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精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结论
水多,压力大,水滴漏的速度;水少,压力小,水滴漏的速度。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班级
5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机械摆钟
实验
目的
知道摆在不同时间段的摆动次数是不相同的。
实验
器材
铁架台、线、螺帽、秒表等
实验
步骤
1、利用螺帽和线做一个摆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2、让摆自由摆动,记录每隔10秒摆动的次数。
3、整理记录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班级
5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
目的
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改变。
实验
器材
水、橡皮泥、烧杯
实验
步骤
1、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观察他的沉浮;
2、再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浮在水面上。
3、比较实心形状和能浮形状橡皮泥的排开水量。
实验
器材
铁架台、铁丝、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
实验
步骤
1、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2、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在同样涂有蜡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步骤
1、用测力计测量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
2、测量钩码分别浸入水中不同位置时的拉力。
3、计算浮力:钩码受到的浮力=重力-拉力。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全-分组和演示)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全-分组和演示)
2、把量筒洗干净。
3、把面团放入量筒内,在量筒内放上温度计,并记录量筒内温度的变化。
4、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量筒内发面的“成长”高度。
实验现象
量筒内温度的逐渐升高。
量筒内发面的高度逐渐增加,生成大量气泡。
实验结论
当温度适宜时,生面团中酵母细胞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同时酵母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使温度升高。
记录人:
4、将撕好的叶片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片、姜片、香叶、花椒,继续装至8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再倒入2-3匙白酒,放入7、8个小尖椒,盖好坛盖。
5、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
实验现象
14天后,用干净的筷子从坛中取出2-3片,品尝。发现酸味、辣味均有。
实验结论
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分解产生乳酸。根据这一原理,按照一定比例及创造一定条件,乳酸菌发酵使泡菜形成。
7、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前,香烟向上流动;点燃蜡烛后,香烟向实验箱内流动。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电动玩具大拆装
实验材料
电动玩具、拆装工具、电池


方法Leabharlann 和过程1、如果是没有损坏的玩具,要尽量避免损坏玩具的零部件。
实验结论
电磁铁能将电能转换成磁能;接通电源,电磁铁有磁性,断开电源,磁性消失。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制作一块发面
实验材料
盆、面粉、500毫升量筒、酵母粉、开水、白糖、玻璃棒、显微镜等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材料:- 红豆种子- 水- 小碟子- 湿纸巾- 透明塑料袋- 标签纸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所有需要的材料,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卫生。

2. 撒种子:将红豆种子洗净后,放置在湿纸巾上,将湿纸巾包裹住种子并将其放在小碟子上。

3. 温暖环境:将透明塑料袋拉开,小心地将装有红豆种子的湿纸巾放入袋中。

确保塑料袋完全密封。

4. 标识:在塑料袋的外部贴上标签纸,并写上日期和实验名称。

5. 观察:将装有红豆种子的塑料袋放置在温暖而明亮的地方,让孩子每天观察一次。

6. 记录:孩子可以通过绘画或文字记录每次观察到的变化,包括种子发芽、苗叶生长等。

7.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让孩子总结和回答以下问题:- 多久后红豆种子开始发芽?- 根与茎的生长速度如何?- 叶子是如何生长的?实验注意事项:1. 孩子应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实验,以确保安全。

2. 孩子在操作实验材料时应仔细、轻柔地处理,以避免破坏种子或折断幼小的植物。

3. 保持实验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植物受到极端温度的影响。

4. 实验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5. 实验结束后,将袋中的植物正确处理并清理实验场地。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同时,他们还能培养出细心观察的习惯和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这种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思维,促进他们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总结:通过这个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解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该实验操作简单易行,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索热情,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原理。

在实验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生长的各个阶段,进一步了解了生命的奇妙之处。

通过参与这样的科学实验,孩子们可以拓展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素材)手册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素材)手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实验名称: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实验目标:用比较容易观察到细胞的材料一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通过逐次放大观察,让学生发现细胞的微小形态和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手持显微镜、洋葱内表皮、手背皮肤。

实验步骤: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复习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手背皮肤,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3.出示洋葱表皮鳞片,同样先用放大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4.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内表皮,观察动物表皮细胞和植物表皮细胞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验结论: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动物、植物、霉茵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注意事项:1.在现容手背皮肤前,应提醒学生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在让学生观察洋意鳞片内表皮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在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后应提醒学生去洗手,以免活在手上的洋葱汁制激眼睛。

