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关系认定
已达法定退休年龄情形下“劳动”关系浅析

已达法定退休年龄情形下“劳动”关系浅析[摘要]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老龄化加速;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脑力劳动比重迅速上升,就业者年龄对职业的影响下降。
因此,实践中出现了很多已达法定退休年龄,本应颐养天年的劳动者仍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随之也出现了很多劳动纠纷。
但是由于法律法规规定的不一致,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已达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认定存在很多问题,不同的法院对此做法不一。
因此,分析这一劳动领域的特殊关系对实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劳动关系;退休年龄;劳动者;关系认定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
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一方面,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老龄化加速;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脑力劳动比重迅速上升,就业者年龄对职业的影响下降。
很多已达法定退休年龄,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人员仍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纠纷。
由于各法律规定表述上的不一致,给法院处理这些纠纷造成一定困惑。
主要困惑在于如何认定已达退休年龄人员与单位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涉及已达退休年龄人员与单位之间关系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二)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一、达到退休年龄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之概念分析对上述条文中出现的法定退休年龄这一概念,理解应无歧义。
达到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属不属劳动关系 人社部的答复 人社建字〔2016〕69号

达到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属不属劳动关系人社部的答复人社部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419号建议的答复》(人社建字〔2016〕69号)中认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者只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无论其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劳动合同自然终止。
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仍继续就业的,不属劳动关系。
以下为人社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419号建议的答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社建字〔2016〕69号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419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放宽家政服务人员年龄范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
近年来,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各地发展家庭服务业工作协调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落实《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号),推动发展家庭服务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但家庭服务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群众期望比,总体上还有不小差距,多数家政服务员的年龄偏大,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就业培训政策能否覆盖到这部分群体,直接关系到家政服务员的队伍稳定和职业发展。
我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社会全面开放,并按照要求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各项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而且对求职者没有年龄上限要求,家政服务人员可按规定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 6号),要求各地、各部门做好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工作,明确了对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各项补贴政策,该政策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符合条件的家政服务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可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用工是认定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用工是认定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用工是认定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关键词: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退休金摘要: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再次或继续就业,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这种情况在物业、保洁等岗位上较为明显。
此类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常遭遇维权困境。
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各地做法不一。
有的按劳务关系处理,有的按照劳动关系处理,两种处理方式导致的结果相差甚远。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再次或继续就业,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这种情况在物业、保洁等岗位上较为明显。
此类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常遭遇维权困境。
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各地做法不一。
有的按劳务关系处理,有的按照劳动关系处理,两种处理方式导致的结果相差甚远。
按劳动关系处理,则意味着上述人员享有最低工资、休假、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经济补偿等一系列劳动法上的权利。
按照劳务关系处理,则不享有劳动法上的相关权利。
劳动关系兼具人身性和财产性。
劳动者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前提是其在原用人单位已经长期稳定的工作多年,具备了从原用人单位退休或者享受养老待遇的相应条件,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各项福利享受直至死亡,与原单位的人身关系不因退休而改变。
通过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将用人单位的责任转移给了社会,此种关系的存在排除了劳动者再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因此,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应按劳务关系处理。
反之,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在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关系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时,应按照劳动关系处理。
因此,应将是否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作为衡量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的依据,而不能简单的以是否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为标准:对于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不管其是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其继续或重新就业的,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应按劳务关系处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即使其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只要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符合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则应按照劳动关系处理。
劳动法问答02-对于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认定?

劳动法问答02对于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认定?某高院在2023年3月的再审案件判决中分析如下:从案件事实来看,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女工人年满50周岁应当退休,劳动者于1962年10月10日出生,其2020年5月20日入职公司时已超过我国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50周岁,不再符合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同时劳动者在入职公司之前无固定职业,并未以公司支付的报酬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本案中劳动者实际工作6个月时间,该工作持续时间较短,可见劳动者对公司该份工作的依赖性较低,公司招录劳动者时亦未有建立长期的固定的劳动关系的意思表示,故虽然劳动者从事的工作属于公司的业务组成部分,接受公司的安排,并由公司支付相应报酬,但是双方之间并不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条件。
从法律规定来看,本案法律适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认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解释(三)》]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第五十四条规定:“本解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案于2021年9月13日立案,应当适用《解释(一)》的规定。
即使按照二审判决适用的行为时有效的《解释(三)》的规定,对本案结果不产生影响。
但,上述两条法律均未对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认定作出规定,二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及《解释(三)》第七条的规定,反推认定因劳动者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故其与公司之间形成的用工关系为劳动关系,缺乏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达到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含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终。。。

