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牛顿运动定律及其运用

合集下载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上课用)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上课用)

F
a FT 8m/ s2 m2
G2
再分析m1m2整体受力情况:
FN m2m1 F
F =(m1+m2)a=24N
G
求解简单的连接体问题的方法:
-------整体隔离法 1、已知外力求内力:
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 再用隔离法求内力
2、已知内力求外力: 先用隔离法求加速度, 再用整体法求外力
例与练
1、如图所示,质量为2kg 的m1和质量为1kg 的m2 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面,m1 与m2、m1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3,现用水平拉力F 拉m1,使m1 和m2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要使m1 和 m2之间没有相对滑动,水平拉力F最大为多大?
问题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
例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 = 75kg,以v0 = 2m/s的初速
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 30o,在 t = 5s 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 = 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 (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思路: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 应先求出加速度a,再利用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滑 雪人受到的阻力。
(1643-1727)
知识准备
一、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所受到的作用 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方向 跟作用力方向相同。
2、公式: F=ma
二、运动学常用公式
速度公式 :v = vo+at
位移公式:x= vot +
1
2 at2
导出公式:v 2- vo 2 =2ax
问题1:由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
解:开始水平力作用时对物体受
力分析如图,
Ff
水平 F f方 M 1 .向 .a ...1 ( ) .: .....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领域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领域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领域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而牛顿运动定律则是描述运动规律的基本法则。

牛顿运动定律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末提出,至今仍是研究力学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牛顿的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者说动量,不会自发地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换言之,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会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在运动状态,则会保持直线运动,并保持恒定的速度和方向。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特性,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原有状态。

在生活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举例来说,当你乘坐公共汽车时,如果司机忽然踩下刹车,你会感到向前倾斜的力,这是因为你的身体惯性使你保持了原有的状态。

同样地,当汽车驶过弯道时,你会感到向外侧的力,这也是你的身体惯性在起作用。

第二定律被称为动量定律或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当有外力作用于物体时,它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换言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一定律可以用以下数学公式表示:F = m × a,其中F代表作用力,m代表物体质量,a代表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制造机械、车辆和航空器时必须考虑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以确保物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运动员和体育教练也会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优化体育训练方案,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

第三定律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简而言之,力的作用对作用力物体和反作用力物体都会产生相同大小、方向相反的效果。

这种相互影响的力对被称为力对。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例如,当我们敲打门铃时,门铃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我们手指对门铃施加了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而门铃对我们手指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

牛顿三大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牛顿三大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牛顿三大定律的概念及应用_牛顿三大定律的概念及应用牛顿三大定律是在力学当中重要的定律,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一下牛顿三大定律的概念解读及其应用。

一、概念及解读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解读: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直至受到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外力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解读:(1)适用范围:一般只适用于质点的运动。

(2)表达式为:F=kma(k=1)=ma,这是一个矢量方程,注意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3)牛顿第二定律解题常用的两种方法:①合成法;②正交分解法:已知受力情况时,正交分解力;已知运动情况时,正交分解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读:注意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1)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在两个物体上,一定是同性质力。

而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两个力不一定是同性质力。

(2)一对平衡力中的两个力不一定同时存在,可以单独存在,但一对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二、应用例1.(牛顿第一定律)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臵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答案:C。

解析:AB、除了在静止车厢外,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车厢内,跳起后,由于水平方向的惯性,人在水平方向依然保持原来的速度,故也将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牛顿运动定律的描述和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描述和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描述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之间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提出。

这三个定律在物理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牛顿运动定律分别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及惯性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表述如下:一个物体若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定律说明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

这里的“原有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定律强调了惯性的概念,即物体抗拒其运动状态改变的性质。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又称加速度定律,表述如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F = ma ]其中,( F ) 表示合外力,(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a )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这意味着,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作用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这表明作用力会使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表述如下: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当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时,物体B同时对物体A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这两个力构成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存在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定律是形成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它解释了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不仅有纯理论方面的应用,还有实际物理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一、牛顿运动定律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简称牛顿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定律之一,主要阐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一般认为牛顿运动定律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物体运动状态的惯性,即没有外部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3. 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一定律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长时间的恒定作用力是很难实现的。

而且,为了保证精度及可靠性,必须满足设备的高精度、长时间性能稳定等需求。

常常采用惯性运动的概念,即由物体的惯性保持其原来的状态,以达到稳定的效果。

比如说,汽车减速时要离开刹车,将离合器松开,让发动机阻力和车轮的弹性力平衡,这就是利用牛顿第一定律所实现的。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任何物体都可以视为质点,即对质量集中在一个点而导致的物体。

