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莎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矿床学实习二

学院:资源学院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题目: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

班级:021091

姓名:杨鹏

学号:20091000752

指导教师:吕新彪

2011年10月24日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

一、区域地质背景

西藏含铬超基性岩带,主要位于喜马拉雅褶皱带与拉萨-波密褶皱带之间的雅鲁藏布江深大断裂中。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位于全球性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东端即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段,在区域构造上受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其北邻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南与喜马拉雅板块接壤(图1-1)。

图1-1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日喀则-加查地质略图(据张浩勇等,1996修编)

1-第三系砂砾岩建造;2,3,4-类复理石砂页岩沉积;5,6-上三叠统巨厚浅变质砂板岩夹少量结晶灰岩和细碧角斑岩的复理石建造;7,8,9-浅变质滨浅海相碳酸盐、碎屑岩沉积;10-前奥陶系绿片岩、角闪岩相;11-前震旦系中深变质岩;12-燕山-喜山期中酸性侵入岩;13-超镁铁质岩;14-断层;15-构造带界线;16-Ⅳ1-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17-Ⅳ2-雅鲁藏布江缝合带;18-Ⅳ3-喜马拉雅板块

二、矿区地质特征

罗布莎含矿岩体位于雅鲁藏布江超基性岩带的东段,岩体平面形状呈狭长带状,东西长43km,一般宽1~1.7km,中段最宽3.7km出露面积约70km2,为一向南倾的岩墙状复式岩体。其侵位于上三叠统与第三系之间,北盘为第三系上新统陆相碎屑岩,南盘为三叠统海相复理石沉积岩,岩体多数地段与围岩呈整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喜山早期。

罗布莎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一套赋矿的超镁铁岩体。为一多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包括两种不同的岩石组合:一是超基性岩组合,即纯橄榄岩-斜辉辉橄岩-斜辉橄榄岩(少量)组合。此组合构成岩体的主体。另一种是超基性岩—基性岩组合,即二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岩-辉长岩组合。该组合主要分布在岩体西段的中下部位。

岩体分异程度较高,岩相分带明显。平行岩体走向由北向南可分为四个相带:二辉橄榄岩-辉长岩杂岩岩相带(下部杂岩岩相带)、纯橄榄岩岩相带、二辉橄榄岩-辉长岩杂岩岩相带(上部杂岩岩相带)、斜辉辉橄岩夹纯橄榄岩岩相带。各岩相带之间,一般界线截然(部分呈过渡关系)。上部杂岩岩相带局部有穿插纯橄榄岩岩相带现象。同一岩相带内不同岩石之间呈过渡关系(见图1-2)。

图1-2 罗布莎地区超基性岩体地质略图

1.第四纪冲积、洪积物 2.未分第三纪陆相碎屑沉积物 3.晚三叠世海相类复理式沉积4.喜山期黑云

母花岗岩、石英闪长岩5.二辉橄榄岩-辉长岩杂岩相带 6.纯橄榄岩相带 7.斜辉辉橄岩夹纯橄榄岩岩相

带 8.未分超基性岩 9.蛇纹岩 10.平推断层 11.实测逆断层12.实测正断层 13.地质界线 14.岩

相带界线 15.地层不整合线16.地层产状

岩体形态产状及构造变形复杂,就整个岩体而言,呈一近东西向分布的反S 形岩体,但其层位关系呈向南倾的倒转构造,即堆晶杂岩层居下、地幔橄榄岩单元居上的反常层序。现今的构造格局是在早期大洋岩石圈伸展和晚期大陆岩石圈隆升增生加厚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多韧性剪切系统、透镜网格系统和脆性断裂系统。

根据钻孔和地表矿体产状和形态以及叶理产状特点,罗布莎含铬铁矿岩体自东向西呈现一个明显的褶皱构造(图1).其中Ⅱ矿群cr-31所处部位为向斜轴部,Ⅲ矿群与Ⅳ矿群构成向斜的西翼,而Ⅰ矿群和Ⅴ矿群则位于该向斜构造的东翼。此外。两翼还有次一级的舒缓褶皱构造。在向斜和次一级的向斜、背斜连接地段往往有断层分布。从罗布莎岩块、纵剖面投影图上可以看出,Ⅰ矿群。Ⅱ矿群位于向斜轴部,东西两翼向上抬升,其中东段龙给曲和香卡山矿床地段,相对抬升约数百米(图1-3)。

三、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

整个岩体内已发现有181个矿体及矿化点,较大矿体共有123个其中矿体长度大于100m的有13个。平面上呈雁行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排列。有尖灭再现,

尖灭侧现现象。矿体形态呈脉状、扁豆状和不规则状(图1-5、图1-6)。规模大小悬殊,最大者长300余m,宽1-8m,延深>50m。矿体有两种产状,一种是矿体走向与岩体走向平行,向南倾。50%以上的矿体属此情况。另一种是矿体走向近南北向,与岩体走向夹角70°,斜向西。两类矿体倾角均为中等。在岩体膨大部位,由窄变宽部位,产状转折部位及岩体横向褶曲凹陷近轴部位,往往赋存工业

矿体。

图1-4交叉状矿体形态图1-5矿体沿两组构造裂隙充填1.纯橄榄岩;2.铬铁矿体(致密块状矿石);1.斜辉辉橄岩;2.矿体(致密块状矿石)

3.矿体编号;4.矿体产状3.断层破碎带

罗布莎矿区数百个矿体具有两种基本形态:a、似脉状、透镜状矿体,占总矿体的90%以上,矿体规模大,分布稳定,具有膨大缩小、分支复合,压扁拉长等现象,长度、宽度、厚度之比一般为20:8:1左右,矿体与围岩一般呈截然清楚的接触关系;b、囊状、饼状矿体,这种矿体数量相对较少,规模小,矿体薄,长宽比接近,边缘变形较强。

根据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可分出岩浆晚期分凝、原生堆积、富铬残浆灌入矿床三种成因类型。

岩浆晚期分凝矿床按成矿方式,又分为两个亚类:

1)就地分凝矿床:产于纯橄榄岩岩相带内,矿体呈侵染状的矿条和条带,与母岩呈渐变过度接触关系,产状与原生流动构造一致。矿石结构构造以细粒自形-半自形晶结构和稀疏-中等侵染状、条带状构造为主。它是岩浆晚期结晶分异作用就地分凝的产物。

2)压滤分凝矿床:矿体主要产于纯橄岩中,也有的产在辉橄岩内。矿体呈透凸状,与围岩呈迅速过渡-渐变过渡接触关系。矿石结构以细-中粒半自形晶结构为主,为中等-稠密侵染状构造,常见条带状、斑杂状、网环状构造。它是晶间残余熔浆被压滤出来,经过短距离运移富集成矿的。

岩浆晚期原生堆积矿床: 产于纯橄岩岩相带内,但含矿围岩几乎毫无例外地皆为纯橄岩。矿体与纯橄岩呈迅速过渡关系,与块状矿物呈渐变过渡。铬尖晶石呈中-细粒、半自形-它形晶结构,集合体呈椭球状、豆状,组成豆状矿石。豆体长径一般为5-10mm,小者仅2-3mm;大者呈瘤状,长径大于10mm。豆体排列一般没有规律,但有些矿体下盘边部,见到豆体呈定向排列,显示出平行于矿体底板的“层理”,具“火成堆积”的特征。

晚期富铬残浆灌入矿体 : 主要产于纯橄岩-斜辉辉橄岩岩相带内,矿体呈脉状,凸镜状,或边界呈锯齿状,明显受成矿前压扭性或张扭性裂隙控制。矿体与围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