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e67b7eb7360b4c2e3f6471.png)
① 直接接触,且接触面粗糙;
② 接触面间存在弹力;
③ 接触的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高校教育精品PPT
15
理解相对运动趋势
a
高校教育精品PPT
16
练
习 3下列图中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有静
摩擦力的是
BCD
A
B
F
C
D
F
高校教育精品PPT
17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静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去判断
方向:①平行于接触面, ②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N
F静
FN
FN
F静
F静
F FN
F
G
G
G
G
F
高校教育精品PPT
29
练 习
10 一只玻璃瓶,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受到摩擦 力?如果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A、瓶子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B、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C、瓶子在被握在手中,瓶口向上。 D、瓶子压着一纸条,挡住瓶子把纸条抽出。
高校教育精品PPT
1、曲面与平面之间的弹力方向
F
F2 F1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高校教育精品PPT
10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2、点与平面之间弹力方向
F1
FA
F1
光滑斜面
A
FB B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高校教育精品PPT
11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
F
半球形的碗
4
直接接触 产生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
压的物体
弹 方向 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
② 接触面间存在弹力;
③ 接触的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高校教育精品PPT
15
理解相对运动趋势
a
高校教育精品PPT
16
练
习 3下列图中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有静
摩擦力的是
BCD
A
B
F
C
D
F
高校教育精品PPT
17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静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去判断
方向:①平行于接触面, ②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N
F静
FN
FN
F静
F静
F FN
F
G
G
G
G
F
高校教育精品PPT
29
练 习
10 一只玻璃瓶,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受到摩擦 力?如果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A、瓶子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B、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C、瓶子在被握在手中,瓶口向上。 D、瓶子压着一纸条,挡住瓶子把纸条抽出。
高校教育精品PPT
1、曲面与平面之间的弹力方向
F
F2 F1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高校教育精品PPT
10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2、点与平面之间弹力方向
F1
FA
F1
光滑斜面
A
FB B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高校教育精品PPT
11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
F
半球形的碗
4
直接接触 产生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
压的物体
弹 方向 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课件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3215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7.png)
相互作用的研究将推动科 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
3 结语
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将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 界的运作。
4 摩擦力
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力,阻止相对滑动。
电磁相互作用
1 电荷
物体上的属性,使其受到电磁相互作用。
3 磁力
通过磁场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2 静电力
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4 电磁感应
磁场变化引起的电流或电荷的感应。
其他相互作
2 流体力学
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PPT课件
#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概述 - 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相互作用的种类 - 相互作用的作用
力的作用
1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 的状态或形状。
2 重力
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引力,使物体具有下落的 趋势。
3 弹力
弹性物体在受到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回 复原始形状。
3 弹性形变
物体受到外部力导致的形状或大小的改变。
应用
1
物体的运动
相互作用决定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影
结构的稳定
2
响运动轨迹。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使结构保持稳定和平
衡。
3
能量转换
相互作用可以转化为热能、机械能或其 他形式的能量。
结论
1 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自然 界中的基本原理。
2 未来的应用与发展
3 结语
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将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 界的运作。
4 摩擦力
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力,阻止相对滑动。
电磁相互作用
1 电荷
物体上的属性,使其受到电磁相互作用。
3 磁力
通过磁场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2 静电力
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4 电磁感应
磁场变化引起的电流或电荷的感应。
其他相互作
2 流体力学
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PPT课件
#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概述 - 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相互作用的种类 - 相互作用的作用
力的作用
1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 的状态或形状。
2 重力
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引力,使物体具有下落的 趋势。
3 弹力
弹性物体在受到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回 复原始形状。
3 弹性形变
物体受到外部力导致的形状或大小的改变。
应用
1
物体的运动
相互作用决定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影
结构的稳定
2
响运动轨迹。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使结构保持稳定和平
衡。
3
能量转换
相互作用可以转化为热能、机械能或其 他形式的能量。
结论
1 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自然 界中的基本原理。
2 未来的应用与发展
《重力与弹力》相互作用——力PPT教学课件
![《重力与弹力》相互作用——力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58bf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3.png)
力大小相等。
弹簧的形变量可以通过测量弹簧原长和弹簧伸长后的长度之差得到;
最后绘制图像可以直观的看出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通过悬挂不同
质量的钩码,得到不同的伸长
x
量,记录钩码重力,和弹簧的
F1
伸长量。
x
F2
G1
G2
数据处理
按照如下表格记录数据,然后以弹簧弹力为横坐标,弹簧的伸长量为纵坐
图 3.1-1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它的几何中心;
3.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与其质量
分布有关。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确定物
图 3.1-2
体的重心;
4.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图 3.1-3 确定薄板的重心
重心的意识
图中的叉车为什么会翻车?