最⾼⼈民法院民⼀庭关于达到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含农民⼯)与⽤⼈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终。
最⾼⼈民法院民⼀庭关于达到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含农民⼯)与⽤⼈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终⽌的确定标准问题的答复([2015]民⼀他字第 6 号)⼭东省⾼级⼈民法院:你院关于达到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含农民⼯)与⽤⼈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终⽌的确定标准问题的请⽰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原则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的倾向性意见,即:对于达到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含农民⼯)与⽤⼈单位之间劳动合同关系的终⽌,应当以劳动者是否享受养⽼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为标准。
最⾼⼈民法院民⼀庭2015 年 9 ⽉ 30 ⽇最⾼法院⾏政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务⼯可以认定⼯伤的三个⽂件超龄⼯伤指的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领取养⽼保险或退休⾦的在职⼯⼈因⼯负伤,⽽退休⼯伤指的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已经领取养⽼保险或退休⾦的在职⼯⼈因⼯负伤。
区别在于在 2007 年的解答中要求已经交纳⼯伤保险,但 2010 年的解答中不再要求。
在讨论前,必须先区分开“超龄⼯伤”与“退休⼯伤”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超龄⼯伤指的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领取养⽼保险或退休⾦的在职⼯⼈因⼯负伤,⽽退休⼯伤指的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已经领取养⽼保险或退休⾦的在职⼯⼈因⼯负伤。
对于“超龄⼯伤”,其与⽤⼈单位之间仍系劳动关系,应当认定为⼯伤,但对于“退休⼯伤”,其与⽤⼈单位之间为劳务关系,不能认定为⼯伤。
如何理解我国的退休年龄与退休制度?《劳动法》并未对劳动者何时退休、怎样退休作出具体规定,⽬前关于退休的规定仍执⾏国务院于 1978 年 6 ⽉ 2 ⽇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退休、退职的暂⾏办法》(国发[1978]104 号)即男年满 60 周岁,⼥年满 50 周岁退休。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办法的适⽤范围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对于农民⼯、⽆业⼈员等,则不在达到规定年龄就应当退休之列,达到退休年龄不必然就是退休⼈员。
关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用工认定

关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用工认定关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用工认定问题,司法实践中仍有争议,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第32条对此作了规定。
准确理解这一条,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关于与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人员建立的用工关系的性质认定。
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人员再就业情况非常普遍,对于这类人员的用工关系如何定性,目前司法实践争议不大。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原因。
劳动者只要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合同即终止,不宜再建立劳动关系。
所以用人单位与这类人员建立的用工关系,不应当认定为劳动关系,否则违背劳动合同法规定,也违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制度初衷。
因此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第32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人员发生用工争议提起诉讼的,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第二,关于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能(未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建立的用工关系的性质认定。
一般情况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不一定能够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对于用人单位与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是不能(或未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用工关系定性,实践中存在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当符合可以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条件时,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另一种意见认为,劳动者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不能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情况非常复杂,可能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费,但是由于该劳动者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因此不能享受按月支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还有的地方没有把农民工等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这些劳动者可能根本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如果在这些情况下,一律禁止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对其不公。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已退休人员的劳动关系认定是如何规定的

已退休⼈员的劳动关系认定是如何规定的⼈们在参加⼯作之前会和雇佣⽅签订劳动合同来确定劳动的雇佣关系,也确保我们作为劳动者的权利,已退休⼈员的劳动关系认定是如何规定的?在⽣活中出现这样⼦的法律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下⾯店铺⼩编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希望能够解答你的疑问。
已退休⼈员的劳动关系认定是如何规定的⽤⼈单位与其招⽤的已经依法享受养⽼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的⼈员发⽣⽤⼯争议,向⼈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
由此可见,后⼀规定是对前⼀规定的补充。
因为,在劳动关系的实际履⾏中,存在着⼤量⽤⼈单位未为员⼯办理养⽼保险,导致员⼯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却⽆法享受基本养⽼保险待遇的情形,如果绝对要求⽤⼈单位不能终⽌这⼀类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员⼯的劳动关系,那么,⽤⼈单位将不得不⼀直与该员⼯保持劳动关系,这也不具有可执⾏性。
对于未办理养⽼保险却已达退休年龄员⼯的劳动关系终⽌问题作了补充规定,即该员⼯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单位与员⼯的劳动合同终⽌。
然⽽,虽然《劳动合同法》赋予了⽤⼈单位在劳动者已达法定退休年龄时享有对劳动关系的终⽌权,但该终⽌权的⾏使,并不意味着⽤⼈单位与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形成的劳动关系,在劳动者已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就⾃动终⽌。
因为法律并未规定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年龄不得⾼于法定退休年龄,只要未违反法律禁⽌性规定的有劳动能⼒的⼈,均能成为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
关于劳动关系终⽌是否给予经济补偿的问题,我们认为,对于劳动者因退休开始享受基本养⽼保险待遇的,是不给予经济补偿的。
但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由于缴费年限达不到享受基本养⽼保险待遇等的⼈员,⽤⼈单位可以终⽌与他们的劳动关系。
但终⽌劳动关系时,必须按有关规定向他们⽀付经济补偿⾦。
其实,只有在确认了双⽅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的权益得到保障。
确立劳动关系的年龄有限制吗?