它通常被描述为一个物体所受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变化率成正比。

因此,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被看作是加速度计算的基本公式。

举个例子,当我们想要去提高跳绳的速度时,必须增加绳索的旋转速度,以增加绳上的拉力,使脚踩弹跳更顺畅。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因此,在提高跳绳速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应用拉力来增加加速度,从而提高跳绳的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

它表示每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与另一个物体施加在其上的相同大小的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举个例子,当人们在游泳时,水对游泳池边的力与离水面很近的空气对人体的相等的反向力是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体系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提出。

这三个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牛顿三定律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会沿着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称为惯性。

只有外力的作用才能改变物体的状态。

例如,当我们骑自行车行驶时,如果突然停车,我们会因为惯性而向前倾斜。

同样地,当汽车突然加速或刹车时,我们身体会有不同程度的向前或向后倾斜。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航天器在外层空间中的自由飞行就是基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太空船的轨道或者航向可以根据物体的惯性来计算和决定。

此外,遵循惯性定律,我们设计和制造各种工具和装置,如惯性导航系统、惯性测量设备等,使它们能够准确地感知和反馈自身位置和方向。

二、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的核心定律,它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这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F=ma,其中 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当我们使用力量推动或拉动物体时,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所需的力量大小。

在交通工具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质量和期望的加速度来确定所需的引擎功率。

此外,牛顿第二定律在运动学、力学、航天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帮助我们预测和解决各种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问题。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所有的力都是成对出现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们为我们解释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并且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关于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例子,展示这些定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一、运动中的惯性第一个应用例子是关于运动中的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其原有的状态,即静止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就是物体的惯性。

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说,当我们在汽车上突然刹车时,身体会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直到与座椅或安全带接触,才会停下来。

这说明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我们会按照惯性继续移动。

二、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关系的定律。

它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运用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需要施加更大的力来加速一个较重的物体,而用相同大小的力加速一个较轻的物体时,后者的加速度更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个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开车时,我们需要踩下油门,施加一定的力来加速汽车。

同时,如果我们要减速或停车,需要踩下刹车踏板,通过施加反向的力来减少汽车的速度。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同大小、反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许多我们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走路时,脚对地面施加力,地面也会对脚产生同样大小、反方向的力。

这种反作用力推动我们向前移动。

在工程领域中,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当一架飞机在空气中飞行时,空气对飞机产生的阻力同时也是飞机推进的力。

这个定律有助于我们设计高效的飞机引擎和减少能源消耗。

四、万有引力定律最后一个应用例子是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定律及应用举例

牛顿定律及应用举例

第二章 牛顿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单位:m ,kg ;
F ,N 。
a. 建立起物体受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定量关系;
b. 给出了惯性的确切定义: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不容易;
c.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

d (m v ) F dt

v c 时,m 为常量,取国际单位,则:
f

o
mg 联立求解: F mg cos sin 分母有极大值时,F 有极小值, y cos sin
dy / d 0, d 2 y / d 2 0,
arctan
第二章 牛顿定律
例14 质量为 m 的物体,在 F = F0kt 的外力作用下 沿 x 轴运动,已知 t = 0 时,x0= 0,v0= 0, 求:物体在 任意时刻的加速度 a,速度 v 和位移 x 。
思考题
1. 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合外力是否一定相同? 2.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是否一定产生加速度? 3. 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所受合外力是否为零? 4. 物体速度很大,所受到的合外力是否也很大? 5. 用绳子系一物体,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当这物 体达到最高点时,(1)有人说这时物体受到三个力: 重力,绳子拉力以及向心力。是否正确? (2) 有人说这三个力的方向都是向下的,但物体不下 落,可见物体还受到一个方向向上的离心力和这些力平 衡着。是否正确?
(C)θ =arctg(Rω 2/g) (D)需由小珠质量决定
第二章 牛顿定律
例11 在一只半径为R 的半球形碗内,有一质量为
m的小球,当球以角速度 在水平面内沿碗内壁作匀
速圆周运动时,它离碗底有多高?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受力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基本法则,并探讨其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

一、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简而言之,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直到有外力施加在其上。

第一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当我们乘坐地铁或电梯时,突然停止时会感到向前倾斜的惯性力。