重心的意识
图中为什么小孩站上去后柜子会倒?
答:钢管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 G,支持力 N,拉力
F
N
F ;重力 G 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支持力 N 的施力物体是
地面,拉力 F 的施力物体是细绳。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G
3.(2020 天津一中高一上期末)(多选)在“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D )
A. 测量弹簧原长时应将弹簧平放于水平桌面
恢复原状,因此对小车产生了一个作用力F,这就是弹簧的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
就叫作弹力。
弹力的产生过程,外界对物体施加力、
物体形变、物体恢复形变对接触的物体产
生弹力。
图 3.1-7 弹簧拉力示意图
弹力
放在地板上的物体,它对地板的压力和地板对它的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
弹簧的形变量可以通过测量弹簧原长和弹簧伸长后的长度之差得到;
最后绘制图像可以直观的看出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通过悬挂不同
质量的钩码,得到不同的伸长
x
量,记录钩码重力,和弹簧的
F1
伸长量。
x
F2
G1
G2
数据处理
按照如下表格记录数据,然后以弹簧弹力为横坐标,弹簧的伸长量为纵坐
图 3.1-1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它的几何中心;
3.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与其质量
分布有关。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确定物
图 3.1-2
体的重心;
4.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图 3.1-3 确定薄板的重心
重心的意识
图中的叉车为什么会翻车?
重心的意识
图中为什么小孩站上去后柜子会倒?
答:钢管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 G,支持力 N,拉力
F
N
F ;重力 G 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支持力 N 的施力物体是
地面,拉力 F 的施力物体是细绳。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G
3.(2020 天津一中高一上期末)(多选)在“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D )
A. 测量弹簧原长时应将弹簧平放于水平桌面
恢复原状,因此对小车产生了一个作用力F,这就是弹簧的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
就叫作弹力。
弹力的产生过程,外界对物体施加力、
物体形变、物体恢复形变对接触的物体产
生弹力。
图 3.1-7 弹簧拉力示意图
弹力
放在地板上的物体,它对地板的压力和地板对它的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培训课件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d97f6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d.png)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4
所谓内源性钙化是指材料本身的因 素所引起的钙化。外源性钙化则是 指材料以外的因素如血细胞等所引 起的钙化。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5
材料与血液接触后,其表面会有多 种细胞的沉积,这些细胞在这些区 域沉积很长一段时间后,细胞就会 死亡,局部的pH值就会改变,从 而吸附钙质,首先形成无定形磷酸 钙盐,随后转变成结晶型磷酸钙, 最后形成羟基磷灰石。这就是钙化 产生的一个基本过程。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7
(二)钙化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8
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形成钙化常使材 料丧失功能,使植入失败。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9
生物体内产生的病理钙化有两种, 一种为转移性钙化,另一种为营养 不良性钙化。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0
转移性钙化是由于组织中钙含量都 是正常的,也就是说不会有转移性 钙化产生,所以在血泵上形成的钙 化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 体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医学材料植入体内对宿主人 体的影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病理 过程。其中感染、钙化和肿瘤这 些现象的临床意义极其重要。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
(一)感染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
感染是植入材料在临床上最常见的 主要并发症之一,植入患者的大约 1%~10%发生感染。
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49
生物医学材料导致产生一系列的全 身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反应和细胞 反应。其中,体液反应包括凝血系 统的激活、补体系统的激活、激肽 系统的激活、溶纤系统的激活等。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PPT课件下载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PPT课件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67084af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0a.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
01 生活实例
F
F′
F
F′
F′
F F′
F
反作用力作用力
F
02 知识归纳
F′ 反作用力作用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 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03 知识回顾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04 实验验证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05 实验探究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一些违背规律的想 法或者做法,在不同的角落里,悄然挑战着理 性与科学。也许你我对此常常一笑置之,但破 除蒙昧,道阻且长。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努 力成为你周围人的“小先生”。
全民理性思考,科学决论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总是成立的
05 实验结论——理论成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06 练习巩固
F支
F支
电源未打开时: 以小车和风扇 整体为研究对象
G
G
F引
F压
牛顿第三定律
二力平衡
06 练习巩固
F支
电源打开后, 小车和风扇为什么会向前运动?
