体蛋白[17],通常具有以下结构:可 以与配体相结合的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的疏水 α 螺旋区及含有 RTK 活性的细胞内结构域[18]。其配体 一般为蛋白类激素以及膜结合或可溶性的多肽。含有 RTK 活性的细胞内结构区域即酪氨酸激酶的作用部 位,该处具有自磷酸化位点,当其内在的催化活性被激活时,受体可以通过二聚化或寡糖化使这两个催 化区域相结合,并转移活化口袋中的共生残基的磷酸,受体本身激酶活性将被激活进而自动磷酸化酪氨 酸残基。若激酶过度表达,将有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形成[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