There is a process for everything. Hold on and hold on again.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确立劳动关系的年龄有限制吗?退休后,如果享受了养老保险或者退休金的就不能和用工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只能形成雇佣关系,如果没有领取的话,则可以建立劳动关系,低于16岁的儿童是不允许和相关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
现如今,并不是只要具备了独立的行动能力就拥有了劳动能力,同时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不只单单需要有劳动力就可行的。
劳动者还需满足法定的劳动年龄范围,如果用人单位聘用的劳动者不在这个劳动年龄范围内,用人单位还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那么,关于劳动关系的年龄有什么限制呢?一、成立劳动关系的法定劳动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法定劳动年龄指年满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
退休年龄一般指男60周岁,女干部身份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二、超出劳动年龄限制的劳动者1、童工童工是指未满十六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参加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允许从事的无损于身心健康的、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劳动,不属于童工范畴。
《劳动法》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超龄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是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之一。
也就是说无论劳动合同到期与否,均强制终止,简而言之就是劳动者的资格丧失。
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出台,更是对此做了进一步明确,该解释第七条规定“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确认劳动关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员的确认劳动关系纠纷⼆审民事
判决书
律师观点分析
案情简介:
徐X满六⼗周岁后⼊职⼀家化⼯企业,⼯作15天左右放春节假,在春节假期期间因⽪肤不适,浑⾝肿胀去医院治疗,企业陪同检查,并配合当地职业病防治院进⾏职业病诊断,经诊断,徐X罹患⽪肤病属于职业病。
因双⽅未签订劳动合同,引起诉争,徐X向劳动仲裁委申请确认劳动关系,随即向法院提起诉讼。
判决结果:
⼀审法院确定徐X与企业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企业提起上诉,⼆审维持原判。
案例点评:
⼀个在⼊职时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在⼯作中患职业病,能否确定员⼯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呢?
本案中的当事⼈,在⼊职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作时间不长,患职业病后经公司向职业病鉴定委员会申请诊断为职业病,但后续赔偿进⼊僵局。
要申请⼯伤认定需要先认定劳动关系,但劳动仲裁委以申请⼈超过60岁为由不予受理劳动关系认定申请,申请⼈向法院提起诉讼,⼀审法院判决双⽅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公司提出上诉,⼆审法院维持原判。
法院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遭受⼯伤的情况,⼀般会认定双⽅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否则⼯伤认定没办法进⾏。
该案从2019年⾛来,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年头仍然没有结束,很是磨练当事⼈和律师的耐⼼。
但我们相信,当事⼈的合法权益最终会得到有效维护。
高院:达退休年龄后坚决不能再认定劳动关系!(附人社部答复)

高院:达退休年龄后坚决不能再认定劳动关系!(附人社部答复)来源:劳动法库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陈阿妹,女,1965年10月17日出生,系广东某清洁公司员工,公司于2012年1月3日成立。
2015年10月17日,陈阿妹达到50周岁。
2016年7月31日离职。
2016年8月8日,陈阿妹申请仲裁,要求确认2016年7月31日前和公司均存在劳动关系并主张经济补偿、二倍工资、养老金损失等诉求。
仲裁委于2016年8月12日以申请人达法定退休年龄为由决定不予受理。
陈阿妹不服,遂诉至一审法院。
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一、陈阿妹与公司自2012年1月3日起至2015年10月16日止期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二、驳回陈阿妹的其他诉讼请求。
陈阿妹不服,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判决:是否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系划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依据,陈阿妹达到50岁后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故仍属劳动关系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陈阿妹主张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计算至2016年7月31日,公司则主张计算至2015年10月16日。
双方争议焦点在于如何看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和“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作为终止劳动合同依据的关系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
可见“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系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定情形,只要满足这一事实,劳动关系自然终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规定,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按劳务关系处理。
上述规定亦可以印证,劳动者是否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系划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案例: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用工可认定劳动关系--劳动法库【范本模板】