这是因为我们身体原本具有向前匀速运动的惯性,而突然停止后,身体的速度改变,产生了向前倾斜的力。

二、第二定律:力的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的关键定律。

该定律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公式表示为:F = ma,其中F是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第二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汽车行驶时,我们需要踩油门增加引擎输入的力,以产生加速度,从而使汽车前进。

根据第二定律的公式,当施加的力增大时,汽车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加。

三、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简单来说,当一个物体施加力于另一个物体时,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定律的应用广泛且重要。

例如,在滑冰运动中,当滑冰者用力推墙壁时,墙壁会反作用一个力将滑冰者推离墙壁。

这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力学、工程学以及天体物理等。

例如,在交通工程中,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研究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状态,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提高交通效率。

在航空航天领域,我们可以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火箭的推力、轨道和速度,确保宇宙飞船的运行轨迹。

总结起来,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讲义一、牛顿运动定律的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由艾萨克·牛顿在 17 世纪提出。

它包括三条定律,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以及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其表达式为 F = ma,其中 F 表示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加速度。

这一定律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且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牛顿运动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行走与跑步当我们行走或跑步时,脚向后蹬地,地面会给我们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正是这个力推动我们前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我们施加给地面的力和地面给我们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而我们能够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是因为我们通过肌肉的力量改变了施加在地面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了地面给我们的反作用力,进而改变了我们的运动状态,这也体现了牛顿第二定律。

(二)车辆的启动与制动汽车的启动是一个典型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使得汽车产生向前的加速度,从而使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

而在制动时,刹车系统施加一个阻力,产生一个向后的加速度,使汽车逐渐减速直至停止。

(三)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牛顿运动定律也无处不在。

例如,篮球运动员投篮时,手臂对篮球施加一个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篮球获得一个加速度飞出去。

而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踢球的力量越大,球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飞行的速度和距离也就越远。

(四)电梯的运行当我们乘坐电梯时,如果电梯向上加速运动,我们会感觉到身体变重,这是因为电梯对我们的支持力大于我们的重力。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34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34张PPT)

=2ax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
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F合=ma 桥梁
v=v0+at
两类动力学问题
1.两类动力学问题 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2. 解题关键 (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分析; (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物理过程间相 互联系的桥梁.
01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知识要点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 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先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 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动学量)。
【例题】: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 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 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 (1)运动员以3.4 m/s的速度投掷冰壶,若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冰壶能 在冰面上滑行多远?g 取 10 m/s2。 (2)若运动员仍以3.4 m/s的速度将冰壶投出,其队友在冰壶自由滑行10m后开始在 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90%,冰壶多滑行了多少 距离?
F 370
θmFf g 【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cosθ-µFN=ma
FN
FN+Fsinθ=mg
4s末的速度 4s内的位移
典例分析
汽车轮胎与公路路面之间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动摩擦因数,才能保证汽车 安全行驶。为检测某公路路面与汽车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需要测试 刹车的车痕。测试汽车在该公路水平直道上以54 km/h的速度行驶时,突 然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后在路面上滑动,直至停下来。量得车轮在公 路上摩擦的痕迹长度是17.2 m,则路面和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取 g=10 m/s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9张PPT)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9张PPT)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作者编号:43002
新课讲解
1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受力情况决定运动情况
a
F合
F
m
a
运动学
公式
运动情况
(v,x,t ?)
Fx = max
F = ma
Fy = may
作者编号:43002
玩滑梯是小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
在欢乐的笑声中,培养了他们勇敢
的品质。小孩沿着滑梯从顶端滑到
底端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作者编号:43002
学习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知道动力学的两类问题,理解加速度是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桥梁。
3、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
Ff (图 4.5-3)。设冰壶的质量为 m ,以冰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建立
一维坐标系,滑动摩擦力 F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
Ff = - µ1FN = - µ1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冰壶的加速度为
Ff
1mg
a1
1 g 0.02 10 m / s 2
m
m
加速度为负值,方向跟 x 轴正方向相反
v102 = v02 + 2a1x10
冰壶后一段运动的加速度为
a2 =- µ2 g =- 0.02×0.9×10 m/s2 =- 0.18 m/s2
滑行 10 m 后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由 v2-v102=2a2 x2 ,v=0,得
v102
v02 2a1 x10
x2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在物理学中,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行为的基本定律。

这些定律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提出,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和预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恒定速度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除非外力施加在其上。

例如,一个静止的书桌会一直保持静止,而一个匀速运动的汽车将会继续以相同的速度行驶,除非有其他力使其改变状态。

第二定律,也被称为加速度定律,描述了物体所受的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力与加速度成正比,而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

