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及其管理讲座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政策性贷款、准政策性贷 款与商业性贷款
基本概念 三者的区别 三者的联系

1、基本概念

政策性贷款,是农发行在国务院和银监会批准的 业务范围内,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粮棉宏观调控任 务发放的、财政部门对贷款予以利息补贴或补偿、 贷款损失予以弥补的贷款。具体包括中央储备粮贷 款、地方储备粮贷款、粮食调控贷款、国家储备棉 贷款、国家储备糖贷款、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贷款、 粮食附营业务停息挂帐占用贷款、棉花政策性财务 挂账贷款、棉花企业附营业务占用贷款等。
第三阶段:2004年7月到目前
逐步恢复多方位支农阶段。2004年7月,即国务院第 57次常务会议后,农发行按现代银行要求大力深化 内部改革,在银监会支持下,业务范围逐步扩大, 初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业务为主体,以 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 中长期贷款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新的业务 发展格局。到200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844亿 元。2004年至2006年三年共实现账面利润166亿元。
(4)贷款管理。政策性贷款:始终将执行政策放在 首位,同时对贷款实行严格的封闭运行管理。商业 性贷款:重点是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准政策性贷 款:要把握执行政策与防控风险的关系,既要防止 由于农发行工作不到位出现大面积卖粮卖棉难问题, 又要防止粮棉市场变化给贷款带来损失。
3、三者的联系
(1)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农业产业政策与宏观调 控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粮棉购销政策和调 控政策需要,体现国家区域、产业政策和新农 村建设要求,在经营管理上都不以赢利最大化 为目标,是三类贷款业务的共同目标之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信贷业务及其管理


一、信贷业务与信贷管理沿革 二、信贷产品与客户 三、信贷规模与结构
四、信贷组织、流程与管理体制
五、信贷管理改革及成效
六、信贷业务与管理展望
一、信贷业务与信贷管理沿革
(一)信贷业务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成立至1998年3月
全面支农阶段。这一时期,农发行在完善组织机构 体系、实现业务基本自营的基础上,及时、足额供 应粮棉油收购信贷资金,从根本上解决了 “打白 条”问题。同时,大力支持农业开发、扶贫、农业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到1998年2月末,贷款余 额已从1994年6月底成立时划转的2587.3亿元增加 到了8522.9 亿元。
即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以来。这一时期的信贷管 理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新一届党委提出了“按照 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的改革方向,对按现代 银行要求改革农发行信贷管理体制作了具体部署, 标志着农发行信贷管理进入按现代银行要求改革完 善体制机制阶段。
二、信贷产品与客户
(一)信贷产品及其特点

贷款类产品
小型企业 70.89% 企业规模结构情况
19.85% 2.33% 3.63%
0.00% 小型企业 中型企业 大型企业 我行客户规模变化情况
三、信贷规模与结构
2007年9月信贷总量及结构
单位:亿元、%
贷款种类 农副产品贷款 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 加工企业及其他企业短期贷款 农业小企业贷款 农业科技贷款 贷款余额 4295.47 1043.74 56.23 72.7 22.69 占比 43.48 10.57 0.57 0.74 0.23
60.00% 49.91% 50.00% 40.00% 30.00% 17.40% 20.00% 10.00% 0.00% AAA级 AA级 A级 BBB级 BB级 2007年度与2006年度各信用等级客户占比对比图 B级 3.13% 3.09% 13.90% 10.33% 10.46% 8.77% 15.48% 16.87% 15.65% 35.01%
(2)贷款用途。政策性贷款:依据国家指令性计划, 执行国家政策和宏观调控任务,贷款需求具有很强的 刚性。商业性贷款:依据客户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 效率优先原则自主决定。准政策性贷款:仅用于解决 承贷主体在粮棉油市场化条件下、从粮棉油收购市场 上自主收购粮棉油所需信贷资金。
(3)贷款风险与贷款方式。政策性贷款:由国家和地 方政府承担,贷款方式主要采取信用贷款方式。商业 性贷款: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贷款方式一般采用 担保贷款方式。准政策性贷款:其贷款风险主要来源 于价差亏损,在贷款方式上,主要采取适当的风险缓 释措施,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有效资产抵押方式,即 在客户全部有效资产办理抵押后发放信用贷款,或要 求客户筹集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或要求客户交纳一 定的风险保证金,或采取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产抵押 的方式。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农业综合开发贷款 农业生产资料贷款 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
321.82
104.56 18.45 11.53
3.26
1.06 0.19 0.12
挂账占用贷款
其它贷款 合计
3765.86
164.93 9877.98
38.13
1.67 100.00
单位:亿元、%
贷款种类
1、政策性贷款 (1)短期贷款 (2)中长期贷款
第二阶段:1998年3月至2004年7月
业务单一化阶段。1998年3月,国务院将农发行的 农业开发、扶贫等专项贷款以及粮棉企业加工和附 营业务贷款划转有关商业银行,农发行专司粮棉油 收购信贷资金供应管理工作。这一阶段,农发行认 真贯彻粮棉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加强收购 信贷资金封闭管理工作,实现了当期收购资金的封 闭运行,但由于业务范围单一,农发行贷款规模呈 缩小趋势,到2004年6月末,贷款余额6856.4亿元, 比划转前1998年2月底减少了1666.5亿元。
1、2007年客户信用状况
今年共对17895家客户进行了评级。(年内计划进行粮改合并,拟不
发生新增信贷业务的基层粮所,以及附营业务停息挂账粮食企业不评级)
B级 8.77% BB级 10.46%
AAA级 3.13%
AA级 17.40%
BBB级 10.33% A级 49.91% 我行客户信用等级结构图
食品制造业 2.35%
饮料制造业 1.04% 农畜产品批发业 36.15%
农畜产品零售业 0.59% 行业大类结构图
农畜产品储备业 7.45%
3、客户规模结构
大型企业 3.63% 中型企业 25.48%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70.89% 77.81% 25.48%
(二)信贷管理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1994-2000年
贷款客户——执行国家政策的政策性企业,农发行 按照国家计划和指令从事单一的政策性信贷业务, 信贷风险体现为单一的政策性风险,信贷管理既不 考虑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也不考虑银行的风险承受 能力。因此可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银行风险 管理,也不属于现代银行的信贷管。
第二阶段:2000年至2004年
随着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农发行贷款 政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并存,信贷管理由过去 单纯的封闭管理向考虑企业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 管理方式转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现代银行信 贷管理的方式方法开始萌芽,但还未上升到体制 机制的改革。
第三阶段: 2004年下半年以来
(4)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是完善农发行政策性 银行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首先,农 发行承办商业性贷款是对政策性、准政策性贷 款的必要延伸和补充,是围绕粮棉产业链条进 行的拓展。其次,开办商业性贷款是农发行在 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支柱和骨干作用的需要。 农发行围绕“三农” 开办的农业科技贷款、农 业生产资料贷款、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贷款等 商业性贷款业务 ,对完善农村金融支农功能,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具 有重要的意义。
2. 非贷款类
银行承兑汇票
保函
3、信贷产品特点
(1) 多元化的产品划分方法