案例: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用工可认定劳动关系劳动法库【裁判要点】用人单位招用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不论此类人员是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双方发生用工争议的,应按劳务关系处理;用人单位招用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即使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双方发生用工争议的,也应按劳动关系处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同于职工养老保险,是否领取社会养老保险,不影响劳动关系的认定。
【案件索引】一审: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法院(2013)荥民初字第670号(2013年11月6日)二审: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4)郑民一终字第219号(2014年3月19日)【基本案情】原告孙长生诉称:2012年11月16日,原告到被告郑州市馨禧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处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
约定每月工资1500元,工作期间每周准休一天,每天工作12小时,节假日未支付加班工资。
2013年6月20日,被告将原告辞退,原告申请劳动仲裁无果。
后,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24100元,拖欠的工资1500元,加班费12200元。
被告郑州市馨禧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辩称:原告到被告处工作时,已年满60周岁,不具备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其已经享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已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争议的,按劳务关系处理,故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被告无需向原告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原告请求支付一个月工资1500元,与事实不符,原告最后一个月上班20天,应支付其1000元;原告要求支付加班费无事实根据,因被告实行每天不超过8小时工作制度,且中间调休.法院经审理查明:2012年11月16日,原告到被告处从事秩序员工作,工作场所在鸿祥广场(万山路与索河路交叉口)。
原、被告之间口头约定工资为每月1500元.被告每月将原告的劳动报酬打入原告银行账户。
后因原、被告之间产生纠纷,被告于2013年6月20日将原告辞退.原告随即向荥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同年6月26日,仲裁委员会以申诉内容不属于劳动人事仲裁受案范围为由决定不予受理。
企业如何处理达到退休年龄员工之间劳动关系

.实用文档.企业如何处理到达退休年龄员工之间劳动关系记者逸尘市民张先生致电热线:我是公司新上岗的人事干部。
单位有一名技术很好的老员工,老总希望该老员工退休后继续留在单位指导工作。
请问我在人事管理方面哪些法律风险需特别注意?党报热线回复:记者就此咨询了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费桔章,他解释,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但是,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合同终止并不等于权利义务的终结;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尽管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处理不好后续工作,也会面临法律风险。
作为企业人事部门,应当明确以下考前须知及随行义务:一是劳动合同终止后,如果合同中之前存在竞业限制条款的话,相关竞业限制条款继续发挥约束力,该类技术员工必须在约定期间内为企业保守技术秘密。
二是企业应当为劳动者及时履行劳动合同附随义务,即协助劳动者办理退休手续。
三是假设企业为员工交足社保的,此时劳动者开始享受养老待遇。
四是用人单位应当防止再与劳动者形成新的劳动关系。
根据最高法劳动案件审理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按劳务关系处理。
也就是说,如果劳动者到达退休年龄,但是没有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他与用人单位之间仍然为劳动关系。
由于原来的劳动合同在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自动终止,如果劳动者继续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又会形成新的劳动关系,这就存在潜在法律风险,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因此,用人单位遇到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情形时,建议先终止劳动关系,这是必须的第一步。
假设单位实际确有需要必须聘请退休人员的,也应当提前审核确认其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否那么最好不要聘用;如果必须聘用此类员工,因无工伤保险保障,建议通过商业保险来进行替代,这才是较为稳妥的方法。
.。
劳动者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关系能否自动终止

劳动者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关系能否⾃动终⽌根据⽬前法律规定,男职⼯到六⼗周岁退休,在缴纳社保年限已满的情况下可以享受退休⾦待遇。
双⽅之前签订的劳动合同,可能没有明确合同到期时间,属于⽆固定期限合同。
劳动者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关系能否⾃动终⽌?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者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关系能否⾃动终⽌《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项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补充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即使未办理养⽼保险),劳动合同终⽌。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赋予了⽤⼈单位在劳动者已达法定退休年龄时享有对劳动关系的终⽌权(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关系终⽌权);⼆、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关系终⽌权的⾏使,并不意味着⽤⼈单位与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形成的劳动关系在劳动者已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就⾃动终⽌。
劳动者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关系终⽌的经济补偿⾦⽀付:①劳动者因退休已经开始享受基本养⽼保险待遇的,不需给予经济补偿⾦;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由于缴费年限达不到享受基本养⽼保险待遇的,⽤⼈单位可以终⽌劳动关系但必须⽀付经济补偿⾦。
【法条链接】《劳动合同法》第四⼗四条有下列情形之⼀的,劳动合同终⽌:(⼀)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
可以来店铺找专业的律师为你提供咨询服务是最好的选择,这⾥律师会带你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等内容,替你解答⾃⼰的疑问。
店铺温馨提⽰:《民法典》⾃2021年1⽉1⽇起正式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
『疑难解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能否认定劳动关系