2.微小的生命体安验名称:自制“小水塘”。

实验目标:为了克服自然水城中微生物密度小,学生难以在水中找到微生物的困难,自制“小水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出微生物,以使学生用星微镜发现水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广口靓,地塘水,放大性,叶子,草,土。

实验步骤:1.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决定是组织全班集体做一个“小水塘”,还是分组做。

最好能把做好的“小水塘”放在教室里,以便学生随时观察其变化。

2。

在一个干净的广口机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3.将一些腐性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放人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4。

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分别用内眼和放大镜观察瓶子中水样的变化。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5、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5、6年级

实验结论:
•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 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
吸引大头针枚数多,磁性越强 。
实验七: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一、实验 1.检查器材,杠杆尺上每一格表示 准备 2.调节杠杆尺至平衡状态。
cm。
1.在杠杆左侧10cm处挂上2个钩码为阻力。
二、实验 操作
2.在杠杆右侧10cm处挂钩码,表示动力,使杠杆平衡,记录 需要挂的钩码的个数。
•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导线、 被检测物体(铁片、铜丝、铝丝、塑料、橡胶、 木条等)
实验步骤:
一、 实验
准备
将电池装入电池盒内,灯泡装到灯座上。(电池不得装反)
注意:电路 检测器是否 正常工作。
二、实验 操作
1.连接导线,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空出两个导线头。 (电路连接正确,接线方法正确,连线紧固)
5.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凸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6.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凹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三、整理器材以及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
凸透镜具有放大、成像、聚光的作用,凹 透镜具有缩小的作用。
实验四:检测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判断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哪些物体不 会导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 实验器材:光源(手电筒)、三块能竖立且带有 小孔的木板(纸板)、光屏。
实验步骤:
一、实验 准备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手电筒能否正常工作。
注意:手 电筒照射 时需对准 小孔。

(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滑轮实验1.定滑轮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定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2.动滑轮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动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滑轮组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名称:斜面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高15厘米)、斜面三块(长15、20、30厘米各一块)、钩码一个。

我的猜想:斜面可以省力我这样做: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2、组装器材。

3、通过测力计将钩码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主要实验方案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制作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制作材料】各种材料的橡皮泥。

【制作步骤】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状,代表地核。

2、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在再保卫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好了。

【温馨提示】1、注意各个橡皮泥圈层的厚度2、可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剖面,以便观察【整理器材】把橡皮泥分类整理存放备用。

模拟火山喷发试验【实验目的】通过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探究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实验器材】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观有什麽现象发生【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沿洞口四周外溢。

实验结论】火山成因推想:地壳深处的物质被高温熔化成岩浆,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形成火山喷发【温馨提示】1、土豆泥不能稀软,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2、不要让学生用手触加热过的番茄酱,以免烫伤。

【整理器材】把废物放进废物桶,器材归位放置。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器材做地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实验器材】3—4条颜色不同的毛巾、竹片。

【实验步骤】1、把每条毛巾纵向叠两折或三折,将折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

2、双手按住毛巾的两端,把它们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两手握住竹片的两端,同时用力将竹片逐渐压弯,直到断裂,体会感觉。

【实验现象】毛巾挤压产生褶皱,竹片断裂,手感觉到麻木【实验结论】地震成因推想:地层在受到地壳内部的巨大压力时,会像毛巾层一样发生褶皱岩层褶皱厉害了就像竹片一样断裂,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

五年级科学下学期实验操作流程

五年级科学下学期实验操作流程

五年级科学下学期实验操作流程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类型】分组对比试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唾液的消化作用。

【我的材料】试管、烧杯、碘酒、温水、淀粉夜,馒头。

【我的猜想】口腔中的唾液可能使淀粉变成其他物质。

【我的方案】1、用烧杯分别向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淀粉夜,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约1分钟。

3、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入1—2滴碘酒,观察现象。

4、取一点馒头放到嘴里咀嚼,感觉有啥味道。

【我的发现】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我的结论】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已经变成了其他的物质---糖。

【温馨提示】1、注意保护玻璃器皿,以免扎伤。

2、滴入的碘酒不要过多。

【整理器材】废物入桶,清洗器皿,仪器归位放置有序。

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第2课,我们的呼吸)【实验类型】分组对比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我的材料】水槽、集气瓶、玻璃片、胶管、玻璃管、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

【我的猜想】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可能不是同一种气体。

【我的方案】方法一、1、把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倒立在水槽里,然后把玻璃片移开瓶口。