简单来说,一个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相比之下,质量越大的物体需要更大的力才能达到相同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相等而反向的力。

这意味着对每一个物体所施加的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冰上,并向后用力推墙壁,他会感受到一个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导致他自己向前滑行。

这些基本的运动定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1. 汽车行驶:汽车的加速和制动过程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

当我们踩下油门使汽车加速时,引擎施加的力超过了摩擦和其他阻力,使汽车产生加速度。

相反,当我们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系统施加的力减少了汽车的速度。

2. 运动员奔跑:运动员在跑道上奔跑时,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后的力,从而推动运动员向前移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对脚同样施加一个向前的力,使得运动员向前加速。

3. 弹簧振动:当一个弹簧受到外力拉伸或压缩时,它会产生恢复力以回复其原始形状。

弹簧的回弹速度和振幅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

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由于其普适性和准确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分别介绍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将会继续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将会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意味着物体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状态。

根据惯性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很多现象。

例如,当我们乘坐地铁突然停下时,我们会出现向前倾的情况,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具有惯性,继续保持了前进的状态。

同样地,当我们乘坐车辆转弯时,身体会向外侧倾斜,这是因为车辆的转弯力改变了我们的运动轨迹。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定律。

它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为: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该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有反比关系。

这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常常使用这一定律来计算车辆的加速度。

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驱动力与车辆的质量成正比,与车辆的加速度成正比。

根据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调整驱动力的大小,以控制车辆的加速度,使其达到理想的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对于任何一个物体而言,它所受到的力的作用和另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换句话说,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这一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当我们划船时,我们用桨划水时向后推,水对桨的阻力向前推,使船向前运动。

同样地,当我们走路时,我们用脚对地面施加力,地面同样会对我们施加反作用力,推动我们前进。

这一定律也解释了火箭的推进原理,火箭喷出的燃料气体向后推,火箭本身则会向前运动。

综上所述,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它们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通过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情况。

1. 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1. 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1. 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关键信息项:1、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内容2、生活中的常见场景3、具体应用案例4、应用带来的影响和效果1、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内容11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1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13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生活中的常见场景21 交通运输领域,如汽车、火车、飞机等的运行。

22 体育运动项目,如跑步、跳远、跳高、投掷等。

23 日常物品的使用,如家具的移动、电器的操作等。

3、具体应用案例31 在汽车制动方面,当司机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系统产生的摩擦力使汽车减速。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通过合理设计刹车系统,增大摩擦力,从而在较短的距离内使汽车停下来,保障行车安全。

32 在体育运动中的跳远项目中,运动员通过助跑获得一定的速度,然后起跳。

起跳时,脚蹬地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向前上方运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等于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

同时,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轨迹遵循牛顿第一定律,保持惯性运动,直到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改变运动状态。

33 当我们推动一个较重的家具时,需要施加较大的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家具的质量越大,要使其产生相同的加速度,所需的力就越大。

而当我们停止推动时,家具会由于惯性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

4、应用带来的影响和效果41 在交通运输领域,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使得交通工具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42 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更好地掌握技巧,提高比赛成绩。

43 在日常生活中,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操作和使用各种物品,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危险。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讲义一、牛顿运动定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由艾萨克·牛顿在 1687 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它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这一本质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F = ma ,其中 F 表示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加速度。

这一定律建立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解决力学问题的核心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一定律说明了力的相互性,对于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牛顿运动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行走与跑步当我们行走或跑步时,脚向后蹬地,地面对脚产生向前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脚对地面施加向后的力,地面就会给脚一个大小相等、方向向前的反作用力,推动我们向前运动。

同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重力、空气阻力等力的作用,而我们能够保持稳定的速度前进,是因为肌肉产生的力与这些阻力达到平衡,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2、汽车的启动与制动汽车启动时,发动机提供牵引力,克服汽车的静止惯性,使汽车加速前进。

牵引力大于汽车所受到的阻力(包括地面摩擦力、空气阻力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汽车产生向前的加速度。

而在制动过程中,刹车系统产生的摩擦力作用于车轮,使汽车减速直至停止。

同样,这也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3、体育运动中的投掷项目比如铅球、标枪等投掷运动,运动员通过肌肉的力量对球或标枪施加作用力,使其获得初速度。

在投掷过程中,运动员要遵循牛顿第二定律,控制力量的大小和方向,以达到最佳的投掷效果。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质点的运动状态与运动原因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它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质点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不会自行改变自己的速度或运动方向。