F
G
07 生活应用
F
牛顿第三定律
01 生活实例
F
F′
F
F′
F′
F F′
F
反作用力作用力
F
02 知识归纳
F′ 反作用力作用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 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03 知识回顾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04 实验验证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05 实验探究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一些违背规律的想 法或者做法,在不同的角落里,悄然挑战着理 性与科学。也许你我对此常常一笑置之,但破 除蒙昧,道阻且长。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努 力成为你周围人的“小先生”。
全民理性思考,科学决论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总是成立的
05 实验结论——理论成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06 练习巩固
F支
F支
电源未打开时: 以小车和风扇 整体为研究对象
G
G
F引
F压
牛顿第三定律
二力平衡
06 练习巩固
F支
电源打开后, 小车和风扇为什么会向前运动?
F
G
07 生活应用
F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复习课件 (共72张PPT)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复习课件 (共7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b3bebcb84ae45c3a358c72.png)
增大而增大,并且有
f=F
当物体 M 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叫
做最大静摩擦力(Fmax)。
0<fFmax
思考:拔河比赛取胜的诀窍是什么? 摩擦力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拔河取胜之道:
(1)体重大 (2)鞋子底要粗糙些
……
现象思考:拔河比赛中为什么一旦 被拉动后便很难反败为胜?
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
A A
悬挂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AB
A
水平面上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思考:试分析图中细杆或小球A所受的弹 力,并确定其方向。
A 半球形的碗
A
(3)如图所示,用两根绳子分别把A、 B两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画出物体 B所受到的弹力.
A
B
悬挂靠在一起的两小球
四、胡克定律:
1、胡克定律内容: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
④ 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1 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 根据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利用平行四边 形定则作出对角线,根据表示分力的标度去度量该 对角线,对角线的长度就代表了合力的大小,对角 线与某一分力的夹角就可以代表合力的方向。 如图所示,F1=45 N,F2=60 N,F合=75 N,
(2)产生条件:
接触力
① 物体间相互接触
② 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
(3)支持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
练习1 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
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f=F
当物体 M 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叫
做最大静摩擦力(Fmax)。
0<fFmax
思考:拔河比赛取胜的诀窍是什么? 摩擦力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拔河取胜之道:
(1)体重大 (2)鞋子底要粗糙些
……
现象思考:拔河比赛中为什么一旦 被拉动后便很难反败为胜?
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
A A
悬挂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AB
A
水平面上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思考:试分析图中细杆或小球A所受的弹 力,并确定其方向。
A 半球形的碗
A
(3)如图所示,用两根绳子分别把A、 B两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画出物体 B所受到的弹力.
A
B
悬挂靠在一起的两小球
四、胡克定律:
1、胡克定律内容: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
④ 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1 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 根据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利用平行四边 形定则作出对角线,根据表示分力的标度去度量该 对角线,对角线的长度就代表了合力的大小,对角 线与某一分力的夹角就可以代表合力的方向。 如图所示,F1=45 N,F2=60 N,F合=75 N,
(2)产生条件:
接触力
① 物体间相互接触
② 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
(3)支持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
练习1 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
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第三章相互作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单元课件
![《第三章相互作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单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2b3d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4.png)
谢 谢 观 看 ! 相互
作用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非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
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返回
第2节:弹力
思考:
谢 谢 观 看 ! 用力压讲台桌面或者用力跺脚,用力压玻璃等,发生形变了吗?
T 弹力竖直向上.
T′ A
否则没有.