2、把胶管一端深入集气瓶内,用手扶正瓶子,从胶管的另一端向瓶内呼气,待瓶中充满气体后,在水中用玻璃片盖严瓶口取出,口向上放在桌子上。

3、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点燃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我的发现】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方法二、(也可做演示实验处理)1、在集气瓶内放入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塞严瓶口。

2、用嘴通过玻璃管直接向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我的结论】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人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较少。

【温馨提示】1、玻璃片一定要盖严。

2、点燃火柴时注意安全,以免烧伤。

【整理器材】废物入桶,仪器归位。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杠杆省力的奥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 1、如何抬高讲台实验器械:带有刻度的木尺、若干相同的铁圈、火柴盒、牙签实验种类: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组装杠杆实验 1. 在火柴盒的盒面中央放上一根牙签;装置2.把木尺横放在牙签上,使牙签在木尺的中间,使木尺均衡;3.假如木尺的均衡点不在木尺的中央,可用在木尺上翘的一端加橡皮泥的方法使木尺保持均衡。

2.研究杠杆均衡 1. 在木尺左侧第二道线上放两个铁圈,那在木尺右侧该如何放的方法铁圈就能使木尺保持均衡呢?2. 提示实验注意点:①放铁圈时要轻、若有多个铁圈要垒起来放,不可以分别开来放;②重申每一次只好在木尺右侧一个地方放铁圈,不可以分别放在右侧的两个地方;3、学生疏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总结依据杠杆均衡的不一样方法,研究杠杆省力的奥密。

4. 整理器械整理器械,保持整齐。

实验结论:在阻力不变的状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实验内容:研究斜面能省力(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 2、斜坡的启迪实验器械:平板测力计、小车、圆滑的长木板、长方形木块(可用长方形仪器盒取代)实验种类: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测出垂直提高 1. 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高小车;小车所需的力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2.测出在不一样坡 1. 利用同一块长方形木块,想方法搭建不一样坡度的斜面。

(可度斜坡上拉动小以利用长方形的长、宽、高)车所需的力2. 提示实验注意点:提高小车时要匀速、迟缓向上运动;平板测力计要与木板保持平行;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读出读数;木板每次搭在木块上的地点应相同。

3. 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4. 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 实验总结指引学生剖析实验数据,找出斜面省力的奥密。

4. 整理器械整理器械,保持整齐。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能够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实验内容:研究轮轴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 3、拧螺丝钉的学识实验器械:两个钩码、组装轮轴的零件、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实验种类: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测出提高两个 1. 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高两个钩码;钩码所需要的力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4单元)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4单元)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实验指导(1-4单元)实验一:近视眼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等。

【实验过程】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结论】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注意事项】: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实验二: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听觉的形成实验)【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对着纸筒说话时,棉球会被弹起;说话声音越大,棉球被弹起越高。

【实验结论】说明对着纸筒说话时,橡皮膜在振动;说话声音越大,橡皮膜振动幅度越大。

(实际上,在此实验中,纸筒用来模拟外耳道,橡皮膜用来模拟鼓膜,通过棉球的振动使得橡皮膜的振动更明显。

)推想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实验三:测一测反应速度【实验目的】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比较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

实验材料:尺子【实验步骤】(1)学生2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

记下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

注意事项:①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

小学2022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

小学2022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一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方案一:实验器材: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1.将蜡烛固定在水槽中,向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加几滴红墨水,再点燃蜡烛。

2.扣上矿泉水瓶,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和矿泉水瓶内水面的变化。

3.把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

4.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观察燃烧木条的变化。

实验现象:1.罩上矿泉水瓶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了,矿泉水瓶内的水位升高。

2.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木条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方案二:实验器材:玻璃杯、玻璃片、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

2.往水槽中倒入一些清水,滴几滴红墨水。

3.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

4.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玻璃杯,倒过来放在桌子上。

5.点燃火柴,把玻璃片揭开一点,将点燃的火柴放进玻璃里。

实验现象:1.罩上玻璃杯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了,杯内的水位升高。

2.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口,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实验二实验名称:探究氧气特点的实验实验器材:装有氧气的集气瓶、木条、火柴等。

实验步骤:1.观察氧气的颜色。

2.边移动盖在集气瓶上的玻璃片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3.移开玻璃片,露出缝隙,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氧气没有颜色。

