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师大有机化学硕士生培养方案
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03)一、培养目标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宽广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专门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
毕业后能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学位。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与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五年。
总学分为34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2学分。
三、培养方式1.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社会调查、实验研究、论文撰写、教学实践等内容,根据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填写《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要求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2.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阅读综述报告,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
3. 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4、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重视和促进研究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5、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实行导师负责和系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6、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高尚的情操。
南京师范大学-翻译硕士MTI-培养方案
055101 翻译硕士(英语笔译)一、专业领域简介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翻译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南京师范大学于2009年正式成为全国第二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并于2010年首次招收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
目前学位点已形成两大培养领域。
第一,本地化产业翻译。
结合国际本地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江苏省和华东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培养针对本地化产业的专业翻译人才。
以技术产品、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本地化翻译实务为主要内容,联合本地化领域的国际组织和相关企业,通过专业翻译人员的指导、一定程度的理论教学、以及大量的案例实习,提高学生在本地化翻译方面实践能力。
第二,财经翻译。
结合江苏及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本领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地方经济急需的财经类翻译人才,突出企业上市、股份制改革、网络信息发布、涉外经济诉讼等业务所涉及的翻译流程,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二、培养目标学位点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特别是能够胜任江苏及华东地区企事业单位的本地化产业和财经翻译工作。
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达到或超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二级水平;同时具有创新能力,了解语言服务行业特点与趋势,具有良好笔译职业操守,能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三、学制与学分我校英语笔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四、培养方式我校英语笔译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培养方式。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方式,强调笔译实践。
采用实践研讨式、职场模拟式教学,课堂讲授与项目翻译相合的方式授课。
包括采用项目式授课,将职业翻译工作内容引入课堂,运用笔译实验室或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加强翻译技能训练的真实感和实用性;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等。
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1)一、培养目标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及其新的发展;了解作为决策环境的中国政治文化传统、行政规则和行政程序,了解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新的要求;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分析手段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和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具有应变、决断和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善于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完成管理任务。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可在高等学校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可以胜任各级党政机关和公共管理部门中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通过研究、传播行政管理知识,培养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构的专门人才,改善各级政府事业的管理质量和办事效率,力求最大限度实现公共利益。
本学科点设四个研究方向:(一)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方向:主要研究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行政管理的过程与行为、行政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政府及各种非赢利事业的绩效管理等;(二)公共政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等;(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公共组织理论,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组织行为,组织绩效,组织变革与发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制度、政策、方法与技术等;(四)社区治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社区治理的内涵、内容、体制、模式、方法、运行机制、绩效评估等。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一般不超过5年。
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
具体参见《南京师范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实施办法》。
总学分为34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4个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五、培养方式本专业以指导为主和学科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组教师的集体优势,采取“课程学习+学生自学+社会实践”的培养模式。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在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美术)研究生培养措施
南京师范大学在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美术)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美术创作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愿意并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水平的美术创作技能,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
3、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运用所学艺术理论的原理,以通顺的语言阐释自己的创作意图,并进行理论总结。
二、研究方向中国画、西画、书法<篆刻)三、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主要为:相应专业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具有学士学位),或在本专业领域有特殊成就的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同等学历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二)入学考试采用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办法。
1,初试科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含艺术学基础和外语),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全国联考;2,复试科目: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初试与复试共计4门)四、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一年,修读学位课程,同时进行创作实践,为毕业展览作准备。
第二阶段为两年,采取集中修读专业课和选修课课程与艺术创作结合,同时准备学位论文。
五、课程设置课程分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类,总学位应修满至少34学分。