A
T A
返回
第2节:弹力
【总结提升】弹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假设法+共点力平衡法
相互 作用
FN
谢
谢
观
FN
看
!F
F
FN FN
G 不平衡
FN
FN
F
G 不平衡
FN
不平衡
G
返回
第2节:弹力
弹力的大小和什么
相互 作用
谢 谢有关观? 看 !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 消失,弹力也消失。
谢 谢 观 看 ! 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相互
作用(3)公式中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反映了弹簧的 “软”“硬”程度,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决 定的。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弹 簧,其劲度系数不同。在国际单位制中, k的单位是牛顿每米,单位的符 号是N/m。
返回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二、重力
谢 谢 观 看 !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相互
作用 问题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又是谁? 问题2:物体受重力,需要与地球接触才能产生吗? 问题3: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对吗?
物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物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8c852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9.png)
弱相互作用:
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也是短程力。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万有引力:
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原子核内质子质子、质子与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五、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作用对象
特点
作用范围
举例
万有 引力
短程力
基本粒子间的力
一切物 体之间
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长程力
重力
电磁相 互作用
电荷间 磁体间
随距离增大而减弱,比万有引力要强
长程力
弹力 摩擦力
强相互 作用
组成原子核 的核子间
距离增大时,急剧减小
短程力
核力
弱相互 作用
基本粒 子之间
距离增大时,急剧减小,比强相互作用要小得多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
自然科学证实了……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
______恩格斯
引力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ຫໍສະໝຸດ 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四种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与电流之间,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也是短程力。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万有引力:
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原子核内质子质子、质子与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五、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作用对象
特点
作用范围
举例
万有 引力
短程力
基本粒子间的力
一切物 体之间
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长程力
重力
电磁相 互作用
电荷间 磁体间
随距离增大而减弱,比万有引力要强
长程力
弹力 摩擦力
强相互 作用
组成原子核 的核子间
距离增大时,急剧减小
短程力
核力
弱相互 作用
基本粒 子之间
距离增大时,急剧减小,比强相互作用要小得多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
自然科学证实了……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
______恩格斯
引力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ຫໍສະໝຸດ 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四种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与电流之间,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a009e872f60ddccda38a0f3.png)
解析 竖直方向上,木块的重力与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始终平衡. 水平方向上,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与滑 动摩擦力F′平衡,故F′=F=8 N.且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 当F=20 N时,因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均没有变化,故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8 N.注意 此时F>F′,木块向右做加速运动. 同理,当木块速度为2 m/s及木块越来越慢时,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仍为8 N.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单元小结
本单元知识梳理
技巧、方法归纳 一、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大小求解
1.弹力 (1)弹力是否存在:可以用假设法分析判断. (2)弹力的方向:面面接触、点面接触、点点接触的弹力 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绳、线的拉力方向是沿绳、线,指向绳、线的收缩方向;杆 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3)弹力的大小:通常是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 定律求解,只有弹簧的弹力能用胡克定律求解.
例2 跨过光滑定滑轮轻绳,两端各拴一个物体,如图 19-2甲所示.物体A和B重均为20 N,水平拉力F=12 N.若 物体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物体A和B的受力情况, 画出受力的示意图,并计算各力的大小.
图19-2甲
解析
乙 丙 图19-2
二、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它贯穿于力、热、电、 光各部分中,正确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相当于成功 解决问题的一半,受力分析在高考中单独考查的也有,但更 多的是运用于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 一般要把物体隔离出来单独分析其受力,同时要注意分析力 的顺序,一般是先重力,后接触力,对接触力要注意判断其 是否存在. 1.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并将它从周围的物理环境中隔离开 来. (2)按一定顺序分析物体受到的力. (3)正确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4)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来检查受力分析的正确性,防止 错画力、)不要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 他物体所施加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 认为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如下滑力、动力、阻力等. (3)每分析出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 的力是不存在的,这是防止“多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4)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如物体沿斜 面匀速下滑时,只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不能 说物体还受到一个下滑力(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作用. (5)若某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以先假设这个力不存在, 分析物体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再确定其方向.