2.氧气没有气味。

3.带火星的木条被插入集气瓶后,很快燃烧。

实验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三实验名称:探究二氧化碳的特点。

实验器材: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等。

实验步骤:1.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边移动玻璃片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二氧化碳的气味。

2.烧杯内一侧放入两支高低不同正在燃烧的蜡烛,沿烧杯另一侧把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第一单元:水的三态变化一、实验名称:水珠从哪里来实验目的:小水珠的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烧杯2只、玻璃片2块、酒精灯、试管夹、热水等实验过程:1、向两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

2、用酒精灯给其中一块玻璃片加热3、把加热过的玻璃片和常温下的玻璃片同时分别盖在两只烧杯上4、观察两块玻璃片发生了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加热的玻璃片没有出现小水珠,常温的玻璃片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二、实验名称:化冰实验实验目的:水的三种状态下的温度、质量变化材料:冰、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陶土网、托盘天平等。

实验过程:将一定质量的冰放在绕杯内,测出冰块的初始温度和质量,并记录下来。

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

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两分钟,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停止加热后,测量水的质量。

4、小组内要分工合作,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

实验现象:开始时,温度上升,冰逐渐融化,出现冰水混合时温度不变,冰块化成水后,温度逐渐上升,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温度不变。

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可以改变,但质量不变。

第二单元:水循环三、实验名称:探究露的形成实验目的:探究露是怎样的形成实验材料:烧杯、冰块、水、温度计实验过程:1往外壁干嶸的烧杯里加入冰块和水,2、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空气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3、观察烧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实验现象:烧杯外壁出现小水珠实验结论:夜间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发生凝结,就形成了露。

四、实验名称:探究霜的形成实验目的:探究霜是怎样形成实验材料:金属杯、冰块、食盐、温度计实验过程:1、往一个黑色外壁的金属杯内装入一些冰块,往冰块里撒些盐2、用溫度计测出杯中冰共的温度3、规察杯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实验现象:杯壁有小冰晶形成实验结论:当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时。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太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质(如糖)和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光照,因为植物需要阳光中的光能来驱动这个反应。

三、实验材料:1、两盆相同的植物(如豌豆苗)2、两个相同大小的有盖玻璃杯3、糖水4、氢氧化钠溶液5、棉花球6、橡皮筋7、遮光布8、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实验一:光合作用实验1、在两个玻璃杯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糖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2、在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入一株豌豆苗。

3、把盖子盖上,用橡皮筋固定。

4、每天观察并记录豌豆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二:植物生长方向实验1、在一个杯子里放入糖水,另一个杯子里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在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入一株豌豆苗。

3、把盖子盖上,用橡皮筋固定。

4、用遮光布遮住其中一个杯子,使其处于黑暗状态。

5、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杯子里豌豆苗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在糖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生长的豌豆苗,其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在糖水中的豌豆苗生长速度快,叶片绿且茂盛,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豌豆苗生长缓慢,叶片发黄且稀疏。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糖(能量来源)和阳光(能量来源)。

而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阻止光合作用的发生。

实验二结果:受到光照的豌豆苗会向着光源生长,这是植物的向光性反应。

而处于黑暗中的豌豆苗则无法正常生长。

这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因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密切。