六、培养方式<一)采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和指导小组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个人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采取面授、自学、讨论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美术创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实践类课程,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七、毕业作品、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标准1,毕业作品是艺术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全面展示,也是检验其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
概率统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1.一级学科简介: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密切结合、有机交叉的学科。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学科已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以及统计学和金融数学两个本科专业,构成了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
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结构有序、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的师资队伍。
主要研究方向有应用概率,数理统计及应用,金融统计与精算等。
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的统计学学科目前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该硕士学位点非常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香港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同时与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省社科院、江苏东华期货公司、中国人保常州公司等企业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协议。
同时,该硕士学位点所在学科拥有“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和统计与金融数学省部共建实验室。
在科研仪器、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室条件等方面均具备研究生科学研究所必需的条件。
毕业生可在政府统计部门、企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保险公司、生物制约等机构从事统计业务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统计研究和教学工作。
此外,毕业生可以继续报考统计学、经济、金融、管理、保险精算、软件工程等方向的国内外博士研究生。
2.学科方向简介: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主要包括:应用概率,数理统计及应用,金融统计与精算等。
各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应用概率方向以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各种随机模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马氏过程、随机微分方程、随机控制、金融风险、保险精算等国际上的重要热点课题。
具体地说,主要应用随机分析、马氏过程、随机微分方程、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控制理论、风险理论、保险理论、精算理论、金融数学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等相关学科和理论研究随机系统模型解的存在唯一性、稳定性、遍历性、最优控制及风险问题,并进一步研究其在经济、保险、精算和金融学中的具体应用。
南京师范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意见
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和《江苏省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为有效开展此项工作,特制定《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1.以质量保障为统领,以提升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重视培养方案内涵与人才培养规律的对接;以服务需求、契合职业发展为主线,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大胆尝试、勇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以国家及江苏省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突出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和发展远景,高端定位培养工作在学校发展与学科建设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二、修订原则1.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和定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必须科学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2.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征。
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征,高度重视培养过程中实践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设置比例,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南京师范大学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1.一级学科简介“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是艺术学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戏剧与影视艺术的历史、现象、作品、代表人物、流派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戏剧、戏曲与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内容,涵盖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等创作与研究的广泛领域,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电视学系牵头组织申报。
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学科方向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4个学科方向:电影学、戏剧影视编剧、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电影学:是将电影作为艺术现象、社会文化现象、大众传播媒介和产业经济形态加以研究的学科,是研究电影的艺术特性、媒介特性、文化和产业特征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
有电影批评学与实践、电影史论、影视策划、影视文化产业学4个研究方向。
戏剧影视编剧:是研究戏剧、影视剧本创作方法、技巧、经验、理论和规律的学科,特别强调其实践性和应用性。
有编剧理论、影视改编研究与实践、影视剧创作3个研究方向。
戏剧与戏曲学:是综合考察和研究戏剧戏曲理论、历史和创作的一门学科。
它是从戏剧文学、舞台艺术等角度,对东西方特别是我国古代戏剧戏曲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当代戏剧戏曲流派等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学科。
有古典戏曲理论与文献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与戏曲艺术研究2个研究方向。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侧重于对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性、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和创作规律研究的学科。
有电视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主持艺术及摄影与摄像艺术4个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治指导思想,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学术品德的基础学术人才。
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研究水平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
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5300)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专业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新闻传播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学识修养,了解新闻传播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把握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基本理念和方法。
3、具有较强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媒介手段和方法,胜任新闻传播业务工作。
4、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与专业工作。
5、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2年。
三、招生对象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相同。
四、课程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着重提升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总学分不低于36(含学术讲座与专业实践学分),包括以下几方面课程。
注:跨专业考生至少补修3门学科专业课(如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等),不计入总学分。
五、专业实践(4学分)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原则上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
学生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实践基地的采、写、编、评以及创意策划等与专业相关的多种方式开展专业实践。