《力的合成和分解》相互作用——力PPT课件
![《力的合成和分解》相互作用——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a0fb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a.png)
多个分力的合成方法 考点精讲
3.三个力合力范围的确定 (1)最大值:三个力方向均相同时,三力合力最大, Fm=F1+F2+F3。 (2)最小值 ①若一个力在另外两个力的和与差之间,则它们的合力的 最小值为零。(即满足三角形边的关系) ②若一个力不在另外两个力的和与差之间,则它们的合力 的最小值等于三个力中最大的力大小减去另外两个力大小
按实际效果分解的几个实例
考点精讲 按实际效果分解的几个实例
实例
产生效果分析
A、B两点位于同一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 体被AO、BO两线拉住,其重力产生两个效 果:一是使物体拉紧AO线,二是使物体拉 紧BO线.因此重力可以分解为沿AO线的分 力F1和沿BO线的分力F2.F1=F2= m质g量/为2smin的α 物体被支架悬挂而静止,其重力
矢量相加的法则 知识清单
(3)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矢量_首__尾__相__接__,从第一个矢量的_始__端__指 向第二个矢量的_末__端__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矢量 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求合矢量的方法叫作三角 形定则。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 是一样的,如图所示。
0
考点 力的合成
6
力的合成 考点精讲
(a)若F2=Fsinα时,有唯一解. (b)若F2>F时,有唯一解. (c)若F2<Fsinα时,无解. (d)若Fsinα<F2<F时,有两个解.
用图解法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精讲
【例6】(多选)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θ,两个 力的合力为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D ) A.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就越大 B.合力F总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大
按实际效果分解的几个实例
考点精讲 按实际效果分解的几个实例
实例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PPT课件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8fff5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e.png)
详细描述
例如,某些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需要与高脂食 物一起服用,以增加其吸收和疗效。然而,某些他汀类药物 如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需要避免与高脂食物一起服用,因为 它们会降低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与高糖食物的相互作用
总结词
高糖食物与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改变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
药物对食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食物中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此外 ,药物可能会影响胃肠道对某些食物成分的吸收,从而影响其在体内的浓度。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增强药效
某些食物或药物成分可以促进 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药物浓
度,增强药效。
降低药效
食物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 会降低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从而降低药物浓度,减弱药效。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ppt课件
目 录
•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概述 • 常见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后果 • 如何避免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01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或食物中的成分在摄入食物或药物后,在消化、 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中发生的相互影响或干扰,从而影响药物疗效或引发不 良反应。
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
1 2
发现新的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药物与食物相互作 用被发现,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揭示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揭示了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包 括酶促反应、转运蛋白介导的吸收和代谢等。
3
评估相互作用风险
研究对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进行了评估, 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风险预测和防范措施。
例如,某些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需要与高脂食 物一起服用,以增加其吸收和疗效。然而,某些他汀类药物 如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需要避免与高脂食物一起服用,因为 它们会降低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与高糖食物的相互作用
总结词
高糖食物与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改变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
药物对食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食物中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此外 ,药物可能会影响胃肠道对某些食物成分的吸收,从而影响其在体内的浓度。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增强药效
某些食物或药物成分可以促进 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药物浓
度,增强药效。
降低药效
食物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 会降低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从而降低药物浓度,减弱药效。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ppt课件
目 录
•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概述 • 常见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后果 • 如何避免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01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或食物中的成分在摄入食物或药物后,在消化、 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中发生的相互影响或干扰,从而影响药物疗效或引发不 良反应。
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
1 2
发现新的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药物与食物相互作 用被发现,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揭示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揭示了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包 括酶促反应、转运蛋白介导的吸收和代谢等。
3
评估相互作用风险
研究对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进行了评估, 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风险预测和防范措施。
磁极的相互作用ppt课件
![磁极的相互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c792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c.png)
N
S
N
S
S
N
N
( 吸引)
N
( 排斥 )
S
( 吸引 )
5.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都是磁铁, A为N极,A和C相吸,C和F相斥,那么 F是( S极 )。甲AB来自乙CD丙E
F
第4课 磁极的相互作用
西 教室方位认识:
南
北
东
你如何来确定你教室里东南西北的方向?
❖ 太阳 ❖ 北极星 ❖ 指南针
❖ 悬挂条形磁铁:
我们的发现: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
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 。
“北方”的英文是"North", “南方”的英文是“South"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也叫 N 极,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也叫 S 极。
相互吸引
或 相互排斥
S
N
S
N
S
N
N
S
N
S
S
N
N
S
N
S
❖ 看看下面的物体是利用了磁铁的哪些性质?