『疑难解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能否认定劳动关系展开全文12月11日,全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疑难问题现场研讨会在泰安市召开,会议内容为“研究讨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疑难问题,在仲裁内部统一法律法规标准”。
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陈新主持会议。
省仲裁院领导、全省16市及泰安市6个县市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负责人、业务骨干等33人参会。
会上,与会人员就涉及“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18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
张律师了解到第一个问题就是“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继续在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与用人单位是否还存在劳动关系?”,张律师对此问题多次整理并转发案例,在山东省内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混乱的问题,确实算得上是疑难问题,张律师再次对此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供参考。
本期全面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汇总人社部、最高院的相关规定及观点,附22地30多份地方性意见,针对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职工劳动关系认定问题,可以算是最全面的梳理了吧?本期目录索引一、个人观点:不属于劳动关系二、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属于劳动关系三、人社部:不属于劳动关系四、山东省规定:不属于劳动关系五、青岛市规定:不属于劳动关系六、山东省高院:属于劳动关系(一)山东省高院撤销潍坊、聊城等地判决,再审认定劳动关系(二)农村居民领取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金是政府补贴,与单位之间属于劳动关系(三)农民没有退休时间七、他山之石(一)北京市:不属于劳动关系(二)广东省:不属于劳动关系(三)江苏省:不属于劳动关系(四)浙江省:不属于劳动关系(五)福建省:不属于劳动关系(六)江西省高院:不属于劳动关系(七)重庆市:不属于劳动关系(八)四川省:不属于劳动关系(九)吉林省:不属于劳动关系(十)辽宁省:不属于劳动关系(十一)深圳市:不属于劳动关系(十二)佛山市:不属于劳动关系(十三)南京市:不属于劳动关系(十四)齐齐哈尔:不属于劳动关系(十五)天津市: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按劳动关系处理&仲裁不予受理、法院应受理(十六)安徽省:修改为特殊劳动关系,需单位主动终止(十七)徐州市:按特殊劳动关系处理(十八)福州市:劳动关系持续至单位终止(十九)淄博市:“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是指依法享受我国四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二十)东营市:属于劳动关系一、个人观点:不属于劳动关系《立法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劳务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劳动者参加劳动与企业之间确立劳动关系,但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后就办理退休手续。
实际中也存在一种情形就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并没有退休,而且选择继续工作,但是问题来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相信这也困扰了不少即将退休但又想继续工作的人。
接下来,小编将告诉大家到底是什么关系。
▲一、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概念▲1、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同时。
也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
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
▲2、劳务关系?劳务关系(Service Relations)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的法律关系。
劳务关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该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和其它形式。
其适用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二、超过60岁双方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首先,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规定,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应当退休。
但这并不意味着达到退休年龄的公民就不具备劳动合同主体资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行他字第6号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6)渝高法行示字第14号《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在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一案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你院第二种意见,即: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第六十一条等有关规定,离退休人员受聘于现工作单位,现工作单位已经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其在受聘期间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广东省高院《关于已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用工关系是否应按劳动关系处理及相关问题的批复》
粤高法民一复字[2007]14号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劳动法》及相关行政法规明确禁止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但未禁止用人单位在不损害劳动者健康的前提下招用已达法定退休年龄或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
因此,为充分维护退休再聘人员的合法权益,在法律、行政法规未有明确规定之前,宜将该类用工关系按劳动关系处理。
但对于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时的经济补偿问题,可参照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的规定处理,即对于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除非其与用人单位已就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时的经济补偿问题作出特别规定,否则双方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时不适用《劳动法》第二十八条有关经济补偿的规定。
二、外国人在我国就业产生的用工关系应按劳动关系处理。
外国人无就业许可证在我国境内就业违反了《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五条、《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及《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因此,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应认定相关劳动合同无效。
对于就业期间的报酬,可参照合同约定处理,但同时应建议公安机关对双方当事人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此复。
二○○七年十二月十日
粤高法发[2008]13号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招用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的人员,双方形成的用工关系可按劳动关系处理。
用人单位招用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的人员,双方形成的用工关系应按雇佣关系处理。
(2010)行他字第10号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报送的《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你院的倾向性意见。
即: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此复二0一0年三月十七日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最高院副院长奚晓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第97页对已达退休年龄但未依法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人员,与用人单位的用人关系应如何认定做了详尽分析,作出结论: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未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与用人单位的用人关系为劳动关系,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