这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由外力来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是运动学最重要的定律之一,也被称为运动定律。

它表明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代表作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如果给定了物体的质量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汽车加速、坠落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等等。

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每一个作用力都伴随着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物体B对物体A会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个定律解释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和反应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质点的运动,还适用于刚体、流体、电磁场等系统。

它对理解和研究力学、动力学、静力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些定律的应用。

比如,当我们踢足球时,踢球的脚施加在球上的力越大,球的加速度就越大;当我们开车刹车时,车速减缓的快慢取决于刹车的力大小;当我们骑自行车时,用力踩踏越大,速度就越快。

在工程领域,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更加广泛。

它被用于设计和计算各种机械和结构的运动。

比如,通过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可以计算出桥梁、建筑物、机器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通过制定合适的运动方程,可以设计和控制火箭航行、船舶航行等。

总之,牛顿运动定律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它揭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运动原因之间的关系。

通过应用这些定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在物理学中,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力学运动的基本法则。

这些定律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对于解释各种物体运动以及力的作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并解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牛顿的第一大运动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原理”。

它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也就是说,物体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状态。

这个定律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例如,在开车时,当我们突然松开油门时,车辆会因为惯性而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这是因为车辆具有一种惯性,需要外力(摩擦力、制动力等)来改变其状态。

同样地,当我们乘坐公交车时,车辆在急刹车时,我们会感觉到身体向前倾斜。

这是因为身体具有一种惯性,继续向前运动,直到遇到座椅或其他物体的阻力。

二、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的第二大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加速度之间关系的定律。

它表明,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增加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加;而当质量不变时,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加速度成正比,即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个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当我们骑自行车时,踩下脚蹬施加力量,自行车会加速前进。

如果我们用更大的力踩脚蹬,自行车则会加速得更快。

又如,田径比赛时运动员起跑时的加速度与出发时腿部施加的力量有直接关系。

牛顿的第二定律对于解释各种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的第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定律。

它指出,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也就是说,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存在并且相互抵消的。

这个定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例子。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我们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而地面会产生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上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力使得我们保持在地面上而不会下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讲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核心主干知识【核心精华】知识规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

①矢量性:公式F=ma是矢量式,F与a方向相同。

②瞬时性:力与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③同体性:F=ma中,F、m、a对应同一物体。

④独立性: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相互独立,与其他加速度无关。

(2)超重和失重。

①超重:a.受力特点:合外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运动特点: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

②失重:a.受力特点:合外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b.运动特点: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减速运动。

c.完全失重:只受重力作用。

考点一动力学图像问题【典题1】(多选)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球沿水平面相向运动。

当小球间距小于或等于L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相互排斥恒力作用,小球间距大于L时,相互间的斥力为零,小球在相互作用区间运动时始终未接触,两小球运动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a小球质量大于b小球质量t时刻两小球间距最小B.在1t时间内两小球间距逐渐减小C.在0~2t时间内b小球所受斥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D.在0~3【解析】选A、C【典题2】(2014·南京模拟)如图甲所示,粗糙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质量为0.3kg 的小物块静止在A点。

现有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推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F,小物块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为C点,小物块从A到C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

g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取102sA.小物块到C点后将沿斜面下滑1B.小物块加速时的加速度是减速时加速度的33C.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D.推力F的大小为6N【解析】选B【总结】处理动力学图像问题的一般思路 (1)依据题意,合理选取研究对象; (2)对物体先受力分析,再分析其运动过程; (3)将物体的运动过程与图像对应起来;(4)对于相对复杂的图像,可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进行判断。

【对点训练】1.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0v =2m/s 的速度匀速运行。

t=0时,在最左端轻放一个小滑块,t=2s 时,传送带突然制动停下。

已知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 取102s m 。

在图中,关于滑块相对地面运动的v-t 图像正确的是( )【解析】选D2.(多选)(2014·山东高考)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

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 )A.1tB.2t C 3t D.4t 【解析】选A 、C考点二 连接体问题【典题3】如图甲所示,一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t=0时刻,一小物块以一定速度从左端滑上长木板,以后长木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

已知小物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均为m=1kg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及长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经1s 后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g 取102s m ),求:(1)小物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值;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所产生的热量。

