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
摘要本文阐述了环境破坏的根本因素是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下滑所致,主要的直接因素就是人类所采用的目前这个不完善的科技工业所致,而不是人口增长所致。
关键词环境破坏思想道德科技工业人口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人把一只青蛙放入一锅开水中,这只青蛙受不了,立即从锅里跳出去。这是生命的本能。可是,然后把这只青蛙放入一锅冷水中,再将水慢慢地加热。这一次,一开始,这只青蛙在锅里悠哉游哉,觉得很舒服,等到后面水温渐高,感觉不适时,却无力跳出,活活地被烫死。这却是生命致命的弱点——死于安乐。悲哉!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仅有的生态环境——地球却越来越遭到破坏。人类虽然觉悟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但却没有改变这每况愈下的状态。这样下去,人类真的会象那只呆在冷水中的青蛙会慢慢烫死!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各个方面都已遭到严重破坏,包括水、空气、土壤都遭到严重污染,还有噪声污染,动植物资源也遭到严重污染毒害和破坏。这些污染和破坏绝大部分原因是工业污染和人类的滥砍滥伐,滥捕乱杀所致。然而在初中《生物》(1)第二册中,却把问题归结为人口过度增长所致。我看这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造成环境破坏的最终原因是人类的道德素质日益下滑所致!包括人类因无止境的贪欲和懒惰而采用西方的这种不完善的科技而带来的工业污染!
人口的增长虽然会带来粮食的危机,耕地的紧缺,住宅面积的扩大而使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以及动植物资源的减少等等,但这些因素当中也大多有人类道德败坏的因素在里面。就人口增长本身而言,我国主要是解放初期受一些思想、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人口大增的。一个是当年的“人多力量大”等号召的影响,这里面有政治、军事原因。而这个政治、军事因素不会跟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关。另一个是在一些地区,一些家族为了自己的强盛或多子多福的思想而大量生育。在一些地方住宅用地和厂房建设用地也是随意毁坏良田,其实有些情况他们完全可以另择他处而建房。可是,人啦,太自私了!只管自己建房,哪管将来的事呢?而当今,环境破坏的最大直接因素是人类科技推动下的工业所带来的污染!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现在不过才二百年左右,却给地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特别是近一个世纪,工业污染更加严重。除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外,还有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等,以及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而进一步带来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沙漠化、泥石流、龙卷风、干旱、洪涝等等都是工业污染而带来的间接影响。因此,这科技工业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短暂的舒适,却给人类将带来永久的痛苦,甚至灭绝!
人有一种追求安逸的心,而这种科技工业就能满足人类安逸的思想,可是这种科技工业却为人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这种安逸却是很短暂的,宛如那只冷水锅中的青蛙。但人类不是认识不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可为什么为了追求这短暂的安逸而什么都不顾了呢?况且,这科技工业带给人类舒适的二百年时间相
对于这个漫长的地球历史年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再者,就工业污染而言,所有的排污单位完全可以经过净化污染物而后排放,可是又有几个单位会花大量的资金用来处理污染物呢?自私和懒惰使得他们无
所顾忌地排放污染物,这环境破坏难道不和人类的思想紧密相关吗?
事实上,人口增长确实会带来环境的危机,但目前地球上才六十多亿人口,这个数据地球完全可以承受得了。可这个环境污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很严重了。1987年,世界人口为50亿,难道这个地球只能容纳四十多亿人口?否则就会使环境遭到破坏?如果这个地球上不出现现在这种不完善的科技工业的话,这个地球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环境污染吗?实际情况是,世界上不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环境破坏最严重,而是工业密集的地区环境破坏最严重。现在世界上这六十多亿人口,如果没有这个科技工业,只不过生活水平较低而已,绝不会使环境遭到如此大的破坏!这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这个地球环境全被这几代人自私地破坏了,哪管子孙后代呢?
所以,如今地球环境破坏到如此严重的地步是人类的思想道德下滑所致!是现在这种不完善的所谓科技工业所致!但愿我们自认为聪明的人类不要象那只被水慢慢烫死的青蛙,希望我们立即觉醒!
人类目前正想移民到火星上去,可是,人类不把自己自私的毛病解决掉,我想即使火星上能居住,也同样一下子就会把火星污染掉,甚至会进一步污染整个宇宙!人类还担心外星人会来入侵,我想这是人类瞎操心,外星人看到人类这么坏,地球这么脏,他们才不想来呢,别污染了别人。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10月第1版,第163-165页。
2004.5.31
2012-02-06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