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试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性化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性化教育自“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被提出以后,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讨和研究人性化教育问题。虽然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共识,人性化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内容、人性化教育手段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再一次郑重地提到大学教育者面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务之急就是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开阔思路,大胆创新。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适应大学生进步成长的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人性化教育,熟知人性化教育,并将人性化教育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1 人性化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首选目标。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人的素质包括是人的先天的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是两者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认为,“人性”并非只指人的自然潜能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指人的社会属性。人性结构由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构成,而人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人们共同生活的相互依存性、劳动合作性和交往道德性。中国古代圣贤孟子认为人的“良知”、“良能”等道德性是人性的突出标志。素质教育突出强调是学会做人的思想理念。做人的基础在于人的道德素质,在于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根基。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仅仅着眼于人的认知本性、功利本性而忽略了人的道德性,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忽略了情感教育,淡化了学生心灵的塑造,从而给学生带来了许许多多心理困惑,产生许多的心理障碍。素质教育坚持从人性出发,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强调“做人”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全面发展教育内容的不可偏废性,强调人性教育理念,全方位地实施人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把学生教得越来越富有人情味。
云南大学三年级的学生马加爵原本是个学习不错的大学生,仅仅因为打牌时被冤枉作弊,竟残忍地将四个要好的同学杀死,制造了一起惊天大案。马加爵可
谓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但是他的人格存在很大障碍,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交际,虚荣苦闷,压抑、自卑和仇视的心态已经使其人格完全扭曲,人性逐渐缺失。高考前他就曾出人意料地带刀出走,表现了人格方面的欠缺。正是由于他的心理障碍,导致了面对他人的一般性误解性争执,不能容忍,行为偏离正常人,走上了杀人的极端。马加爵杀人案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并解决青年人格心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马加爵案件也触及了传统应试教育的积弊。对教育而言,终极目标是培养一个有理性的健全人。社会与学校教育应从马加爵案件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吸取必要的教训,不能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必要的人性教育。
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也曾一度成为社会的舆论关注焦点。一个著名大学的高才生,一个“知识分子”竟然残忍地将硫酸泼向公园里的黑熊,这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接受。在常人看来,这种事只能是那些街头小混混所为。但是他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大学生身上了。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同马加爵杀人案一样,暴露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缺失,也暴露了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误。
多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把升学当成唯一的目标追求,至于情感教育、人性教育处于不屑一顾的地位,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令人震惊的。马加爵杀人、刘海洋用硫酸泼熊都是对人性教育缺失的残酷回应。然而,目前大学里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是人格教育、人性教育严重缺课的一代。客观形势逼迫我们研究我们的现代学生,研究教育学生做人的基本教育方法,这就是人性教育理念。
人性教育,实质上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性化的生活,是一个普通人所必需的基本要素。要顺利推进素质教育并力求取得实效,就必须彰显素质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人性魅力。素质教育是富含人性教育因素的教育。强调人性教育,就是强调要尊重人的本性和人所具有的正常感情和理性,培养人、塑造人而不是束缚人、扭曲人;强调人性教育,就是要通过培养人的健康情感,升华人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人生应得的快乐,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它必然既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中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情感与情感教育在学生整体素质形成中的作用,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根本性区别。从本质上说,人的善良、友爱、亲情、互助、秩序,以至勇敢、正直、正义、
审美等品质,都属于人性教育的范畴。只有将人性教育、情感教育纳入我们的视野,认真加以落实的时候,素质教育的目标才会得以实现。
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状况,就必须从尊重学生的人性开始,不仅是呼唤社会的尊重、家庭的尊重,而且更要强调学校的尊重,逐步培养健全的人性、健康的心态,并自觉成为人生的成功者。
要让人性教育真正走进学校,并非仅是一个观念问题和理念问题,更主要的还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研究人性化教育,大力倡导人性化教育,树立真正以学生为主的新的教育发展观。
2 人性化教育是实现高校育人使命的迫切需要
培养人才是高校必须承担的根本任务,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培养人才固然需要传播科学知识,用知识去改变人的生存质量和命运,但这种单纯的知识传播能否使人成长为具有基本人性的和基本伦理道德与精神境界的人,还是个不定数。事实上,知识既可以使人成为留芳千古的英杰,也可以使人成为遗臭万年的恶魔。正是知识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任何社会都要把培养高尚的人性作为教育的最低标准。教育首先要教会人怎样做人,然后才是教会人怎样做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有知识有能力而无道德的人,是一个缺少人性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健全的人;只有有道德,同时又有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是一个合格地健全的现代人。
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育人,育人的关键是心灵感化,是充满了情感的人性化教育。以情感化人,以事激励人,是心灵感化的最基本手段。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在充分考虑智力因素的同时充分考虑非智力因素,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离开了情感教育,一切教育都将无从谈起。情感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情感不仅是教育的力量,教育的手段,而且它本身也应该成为教育的对象。
心理学告诉人们,人的任何心理过程或行为总是带有某种情绪色彩,对人的环境适应起着这样那样的作用。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人有爱的需要。特别是处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青年学子更需要爱。离开了爱,他们的身心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影响。重视情感与情感教育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