答案:(1)0.7 (2)40.5J(1)在【典题3】中,若物块未从长木板上掉下来,则长木板 至少为多长? l=4.5m【典题4】(多选)如图甲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B 施加一水平变力F ,F -t 关系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变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 )A.0t 时刻,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最大B.0t 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方向开始改变C.0t ~20t 时间内,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0~20t 时间内,物体A 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变力F 的方向相同 【解析】选C 、D【方法总结】 优点使用条件整体法 研究对象减少,忽略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方程数减少,求解简捷。

连接体中各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

隔离法易看清各个物体具体的受力情况。

当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同时,一般采用隔离法;求连接体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必须用隔离法。

【对点训练】1.(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m 、2m 的两个物块间用一轻弹簧连接,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平行于斜面、大小为F 的拉力作用在1m 上,使1m 、2m 一起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斜面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 ) A.弹簧的弹力为F m m m 212+B.弹簧的弹力为F m m m 212++θμsin 2g mC.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D.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解析】选A 、C2.(多选)(2014·江苏高考)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 为m 2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1。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当F<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F=μ25mg 时,A 的加速度为μ31g C.当F>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 D.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21g 【解题指南】板块模型的解题思路是抓住临界状态,如本题中假设A 、B 之间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计算A 、B 整体对应的拉力和加速度,若物块实际的拉力和加速度大于临界的拉力和加速度,则A 、B 物块发生相对运动。

【解析】选B 、C 、D考点三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多过程问题【典题5】如图甲所示,“”形木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块水平表面AB粗糙,光滑表面BC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

木块右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力传感器受压时,其示数为正值;当力传感器被拉时,其示数为负值。

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的力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

求:(1)斜面BC的长度;(2)滑块的质量;(3)运动过程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1)3m(2)2.5 kg(3)40 J多过程问题求解的一般思路(1)基本思路: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加速度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基本思路如图所示:(2)常用方法①整体法与隔离法②正交分解法(3)注意事项①仔细审题,分析物体的受力及受力的变化情况,确定并划分出物体经历的每个不同的过程②逐一分析各个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以及总结前一过程和后一过程的状态有何特点③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受力的变化、状态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对点训练】1.(2014·哈尔滨模拟)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由粗糙程度不同的AB 、BC 两部分组成,且AB=BC ,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从A 点滑上桌面,最后恰好停在C 点,已知物块经过AB 与BC 两部分的时间之比为1∶4,则物块P 与桌面上AB 、BC 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μ、2μ之比为(P 物块在AB 、BC 上所做两段运动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 A.1∶4 B.1∶1 C.8∶1 D.4∶1 【解析】选C2.(2014·重庆高考)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选D3.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1v 运行。

初速度大小为2v 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

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 -t 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2v >1v ,则( )A.2t 时刻,小物块离A 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2t 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最大C .0~2t 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2t 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解析】选B专题二 曲 线 运 动 第3讲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核心精华】 知识规律(1)解决运动合成问题的四关键。

①明性质:明确合运动或分运动的运动性质;②定方向:确定运动是在哪两个方向上的合成或分解;③找已知:找出各方向上已知的物理量(速度、位移、加速度); ④求结果: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求解。

(2)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两模型和两点一过程。

①两模型:绳模型和杆模型; ②两点一过程:“两点”指最高点和最低点,可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一过程”指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用动能定理求解。

考点一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典题1】(多选)如图甲所示,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人顶杆沿水平地面运动的x -t 图像如图丙所示。

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猴子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猴子在2s 内做匀变速曲线运动C.t=0时猴子的速度大小为8m/sD.t=2s 时猴子的加速度大小为42s m【解析】选B 、D【典题2】(2014·南京模拟)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直角坐标系,质量m=1kg 的质点静止在坐标原点O 处,先用沿x 轴正方向的力x F =2N 作用了2s ;然后撤去x F ,并立即用沿y 轴正方向的力y F =6N 作用1s ,则质点在这3s 内的轨迹为图( )【解析】选D【对点训练】1.(多选)下列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动方向如图中v的箭头所示,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 驶向对岸N的实际航线。

则其中可能正确的是()【解析】选A、B2.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5,已知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坐标与时间的关系式为,g取10m/s2。

根据以上条件求:(1)t=10s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2)t=10s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t=10s时刻水平外力的大小。

(结果可用根号表示)答案:(1)(30m,20 m)(2)5m/s与x轴正向夹角为53°(3)考点二平抛(类平抛)运动的规律【典题3】(2014·浙江高考)如图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m。

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

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为v=800m/s。

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90m后停下。

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

(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当L=410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3)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