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 用【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语用
5.1复习笔记
一、现代汉语语用概述
(一)语用分析的意义
语用分析能使人们了解现代汉语交流、传达语言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表达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的基本要素
语用是一个交际行为过程,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
1.发话者
(1)发话者的含义
发话者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都是发话者有某些事情、某种感受想要告诉受话者,或者想跟受话者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向受话者发出某种请求、指令等,对受话者实施言语行为。
(2)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发话者多数是言语行为、信息传递的主体。在一般的情况下,发话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人们称为语用意图。语用意图指的是打算通过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来实现某些语言外目的的意图。
(3)发话者的语用策略
发话者为了实现语用意图,就要有一定的语用策略。语用意图提出的是“为什么说”的问题,而紧接着的就是“怎么说”的问题。
①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②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③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2.受话者
受话者是指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为了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受话人往往会依靠语境来寻找知识关联性的依据。关联性越强,就越符合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3.话语内容
话语内容是指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具体内容。
4.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语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上下文语境
从静态的角度看,上下文语境由语言符号链条的上下文(书面语)或前后语(口语)组成;从动态的角度看,则由一个言语行为之前及之后的其他言语行为组成。
(2)现场语境
现场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
(3)交际语境
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
(4)背景知识语境
背景知识语境就是在人们记忆中贮存着的关于整个世界的百科知识,以及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信念系统等。
(三)语境与发话者、受话人的关系
1.语境是交际各方共享的
能在交际各方之间起作用的语境知识,一定是各方的知识在交际时重合的部分,也就是各方共享的部分。为了达到这种重合或共享,人们一进入话语交际,同时也就进入了一个互相对对方语境知识揣摩和分析的过程。取得语境共享是交际各方不断动态互动分析的结果。
2.参与言语行为的语境因素
当人们要分析对某段话语的理解中有什么样的语境因素参与时,只要列出相关的语义命题就能清晰地把它们显示出来。
3.按关联性原则选定的知识组成了理解一段话语的语境
交际各方应该相互主动了解清楚,为了理解这一话语,对方选择的语境知识是哪一些。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语境才可能越来越趋同,才可能完成交际各方的表达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交际各方共同遵循上述的关联性原则而对语境知识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几点:
(1)语境必须以知识的方式存在。
(2)孤立的语言符号链条无法让交际各方相互理解,人们在说出任何话语的同时都必须围绕着话语构建一个语境,靠着它才可能对话语进行解释,产生交际效果。
(3)语境在交际中起作用,是由于交际各方在话语理解过程中按关联性原则不断选择的结果,随着交际中话语的不断生成和不断理解,语境也在不断被构建出来。
二、言语行为及其基本准则
(一)言语行为的类型
言语行为指的是用言语来施行各种语用意图的行为。言语行为有三种类型:
1.言内行为
这是指说话这一行为本身。
2.言外行为
就是用说话来体现发话者的意图的一种行为。
3.言后行为
这是指受话者听了发话者的话语之后所受到的影响,也就是话语所带来的后果。
在实际的说话过程中,这三种言语行为是浑然一体、难分难解的,但一个言语行为只要是有效的,它们就必然依次发生于言语行为的整体过程中,这一过程可以描述为:言之发——示言外之力——收言后之果。
(二)言语交际的基本准则:会话合作原则
会话合作原则是指保证信息传递能顺利进行,各方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理解。会话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
1.数量准则
话语所含信息量与本次交谈所需信息量应该一致。即在进行一次言语行为时,发话者应根据语境要求向受话者提供适量信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同时受话者也相信发话者正是这样做的。
2.质量准则
话语提供的信息内容必须跟语境中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也就是说,交谈中发话者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要适量,而且要真实可靠,不说虚假的话。
3.关联准则
话语之间以及话语与话题之间应该相互关联。对发话者来说,遵守关联准则意味着他有
交际的诚意,认真按照所说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按照受话者接受新经验时的心理顺序来组织话语、展开话语。
4.方式准则
话语的表达方式应该让受话者易于理解。发话者既然诚心诚意要告诉受话者一些事情,就应该让话语的表达方式清楚明白,简明易懂,使受话者能在花费最少量的精力和时间的情况下获取最多量的信息。
(三)言语交际的基本准则:会话礼貌原则
会话礼貌原则是指调节交际各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行为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从而使发话者的意图更容易实现。要研究礼貌原则的实现方式,就需要根据对礼貌的不同要求给言语行为分类。
1.从礼貌的角度给言语行为分类
(1)竞争类言语行为。这类行为有“命令”、“要求”、“批评”、“禁止”等。
(2)冲突类言语行为。这类行为有“训斥”、“咒骂”、“威胁”等。
(3)和谐类言语行为。这类行为有“邀请”、“祝贺”、“感谢”、“道歉”等。
(4)合作类言语行为。这类行为有“报告”、“讲述”、“宣布”、“介绍”等。
2.礼貌原则的三条准则
(1)慷慨准则:尽量少表达利己的和有损于对方的看法。
(2)谦虚准则:在话语中尽量少赞誉自己并少贬低对方。
(3)一致准则:在话语中尽量缩小与对方的分歧,尽量夸大与对方的一致。
三、话语结构
(一)话语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