文具盒: 异 极相互吸引
磁悬浮陀螺: 同 极相互排斥。
门吸: 异 极相互吸引。
课堂练习: 1.一块能够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的磁铁, 静止时具有指示( 南北 )方向的性质。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 南极 ),用( S ) 表示;指示北的一端叫( 北极 ),用
( N )表示。
2、填空
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 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 异极。
磁铁的 同 极相互排斥, 异 极相互吸引。
3、判断
(1).各种形状的磁铁都有南、北极。 ( √ )
(2).当磁铁断成两节后,就将它的两极各分了一半,每节
只有一个磁极。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PPT课件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5b4cfc80eb6294dd886c7d.png)
共用电子对
F + F
→ F
共用电子对
H ×+ O + × H → H × O × H
注意事项:①不用箭头表示电子的偏移; ②相同原子不能合并在一起; ③没有形成离子.
共价键的形成
定 义: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 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形成条件:非金属原子间
有电子的偏移共用,没有电子得失 形成特征:
联系生活实际?你能发现出什么矛盾吗?
拓展视野:氢键
氢
键
1.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 力,不是化学键
2.氢键的表示方法:X—H…Y
பைடு நூலகம்
3.氢键的形成条件: ⑴有X-H共价键,X原子非金属性强,原 子半径小,如F、O、N ⑵ X—H…Y中的Y必须具有未共享电子 对,原子半径小。X、Y可以相同,也可 以不同。
三、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 的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1)存在:分子间 (2)大小:比化学键弱得多。 2、意义: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性等 物理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1.广泛存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作用范围小
3.作用力弱 4.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熔沸点) 由分子构成的
成键粒子:原子
成键结果: 形成共价化合物或单质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我们知道,分子内相邻原子之间存在着 强烈的相互作用。那么,分子之间是否也 有相互作用呢? 干冰升华、硫晶体熔化、液氯汽化都要吸 收能量。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从液态转变为气态,为什么要吸收能量?在 降低温度、增加压强时,Cl2、CO2等气体 能够从气态凝结成液态或固态。这些现象 给我们什么启示?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ppt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40b9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4.png)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四、Bimolecular Fluorescent Complementation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五、Yeast Two-Hybrid Systerm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1.原理 酵母双杂交系统由Fields和Song等首先在研究真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GFP主要应用: • 对活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准确定位及动态观察
可实时原位跟踪特定蛋白在细胞生长、分裂、分化过 程中或外界刺激因子的作用下的时空表达, 如某种转录因 子的核转位、蛋白激酶C的膜转位等。
GFP基因与分泌蛋白基因连接后转染细胞, 可动态观察 该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
GFP基因与定位于某一细胞器特殊蛋白基因相连,就能 显示活细胞中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 器的结构及病理过程。
膜蛋白的移动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FRAP ) • 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FRET) • 报告分子 将GFP的基因连在特殊的启动子的后面,可以检 测基因表达的时间和部位。
容易检测 分子量小
Douglas Prasher was the 不需要其它底物
first person to realize the potential of GFP as a tracer molecule.
Douglas Prasher 1992 克隆了GFP基 因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核基因转录调控中建立。 典型的真核生长转录因子, 如GAL4、GCN4、
四、Bimolecular Fluorescent Complementation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五、Yeast Two-Hybrid Systerm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1.原理 酵母双杂交系统由Fields和Song等首先在研究真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GFP主要应用: • 对活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准确定位及动态观察
可实时原位跟踪特定蛋白在细胞生长、分裂、分化过 程中或外界刺激因子的作用下的时空表达, 如某种转录因 子的核转位、蛋白激酶C的膜转位等。
GFP基因与分泌蛋白基因连接后转染细胞, 可动态观察 该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
GFP基因与定位于某一细胞器特殊蛋白基因相连,就能 显示活细胞中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 器的结构及病理过程。
膜蛋白的移动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FRAP ) • 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FRET) • 报告分子 将GFP的基因连在特殊的启动子的后面,可以检 测基因表达的时间和部位。
容易检测 分子量小
Douglas Prasher was the 不需要其它底物
first person to realize the potential of GFP as a tracer molecule.