光合作用需要糖和阳光作为能量来源。

我们也观察到植物具有向光性反应,这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来调整作物的生长方向,提高产量。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对于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五年级上册1、声音的产生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实验器材:水槽、音叉、小铃铛、气球、烧杯、泡沫小球、水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五、注意事项:音叉敲响后要立即插入水中,小铃铛摇响后马上靠近泡沫小球.这样,实验现象才明显.2、声音的传播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二、实验器材:小闹钟、塑料袋、水槽、玻璃钟罩、抽气机、小锤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五、注意事项:如果没有真空钟罩,可以把发声体〔小闹钟〕放在加热后的容器里〔空气稀薄〕,通过与加热前的声音相比较,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3、木材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木材的特点.二、实验器材:不同的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木材有纹理;易燃烧;不同木材软硬程度不同;干木头不导电,湿木头导电;大多数木头会浮在水面上,少数木头会沉入水中.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2、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可用电流表来验证.4、纸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牛皮纸、宣纸、卫生纸、复印纸、信纸、复写纸、书本、纸箱、贺年卡、纸杯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实验总结各种纸的特点.五、注意事项:1、鉴别纸的软硬度时注意用到安全.2、做纸的吸水能力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除纸质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如同样的杯子、杯中同样多的水、纸条同样长、纸条吊的同样高、纸条要同时插入水中、插入水中的部分要同样深等.这样便于比较不同的纸吸水能力的强弱.5、陶瓷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陶瓷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碎瓷片、木锤、小刀、纸、酒精灯、镊子、导线、电池、瓷汤匙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陶瓷具有光滑,比较坚硬;易损坏,碎片锋利;不怕水,不导电,不能燃烧;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金属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特点.二、实验器材: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开关、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金属有光泽;易传热;易导电;具有延展性.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蒸发实验一、实验目的:认识蒸发现象,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二、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支架、表三、实验步骤:1、蒸发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怎样加快蒸发.四、实验结论:1、水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利用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使水蒸发的快一些.五、注意事项:注意做对比实验时的水量要同样多.7、沸腾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五、注意事项:1、装入烧杯内的水以半杯为宜.2、提醒学生水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3、温度计液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8、凝结实验一、实验目的: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原因.二、实验器材:相同大小的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镜子、小瓷盘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才可以凝结成水.五、注意事项:作对比实验时的几个相同: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时间相同.五年级下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五、注意事项:1、向试管中加入的应是稀淀粉液,加入的量在试管的三分之一左右.2、如果时间不够,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没有反应完全,则也会显示蓝色,但蓝色要比未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淡.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玻璃管、集气瓶、烧杯、火柴、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三、实验步骤:方法一:方法二:四、实验结论: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不同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在不停地呼吸,说明人生存需要大量的氧气.五、注意事项:1、实验中的方法一收集呼出的气体采用的是排水取气法.2、实验中方法二中的两只玻璃管带有橡胶塞,直玻璃管要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弯玻璃管不要插入,弯玻璃管用来吸气,直玻璃管用来呼气.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 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 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五、注意事项:做此实验室内光线不宜过亮,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4、斜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二、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五、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5、杠杆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二、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四、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注意事项: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6、滑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五、注意事项:注意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使用.7、齿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实验器材: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三、实验步骤: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四、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五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注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时间不够,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的淡。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第二课我们的呼吸)【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方法一:【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方法二:【实验步骤】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我们吸进的气体是空气,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

链接:1.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内氧气消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2.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组装模拟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装置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运动过程中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影子的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明确地球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仪转动的方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向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变化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3.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介绍月相1.小电筒代表太阳;盒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2.观察月相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盒中月相变变化;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3.观察总结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实验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实验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实验篇1、凸透镜【实验名称】:凸透镜呈像【实验用品】:米尺、纸屏、凸透镜、蜡烛、火柴等【实验步骤】:1.先将米尺固定在桌子上2.将蜡烛、凸透镜、纸屏按顺序摆放在米尺旁边,要求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同时,蜡烛的火苗、凸透镜的焦点、纸屏的中心也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定其中两者的位置(纸屏和蜡烛之间应该保持一定距离),然后调整第三者的位置,观察蜡烛在纸屏上所呈得像,测量蜡烛到凸透镜、纸屏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实验现象】:1.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2.物体在大于两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物体在大于一倍而小于两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4.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实验篇4、杯子变热了【实验名称】: 1.热在固体中的传播 2.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实验原理】: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不同。

【实验用品】:铁架台、酒精灯、凡士林(马牌油)火柴、玻璃片、铁盘、蜡、烧杯、木棒、玻璃棒、塑料棒、金属棒等。

【实验步骤】:(一)热在固体中的传播实验一:加热涂蜡的铁盘1.取一个普通铁盘,在铁盘上涂上一层均匀的蜡(或凡士林),然后将铁盘固定在铁架台上。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铁盘中心。

实验二:加热涂蜡的玻璃片1.取一个边长大约十厘米左右的玻璃片,将玻璃片的一面均匀的涂上一层蜡。

2.用木夹夹住玻璃片的一角,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玻璃片的一角,观察蜡融化的过程。

实验三:加热铁棒1.在铁架台上固定一根铁棒,铁棒在铁架台上的高度应该正好是被酒精灯外焰加热的高度。

2.用凡士林(或马牌油)在铁棍靠近铁架台的一面下方将三根火柴棒粘住,三根火柴棒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5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12个,制作2个,趣味游戏1个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注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时间不够,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的淡。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第二课我们的呼吸【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方法一:【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方法二:【实验步骤】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我们吸进的气体是空气,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

链接:1.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内氧气消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2.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1.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2.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用时较多,会影响其他操作的深入进行,可直接用嘴向保鲜袋中吹气来收集呼出的气体,把燃着的火柴分别放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保鲜袋中,观察现象。