学生应有明确的专业实践实施计划,导师给予指导,确保专业实践质量。
专业实践结束后,学生应向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1)发表的实践成果5份(注:根据媒体特性作出不同要求,如报刊、视音频光盘或创意策划与设计等);(2)媒体阅听报告1-2份。
(3)专业实践总结报告1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1.一级学科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创建并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围绕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运用等领域方向,开展理论、原理、方法、技术、系统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包括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高度融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可主要概况为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
其中,理论基础包括离散数学、计算理论、信息与编码理论、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形式语义学、程序理论、算法分析和计算复杂性理论、数据结构以及并发、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理论、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理论、数据库与数据管理理论等,同时涉及感知、认知机理、心理学理论等。
计算机的历史作用可以概况为开辟一个新时代――信息时代,发展了一类新产业――信息产业,创立了一门新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生了一种新思维――计算思维,形成了一种文化――计算机文化。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促进了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制药、航天、地学、遥感、交通、医学、经济、金融、管理等诸多学科和行业领域的进步,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现代文明赖以生存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领域之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构建自身理论体系的同时,其研究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概况来说主要包括以下3种方法学:(1)理论方法:主要是运用数学、物理、可计算性理论、算法复杂性理论、程序理论等理论体系解决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
(2)系统方法:主要运用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等方法解决实际应用的系统问题。
(3)实验方法:主要运用模拟、仿真和系统实验等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的学科,需要特别强调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技术与系统相结合,系统与应用相结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5104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5104: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一、专业领域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置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的学校之一。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领域拥有强大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拥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国家级中学数学教材主编与分册主编、中职数学教材主编以及教育部国培专家等国家级课程教材专家,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
多名成员作为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核心成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积极参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主持开发与实验国家级数学教材(12本);更有教师多次以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参与省教授级高级教师(数学)与特级教师(数学)的评审工作,深度参与国家级、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检测(数学科)的教育部重大项目,承担命题与检测数据分析任务。
研究领域涉及心理、教材、教学、评价等,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若干。
同时,高度关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与一线教师和教学保持紧密联系。
本专业领域拥有优质的教师教育实训环境和教育实习基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现场观摩、调研、实践的条件。
学生就业去向多为省内外中学名校,深受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树立了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良好口碑。
二、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较高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数学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扎实的学识修养和数学专业基础,了解数学学科及教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胜任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数学学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熟练使用数学现代教育技术。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300一、专业类别领域简介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全国首批12所试点院校之一开始招收、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共招收培养近500名该专业研究生。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针对外国人进行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涉及语言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学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
该学科旨在通过汉语本体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学习心理、习得规律和教学方法,从而制订出汉语教学的基本语言规律及教学原则,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培养内容分为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
理论学习包含语言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汉语教学技能、文化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教学实践包括对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法、教学技能学习以及海外、国内汉语教学实习。
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师范教育的传统和优势,整合学校在教师教育及音乐、体育、美术等师资为我所用;充分利用我院留学生教育的资源及有利条件,确保所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
我校在数个国家建有实习基地,且学生绝大多数能通过国家汉办组织的志愿者选拨考试并外派顶岗实习,因此学生都有半年以上海外或国内汉语教学实习的经历。
我校培养的该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多为国际学校汉语教师、国内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涉外工作等,另有学生获得海外学校留校任教的资格。
二、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
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应职业道德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应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南师大培养方案
南师大培养方案南师大培养方案1. 简介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南京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为主,同时兼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学科与专业。
本文档旨在介绍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路线和规划。
2. 本科教育2.1 培养目标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组织、合作和领导能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适应能力。
2.2 学制与学位授予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对特殊专业如医学、舞蹈、音乐等可能有所不同。
完成全部课程、达到学分要求并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后,将授予学士学位。
2.3 培养方案南京师范大学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实验、实习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论文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 研究生教育3.1 培养目标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深入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