Douglas Prasher 1992 克隆了GFP基 因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课件
核基因转录调控中建立。 典型的真核生长转录因子, 如GAL4、GCN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产生必定同时有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利用力的相互性和物质性可以判断一 个力是否存在.
解析
选项 A
B C D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拳击手未击中对方,说明拳击手与对方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因为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所以此时也不存在拳击 手是施力物体的问题.
踢出去的球向前运动,并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因为找不到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二、力的图示 例2 一个铁球在空中飞行,所受重力为120 N,方向
竖直向下,试画出重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并说明施力物体 和受力物体.
解析 要严格按以下步骤画力的图示. (1)选定标度:选1 cm长的线段表示30 N的力; (2)用一矩形表示物体,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 段的长度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上刻度,如图 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下画一条4倍于标度(1 cm)的线段; (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也可以按照如图乙所示那样,不画物 体,而用O点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 画力的示意图.如图丙所示,用一矩形表示物体,从物体 上向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 120 N即可.这个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铁球.
由力作用的相互性可知,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相互接触. 如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论 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误区 本题易误选B.误认为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如果一个物体力 警示 ,则一定能找到施加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据此可判断B是错误的.
(3)力的图示及示意图 ①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的 有刻度的 有向线段 (包括力的三要素). ②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时作出的表示物体受到某一力 的 有向线段 .
第二章
物 体相 互 作 用
课时12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导航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古希腊有一个科学家叫阿基米德,他有一句名言:“给 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我国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他在 《论衡·效力篇》中说:“古之多力者,身能负荷千钧,手能 决角引钩,使之自举,不能离地。”(大意是力气再大的人, 自己也不能把自己举起来)
(2)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 物体 而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
“受力物体”的力是 不存在 的.
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施力(受力)物体同时也是
受力(施力)物体. ③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 大小 ,又有 方向 ,力的运算
遵循 平确理解力的概念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 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
方法指导
1.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具体步骤. (1)选定标度,选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顿的力. (2)沿力的方向并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一定比例画出一线 段. (3)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2.选标度时,注意根据力的大小做恰当的选择,能在图中 非常直观、方便地看到这个力,还要使画图匀称美观,还要注 意不能用不同标度画同一物体受到的力. 3.力的图示是用作图法直观形象地表示力,力的三要素均能 在力的图示中找到,力的示意图则不同,它可以表示出力的作 用点和方向,但线段的长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
变式训练1
在图甲中木箱的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 斜向上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 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 图.
解析 甲图:选6 mm线段表示50 N的力.
丙图:
乙图:选1 cm线段表示10 N的力.
2.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 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 mg . (3)g 的特点 ①在地球上同一地点 g 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②g 值随着 纬度 的增大而增大. ③g 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4)方向: 竖直 向下
方法指导:对重力的认识
(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即重力的 施力物体是地球,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由于地球自转 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是非接触力,它与物 体的运动情况和接触面的情况无关.
一、力、重力 1.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效果
①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4.力的作用效果有时表现为 形变(如:物体被拉伸、压缩、 扭转、剪切等),有时表现为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如:物 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改变、方
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 相互作用的特点
向改变或大小和方向同时改 变),有时两者同时出现.
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真不知道是他双手 拔山的力大,还是他双脚蹬地的力大.
缺少支点就撬不起地球;大力士不能自举;若双手拔山, 必“脚踏实地”,这些都向我们显示了一个道理:力是物体 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同时存在.
请你思考: 1.力的实质是什么? 2.力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吗? 3.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定同时存在吗?
点评 (1)画力的图示时一定要 先选定合适的标度,并且同一个图 中只能选定一个标度,力的图示一 定要把力的三要素充分体现出来.
(2)力的示意图只是粗略地分析物体受到的某个力或几 个力.只注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大小表示没 有严格要求,在以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只画力 的示意图就可以了.注意要把各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 上.
1.力的产生离不开物体(施力物体——产生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 物体),而且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才能产生力.
2.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甲物体作用于乙物体,乙物体也同时作用于甲物 体,施力物体必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必然也是施力物体,物体间的这一对相
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存在先后和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