实验3:研究凸透镜的作用(第五课凸透镜【实验材料】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若没有光聚座就固定在桌面上,使它们大致成一直线,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能形成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3.研究像的大小可以变化吗?有什么规律?【实验现象】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注意事项】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实验4:近视成因的模拟实验(第七课保护眼睛【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凸度大的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调整距离,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结论】说明近视的晶状体凸度变大,才看不清远处物体。

【注意事项】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链接: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趣味制作1:制作潜望镜制作材料:一块30厘米╳40厘米的硬纸板、两面7.5厘米╳7.5厘米的平面镜、双面胶、剪刀、小刀、圆规、铅笔、尺子制作步骤:1.在硬纸板上画画三条平行线:从一条长边开始,每隔7.5厘米画一条。

在第三格距顶部7.5厘米处画一横线,剪掉边长为7.5厘米的小正方形。

另一端第一格剪一个直径大约为4厘米的圆孔。

2.沿三条平行线折叠做成一个长方形盒子,用双面胶把两面镜子固定在盒子里面,使镜面对着镜面,并与盒子秤45度角。

3.在盒子底部粘一硬板纸做底,把剪下来的小方形粘在顶部。

潜望镜就做好了。

趣味制作2:制作单筒望远镜制作材料:两个纸筒、玻璃胶、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一段不锈钢线制作步骤:1.把一个纸筒的一端装上凸透镜(凸透镜用不锈钢线绕制的弹性圈固定,并涂上玻璃胶,作为单筒望远镜的物镜。

2.将另一个纸筒插入这个纸筒内,要求恰能自由伸缩而又不易脱落。

3.在与凸透镜相对的纸筒一端装上凹透镜(凹透镜同样用不锈钢线绕制成的弹性圈固定,并涂上玻璃胶作为目镜,就成了一个单筒望远镜。

注意事项:从这个自制的单筒望远镜的目镜一端观看远处景物,如不清楚,可调整目镜与物镜间的距离。

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实验5: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第十课种子发芽了【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1.在瓷盘里分别放相同数量的种子,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

2.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盖上。

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

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有水的瓷盘里的大豆发芽了。

【实验结论】大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

注意事项:1.做此实验时,水不宜过多。

2.适量加水,尽量使瓷盘中水保持不变。

3.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

实验6: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第十课种子发芽了【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1.在瓷盘里分别放相同数量的种子,倒入相同、适量的水。

并覆盖棉纱布。

2.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到冰箱冷藏室中。

、3.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放到室温环境中的大豆发芽了,放到冰箱冷藏室中的大豆没发芽。

【实验结论】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注意事项:1.做此实验时,水不宜过多。

期间,要根据情况不断加水,尽量使瓷盘中水保持不变。

2.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

实验7:认识花的内部构造(第十二课植物的花【实验材料】几朵完整的花、镊子、白纸。

【实验步骤】1.取几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部分。

2.将他们按照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由上而下粘在纸上,避免损坏。

【实验现象】一朵完整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几部分构成。

注意事项:为学生准备大小适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

实验8:观察雄蕊和雌蕊(第十三课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来认识雄蕊和雌蕊的内部构造【实验材料】镊子、放大镜、几朵完整花、刀片。

【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一个花药,用手摸,再用放大镜观察其内有什么结构。

2.用镊子从花的中央将子房取出,用刀片将它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面有什么?【实验现象】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注意事项:为学生准备大小适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实验9: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第十八课斜面【实验材料】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或用铁架台、小车。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竖直提小车,记录读数。

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均匀运动,记录读数。

3.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高的二、三、四块木板(或用铁架台调节,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记录读数。

4.对比分析所得数据。

【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

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实验10:杠杆的作用实验(第十九课杠杆【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处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处挂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处挂两个钩码,右边20厘米处挂一个钩码。

5. 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实验现象】杠杆尺平衡【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11:滑轮的作用实验(第二十课滑轮【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用力的大小。

3.把绳子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5.把2、3、4的数据与1的数据做比较。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注意事项:使用测力计向下拉动测力时,注意指针归零。

趣味游戏长杆游戏教参217页实验12:齿轮的作用实验(第二十一课齿轮实验材料: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

实验步骤:1.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相互啮合。

2.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

实验现象: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会发现: 1.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2.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也不一样。

3.一个齿轮动,可带动和它啮合的其他齿轮转动。

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转动的方向。

实验结论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