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18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呈现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示例:作者在描写月色时用了隐喻的手法,以水喻月, 隐去了比喻的本体,不着一个月字。先写月色,“积水 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清;然后 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 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明;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 推想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 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 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高手。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2)文章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 感情? 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 的悲凉与自慰。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 者称自己为“闲人”,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 心境。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 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 的悲凉心境。
想到没有与我一同游乐的人。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中像充满水,澄澈透明,其中水藻和荇菜纵横交错,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3. 句子朗读节奏 (1)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 /亦/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文意理解 (1)请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这一写月色的千古名句的妙处。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全文中心】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
期间,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
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
1. 词语解释
(1)月色入户
户: 门
(2)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翻译,欢迎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欲:想要。

4、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5、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6、行:散步。

7、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8、遂:于是,就。

9、至:到。

10、寻:寻找。

11、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12、寝:睡,卧。

13、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记承天寺夜游》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二、字词分类整理(1)字词注释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仅仅。

“耳”同“尔”,语气词,罢了。

闲人:闲散的人。

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觕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①南迁:贬谪到南方。

①梧、藤:梧州、藤州。

①鬻(yù):卖。

①觕(cū)同“粗”。

①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3)共买食.之(____________)(4)饮酒但.饮湿(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如果你是苏东坡,在(乙)文的情景中,会对九三郎说些什么?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B.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慕:仰慕。

C.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尊崇。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18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18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1. 解释下列(xiàliè)加点词语。(4分)
(1)月色入户
(
门)
(2)欣然起行
(
) 高兴
(3)念无与为乐者 (4)水中藻、荇交横
( 考虑,想到 )
(
)
交错纵横
12/12/2021
第八页,共十三页。
2. 将下列(xiàliè)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根据课文内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一句描写的庭中景物可知,这句中提到的“水”并不是庭 12/12/2021
中有水,而是月光如水,运用(yùnyòng)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D项错
误。
第十页,共十三页。
4. 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 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4分)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 (zhǐyǒu)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户[EJ]:___________________[2015A]
欣[F]:____________门_________[2015A]
(3)念无与为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
念:____________________高__兴__[2015A] 相与:__________考__虑__,__想__到____
【解析】首先,结合文章题干要求,必须明确“闲人”表达了 苏轼的哪些复杂情感,结合课文可知,“闲人”包含了作者郁 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gǎnkǎi)、赏月 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情感。然后,结合所给例句,选择 一种情感,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被贬谪的背景进行理解和阐述 即可。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宋史苏轼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宋史苏轼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宋史苏轼传》含答案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遵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徒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B.怀民亦未寝./暮寝.而思之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愿人长久D.轼庐.于其上/南阳诸葛庐.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河将害城事急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甲】文结尾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请说说你对闲人的理解?12.✬【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情品质?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9.D 10.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①“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

②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③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闲游赏月。

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推荐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18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推荐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18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6
拓展延伸类 3. 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 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 话的? 答:示例: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 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
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2
(5)庭下如积水空明 (6)水中藻、荇交横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课文理解与迁移
空明: _______________ 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F]:____________[2015A] 交错纵横 闲人:_______________ 清闲的人
(一)选择题梳理【针对文言选择题梳理】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入”用拟人的手法,写月光似乎也通人情, 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作伴。“欣然”足见作者心中的兴奋和 喜悦。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11
谢谢观看!
【解析】首先,结合文章题干要求,必须明确“闲人”表达
了苏轼的哪些复杂情感,结合课文可知,“闲人”包含了作 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 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情感。然后,结合所给例句,选 择一种情感,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被贬谪的背景进行理解和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 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019年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9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②,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⑦。

〔注释〕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承天寺,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南)。

当时苏轼因被新党指控为讪谤朝廷,贬谪在黄州。

②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作者贬官黄州的第四年。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公元1078—1084年)。

③张怀民,即张梦得,苏轼之友,亦贬官黄州,初到时寓居承天寺。

④步,用为动词,散步。

⑤空明,透明,形容庭中似水般澄澈。

⑥藻荇(xing性),泛指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形似心脏,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⑦闲人,此指不追求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当时作者贬官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过着近乎流放的闲居生活,所以自称为“闲人”。