3.2 学制与学位授予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3年,具体根据不同专业和培养模式可能有所不同。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师范大学文件宁师研〔2014〕2号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学院: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开展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全面反映国家和江苏省对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新精神,进一步深化研究页脚内容1生教育改革,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以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培养工作在学校发展与学科建设工作中的突出地位,结合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我校开启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作出贡献。
二、修订原则(一)坚持人才培养的科学性。
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依据学科特点科学制定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内容,合理建构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式与培养过程。
正确处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研究生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及自由探索之间的关系。
(二)注重人才培养的整体性。
转变教育理念,改革培养模式,准确把握国家《学科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的内涵,在一级学科框架下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开展硕博衔接的整体性课程设计,实施全校课程的通修通选。
(三)突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
与时俱进,跟踪学术前沿,更加突出研究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导师团队,有效实施集体指导,更加突出科教结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
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1. 一级学科简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以人类社会管理活动和各种现象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从操作方法、作业水平、科学组织等不同层次进行科学研究,为解决管理问题、支持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量化分析结果,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面向经济与商业社会中更加复杂的系统科学与管理决策问题,研究其基本理论和规律,寻找求解方法和管理技术的新阶段,主要涉及理论方面、方法与技术方面、研究途径方面等领域的研究。
其中,理论方面主要从哲学和数学的再认知角度,研究管理科学的普适性、内在关联性和演化动力性等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方面主要综合信息技术与优化方法,研究组织运作与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与决策、适应内外环境的体制与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途径方面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实验环境,针对更加错综复杂和快速发展的决策行为和管理世界问题,解释和发现社会与经济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
南京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优化与决策、信息管理方向的研究,2002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建设初具规模,在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专业领域方向形成显著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1996年以来陆续获得企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10多个相关学科的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学科基础日趋坚实,在创新管理、金融工程和财务工程等学科领域发展迅速,实现了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以及信息技术与方法、系统工程等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形成了鲜明的跨学科研究特色和专业优势。
2010年获批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管理、金融工程、财务工程等5个学科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2. 学科方向简介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方向紧密结合信息化建设,主要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社会网络分析、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基于因特网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和设计、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与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商务智能、大数据理论与应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大学文件宁师研〔2014〕2号师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学院: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师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开展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全面反映国家和省对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新精神,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 . .改革,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以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培养工作在学校发展与学科建设工作中的突出地位,结合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我校开启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作出贡献。
二、修订原则(一)坚持人才培养的科学性。
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依据学科特点科学制定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容,合理建构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式与培养过程。
正确处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研究生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及自由探索之间的关系。
(二)注重人才培养的整体性。
转变教育理念,改革培养模式,准确把握国家《学科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的涵,在一级学科框架下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开展硕博衔接的整体性课程设计,实施全校课程的通修通选。
(三)突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
与时俱进,跟踪学术前沿,更加突出研究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导师团队,有效实施集体指导,更加突出科教结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
(四)体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
因材施教,实施弹性学制,制定符合学科特点的培养方案和符合研究生学术兴趣的培养计—2—.划;整合课程资源与条件平台,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满足研究生个性化选择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促进研究生自主发展。
(五)推进人才培养的开放性。
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国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海外实习等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进程;鼓励研究生以多种方式参加合作培养、访学研究、国际会议和短期交流。
三、修订容与要求培养方案的主要容应包括:学科简介、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学制与学分、培养方式、培养环节、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毕业与学位授予、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等。
(一)学科简介根据《学科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的要求,分别从一级学科和学科方向介绍学科概况、涵和围。
(二)培养目标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的新精神,结合学科特点,需制定本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培养目标,并逐步形成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具有学科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首先应该体现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要求,还应从专业角度阐述本学科为哪些领域培养什么样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对研究生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道德、外语水平等方面应该达到的水平提出明确、清晰的要求。
(三)质量标准根据《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结合学科特点,. . .需制定本学科博士生、硕士生具体的质量标准,为构建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奠定基础。