按行业划分:粮油系、棉花系、其他储备系 按环节划分:流转(收购、调销)、储备、加 工、技改、基建、科技、综合开发 按企业划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小企 业、粮棉油加工企业„„ 按资金性质划分:流动资金(流转贷款)/固 定资产(粮仓建设、棉花技改、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贷款) 按期限划分:短期、中长期


非贷款类产品
信贷产品特点
1. 贷款类:





中央粮棉油储备贷款 来自百度文库方粮棉油储备贷款 粮食收购贷款 粮食流转贷款 粮油合同收购贷款 粮食加工企业贷款 粮食仓储设施贷款 棉花收购贷款 棉花企业技术设备改造 贷款


商业储备贷款(化肥、糖、 肉、羊毛、烟、丝)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 农业科技开发贷款 农业小企业贷款 农业综合开发贷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 农业生产资料贷款 „„
2、客户行业结构
其他行业 3.36% 农林牧渔业 8.22% 制造业 30.36%
批发和零售业 57.27%
交通运输、仓 储和邮政业 0.19% 我行客户各行业门类构成图
电力及水的生 产和供应业 0.60%
农业 1.90% 其他大类 29.35%
畜牧业 1.57%
纺织业 4.10% 农副食品加工业 15.52%

商业性贷款,是农发行在国务院和银监会批准的业 务范围内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财政对贷款损失 不予弥补的贷款。具体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 款、粮食加工企业贷款、其他粮食企业贷款、种子 贷款、农业科技贷款、仓储设施贷款、农业小企业 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等。
2、三者的区别
(2) 基本上都是贷款产品
2004年以前基本上都是贷款产品,虽有银行承 兑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但几乎没有开办。 2005年发布新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办法, 承兑、贴现业务呈发展之势,其中主要以承兑 为主。 2007年银监会批准开办保函业务。

(3)区分政策性贷款与商业性贷款
按照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的要求,根据监管 当局的规定,贷款业务区分政策性与商业性,分别 管理、分账核算、分类考核。根据实际情况,今年 又增加了准政策性贷款一类。

准政策性贷款,是指农发行在国务院和银监会批准 的业务范围内,为确保粮棉市场放开条件下不出现 区域性卖粮卖棉难的问题,支持企业自主收购粮棉 油而发放并自担风险的贷款。农发行办理准政策性 贷款业务的主要目的是支持粮棉油收购顺利进行, 防止出现区域性卖粮卖棉难的问题,保护农民利益, 促进粮棉市场稳定。具体包括:粮油收购贷款业务; 棉花收购贷款业务等。
(2)做好政策性贷款业务和准政策性贷款业 务,是发展商业性贷款业务的基础。政策性贷 款业务和准政策性贷款业务是农发行的立行之 本,是农发行的基本职责。决不能因发展商业 性贷款业务而忽视政策性贷款业务和准政策性 贷款业务。
(3)准政策性贷款业务是原有政策性贷款业 务发展演变而来的,将来会逐步发展演变为 商业性贷款业务。在保护价收购时期,企业 按国家规定收购粮棉油,农发行发放的贷款 就是政策性贷款,取消保护价收购后,演变 为准政策性贷款。这部分贷款最终将变为商 业性贷款业务,但需要一个相当长过程,目 前完全依靠政策性贷款、商业性贷款难以很 好地解决粮棉收购和保护农民利益问题。
(1)贷款对象。政策性贷款:执行国家政策和宏 观调控任务的责任主体,由国家有关部门事先确 定,不可选择。商业性贷款:在农发行业务范围 内自主确定,择优选择。准政策性贷款:自主经 营粮棉收购业务、自担风险的粮棉经营企业。这 类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风险承受能力较差,不具备 农发行贷款条件,但为了保证粮棉油收购不出问 题,农发行不得不将其作为贷款对象,选择上具 有较大局限性。
(三)信贷客户
农发行信贷客户主要包括:(1)从事中央、地方
储备粮经营管理的粮食企业;(2)具有专门从事棉花 储备、进出口业务资格和能力的企业;(3)经政府职 能部门批准的具有从事粮食、棉花收购、加工、调销等 经营资质的企业;(4)经地、市级以上(含)人民政府 或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农、林、牧、副、渔业范围内 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或产业化生产的企业法人,以及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的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和科研院校(所)等事业法人; (6)非粮棉油领域的种植、养殖、种植养殖加工一体 化的各类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农业小企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