〔解析〕苏轼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持保守态度,终于获罪而贬谪黄州充当团练副使。

这个闲职,使苏轼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苏轼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有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绪,本篇也不例外。

前段叙寺庭步月,在“解衣欲睡”之深夜,因见“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兴之所来,不可自己。

这正是苏轼那旷达性格的表现。

但一人独步,未免寂寞,于是至承天寺寻朋友共同游乐。

一“念”之闪,立即行动。

这又是苏轼那不顾形迹的旷达表现。

“相与步于中庭”一句点实了题目“承天寺夜游”,又为后文的写景抒情留下了无穷尽的地步。

中段写景,夜间闲游,可入文者甚多:寺、庭、日、树、草、风声、虫鸣等等,如果一一娓娓道来,可制成相当规模的文章。

但作者只撷取月光来描写,将庭中的月色比为“积水”,将月下的竹柏影喻为“藻荇”,而一个“空明”,极言月光之澄澈洁净,一个“交横”,则写尽了竹木丛生错杂之状态。

出奇的联想构成了绮丽的美景,而又如此贴切、动人,令人宛然如见。

北京版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比较阅读

北京版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比较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欲:想要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户:门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遂:于是,就。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交横: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罢了。

但,只是。

耳:罢了。

古文整理一词多义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狼》寻:寻张怀民。

(陕西)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第18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陕西)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第18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三、问题探究 1.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是什么? 写月色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方法: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 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2.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好境域 。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
的连词) ②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
2.其他实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②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③怀民亦未寝. 睡觉 ④遂.至承天寺 于是 ⑤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⑥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⑦盖.竹柏影也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 ⑧解.衣欲睡 脱,脱下
D.稍畜钱粮待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4.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自己是“闲人”,他真的是“闲人”吗?请结 合选文分析。 不是。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苏轼为民请命减少赋税、救济灾民、救治难民等, 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所以他并不“闲”,“闲”在这里表明了苏轼豁达乐 观的胸怀和聊以自慰的人生态度。
第18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中考语文古诗文记承天寺夜游的详解

中考语文古诗文记承天寺夜游的详解

中考语文古诗文记承天寺夜游详解: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一汪清澈的泉水,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注释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这里译为脱。

欲:想要。

月色;月光入;进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念,考虑,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hèng):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表推测。

(语文版课文课下注释为表推测,但无详细解释,或有人将其解释为大概)(原因推测或结果推测,原来是,原因是)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是。

闲:清闲。

闲人:清闲的人。

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通用7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1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文赏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中考试题研究第二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十八篇记承天寺夜游素材

中考试题研究第二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十八篇记承天寺夜游素材

第十八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考情搜索:2021年A卷以单篇形式考察。

版本导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27课◎鄂教版:八年级(下)第25课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关于努力学习的语录。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留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经典的,而近代又有哪些经典的高中励志赠言出现呢?小编筛选了高中励志赠言句经典语录,看看是否有些帮助吧。

好男儿踌躇满志,你将如愿;真巾帼灿烂扬眉,我要成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耕耘今天,收获明天。

成功,要靠辛勤与汗水,也要靠技巧与方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

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高三某班,青春无限,超越梦想,勇于争先。

敢闯敢拼,**协力,争创佳绩。

丰富学校体育内涵,共建时代校园文化。

奋勇冲击,永争第一。

奋斗冲刺,誓要蟾宫折桂;全心拼搏,定能金榜题名。

放心去飞,勇敢去追,追一切我们为完成的梦。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短暂辛苦,终身幸福。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登高山,以知天之高;临深溪,以明地之厚。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把握机遇,心想事成。

奥运精神,永驻我心。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燃烧希望,励志赢来成功。

楚汉名城,喜迎城运盛会,三湘四水,欢聚体坛精英。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众多女人。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想办法。

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

不经三思不求教不动笔墨不读书,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

不耻下问,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博学强识,时不我待,黑发勤学,自首不悔。

播下希望,充满**,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保定宗旨,砥砺德行,远见卓识,创造辉煌。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