1. 博士生(1)应掌握的本学科基本知识;(2)应具备的本学科相关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3)应具备的本学科相关学术能力:包括获取知识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等;(4)学位论文应达到的相关学科规性要求和质量要求。
2. 硕士生(1)应掌握的本学科基本知识;(2)应具备的本学科基本素质和学术道德;(3)应具备的本学科基本学术能力:包括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等;(4)学位论文应达到的相关学科规性要求和质量要求。
(四)学制与学分1. 博士生(1)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七年。
(2)总学分为20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2个学分。
2. 硕士生(1)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五年。
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
—4—.(2)总学分不少于30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个学分。
(五)培养方式各学科应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建立弹性学制,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方式。
1. 博士生(1)博士生的培养应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2)博士生的培养应强化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博士生更多地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博士生的创新能力。
(3)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主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导师团队指导的优势。
2. 硕士生(1)硕士生的培养应以课程学习为基础,重点是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2)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3)提倡实施硕士生导师指导小组制度。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要,组建硕士生导师指导小组。
(六)培养环节各学科应科学、合理、规安排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 .严格监控研究生培养质量。
1. 博士生(1)博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应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博士生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2)博士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与交流,并计入学分;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
各学科应制定博士生参加学术活动与交流的具体考核要求,其中,博士生海外研修经历、参加国外高水平学术会议经历应作为基本要求之一。
(3)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
博士生中期考核容应包括文献阅读综述报告、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等,各学科可自主确定中期考核方式、自主规定中期考核不通过率,一般可在15%左右。
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初,也可与学位论文开题相结合。
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4)博士生在深入把握本研究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实际项目、课题或需解决的科学问题相结合,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开题,开题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
(5)博士生应尽早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
在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博士生导师组要加强对博士生的全程指导和检查。
(6)博士生应根据本学科要求,依据本学科制定的国外学术期刊目录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符合《师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方能申请学位。
—6—.(7)根据《师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盲审办法》,实行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和校外专家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
2. 硕士生(1)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应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2)课程学习是硕士生培养的核心环节,应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3)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各学科应列出硕士生必读的文献,并在确定硕士生录取后尽早将必读文献目录发给拟录取的硕士生,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
(4)硕士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和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实际项目、课题或需解决的问题相结合,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开题,开题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
(5)论文工作环节应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科研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根据《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办法》,硕士学位论文实行校外专家评阅和随机抽检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
. . .(七)课程设置各学科应在认真总结和梳理现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与存在问题,借鉴和参考国外同类高水平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和相关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实现课程互选;增强研究生课程容前瞻性、前沿性和国际化,重点建设学位课程,通过高质量课程教学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
1. 博士生(1)必修课程A.公共学位课(6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
B.基础学位课(不少于3学分):在一级学科围设置2门或以上,其中至少有一门为方法类课程;研究生修读1—2门。
C.专业学位课(不少于3学分):在学科方向围设置2门或以上,研究生修读1-2门。
D.必修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与交流。
(2)选修课程E.方向选修课:按研究方向设置。
F.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学科可根据需要对此类课程提出修读要求。
全校所有研究生课程原则上均可作为其他研究生的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
方向选修课和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累计不少于6学分,修读不少于2门。
—8—.G.补修课:硕士阶段学位课2门,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者修读,不计算学分,成绩需合格。
2.硕士生(1)必修课程A.公共学位课(7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3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
B.基础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在一级学科围设置3门或以上,其中至少有一门为方法类课程,工科还需开设一门数学类平台课程;研究生修读不少于2门。
C.专业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在学科方向围设置3门或以上,修读不少于2门。
D.必修环节(2学分):实践实习。
(2)选修课程E.方向选修课:按研究方向设置。
F.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学科可根据需要对此类课程提出修读要求。
全校所有研究生课程原则上均可作为其他研究生的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
方向选修课和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累计不少于9学分,修读不少于3门。
G.补修课:本科阶段核心课程2门,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者修读,不计算学分,成绩需合格。
3. 说明(1)各学科所开设的课程,原则上均可供全校研究生选修;. . .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程,学院可对研究生是否必须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程做出具体规定。
(2)基础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是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核心,学校将对学位课程加强建设与管理,并择优进行重点立项建设。
(3)鼓励各学科建设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开设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授课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
学校对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授课课程将进行重点立项建设与管理。
(4)鼓励教师面向文、理、工大类开设方法类课程,供全校研究生修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